她是缅甸(Myanmar)。

 她很穷。至少在我去的地方,道路并不整洁,房屋还很简陋,物价低廉,时不时地停电,纯白色的牛横穿过城市,小货车改成的公交车连顶上也挤满了人......
虽然,我还不能完全了解她,但至少,是和她打过了一声招呼:


禅帮女孩

 


序幕 独特风光

 
 
我们是从昆明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然后转向蒲甘、茵莱湖,再从曼德勒回国的。在地图上看,曼德勒、蒲甘、茵莱湖正好形成了一个三角,范围基本上在缅甸的中东部。
我们走得很慢,两天曼德勒、三天蒲甘、两天茵莱湖。其实,由于高速公路相当不发达,就算是在相隔并不太远的三地之间徘徊,还是相当花时间的。但一路上走乡过寨,虽一掠而过,却也见识到了不少缅甸的风土人情。 

 比如:刚到曼德勒城,就看到有女孩儿脸上画着漂亮的淡黄色图案,很好奇地去问当地人:这是什么图腾?这才知道,它叫"特纳卡",来自于一种黄香楝树,是缅甸女子爱用的天然防晒霜。她们、她们的孩子,甚至有些年轻男子,都会在脸上、手臂上涂抹它。爱美的,还会画出各种好看的花样来,比起我们夏天的纹身贴纸,可是要方便时髦多了呢。
 它的制作过程也很简单,我们住的酒店大堂就提供整套的制作教程和原料。呵呵,说白了,就是一段黄香楝树树干和一个磨盘,外加一碗清水:取树干加水研磨,成水粉状后就大功告成啦!
我们兴冲冲地取粉往对方脸上一阵乱涂,竟没有出现缅甸人黝黑皮肤上的美丽效果。咳,可惜了黄色的“特纳卡”,黄皮肤的表示:画布和颜料颜色太接近,只好放弃了。
正在画特纳卡的女孩

又比如:在城里看到一种小箱型车,车厢里常常满满当当塞满了货物和人,车厢外还会挂上一个,车顶呢,有时候放货物,有时候又坐着人。一开始,以为这是哪个乡村人家拉货进城,顺带捎着老乡,后来发现这样的车子越来越多,才惊觉这不会是公交车吧?一问,果然是,而那车外吊着的,便是售票员了(这和斯里兰卡很像哦)。

乡村路上

车上坐满了时髦的年轻人
还有其他有趣的呢。
 虽然没有姓氏,但不可否认,缅甸的男孩女孩都很漂亮。五官挺秀,皮肤黝黑又细腻,女孩温柔、男孩时髦。可能是地处热带、吃得清淡又消耗量大的关系,缅甸年轻人里几乎没有胖子(羡慕死!)。因此,男子着"笼基"时不觉得女气,反而很潇洒;女子着"特敏",更是细腰翘臀,极为好看。待她款款而行时,便是那"袅娜少女羞,岁月无忧愁"了。

而对于我们这些游客来说,切记进寺庙要衣着整齐,不露身体,并脱帽和鞋袜,以示对佛祖的尊敬。因此,带个大围巾和拖鞋很重要。拖鞋自不必说,脱了赤脚方便,耐洗易干;围巾么,可以披(不露肩和上臂)、可以围(当围裙,保证遮到膝盖),太热了可以包头防晒,风沙大可以遮脸防尘,正真一物N用啊。

第1节:落日皇宫



  陶塔曼湖(Taungthaman)中孤独的树

 

从乌本桥下来,走约5分钟,有缅甸著名的佛学院:马哈伽纳扬僧人院(Maha Ganayon
Kyaung),1000多位僧侣在此学习佛法。也是在这里,我们第一次目睹了场面宏大的布施盛况。

缅甸所信奉的是小乘佛教,僧人严格遵循佛教“过午不食”的规定。和中国的佛教不同,为了保存体力,他们可以吃鱼肉荤辛,而吃食都是由信众们自愿布施。
每天早上和中午,在曼德勒、蒲甘和后来去过的莱茵河地区,我们都看见过裹紧袈裟的僧侣们,赤足托钵走街串巷去化缘。在他们经过的路上、街口,信众们提着米饭和蔬菜、鱼肉,早早地等候。待两众相遇,百姓们将饭食倒入僧人钵盂中,僧人安然接受后离开,整个过程中并无语言交流,单纯而自然。

许是规模巨大,马哈伽纳扬僧人院的布施是每天由信众们来佛学院进行的。
10:00,大饭堂前的指示牌亮了起来,公布了今天午餐布施人的姓名。在此学习的僧侣们搭衣托钵,赤足行来,很快列起了整齐的队伍。待他们依次接受布施,走入饭堂中坐定,童声唱颂的经文声响起。音落,1000多人同时开始了用餐。

1000多个人啊,多么庞大的队伍。其中有成年僧侣,还有很多稚龄小沙弥。但从列队到饭毕,所有人从容不迫,所有的一切纹丝不乱。1000多人安静地行走,安静地用餐,我们眼里的壮观和耳中的寂静,形成鲜明的对比,又神奇的契合,让人叹为观止。

 相比起来,我们这些游客就要聒噪的多。
 确实,這学校50年来不变的仪式,对缅甸人来说是寻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对世界各地的游客来说,却是极为罕见而震撼的。每天这个时候,很多游客会聚集于此,拿着相机咔咔咔地一通扫。我也是其中一份子,经不住好奇心的诱惑,也在端相机,只尽量站的远些,用长焦拍些列队时的场景,以期得到心理安慰:我没太打扰到你们吧?

 吃饭不要拍、洗澡不要拍、宿舍不要拍,这是僧人院与参观者的协议。我在网上看到有晒这些照片的,那么,请别再对此举起相机。在现场,也看到有使劲往前凑镜头的,恨不得贴上僧侣的脸,还有追着僧侣跑的,有插入僧侣队伍中取景的,......嘿,一张照片而已,淡定,淡定,好奇心谁都有,远远站着用长焦也不错,可别为了拍照失了大国风度啊。

 穿白色袈裟的,都是"实习"小沙弥,其中以孤儿居多

吃完饭的小沙弥非常可爱

赤足而行,是在缅甸的常态,包括我们这些游客们

第4节:白色佛书

 曼德勒还有一个地方很值得一看:固都陶佛塔(Kuthodaw Pagoda),在金色宫殿柚木寺的旁边。
固都陶佛塔的意思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功德佛塔,于1857年修建完成。这里珍藏有一部三藏经,刻在729方云石碑上,每块石碑之外都建有一座白塔以作保护。这些石碑,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书",它的规模在佛教界绝无仅有。据说如果一个人每天阅读8小时,要读完这些"书",一共需要450天。

白塔林

小女孩在阳光里身姿轻盈,她就不怕烫脚?
其实,比起古迹,我可能更喜欢世俗中的热闹。
就像那对卖花儿的小女孩,胖胖的那个憨直可爱,大眼睛的那个调皮机灵。大眼睛将手里的花都推销出去时,胖姑娘在一旁可怜吧吧地嘟囔:也买我的吧。于是,善良如我必定又要掏钱了.......

哈哈,阳光正好,心情正好,人,也正好。

卖花小姐妹们



 灿烂笑容


 在白塔林里的恋人们

跳跃的男孩和他的弟弟

第二章 那声叹息:蒲甘(Bagan)

第1节 日落印象

曼德勒到蒲甘,车行4小时。我们吃了午饭出发,到蒲甘正是傍晚时分。此时夕阳刚来,天色尚明,灰白色的瑞山陀塔(Shwesandaw Paya)出现在眼前。

由于塔在维修,我们只能上到第四层平台(这已经让我气喘吁吁了)。平台也很窄,有限的空间里满是各种肤色的人。一头是汗地挤进去站稳,和大家一起朝着西方,等待落日。

這是我第一次后悔没带脚架:以前在国内外自由行,懒,带个单反已经是极限了。可现在,我多想有个脚架,甚至再来个大大的渐变镜。因为眼前的美,惊心动魄。


放眼望去,目光所及之处是丛林,丛林深处,露出一个个暗红或纯金的佛塔塔尖。黄昏的阳光柔和地荡漾过来,眼前犹如起了层薄薄的雾霭,佛塔梦幻般飘渺着,似有若无地隐秘在淡金色的光晕里。
落日姗姗来迟。当阳光渐渐聚拢、下沉,朦胧光晕散去,天空泛起了胭脂红,近处的塔和树,这才显露出被描上金边的轮廓;平原上,微风吹过,树叶轻摇,牧人手持细细的鞭子,赶着白色的牛群穿越而去;远处,依然飘渺的佛塔之间,缅甸的母亲河伊洛瓦底江如白雾般流动,若隐若现。
这就是幅画,平静,优美,又略带忧伤。画的主角,便是那缅甸曾经最辉煌的国都:蒲甘。
 

日落时牛群走过蒲甘平原
 11世纪初,缅甸民族领袖阿奴律陀王统一了缅甸,建立了 蒲甘王朝,定都蒲甘。
当时,在国王的支持下,小乘佛教由印度传入缅甸,被定为国教。蒲甘王朝迅猛发展,财力不可小觑。有钱的人民,上至国王及皇宫贵族,下至商户和平民百姓,都以建塔积福修来世,所以,最盛时期,据说蒲甘佛塔达13000多座。

 不知名的佛塔散落在丛林
可好景不长。忽必烈灭宋建元后,即挥兵扫荡了蒲甘。蒲甘王朝灭亡,亡国之都当然也不能幸免,就此被废弃,湮没在历史里。那万余座佛塔,于是便只能在岁月里消磨。犹如千年历劫,只有那些足够坚强的佛塔,才能经受住大自然风霜雨雪及战火、地震的洗礼,幸存于世。
目前,蒲甘地区还有约2000多座佛塔。我们今天脚下站着的瑞山陀塔,就建造于1050年,是幸存者之一。

落日再一次下沉,天空金红,浓烈地如化不开的油画颜料,佛塔已藏入了黑暗中,只有最高大的那些塔顶,变成了天幕里的小小剪影。

下塔,仍然是颤颤巍巍地亦步亦趋。裸露的手臂和双足擦过粗粝的砖石,有些生疼,忽然思绪便飘出了天外:千年前,佛塔还未染上岁月痕迹时,是否也曾洁白无瑕、英气勃发?它的主人们抚过它坚实的塔身时,是否也赞叹过一句:不错,是我要的样子... ... 他们是否也这样爬上塔的第五层,在我们看日落的地方,看日落辉煌... ... 他们看到的,是否就是我们看到的那丛林深深、塔尖点点,还是塔影丛丛、僧侣在其中穿行... ... 
而这千年时光里,是否也有人和我们一样,在望向茫茫平原的时候,听到夕阳坠向深蓝夜空前,发出的那声叹息。
万籁开始沉寂。
 

第2节 塔影徘徊


在以后的2天里,我们一直徘徊在这些佛塔林里。朝看日出,晚看日落,或者干脆赤足走进佛塔,一探究竟。我们发现蒲甘有"三多",佛塔多、僧侣多、乌鸦多,和中国相反,乌鸦在这里是吉祥的象征。

在佛塔上眺望日落

乌鸦
同时,和我们在中国常见的塔不同,蒲甘佛塔名曰"塔",其实该称"寺"才对。佛塔中一般都塑着菩萨像,供人们拜谒。皇家建造的佛塔更是占地广阔、气派十足,有像宫殿的、有像城堡的,也有像石窟的,塔台都呈正方形,塔内有阶梯通往各层。塔前是庭院,有水池,有花坛和高大的树,塔周围还建着亭子或小塔,林林总总地组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
这些佛塔之中,最著名的有四座,分别被冠以"最早"、"最美"、"最大"、"最高"的称号。

最早的塔:瑞西光塔(Shwe-zi-gon Paya)。这座由国王阿奴律陀王为发扬佛教而建造的塔,是蒲甘塔林的"开山之祖"。
整个佛塔呈钟型,通体金光闪闪,在阳光下极为耀眼,让我想起在尼泊尔看到的大金塔。其实,这是座石塔,还是蒲甘唯一一座石头塔,可以想见这是刷了多少层金漆啊。
塔前有一汪巴掌大的水潭,好运的人可以在这里看见金色塔顶的倒影。排队看倒影的人好多,我好不容易挤到跟前跪下... ... 看到没?不可说,不可说。大家如果有缘,还是自己去试试!

最美的塔:阿南达塔(Ananda Pahto)。它是由阿奴律陀王的儿子江喜陀王于1091年建成,落成时,江喜陀王亲自主持开光,各地佛教徒云集。
阿南达主塔塔顶铺着层层金箔,上嵌各种宝石,闪亮夺目,四周装饰着许多小佛塔和白狮子像,繁复精美。
塔台类似佛窟,同样豪华:最外围是一圈走廊,其墙面上镶嵌着1000多尊小金佛,周边配以一连串彩色浮雕,讲述了佛祖的一生。走廊东、西、南、北四面,各有一扇柚木大拱门,门边站立佛祖守护神。拱门后,是四尊高达10米的释迦立佛,用整根的柚木雕成,外罩金漆,在暗红色的石窟墙面衬托下,非常雄伟。因为空间纵深窄,要看全整个佛祖像必须昂起头。佛祖面含慈悲,微笑着俯视众生,这一刻人是渺小的,敬仰之情便油然而生。

最大的塔:达玛扬基塔(Dhammayangyi Pahto)。被早霞浸润的达玛扬基,远看像一座金字塔,秃秃的头,没有塔尖。

传说建造这座佛塔的是那拉都国王。他弑父兄夺位,当了国王后心中惴惴,便欲造塔积功德。因自知罪孽深重,他力求塔的完美,工人稍有差池就要被砍手(塔中至今可以看到砍手刑具),还准备在塔建成后以设计师殉葬祭塔。设计师知道后想方设法拖延建塔时间。结果呢... ... 春去秋来,塔还没完工,坏国王却被暗杀了,工人们安全回家。结局是中国人喜欢的大团圆,只苦了这塔,再没有了塔顶。
但这不影响它成为一座杰出的红砖佛塔。同时,坏国王的残暴、严苛也非一无是处:在1975年大地震时,蒲甘有近900座塔倒塌,唯达玛扬基毫发未伤。

有意思的是,寺庙西门内有两尊并列坐着佛祖和弥勒佛像,据称,坏国王欲以此代表他自己和父亲。人,就是矛盾,明明没有一颗菩萨心,却偏偏要去装菩萨😄,呵呵,老天有眼,又怎肯让他善终呢。

最高的塔:他冰瑜塔(Thatbyinnyu Pahto ),由阿隆悉都国王于1144年修建成。

除了那"四个最",这里更多的是些不知名的佛塔(虽然佛塔很多都是有缅文标示的,但对于不识缅文的我来说,形同虚设)。它们散落在路边、在伊洛瓦底江畔,甚至是丛林深处,安安静静地与世无争,任由岁月剥落了它们精美的外衣,苔藓爬上它们的肩头,小草渗进了它们的身体... ... 

但如果你有缘与它们一见,那些断垣残壁上的精美雕饰、那些佛祖像的千姿百态、那些藏在黑暗里的壁画石刻,都堪称一绝,惊艳你的眼睛。
哪怕,你只是路过,不经意间看见它们在荒地里静默的那份坦然,也会怦然心动,感悟良多。

有些塔是上了锁的,有守塔人守护(据说蒲甘每座塔都会有一个守塔人,不知是不是真的)。如果你要去看塔,就得找到那个拿钥匙和手电的人,一般他就在附近,也会乐意为你开门。

那些塔还是以前的模样。当穿过幽暗的走道来到塔中央,阳光透过塔上方的窗洞照射进来,佛陀的笑脸忽然就在眼前了,慈眉善目。
我很喜欢这样的佛陀模样。连日在蒲甘塔寺里逛,发现佛像面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初期,完全是印度风格的翻版,之后才慢慢融入了缅甸人的形象,端庄中带了慈爱,佛光中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由于分布较散,要看佛塔,最方便的是雇一辆马车,让熟悉地形的车夫带着你逛。
想要更自由些的,可以去借辆电驴子,拿上本蒲甘佛塔地图,或干脆什么也不带,由着性子在丛林里溜达。不经意间,也许就会遇见一座一见钟情的塔,沿着它隐秘的台阶上到塔台,在微风里眺望寂寞原野。累了,还能在它阴影的庇护下,睡上一个没人打扰的午觉,让这片刻的安宁成为永恒的记忆。
忽然就想起了印在某本书封面上的一句话:时间抚平一切伤痛,我们终将被他俘获。

第3节 点灯仁心 

缅甸之前,听说蒲甘的佛塔比游人多,我们却遭遇了堵车。惊奇发问,才知道是巧遇了缅甸的点灯节。
传说,释迦佛祖在天庭为众神讲经,缅历的7月15日(公历10月)日落时刻重返人间,缅甸人民点起蜡烛迎接他的归来,点灯节由此而来,并成为了缅甸仅次于新年的大节日。点灯节持续3天,缅甸全国放假,人们呼朋唤友,一个家庭的、一个家族的,结伴的好友、成群的学生,甚至是整个村庄一起行动,前往寺院祈福。
 
在村庄外的一个大院子里,人声鼎沸。好奇而入,见一组着统一绿衣和白衣的团队正在为孩子们分发书、小零食和各式文具。一问下来,原来是公益社团正在为贫穷村子发放救济。

第4节 蒲甘人间

这些铺子并不是着地的,而是搁在一张类似床的隔板上,头顶有低矮的遮阳篷。铺子之间相连,组成一行,两行间只一人宽距离。

出了市场,暑热也压不下马路上的尘土飞扬,女警在指挥着交通,皮卡依然忙着乱窜,女人顶着货物从容地走在车流中。
这,是蒲甘平常的一天,也终究只是蒲甘的人间烟火。

第五节@@@@@@未来

蒲甘最后一天的黎明。
我们再一次爬上旅馆的顶楼,在大晒台上看太阳冉冉升起,塔林浴光,丛林寂静,伊洛瓦底江水雾蒸腾,成群的乌鸦飞来又飞去。这世间什么都可能瞬间改变,我们也会老去,唯有这一幕,还将长长久久地上演。那些佛塔,穿越千年来到我们面前,又将穿越过我们,去往更远的未来。
那么,再见了蒲甘。

第二地 蒲甘 完
(第三地 茵萊湖  正在写中。。。。。。)

 
 
 
 
 
 
 
 
 
 
 
 
 
 
 
 
 
 
 
 
 
 
 
 
 
 
 
 
 
 
 
 
 
 
 
 
 
 
 
 
 
 
 
 
 
 
 
 
 
 
 
 
 
 
 
 
 
 
 
 
 
 
 
 
 
 
 
 
 
 
 
 
 
 
 
 
 
 
 
 
 
 
 
 
 
 
 
 
 
 
 
 
 
 
 
 
 
 
 
 
 
 
 
 
 
 
 
 
 
 
 
 
 
 
 
 
 
 
 
 
 
 
 
 
 
 
 
 
 
 
 
 
 
 
 
 
 
 
 
 
 
 
 
 
 
 
 
 
 
 
 
 
 
 
 
 
 
 
 
 
 
 
 
 
 
 
 
 
 
 
 
 
 
 
 
 
 
 
 
 
 
 
 
 
 
 
 
 
 
 
 
 
 
 
 
 
 
 
 
 
 
 
 
 
 
 
 
 
 
 
 
 
 
 
 
 
 
 
 

 

 
 
 
 
 
 
 

 
 
 
 
 
 
 
 
 
 
 
 
 
 
 
 
 
 
 
 
 
 
 
 
 
 
 
 
 
 
 
 
 
 
 
 
 
 
 
 
 
 
 
 
 
 
 
 
 
 
 
 
 
 
 
 
 
 
 
 
 
 
 
 
 
 
 
 
 
 
 
 
 
 
 
 
 
 
 
 
 
 
 
 
 
 
 
 
 
 
 
 
 
 
 
 
 
 
 
 
 
 
 
 
 
 
 
 
 
 
 
 
 
 
 
 
 
 
 
 
 
 
 
 
 
 
 
 
 
 
 
 
 
 
 
 
 
 
 
 
 
 
 
 
 
 
 
 
 
 
 
 
 

 
 
 
 
 
 
 
 
 
 
 
 
 
 
 
 
 
 
 
 
 
 
 
 

 
 
 
 
 
 
 
 
 
 
 
 
 
 
 
 
 
 
 
 
 
 
 
 
 
 
 
 
 
 
 
 
 
 
 
 
 

 
 
 
 
 
 
 
 
 
 
 
 
 
 
 
 
 
 
 
 
 
 
 
 
 







 
 
 
 
 
 
 

 
 
 
 
 
 
 
 
 
 
 
 
    

  • 游侠客公众号

  • APP下单更优惠

关于游侠客 游侠客的故事 游侠客招聘 联系游侠客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交换链接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游侠客用户服务协议》 《游侠客服务隐私政策》

营业执照 旅游度假资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食品经营许可证

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专用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旅游预订电话(免长途费):400-670-6300 投诉及紧急事件联系电话:400-670-6300转5 全国旅游投诉电话:12301

公司总部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98号浙商大创业园D幢3楼

浙ICP备20007990号 公安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105号 © youxiake.com 版权所有法律顾问:北京中伦文德(杭州)律师事务所 傅林放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