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缘起
           1982年某月的某一天,在浏览报纸时被一则新闻所吸引,说哈尔滨
广州
贵州
北京
                                                                                       二。准备
             看来我确实把这事想简单了。首先得解决体弱的问题,在朋友的建议下每天得长跑10公里,每周利用星期天在山区骑行80公里以上,因为是只身前往,从安全角度考虑还得学习武术等等。没想到两年下来体质竟大幅度提高,自信心大大增强。这样的运动量要放在今天恐怕两天都坚持不下来。看来心中有目标、理想对提高人的意志力是有很大帮助的呢。其次就是要选择路线,从贵阳
盘山
昆明
湖南
江西
浙江
上海
山东
河北
北京
广西
湖北
河南

    第四,准备出行所必需的工具、药品、生活用品、地图、防身物品等等。那些年出门可没有什身份证之类的证件,而是到单位开一张介绍信。外加一个工作证作为身份证明。最后就是确定一个心理上的目标:第一步,出贵州
桂林
北京

   当时用的就是这种上海产海鸥120双镜头反光相机。






                                                         三。 难忘的第一天

              1984年7月2日,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之一。这天一早,沐浴着贵阳
遵义
贵州
     这是当时的贵州省展览馆


这是当时的贵阳市遵义路,路的中间是公交车站台,现在有改到路边了。




          按当天的计划,由这位好朋友送我到龙里县(40公里),然后他返回
贵阳
,我继续前行,晚上住
贵定
县,行程共80公里。出发经1小时左右总算是离开了
贵阳
,站在高高的山上眺望四周我们才发现原来
贵阳
市被重重的群山所包围,这才想起形容我们
贵州
的那句话:“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这下子人有几分银我不知道,地无三尺平我真是领教了。我想:要是之前我曾来过这山上,看到这样的地形,真不知道还敢不敢下这决心啊,所以人啊就是这样,如果把前面的困难想得太多、太大、太具体,大概许多事都办不成了吧。
        
         
这是送我到龙里县城的好朋友小马,他到龙里后骑车回贵阳,我继续前行。


上午10点来钟,终于到达了这次行程的第一个县城:龙里。吃了饭稍事休息,到龙里的制高点、当地著名景点“冠山和冠山庙”。


       站在冠山顶上眺望龙里县城。现在的龙里县想必是高楼林立了吧。


在冠山游览了一番,然后几经周折找到龙里县团委,请他们在我准备的小本儿上签个字,以示纪念。




后面是贵定县、都匀市政府工作人员的签字。


(那时候认为自己是年轻人,自然找团委啦,可惜团委这位同志太粗心了,竟把7月写成了6月。)办完后他就该回
贵阳
了。一番话别之后他骑上自行车准备回去,我在后面一看,不好!他自行车后轮的轮胎瘪了,他下得车来我们面面相觑:不吉利吧?这下也管不了许多了,七手八脚把车胎取下来补了(好在两年的准备中有这一项训练,自行车一般的故障都能拿下,补胎那是小菜一碟),各自上路。


  
经历了在龙里县的小插曲,到
贵定
的路上还算顺利。就是越发觉得累了,按照惯例又找到
贵定
县团委签了字,(如上图)经他们介绍入住
贵定
县人民政府招待所,


      入住县政府招待所主要还是从安全角度考虑吧,想想政府嘛肯定会保护咱老百姓的啊。那年头住下后不像现在有什么电视看、上网之类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要研究地图,计算好明天的行程,到什么地方住宿等等,以免出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悲惨局面。也没想到写写日记什么的,现在想来有些遗憾啊。就这样第一天的行程结束了,准备迎接第二天新的挑战吧。


                                                                         四。  别样的体验
             7月3日至5日是这次旅行中刻骨铭心的几天,在这短短的3天时间里,体验了从未经历过的饥饿、干渴、疼痛以及对家乡亲人的离别之情,现在回忆起来仍然历历在目。
           7月3日。经过一夜的恢复,清早起来感觉精神好了许多,只是腿部肌肉感到明显的疼痛,而且气温似乎比贵阳
都匀
盘山
盘山
都匀
都匀
这是当时的住宿收据:

          7月4日。根据前一天晚上对地图的“精心”研究和对贵州
广西
贵州
广西
都匀


都匀
到独山不过68公里,是这几天中行程最短的了,然而此行程并不轻松。首先是身体状况已不如前两天了,需要强忍着疼痛、疲劳。其次地形也远没有想象的好,仍然是高山密林、
盘山
公路。最令人头疼的是气温比
贵阳
高了很多,由于太阳的暴晒,推着自行车上山时坐垫被加热得像个火炉,下山时要先用备好的饮用水浇在坐垫上使其降温才能骑行,所以一路上饮用水的消耗大为增加,一不留神把所带的一壶水用了个精光,到接近中午感到饥饿时还暗自庆幸,这回可是吸取了昨天的教训准备了干粮,没想到掏出饼干放在嘴里一嚼,满口的饼干末就像嘴里放进了糖炒过的细沙,烈日下本来就口渴得不行,在没有水的情况下想吞下这些饼干末简直太难了。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电影《上甘岭》中坑道里的自愿军战士吞食压缩饼干时那痛苦的表情,体验着“如鲠在喉”滋味。不过当时的那种情况下为了生存再难下咽也得吃啊。 后来好不容易在一户农民老乡家讨了些水喝才勉强缓了过来。又经过近30多公里的行程,终于在下午5点过钟到达独山县,找到县人民政府签到,.住下。


       7月5日。今天早上起来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因为越接近
广西
,地势越平坦,虽然气温又比
都匀
更高,但没有了
盘山
公路,骑行应该轻松许多,然而真正令人兴奋的是今天如果顺利的话一定能骑出
贵州
进入
广西
,圆了自己两年多来的“英雄梦”。一番充分的准备后,信心百倍的踏上了这段充满期待的跨境之路。
              离开独山县城,一路上如我的想象,除了气温高以外一切都顺利。根据收集的资料,在当地老百姓的指引下去参观了当年抗战时当地军民遗留下的一个地堡,据说当时日本
贵州
贵阳
贵阳
日本
贵州
贵州
广西
广西
               经过几公里谨慎、小心的砂石路行程,眼前赫然出现一块高大的石碑,路的对面还立有一块写有贵州
广西
贵州
贵阳
盘山
贵州
广西
贵州
广西
这是贵州广西的界碑,最近听说这界碑已经拆掉了,可惜啊。






第一次住在
贵州
以外的地方,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五 。惊魂三小时
                终于进入
广西
了。原以为出发前已做足了功课,对
广西
的气候、地形已然是了如指掌,哪知道进入广西第一天的经历证明,根本就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首先广西不仅比
贵州
气温高,而且太阳的照射更强烈,让人从头到脚都有被炙烤的感觉。就连公路上的沥青也被烈日晒成了一滩滩黑色的半液体状,散发着刺鼻的气味。自行车轮在上面滚动时“哗哗”作响,像要粘在地面上一样。加上强劲的南风,骑行的阻力大为增加。从地形上看,广西贵州确实要平坦些,但毕竟不是平原地带,丘岭、缓坡很多,经常是骑行又不能到达坡顶,推着又费时费力,就这样上车、下车几个小时下来,行进的速度比人步行快不了多少。特别是出南丹县不久便遇上了让人头皮发麻的
盘山
公路(如图),就这十多公里的
盘山
路上下就用了近四个小时,经过近一天的挣扎,终于在黄昏时分赶到了
河池
。         

             到了河池
                到河池市的路比山林里的宽多了,视野开阔,能见度也高。此时已接近十点,微风一吹,还有些凉意。紧张的心情终于得到了片刻的放松。就在这时,突然瞥见身后百米左右有个人骑着自行车正朝这边追赶,开始并没太在意,但他从我身边“超车”过去后,又逐渐放慢了速度,好像是在等我,如此重复了两三次,这下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他这是要干什么?可能是由于害怕,趁他不注意时,伸手将放在包里防身用的刀拿在了右手上,然后有意往路中间骑行,把右侧的路让给他,同时用尽全身的力气,飞快地蹬着自行车,想迅速摆脱目前的“险境”。哪知道他丝毫没有停止追逐的打算,也加紧往前冲,一副不追上我决不罢休的架势,这时我可真的害怕了,更加拼命地往前骑行。不知不觉中在他将要追赶上我时,我们都已接近坡顶。可能是双方的体力差不多已消耗殆尽,不得已我们一前一后下了自行车,喘着粗气推着车步行,最后我们并肩走着,我用余光瞟了他一眼,没等我看清楚,耳边突然响起一句广西
河池
河池
广西
这是当时入住的收据。

                                                                                六 。一封电报
            不知是因为疲劳还是紧张,或二者兼而有之,昨晚总算随了自己的心愿,不但没做恶梦,连好梦都没做,一觉睡到近"日上三竿"。起来还没洗漱,就先推开窗户,沐浴着早晨的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闻着窗外花草的清香,不由得感叹:见到太阳的感觉可真好啊
            吸取昨天的教训,今天没敢把柳州
盘山
               柳州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又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市区及周边有许多自然、人文景观。不过自己从离开贵州
这就是那封只有5个字的电报

                                                                      七。逛柳州
               出了邮局,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来到了为纪念唐代大文豪、曾任柳州刺史的柳宗元而建的柳侯公园(如图1)‍



。进入公园的第一个景点便是“罗池”,据说柳宗元当年常在这里散步,死后又托梦给属下,要把自己的庙建在罗池边,从此名声大噪,成为“柳州八景”之一。再往前就来到了著名的柳侯祠(如图2)‍‍

它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清代。祠内除大量介绍柳宗元生平的碑刻字画外,“三绝碑”不能不提,它的碑文是唐代韩愈赞颂柳宗元的诗,由宋代大书法家苏轼亲笔所书,因此被称为“韩诗苏书柳事碑”,为国家一级文物。出柳侯祠又到了一片松
柏林
中,这里是柳宗元的衣冠墓。柳宗元逝世后,遗骸运回长安,当地人在他的灵柩停放处葬下他的衣冠作墓以怀念他。游完柳侯公园,又骑着自行车来到了离柳州市区12公里的都乐岩风景区游览。都乐岩风景区是一个以岩溶洞穴为主而兼有湖光山色的景区,因都乐村而得名。景区由12座山峰、一条清水河及两个人工湖组成(如图3、4、5)‍
‍‍‍

               园内的“都乐碑林”汇集了不同风格及流派的书画名家精品,拥有全国第一座摩崖勒石刻。贵州
广西
柳州

              据传刘三姐曾在此传唱山歌,并在小龙潭骑鱼升天成仙,因而山上塑有刘三姐汉
白玉
像一尊,山上洞里还塑有男女对歌群雕,此外还有“三姐岩"、“对歌坪”等景点。这两天游览下来,感觉柳州真不愧为一个集山水风景、人文景观的名城,根本不是原想的烟囱林立的重工业城市。
这是在柳州的住宿收据

                                                                                   八。“酒驾”的代价
               柳州
鹿寨
            到鹿寨的里程不到100公里,加上体力恢复较好,一上午的骑行还算轻松,就是天比较闷热。中午时分来到一个小镇,找了家餐馆点上两菜一汤,破例要了一瓶啤酒,自斟自饮起来。吃完饭稍事休息继续上路,可能是天气太热,也可能是不胜酒力,出发不到一个小时就感到头晕乏力,像醉酒一般。为安全起见,乘头脑还清醒,在路边找了一片树荫下的草地,把自行车放倒,然后人躺下,腿放在自行车上(这算是一种防盗措施吧),头枕着一块石头,就这样迷迷糊糊地睡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突然感到一阵寒意袭来,一瞬间睡意全无,定睛一看,下雨了!身上从头到脚淋湿了一半,幸运的是雨不算大。环顾四周都没找到一处能避雨的地方,无奈之下赶紧爬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和草,拿出雨衣披上,骑着车拼命地往前赶,终于在天黑前到达鹿寨。
               到了鹿寨,顾不了晚餐,先随便找了家旅馆住下,将几乎湿透的衣服脱下搭在椅子靠背上(那时候的小旅馆连个衣架都没有),自己捂在被子里望着天花板发呆,两个多小时才缓过劲来。晚上7点过钟,实在饿得不行,不得已穿上晾得半干的衣服(出发时为了减轻重量,没带换洗的衣服),出去找了个餐馆吃了晚餐,还请老板在汤里多加了些姜,以驱走寒气。回到旅馆照常研究地图、计划行程,想着明天就要到达阳朔
桂林

               一觉醒来看见时钟已指向8点,腾的一下坐起来,立刻感到头晕眼花,全身关节酸痛,像是感冒了!不容有丝毫的犹豫,找出带来的感冒药服了。又到街上买了些换洗的衣物、一块防雨用的塑料布和绳子,吃了早餐,想到在柳州
荔浦
这是在荔浦的住宿发票



                                                                             九。 初游
阳朔
            还是年轻好啊,一觉醒来,昨天感冒的症状竟然踪影皆无。走出房间,远眺阳朔的青山绿水,伴着和煦的阳光、清新的空气,整个人顿感神清气爽。不过此时还不能立即投入阳朔的美景中,因为到了阳朔就意味着第二个目标完成了,现在就必须做出选择,继续北上到北京
贵阳
桂林
广西
湖南
湖北
河南
河北
贵州
             决心已定,立刻找了个邮局给家里发去电报,要求父母汇200元到阳朔
这是那封发往家里的催款电报

这是西郎山

这是当时入住的阳朔西郎山饭店,周围青山环抱、绿水相伴,非常幽静。稍事休息,带上相机和足够的胶卷,到漓江
阳朔

小船摇荡在漓江之上,秀美的阳朔风光,真是处处令人神往,使我不由得想起那赞颂阳朔风光的名句:“桂林

再往前,来到一座小岛,老乡建议上去看看,沿着临江

下得山来,上船继续沿江前行,远远看见两块巨大的山石隐约浮于江上,老乡用考我的口吻说道:“你看那山石像什么?”,我仔细打量着,一时间还真说不上来,老乡微笑着说道:“你看像不像两只面对面的公鸡?”,经他这么一提示,把两块山石跟周围的树木、凤尾竹连起来看,真像是两只正对峙着的雄鸡:“嗯,像,真像。”,老乡大笑道:“哈哈,这是我们阳朔

-------泛舟漓江
阳西
贵阳
桂林

                                                                           十。  图说桂林
             今天一大早乘班车从
阳朔
赶到桂林,品尝了
大名
鼎鼎的桂林米粉后,来到第一个景点:
象山
公园。来桂林前就知道桂林有个象鼻山,也看过它的照片,原以为它就是江边的一块巨大的山石而已。没想到象鼻山不仅有上山的
盘山
道,而且山上还有明代建的普贤塔,山下水月洞的内外石壁上还有众多唐宋时期的摩崖石刻,其中陆游的《诗札》、范大成的《复水月洞铭》和张孝祥的《
朝阳
亭诗并序》等石刻尤为珍贵。当时巧遇象鼻山整修,纵横交错的脚手架几乎布满了整个山体,尽管如此也丝毫没有影响游览的雅兴。稍感遗憾的是围着象鼻山转了两圈,也没找到一个十分满意的拍摄角度,不得已勉强拍下这张照片,就当留作纪念吧。

这是2003年重游桂林
                 参观了象鼻山,又来到伏波山公园。伏波山因章岘(宋)的诗:“波澜四伏啮山根,山裂石开石室存”而得名,园内以还珠洞著称,也是桂林的代表性景点。还珠洞内千佛岩里有唐代摩崖造像二百多尊,其中最著名的是宋伯康(唐)造像和造像记、宋代米芾的自画像和范大成的鹿鸣诗等珍品。当时由于摄影条件有限,没有闪光灯,没法将这些石刻珍品记录下来。看完摩崖石刻,顺着山路来到江边,一块奇特的巨石呈现在眼前,从某个角度看,整个石块好像是悬空离地,中间留一缝隙,像被一把利剑削成,所以人们称它为“试剑石”,也成了伏波山的“镇山之宝”了。真该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们超凡的想象力。

                 游览了象鼻山、伏波山,已近中午,吃了午饭,稍事休息,又马不停蹄地乘车来到桂林最大的七星公园游览。刚进大门不远,就到我“神交”已久的花桥了。这是因为很早以前就从白先勇的小说《花桥荣记》中知道它了,后来又在资料上见过花桥的照片,而且每当上课讲到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时,它那如浮在江面的四轮明月般景致,就成了我活生生的教具。现在历尽艰险来到桂林

          参观了花桥,沿着山道登上普陀山
栖霞
贵阳

                出了七星岩,一路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座座山峰环立,一水环抱着美丽的桂林

            从普陀山
阳朔
漓江
阳西

              游览了七星公园,已近下午四点多钟,急匆匆乘车又赶到了离市区三公里多的穿山公园。据介绍园内有桂林
山形

十一。     烟雨
漓江
              到桂林
阳朔

漓江
两岸,
山形
奇特,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这张照片就拍摄于漓江的著名景点“老人峰”,从这个角度看去,到有几分神似吧。

游船行到距桂林
临江

船过了九马画山,再行进几公里,远远的好像能看见阳朔
漓江

碧莲峰,山腰峭壁如练,平滑似镜,故又叫“鉴山”。游船行到漓江大桥,回首遥望此山,环列如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周围群山又如片片荷叶衬托着它,因而得名“碧莲峰”。现代大诗人沈彬有诗赞曰:“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怎知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郭沫若先生1963年游此山后,也曾赋诗:“奇峰八面玉玲珑,深感吾身只二瞳。忽见观音千手眼,料应生自碧莲峰。”碧莲峰现在已成为阳朔的象征。它是漓江游的最后一景。看见碧莲峰,漓江游也就算结束了。
                                                                                           十二。 重游阳朔
                从“漓江

  这是重游阳朔拍的第一张照片: 阳朔码头
在游船上就听导游隆重介绍了“碧莲峰”,现在置身于碧莲峰下,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匆匆踏上登山石阶,茂密的树林遮挡着阳朔7月的骄阳,顿时凉爽了许多。可能是眺望漓江心切,或是年轻气盛,几十级沿山崖的石阶很快被抛在身后,不到一个小时就登上了碧莲峰顶。站在峰顶,放眼南方,漓江绕过重重山峰缓缓流来,在午后阳光的映照下营造了“日跃群峰霞光艳,万朵芙蓉层叠出”的绝美景色。
  

  

这块石刻上刻着爱国志士吴迈的诗:“
桂林
山水甲天下,
阳朔
堪称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
浏览完众多名人石刻,信步来到阳朔著名古刹“鉴山寺”。鉴山寺原建于唐开元初年(约公元731年)的碧莲峰下,后寺废,现重建于月亮山下,江边仅剩一鉴山楼(如图)因佛学大师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
日本
时曾住鉴山寺,故鉴山楼内设置了鉴真纪念馆,安放鉴真大师的坐像及他的生平展览供人参观凭吊。
  

  

从鉴山寺出来向东几十米,就是阳朔的另一著名景点:迎江阁。 它
赤柱
花檐,绿瓦白脊,建筑风格奇特。该阁上层可由山路直接走上去,八面开窗,从每个窗看过去,都是一幅美景,故有“画窗”之称。
  

  

  这是迎江阁其中一个画窗的景色。
游览了碧莲峰已近下午,在
阳朔
镇上随便找了家小吃店匆匆填饱了肚子,取了自行车,顶着炎炎的烈日,赶到了阳朔的又一个著名景点,该景区集中了阳朔风景的精华,奇山秀水众多,风光旖旎,
  

  

这张照片曾被登载在《
贵阳
晚报》上,并配文字说明。(如图)
  

  

  

  

  

  

  

  

这是2003年重游
阳朔
时拍摄的。风景依然美,只是多一人。
                                                                                十三。桂林新的起点


        14日,到邮局取了家里汇来的200元“巨款”,晚上在房间里研究桂林北京的行程,心里激动无比。记得当晚好像连觉都没睡好,第二天起了个大早,收拾好简单的行李,告别热情的西郎山饭店服务员,骑上自行车向桂林出发。
  

  
( 照片上的草帽已经是换了第5个了,由于天气实在是太热了,骑行中风又比较大,头上流下的汗顺着固定草帽的带子往下淌,时间长了带子被腐蚀断掉了,有时候风一吹,草帽不是掉到河里就是掉到山下,所以一换再换,好在当时这一个草帽也值不了多少钱。)
考虑到下午从桂林出发再往前骑行时间会比较紧,最多能骑个50来公里,所以剩下的时间就骑着自行车在桂林市区逛逛吧。其实桂林市的城区的风景也很不错的,桂林的美是因为她的山、她的水,那么自然,协调,不同于北方城市的阔大、江南城市的娇媚,行走在桂林,整个人就像流连于山水画中,满城的绿树,静静的碧水,让人体会到一种自然的秀美,安静、淳朴。特别是榕湖和杉湖,是一幅幅自然山水和城市完美结合的画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榕湖 杉湖
榕杉湖(又称阳塘)位于广西桂林市区中心,秀峰区、象山区接合处,阳桥的两侧,西通桃花江,东通漓江。榕杉湖是榕湖和杉湖的统称,在阳桥处相连,两湖自古就一直互通互连,如同姐妹,故得名。
  
  以下照片拍摄于1984年7月15日
  

  

                                                                     十四 。广西境内的最后一站


        16日。不知道是因为即将离开广西进入湖南而兴奋还是担心今天100多公里的行程完成不了,今天起了个大早,简单的收拾了行装,匆匆地吃了早点,8点不到就踏上了新的行程,大概10点来钟到达灵川县。据当时掌握的资料,灵川县属桂林市管辖,地处湘桂走廊的南端,其西北面就是大名鼎鼎的龙胜县(那里的龙脊梯田很有名),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楚越往来之要冲”。由于漓江纵贯全县,这里的风景跟桂林、阳朔极为相像,也是个山清水秀,美丽富饶的地方,当时就听人说那里有个海洋乡有一大片银杏树,最古老的有上千年的树龄,只是时值盛夏,无缘得见此美景了。

       从灵川往北50多公里,来到了兴安县。兴安县是桂林市管辖最大的县,是漓江和湘江的发源地,也是世界最古老运河-----灵渠的所在地,自古以来就是“楚越文化”的交汇区域,已有2000多年历史。秦始皇在这里统一岭南,红军在这里转危为安,堪称“济冶之都,安国之都”。由于灵渠的开凿,到过兴安的古今名人不计其数,如柳宗元、李商隐、严嵩、徐霞客,近代的如蒋介石夫妇、李宗仁、白崇禧。红军长征中,毛泽东、周恩来、刘伯承等许多红军高级将领均路过兴安。全县境内不但自然风光优美,而且文物古迹众多,只是到达兴安县城已近下午2点,前面到全州县还有60多公里,为了天黑前赶到全州,也顾不得去参观一下这些著名的历史遗迹了,等以后有机会再来兴安弥补这个遗憾吧。离开兴安县继续赶往全州县,有意思的是,在这段路上还遇到了近一公里被水淹没的公路,而且还是通往全州县的唯一通道,环顾四周,根本无路可绕,看着齐腰深的水中艰难行进的人们,我也无奈地将自行车扛在肩上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也不知道经过了多长时间,终于趟过了这段“水路”。后来曾有人问我:“你这3000多公里都是这么骑行过来的吗?”,这时我总会无比自豪而又略带开玩笑的回答:“是啊,除了在广西兴安到全州有一段是我扛着自行车涉水通过,被自行车骑了一公里和在郑州过黄河时被连车带人放在一辆农用车上通过黄河公路大桥而没有骑车以外,就是这么慢慢骑过来的啊。”。可见这小小的插曲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经过近11小时的骑行,下午6点来钟总算到达了今天的终点:全州县。这一路骑行下来,同样是要克服高温炎热的困难,不过好在道路还不算太艰难,总体上还是比较顺利的,从好的方面看,要不是当时烈日当空,恐怕趟水时打湿的衣裤也不会很快晒干吧,如果是个阴雨天,可能难逃感冒发烧的厄运啦,所以当时虽然很疲劳,但心情还是很不错的,住进旅馆后,赶紧研究明天的跨境行程,但愿明天的骑行湖南第一天顺利吧。

这是当时使用的全国公路里程图中“广西壮族自治区”一页,划有红色的是当时走过的路线。


这是在全州县的住宿发票
 

                                                                           十五。骑行湖南第一天


         17日。昨天是离开贵阳以来第一次一天骑行100公里以上,而且骑行时间超过了10小时,所以一夜的睡眠都好像不足以恢复疲劳,今天早上起来视乎还有些体力不足啊,但想到马上就要进入湖南省,不免有些兴奋,缓了缓神,9点才出发,11点来钟进入湖南境内。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进入湖南后第一感觉就是热,跟广西的热有些不同,就像湖南特有的辣,是那种火辣辣的热,太阳暴晒下像针扎一样,稍一运动就大量的出汗,口干舌燥。另外就是地形问题,出发前我常到学校图书馆看各省的地形图,印象中湖南应该是丘陵地形为主,这对于现在的山地车、变速车来说不是什么问题,但对一般的自行车来说,我感觉这种地形就是最难骑的了,在贵州,盘山公路是很可怕,上坡必须靠推,非常累,但下山时只要把握好速度,可以得到比较长时间的放松、休息,这一上坡、下坡通常都是好几公里,而在湖南(包括湖北)骑行,上坡、下坡都不是很长,上坡时蹬上去吧还是有点累,下坡倒是很快,接着又该上坡了,仿佛没有了缓冲、放松的机会,所以刚开始感到很不适应,这一天下来,勉强骑了90来公里,比我想象的要短,到零陵县时已经下午4点左右了,不得已在零陵先住下,适应一下湖南的地形和气候再说吧。
  

                                                                                      十六。仰望南岳
         

         自进入湖南以来,烈日的暴晒,炎热的天气成了骑行最大的困难,多希望以后有那么几天是多云的天气,给这炙热的大地降降温啊。没想到老天爷可能看我骑行实在是太辛苦了,随了我的心愿,18、19两天竟然真是多云,一向威严无比的太阳公公他老人家这两天好像温柔了许多,只是在云里穿行中偶尔露一下脸。我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天赐良机,从零陵出发,过祁阳到祁东一口气骑了100多公里,19日继续骑行近120公里经衡阳一路狂奔到衡山县,又一次打破了单日骑行的里程记录,经过衡阳时,还用了一个多小时参观了著名的“陆家新屋”。
           陆家新屋系清代记名提督、振威将军陆成祖于光绪7年建造,已有120多年历史,是典型的湘南民居风格的古建筑群。1944年6月27日,一小队日寇骑兵撞进这里,第二天国民党军一个排进行围剿,双方激战半个月之久,至今南墙上还保留着当年的弹痕数十处,右侧风火墙上更有直径达1米的弹洞,是衡阳保卫战的有力见证之一,2007年在这里兴建了“衡阳保卫战纪念馆”。
  衡阳保卫战史称衡阳会战,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是中国抗战中作战时间最长、双方伤亡士兵最多、程度最惨烈的城市争夺战,也是唯一一次日军伤亡超过我军的战例,因此衡阳被当时的国民政府授予“抗战纪念城”的称号,并于1947年8月建塔纪念,蒋介石为碑塔亲笔题字。
           参观完陆家新屋,稍事休息,继续骑行50多公里,到达同样声名远扬的衡山县。衡山县因五岳中的南岳衡山而得名,衡山古名为寿岳衡山,是我国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下午到达衡山脚下的山门处,抬头仰望衡山,祝融峰在飘浮的薄雾中若隐若现,恍如仙境,这时不由得想起了杜甫咏南岳的《望岳》: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歘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
紫盖独不朝,争长嶫相望。
恭闻魏夫人,羣仙夹翱翔。
有时五峯气,散风如飞霜。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其实杜甫的望岳诗共有三首,另两首为咏五岳之尊的泰山和咏西岳华山,其中以咏泰山的望岳被广为传播,名气最大。咏衡山的望岳是杜甫的晚年之作,杜甫晚年漂泊西南,先到成都,后到湖北、湖南一带,最后病死在衡州湘江上,这一时期留下了大量名作,其中最著名的诗句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这次衡阳、衡山之行真是收获颇多,望着高耸入云的衡山,不免还是感到有些遗憾,因为当时制定骑行计划时就确定,此行以北京为最终目标,而且要尽可能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所以考虑到体力、时间等因素,凡遇名山都采取只眺望,不登山的策略,比如后来的中岳蒿山都都采用了这种方法,等我哪天有了学问也学着杜甫不登山写一首望岳诗,哈哈,笑谈笑谈。

这是在祁东县的住宿发票


这是在衡山县的住宿发票

                                                                            十七。到达第一个省会城市


       20日。 昨天研究了地图,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今天可以到达此行的第一个省会城市:长沙。于是今天又起了个大早,匆匆告别晨雾中的衡山,一路往北70多公里,在下午2点左右到达湘潭。那个年代的人,可能没有不知道湘潭的,因为毛泽东的故乡韶山就在湘潭市,虽然湘潭当时是湖南省最小的地级市,但由于她的历史悠久、名人荟萃,其名声不亚于省会长沙,除毛泽东外,彭德怀、曾国藩、齐白石、黎锦辉等等均为湘潭籍,真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考虑到湘潭离长沙只有60来公里,也没有去韶山毛泽东故居参观,只在湘潭吃了午餐便赶往长沙了,一路骑行3个多小时,终于到达长沙市。
         一到长沙,第一件事就是找到邮局给家里发电报以报个平安,还是像在柳州那样,简单的5个字:“20日到长沙”,我想象,2、3天后,我贵阳家里的那张巨大的中国地图上,长沙就会被插上一面小旗了,可以说当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啊。另外,在贵阳准备行程时就听人说过,长沙的火车站在当时是全国最漂亮的,所以发完电报立刻找到长沙火车站,请当地的一位热心人给拍了一张纪念照,虽然现在看来效果不是很好,不过它还是很有纪念意义的。

这是那封电报的原件


长沙火车站留影

              21日。据当时掌握的资料,到长沙旅游,岳麓山和橘子洲是必到的,而且此两处景点的风景名胜、历史遗迹众多,所以今天不打算离开长沙,到这两个景点好好游览一番,也让疲惫的身心得到些许放松。
岳麓山荟萃了湘楚文化之精华,名胜古迹众多,集儒、释、道为一体,革命圣迹遍布。植物资源丰富,晋朝的罗汉松、唐代的银杏、宋代的香樟、明清的枫栗等等,均为千年的古树,已查明的植物就有近千种,每到深秋季节,红枫丛林尽染,桔子挂满枝头,使岳麓山更加艳丽。坐落在山中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曾为宋代四大书院之首,具有悠久的历史。



          云麓宫是道家的二十涧真虚福地,明成化十四年(1478)吉简王就藩长沙时所建。嘉靖年间(1522~1566),太守孙复与道人李可经加以扩建,形成较完整的道宫格局。后圮。隆庆年间(1567~1572),在山修道的金守分请殿元张阳和为之倡修,于原址处募建三殿堂,前为关帝殿,中为玄武祖师殿,后为三清殿,名云麓宫。其建筑均石柱铁瓦,古朴典雅,并在宫后增建望湘亭,供人凭栏远眺。抗战期间被日本飞机炸毁,后重修,文革期间又遭严重破坏,于1976年后陆续重建。



             爱晚亭,位于湖南省岳麓山下清风峡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为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唐代诗人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的诗句,改名爱晚亭。又经过同治、光褚、宣统、民国至建国后的多次大修,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格局。今亭与安徽滁州的醉翁亭(1046年建)、杭州西湖的湖心亭(1552年建)、北京陶然亭公园的陶然亭(1695年建)并称中国四大名亭,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爱晚亭是革命活动胜地,毛泽东青年时代,在第一师范求学,常与罗学瓒、张昆弟等人一起到岳麓书院,与蔡和森聚会爱晚亭下,纵谈时局,探求真理。
           该亭抗日战争时期被毁,1952年重建,1987年大修。亭形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飞翘,自远处观之似凌空欲飞状。内为丹漆园柱,外檐四石柱为花岗岩,亭中彩绘藻井,东西两面亭棂悬以红底鎏金“爱晚亭”额,是由当时的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专函请毛泽东主席所书手迹而制。亭内立碑,上刻毛泽东主席手书《沁园春·长沙》诗句,笔走龙蛇,雄浑自如,更使古亭流光溢彩。该亭三面环山,东向开阔,有平纵横十余丈,紫翠菁葱,流泉不断。亭前有池塘,桃柳成行。四周皆枫林,深秋时红叶满山。亭前石柱刻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爱晚亭在我国亭台建筑中,影响甚大,堪称亭台之中的经典建筑。

岳麓山一路游览下来已近中午,吃了午饭又前往另一个著名景点:橘子洲头。

           那时候的人,毛泽东的诗词语录背了不少,《沁园春  长沙》便是其中之一,这是毛泽东1925年秋因遭湖南省长赵恒惕通缉离开长沙前往广州时所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词中橘子洲头指的就是这里。橘洲,橘子之洲,是湘江的一个江心小岛,长约五公里,形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公元三零五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
其实,用一天的时间游览长沙是远远不够的,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也不能在长沙停留太久,所以连当时世界闻名的马王堆汉墓都没来得及去参观,这一路留下的遗憾还真不少啊。  (以上景点简介来自网络,感谢作者。)

                                                                十八。走哪边?这是个问题
            昨天在长沙玩得可真够爽啊,心情得到了放松,体力也得到了恢复,晚上回到旅馆房间来了精神,打开地图,研究规划着未来几天的行程。
         从长沙出发继续往湖北方向几十公里有个叫“翁江”的小镇,往东可到平江县,往西可去汨罗、岳阳等地,我知道汨罗是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晚年生活、写作、以身殉国的地方,纪念屈原的屈子祠就建于城西北10公里汨罗江畔的玉笥山上,这里有众多纪念屈原的名胜古迹,而岳阳更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岳阳集名山、名水、名楼、名人、名文于一体,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之一,以“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著称于世,是海内外闻名的旅游胜地。去这些地方旅游,无疑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但从里程上看,以到湖北咸宁为例,如果走汨罗、岳阳方向,总里程将近300多公里,如果走平江方向就200公里左右,考虑到时间和体力的关系,只有放弃这一路众多的名胜景点,最终选择了走平江方向进入湖北。长沙到平江有100多公里,清早从长沙出发,下午到达平江县。
         平江县东汉末年设县,唐定名平江,延用至今,建县历史达1800多年。汨罗江自东向西贯穿全境,是湘楚文化源头之一,平江英才辈出,将星璀璨。尤其是近代孕育了60多位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军政要员和92位国民革命军抗日将领。
平江县的名声主要与平江起义和杜甫墓有关。1928年6月,彭德怀率领的国民革命军湖南陆军独立五师第一团和第三团三营进驻平江,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感召下,滕代远、黄公略等人在天岳书院(今平江起义旧址)发动了平江起义。据记载,这个旧址原来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为砖木结构,占地2700平方米。解放后,扩为平江县第一完全中学,后来还对彭德怀、滕代远同志当年的住房进行复原陈列,新开辟了文物陈列室。1982年,陈云同志为其题写“平江起义纪念馆”匾额,到达平江后,这里是必须参观的地方,不过当时感觉这些房屋比较旧,但是正因为这样,使这个旧址更平添了厚重的历史感。
           从平江起义纪念馆出来,骑行10多公里,来到了小田村的杜甫墓参观。
        杜甫墓是唐代伟大爱国诗人杜甫的长眠之地。公元768年(唐大历三年)冬,杜甫携妻儿乘船离开四川到岳阳,第二年春到长沙,770年(唐大历五年)4月,湖南兵马使臧玠举兵为乱。为避战火,来到平江县,不幸病逝于县治寓所,葬于小田天井湖。
        杜甫墓为圆形土堆,墓前立青石碑,上刻“唐左拾遗工部员外郎杜文贞之墓”。墓前是清光绪十年重修的杜文贞祠,祠门正上方有青石匾,上刻“诗圣遗阡”四字。宋朝王得臣有诗叹云:“水与汨罗接,天心深有存。远移工部死,来伴大夫魂。流落同千古,风骚共一源。江山不受吊,寒日下西原。”对屈原与杜甫这两位伟大爱国诗人死于一地,葬于邻近,发出了无尽感慨。
参观了杜甫墓回到平江县城已近傍晚,找了家旅馆入住,照惯例研究以后两天到武汉的行程,想到下一个省会城市,又兴奋得差点没睡好觉。

十九 。一头撞进“桑拿房”
       选择平江方向看样子是对了,虽然少看了很多名胜古迹,但也少赶了很多路,最近这几天算是很轻松的了,这两天一路骑行经湖北崇阳到达贺胜桥,这地方可玩的地方也不多,到了旅馆住下,无聊之余突然想起这贺胜桥的地名是怎么来的?背后不会有什么故事吧,所以在附近找了个年纪稍长的人打听一下,当地人很热心,跟我详细介绍了这地名的来历: 贺胜桥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宋代,为一单孔半圆形石拱桥。据清代的记载,在县北四十里,宋末兵起,当地人聚众与贼大战,最终取得胜利,故此桥名“贺胜桥”。此后这一地方因桥而得名。原桥已于1913年粤汉铁路修建时拆迁于旧址西约30米外的小溪上。
        其实使贺胜桥名扬天下的还是北伐战争的一次战役,贺胜桥地势险要,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地,同时也是通往武昌的最后一道大门。北伐战争时期,军阀吴佩孚在汀泗桥战败后并不死心,决意利用贺胜桥的有利地形,再与北伐军决一雌雄。1926年8月29日,叶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继汀泗桥大胜后,乘胜追击,在贺胜桥向军阀吴佩孚发起猛烈攻击,在友军和当地农民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用一天一夜的时间,一举歼灭了吴佩孚的主力,打开了通往武昌的最后一道防线,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这下“贺胜桥”成了名副其实的贺胜之桥。
这是在崇阳县的住宿发票

这是在贺胜桥的住宿发票

        过贺胜桥往北60多公里就到了武昌,也就算到武汉了,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当时的感觉的话,那就是“热”,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闷热”,用三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太热啦”,对我这个贵州人来说,进了武汉简直就像进了一间“桑拿房”,那种热,叫人喘不上气,出不了汗,估计包子在蒸笼里的感觉就跟我现在的感觉差不多吧。出发前就有朋友告诫过我,武汉可是我们国家出了名的火炉城市哦,到了武汉我才算真的领教啦。不过到这种大城市,给家里发个电报报个平安还是必须的。另外,就是去看看早已心驰神往的长江和武汉长江大桥了
这是当时发往家里的电报

                                                               二十。我是这样过长江的


        长江,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流经青海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000多公里长,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与黄河并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武汉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跨江大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1957年建成,比我还年长呢,第三套人民币2角的票面上就有武汉长江大桥的图片,所以到了武昌竟没有顾上参观黄鹤楼,直接来到武汉长江大桥下欣赏江景。

         最早知道武汉长江大桥是通过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那“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句子早已深深地映入了我的脑海,第一次到武汉,第一次面对长江和长江大桥,当然有些激动啊。但是学毛泽东那样游泳横渡长江是不可能的了,因为那时候我还不会游泳;学毛泽东在长江边写一首词,那更不可能,只能站在江边感慨了一番了。只顾着欣赏江景,没想到时间已近傍晚,必须过桥到汉阳去参观归元寺了,骑着车急匆匆上了200多米长的引桥,很快来到大桥的正桥,站在桥上眺望四方,浩荡长江在这里与其最长的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立三镇(武昌、汉阳、汉口)的奇观,感觉十分豪迈,跟在长江边欣赏江景相比更多了些大气磅礴,加上阵阵江风吹来,给燥热无比的我带来了短暂的丝丝凉意,然而时间紧迫,不能在正桥上久待,凭栏眺望十多分钟后,继续骑车通过1000多米长的正桥路面,这也就算过长江了。

        从正桥上下来到汉阳的引桥有300多米长,一路特意带着刹车慢慢地边骑边看,悠然自得中好像从身后隐约传来带有浓重湖北口音的喊声,因为刚到武汉,没怎么跟当地人交流,也没听懂他在喊什么,所以转过脸撇了一眼,没太在意,继续骑行下桥,很快,那喊声又传了过来,这次好像声音更大,而且似乎略带了点愤怒的味道,这下我才再转过头仔细打量着已经离我很近的人,发现是个也骑着自行车的警察,看见我在向他张望,他便一手扶把,另一只手指着我大声喊到:

“站住!站住!停下!”(这次声音很大,好像是听懂了),
警察叫我?我把在桥上的行为飞快地在大脑里过了一遍,没什么违法的啊,他是在叫我?我也一手扶把,另一只手指着我自己,意思是说,你是叫我吗?没想到他加快车速骑到我的身边,以命令的口气喊道:“叫你停下,你没听见?”,这时我们俩都快到桥下了,我刹住车下来,无比疑惑地望着警察,用地道的贵阳话问道:“什么事啊?”,我看他好像气得不行,只朝我抛来一句:“跟我过来”,我虽然不知道怎么回事,不过警察的话还是不敢不听的,于是推着车跟着他朝正桥方向走去。

我又一次来到了正桥上,那警察连看都不看我一眼,径直走向桥面指挥车辆,把我晾在那儿半个多小时,我看时间也不早了,可不能这么等下去啊,于是想主动上前问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见我走过来,这才对着我仔细打量起来,问了句:“你怎么回事,过长江大桥的规定,你是不知道还是忘了?”这下把我问到了云里雾里,完全不知道他是在说什么,用疑问的目光看着他,好像他看出了我的疑问,

说道:“你没走过长江大桥?你是外地人啊?”,
我答道:“是啊,我是贵阳人,刚到武汉的。”,
这回好像是他懵了,“你怎么骑着自行车?”,
我说:“我骑自行车来的啊”,
看得出来,他非常吃惊,他问了一句“哪个贵阳?”,
听他这问题,我差点没笑出声来,说:“贵州省的省会嘛”,又加了一句“就是遵义那里”,
他似乎确定了我说的是贵州省的贵阳市,
说:“那有多远啊,好像上千公里呢,你骑自行车来?”,

看样子好像认为我在编故事骗他,我赶紧从包里掏出了学校开的介绍信,还有当时用的自行车执照递给他,并说:“我是骑自行车旅游的,想从贵阳骑到北京。”

他拿着介绍信看了几遍,又拿执照上的钢印号与自行车上的对了一遍,从眼神里可以感觉出,他开始相信我了,眼神里多了点敬佩的感觉,
说道:“你真有毅力,能骑这么远。”

我看他情绪好些了,赶紧问了句:“我是不是违章了?”,
他看我态度还不错,耐心地跟我解释起来:“可能上桥的时候你没注意看警示牌,过长江大桥禁止骑自行车下桥,违者罚款。”,

罚款?我不由得紧张起来,问道:“我骑自行车旅游的,不知道长江大桥的这个规定,这也要罚款啊?”,

他看我急了,便又解释到:“任何人骑车下桥都属于违法行为,必须罚款,这其实都是为了大家的安全,也是为了大桥的安全,不过你这种情况嘛比较特殊,可以减轻一点,就罚2块钱吧。”。

2块钱,那可是我两天的住宿费啊,反复跟他磨了几分钟都没见他有松动的意思,想到,算了,再多说,恐怕更要重罚,哎,没办法,谁叫自己不注意看警示牌呢,现在想起来尽管当时交了罚款有点不爽,但武汉警察尽职尽责的作风,良好的职业素质,还是值得敬佩的。办完所有手续,他把介绍信和执照还给我,向我敬了礼,回到桥面上继续指挥着路面的交通。回头看看天色已晚,去归元寺参观已经没有时间了,只好推着自行车下了桥,在汉阳区找了家旅馆住下,回味着今天过长江的小插曲,觉得还是蛮有意思的。

这是在武汉的住宿发票


二十一。带病游武汉
             武汉,长江沿岸著名的四大火炉城市之一,进入武汉10多个小时了,还是没法适应这里的高温、闷热。从长江大桥下来,找了家旅馆住下,休息中,感觉房间屋顶的风扇吹的都是热风,安置好后只好跑到长江边上纳凉,本以为武汉会像贵阳那样,白天烈日酷暑,到了夜晚应该凉爽很多,不曾想到了晚上照样闷热无比,好像比白天还严重啊,弄得吃晚餐的食欲都没有,短短几小时内,就吃了10来根冰棍,其实我也知道,这只能是吃的时候凉爽一点,根本不解决问题的。看着江边、路边躺在竹椅上摇着蒲扇休闲纳凉的武汉人,那叫一个惬意,我真想像他们一样在江风的吹拂下度过这一夜啊。在外面逛了几个小时,回到旅馆房间一看,里面差不多住满了人,感觉更热了,想到明天还要参观景点,说不定还要离开武汉继续前行,没办法,再热也得睡觉啊,但躺下后还是感觉无比闷热,辗转反侧2个多小时居然毫无睡意,无奈中爬起来找服务员借了个台式电风扇放在床头(记忆中好像还另收了5毛钱呢),这下感觉凉爽点了,不久便进入了梦乡。

             早上7点从睡梦中醒来,发现晚上盖在身上的毛巾早被踢到了一旁,桌上的电风扇依然吹着,立刻感到了一丝凉意。想到今天还有三个景点要游览,匆匆起来洗漱、收拾行装,一切准备停当,刚坐下来定定神,突然感到有点鼻塞,不会是又感冒了吧?这下想起来了,昨晚用电风扇吹着睡觉根本就是个错误的决定,没想到图一时的凉快竟造成如此后果。赶快吃药吧,不过当时的速效感冒药都有助眠成分,白天吃了恐怕会影响骑行,不太安全,所以到附近的药店买了瓶十滴水(据说副作用比较小),在一个小茶摊上买了杯糖水,往里面放了几滴十滴水,闭着眼一股脑喝了,没想到杯子里留下一股浓浓的十滴水味道,难闻至极,被茶摊老板好一通数落。吃了药,随便吃了点早餐便匆匆赶到了今天的第一个游览景点:归元寺


          归元寺为清顺治十五年(1658)浙江僧人白光、主峰来此创建的。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地全国重点佛教寺院。是“汉西一境”,取“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的佛偈而得名。归元寺的第一个看点是藏经楼,这里除藏经外,还有佛像、法物、石雕、书画碑帖及外文典籍,是国内收藏佛像较多的一个地方。1935年太虚法师出访缅甸时,仰光的佛教徒赠他一尊1吨多重的玉石雕成的释迦牟尼佛像,就供奉在这里。这种佛像在我国只有三尊,其他二尊分别供于北京上海。另一个看点就是罗汉堂,至今有二百年历史。民间有句谚语:上有宝光(成都),下有西园(苏州),北有碧云(北京),中有归元(武汉)。是说这四个寺院的五百罗汉堂是最具代表性的,是佛教塑像的精华。到归元寺,数罗汉是必须的项目,我也按书上介绍的随便从一尊罗汉开始,数到第25个,看着这尊罗汉的身份、表情和动作,想象着自己以后的命运,感觉很有意思啊,可惜当时条件有限,没有拍照片,只在大门前拍了一张,回来冲洗时竟然曝光了,洗出的照片效果很不理想,不过也挺珍贵的。

这是当时的照片


参观了归元寺,又来到武汉的著名景点: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俞伯牙台,位于龟山西麓,月湖东畔,是为纪念春秋时期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深厚情谊所建,古琴台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湖景相映,景色秀丽,幽静宜人,文化内涵丰富。是武汉的著名音乐文化古迹,也是湖北省、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文物其一。
这是古琴台的照片

       最后一个景点是二七纪念碑。二七烈士纪念碑在汉口江岸“二七”革命纪念馆院内,为纪念1923年在“二七”大罢工中牺牲的烈士而立。碑用花岗石砌成,碑身为圭形方锥体,置于束腰石座之上,通高12.6米,碑正面镌毛泽东手书“二七烈士纪念碑”七字。“二七”惨案是中国**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在这次京汉铁路总同盟大罢工斗争中,被杀害的有52人,受伤的300余人其中最具代表的是江岸分工会委员长林祥谦和“劳工大律师”施洋。从1923年到解放后的1953年的30年间,二七大罢工的发起地——江岸并没有纪念二七罢工的任何建筑。1951年,逮捕了制造“二七惨案”的原京汉铁路局局长赵继贤,就在现二七路老纪念馆地址临时搭建审判法庭,宣布处死。
这是二七纪念碑的照片

参观了三个景点,看时间还早,想到武汉实在是太热,还是离开武汉吧,就这样今天不仅带病游览了武汉,而且还往前骑行到达河口镇,可能是因为感冒,加上体力消耗也很大,只有在这儿住了,下午再吃了感冒药,希望感冒明天别加重啊。


                                                                         二十二。病中小感悟

          都说“心想事成”,昨晚许了个愿,希望感冒别加重,看来这心想,事没成啊,今天早上醒来,感冒似乎加重了,除了鼻塞依旧,更添了头晕、头疼、全身酸软的症状。看样子今天是不适宜继续前行了,还是在这儿休息、调养一天吧。决心已定,洗漱后到街上简单地吃了点早餐,外面下着雨,镇上也很冷清,没什么可看的,很快回到旅馆房间,拿出从家里带来的速效感冒胶囊服了,躺下。眼看露着一丝天空亮光的屋顶,听着雨滴的嘀嗒声,闻着泛黄的蚊帐散发出的阵阵霉味,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亲朋好友的陪伴,一种无名的孤独感油然而生,这才理解“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了。

          的确,人只有停下匆匆的脚步,安静下来,才会真正的花时间去思考,想想过去在家的时候,哪怕是一次小小的伤风感冒,头疼脑热,父母都会很细心的问寒问暖,用心照料,不用自己操心,到了服药的时间,自然会有适量的药物、温度适当的开水送到面前。可悲的是,有时候我会把这些细致入微的照顾看成是过于唠叨,严重的时候甚至会无端的指责父母,嫌他们管得太多。现在病倒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异地小镇,在透风漏雨的简陋房间里,认真地看着药盒上说明书的每一个字,用手表计算着每一次服药的时间,自己去找旅馆老板要开水,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去安排,这才真正理解了父母的苦心,那一刻,好像自己成长了很多,知道了什么是“孝”,其实父母需要的并不多,也就是那份理解。所以,我借此机会建议年轻人,好好善待父母,不要嫌他们唠叨,多一些理解吧。

这是在河口的住宿发票

26日、27日两天


                                                                        二十三。大病初愈进河南

        28日。今天早上醒来,感觉好点了,可能是药效不错,也可能是休息得比较好,除了轻微的头晕、鼻塞之外,主要症状有了很大缓解,看时间已近月底,不宜在此久留,决定坚持继续前行。从地图上看,今天下午有可能进入河南。我知道,河南、河北属平原地区,路况比前几个省都好,骑慢一点,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所以吃了早餐,收拾好行装,踏上了北上的旅途。
         从河口往北40来公里,记忆中好像是来到一座石桥前,桥的南端有一石碑,上刻着“湖北”,过了桥,北端也有一石碑,上刻着“河南”,这就是湖北、河南的“界碑”吗?
这两省之间也有以桥为界的,真有意思,虽不像贵州广西的界碑那么有特点,可能这在国内也不多见吧。进入河南后不久,突然发现完全变了个地形,公路平整、笔直,一眼望不到头,两旁各有两行高达的树木伴着公路延伸至远方,同样的看不到边。虽然事先知道河南是平原,但这么好的路况和环境,还是让我感到非常震惊。回想起这20多天在贵州广西的盘山公路和湖南、湖北的丘陵山路上挣扎,一眼望去,山路崎岖,崇山峻岭,根本谈不上什么骑行速度,十分压抑。现在,宽阔的平原、笔直的道路出现在眼前,整个人突然觉得好像心胸都开阔了许多,真想把自行车蹬得像个风火轮,驰骋在广袤的大平原上啊。但是由于昨天认真地按剂量服用了不少的感冒药(这在家里是不可想象的哦),症状倒是压下去了,副作用却相当的明显,脚蹬着踏板,就像踩在棉花上,使不上劲,这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勉强于近傍晚时分赶到息县。
         息县号称“天下第一县”,已有3000余年的建县史,息夫人爱国爱民“三年不语”,深受百姓敬仰,新息侯马援“马革裹尸”的故事至今激励着后人,是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地方。到了息县虽然没有参观任何历史遗迹,走在街上,浏览着息县的街景,仍然能体验到息县古老的气息。逛到晚上,已饥肠辘辘,随便找了家小店,吃了晚餐,又在附近的商店买了个半导体收音机,回到旅馆,在电台的节目声中进入了梦乡。
这是在息县的住宿发票

                                                                                二十四。从息县到许昌

          29日清晨,被收音机的节目声吵醒,原来昨晚睡前忘了关收音机,幸好这三人间里就我一个人,不然大半夜的吵醒其它客人岂不尴尬。想到今天还有90来公里的路程,加之体力还没有完全恢复,还是早些出发吧。
           从息县出发一路骑行,道路依然平整、笔直,与前一段时间相比,现在又多了半导体收音机的陪伴,似乎少了些路途上的孤单、寂寞。在离息县40多公里的地方,突然看见前方路旁有一群人在围观什么,我也禁不住好奇凑了上去,往人群里一看,这场景把我惊得目瞪口呆,只见一辆大货车翻在了路边的土里,四轮朝天,几个强壮的小伙子正在帮着把驾驶员从车里拉出来,看这场面让我百思不得其解,这么平的路,居然还会把车开翻了?我在贵州广西也看见过车辆翻到田里、桥下的事故,可那是山区啊,道路崎岖,坡大弯多,很容易发生这种翻车事故,这大平原上竟然也会出此车祸,让我怎么也想不明白。看时间也不早了,顾不了多想,继续骑车前行吧,一路倒也顺利,于下午到达正阳县住下。
这是在正阳县的住宿发票:

              30日,今天的天气不错,跟往常一样,一大早起来洗漱完毕,吃了早餐,又踏上继续北上的行程。往前骑行了几十公里,突然从收音机里传来了一阵兴奋的播音员声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在美国洛杉矶第二十三界奥运会射击比赛中,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以566环的总成绩获得金牌,这是本届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也是中国奥运史上第一块金牌,实现了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听着播音员激动的声音,自己也不由得激动起来,这真是个特大的喜讯啊,中国人等这一天已经很多年了!今天终于实现了这民族的梦想,而我正在千里骑行的路上,也正在朝自己的梦想一步步艰难前行呢,可以说这个消息对我来说也是莫大的鼓舞啊,这一刻似乎脚下也更有劲,把自行车骑得飞快。不过这样快速的骑行也没坚持多久,激动过后,一切归于平静,还是用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到达上蔡县。
             上蔡,一座千年古县,河南省十大古城,上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西周初年,距今约3000年,人类始祖伏羲氏因蓍草生于蔡地而画卦于蔡河之滨,遂名其地为蔡。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其弟叔度于蔡,建立蔡国,以国为氏,传18代近500年,史称上蔡。上蔡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灿烂,是秦丞相李斯、汉相翟方进的家乡,海内外蔡氏的祖地,重阳文化的发祥地。孔子及历代圣贤曾在这里树立了文明的丰碑。因为到达上蔡县时间已晚,明天计划赶往许昌,没有时间去参观上蔡县的名胜古迹,所以只在上蔡县住了一晚。
这是在上蔡县的住宿发票:

               31日。今年经过几天的调整,体力得到了很好的恢复,今天计划骑行100来公里到达许昌,这样可以把由于生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所以今天起了个大早,想争取天黑前赶到许昌。
               进入河南几天以来,面对大平原的那种新鲜、兴奋的感觉正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平淡、单调的骑行,回想去在贵州广西等省的骑行经历,由于路况复杂,坡陡弯急,上坡时吃力费劲,下坡时连眼睛都不敢多眨几下,注意力高度集中,就怕一不留神,失去控制,冲下山去,后果不堪设想,反而没有了精神上的疲劳。现在的这种道路,平得一眼望不到头,重复不停的骑行像个催眠动作,弄得人昏昏欲睡,有时简直像骑着车梦游。为了安全,经常用冷水浇在头上,以驱赶阵阵的疲劳和睡意,体验了这种感觉,我好像渐渐明白了那起车祸的原因,可能是道路太直、太平,导致了司机的疲劳,就像我此刻的感觉,昏昏欲睡,待驾驶员突然清醒过来,如果操作不当,完全有可能发生这种看上去不可思议的翻车,所以这路再平整也不能大意啊,经过一天的骑行,终于如愿于下午安全到达许昌。
               许昌在中国历史上历来是群雄逐鹿,兵家必争之地。中国上下五千年有史以来第一个王朝夏王朝的发源地夏都夏邑就在今天许昌境内。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许昌为汉、魏国国都。名胜古迹遍布,要一一浏览许昌的古迹,少说也得两三天时间,为了赶时间,不得不放弃这大好的机会,在许昌住了一夜,继续向郑州进发。
这是在许昌的住宿发票

                                                                                             二十五。迷路了


            昨天在旅馆住下,没什么事可干,拿出地图研究行程,从地图上看,许昌到郑州有100多公里,明天应该能到。郑州是中原地区的特大城市,周边名胜古迹众多,有我向往已久的古都开封、洛阳,有五岳之一的中岳嵩山,有古刹少林寺,心里不免有些激动。看完地图,早早休息,明天早一点出发,希望顺利到达郑州。

           可能是感冒完全好了,今天感觉精神特别好,体力充沛,简单的准备后,启程赶往郑州,一路骑行经邓庄、五女店,看见路边有指示牌显示,前方将到达鄢陵县,看到这路牌,心里隐约感到有点不大对劲,当时也没太在意,继续前行,近中午到达鄢陵县。吃饭时老板看我这身打扮,再打量下自行车,眼神里充满了好奇,看他疑惑的眼神,我边吃饭,边跟他聊了起来,正在兴头上时,他突然来了句:“你下一站要去哪儿?”,我不假思索地答道:“郑州啊”,听到这话,只见他瞪大眼睛看着我,片刻没有说话,像是怔住了,我问:“怎么了,郑州离这儿远吗?”,他答:“你这方向不对啊,你要去郑州,怎么跑到我们这儿来了?”,听了他的回答,我不由心里一惊,迷路了?这可不是好消息,这可是此行中的第一回啊,进出长沙、武汉这些大城市都没迷路呢,从许昌出来怎么就迷路了?我还有点不甘心,拿出地图仔细看了看,没错,是迷路了。郑州在北面,我走的却是东北方向,这下我真急了,问老板:“那我怎么去郑州呢?”,他说:“我们这儿去郑州一般都是走许昌,再往北去郑州。”这句话说得我从头到脚凉了大半,许昌到这里近40公里,再回到许昌又得40公里,那今天怎么能到郑州啊,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没办法,只好匆匆告别老板,倒回许昌,认真地问了路,确认以后,加快骑行,终于在傍晚时分到达新郑县。新郑县离郑州大约70公里,到郑州就必须得赶夜路,回想起当时在广西河池的那次恐怖经历,为了安全,还是在新郑住下吧,这样明天到郑州也可以轻松点,这次迷路多走了80多公里,心里真有点郁闷,不过想到郑州就近在眼前,还是充满了期待,有几分兴奋。

           新郑是一座古城。拥有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5000年的黄帝文化和2700年的郑韩文化。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此一统天下,播撒文明,掀开了中华文明的历史篇章,新郑由此被誉为黄帝故里、中华第一古都。新郑是一座文化灿烂的名城。这里人杰地灵,春秋名相子产、战国思想家韩非、战国著名水利家郑国、汉代军事家张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宋代建筑学鼻祖李诫、元代天文学家许衡、明代名相高拱等历史名人,流芳千古,光耀史册;(此简介来自百度,感谢作者。)

这是在新郑县的住宿发票:


                                                                                    二十六。中原揽胜

                                                                                        之一、郑州

          8月2日,经70来公里的骑行,终于到达郑州。

          郑州,是我国中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中东部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和交通、旅游中心。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郑州素有“中国铁路心脏”和“中国交通十字路口”之称,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夏商都邑,已有5000余年历史。根据事先了解的资料,不到二七塔,就不算到郑州,所以一到郑州便来到二七塔参观。

          二七纪念塔为双身并联式塔身,塔全高63米,共12层,每层顶角为仿古挑角飞檐,绿色琉璃瓦覆顶。塔顶建有钟楼,六面直径2.7米的大钟,整点报时演奏《东方红》乐曲。钟楼上高矗一枚五星。从东西方向看为单塔,从南北方向看则为双塔。最初的“二七塔”仅仅是一座木塔,是1951年建成,当时的塔高只有21米,是临时性建筑,原计划要拆除的。可是因为这木塔建在了当年烈士的鲜血浸染过的地方,大家不约而同地都认为修建木塔就是为了纪念在罢工中牺牲的烈士,所以木塔被保留下来了。郑州人对保留木塔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既是出于对“二七”烈士的敬意,也是出于对一个公共景点的热爱。因为当时塔的周围有果园以及商业区。所以,这座木塔从此渗入了郑州的血脉。
1971年夏天,一场风雨过后,屹立了20年的木塔砰然倒地。新建的“二七塔”是双塔,象征在这里牺牲的两位烈士;双塔各7层,塔高27米高,双塔平面南北角对角线净长7米,都寓意着“二七”这个数字。

这是当时拍摄的二七塔,从这个角度看,二七塔像一座单塔。



参观了二七塔,顺便在二七路上找了家旅馆住下,准备明天的嵩山、少林寺之行。这是当时的住宿发票

                                                                              之二、嵩山和少林寺

8月3日。今天把自行车寄存在旅馆,乘车前往登封县嵩山游览。
            
嵩山,嵩山古名外方、嵩高、崇高,公元前770年平王迁都洛阳后,以“嵩为中央、左岱、右华”,为“天地之中”,称中岳嵩山。嵩山东接开封,西连洛阳,素有“汴洛两京、畿内名山”之称。于奇异的峻峰,宫观林立,故为中原地区第一名山。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亲临,《诗经》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到了嵩山,第一站就是参观中岳庙。


中岳庙是道教著名宫观,位于嵩山东麓。始建于秦代,大约在北魏时改为中岳庙,宋乾德二年(964)增建行廊一百余间,崇圣殿及牌楼等八百余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为极盛时期。


参观了中岳庙,来到早已声名大振的少林寺。
少林寺在少室山五乳峰下。因寺院坐落在丛林茂密的少室山阴,以此得名,其实这次嵩山之行主要还是奔少林寺去的。1982年,电影《少林寺》公映,引起巨大轰动,邻居认识省政府的人,费好大劲弄到两张票,我跟他儿子一起在省政府礼堂观看了《少林寺》,影片中美丽的风景、精湛的武功,把我们看得是如痴如醉,在当时的条件下,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精彩的电影啊。正巧那时我在为千里骑行做准备,正加紧锻炼身体,学习武术,以后一段时间,公园里练习少林拳法的人越来越多,醉拳、醉剑、少林搏击、防身术等等风靡一时,记得当时我还请武术老师花20块钱买了把弹簧钢制的宝剑,每天6点起床,早早地赶到公园练拳、练剑。虽然不知不觉赶了回时髦,不过身体素质的确有了明显的提高。所以临行前研究地图时就决定,把登封少林寺列为必到之处。
这是全国公路里程图中河南省一页,画红色的就是当时计划的线路



这是少林寺山门,山门门额上悬挂的“少林寺”匾额,是清朝康熙皇帝南下时在郑州嵩山少林寺亲笔书写的,拍摄《少林寺》时,匾额已十分陈旧,还特意重新进行了粉刷。

拍摄了山门,进到寺院,一一参观了寺内的主要建筑,最后来到千佛殿,千佛殿内供有毗卢佛铜像,因此该殿亦叫毗卢殿。殿内砖地上还保存着20 多个直径约4.5厘米的洼坑,是往昔寺僧练拳习武时的脚坑遗迹。脚坑分布方圆不大,呈一条线状,这是僧人刻苦练功的见证,反映出少林拳“拳打一条线”的特点。千佛殿东侧的白衣殿,三面墙绘有少林拳谱壁画,壁画长约20米,很生动地表现少林寺和尚练拳习武的情景。
这是少林寺西方圣人殿

出少林寺200多米,又来到塔林。塔林为历代和尚的墓地,占地约21000多平方米。
这是塔林的照片



                                                                       之三、古都洛阳
8月4日。今天仍然采取昨天的方法,把自行车放在旅馆,一大早乘车到达古都洛阳,由于洛阳景点众多,所以准备在洛阳停留两天,后天再回郑州。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雒邑。洛阳最早建成于夏朝,有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定都,有105位帝王在洛阳指点江山洛阳的第一天,就是去游览我国三大石窟之一的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洛阳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
参观龙门石窟一直是我的梦想,所以之前专门在郑州买了一个胶卷带到洛阳,想把自己感兴趣的石窟造像都拍下来。在龙门石窟待了大半天时间,看了大部分经典的造像,胶卷全部拍完,便在附近找了个路边小店将胶卷冲洗出来,想看看效果怎么样,不知道是那老板配置冲洗液时故意偷工减料还是真的技术不好,冲洗出来的底片看上去非常的薄(好像是显影不够),令我大失所望,跟老板理论了半天也没有个什么结果,16张底片几乎一张都选不出来。龙门石窟是让我大饱了眼福,遗憾的是没有留下几张像样的照片,但不管怎么说是来了一趟龙门石窟,所以回贵阳后还是勉强选了一张放大了作为纪念。看完龙门石窟,回到洛阳市区找到家军队的招待所住下,洛阳的第一天游览就算结束了。
这是在洛阳第一天的住宿发票(看来洛阳不仅纸贵,住宿也不便宜啊)

2元,这是最贵的一夜。
这是唯一一张还看得过去的照片,拍摄于龙门石窟的奉先寺

                                                                                       之四、关林




          小时候就常听父亲讲三国的故事,关公的勇猛、讲义气、忠贞不二的形象早已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中,长大后看三国、听三国、看京剧,桃园结义、斩颜良、千里走单骑、捉放曹、单刀赴会、走麦城等等故事,早已耳熟能详,今天有机会来到洛阳,关林成了必到的景点。
              关林相传为埋葬关羽首级的地方,前为祠庙,后为墓冢,明万历年间始建庙、种植松树。清乾隆时又加以扩建,形成现今天的规模。关林总面积约百亩左右,古柏苍郁,殿宇堂皇,是洛阳市著名的古建筑及游览胜地。关林的主要建筑均在中轴线上,依次为舞楼、大门、仪门、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最后为关冢。始于汉末,迄今1870余年。
这是当时拍摄的石坊照片。

             当时天气不好,加上冲洗等方面的原因,照片的效果很不理想,2012年重游洛阳时想去关林再拍些照片,结果在从龙门石窟到市区的公交车上看见关林景区,前面已经开辟了一条宽阔的大道,高大、崭新的牌坊立在街口,两旁商铺、小店林立,顿感商业化太重,立即放弃了拍照的想法,没有下车,回到了市区,所以这是我留下的唯一一张关林的照片。
                                                                                   之五、白马寺
                 洛阳白马寺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我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据历史记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六十七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达洛阳,汉明帝躬亲迎奉。公元六十八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


这是当时拍摄的白马寺山门。

这是2012年重游洛阳时拍摄的白马寺

                                                                                               齐云塔
              齐云塔原称释迦舍利塔、金方塔、白马寺塔。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建的第一座佛塔,齐云塔在洛阳白马寺山门外东南约200米处,是洛阳一带地面现存最早的古建筑,也是中原地区为数不多的金代建筑遗存之一。
这是齐云塔的照片

                                                         之六。 开封略揽


              7日。 今天乘车去开封,由于只有一天时间,还要当天回来,在开封只能参观一两个景点,所以选择了自己比较熟悉的龙亭和铁塔。


            开封古称东京、汴京,有“十朝古都”、“七朝都会”之称。开封是清明上河图的原创地,有“东京梦华”的美誉,开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北宋东京开封是当时世界最繁华、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都市。

                                                      开封龙亭

             龙亭是古城开封的一个著名游览点,也是开封文物古迹的一个代表。其实,龙亭不是亭,而是建筑在一座高达13米的巨大青砖台基之上的殿堂。龙亭坐北朝南,高踞在台基之上。从地面到大殿有36丈高,代表36天罡;72级台阶,代表72地煞。台阶中间是雕有云龙图案的石阶。登上平台,四周有石栏围绕。大殿是木结构,重檐歇山式建筑,很壮观。游人登上平台,入殿观看陈列的文物后,多在石栏前眺望开封古城景色,我知道龙亭也是从电影《少林寺》开始的。


这是当时拍摄的龙亭



这是2012年重游开封时拍的龙亭
                                                                  开封铁塔
              在古城开封的东北隅,耸立着一座高大挺拔的古塔,它就是开封的镇市之宝,被誉为国宝“天下第一塔”的开封铁塔。铁塔原名开宝寺塔,始建于北宋皇佑元年,即公元1049年,八角十三层,高55.63米,是开封仅存的两处北宋地面文物之一。因其通体镶嵌褐色琉璃砖,颜色近似铁色,从元代起,民间俗称为“铁塔”。
史书上说,开封铁塔的前身是座木塔,位于开宝寺福胜院内,始建于太平兴国七年,也说是公元982年,建成于宋太宗端拱二年,称福胜塔,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有金光出相轮,车驾临幸,舍利乃见,因赐名灵感塔”,是宋太宗用来供奉吴越国进贡的阿育王佛舍利用的。
这是当年拍摄的开封铁塔

匆忙中游览了开封的两个景点,觉得意犹未尽,坐在回郑州的车上,总期望着什么时候再来开封,更加细致的了解开封,感受开封的古韵,望着远去的开封城,我默默地念着:“开封,我还会回来的。”只是这一念,到28年后才得以实现。

这是开封铁塔,当时天气不好,看上去通透性还不如84年的那张呢。


                                                                                 二十七        我是这样过黄河的


               到郑州已经5、6天了,看今天已8月8号,后面还有1000公里左右的路程,再不离开郑州,可能会影响到达北京的计划了,所以决定今天离开郑州继续北上。从郑州到新乡,需要过黄河,出发前吃早餐时就在向周围的人打听,对我这种骑车旅游的人来说。在郑州什么地方过黄河比较合适,结果大家一致建议,在花园口过黄河吧。花园口?好熟悉的名字,据当时了解的资料知道,花园口位于郑州市区北郊的黄河南岸,民间传说,最早这里并不叫花园口,到了明朝时期,天官许某在这里修建了一座花园,方圆540余亩,种植四季花木,终年盛开不谢, 后来黄河向南改道,滔滔洪水,把这座美丽的花园吞没。从此,这里就成了黄河南岸一个渡口,老百姓便称之为花园口。1938年,为了抵抗日军的进攻,蒋介石在花园口扒开了黄河大堤,这样花园口就出了名。


             经过10多公里的骑行,很快就来到了花园口,远远望去,天地相接,非常开阔,天边似乎泛着淡淡的黄颜色,难道前面就是黄河?再向前骑行,感觉路上各种车辆原来越多,排成了一条长龙,无法动弹,看上去像是堵车了。我正好奇地骑行在车流当中,突然听到有人喊:“那个骑车的,下来!”,听这喊声,我不免心里一惊,我又违章了?不会这么巧吧,放眼望去,只见一位荷枪实弹的解放军战士已经从执勤的岗亭里走了出来,正冲着我挥着手,示意我停下,我满怀疑惑地推着车向他走去,来到岗亭前,战士很有礼貌地给我行了个军礼,并说道:“前面就是黄河大桥,这里不准骑自行车。”听这话我立刻紧张起来,问道:“那黄河大桥上也不准骑自行车过去吗?”,战士答道:“是的。”,这下我可有点傻眼了,想起在武汉过长江时,虽然被罚了款,但好歹是过了长江大桥,现在这连黄河大桥都上不去了,这可怎么办?我很快从包里掏出了介绍信、自行车执照、工作证一一递给战士检查,并告诉他:“我是从贵阳骑自行车旅游的,准备骑行到北京,当地人建议我在花园口过黄河,所以就过来了。”,看他仔细地检查着证件,并核对自行车上的钢印号,然后用审视的眼光看着我,停留片刻,好像还是相信我了,估计这种情况他也是第一次遇上,最后他说:“这样吧,你跟这些等着过桥的司机师傅们商量一下,看有谁愿意让你把自行车放他车上,把你带过桥去。”我心想也只有这样了。谢了这位战士,我转身走向那车流中,一一地问等着过桥的司机们,有谁愿意带我过桥,费了好大劲,磨破了嘴皮,也没有哪位司机愿意帮忙。其实我也理解,搭我过桥问题并不大,就是这自行车不好办,好几个司机都说车上实在是不好放这自行车,他们也没办法。正在焦急万分的时刻,我来到一辆装满砖块的货车旁,跟司机师傅一说,没想到他竟爽快地答应了,我大喜过望,正要上车,那司机说:“不急不急,要过桥还得等几个小时呢。”我问:“怎么要这么久啊?”,他答道:“这黄河大桥是单向通行的,现在正组织北面的车辆过桥呢,要等他们过完了,南面的车才能过。”哎,这种过桥法,我还是第一次听说,真是开眼界了。他看我着急的样子,说:“要不你先到黄河游览区看看吧,免得等着心急。”。这真是个好主意,我正想看看这黄河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赶紧骑着车来到了黄河游览区。走到黄河岸边,挽上裤腿,赤脚走进黄河里,用手将水泼在脚上,只见水很快地流了下来,脚上却留下了一层细细的黄沙,原来“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说法是千真万确的啊。从黄河岸边上来,又到游览区看了看,觉得今天虽然耽误了不少时间,但还是蛮有意思的,一时兴起,请旁边的热心人帮我在黄河边上拍了张照片,就当游览黄河的纪念吧。


           这是黄河游览区的照片



这是在黄河边上的纪念照

           不敢在黄河游览区多停留,不到一个小时,又回到了那辆货车旁边,司机师傅帮我把自行车装上了车,等了半小时左右,终于开始放行了,看前面的车纷纷发动,我立即爬上了车,坐在砖块上,摇摇晃晃地上了黄河大桥。在车上远远看去,两边车辆排成的长龙望不到头,旁边远处还隐约可见正在修建中的新黄河大桥,往下看,这黄河大桥简陋得让人难以置信,桥面很窄,大约只有两个车道的宽度,桥栏杆也很低,有些桥面还能依稀看见桥下滚滚奔流的黄河,因为坐在满载货物的车上,感觉像坐在了车顶,毫无遮拦,在桥上这一路颠簸,真害怕被抛进黄河里,那可小命不保了,所以只好本能地紧紧抓着身旁的自行车,心惊肉跳地过了黄河。到了黄河北岸,下了车,谢过好心的司机师傅,继续骑行几个小时,于下午到达新乡市,在市区找了家旅馆住下,充满紧张、刺激的一天总算结束了。
(新黄河大桥于1986年通车,老的黄河公路大桥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最后废弃了。)
这是在新乡市的住宿发票

                                                                                     二十八       深夜盘查



            今天下午到达新乡的这家旅馆已经比较晚了,房间里已经住了4、5个旅客,旅馆也不大,自行车没处停放,只好跟我一起住进了房间。看着这并不宽敞的房间,自行车往那儿一放,显得空间更狭小了,对那几位旅客,我心里充满了歉意,转着圈地给各位致歉,好在他们并没太在意,连声说:“没事,没事。”,同时他们对这自行车倒是充满了好奇,见我收拾停当坐下,便跟我聊了起来。交谈中我发现他们对贵州并不太了解,不知道贵阳是个什么地方,其中有一个旅客也只略微知道贵州好像是个很偏僻、落后的省份,山高路险,气候多变。不过提到遵义,他们到很熟悉似的。听我从贵阳骑自行车到此,他们都感到非常的惊讶,“从贵阳到这儿有多远啊?”、“你怎么认识路啊?”、“你一路上吃住怎么解决的啊?”、“下一步准备到哪儿?”等等,你一言我一语,把这一路骑行的情况好像都问了个遍,看他们饶有兴致的样子,我也顾不上一天的紧张、疲劳,同样兴致勃勃地一一做了回答、解释。这一夜,聊得很晚,也聊得很尽兴,不知不觉中,时间已近午夜,考虑到明天还要继续骑行,有旅客提出早些休息吧,各位这才收住了话匣子,各自洗漱躺下,片刻功夫,房间里已鼾声四起,我也渐渐进入了梦乡。


           “砰,砰,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我从梦中惊醒,环顾四周,其他几位旅客已经坐起身来正在那儿抱怨呢:“这是谁啊,这么晚了还敲门,让不让人休息了?”,我迷迷糊糊中抬手看了看表,才3点过啊,今天聊得很晚,到现在睡了不过2小时,这敲门声来得可真不是时候。见屋里没什么反应,屋外又响起了更加急促的敲门声,并听见有人大声喊道:“开门,开门,治安检查!”,靠门边的旅客才开了灯,打开了房门,只见几个全副武装的警察和一名旅馆服务员一起涌进了房间,我们几位旅客被这阵势给征住了,一个个半睡半醒地呆坐在床沿。这时,有名警察大声说道:“准备好各自的证件,我们要检查。”听到这我们仿佛才回过神来,各自在包里翻找着证件,正忙乱中,有个警察无意中碰到了我的自行车,一瞬间,几名警察几乎同时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这辆自行车上,其中一位回过头来大声问道:“这是谁的自行车?”,“我的,我的。”,我一边回答一边拿着证件从床上跳了下来,将证件递给了他。他打量了一下我,看了看自行车执照,又看看自行车,说:“你这自行车不是新乡本地的?”,“是啊,我是骑自行车旅游的,刚到新乡。”,“骑自行车旅游?从哪儿?”,我答道:“贵阳”,“贵阳贵州省?”,“是啊,贵州贵阳市,准备骑行到北京,今天路过新乡。”我回答的同时顺势扫了一眼旁边的几位警察,感觉他们透出了惊讶、怀疑、警觉的眼神,为了让他们相信我说的一切,我又从包里掏出了那张单位开的介绍信和一路上住宿的发票递给了那位警察,不知道是因为公安的职业习惯还是对这些票据本身就很好奇,他居然拿着这些票据坐在小桌前,认真地一张张翻看起来,旁边的几位警察虽然还分别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但目光却不时地向这边张望着,很显然,他们的兴趣也不小。等那位警察把票据、证件仔细的研究了一番,他站起身来,感觉已经基本上打消了对我的怀疑,对我说:“你这一趟还真不容易,准备在新乡待几天啊?”,我赶紧答道:“明天就离开新乡,到安阳。”,他态度和缓了很多,说:“一路注意安全。”,“好的,谢谢。”,我一边道谢,一边将所有的资料重新放进包里,看样子对我的检查算是过关了。剩下的几位旅客的检查好像要简单、顺利得多,也就是看看证件,简单的问了些问题,进行得很快。房间里所有的旅客都检查完毕,时间已近4点,所有旅客重新回到自己的床位,一切又安静下来,可以踏实地睡了。


            第二天一觉醒来,感觉房间很亮,打量一下周围,发现其它几个旅客都已经走了,看了看表,把我吓得不轻,已近11点。赶紧起来洗漱,到附近吃了饭,回到旅馆时,看见有一堆人在那儿议论着什么,我好奇地凑过去,听着好像是在说昨晚的事情。原来是听说怀疑有逃犯昨夜潜入新乡,公安在连夜进行搜捕,所有旅馆房间必须逐一检查,防止该逃犯再次脱逃或犯下新的罪行,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顾不上他们说的是真是假,我回到房间正收拾行装准备出发,可一看时间已过了中午,加上昨天睡得太晚,今天起来感到身体有些不适,要骑到安阳可能比较困难,又想到过了安阳进入河北省,离北京就不远了,所以决定今天不急于前行,在新乡休息一天,明天再精神饱满地北上安阳吧。


这是9号在新乡的住宿发票



                                                                      二十九 洹河帝都 河南安阳
  

             昨晚终于睡了个好觉,今早起来神清气爽,两天来的紧张、疲劳、困乏已烟消云散,体力得到了很好的恢复,赶了个大早出发,一路经汲县等地顺利到达汤阴县。

          汤阴属安阳市,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经典《周易》的发祥地,是蜚声中外的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乡。这里有“文王拘而演《周易》”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羑里城,有气势恢宏、建筑精美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岳飞庙,是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的“千年古县”,也是河南省政府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此外,有扁鹊庙、文王易碑、禹碑、东汉四神神画像石、刘树枝造像碑、双石桥、古贤桥、奎光阁、文笔塔、故城禅教寺、汤阴公园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读书的时候就通过收音机和父亲那儿听过很多关于岳飞的故事,所以一到汤阴,就去参观了大名鼎鼎的岳飞庙。
岳飞庙,原名精忠庙,后也称“宋岳忠武王庙”,始建年代不详,今址是明景泰元年重建,以后历代都有增建,逐渐成为一处完整的古建筑群。庙坐北朝南,外廊呈长方形。临街大门为精忠坊,面西,是一座建造精美的木结构牌楼,斗拱型制九踩四昂重翘。坊之正中阳镌明孝宗朱佑樘赐额“宋岳忠武王庙”,两侧八字墙上用青石碣分别阳刻“忠”、“孝”两个大字。字高1.8米,遒劲端庄,格外醒目,过精忠坊为山门,坐北朝南,三开间式建筑,两侧扇形壁镶嵌有滚龙戏水浮雕,门前一对石狮分踞左右。山门檐下一排巨匾,上书“精忠报国”、“浩然正气”、“庙食千秋”,是当代书法家舒同、楚图南、肖劳的手迹。明柱上嵌有当代文学家魏巍撰书的楹联:“存巍然正气;壮故乡山河。”两侧还有一副楹联:蓬头垢面跪当前,想想当年宰相;端冕垂旒临坐上,看看今日将军."山门对面为施全祠,内塑施全铜像,前石阶下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王俊五奸党铁跪像呈镇压之势。
这是当时拍摄的照片



其实纪念岳飞的庙宇还很多,如杭州、开封等地都有。可见岳飞的精神早已深入国人心里。
这是2011年我到杭州旅游时拍摄的岳飞庙外景

            杭州岳飞墓庙,坐落于杭州市栖霞岭南麓、西湖西北角。岳飞被害后21年,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冤案得到平反。宋廷将岳飞的遗体以礼改葬于西湖栖霞岭下,筑墓建庙,即为今日杭州岳飞墓庙。目前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岳飞纪念地。
             参观了岳飞庙再往北骑行20多公里便来到了安阳市,当时对安阳还不是太了解,只知道那儿有红旗渠、殷墟、司母戊鼎等等,到达安阳时已近傍晚,也没有去参观,在市区找了家旅馆住下,准备明天进入河北。
             其实安阳也是我国的著名古都,有3300多年的建城史,500年建都史,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早在2.5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先民就在此生活。安阳远古时期的颛顼、帝喾二帝先后在帝丘和亳建都,并葬于此(均在内黄县梁庄乡)。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安阳市区小屯一带),在此传八代十二王,历时273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六朝在此建都,故安阳素有“七朝古都”之称。另外,著名的大禹治水、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等历史故事都发生在这里。1956年9月郭沫若先生留下了“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的著名诗句。1988年由于谭其骧的鼎力推荐,安阳被认定为大古都,因此就有了七大古都之说(包括西安南京北京洛阳、开封、杭州、安阳。),我计划明年到安阳旅游,去看看殷墟博物馆、妇好墓、红旗渠、中国文字博物馆等等,弥补一下30年前的遗憾。


这是在安阳的住宿发票

三十。游走在感冒的边缘
            8月11日。今天就要进入河北,这是此行中最后一个省了,就地形而言,华北平原非常适合骑行,所以今天定了个比较远的目标:邢台。 

            从安阳出发经60来公里的骑行顺利到达邯郸市。邯郸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8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达158年之久,是我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秦统一中国后,为天下三十六郡郡治之一;汉代与长安、洛阳、临淄、成都共享“五都盛名”;东汉末年,曹魏集团在邯郸南部邺城一带建都;北宋时期,邯郸东部的大名成为北宋都城汴梁的“陪都”。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国地名文化的一个特例。我最早了解邯郸还是通过众多的成语,如“胡服骑射”、“邯郸学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毛遂自荐”、“纸上谈兵”,“围魏救赵”等等。现在有机会来到邯郸,一定要去看看这些成语的出处了,黄粱梦正好在邯郸往北的方向,所以选择了去看黄粱梦的吕仙祠。当我一路打听,费尽周折终于找到吕仙祠时,眼前的景象让我心都凉透了,这哪是什么景点,根本就是个工地啊,整个景点被围了起来,大门口贴了个告示牌:“维修施工,暂不开放。”,向周围的人打听了一下,说维修起码需要一两年时间,哎,看样子到好像是我做了个黄粱梦啊。

          看不了黄粱梦,只好继续前行,离开邯郸不久,天好像阴了下来,气温突然降了很多,这下可以凉快点了,还来不及高兴呢,只见前方天空乌云翻滚,风越来越大,不会是要下雨吧,顾不了许多,只想趁大雨未到之前到达邢台,下什么我也不怕了,所以加快了骑行的速度。哪知道骑了不到半小时,雨点一阵紧似一阵地砸了下来,几分钟内变成了一场瓢泼大雨,在贵州,我哪见过这么大的狂风暴雨啊,我赶紧跑到路边的两行树中间,拿出在广西买的塑料布和绳子,将塑料布的四个角固定在树上,成了个简易的雨棚,然后穿上雨衣,蜷缩在棚下躲雨。看着公路上大雨中匆匆赶路的人们,全身上下被雨浇了个透,我正暗自得意呢,没想到一会儿塑料布积水太多,中间塌了,雨点借着狂风斜打下来,这塑料布瞬间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大雨同样把我也浇了个透。看这塑料布也没什么用,全身都湿透了,留几根头发干嘛呢,还不如冒雨继续前行吧,就这样,收好塑料布和绳子,骑车冲进了大雨中。其实冒雨骑车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狂风夹着雨点呼啸着打在身上、脸上,连眼睛都睁不开,由于风太大,骑车都感到非常吃力,只要不拼命地蹬踏板,好像马上就会被风吹倒回去似的,而且呼吸也感到很困难。这一路几千公里过来,还是第一次在大雨中骑行,感觉其痛苦程度丝毫不亚于在烈日下公路上的骑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挣扎,好不容易到了邢台市。到了市区,骑行速度渐渐慢了下来,风吹在早已被雨水、汗水湿透的身上,顿感一阵阵寒意袭来,大夏天的居然不时地全身哆嗦,连打了几个喷嚏。为了防止感冒,赶紧找了家旅馆住下,换了衣服,顾不了早已饥肠辘辘,钻进被子里,捂了半个多小时才慢慢缓过来,然后在旅馆附近吃了晚餐,又到药店买了速效感冒胶囊,回到房间,按规定剂量的一半服下,拿出地图看看,离北京也就3、4天的路程了,祈求这场大雨别让我再感冒啊,希望明天能按计划顺利到达石家庄。


这是在邢台的住宿发票


                                                                 三十一。 最后八百里


         8月12日。一觉醒来,还没睁开眼,就想起了昨天的那场大雨,仔细感觉一下,鼻不塞、头不疼。下了床,没有全身酸痛,没有头晕,确认了,这次老天真是开眼,随了我的心愿,没有感冒。兴奋之余,迅速收拾行李,一大早从邢台出发,直奔石家庄。
         北方的天气真的跟贵州大不一样,贵州要一下雨,没有一两天停不下来,要是绵绵小雨,下一个星期那是常有的事。现在却不同,昨天一场大雨,今天依然艳阳高照。时间已近8月中旬,气温稍低了些,想起昨天雨中骑行的狼狈相,我倒愿意在这太阳下骑行,哪怕热一点也不在乎。另外,这华北平原简直就是自行车旅行的天堂啊。记得当时有一段,公路和铁路并行,这在贵州是不可能看见的。正骑得高兴呢,忽见一列绿色的列车向南飞驰而去,定睛一看,车窗下的牌子上写着“北京-------贵阳”,这就是当时的149、150次列车吧,看着这南去的列车,想到自己正在向北骑行,再有几天就到北京了,然后也会坐着这列车回到贵阳,见到父母、同学、朋友,这一瞬间,突然冒出了想家的念头。这也难怪,离开贵阳已经一个多月了,而且是第一次出远门,一路上与疲劳、疾病抗争,体验着种种艰辛,已没有了想家的时间,这一刻,看见“贵阳”二字出现在飞奔的列车上,倍感亲切。后来的几天,只要有这种公路和铁路并行的情况,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在同一时间注意南下的列车,看见北京贵阳的列车,总会停下来,目送着列车远去,现在想起来,也很难说清当时的心情,可能是越接近北京就越发的想家了吧。总的来说,这一段还是很顺利的,经过100多公里的骑行,终于到达石家庄。
这是在石家庄的住宿发票

           8月13日。今天的计划是从石家庄到定县,大约80公里。从石家庄出发骑行10多公里,首先来到了千年古城正定县。在贵阳就查阅过《中国名胜词典》,说正定县有一个大佛寺,值得一看,所以一到正定县就来到大佛寺参观。大佛寺其实是当地人的叫法,实际上叫隆兴寺。是国内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 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 年),原名“龙藏寺”。走进大悲阁,矗立在 面前的,正是被誉为“华北四宝”的正定大菩萨。 正定大菩萨全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高22.28米,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青铜制艺术品。它是北京周边地区4尊大佛之一,与北京雍和宫大佛、天津蓟县独乐寺大佛、承德普宁寺大佛齐名。
这是当时拍摄的大佛寺的两张照片

           参观了大佛寺,离开正定县,继续北行60多公里到达定县。定县为古国都市,华北重镇。民国初改为定县。到定县,开元寺塔(即定州塔)是必看的景点。开元寺塔是我国现存最高大的一座砖木结构古塔,有“中华第一塔”之称。始建于北宋初年,因建于开元寺内而得名。为八角形十一层楼阁式塔,全部为砖结构,高84.2米,塔建成后,由于塔身高大,可用塔来嘹望敌情,故此塔又称为“了敌塔”。 开元寺塔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10多次地震,清光绪十年(公元1844年)6月,塔的东北面从上到下塌落下来,破坏了这一雄伟古建的完整。

这是当时拍摄的开元寺

为了不破坏塔的美观,我当时只在塔的另一面拍了照片,这样看上去是一座完整的古塔。(开元寺塔1986年开始维修,2002年重新对外开放),参观了开元寺塔,找了家旅馆住下,晚上研究地图,发现这里离北京只有200来公里,预计2天就可以到达,想到此,激动得差点失眠。
(定县于1986年改为定州市)
  
这是在定县的住宿发票

8月14日。昨天睡得很晚,今天起得很早,怎么回事?激动啊。从地图上看,今天可以骑到保定市,休息好了,15日进北京。这是个很巧的日子,今后方便记忆,其一,1945年的8月15日,日本宣告投降,抗日战争终于结束。其二,如果按阴历的说法,8月15又是中秋节,再加上我1984年8月15日骑车到达北京,所以这真是个很值得纪念的日子。
        一早从定县出发,经20多公里的骑行,来到了望都县。对望都县,以往都是从字面上去猜测,这里一定离北京不远了,故名望都,实则大错特错啦,其实望都县古称“庆都”,是尧帝之母庆都的出生地,据记载,尧随母亲寄居尧山,尧山在北,都山在南,尧母登尧山望都山称“望都”,望都县由此得名,唐代又改称“庆都”,乾隆巡游五台山回驾路过庆都时拜谒尧母陵,因县名与尧母同名而又改称“望都”县至今。所以望都县也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城了。
      由望都县继续北上来到了保定市。这是到达北京之前的最后一个城市了,在保定吃午饭、休息,随便在市区逛逛,感觉保定市不是很大,不过保定的历史却是很悠久的。保定在战国时期就开始建立城池,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1275年)称保定路,其寓意为“保卫大都,安定天下”。40年代曾为河北省省会,直到1968年省会迁往石家庄。保定的名胜古迹众多,如大悲阁、古莲花池等等,想到北京就在眼前,顾不了参观景点,看时间还不算晚,改变计划,继续前行,经70来公里的路程到达高碑店,然后找了家旅馆住下,这里离北京也就80来公里了,今天在这儿好好休息一下,明天精神百倍地进北京吧。
这是在高碑店镇的住宿发票

                                                                    三十二         1984年8月15日 北京
        今天真兴奋,一切顺利的话,下午就可以见到我向往已久的北京了。回想这两年多来,从准备到实施,中间经历了太多的挫折、磨难,朋友、同学的鼓励,家里的支持,自己不懈的努力,点点滴滴,历历在目。这40多天的艰苦行程中,大部分时间都只研究第二天的目的地,计算里程,很少想起最终的目标北京,因为当时的感觉是,北京在数千里之外,是那么的遥不可及。而今天,北京就在眼前,变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旅行终点,北京是什么样?第一眼看到北京、看到天安门、看到天安门广场,那是什么感觉啊,真是充满了想象和期待,想到这些,似乎忘记了这几十天来的疲惫、痛苦,果然像昨晚预想的那样,精神百倍,很早就出发了。
            高碑店离北京不远,几个小时的骑行就进入了北京地区。临近中午,来到一座石桥前,仔细打量,桥栏上有很多栩栩如生的狮子,我猛然想起来了,这是卢沟桥吧?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又向当地老乡打听,老乡以十分肯定的口气答道:“这就是卢沟桥啊”,又指了指远处,“那就是原来的宛平城”,卢沟桥、宛平城,我觉得只要是中国人,就不应该忘记这些地名,1937年的“七七事变”,把亿万中国人民拖入了长达八年的抗战,有多少英勇的抗日军民血洒卢沟桥,在这片土地上,浸透了多少抗日英雄的鲜血,我停下了匆忙的脚步,慢步走在桥上,凭吊着为国捐躯的英烈们,最后以沉重的心情拍了张照片作为纪念,推着自行车走过卢沟桥(我认为不应该骑着车过卢沟桥),继续向北京市区前行。
这是当时拍摄的卢沟桥

这是我从网上下载的30年代的卢沟桥,勿忘历史!

       过了卢沟桥,离北京市区就更近了,那个年代的人们,很多都是听着、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长大的,心中的天安门,就是北京的象征,更是中国的象征,当然我也不例外,怀着急切的心情,刚骑行不到一公里,见一位老乡在路边休息,就急忙从自行车上下来,操着地道的贵阳话问道:“请问,天安门怎么走?”,那老乡抬起头来,眼神里透着疑惑,我以为他没听懂我的话,又问了一遍,他上下打量着我,然后大笑起来:“你说天安门?那还有几十里地呢。”,一句话把我说得十分尴尬,拿出地图仔细看看,不是吗?卢沟桥离北京市区是有10多公里呢,看样子我真是过于激动了,这么远,就开始打听天安门,现在想起来都还觉得好笑。不过10多公里的确很近了,我不由得加快了骑行的速度,很快来到一条街上,人多了起来,路边有很多商铺,有不少门面还装饰得古色古香的,我心里在琢磨,这不会是北京的街道吧,一路骑行向前,突然看见一块路牌,上面写着“前门大街”,再往前,有一个牌坊,后面好像是一个城楼样的建筑,这时我感到心里一阵狂跳,这就是北京!是北京市区!我赶紧跳下自行车,慢慢地推着车往前走,转了个弯,视野突然开阔起来,一座似曾相识的建筑映入眼帘,定睛细看,“毛主席纪念堂”几个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毛主席纪念堂?不是建在天安门广场吗?我三步并作两步,急匆匆向前走着,终于确认了,这是天安门广场无疑,这回我信心十足地找了个当地人问道:“请问,天安门怎么走?”,那人很热心地为我指点着,我急不可待地重新踏上自行车,朝他指的方向奔去,不过一两分钟,天安门果然出现在了我的眼前,我一瞬间意识到,这次旅行的终点到了!我到了天安门。下了自行车,看着向往已久的天安门,环视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等等,真真切切地一一展现在了我的面前,那一刻,没有想象中的激动,没有想象中的狂喜、也没有想象中的欢呼跳跃,仿佛一切突然间停顿下来,就像刚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冲过了终点线,突然瘫坐在地上,用现在的话来说,当时脑子根本就是一片空白。等我完全回过神来,已过去近一个小时,这才想起来,拍照啊!连忙站起身来,飞快地拿出相机,拍了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等等重要建筑,然后请一个游客帮我在天安门前拍了张纪念照。

        在天安门广场待了几个小时,天色已近黄昏,这才想起来,还没找旅馆呢,于是一路上问了许多旅馆,但差不多都是2块钱左右,觉得比较贵,最后找了家用人防设施改的地下室旅馆,相对便宜些,而且很凉快,办了手续住下。由于没有地方停放自行车,又骑着车到北京站广场的自行车停放点,以一毛钱一天(记忆中好像是这个价)的价格将自行车寄存了,回旅馆路过长安街时早已华灯初上,夜幕下的长安街,在路灯、车灯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忍不住拿出相机,屏住呼吸,用最慢的快门拍了张长安街的夜景(当时没有三脚架,只有这样了)。回到旅馆,再也不用研究地图,不去想明天需要骑行多少公里,感觉心里轻松了许多,不过有件事情还得考虑,就是自行车怎么办,当时预计,如果能骑到北京,那肯定是8月中下旬了,骑回贵阳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北京把自行车卖掉,坐火车回贵阳了,主意已定,找到旅馆老板打听,他说北京有个专门的二手自行车市场,可以去那儿问问,所以决定明天不忙逛京城了,先把自行车处理好再说吧。
这是当时拍摄的毛主席纪念堂

这是当时拍摄的天安门 (1984年国庆要进行阅兵式,天安门正在大修,所以看上去有很多脚手架,不过这张照片对我来说还是很珍贵的。)

这是1999年重游北京时用卡片机拍摄的天安门

这是当时拍摄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这是1999年拍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这是当时拍摄的人民大会堂

这是北京

这就是那张手持拍摄的长安街夜景

北京街景

北京地铁     第一次看见地铁,有点新鲜哦。

查了资料,感觉这应该是一号线,1965年07月01日开工建设,1969年10月01日建成通车,全长23.6公里。




这是2013年拍摄的北京地铁一号线,感觉除了人多,好像跟当年没太大变化啊。










北京前门大街

2013年12月14日用佳能500D拍摄,当年就从这条大街进入北京

                                                                          三十三       艰难的托运
       今天一大早,顾不了吃早餐,到北京站取了自行车,一路打听,找到这个自行车二手市场。时间虽早,但市场上早已人头攒动,异常热闹。我心里琢磨,这么多人,不愁找不到买主了。推着车,挤进了市场,找了个显眼的地方,支上车,等候第一位买主的到来。以前在学校,都是面对学生,传授知识,现在呢,像个练摊的,这种感觉,还真是第一次体验。不一会儿功夫,几个人凑了上来,看看自行车,再看看车架上的钢印号,又回头看看我,
有人问:“你这车,不是北京的吧?”
“对啊,不是北京的,是贵阳的。”
那几位顿时瞪大了眼睛,“贵阳的车?怎么到北京来了?”
“我骑过来的。
“你开玩笑吧?几千公里呢。”
“是啊,3000多公里,骑了45天,昨天刚到北京。”
看他们半信半疑的,我拿出自行车执照、学校的介绍信等等,不到10分钟,我被很多人围上了,好奇地问这问那,顷刻间卖车变成了“答记者问”。我想,这可不行,还是赶快把车卖了,抓紧时间去游览北京的名胜古迹吧。这时,有一个中年男子挤到我跟前,仔细地看了看自行车,很认真地和我谈起了价格,不知道是这车吸引了他,还是这车的故事吸引了他,总之看他是真心想买的。不过他似乎很有经验,价基本谈好了,他说:“我去打个电话问问,你这车能不能在北京上户口。”,这的确是个问题,那时候对自行车管得非常严,每辆车上都有钢印号,有执照,有点像现在的汽车管理。等了一会儿,那人回来遗憾地告诉我:“我已经问了自行车管理部门的人,你这辆外地的自行车,不能在北京上户口,我买了,如果被查到,我可说不清了。”,听了这消息,我心都凉了一半,心想,只有采取另一个办法了,把车托运回贵阳。事不宜迟,立刻赶到北京站,找到客运部,工作人员很热情地接待了我,听我介绍完情况,他们感到很为难,说道:“要是平常倒是可以凭火车票办理随车托运,可今年正好赶上北京站的站台扩建,停止办理大件随车托运业务,即便不扩建,你这外地车也无法办理。”,听了这话,我心里凉透了。这可怎么办?我试探着问:“如果我到北京的有关部门开一个证明什么的,你们能按特殊情况处理吗?”,看我急得满头大汗,有个工作人员用安慰的口气说:“那你试试吧。”,谢了工作人员,从客运部出来,我脑子飞快地转着,找哪个部门呢?北京市有关部门?那就找北京市政府吧,在贵州骑行时,那些县、市的政府部门不是都很热情地接待过我吗?北京市政府有可能帮我解决这困难吧,不管结果如何,得试试。我毫不犹豫地骑车来到了北京市政府,果然,工作人员的态度非常热情,听我说了情况后,请示了领导,最后答复我:“你这是自行车旅游,属于个人行为,我们不便出具证明,你是年轻人,要不你去找团中央吧。”,这也对,我虽然工作了,但也才20多岁,当然算年轻人,而且团籍还在,可以去团中央试试,于是又从北京市政府赶到团中央,找到相关工作人员,把托运自行车遇到的困难又给重新叙述了一遍,听完后,依然是面露难色,给我的答复跟北京市政府工作人员的说法如出一辙,这下我几乎绝望了,偌大个北京市,就没人能帮我解决这困难?看我呆坐在那里发愁,有位工作人员突然说道:“你不是教师吗?要不找教育部试试。”,我一拍脑门,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教育部可是部级单位,有基层的教师遇到困难找上门来,他们不会看着不管吧。连声谢了工作人员,骑着车很快在一条小巷里找到了教育部,到了这里,就像是找到了家,值班的人把我带到行政处,看了所有资料、证件,听完情况叙述,几个人也是到另一间办公室商量了一番,答复我说:“这样,我们给你开个介绍信,请北京站作为特殊情况办理吧。”我站起身来,向工作人员道谢,他开了介绍信,盖了章,递到我手上,我如获至宝地收好介绍信,出了教育部,在附近把早餐和中餐一起吃了,下午上班时间再次来到北京站,把介绍信给他们看了,思考了片刻,工作人员说:“既然这样,我们就按特殊情况处理吧,但是你还要到我们的上级主管部门去签个字,盖个章,我们才能办理。”,我急忙问:“去哪儿?”,“北京铁路分局啊,不过你不用再来我们这里了,到时候你买了去贵阳的车票,凭车票、介绍信和分局的签字,到托运部办理随车托运就可以了。”,听了这话,我如释重负,很快来到北京铁路分局,出示了相关的证件,说明了情况,工作人员便在学校开具的介绍信上签了字,并盖章,这自行车托运的事,用了大半天时间,总算圆满解决了。
这是教育部开的介绍信原件

这是北京铁路分局在学校介绍信上的签字、盖章。

      办完托运的事,心情放松了许多,把自行车寄存在北京站,到邮局给家里发了封电报,一是向父母报个平安,二是让家里电汇100元,用来购买回贵阳的车票和托运自行车。然后来到王府井,找了家浴室洗个澡,与老板闲谈中得知,这家浴室还可以住宿,每天8毛钱,洗澡免费,但每天要早上7点前离开,晚上浴室下班了才能回来,我一听,感到喜出望外,还有这好事?我想,像我这样的旅游者,正好是早出晚归,7点离开晚上返回的规定,对我影响不大,所以立刻办理了入住手续,在王府井附近逛到晚上才回到浴室。
     8月16日。虽然到了北京,但因为托运的事,骑着车跑了几个地方,不只是骑车累,更重要的是心累,着急啊,这一天过得,真不容易。
这是发给家里的电报原件

这是昨天到北京时入住的旅馆发票

这是最后一张住宿发票------北京宝泉堂浴室,在这里一直住到离开北京

                                                                    三十四               逛京城


所有事情都已安排好,可以安心地逛逛北京,看看北京的名胜古迹了。
                                                                                (一) 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在明长城中,独具代表性。该段长城地势险峻,居高临下,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八达岭地理环境优越,自古以来就是通往山西、内蒙、张家口的交通要道。

这张照片曾被登在《贵阳晚报》上。





常言道,不到长城非好汉。过去我不是好汉,以后不知道我是不是好汉,但我骑着自行车从贵阳北京,这一刻,我觉得我像是个好汉。哈哈

                                                                                (二) 颐和园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为三山五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银两,由样式雷的第七代传人雷廷昌主持重建,改称颐和园

万寿山为燕山余脉,高58米,前临昆明湖,明弘治七年,孝宗的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山前建园静寺,清初,曾作宫廷养马的草料场。

颐和园铜牛坐落在廓如亭北面的堤岸上,当年乾隆皇帝将其点缀于此是希望它能“永镇悠水”,长久地降服洪水,给园林及附近百姓带来无尽的祥福。为了阐述建造铜牛的意义,乾隆皇帝特意撰写了一首四言的铭文,用篆字书体镌刻在铜牛的腹背上。铜牛是颐和园昆明湖东岸边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艺术珍品。

铜亭名曰宝云阁,因为是金属铸造的,所以又称“金殿”。它建于清乾隆二十年,是清朝帝后祈福诵经的所在。铜亭建在汉白玉雕刻的须弥座上,呈平面长方形,双层歇山顶,通高7.55米,整体重约207吨。在建筑结构上,铜亭完全仿照木建筑结构,梁、柱、枋、脊、椽、斗拱、门窗俱全。檐角的铜铃随风摆动,不时传来悦耳的叮咚声。
  宝云阁内原供奉有铜铸佛像,1860年英法联**烧清漪园时,铜亭幸免于火,但亭内的陈设被劫掠一空。1900年铜亭又遭八国联军破坏,部分窗饰不翼而飞,多年来,人们看到的只是座四面透风的空亭。(本简介节选自网络,感谢作者三好)

颐和园长廊,在万寿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间。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于1888年又重新建造。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中间穿过排云门,两侧对称点缀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重檐八角攒尖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季。全长728米,共273间。长廊以其精美的建筑、曲折多变和极丰富的彩画而负盛名,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长廊还是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共14000余幅,色彩鲜明,富丽堂皇,彩画的内容多为山水、花鸟以及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情节。画师们将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浓缩在这长长的廊子上。其中许多风景画仿自江南山水,是画师们根据乾隆意图绘制的。(本简介节选自网络,感谢作者。)

十七孔桥是连接东岸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清乾隆时(1736一1795)建。为园内最大的石桥。 桥由17个孔券组成,长150米,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状若长虹卧波。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544个。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桥额北面书灵兽偃月,南面书修炼凌波。(本简介来自网络,感谢作者。)

佛香阁位于在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筑在一个高21米的 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阁高41米,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原阁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光绪十七年(1891年)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光绪二十年(1894年)竣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阁内供奉着“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烧香。

                                                                  (三)             谐趣园


            这座小园是清乾隆时仿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建造,原名惠山园。建成后,乾隆曾写《惠山园八景诗》,在诗序中说:“一亭一径足谐奇趣”。嘉庆时重修改名“谐趣园”。竣工时,嘉庆在《谐趣园记》中说:“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故名谐趣,乃寄畅之意也。”。谐趣园在万寿山东麓,是一个独立成区、具有南方园林风格的园中之园。园内共有亭、台、堂、榭十三处,并用百间游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桥相沟通。园内东南角有一石桥,桥头石坊上有乾隆题写的“知鱼桥”三字额,是引用了庄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的争论而来的。





                                                                      (四)                  香山
             香山公园始建于金大定二十六年,距今已有近900年历史。早在元、明、清时期,皇家就在香山营建离宫别院,每逢夏秋时节,皇帝都要到此狩猎纳凉,香山寺曾为京西寺庙之冠。清乾隆十年(1745年),皇家在香山公园大兴土木,建成名噪京城的“香山二十八景”,乾隆皇帝赐名静宜园。咸丰十年(1860年)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香山公园先后遭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焚毁,“香山二十八景”多被破坏。

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以后历代有废有建,寺名也随朝代变易有所更改。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磐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孙中山纪念堂,原为普明妙觉殿,位于寺院的中心。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曾停灵于该殿,4月2日移至该寺金刚宝座塔石券门内暂厝,直到1929年5月中山陵落成后,其遗体被移往南京紫金山。为纪念中山先生遗体暂厝之地,当时的国民政府在普明妙觉殿立“总理纪念堂”,在金刚宝座塔石券门石塔立“总理衣冠冢”。
该殿于1954年进行过大修,并复命名为“孙中山纪念堂”,由宋庆龄手书于正厅上横匾处。正厅内中央是孙中山先生的半身塑像,左右两侧的墙上镶嵌有《孙中山致苏联遗书》汉白玉雕刻。右侧还放置着1925年3月30日苏联政府送来的玻璃盖钢棺,因孙先生已入殓,未使用。左侧陈列有孙中山生前的遗著和遗墨。

香炉峰,俗称鬼见愁。在香山公园西部。香山的主峰,海拔557米。顶峰有两块巨大的乳峰石,形如香炉,故名。此峰高峻陡峭,攀登不易,可乘缆车登山,在峰顶能饱览香山全景。
“鬼见愁”观光浏览索道架设于北门内至香炉峰顶,1982年竣工,为北京地区第一条现代化观光浏览道。全长近千米,分上、中、下三站,是登香炉峰观景的最佳路线,

见心斋,始建于明朝,是一座具有南国特色的环形庭院式建筑。院内半圆形水池三面环以围廊彩画。小院造型别致,环境幽静,池水清澈,游鱼可见。

琉璃塔,建于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而建造,是一座楼阁式与密檐式相结合的塔,塔身呈不等边的八角形,上下共分为七级,高16米。整座塔身都是用黄、绿、青、蓝、紫五色琉璃砖镶嵌而成。
                                                                      (五)             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

定陵是以明十三陵中所营建的第十座陵墓而建的遗址博物馆。是万历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皇后的陵墓。建于1584到1590年,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明楼檐下石榜刻有“定陵”二字,四角及台阶都用巨石拼砌而成。明楼内石碑上刻有“大明”和“神宗显皇帝之陵”。明楼的正后部是陵墓的主体——地宫。定陵地宫是目前十三陵中唯一被开发的地下宫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座有计划发掘的帝王陵墓。 地宫共出土各类文物3000多件,其中有四件国宝:金冠、凤冠、夜明珠和明三彩。

神道
十三陵水库   十三陵水库是1958年毛泽东号召修建的,当年6月30日建成。水库面积是颐和园里的昆明湖的20倍,总蓄水量为6000多万立方米。水库大坝建在蟒山和汉包山之间,为斜墙式,总长627米,高29米,底宽179米,顶宽7.5米。大坝外坡上有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十三陵水库”五个大字,用汉白玉石块镶砌于紫色的安山岩护坡上,十分壮观。

    


                                                                                    (六)                     故宫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四面由筒子河环抱。城四角有角楼。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故宫占地72万多平方米,有楼宇8000余间,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在500年历史中有24位皇帝曾居住于此,其中,明朝有14位皇帝,而清朝10位皇帝。虽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和扩建,故宫仍然保持了原来的布局。
         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是一处可以移动文物的宝库,是故宫博物院所在地,可移动文物藏品超过180万件,其中包括珍贵文物168多万件。

  
                                                                         (七)                    天坛
          天坛在故宫东南方,占地273公顷。比故宫大4倍,是明、清朝两代帝王冬至日时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礼的地方。天坛建筑布局呈“回”字形,由两道坛墙分成内坛、外坛两大部分。外坛墙总长6416米,内坛墙总长3292米。最南的围墙呈方型,象征地,最北的围墙呈半圆型,象征天,北高南低,这既表示天高地低,又表示“天圆地方”。天坛的主要建筑物集中在内坛中轴线的南北两端,其间由一条宽阔的丹陛桥相连结,由南至北分别为圜丘坛、皇穹宇、祈年殿和皇乾殿等;另有神厨、宰牲亭和斋宫等建筑和古迹。设计巧妙,色彩调和,建筑高超。

           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又称祈谷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它是一座镏金宝顶、蓝瓦红柱、金碧辉煌的彩绘三层重檐圆形大殿。祈年殿采用的是上殿下屋的构造形式。大殿建于高6米的白石雕栏环绕的三层汉白玉圆台上,即为祈谷坛,颇有拔地擎天之势,壮观恢弘。祈年殿为砖木结构,殿高38米,直径32米,三层重檐向上逐层收缩作伞状。建筑独特,无大梁长檩及铁钉,二十八根楠木巨柱环绕排列,支撑着殿顶的重量。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的,殿为圆形,象征天圆;瓦为蓝色,象征蓝天。殿内柱子的数目,据说也是按照天象建立起来的。内围的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围的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围的十二根“檐柱”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的二十四根,象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三层总共二十八根象征天上二十八星宿。再加上柱顶端的八根童柱,总共三十六根,象征三十六天罡。宝顶下的雷公柱则象征皇帝的“一统天下”。祈年殿的藻井是由两层斗栱及一层天花组成,中间为金色龙凤浮雕,结构精巧,富丽华贵。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围墙。墙高3.72米,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对声波的折射是十分规则的。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所以称之为“回音壁”。

                                                                 (八)                 北海公园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区,城内景山西侧,在故宫西北面,与中海、南海合称三海。属于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全园以北海为中心,面积约71公顷,水面占583市亩,陆地占480市亩。这里原是辽、金、元建离宫,明、清辟为帝王御苑,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1925年开放为公园。是中国保留下来的最悠久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琼华岛位于北海公园太液池的南部,岛上建筑依山势布局,高低错落有致,掩映于苍松翠柏中,南面以永安寺为主体,并有法殿,正觉殿等。永安寺白塔始建成于1651年,塔高35.9米,塔基为砖石须弥座,座上有三层圆台,百塔下有“藏井”。

五亭主次分明,飞金走彩,远望如同五龙浮动,故称"五龙亭"。 这里为清代帝后们赏月、钓鱼、观看焰火的游乐之处。亭的西隅,有一大片 建筑群,总称"小西天"。其中"万佛楼"与"极乐世界"是主体建筑,这是乾隆帝特地为生母孝圣皇太后祝寿祈福而建造的。

中国有三座著名的九龙壁: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座,在山西省大同市内,为明代洪武末年所建;建筑最精、构图最美的一座,建在北京城的古典园林北海中,即北海九龙壁;第三座,在故宫的宁寿门前。北海九龙壁是清代乾隆年间所建,建于公元1756年,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北海九龙壁面阔25.86米,高6.65米,厚1.42米;体魄巨大精美,壁上嵌有山石、海水、流云、日出和明月图案,底座为青白玉石台基,上有绿琉璃须弥座,座上的壁面,前后各有9条形态各异、奔腾在云雾波涛中的蚊龙浮雕。体态矫健,龙爪雄劲,形象生动,柯栩如生。壁东面为江崖海、旭日东升流云纹饰,西面为江崖海水、明月当空流云图像。壁顶为琉璃筒瓦大脊庞殿顶,大脊上饰黄琉璃流云飞龙纹。影壁用424块预制的七色琉璃砖砌筑而成,色彩绚丽,古朴大方,是清代琉璃结构建筑中的杰作。

雍和宫旧址原为明代内官监官房。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成为皇四子胤禛的府邸。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内城的东北角即雍和宫大街路东,是北京市内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该寺院主要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进宏伟的大殿组成。从飞檐斗拱的东西牌坊到古色古香东、西顺山楼共占地面积66,400平方米,有殿宇千余间。创建於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年历史。雍正驾崩后,乾隆将雍和宫改建为藏传喇嘛寺。

景山公园的著名的人文景观,崇祯自缢处。景山东麓,原有一株向东倾斜的低矮老槐树,这是明崇祯朱由检自缢的地方。明末,李自成起义军于1644年3月攻入北京,崇祯3月19日逃到景山,自觉有愧于祖先基业,以腰带自尽于观妙亭下的歪脖槐树之上。十年动乱期间,老槐树被当作“四旧”砍掉,1981年在原址新移栽了一棵古槐。

这是北京动物园的猴山
北京动物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占地面积约86公顷,水面8.6公顷。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是中国开放最早、饲养展出动物种类最多的动物园。饲养展览动物500余种5000多只;海洋鱼类及海洋生物500余种10000多尾。是中国最大的动物园之一,也是一所世界知名的动物园。

这是部分旅游景点当时的纪念章。
三十五              一字之差    顿入困境
         北京不愧为千年古都,名胜古迹太多了,这几天,每天早出晚归,在各大景点游览、拍照,玩得十分尽兴。不过有件事情始终放心不下,从16号给家里发了电报,按正常情况估计,快则3天,慢则5天,汇款就该到了,所以这几天用钱还比较放得开,家里汇的200元,从阳朔用到北京,加上在北京的放肆消费,已折腾得所剩无几,18号开始,每天早晚都会去问一下浴室值班的师傅,看是否有贵阳来的汇款单,前面几天也就问问而已,也不怎么在意,过了20号,汇款还是没来,感觉有点心上心下的,不会有什么问题吧?当时也没有什么通讯工具,没法问家里。21号上午,游览了市区的一个景点,不太放心汇款的事,破例中午回到浴室,再问值班的师傅,得到的答复依然是:“没有”,这下我可有点急了,摸摸口袋,好像只剩下几块钱,汇款再不到,身处离家千里之外的北京,没有亲戚,没有朋友,别说游览景点,连基本的吃、住可能都难以维持了,这可怎么办?我焦急地在浴室门口踱着步,脑子里飞快地在想着办法,要不找个地方临时打工挣点钱?一方面可以解决目前遇到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可以体验一下在外挣钱的艰辛,可转念一想,不行啊,现在已是8月21号,离开学不到一周,这么短的时间,能去哪儿打工呢,要不再去找教育部?也不好,前几天,才去请他们为托运自行车的事开过介绍信,现在又去麻烦别人总不太好吧。正在绞尽脑汁想办法中,不经意间一抬头,看见了浴室的牌子上写着:“宝泉堂”三个字,宝泉堂?猛然间想起来了,那天发电报时,写给邮局服务员的收件地址好像是“宝堂浴室”,为了验证自己的感觉是否正确,急忙拿出当时的电报回执,仔细一看,果然,地址写的是“北京东单宝堂浴池”,这下坏了,肯定是这一字之差,导致了邮局无法投递汇款单。我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那天发电报的邮局,把情况向工作人员做了说明,他们对此也很认真,那时候的100元,可不是个小数字啊,但当时却没有查到相关的票据,他们安慰我说:“你别太着急,只要贵阳那边向这个错误的地址汇了款,我们这里是能查出来的,你先回去耐心等等,我们尽快给你解决。”看来也只能这样了,我留下正确的地址、我的姓名和床位号,向他们道谢,离开了邮局。我心想,从前两天到北京市政府等单位办理自行车托运手续的过程看,这些机关工作人员的素质还是挺高的,礼貌、热情、真诚、耐心,对工作特别认真,所以我应该相信,邮局一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帮我解决问题的。由于身上剩下的钱确实不多了,也不知道邮局到底什么时候能查清汇款单的事情,所以从今天开始,必须改变往日在北京的消费方式,吃饭不再是两菜一汤,啤酒、冷饮都全免了,一切为了省钱,希望剩下的这几块钱,能撑到收到汇款的那一天。
     8月22日上午,节食计划产生了明显的效果,7点不到就被饿醒了,不用浴室服务员的催促,自己很早就跑到街上,找了家早餐摊点,买了两个馒头啃着,这天的早餐就算对付过去了,然后到公园里瞎逛,为了省钱,没有到远处比较大的景点游览,只是到市区的名胜古迹看了看,怀着一线希望,中午又回到浴室,还没等我开口,值班室的师傅突然叫住我,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住几号床?”(可能是这几天进出都在问汇款单的事,这位师傅都认识我了),我报了姓名、床位号,他又问道:“有证件吗?”,我有点纳闷,为什么要证件?我一边嘀咕,一边递上工作证,他仔细查验了一番,然后说:“刚才邮局送来一张汇款单,上面写的是你的名字,只是把我们“宝泉堂”写成了“宝堂”,他们没有找到这个地址,所以本来前两天就已经到北京的汇款单就没有及时地投递。”果然如我想象的,北京的办事效率就是高啊,昨天去邮局查询,今天中午就解决了,真不错。我赶紧取了汇款,立刻到北京站花了36元买了张到贵阳的硬座票,兴匆匆地拿着车票到托运部准备办理自行车托运手续,没想到工作人员看了看分局的签字,说:“你怎么当时不来办理托运?”,一句话把我问懵了,我说:“我当时想在北京旅游一周,所以暂时没有买回贵阳的车票,也就没来办理。”,我边解释,边把刚买的车票递给他,可能是看我已经买了车票,他无可奈何地说:“北京市规定,这种签字、盖章,只能管一周,考虑到你这属于特殊情况,你只有再去分局让他们重新给你签一次,盖上章,到我们这里来办理托运手续了。”我又马上赶到北京铁路分局,让他们在那张介绍信上重新签字,回到北京站,花19元办理了自行车托运手续。办好了自行车托运手续,身上还剩几十块钱,这下心里踏实了很多,明天在北京再游览一天,后天就可以回家了。
   
                                                                                         三十六      归途
       24日。完成了北京的游览,今天登上了回家的列车,一声汽笛长鸣,列车徐徐驶离北京站,开车不久,进入河北省境内,看窗外,并行的公路、两旁高达的树木在眼里渐渐远去,公路上的汽车、路边的行人和骑着自行车的人,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没想到前几天我还是他们中的一员,看见这趟列车时还要站着行“注目礼”,体验着思乡的感觉,而现在,我终于坐上了这南下回家的列车,变成了一个坐在列车上看别人骑车的人,不知道现在公路上有没有正在骑车北上的同乡,他是不是也在看着这奔驰向南的列车,想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呢。
       列车在广阔的华北平原上飞驰,时间在悄悄的溜走,随着夜幕的降临,车厢里渐渐安静下来,许多乘客已进入了梦乡。每个人的睡姿真是千奇百怪,有的趴在小桌板上,有的倚靠着车窗,有的靠在同伴的身上,可能是眼前的场景暗示,晚上12点前还感觉精神良好,进入凌晨,伴随着列车有规律的摇晃,也感到一阵阵睡意袭来,最后也像其他乘客一样,慢慢地进入了梦乡。第一次在列车硬座上过夜,那感觉真是十分痛苦,虽然能短暂的睡一会儿,但哪有在家里躺在床上睡得舒服啊,中间无数次地因为各种原因醒来,然后再睡着,如此多次反复,弄得头昏脑涨,腰酸背疼,好像比骑车还累。在睡着与醒来之间,我脑子里还在琢磨着怎么才能睡得舒服点呢?仔细观察座位,三个人一张椅子,论长度,如果就我一个人,躺在椅子上倒是能睡得挺舒服的,但现在两旁都有乘客,我这想法自然是一种奢望而已,再往椅子底下看,还好,竟然没放一件行李,空间虽然很低,但长度不是跟椅子一样吗?如果能睡在椅子下,可能倒也不错,至少腿脚能够伸展开来,总比坐着睡要好吧。我当即决定试试,拿出当时避雨用的塑料布,铺在长椅下,再用换下的衣服和书包当枕头,钻到椅子下面躺下,果然感觉不错,除了空间非常低、地板非常硬、噪音非常大之外,其它一切还好。可能是困极了,这一觉,竟然睡到第二天早上,睁开眼睛,只见人们的双脚在眼前晃动,买早点的、

洗漱的、上卫生间的,每个人都显得那么匆忙,一个多小时过去,大部分乘客已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一切似乎恢复了平静,我这才从长椅下钻出来,把塑料布和衣服都放在椅子下,好像生怕别人占了我的床似的,然后洗漱、吃早餐,坐下来听广播、看看地图,回忆一下这一路上的有趣的经历,坐累了,在车厢里走走,就这样,漫长的一天过去,又一个晚上到来,不用等到凌晨,这次早早地就钻到长椅下,享受起自己发明的“硬卧”来。到第二天,进入贵州,广播里传来了介绍贵州的节目,听着广播,看着窗外云雾笼罩下的大山,一切都感到那么熟悉、亲切。经过三天两夜的苦行,列车终于到达贵阳站,下了火车,到行李房取出自行车,沿着遵义路一路前行,来到我50多天前的出发地,展览馆广场,想到7月2号那天,就是从这里踏上了到北京的艰苦骑行,一路上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疾病折磨,今天终于安全回到这里,真是感慨良多啊。
      从遵义路到家距离很近,也就半小时路程,回到家里,父亲出去下棋了,只有母亲在家,听我回来了,连忙从厨房里出来,我激动地喊道:“妈,我回来了。”,她只轻声回了一句:“哦,回来了。”,但一瞬间眼里似乎含着泪花。回头看家里的墙上,一幅巨大的中国地图上,柳州、桂林、长沙、武汉、郑州、开封、洛阳、石家庄、北京等地都贴了个小旗,可见当时父母每天都在时时刻刻关心着我的行程。是啊,就当时的通讯条件,这50多天来,除了那几封要钱的电报,几乎没有给家里任何信息,我每天到了什么地方,吃什么,住宿怎么样,一路安全吗,父母一概不知,不难想象这些天他们有多挂念、多担心啊,就像那句话说的:“儿行千里母担忧”,这一刻我算是有深刻的体会了。那一天,父母重新买了菜,做了一顿非常丰富的晚餐,说是要给我补补,吃了饭,简单地聊了下我一路上的见闻,怕我累了似的,早早地催促睡下,这次骑车旅行到此算真正的圆满结束了。
三十七           采访
      “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这话不假。几天来,在家里休息,体验着近两个月来最幸福的日子,没有日晒、没有雨淋、没有病痛、没有孤单,睡着比列车软卧还好的床,吃着比路上豪华餐厅还好的饭菜,连体重似乎都增加了。今天一觉醒来,竟然已过10点,还没完全清醒呢,就有邻居敲门,说有《贵阳晚报》记者要采访。这才想起来,当时临行前,就有晚报记者说要报道这次旅行,但由于对自己的体力缺乏信心,这几千公里的路程,充满了各种未知的困难、风险,能不能完成这行程,心里完全没底,所以当时回复说,等我旅行成功回来再说吧。现在自己居然完成了这次旅行,安全地回到了家里,邻居知道后再次跟晚报记者联系,简单介绍了此次旅行的情况,引起晚报的极大兴趣,他们托邻居通知我,让我找个适当的时间,带上所有的资料,还特别交待要骑着自行车到晚报接受采访。这自然是件好事了,当时一般人能接受晚报采访的机会并不多,对我来说,这至少是一个宣传自己的好机会啊,最后商定,28号去《贵阳晚报》。
       按事先的约定,28号下午,我带上所有资料,骑着自行车来到报社,记者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他们仔细地看了旅途中的每一张住宿发票,工作证、学校开的介绍信、回贵阳的车票以及托运自行车的相关票据,又认真核对了自行车的钢印号和自行车执照,详细了解了此次旅行的情况,谈了两个多小时,才结束采访,唯一遗憾的是,他们当时只看见一小部分在桂林洗出的照片,其余的都还来不及冲洗放大,所以这次只能做文字报道了,临走时他们让我在家静候消息。
     31号早晨,还没起床,有邻居的小孩儿就急匆匆地在敲门,大喊着:“李叔叔,李叔叔,你上报纸啦。”这么快?我急忙跳下床,开了门,见小孩手里拿着晚报一边大喊一边晃着,我一把从小孩手里抢过报纸,一眼就看见了在第一版头条位置的报道,虽然版面不大,文字不多,但十分的显眼。这时院里的邻居都围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这一刻,我好像成了贵阳市的名人,父母看了报纸,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我心里那自豪、满足的心情自然不必说了。第二天我就收到了晚报寄来的通知和31号的晚报,告诉我自行车旅游一事已经见报。我将晚报的报道剪下,跟那些宝贝资料放在一起,认真地收藏起来。国庆节期间,我把所有的照片在学校的暗房里放大,配了文字说明,在学校举办了“祖国的山河”摄影展,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要求全体班主任组织学生认真参观,还要求写心得体会。展览期间,《贵阳晚报》记者应邀到学校参观影展并选了两张照片,让我重新放大后送到晚报,几天后,晚报第二次做了报道,并刊登了选中的照片,当时,学校的老师、学生,我的同学、朋友,邻居等看到晚报的报道后,都纷纷向我祝贺,甚至有毫不相识的年轻人经多方打听找到家里,说是想看看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现在回想起来,我那时候似乎在贵阳市的确风光了一回。
这是1984年8月31日《贵阳晚报》第一版的报道。

这是晚报寄来的见报通知

这是《贵阳晚报》的第二次报道

       这次旅行后,有热心人曾经问我:“你下一步还有什么旅行计划吗?”,每到这时我都会很自信地告诉他:“出国骑行。”,考虑到朝鲜与我国东北有陆地相接,而且距离不太远,所以准备选择骑车到朝鲜旅游,但80年代这种因私出国旅游的很少,相关手续办理也很复杂,为了解相关情况,想到在北京时教育部曾给我开过介绍信,就试着给他们写了封信,信中一方面建议在中学开设心理健康的课程,另一方面就我准备骑车到朝鲜旅游一事向他们请教,比如怎么办理相关手续等等。教育部很快给我回信,让我找公安和外交部门联系,我按他们的建议,分别写信给公安部和外交部,不久也收到了回信,说让我找当地公安部门联系办理,但此事因家里反对,最终未能成行。
这是教育部的回信

这是外交部的回信

2013年8月2日,《贵阳晚报》的老照片专栏对这次长途骑行再次进行了介绍。



1984年骑行北京的经历登上了杂志


这是本期杂志的封面

这次骑行的经历已写成游记并装订成册,封面有86岁的老岳父题字。



     今年5月9日,这次骑行经历再次被刊登在《扬子晚报》上,当天被数十家网络媒体转载。

摄游大米 发表于 2014-12-31 15:15

  • 游侠客公众号

  • APP下单更优惠

关于游侠客 游侠客的故事 游侠客招聘 联系游侠客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交换链接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游侠客用户服务协议》 《游侠客服务隐私政策》

营业执照 旅游度假资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食品经营许可证

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专用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旅游预订电话(免长途费):400-670-6300 投诉及紧急事件联系电话:400-670-6300转5 全国旅游投诉电话:12301

公司总部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98号浙商大创业园D幢3楼

浙ICP备20007990号 公安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105号 © youxiake.com 版权所有法律顾问:北京中伦文德(杭州)律师事务所 傅林放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