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队:阿江
雪域修罗、小海、小贝、振颖、

缘来·色达




缘起                           

雪域金色的阳光
照亮了原本幽暗的经堂
桑烟弥漫的清晨
思绪如水般静溢


法鼓回荡在山间
嘹亮的
法螺
声穿破雾霭
莲花中走出的尊者呵
我伏拜在你慈祥的目光里


满脸皱纹的上师
伸出丰满温润的手
将一个似曾相识的灵魂
注入我今生的凡体


嗡阿哄,巴扎古如班玛色德弘


这穿越千年的咒语
驱散了围绕着我的氤氲
那降红色的前世
变得越来越清晰


老旧的贝叶经文
涌出尘封已久的记忆
泥土里沉寂千年的莲子
将幽香飘散在我的梦境


那些被前世伏藏的记忆
在今生又被次第开启
我将它雕刻在心里
堆砌成路边的玛尼


轮回
生生不息


这是许多年前的一段梦境——一片八瑞俱全的山谷,满满的绛红。
而数年后,我得知这片山谷竟是一处真实的所在,它的名字叫——喇荣,位于川青之交的色达。
色达,在我的精神世界中一直是一个神圣的存在,那是一个看过无数图片,听过无数传闻,幻想过无数次,却一直无法到达的目的地。
经过漫长的等待,这个殊胜的心愿终于在2016藏历火猴年得以实现。

在路上

往来于川藏的道路总是那么崎岖,翻山越岭的跋涉是最平常的的事情。
都江堰开始,国道317穿行在龙门山脉、邛崃山脉、岷江河谷、大渡河谷共同构成的高山深谷中。
5·12地震的遗迹在八年后的今天依然清晰可见,而都—汶高速在昔日地震的断裂带上展示着现代工业和科技的高度成就。
车过理县,古尔沟,直到米亚罗,昔日的红叶景区也因水库和新建高速工程的开展而尘土飞扬,原本碧绿清澈的杂谷脑河也搅和着昏黄的泥水往东南而去,汇入岷江的怀抱。
西南—东北走向的鹧鸪山横亘于理县和马尔康之间,在鹧鸪山隧道贯通前,往来于马尔康和岷江河谷各地间需要多绕行50余公里,耗费大半天时间。而今,十来分钟就能穿山而过。
山下的马尔康美丽富饶,河谷深切,高山环伺,松柏挺拔、杜鹃初开。
今晚,我们一行十人,入住马尔康,这个旧称“四土”的高原河谷重镇。

由于顾及道路施工而限时放行,第二天我们五点就从马尔康出发,为的是赶在早上八点前经过传说中设在旧称“卓斯甲”的观音桥的关卡。
结果想象中的关卡一直没有出现,而断断续续的水泥路面表明了公路还在修筑中。这样颠颠簸簸的行进了两三个小时,大家倒是有说有笑,并不烦闷。司机老刘和我已是第二次合作,一路也和大家相处十分融洽,时不时和大家说笑逗闷。
当车颠簸着通过一处名为黑桥的地方,我们便离开了阿坝州,正式进入甘孜州色达县的地盘。
高速一般的柏油马路从翁达镇开始,海拔也在不知不觉中上升到了3000米,伙伴们的心情也和海拔一样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当金马草原干燥的风吹进车窗的时候,我们终于结束了一天半跋涉,来到了位于喇荣沟沟口的洛若乡。

天葬

佛祖释迦牟尼在成佛前的无数次轮回中,留下了“舍身饲虎”、“割肉喂鹰”等脍炙人口的故事,也在笃信佛教的藏民族中诞生了去世后用遗体供养秃鹫的古老习俗。
关于天葬的各种意义在网络中大量流传,在此不再赘述。
当身临和佛学院一山之隔的天葬台时,日晕出现在头顶的天空,散发着淡淡的七色光彩。

据说,每个到天葬台的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奇怪念头,而我,脑海中不是传说中的参透生死,也不是无比好奇,我的脑中只反复回响着这样一首遥远悠长的歌曲:

默默的向你挥挥手
告别我们轮回的缘分
应招而来天的神鹰
请你带走我一生的荣耀

轻轻走过曾经的家
记住千年不变的誓言
应招而来天的神鹰
请你打开我阳光的天路

如此安宁,如此安祥
多么美妙神奇的时光
死亡在消失,
生命已经飞翔在远去的翅膀上
                  
                ——亚东《天葬》

在藏人的传说中,秃鹫是天葬的执行者,也是空行母幻化的神鸟。
每当桑烟升起,法号回响长空,身披黑黄羽衣的空行母们,乘着祥云破空而来。享用人们在尘世间最后的供养,同时将供养者的灵魂,带往无量光佛庇护下的西方极乐世界。

旱獭

天葬台的气氛是凝重而神圣的,而就在天葬台后面山坡上,却生活着一些欢乐的精灵——旱獭。
在藏地,它们通常被称为“雪猪”,油光水滑的皮毛下是肥厚的脂肪,圆圆的眼睛时刻透露着机灵。
旱獭很乐意接近人们,但同时也保持着警惕,它们萌萌的样貌能得到人们放置在洞口的各类美食,你可以在安全的内看着它们吃你手上的美食,还时不时可爱的撩你两眼。但是当你超过安全距离,它们会立刻缩回洞内,不再出来,甚至从复杂洞穴系统的另一头溜之大吉。
旱獭很肥硕,尤其是藏地寺庙周围的旱獭,据说最大的能长到15斤以上,浓厚的皮毛是制作皮裘的好材料,肥厚的脂肪无比美味,同时还是治疗冻疮的良药,加上并不迅捷的速度,导致在食物不足时,人们将旱獭列为首选的捕猎目标。
寺庙周围是不杀生的善地,于是成了走投无路的旱獭们的福地,在和僧侣居士们的交往中,这可爱的小生灵竟然学会了合十作揖。
这么可爱的小家伙自然深受姑娘们的宠爱,这时,男人只能负责蹲在洞口用零食吸引旱獭,或者在旱獭钻出洞口到被女孩尖叫声吓回洞内的短暂时刻按下快门。
蓝天下的欢乐时刻总是短暂的,当我们还在尽情调戏旱獭的时候,半山的天葬仪式已经结束,成群的秃鹫心满意足的离开,带走了亡者的肉体和灵魂,飞往佛陀的领地。

绛红色的国度

    五明佛学院地处一条名为喇荣沟的山谷,由藏传佛教宁玛派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于上世纪80年代创立。二十多年来,这里集结汇聚了各地前来修习五明的男女僧众万人,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色达县城的人口数量。
    佛学院虽说主要是宁玛传承,但所教授的并不拘泥。藏区四大教派修行者的身影在这里都能见到。
    初夏的色达,草原尚未返青,加上车来车往,使得谷口小小的洛若镇尘土飞扬。
我们顺着喇荣山谷中并不宽阔的公路一路向上,整个佛学院顺山势铺展开来,密密麻麻的僧房遍布山谷,被僧众涂上了一层绚丽的绛红。
色达,喇荣,是绛红色的国度。

走进佛学院正是接近傍晚的时间。下午的课程已经结束,晚课尚未开始,扎巴和觉姆们分别从各自的经堂或僧舍走出来,活动筋骨,或来到山下领取一些布施,又或采购一些生活所需的物品。
    这里并不是寺庙,各种供奉菩萨神明的佛殿极少。这里更像是一所大学,华丽的大殿金碧辉煌,出家僧人按时进出大殿听课。二楼三楼呈回廊式构建,分成了很多稍小的教室,教室外是铺着地毯或地板的走廊,僧侣三三两两围座在一起,轻声颂念经文,或者悄声辩论着深奥的佛学理论。这一学,至少是六载光阴。

藏传佛教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印度佛教以辩立论的传统,所有的学位依靠辩论考试取得。不禁让我想起,当年玄奘法师求学于印度那烂陀寺戒贤法师座下时,也是依靠出色的辩论而一鸣惊人。
    正是依靠高度紧张的学习和激烈的辩论,这些前来学习的僧人中才诞生了诸如索达吉堪布、慈成罗珠堪布、希阿荣博堪布、丹增嘉措堪布以及门措空行母等能言善辩、弘法与世的大修行者。

大殿前,我们悄悄的脱下鞋子。走到觉姆们中间,他们有的独坐墙根,颂念经文,有的围聚在一起,激烈却不吵闹的辩论。还有些年轻的觉姆围聚在老师的座前,由老师带着他们颂念冗长且深奥的文章。藏传佛教的教学方式和千年前的印度差别不大,老师念一句,然后问,懂了么,如果有人提问,老师细致的讲解,如果无人提问,那么直接进入下一句。传道授业解惑,尽在这一问一答间。

太阳悄悄西斜,我们一行顺山而上。来到山顶的坛城,此时,原本淡淡的太阳吐露了光辉,将坛城和山谷笼罩在一片神圣的金光中。我也在这里拍到了一张殊为得意的照片,小贝站在转经筒前一动不动,而转经的僧俗快步走过。慢速的的快门记录下了清晰的小贝和僧众模糊的身影,金色的转经桶和明亮的坛城廊柱成为了鲜亮的背景。



日暮降临,绕过坛城,我们更高的山巅走去。在那里,是俯瞰整个喇荣山谷最好的地点。


山脊的背后,是一片开阔的河谷,蜿蜒的河水纵贯而过,夕阳的光辉照亮了河水,尚未青绿的山谷牧场,静静的隐匿在群山紫色的阴影的中。


天色还很亮,夕阳的金光铺散在山谷,绛红色的僧房和大殿金色的屋顶交相辉映。桑烟和炊烟弥漫在山谷,为这本就壮观的景色更添了一份飘渺的神秘。


绛红色的色达

绛红色的色达



山脊的背后,是一片开阔的河谷,蜿蜒的河水纵贯而过,夕阳的光辉照亮了河水,尚未青绿的山谷牧场,静静的隐匿在群山紫色的阴影的中。


绚烂的晚霞后是渐渐暗淡的天光,此时的喇荣谷地华灯初上。坛城最先亮起了灯光,接着是几座大殿,然后火柴盒一般的僧房一个接一个的亮了起来,在这佛法涌动的山谷中,绽放出绚烂而神奇的光芒。
以大殿为中心,山谷的上半部是扎巴的区域,靠近山下的地方被觉姆们占领,两块区域被绕行其间的公路分割。
公路盘旋,路灯的灯光形成了明显的光带,而最辉煌的部分来自大殿和山顶的坛城,更远的山顶,积雪尚未融尽,稍矮的地方则是庞大的经幡阵,山风拂动,满是经文的经幡虔诚而无声的颂念着箴言。
没有了阳光的温度,山顶的风变得凛烈,虽然我们穿着冲锋衣羽绒服,依旧手脚冰凉,加上天空的云团越来越多,拍摄星空基本成为了奢望。于是我们打开手电头灯,顺着之字形的楼梯拾级下。回到了位于沟口小镇的旅馆。

清晨的佛学院有着不容错过的美景,由于昨晚的寒风,有的同伴出现了多多少少的高原反应,恶心、腹泻、头痛。于是我只好约上小海、振颖、还有威武“熊壮”的小贝再次来到昨夜拍摄夜景的地方,观赏清晨桑烟弥漫的佛学院。
我们到达时,太阳已经完全跃出了山头,壮美的山谷遍洒金辉。昨夜幽暗的五色经幡在朝阳中绚烂夺目。
朝阳的暖色中,绛红色的喇荣山谷更加艳丽。
山下桑烟升腾,早课早已开始,我们匆匆忙忙来到一座大殿,正好遇上汉地僧侣的课程,我们进入大殿,分男女坐好,跟随僧众一起开始颂念文殊菩萨心咒以及文殊菩萨赞,而后是一段漫长的佛理课程。
因为我们需要在中午时分和大家汇合,于是悄悄的离开了经堂。踏上了回程。

卓斯甲河谷中的圣地
除了在距离观音桥十公里的地方遇到一小时的交通管制,返程的路还算顺利。
观音桥,旧称卓斯甲,卓斯甲河穿城而过,汇入下游的大渡河。
明清两代,这里曾是卓斯甲土司的世袭领地。1956年,中央政府在此处设卓斯甲县,后来撤销改为观音桥镇。
观音桥的得名来自镇外山顶的一座观音庙,所供奉四臂观音与布达拉宫和五台山所供奉的观音菩萨同为“姐妹三尊”。
据说,1300年前,一位居民在耕作时意外发现了一块形似四臂观音的石头,于是建庙供奉,千百年来香火不断。直到17世纪初,有僧人在原有小庙的基础上兴建了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宁玛派传承的寺庙,命名为“土基钦波寺”。上世纪六十年代,寺庙毁于动荡,所幸主尊四臂观音被保护了下来,寺庙得以重建,现在是甘孜白玉寺的属寺。
站在土基钦波寺,可以俯瞰观音桥小镇,也能很清楚的看到寺庙对面卧象一般的山峦。光影间,山路和峰峦,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遇上你是我的缘
阿江已经多次来过这里,并在这里认识了一位已经成为寺庙管理者的小师傅,很遗憾,小师傅的法名我暂时没有想到相对应的的汉字,只好在此以小师傅代称。
小师傅年岁不大,最多是个80后,却已经从色达喇荣佛学院毕业,并依止多位上师求学。近年成为寺庙管理委员会的一员。
小师傅常在外地弘法,呆在寺庙里的时间并不多。可是阿江已经四次在这里遇见他,不得不说,这就是缘分。

小师傅带着我们从观音殿开始,参观了每一处佛堂,一般不对外开放的佛殿二楼我们也上去了,在佛殿中,我意外发现了一尊和大昭寺中供奉的“觉卧仁波切”一模一样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可见土基钦波寺地位崇高,而在以前,除了大昭寺,同样的佛像我只在云南的噶丹•松赞林寺见过一尊体量要小许多的。
土基钦波寺中最宏伟的大殿供奉着宁玛派始祖莲花生大师以及他的两位明妃还有大师弘法时的八种幻象——莲师八变。

参观了寺庙,小师傅带着我们走向寺后的山顶,我们在这里抛洒隆达,挂起经幡。在这里我们还遇见了小师傅的两位师兄弟,他们曾一起在喇荣佛学院学习多年。

这一刻,隆达飞扬,法号嘹亮,


我们因缘而聚,


相会于色达喇荣,


相会于土基钦波。

挂经幡、撒隆达祈福

由一段谈话所想

小师傅带领我们参观完寺庙后,热情的把我们留在了寺里用晚餐。
用过晚餐,小师傅和我们聊起了天,也讲述了他自己的故事:
小师傅是家中独子,下面还有一个妹妹,也已经工作了。小时候,他就被认为特别有佛缘,在藏地,能出家为僧是一件殊胜的事情,而他的母亲,舍不得自己的独子到寺庙里受苦,很不情愿。后来,终于在他的一位已在土基钦波寺出家的的邻居的多方劝说下,出家剃度为僧。而这位邻居,现在已是土基钦波寺的总管。
小师傅在土基钦波寺山下一座由格鲁派改宗而来的宁玛小寺中学习了一年,然后进入喇荣五明佛学院学习,毕业后游走于各地,弘扬宁玛传承。
宁玛派,是朗达玛灭佛后,经历了数百年混乱的雪域高原上重新崛起的第一个佛教教派,以密宗大圆满法和伏藏著称于世。以出家人和居士为共同传承。
四川的甘孜阿坝藏区,宁玛派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教派,宁玛派大名鼎鼎的祖寺噶托寺和白玉寺就在四川的甘孜州白玉县,而土基钦波寺正好是白玉寺传承的一支。
接着,小师傅向我们开始宣讲佛法,修行的最高目的是脱离苦海,何谓苦海,六道轮回。人因前世的业而转生六道,生生不息。在佛家看来,修行佛法是脱离六道轮回而彻底解脱的唯一途径。
于是我们又谈到喇荣佛学院,小师傅说,他最喜欢喇荣的地方就是没有教派之分,四大教派兼容并蓄,和谐发展,大家都是释迦牟尼的子弟,崇尚的都是佛陀在菩提迦耶顿悟而出的佛法,本不该有派别之分。若是世间的宗教都摒弃成见和睦发展,世间就不会有争斗,不会有战争。
我自然的想到了前段时间在金川的所见,一座佛寺桑烟缭绕,金顶在夕阳下熠熠生辉,而一墙之隔的地方,一座清真寺静静的伫立在河边。山崖下,大金川默默的流淌,一切都是那么的平静祥和。
横断山系是民族的走廊,也是熔炉。佛陀、耶稣、安拉,和睦的共处于此,糌粑调和着咖啡的芬芳,酥油糅合着米饭的味道,回回们手捧古兰经虔诚的膜拜比觉卧仁波切更遥远的西方。在这里,这一切都不足为奇。
告别小师傅,我们驱车下山。下山后,小海问我:“你信奉哪一个教派?”我笑笑:“无教派”。
看着小海一脸不解,我这样解释到:
十九世纪后半叶,由宁玛派、格鲁派、萨迦派、噶举派多位大德共同发起的“利美运动”。他们发愿消弭教派之争,大家共研佛法,兼容并蓄,使佛陀的教法在2500年后的今天依然充满生命力。
这个祈愿的诞生地,就在横断山区。直到今天,“利美运动”还被众多大德所尊崇。请记住这些发出宏愿的大德们的名字吧:
宁玛派
的巴珠仁波切、蒋扬钦哲旺波仁波切、噶举派的蒋贡康楚仁波切、格鲁派的图登•曲吉扎巴、萨迦派的沃•罗爹旺波等诸位上师。

结束

观音桥的夜,群星璀璨,明天我们将要离开。不知何时还能回来,也许很快,也许不复今生。
缘聚缘散,佛云:“无常”。
珍惜缘分,期待再遇。

快乐的清晨

  • 游侠客公众号

  • APP下单更优惠

关于游侠客 游侠客的故事 游侠客招聘 联系游侠客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交换链接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游侠客用户服务协议》 《游侠客服务隐私政策》

营业执照 旅游度假资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食品经营许可证

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专用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旅游预订电话(免长途费):400-670-6300 投诉及紧急事件联系电话:400-670-6300转5 全国旅游投诉电话:12301

公司总部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98号浙商大创业园D幢3楼

浙ICP备20007990号 公安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105号 © youxiake.com 版权所有法律顾问:北京中伦文德(杭州)律师事务所 傅林放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