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七八月,炎热、人多、雨少。比天气更热的,是全国的旅游市场,北京更是首当其冲,每个重要景点都是人山人海、人满为患。这样恐怖的环境,是不是我们就只能在家“北京瘫”:瘫着不动、瘫着刷手机、瘫着点外卖……?No no no , 必须来点新鲜的,我们就是不一样,不一样~~~~噢,你还有点怀疑,那就请跟紧我的脚步,来场别样的漫步——穿越明清,探寻北京的胡同。
东效民巷,曾经是北京著名的使馆区,两边的西洋建筑风格各异、错落有致,现有著名的美国使馆旧址、日本使馆旧址、花旗银行旧址、天主教堂、法国邮局、阿东照相馆等旧址。这些历经一个世纪的西洋建筑,集中了近代西洋建筑的精华。
阿东照相馆在清末民初的北京,可谓是声震四九城的摄影圈。店主哈同夫妇秉承了德国人出名的严谨认真,故而阿东照相馆冲洗出来的照片,专业水平非常高,极少出现纰漏、遗失。许多在北京的外国摄影师都是阿东照相馆的常客。
街巷两侧的西洋建筑,述说着中国的沧海桑田,历史变迁。
中国百年老字号聚集地
老北京人所说的"八大胡同",并不专指八条街巷,而是泛指前门外大栅栏一带,除八条知名街巷之外还有近百条小胡同。八大胡同与戏剧特别是京剧的形成发展的历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杨梅竹斜街,北京规划的街巷一般均是横平竖直,而这条街巷至西向东倾斜,是由当地群众走出来的,天下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杨梅竹以前是一条文化街,清乾隆年间的东阁大学士梁诗正和现代文学家沈从文都曾经住在这条街上。
讨袁名将蔡锷将军曾在青云阁的普珍园结识小凤仙,并多次在普珍园小酌,普珍园的名菜辣子凤节倍受小凤仙喜爱,从而演绎一段名流千古的爱情故事。八十年代在青云阁原址拍摄的电影《知音》是根据蔡锷将军与小凤仙的爱情故事改编,世人为之感怀。
乾隆时期徽班进京下榻于八大胡同中的韩家潭、百顺胡同一带,此后四喜、春台等戏班相继来京,分别下榻于八大胡同之百顺胡同、陕西巷和李铁拐斜街。所以老北京有句俗语:"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的不离百顺、韩家潭。
胡同中的小花园,精致、情趣
琉璃厂文化街在宣武区和平门外,辽时为“海王村”。元明时曾设琉璃窑厂,因有“琉璃厂'之称。清初古董商开始在此经营,乾隆时(1736-1795)已成为古玩字画、古籍碑帖及文房四宝的集散地。建国后这里更富有文化街的特色。驰名中外的荣宝斋及中国书店和文物商店的许多门市部如文奎堂、邃雅斋、宝古斋、庆云堂等先后在此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