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来蒙古。
这个印象中荒凉、苍茫又带有一丝野性的中亚游牧国家,即便是新世纪开放这么多年以来,依然是很难出现在大众视野里,包括我自己。以至于后面在一次吃饭告诉朋友要去外蒙古时,看到大家脸上都挂满了黑人问号。
也许正是这种未知,相比之前去过的任何一个成熟目的地,这次的蒙古行程更让我期待。这种期待不是因为目的地的风景有多美,或者人文有多独特,而是一种莫名的,鬼知道这一路会发生什么,遇到什么人的对未知的憧憬。
PS: BGM是安来宁版本的《乌兰巴托的夜》,相比谭维维版的,我更喜欢这一版,少了些荒凉,多了丝温柔。若可以,请配合音乐阅读更佳~
回来路人趁热手机上剪的一个预告,先放这儿,后面再来更新。视频比图文更直观,欢迎观看~
在蒙古的时间其实并不长,前后加起来也就几天时间,可能很多经历都是陌生的原因,短短几天像是过了好几周,中间的一些或有趣、或神奇、或沙雕经历和“第一次”体验,像是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珍珠,串起了一段一整段精彩的旅途。
第一次去了乌兰巴托北部棚户区,感叹富人区和贫民区原来可以以这种方式共生。
第一次被当地小孩追着跑(虽然至今也没想明白他们为啥追着我们跑)。
第一次误打误撞闯入一个摔跤学校
第一次和蒙古海军合了影(虽然照片被某精致女孩误删了)
第一次住蒙古包(并半夜爬起来生火)
第一次一群人拍有(sha)趣(diao)的照片
第一次坐车穿越看不到尽头的草原
第一次看见原来几岁的小孩也可以骑马驰骋
第一次乘船去悬崖看日落
第一次知道原来徒手也可以从河里抓鱼
第一次爬上公交车顶
第一次听蒙古人的演唱,并在乌兰巴托听了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第一次在陌生城市酒吧蹦个野迪
第一次逛蒙古的超市(并在里面造作了一番...)
第一次和成吉思汗合了个影(以及跪拜)
第一次举了个鹰
第一次在成吉思汗机场坐上匈奴航空
以及第一次知道物理防晒可以做到这么完善...
“蒙古只有一个城市,叫乌兰巴托 ,其他的都是棚户区以及牧区。”
——乌兰巴日·菜(我自己取的蒙古名字)
对乌兰巴托的初印象还是来自于谭维维演唱版的《乌兰巴托的夜》,一个安静中带有一丝荒凉,荒凉中又带有一种力量的城市。直到后来听了安来宁的版本,觉得他唱的的才更是我理想中的乌兰巴托,同样的安静与荒凉,但是却多了一丝温柔,让人期待,让人怀念。
于是,在并没有对这个城市对过多了解的情况下,我想象中的 乌兰巴托 应该是抬头可见蓝天白云、一望无际的草原羊群、走在路上可以听见风声轻吟、夜里肉眼可见银河、星星放佛就在头顶,一个将古老的游牧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的新型城市。
而实际上,作为 蒙古 的首都, 乌兰巴托 的城市建设跟国内三四线城市并无多大差异,以至于刚到时坐在出租车前面的小张反复说了好几次特别像东北某个小县城。
关于乌兰巴托的历史,其实并没有很长,从蒙古独立,这座城市几经动荡,到1924年才更名为 乌兰巴托 (红色英雄),以纪念共产主义的胜利,至今也不到百年历史。
以至直到现在,在这里,一切第三国家存在的问题它都有。缺少规划的城市设计,拥堵不堪的交通状况,令人惊叹的贫富差距,大量的人口涌入聚集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与环境污染......
同时,一切现代化城市该有的模样它也都有。时尚潮流的购物中心,声色犬马的酒吧与城市夜生活,前卫的高档餐厅与星际酒店,以及街头随处可见的朋克青年,伴随着街头时不时路过穿着传统 蒙古 服饰的游牧民,构成了这个在传统和新潮之间挣扎着努力向上,活跃同时又带有一丝不羁与反传统的新型民主城市。
若说到乌兰巴托的城市印象,堵,一定是绕不开的话题。
“首堵”这个称号和乌兰巴托真的太对口了,这里的堵车非常严重,因为汽车大多是日韩的二手车,便宜,关税低,导致蒙古汽车保有量非常高(查到2017年的官方数据是33%),城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车,甚至贫民窟有车的也是丝毫不奇怪。加上 乌兰巴托 本身道路规划的不完善,甚至左右舵车并行(这一点真的很硬核...),所以 乌兰巴托 的堵车几乎是必然。
在来之前其实有预料了这个城市的堵车盛况,果不其然,到达的第一天就堵成了狗,从机场到酒店正常20分钟的距离,硬生生开了一个多小时多。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堵,相比以前在 非洲 的惊人早晚高峰, 乌兰巴托 的堵车似乎没有高峰期,因为全天都堵。
来之前在网上看到一张照片,照片上一大片被白雪覆盖的彩色小房子,像极了 色达 ,非常震撼。于是到 乌兰巴托 后便一直心心念念着这个地方。
因为并不知道名字和具体地点,只知道是北部的棚户区,于是只好和朋友一起,拿着照片让酒店前台帮忙叫车去往这一片区域,从酒店到里面大约30分钟的距离不算远,车一开进这片区域,我就知道这个地方来对了。
在乌兰巴托,你能轻易感受到浩浩荡荡的城市化进程,和人类聚集共生的原始动力,这种感受比我去过的任何一个城市都更加直观和强烈。
登上高处可以看到,乌兰巴托城市构造其实并不复杂,如果简单的划分,把自东向西缓缓流过的 图拉 河作为分割线, 图拉河以南便是城市主要街区,也是富人区; 图拉 河中部,是普通的居住区;而图拉河以北,便是我们这次去往的棚户区。
那些从其他地方迁往乌兰巴托的游牧人群,因为没法在城区买房,便在城市周边建起了自己的小木屋或者 蒙古 包。而且这部分人数量还不小,据2016年的统计, 蒙古 全国约300w人,超过一半约160w人居住在 乌兰巴托 ,而其中,超过60%,也就是约100w人都居住在这些城市周边的棚户区。
(除了乌兰巴托,蒙古第二和第三 大城 市的人口都只有8万多人,从这个角度来讲,说 蒙古 只有一个城市,其他都是棚户区或牧区,也是一点都不夸张。)
站在对面的山坡可以看到,乌兰巴托城区其实是位于一个山谷中的,整个城市的布局很大,呈条带状分布,但城区其实非常小,周边大多是棚户区。
由于没有规划,当地住户都是随意搭建房屋,所以一眼望去,五颜六色、各种风格造型的房子混搭在一起,构成了这野蛮生长不经意间带来的,杂乱又缤纷的奇特城市景观。
翻过一个山头,另一片五彩缤纷的房屋又映入眼帘,顺着山势蔓延开来。从这个角度看,不管是房屋建设,还是地形地貌,真的都特别像色达,但比色达大很多。
小木屋于砖房之间,也有零零散散的蒙古包散落其中,纷繁杂乱,但却看着一点都不违和。
和朋友一起穿梭在里面闲逛拍照,当地的小孩见到我们都很新奇,感觉来这边的外地人并不多。
有时候会想,这一片片的房屋,看上去很美好,但若不是没有办法,谁会愿意住在这里面呢。
糟糕的市政设施,没有暖气(要知道乌兰巴托作为全世界最冷的首都,冬季最低气温可至-50℃,年平均气温为零下1.3摄氏度),一到冬天估计就是灾难,有钱的买煤,没钱的也就只有烧柴块,烧垃圾,烧牛粪。惊喜之余也有些心酸。
路边朝我们做鬼脸的小孩
等我们回去的司机,现在看到真的好和蔼(原谅脸盲的我并没有认出是我们司机...还以为是当地居民在给我们打招呼)
墙上作画的年轻人,看到我们在拍照,还专门停下来让我们拍。
院子里嬉戏的一对小姐妹。
蒙古人的体质似乎天生抗寒,在我们被风吹傻了裹着大衣的时候,还有当地小孩光着身子在路边玩耍。
房屋前嬉戏的小女孩,看见我们都害羞又激动。
路边的涂鸦墙,蒙古人天生带着一种可爱,这种可爱于他们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粗旷,正好形成了一种反差萌。
离开时追着我们跑的小孩,虽然到现在我也没想明白他们追着我们跑干嘛,但那一瞬间简单又原始的快乐,至今很难忘。
附上同行的两位小伙伴,少女花&22
以及拍👆这张图时候的我自己...
把这一节再单独列出来,因为整理照片的时候实在是太迷恋这里度过的黄昏。
相比整个行程中的其他地方,洒满阳光的彩色房屋以及被夕阳映射的金灿灿的小山坡,那种新于旧、繁华与落后混搭却又层次分明地展现在你面前时的巨大冲击,给我的印象似乎更加难忘。
和其他地方的夕阳不同,乌兰巴托的夕阳对我来说,似乎是一种治愈。躺在山坡的草地上,看着夕阳翻过旁边的山头,城市的光影逐渐暗淡下来,万物归于平静。那种一瞬间时间的消逝感,和内心的calm down在这一刻特别的明显。
对乌兰巴托夜的印象很奇特,虽然来之前曾经数次幻想过乌兰巴托的夜里的场景,但实际上,并不像歌曲里唱的那样,“那么静,那么静”。相反,记忆中乌兰巴托的夜,是热闹,是喧嚣,是躁动与不安,并且随处充斥着反差。
大概每一个人口聚集的发展中第三世界国家首都都有着这样的特点,白天看似平静无趣缺少活力的城市,夜里,便是与时俱进的都市青年卸下妆容,尽情释放的时刻。
我自己把它称为一个城市的AB面,A面代表着过去,是克制、传统与守旧;B面则代表着未来,则是释放、不羁与超现实。而 乌兰巴托 ,正好就是这样一个AB面分明的城市。
想到第一天晚上和小伙伴们一起压马路回酒店,一路的绿光看的我迷离。不知道是不是 蒙古 人的草原情结,当地人似乎非常喜欢食用绿色来装点他们的城市。绿色的灯光、绿色的建筑、绿色的广告牌...以至于第一天就在我脑海里构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城市初印象。
离开前的最后一晚,一群人找了好久才找到了这家周日还在营业的酒吧(忘了是叫什么Night Club),在里面听到了 蒙古 人演唱,还在现场听了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想着也是奇幻。
音乐就是这一点非常神奇,虽然现场演唱全程都是听不懂的蒙语,但依然不妨碍你去聆听。
现场唱的感觉多是民歌,那种悠扬苍茫的长调,旋律并不复杂,大多是简单的重复,但每一个气息的转换和腔调的变化都让人感觉传达着一种浓厚的情绪,让人感觉不是在酒吧里,而是在苍茫的草原上驰骋。
现场起舞的观众
酒吧里的海报也是很有特色
两两点的酒,很难喝,最后把我们的都喝了个遍
本来准备回酒店睡觉,却在酒店门口的小巷子背后发现了另一家酒吧,简直是大型乌兰巴托野迪现场!惊叹这才是我们想要找的,找了半天发现就在酒店附近...
不知道为什么,蒙古人的很多行为经常有那么一丝沙雕和喜感, 可以说相当土酷了。比如现场舞姿, 比如穿着卫衣、拖鞋、皮衣一起摇摆的。
蒙古的好多地方有有成吉思汗的头像,酒瓶也不例外。
马戏团旁边的一个酒吧,因为是周日,关门的比较早,进去看了看,氛围也是相当棒。
回酒店路上遇见路边买烤羊肉串的
成吉思汗骑马雕像,位于离乌兰巴托往东40公里处的中央省额尔德尼苏木境内,高40米,重250吨,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成吉思汗骑马雕像。
从乌兰巴托开车过去约1.5小时,为了显示赤诚,到达的那一瞬间,我们...就跪了...
出发的前一天,我们内部组了个团,名字如下⬇️
不开玩笑,真的是从dang下出来的...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耸立这成吉思汗的不锈钢巨像。
之所以选择建在这里,据说因为这里就是成吉思汗年少时捡到象征着天命的金鞭的位置,从此之后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整个成吉思汗雕像由36根圆柱支撑,标志着蒙古人的36个部落汗王。
雕像下面是一个博物馆,展示着 蒙古 游牧文化的珍贵文物。
位于一楼,9米高、由225张牛皮制成的皮靴子,据称是蒙古国,乃至吉尼斯纪录全世界最大的皮靴。
旁边也有一些买纪念品和手工艺品的商铺。
沿着楼梯而上,乘电梯到可达战马背后面,经雕像胯下可达战马头部,站在这里观景台可以和成吉思汗雕像来一个正面的合影,同时也可以尽情领略四周一望无际大草原的美景。
(在马头🐴观景台躲着毒辣的太阳等着拍照的我们...)
蒙古人真会玩...
骑马雕像的门票外地成人事30000T,折合人民币约80元,对于这一个单独的景点来说,其实不算便宜。
售票处的蒙古小姐姐也太美了吧
雕像外面的草地上,有一些付费游玩的项目,比如骑马、射箭、骑骆驼、举鹰等,费用不高,一般就10-20人一次,体验下还是不错。
当然,也可以自己偷偷跑去和这些蠢萌动物合个影( 比如 上面这样...)
从成吉思汗骑马雕像回乌兰巴托的路上,看到一辆被搁置在草原上的废弃公交车。
孤独的存在于芒芒荒野中,开车经过远远望去,颓废又自由的朋克气息,看多了这一路茫茫的草原,这自然成为这 乌兰巴托 这一路过来的最大亮点,四个人停下来在这里造作了好一阵。
回来后整理视频才发现原来车头也有字,蒙古人也真是皮...
心疼11没飞起来的无人机,不然这里飞一下视角一定超级棒。
看着在路边等我们的司机,焦灼地往向窗外,就知道造作的差不多了,该去吃饭了...
这里没有名字,不好找,顺手📌了个坐标:47.785955, 107.309773,要来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在来之前就对蒙古的猎鹰人有所耳闻,那个有着几百年传统,甚至早在几千年连马可波罗都曾提到过的中亚游牧猎鹰民族,至今也只能在西部乌列盖的一些小角落才能寻到,全蒙古总共也就几百人。
因为之前看过一些相关纪录片的,于是在我想象中,猎鹰人应该是这样的⬇️
或者是这样的⬇️
而实际上,我们去体验的是这样的⬇️
“库苏古尔湖是一个清晨的梦,关于所有对清晨的美好设想,都在这个梦里得到了实现,以至于不想醒来。”
——乌兰巴日·菜
蒙古海军,可不只是一个段子....作为世界上少数有内陆海军的国家中规模最小的海军部队,蒙古海军编制只有7人,没有武器,舰长没见过大海,也不会游泳,但是见过 贝加尔湖 。
蒙古海军算是整个行程中最大的一个亮点,来之前看过BBC的纪录片,就对这个地方充满了好奇。从乌兰巴托乘飞机到蒙古北部木伦市,从木轮再包车到库苏古尔湖,在苍茫大草原上行驶了2个多小时才到的 蒙古 海军基地。到了那一刻,我也惊呆了。
蒙古海军的全部家当包括有三条船、两门炮、一台发动机,以及7名成员。而三艘船里也只有苏赫巴托尔号拖船可以下水作业,停泊在距最近的大海有2000千米的库苏古尔湖中。
其实与其说是海军,不如说是运输船,由于财政危机, 蒙古 政府着在1997年就对海军推行了私有化管理, 苏赫巴托尔 号正常航行时也只是运输当地出产的羊毛、皮革或其他货物至 俄罗斯 销售,7名海军在库苏古尔湖区执行任务除了运送货物外,平日也并无任何军事行动。
每年船都有好几个月的冰封期,我们去的时候已经不再开船,船长一个人在船上单独迎接了我们。船长非常可爱可亲,大家轮流地问了好多想了解的问题,都一一做了解答。
拿出当年BBC纪录片海报给他看的时候,他指认的右上角的他本人,而其他人,有些已经不在了,真是惊喜又感怀。
船长身上挂满的劳模勋章
一起的合影留恋,离开的时候看到船长患上了便衣,更加的和蔼可亲了。
库苏古尔湖是蒙古国最大的淡水湖,位于蒙古西北,湖的北面临近俄罗斯,距离俄蒙边界不到20公里。
库苏古尔湖也有贝加尔湖的姊妹湖之称, 贝加尔湖的上游湖泊,库苏古尔湖的湖水通过唯一一条流出的河-Eg河,流入色楞格河、最终流入 贝加尔湖 。
湖区有包括野山羊、牛、驯鹿、麝鹿、驼鹿等哺乳动物,湖区里也有多种鱼,周边区域还有包括Khalkha族、Burat族等不同民族居住在湖边附近的森林山区。
第一天下午从海军基地出发,一路穿过草原,横跨了溪流和水滩,硬核的司机大哥真是把12座的小巴车开成了 俄罗斯 草原越野。到达我们露营点的时候已是黄昏,刚好赶在了太阳落山前。
第一次在大草原的湖边看日落,美的有些醉人,到了之后等到太阳完全落下山头才去收拾的行李吃饭。
库苏古尔湖的清晨,远处的湖面还飘着雾气。
天色刚刚亮起来,月亮还高悬在半空。
一个人跑去了营地后面的山坡,视野真开阔。营地前的一大片针叶林和不远处的湖面和远山重叠在一起,鸟叫声、虫鸣声和着山坡的呼呼而过的风声,构成了眼前这一幅欢快迷人的画面。
📌旅游tips:
1、湖边很冷,早晚温差很大,夏天过来也务必带上厚衣服(我们9月初去的也是冷成dog);
2、冬天湖面会结成蓝冰,和 贝加尔湖 一样,非常美;
3、湖边有多处 蒙古 包或露营基地,需要提前联系预定;
4、来这边的 中国 人非常少, 欧洲 人比较多,当地人主要还是说 蒙古 语,沟通主要靠向导
📌拍摄tips:
1、日出和黄昏的时候光线非常好,风景和人像都非常出片;
2、湖边的大草原空旷辽阔,有一个长焦镜头会方便很多;
3、提前准备一些相对颜色鲜艳的衣服会更出片;
4、晚上满天繁星,建议提前准备好广角大光圈。
🚗交通攻略:
乌兰巴托 —✈️1.5h—木轮—🚗包车3h—库苏古尔湖
“从来没想过与世界失联48小时会发生什么,
虽然大概率可能什么也不会发生,
但冥冥中就是觉得会错过很多。”
从海军基地往露营地走,踏入草原后,几乎所有人手机的信号便都没有了。
与世界失联48小时里会发生些什么?
半路短短续续收到在乌兰巴托医院小伙伴的求助,但我们谁都联系不上,@kido焦急地在湖边等待消息。
@畅丝 不知道说了好多遍“我想我老公”。
@小张 携带看病的巨款一个人坐上了返回 乌兰巴托 的列车,穿过草原,放了一首《 乌兰巴托 的夜》给司机大哥听,她说她一个人听想哭。
那与世界失联的48小时里,究竟可以做些什么?
可以好好的吃一顿早餐,看着窗外阳光穿过树枝,湖面闪烁波光粼粼;
可以坐在湖边晒着太阳,听浪花拍打礁石;
可以一个人在蒙古包前看会书;
可以看见土拨鼠钻进蒙古包;
可以半夜起来看星空,看木星伴月,也可以看见地上的小草浮动;
还可以浑水去摸个鱼,顺便拍一堆沙雕照
.......
与世界失联的48小时,似乎视觉和听觉夜都会变得更加灵敏,可以做的事比想象的多太多。
在库苏古尔湖边住蒙古包,来之前最期待的事情之一,应该也是目前为止最难忘的住宿体验了吧。
说体验前,先介绍下我们的蒙古包营地,如上图,左上的建筑是餐厅,中间的建筑是集体卫生间和洗漱间,下面的则是我们住的蒙古包。
蒙古包上面都有一根烟囱,用来里面生火时排气的。
蒙古包内部长这样,一般游客住的酒都比较简单,主要就是床加上一个火炉,而游牧民自己的门 蒙古 包则要华丽很多,电视,收音机,DV等一些列现代化的生活设备里面都有。
我们住的蒙古包里面是烧柴块取暖的,这蒙古包体验的“精髓”也是在这一点,因为柴块烧不了多久,正常1-2小时酒燃尽了,而帐篷内的透气性并不会,这就导致了前半夜睡觉时非常热,掀了被子都很热的那种;而到了后半夜火灭了后则非常冷,把被子连头带脚一起裹夜感觉没盖一样,要知道这里9月夜里的温度可是有零下几度。
半夜起来给我们生活的向导,因为烧的都是大柴块,一旦火灭了之后,自己还不好再点燃的,当地人都是用瓶装的小瓦斯来生火的。
夜空下的蒙古包。蒙古包的形状大多是这种,变化不大,不过也有旅游营地看到一些造型独特,开出天窗的蒙古包,比如下面这种。
还有一些会在 蒙古 包里面安放可汗雕像的(半夜看到你惊不惊?)
因为纯天然的自然环境,又远离光污染,库苏古尔湖这边只要不是特别糟糕的天气,夏天深夜随便抬头看个星空,看个银河都是再容易不过的事。
和小伙伴一起设好闹钟,12点爬起来去看星空,几个人穿着大衣,裹着毛毯,在湖边冷成了狗。
没带脚架,也没有广角,加上确实不怎么会拍星空,所以成片也就这样了。可能是以前爬山时候见多了,也没有遗憾,毕竟知道肉眼看到的课比这拍出来的美多了。
既然如此,那就把这片星空留个草原吧(我安心滚回蒙古包睡觉了)
到木伦的第一天,吃饭的时候向导就在跟我们介绍他可以下河徒手抓鱼的技能,说河里的鱼特别傻,看到有手伸下来会以为是同伴,并不会逃跑。第二天到了库苏古尔湖,巴特尔便带着我们去体验了一番。
从营地开车过去约30分钟,到达一条小河流, 巴特尔 换上装备就开始下河摸鱼了,果然不出2分钟就抓上了了一条鱼。
因为开始是在一个河边的洞里抓出来的,这样的骚操作让我一度怀疑他们是不是先把鱼放在洞里养着的,直到后来两两下去也试了下,两人一起跑到了河中间去抓鱼,发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才相信这徒手抓鱼真的是一件技术活。
感觉河里的鱼真的是挺笨的,抓它前它都不会跑,就在那儿呆着一动不动,可能真的像 巴特尔 说的那样,还以为是同伴吧。直到你伸手摸到了它,想把它抓起来,鱼才会反抗。别看不大的一条鱼,挣扎起来扭力可大了,若不是抓的时候有技巧和经验,一般人真的很难抓起来。
不过通常抓的鱼都会放回河里,向导说的如果我们自己抓起来的就可以吃(看来是笃定我们抓不起来了...)
来之前,我们每个人起了一个蒙古名字,准备了一套蒙古的服装,好在蒙古参见花火大会时穿,做个地地道道的蒙古人,并在库苏古尔湖边来个篝火晚会,以及现场走个秀。
于是到库苏古尔湖的第二天下午,大家便穿上了自己“随便”准备的 蒙古 服装。
有格格,有公主,有丫环,还有马夫,组合齐全的都可以出道了。
准备周全,然后....一起去湖边抓个鱼吧!
哦不,一起拍沙雕照。
像这样
像这样
像这样
拍完由衷感叹,这天南地北的沙雕朋友们能聚在一起,真心不容易!
在库苏古尔湖的第二天早上,因为起的早没事,一个人跑去湖边坐了好一阵,不知道是不是之前海浪的白噪音挺多了的缘故,坐在岸边,听着湖水拍打岸边的声音感觉特别的亲切。
那种闭上眼睛,湖水的每一次起伏都能对应自己的一呼一吸,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非常奇妙。
仔细听,你放佛能听到湖水是在唱歌,波浪是主旋律,风是伴奏,一松一弛便是简单的和声,伴随着湖水拍打岸边的声响,构成了一曲清晨库苏古尔湖solo.
因为营地所在位置并非最佳日落观赏点,第二天傍晚我们便乘上船到达对岸的树林,徒步翻越一个小山坡到达这次的悬崖日落观赏点。
👆本次的交通工具
出发了,此时的太阳还高挂着,实际离太阳落山也就不到半小时时间。
到达岸边,得徒步穿过这一片树林。
湖边孤独耸立的一棵树
翻过的小山坡往回看,这个场景真的太有层次感了。
山顶的敖包,来源于当地人信奉的萨满教,据说在上面加上一块石头并绕着走三圈,是一种祈福和祝福地神的方式。
悬崖边起飞的无人机
回程的路,以及洒下的夕阳
离开库苏古尔湖,前往木伦机场,沿路收集的一些公路意境。
以前喜欢看公路片,总是想着有一天能自己开着车或者骑着摩托在这样望不到尽头的草原公路上流浪,到现在,不想流浪了,但开着车在这样望不到尽头的草原上行程觉得还是可以拥有的。
到木伦的3个小时路途,带上耳机听着歌,看着眼前的大片草原不停的往后退,手机循环到《乌兰巴托的夜》,这个场景下似乎更理解了这首歌。
“穿过狂野的风
你慢些走
我用沉默告诉你
我醉了酒
飘向天边的云
你慢些走
我用奔跑告诉你
我不回头”
“如果要用三个词来形容 蒙古 人,我会说,内敛,坚韧,谦逊。”
——乌兰巴日·菜
可能是根植于无声寂静的大草原,蒙古人给我的初影响是安静的,这种安静不是简单的话少,而是一种骨子里的内敛,他们很少在陌生人面前大声喧哗,也很少在他人面前表达个人情感。
可能也正是这份安静,加上大多数蒙古人体型硕壮,以及语言声线上的浑厚, 蒙古 人他们给人的第一印象可能并不会那么好接近。
实际上,大多数蒙古人都是非常热情的,这种热情不会像非洲人一样主动外漏,或者无事献殷勤;蒙古人是一种不张扬的热情,平时安静的不会来打扰你,但是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一定会乐意相助。
▲从木伦到库苏古尔湖的司机
至于蒙古人是不是反hua,不喜欢国人,在来之前其实我也有这个疑问。
但直到行程结束,回想一路遇到的人,不管陌生司机,棚户区的小孩,还是看似酒鬼拉我们进蒙古包的大叔....或多或少的误解,以及自带的先入为主的偏见,其实大家都挺友善的。
▲载我们去棚户区的可爱大叔
▲乌兰巴托民间涂鸦艺术家
蒙古人天生带着一种可爱,这种可爱与他们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粗旷,正好形成了一种反差萌。
在蒙古的这些天,不经意的遇见,收集了下面这些“可爱”。
▲可爱的棚户区中年蒙古大叔,以为我们在拍他笔直地站着,实际上我们只是想拍后面的壁画
▲可爱的垃圾桶
▲可爱的跟着我们跑向我们伸舌头的小孩
▲可爱的朝着我们“笔芯”的女孩
▲可爱的卖纪念品微笑小男孩
▲可爱的喝水小女孩
▲可爱的杯子
▲可爱的汽车后备箱
▲可爱的库苏古尔·熊熊
在棚户区闲逛的时候,误打误撞地走到了一个当地人蒙古包背后,在我们准备离开的时候出来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非拉着我们不让走,让我们进他帐篷。因为他不会英语,所以全程我们都听不懂对方在说些什么。
可能是因为来之前看过一些这边的出行提示,说棚户区很多酒鬼,出行要注意安全,所以第一直觉就把这个人设套在了他身上,于是我们各种理由挣扎着离开了这里。
走到外面大路上的时候,看见他又拿着手机跑着追了出来,感觉是要拿什么东西给我们看,一是出于好奇,二是想着我们两个大男生要是真有什么坏事也不怕他一个人,于是便停下来等了他。
他追上来后便掏出手机给我们看里面照片,有风景照,也有他自己出去玩在其他景点的合影,并且很努力地跟我们讲解,虽然我们并听不懂,但感受到他确实并没有恶意,于是便放下了戒备。
直到后面翻到一些酒店的装潢和手工艺品,才明白,原来他的工作就是给酒店做装饰和自己手工艺的!之前拉我们进蒙古包不过只是想给我们看他的作品。
在明白了双方的用意后,大家一起愉快地合了个照便离开了。现在想来其实有些愧疚,为那一份难以名状,又先入为主的偏见。
短暂的几天时间,一路有意外,有惊喜,也有感动。
离开的最后一刻,坐上飞机,看着城市的建筑逐渐缩小成一个个模糊的点,发现已经开始想念乌兰巴托的黄昏,那个被夕阳铺满的山坡,一栋栋彩色房子,还有那群跟着我们夕阳下奔跑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