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瑙斯位于黑河和索利芒斯河(亚马逊河支流)交汇处,是巴西亚马逊河流域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也是进入亚马逊雨林的必经之路,马瑙斯又被称为“亚马逊河心脏”。现在马瑙斯市工业以冶金、电子和机械为主,是巴西的自由贸易区和电子工业中心。我们乘船慢慢地前行,听导游娓娓道来亚马逊河、亚马逊雨林的前世今生。
亚马逊河是拉丁美洲人民的骄傲。它浩浩荡荡,千回百转,蜿蜒流经秘鲁、巴西、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等国,滋润着80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孕育了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千奇百怪的植物多达两万余种,植物种类之多居全球之冠,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最神秘的“生命王国”。
亚马逊河全长6440公里,为世界第二长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亚马逊河大部分在巴西境内,由于赤道附近雨量终年充沛,河道宽阔的难以想象,船行其上,很多时候,有茫茫大海,一片汪洋之感,恍惚是在大海上航行,怪不得巴西人自豪地称之为“河海”了。
黑河在经过马瑙斯几公里后汇入索利芒斯河(亚马逊河支流),成为举世闻名的亚马逊河。两条河由于内含不同悬浮物,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索河河水为黄色,黑河河水为浓咖啡色,因比重、流速不同,两种河水在交汇处长达数十公里的河面上黑黄分别,泾渭分明,被誉为“大河婚礼”,成为亚马逊河的独特景观。
马瑙斯为热带雨林气候,雨季为11月-4月,我们是11月初来到这里,看来今年雨季姗姗来迟了。下了船,在雨林里徒步,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乔木多见板状根,还有垂吊的气生根。但旱季的雨林感觉植物没有那么茂密,另外这里距城市比较近,游客也比较多,雨林已经不是那么十全十美了。
雨林中的印第安土著人依然保留着原始的生活习惯,他们的食物主要是木薯和鱼,为游客表演舞蹈,卖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已经成为他们新的生活来源。在河边的水上人家吃了自助餐,看别人用简单粗糙的竹竿轻松钓到食人鱼,看一条蛇盘踞在房梁上,这就是我的亚马逊雨林之旅。
亚马逊剧院,这座高大宏伟的百年欧式建筑,见证了玛瑙斯橡胶时期的繁荣和辉煌。从19世纪中叶开始,橡胶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橡胶产地-亚马逊雨林橡胶树,玛瑙斯因此获得大量财富。剧院据说是由一位英国橡胶富商的出资兴建的。剧院拥有气派非凡的穹顶和装饰繁复的包厢,使用各种不远万里从欧洲运来的大理石、水晶和琉璃。剧院即使是现在来看仍然不愧是马瑙斯的瑰宝,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后来直到英国人成功将橡胶树的种子带到东南亚种植,巴西失去了橡胶市场中的垄断位置,马瑙斯这座因橡胶起家的城市也因为橡胶而陷入赤贫,玛瑙斯的经济一落千丈。
亚马逊剧院门前是圣塞巴斯蒂安广场,广场地面是黑白石子铺成的波浪状地面,很有动感和韵律感。象征着亚马逊支流黑河的黑水和索利芒斯河的白水交汇。广场中央有一个精美的雕塑-开航纪念碑,纪念碑四面的四只船头分别代表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彰显马瑙斯人身在亚马逊,放眼世界的胸怀,四只大船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代表性,如亚洲航船上的龙头,非洲航船上的象牙,欧洲航船上的小提琴等。
广场的另一边是圣塞巴斯蒂安天主教堂,教堂不大,小而精美,保存完好,在当地很有名的,当地民众多信奉天主教,很可惜,时间原因,没有进入教堂。
离广场不远的《印第安人博物馆》位于一座小教堂旁边,是由教会慈善机构设立的,规模不大,两层楼的展室,展品以印第安人的劳动和生活用品及其图片为主。文字介绍是葡萄牙文的,好在大多数展品都是图片和实物,连猜带蒙的,展览主要展现印第安人当时的生存状况,其中一张巴西印第安人人种分布图有点意思。
马瑙斯港是亚马逊河的重要港口,从这里可以远眺著名的黑河大桥。
古贸易市场位于玛瑙斯港旁边,红顶绿墙非常引人注目,在阳光下显得古朴典雅、沉稳大气。这个市场当年是全世界的橡胶交易中心,由法国埃菲尔铁塔的设计者埃菲尔先生设计。
现在的市场五花八门,繁荣兴旺,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似乎荟萃了亚马逊雨林土著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智慧。那里有许多印第安手工艺品,如木雕头像,陶土瓦罐,用亚马逊特有的鱼骨、植物种子串成的手链、项链,用动物皮毛做成的挂饰,有印第安人的生活用品和一些不知名的草药、饮料,透着浓浓的印第安人文化气息。
与古贸易市场相邻的阿道夫·里斯本市政市场是玛瑙斯地区最大的市场之一,也是橡胶热时期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市场主体完全仿照坐落在法国巴黎中心市场Les Halles修建而成。红黄相间,美丽宏伟。很可惜,时间原因,没有进去。
在当地的中餐馆品尝特色美食全鱼宴,烹炒煎炸蒸,也不知道是什么鱼,感觉味道都差不多。马瑙斯盛产鱼类,鱼的种类有几百种,据说国内的观赏鱼金龙鱼银龙鱼,在这里是盘中之餐。
最后来过马瑙斯的游客,你是否注意到,马瑙斯公交车的排气管是在车尾顶部,这是因为雨季常常暴雨袭来,城市内涝积水,所有的车都动不了了,只有公交车可以在水中行驶,保障城市公共交通,这也是马瑙斯人的生存智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