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德里海军博物馆(El Museo Naval de Madrid)
马德里海军博物馆位于马德里市中心的普拉多大道3号,在西贝莱斯宫(Palacio de Cibeles)和普拉多博物馆(Museo del Prado)之间。马德里海军博物馆成立于1843年,最初作为海军学院的一部分,用于教育和展示海军相关的历史和文化。
马德里海军博物馆展示自西班牙海军成立以来的各种海军遗物、文物和艺术品,涵盖了从古代航海到现代海军的演变,以及西班牙在海洋领域的悠久历史和成就。这篇文章给大家详细介绍马德里海军博物馆内的8个展厅,以及部分展出的文物。
马德里海军博物馆相关信息👇
📍地址:P.º del Prado, 3, Retiro, 28014 Madrid
🅿️停车:博物馆附近停车困难,可寻找稍远一点的蓝线或绿线停车位停车,切记别忘了在咪表缴费
⌚️营业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 10:00-19:00,星期一闭馆
🎫门票:捐赠形式3欧(只可刷卡)
🔗官网:https://armada.defensa.gob.es/ArmadaPortal/page/Portal/ArmadaEspannola/cienciaorgano/prefLang-es/01cienciamuseo
☎️电话:+34 915238516
▲ 第一展厅:西班牙起源中的海洋(La Mar en La Génesis de España)13-15世纪
在13世纪初,阿拉贡王国在“征服者”海梅一世(Jaime I el Conquistador)的统治下,开始了迅速的海洋扩张,这一扩张使阿拉贡成为地中海地区重要的政治、军事和商业强国,其中最著名的海军将领罗杰·德·劳里亚(Roger de Lauria)的战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卡斯蒂利亚王国除了巩固从坎塔布连海岸(Cornisa Cantábrica)出发的商业航线外,还在费尔南多三世(Fernando III el Santo)以及智者阿方索十世(Alfonso X el Sabio)的统治下,面对控制直布罗陀海峡和伊比利亚半岛南部海岸的挑战,这是完成收复失地运动的关键任务之一,其中卡斯蒂利亚王国的第一位海军将领拉蒙·博尼法斯(Ramón Bonifaz)表现尤为突出。
两大王国在这些海上活动中积累了航海经验,以及造船技术的进步,这体现在新型更适合航海的船只出现,以及新兴航海科学的发展,为日后的航海探索铺平了道路,特别是在天主教双王费尔南多二世和伊莎贝拉一世统治时期,这些发展奠定了西班牙及整个欧洲在随后几个世纪中海洋事业的辉煌成就。
▲ 拉蒙·博尼法兹(Ramón Bonifaz)12世纪末-1256
拉蒙·博尼法兹是卡斯蒂利亚王国的第一任海军上将,在费尔南多三世的指挥下,参与了收复失地运动中最具决定性的行动之一—征服塞维利亚。拉蒙·博尼法兹集结了一支坎塔布连港船只组成的舰队,击败了防守在瓜达尔基维尔河入海口的穆斯林船队,随后溯河而上突破了浮桥上的铁链,于1248年攻入塞维利亚。
这是卡斯蒂利亚海军首次开展的显著军事行动,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卡斯蒂利亚海军与北非的马林苏丹国为争夺直布罗陀海峡的控制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经过长达七十年的战争,卡斯蒂利亚舰队最终取得了胜利。
▲ 阿隆索·若弗雷·特诺里奥(Alonso Jofre Tenorio)1292-1340
阿隆索·若弗雷·特诺里奥是一位来自加利西亚的贵族、莫格尔领主和第三任卡斯蒂利亚海军上将,他在与马林苏丹国为争夺直布罗陀海峡控制权而进行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长达七十年的对抗之后,卡斯蒂利亚舰队凭借其强大的攻势取得了胜利,但阿隆索·若弗雷·特诺里奥却在1340年的直布罗陀海战中阵亡,此前他曾下令进攻一支数量远超己方的穆斯林舰队,展现了非凡的勇气与决心。
▲ 马塔罗的柯卡船(Coca de Mataró)
马塔罗的柯卡船是一种船模祭品,它被视为15世纪的还愿物,这类祭品通常是为了感谢神灵的庇佑,特别是在海上航行中得以平安归来的情况下,船员或船东会将船模奉献给教堂或圣地,以表达他们的感恩之情或祈求未来的航行顺利。
马塔罗的柯卡船名字来源于一种典型的中世纪商船“柯卡(Coca)”,而“马塔罗(Mataró)”是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个海滨城市,暗示了它的地理和文化渊源,柯卡船的复制品通常以木材制成,反映了当时的船舶结构和海洋文化。
▲ 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尔一世(Isabel I la Católica)1451-1504
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两个王国的合并,由其各自的君主伊莎贝尔和费尔南多两人的联姻促成,也使两国的舰队能够通力合作,共同实现君主的扩张计划。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的海军将领们在攻占马拉加的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举切断了马拉加与格拉纳达王国的联系,最终导致其灭亡。
在征服伊比利亚半岛上最后一个穆斯林占领的格拉纳达后,天主教双王的海军在征服那不勒斯王国以及地中海北非的多个据点中也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在大西洋方面,完成对加那利群岛的征服尤为重要,因为这些岛屿成为通往新大陆探险的重要中转站。
▲ 第二展厅:大航海时代(La Era de Los Descubrimientos)15-16世纪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西方开始更加关注新世界的政治和商业利益,从而导致西班牙王国的领土前所未有的扩张,因此塞维利亚建立了皇家航海公司(Casa de la Contratación),该机构负责监督与美洲航行相关的所有事务,包括舰队安排、航行以及地理和航海科学的规范与推广。
在皇家航海公司里,制图师、航海员和导航员受到了专业的培训,他们使卡斯蒂利亚王国在当时的航海科学和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通过其制作的地图和航海条例将这些知识传播到欧洲。
该时期一个重大里程碑是胡安·塞巴斯蒂安·埃尔卡诺(Juan Sebastián Elcano)的首次环球航行,他是麦哲伦船队中一艘船的船长,麦哲伦被杀后他继任船队指挥。这次探险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揭示了其真实的大小,并为太平洋航行开辟了道路。
▲ 发现美洲(El Descubrimiento de América)
1492年10月12日,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ristóbal Colón)抵达美洲,他试图通过向西航行寻找通往印度的航路,这次航行被视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壮举之一。如果没有天主教双王的支持以及平松兄弟(Hermanos Pinzón)的帮助,该壮举是不可能实现的。
新大陆的发现引发了西班牙与葡萄牙之间潜在的冲突,但通过外交途径得以解决。1494年,两国签署了《托德西利亚斯条约》,根据条约规定,双方通过一条从北极到南极的假想线将尚待探索的世界一分为二,这条线位于佛得角群岛以西370海里的位置。
▲ 圣玛利亚号模型(Modelo de la Nao "Santa María")
圣玛利亚号是海员胡安·德拉科萨(Juan de la Cosa)的船只,因其体型最大,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选择它作为舰队的旗舰,然而当抵达美洲时,由于吃水过深圣玛利亚号不幸搁浅,其残骸用来建造了圣诞堡(Fuerte Navidad),哥伦布返回西班牙时,乘坐的是另一艘名为“尼尼亚号”的帆船。为了纪念发现美洲400周年,人们制作了上图这艘圣玛利亚号的模型。
▲ 1500年世界地图(Carta Universal)
胡安·德拉科萨(Juan de la Cosa)的1500年世界地图地图是首次绘制出美洲的地图,在这幅地图上,美洲大陆被描绘为一大片绿色的区域,安的列斯群岛却很详细,因为这里是卡斯蒂利亚人在最初几次航行中首先抵达的地区,地图中对旧大陆(欧洲、非洲和亚洲)的描绘和装饰,仍保留了中世纪航海图的传统风格。
▲ 探索与征服(Exploraciones y Conquistas)
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首次航行成功之后,西班牙王室批准了更多探险活动,以进一步探索美洲的海岸线,其中最著名的探险家包括阿隆索·德·奥赫达(Alonso de Ojeda)、比森特·亚涅斯·平松(Vicente Yáñez Pinzón)和胡安·庞塞·德莱昂(Juan Ponce de León),1513年,巴尔沃亚(Vasco Núñez de Balboa)成功穿越巴拿马地峡,成为第一个发现太平洋的欧洲人,并将其命名为“南海(Mar del Sur)”。
几年后,埃尔南·科尔特斯(Hernán Cortés)征服了阿兹特克帝国,弗朗西斯科·皮萨罗(Francisco Pizarro)则征服了印加帝国,与此同时,埃尔南多·德·索托(Hernando de Soto)深入探索了现今美国南部各州地区,1565年,佩德罗·梅嫩德斯·德·阿维莱斯(Pedro Menendez de Aviles)在佛罗里达建立了圣奥古斯丁城,这座城市成为北美洲最早的欧洲殖民定居点之一。
▲ 胡安·塞巴斯蒂安·埃尔卡诺(Juan Sebastián Elcano)1486-1526
1519年8月10日,由费尔南多·麦哲伦(Fernão de Magalhães)率领的香料舰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启航,舰队由五艘帆船组成,其任务是通过向西航行寻找通往摩鹿加群岛(香料群岛)的航路。
三年后,即1522年9月8日,由胡安·塞巴斯蒂安·埃尔卡诺指挥的“维多利亚号”返回塞维利亚,当时最初随行的240名船员仅剩18人生还,但他们成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
这次航海壮举使人类第一次了解到地球的真实大小,证实了各大洋是相互连通的,并开启了太平洋的航行时代,此外这次探险还帮助人类破除了许多中世纪的神话与迷信,为地理学和航海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弗朗西斯科·皮萨罗(Francisco Pizarro)1471或1476-1541
弗朗西斯科·皮萨罗是西班牙著名的探险家和征服者,以征服南美洲的印加帝国而闻名,他出生于西班牙的特鲁希略(Trujillo),早年以士兵身份前往美洲参与探险。
1524年至1533年期间,皮萨罗领导了三次探险,最终征服了印加帝国,他在1532年的卡哈马卡之战中俘虏了印加皇帝阿塔瓦尔帕(Atawallpa),并通过赎金换取大量黄金和白银,随后他占领了印加的首都库斯科,并在1535年建立了今天秘鲁的首都利马。
皮萨罗因其征服行动而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和权力,但也因权力斗争于1541年在利马被刺杀,他的征服标志着西班牙殖民南美洲的重要一步,同时也对印加文明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
▲ 埃尔南·科尔特斯(Hernán Cortés)1485-1547
埃尔南·科尔特斯是西班牙探险家和征服者,以征服阿兹特克帝国而闻名,他出生于西班牙梅里达(Mérida),年轻时前往美洲寻求冒险与财富。
1519年,科尔特斯率领一支由约600人组成的小型远征队登陆墨西哥,他利用当地部落之间的矛盾,联合敌视阿兹特克统治的部落作为盟友,对阿兹特克帝国展开征服,通过外交手段和武力,他成功俘虏了阿兹特克皇帝蒙特苏马二世(Moctezuma II),并于1521年攻占了阿兹特克首都特诺奇蒂特兰,建立了新西班牙总督区。
科尔特斯的征服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同时开启了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统治,但也导致了阿兹特克文明的毁灭。
▲ 瓦斯科·努涅斯·德·巴尔沃亚(Vasco Núñez de Balboa)1475-1519
瓦斯科·努涅斯·德·巴尔沃亚是西班牙探险家和征服者,以成为首位穿越美洲地峡并看到太平洋的欧洲人而闻名,他出生于西班牙的赫雷斯-德洛斯卡瓦列罗斯(Jerez de los Caballeros),年轻时前往美洲寻找机会。
1513年,巴尔沃亚率领一支探险队穿越中美洲的达连地峡(今巴拿马),成为第一个从大西洋一侧看到太平洋的欧洲人,并将其命名为“南海(Mar del Sur)”,这一发现对欧洲探险意义重大,为后来探索和航行太平洋铺平了道路。
尽管取得了重要成就,巴尔沃亚因与殖民地总督佩德罗·阿里亚斯·达维拉(Pedro Arias Dávila)不和,被诬陷叛国罪并于1519年遭到处决,他的探索对世界地理的认知产生了深远影响,为西班牙的殖民扩张做出了重要贡献。
▲ 维多利亚号模型(Modelo de la Nao "Victoria")
维多利亚号是第一艘完成环球航行的船只,在寻找摩鹿加群岛的航程中,它首次通过麦哲伦海峡,成功连通了大西洋与太平洋,由上文提到的胡安·塞巴斯蒂安·埃尔卡诺担任船长,维多利亚号继续穿越印度洋,绕过非洲的好望角,最终返回塞维利亚。这次航行历时1084天,航程达46,270海里(约85,700公里),仅有18名船员幸存完成了这次伟大的航海壮举。
▲ 十字杠、象限仪、三十秒沙漏和测深锤(Ballestilla, Cuadrante, Ampolleta de Treinta Segundos y Escandallo)
象限仪和十字杠用于航海中计算纬度,罗盘则用于在航海图上测量距离,沙漏根据其容量的不同,可以用来记录船上时间或测量船速,测深锤则是一个带孔的铅块,连接着一根名为测深线的绳子,用于测量海洋的深度。
▲ 第三展厅:日不落帝国(Donde Nunca Se Pone El Sol)16-17世纪
在卡洛斯一世(CarlosI)及其子费利佩二世(Felipe II)统治时期,美洲和太平洋地区与卡斯蒂利亚、阿拉贡、奥地利、勃艮第和尼德兰的领土联合在一起,使西班牙成为举世瞩目的霸权帝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16和17世纪充满了动荡,这一时期的标志性事件包括在地中海地区对抗奥斯曼帝国的扩张、欧洲的宗教战争、与法国的长期对抗,以及来自英格兰和荷兰的海上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海洋成为了帝国权力中心与广袤海外领土之间的唯一纽带,成为帝国的核心,然而当帝国缺乏足够资源维持强大海军时,海洋也成为帝国的软肋。
为争夺海上霸权,大西洋和地中海成为激烈的战场,爆发了如勒班陀战役和第三岛战役等著名战斗,阿尔瓦罗·德·巴赞(Álvaro de Bazán)等海军将领在这些战斗中大放异彩,同时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贸易航线—“印第亚斯航线”和“马尼拉大帆船航线”也得以开辟,永久性地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 西班牙头盔、意大利头盔、意大利戟和意大利盾(Capacete español, Morrión italiano, Moharra de alabarda italiana y Rodela italiana)
▲ 皇家战舰模型(Modelo de la Galera "La Real")
皇家战舰于1568年在巴塞罗那的皇家造船厂建造,为了对其进行装饰,战舰被运往塞维利亚,由人文主义者胡安·德·马尔·拉拉(Juan de Mal Lara)负责设计,他使用了古典的图像符号。皇家战舰是圣联盟的旗舰,圣联盟是地中海基督教强国的联盟。在奥地利的唐胡安(Juan de Austria)的指挥下,于1571年10月7日在希腊海岸的勒班陀战役中击败了奥斯曼帝国。
▲ 弗拉芒式帆船模型(Modelo de Galeón Flamenco)
这艘船模来自西班牙王室收藏,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16世纪船只模型之一,它可能作为感恩平安航行或凯旋胜利而制作的奉献品,从其铭文中可以推测这一点。
▲ 盘子(Fuente)16世纪
“马尼拉大帆船”是指西班牙的船只,这些船每年一到两次穿越太平洋,在菲律宾和美洲的新西班牙之间往返,通过这条航线,西班牙帝国获得了香料、丝绸、象牙制品和瓷器等珍贵物品,其中中国的青花瓷因欧洲无法生产而成为最受欢迎的进口商品之一,并被视为奢侈品。
▲ 第四展厅:皇家海军的创建(La Creación de la Real Armada)18世纪
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后,尽管西班牙王室失去了大部分欧洲领地,但几乎完整地保留了海外领土。费利佩五世(Felipe V)在战争中稳固了自己的王位,但随后不得不应对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危机。
新王朝推动了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创立了皇家海军学院(Real Compañía de Guardias Marinas),即现今西班牙海军学院的前身,设立了海事部门及相应的军械库,并建立了诸多科学机构,这些都为西班牙重新焕发辉煌奠定了基础,使其全面融入了欧洲启蒙运动的潮流。
在这一过程中,西班牙涌现出了一批杰出人物,如国务活动家帕蒂尼奥(Patino),哥伦比亚卡塔赫纳的英雄卫士布拉斯·德·莱索(Blas de Lezo),以及科学家兼航海家豪尔赫·胡安(Jorge Juan).
在卡洛斯三世(Carlos III)的统治下,西班牙建成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在18世纪,这支海军的战略任务是保护至关重要的大西洋和太平洋航线,这些航线关系到西班牙帝国及其殖民地的繁荣。
▲ 供海军学员学习用的舰船模型(Modelo de Navío para Instrucción de los Guardias Marinas)
▲ 皇家海军外科学院(El Real Colegio de Cirugía de la Armada)
皇家海军外科学院由佩德罗·维尔希利(Pedro Virgili)于1748年在加的斯(Cádiz)创立,是西班牙第一所授予外科医生头衔的机构。毕业生上船服役时,会随身携带一套由皇家财政部提供的医疗器械箱,并承担妥善保管、不损坏或丢失任何工具的责任。外科医生被视为高级军官,而次级医务人员则以治愈者(Sanaradores)的身份担任低级军官职务。
▲ 手术弓锯、棘轮颅钻和放血刀(Sierra de Arco para Cirugía, Trépano de Trinquete y Lanceta para Sangrar)
▲ 布拉斯·德莱索(Blas de Lezo y Olavarrieta)1689-1741
布拉斯·德·莱索中将在多次战斗中失去了一条腿、一只眼睛和一只手臂,曾在对抗阿尔及利亚海盗的斗争中表现出色,他随后负责防守卡塔赫纳(哥伦比亚),这座港口不仅是西班牙美洲最重要的港口之一,也是进入新格拉纳达总督辖区的战略要地。尽管兵力有限,布拉斯·德莱索成功抵御了爱德华·弗农(Edward Vernon)率领的英国舰队三次进攻。
在1741年的最后一次进攻中,尽管弗农占据绝对优势,他甚至提前向外界宣布胜利,并在伦敦铸造了纪念胜利奖章,然而事实却截然相反,西班牙人的顽强防守迫使弗农撤退,这场战役成为西班牙防御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也彰显了布拉斯·德莱索非凡的智慧与坚毅的精神。
▲ 陆军与海军中将制服(Uniforme de Teniente General del Ejército y de la Armada)
▲ 冈萨雷斯-阿勒展厅(Sala “Almirante José Ignacio González-Aller”)
第四展厅内有个房间是为了纪念海军上将冈萨雷斯-阿勒,他在20世纪90年代担任海军博物馆馆长期间,成功完成了博物馆的现代化改造,展厅的设计再现了19世纪护卫舰官员舱室的样貌,最初这个房间曾用作图书馆和研究室,如今则是皇家赞助委员会会议的场所。
房间内展出了几件重要的藏品,包括海军历史学家塞萨雷奥·费尔南德斯·杜罗(Cesáreo Fernández Duro)的肖像画,以及马里亚诺·桑切斯(Mariano Sánchez)受国王卡洛斯四世(Carlos IV)委托绘制的西班牙港口风景画,此外这里还收藏了一件博物馆中最独特的展品之一:1973年由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赠送给西班牙的一块月球岩石。
▲ 卡塔赫纳港(Puerto de Cartagena)
▲ 方位角与高度象限仪(Cuadrante azimutal y de altura)18世纪
象限仪用于测量天体相对于地平线的高度,从而确定纬度。在大地测量探险中,它还被用于测量构成三角测量网的三角形角度。该仪器配备了两个望远镜,用于瞄准地理坐标点,这些点通常位于山顶,通过望远镜可以精确测量两条视线所形成的角度。当已知三角形的一条边的长度以及与其相邻的两个角度时,可以通过三角函数计算,确定另外两条边的长度以及与底边相对的角的大小。
▲ 大地测量水准仪(Nivel Geodésico)1733年
由于地形的崎岖,作为测量参考点的大地测量三角点处于不同的高度,因此需要对这些高度差进行修正,为此使用了大地测量水准仪,以校正三角点的高度差,确保由三十五个三角形组成的完整三角测量网的水平性得以保持,从而保证测量的精确性。
展柜中的这两件仪器是西班牙海军工程师豪尔赫·胡安(Jorge Juan)和西班牙将军安东尼奥·乌略亚(Antonio de Ulloa)在地理测量探险期间使用的工具。
▲ 英国六分仪(Sextante Inglés)18世纪
▲ 西班牙六分仪(Sextante Español)18世纪下半叶
▲ 航海磁铁(Imán de Armadura)1781-1788
▲ 航海磁铁(Imán de Armadura)1794
航海磁铁用于为航海针进行磁化,这项操作需要定期进行以确保其正常运作,航海磁铁的结构类似一个小型凉亭,四周有柱子,顶部悬挂着一块磁铁矿石,其中一些磁铁矿石的重量超过16公斤,这些磁铁来自费罗尔(Ferrol)和卡迪斯(Cádiz)拉卡拉卡(La Carraca)船厂的航海仪器作坊。
▲ 发现号轻型护卫舰模型(Modelo de la Corbeta "Descubierta")
▲ B展厅:西班牙造船业的黄金时代(La Edad de Oro de la Construcción Naval en España)18世纪
随着1723年《船厂条例》的颁布,以及1726年费罗尔(Ferrol,)、加的斯(Cádiz)和卡塔赫纳(Cartagena)海事部门的成立,西班牙开始了军事造船业的重组进程,这一进程最终在上述地区建立了船厂,每个船厂同时承担造船和维护的双重职责。在新船厂投入使用之前,舰船仍在瓜尔尼索(Guarnizo)、哈瓦那(Havana)和卡维特(Cavite)建造。
在整个18世纪,不同的造船体系由海军人员和科学家设计,并逐步融入先进技术,其中尤为出色的设计者中包括安东尼奥·德·加斯塔涅塔(Antonio de Gaztañeta)、豪尔赫·胡安·桑塔希利亚(Jorge Juan y Santacilia)、弗朗西斯科·戈蒂埃(Francisco Gautier)以及何塞·罗梅罗·费尔南德斯·德·兰达(José Romero y Fernández de Landa),他们分别设计了诸如“光辉号(Glorioso)”、“三圣一体号(Santísima Trinidad)”、“圣胡安·内波穆塞诺号(San Juan Nepomuceno)”以及“蒙塔涅斯号(Montañés)”等标志性舰船。
▲ 九十门火炮战舰圣母无染原罪与众灵之主号模型(Modelo del Galeón "Nuestra Señora de la
Concepción y de las Animas" de 90 Cañones)
圣母无染原罪与众灵之主号是根据安东尼奥·德·加斯塔涅塔(Antonio de Gaztañeta)在手稿《制造皇家舰船的艺术》中提供的数据而制作的模型,从其设计特点来看,这艘船可以被视为16世纪加利恩帆船与18世纪战舰之间的过渡纽带,该模型精细还原细节,并在1999年的欧洲船模锦标赛中荣获一等奖。
▲ 34门火炮护卫舰圣安娜号模型(Modelo de la Fragata "Santa Ana" de 34 Cañones)
▲ 直布罗陀巨岩模型(Maqueta del Peñón de Gibraltar)
▲ 圣伊尔德丰索战列舰模型(Modelo de Arsenal del Navío "San Ildefonso")
圣伊尔德丰索战列舰是按照海军工程师罗梅罗·兰达(Romero Landa)造船系统设计的第一艘船,他为所有战舰设计了一种统一的结构,但有不同的尺寸,兰达非常注重航速,因此增加了更大的帆面积,该船经过与西班牙海军最佳战舰的对比测试,表现优异,因此成为了八艘74门炮战舰系列的原型。
▲ 三层甲板、配备140门火炮的皇家波旁号战列舰模型(Modelo del Navio "Real Borbón", de Tres Puentes y 140 Cañones)
皇家波旁号战列舰模型由费迪南七世(Fernando VII)委托皇家御用首席艇匠佩德罗·德·利马(Pedro de Lima)制作,其设计基于拥有3层甲板和112门火炮的皇家卡洛斯号,该模型因制作的精细程度和采用的高档材料而被视为一件艺术杰作,由伊莎贝尔二世女王(Isabel II de Borbón)捐赠。
▲ C展厅:海上贸易路线的防御(La Defensa de las Rutas Marítimas Comerciales)16-17世纪
西班牙作为世界第一海上强国,引发了与新兴强国例如荷兰的冲突,因为这些国家觊觎这部分贸易并试图削弱西班牙王室的力量。
在捍卫这些航线的过程中,西班牙海军经历了成功与失败,成功的案例包括1631年在三十年战争期间进行的阿布罗霍斯海战。在争夺制糖垄断权的背景下,西班牙和葡萄牙联合对抗荷兰,安东尼奥·德·奥肯多(Antonio de Oquendo)在伯南布哥附近击败了一支强大的荷兰舰队。
而失败的案例包括在1600年,西班牙战船圣迭戈号在菲律宾群岛与荷兰战船的交战中沉没,圣地亚哥号是一艘武装商船,负责马尼拉大帆船航线,为西班牙运输亚洲商品,例如瓷器和香料。圣地亚哥号残骸于1991年被发现,使得人们能够还原和了解当时多样的文物。
▲ 马尼拉火炮(Los Cañones de Manila)
展厅内陈列的火炮是菲利普二世(Felipe II)下令布置在马尼拉用于防御的武器,1600年当一支荷兰舰队抵达菲律宾时,“圣迭戈”号不得不迅速装载部分火炮以应对。
▲ 药罐(Contenedores para Ungüentos y Medicamentos)16世纪
药罐产自福建或广东的窑炉,1560-1600年制。
上图和下图展柜中展示的这些文物都来自圣地亚哥号船的船尾,它们可能属于指挥官安东尼奥·德·莫尔加(Antonio de Morga)他是马尼拉法庭的审判官,也是反对荷兰入侵的舰队总指挥。这些物品展示了指挥官和将军们享受的奢华生活,由于此类物品通常很稀少,因此更加显得珍贵。
▲ 球型瓶、酒壶、盘子和碗(Botellas globulares, Aguamaniles, Plato y Cuenco)16世纪
▲ 16枚西班牙银币和1枚中国钱币(Conjunto de 16 Monedas Hispánicas y 1 China)16世纪
▲ 马尔塔班式中国龙纹大罐(Tinajas Chinas con Dragones Tipo "Martaban")
自公元前两千年起,中国便开始制作高硬度、低水吸收的灰陶容器,主要用于储存食物、水和商品,这些大容量且装饰简朴的马尔塔班罐被认为起源于缅甸西南部的马尔塔班港,马尔塔班罐被广泛出口,远销至波斯湾和墨西哥等地。
▲ 盘子(Platos)16世纪产自景德镇
在马尼拉大帆船运输的货物中,中国瓷器尤为突出,自16世纪以来它已成为欧洲的奢侈品,由于采用高岭土制作,其坚硬度、光泽和精美的装饰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受到欧洲皇室青睐和收藏的物品,来自“圣地亚哥”号的青花瓷器属于明朝时期的上等货。
▲ 盘子(Fuentes)16世纪产自景德镇
▲ 中国铜锁(Candados Chinos)
▲ 第五展厅:帝国的终结(El Fin de un Imperio)19世纪
18世纪末西班牙财政的崩溃使得海军逐渐没落,与拿破仑的法军结盟对抗英国,随后又爆发反抗法国的独立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大多数海军人员不得不参与陆战,这些战争逐渐消耗了船只、人员和资源,标志着西班牙作为海上强国的终结,为美洲大陆领土的独立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政治冲突和内战加剧了西班牙造船厂的衰退,这些造船厂对建设一支能够捍卫西班牙海上利益的海军至关重要,尽管门德斯·努涅斯(Méndez Núñez)等海军将领在太平洋的偶尔成就,及一些杰出的海员在技术上的个人成就,带来了些许希望。
18世纪末期,西班牙失去了美洲最后的领土和亚洲的菲律宾,海军因缺乏资源而无法完成任务,西班牙社会普遍弥漫着一种悲观的氛围。
▲ 皇家海军的舰长何塞·德·里奥哈斯的荣誉手枪(Estuche con Pareja de Pistolas de Honor de José de Riojas, Capitán de Navío de la Real Armada)1802年
▲ 136门炮战舰圣三一号模型(Modelo de Navío "Santísima Trinidad" de 136 Cañones)
圣三一号是当时19世纪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按照海军工程师马特奥·穆兰(Mateo Mullan)的设计图纸,在哈瓦那造船厂建造,最初配备120门火炮和三层甲板,后来在卡塔赫纳造船厂扩建为140门火炮和四层甲板,舰船建造时使用了红木、硬木榄仁和木棉树等优质木材,尽管圣三一号外形宏伟,但航速较慢且操控困难。
▲ 民族学与人类学(Etnografía y Antropología)
19世纪的海军远征使西班牙海军得以收集一批来自海外西班牙领土各土著文化的重要藏品,主要得益于派驻当地的海军人员,例如1843年海军博物馆开馆后,成立了“中国陈列室”,对原始文化研究的浓厚兴趣促使人们收集了一大批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为推动新兴社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广州港景色(Vista del Puerto de Cantón)1850年
广州在18世纪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城市之一,这里建有工厂和“行”,作为与各国保持贸易关系的使馆,当时广州与上海一直争夺中国主要商业港口的地位。
▲ 中式柜(Armario Chinesco)1880年
这件家具展示了东方风格对欧洲品味的影响,融合了来自亚洲的元素,柜子在欧洲制造,由像著名巴黎家具匠加布里埃尔·维亚尔多(Gabriel Viardot)设计。
该类家具的装饰图案通常来自中国、印度或日本等国家,这件中式柜购于19世纪中叶,用作新成立的海军博物馆中国艺术陈列室的展品。
▲ 中国花船(Barco Floral Chino)1780年
这件雕刻精美的花船制作于清朝时期的广州,充满了与幸福和幸运相关的象征性元素,被称为“花船”的船只常常停泊在河边,用于举办宴会和聚会,因为它们并不适合航行。这个花船模型是由伊莎贝尔二世女王捐赠的,继承自她父亲费尔南多七世。
▲ 乌拉尼亚号巡洋舰模型(Modelo del Aviso "Urania")
乌拉尼亚号于1897年被指定为伊比利亚半岛水文委员会的船只,它的首次任务是在1903年和1905年分别绘制坎塔布里亚海岸和加利西亚海岸的海图。从1908年起,该船成为水文专科学校的所在地。1915年至1924年间,乌拉尼亚号绘制了加的斯、瓜达尔基维尔河、直布罗陀海峡、休达和查法里纳斯的海图,此外这艘船还曾多次作为阿方索十三世国王的皇家游艇使用。
▲ 努曼西亚装甲舰原始设计模型(Modelo del Proyecto Original de la Fragata Blindada "Numancia")
▲ 门德斯·努涅斯与太平洋战争(Méndez Núñez y la Guerra del Pacífico)
在经历了辉煌的职业生涯,并在菲律宾留下了许多英勇事迹后,门德斯·努涅斯被任命为努曼西亚号的总指挥,1865年由于一系列外交事件的引发,西班牙与智利、秘鲁、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爆发了战争,根据命令要求对一些冒犯行为进行赔偿,门德斯·努涅斯决定轰炸瓦尔帕莱索港,当地民众在轰炸前已撤离。在此面对英美舰队的威胁,门德斯·努涅斯说出了他最著名的一句话:“宁可没有船只的荣耀,也不要有船只却没有荣耀。” 一个月后,门德斯·努涅斯又轰炸了厄尔卡约广场。
▲ 门德斯·努涅斯的礼服、双角帽和佩剑(Levita del Brigadier, Bicornio del Brigadier y Sable para Oficial de la Marina Real Británica de la Real Armada Casto Méndez Núñez)19世纪
▲ 海军中将门德斯·努涅斯的怀表(Reloj de Bolsillo del Contralmirante Casto Méndez Núñez)1868年
这是一款猎壳表式的怀表,表面镶嵌着主人卡斯托·门德斯·努涅斯的姓名首字母:C.M.N,表面由钻石精巧拼接而成,该怀表由海军各部通过募款赠予,以纪念门德斯·努涅斯在卡亚俄炮击中的卓越表现。
这枚表的制表师是何塞·罗德里格斯·洛萨达(José Rodríguez Losada),他不仅是马德里太阳门钟楼的制作者,还担任过海军和王室的御用钟表匠,洛萨达因反对费尔南多七世的政治立场而流亡伦敦,并在那创办了一家著名的钟表工作坊。
▲ 施瓦茨科夫B-20、B-57和B-90型自动鱼雷(Torpedos Automóviles Schwartzkopff B-20, B-57 y B-90)
B-20型鱼雷由磷青铜制成,是1882年西班牙海军采用的首款自动鱼雷型号,其爆炸装药为17至20公斤的棉火药,航速可达22节,有效射程为400米,随后海军在1888年前后引进了B-57型号,在1896年前后引进了B-90型号,这两种鱼雷均由德国制造,具有更高的爆炸装药量和速度,用于装备巡洋舰、驱逐舰以及鱼雷艇。
▲ D展厅:蒸汽时代的造船业(La Construcción Naval en la Era del Vapor)1833-1931年
19世纪见证了各个技术领域的重大创新,西班牙也不例外,最早出现的桨轮蒸汽船在第一次卡洛斯战争期间投入使用,随后被螺旋桨护卫舰取代,这些舰船成为西班牙海军的中坚力量,最初它们采用木质船体,后来加装铁甲,最终发展为全钢结构。
19世纪末期,风帆彻底被淘汰,船体的高度降低,同时舰船变得更大、更轻、更快。随着这一变革,新的军舰类型相继诞生,包括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
▲ 螺旋桨护卫舰赫罗纳号模型(Modelo de la Fragata de Hélice "Gerona")
赫罗纳号螺旋桨护卫舰在西班牙卡塔赫纳(Cartagena)建造,正好赶上太平洋战争而及时投入战斗,并于1866年俘获智利“托尔纳多”号护卫舰,随后它被派往古巴哈瓦那海军基地,参与镇压第一次古巴革命,并在科奇诺斯湾和萨帕塔沼泽的登陆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1881年,赫罗纳号返回西班牙加的斯(Cádiz),加入训练舰队,1893年又参与了北非的梅利利亚防御行动。
▲ 西班牙号战列舰模型(Modelo del Acorazado "España")1912-1923
西班牙号是在西班牙海军现代化费兰迪斯计划(Plan Ferrándiz)框架内制造的一艘战列舰,由西班牙造船公司与英国维克斯公司合作建造,它是三艘战列舰(西班牙号、阿方索十三世号和海梅一世号)中的第一艘,这些战舰的特点是拥有强大的装甲和单一口径火炮,然而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技术快速发展,这些舰艇很快就变得过时了。
▲ 胡安·塞巴斯蒂安·埃尔卡诺号双桅横帆船模型(Modelo del Bergantín Goleta "Juan Sebastián de Elcano")
胡安·塞巴斯蒂安·埃尔卡诺号模型既是海军的教学舰,也是西班牙出访各大海域和港口的重要代表,随着其训练巡航,向世界展示西班牙的海军传统与荣誉。
该舰拥有四根桅杆,分别命名为“布兰卡(Blanca)”、“阿尔曼萨(Almansa)”、“阿斯图里亚斯(Asturias)”和“鹦鹉螺(Nautilus)”,以纪念此前的历代训练舰,而舰名“胡安·塞巴斯蒂安·埃尔卡诺”则是向那位完成麦哲伦未竟航程、首次环绕地球的西班牙探险家致敬,让他的名字在世界航海史上永垂不朽。
▲ 门德斯·努涅斯号巡洋舰模型(Modelo del Crucero “Mendez Nurez' cex “Blas de Lezo")1922-1963
门德斯·努涅斯号于20世纪初的海军米兰达计划(Plan Miranda)期间被设计,其原型参考了一战时期的巡洋舰,然而当建造正式开始时,该设计已显得过时。
在西班牙与摩洛哥的战争期间,该舰参与了阿尔胡塞马斯登陆战,随后在西班牙内战中服役于共和派海军,战后它被改装为防空巡洋舰,尽管作战效能有限,但在战后时期,它仍是西班牙海军唯一的一艘此类舰艇。
▲ 第六展厅:西班牙海军的复兴(lLa Recuperación de la Armada)
西班牙海军的复兴经历了多个重要阶段,包括潜艇部队和海军航空兵的建立,最终在1925年阿尔胡塞马斯登陆战中达到顶峰,然而这一进程因西班牙内战而中断,战后又遭遇长期的资源短缺,在二战结束后因国际孤立而进一步恶化。
到了20世纪下半叶,西班牙逐步克服经济和工业落后的局面,其中最显著的成就之一便是海军的现代化,这与本国造船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如今西班牙的造船业已具备世界级竞争力,能够建造与全球最先进舰艇相媲美的军舰。
当代西班牙作为北约和欧盟成员国,重新找回了其在国际舞台上应有的地位,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沉寂,西班牙海军的舰船如今再次航行于世界各大海域,高扬旗帜,展现国家实力。
▲ 海军陆战队制服配大檐帽(Guerrera de Infantería de Marina con Gorra de Plato)1910年
1908年,海军部长费兰迪斯(Ferrándiz)对海军陆战队进行了重组,设立了三个地区团以及驻马德里的军务连,每个团由两个营组成:第一营负责相应地区的行政和后勤事务,第二营则负责舰艇上的警卫任务,并守卫军械库。
1912年12月4日的西班牙皇家法令成立了一支远征团,专门用于保卫西班牙在非洲的利益,该部队随后在阿尔胡塞马斯登陆战中参战。
▲ 海上的西班牙内战(La Guerra Civil en la Mar)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后,海军分裂为两支敌对舰队,双方的主要任务相同:保护己方海上运输线,同时封锁敌方的海上航道,这两项任务至关重要,因为无论是国民军还是共和军,都无法完全依靠本土生产来支撑战争。
这场漫长的海上战争中关键事件包括:1936年,国民军成功突破封锁,使非洲军团得以横渡直布罗陀海峡进入西班牙本土;1937年,国民军封锁了坎塔布里亚海沿岸港口,切断共和军的补给线。战争后期,地中海战事持续激烈,直到内战结束。在其中一场海战中,巴利阿雷斯号巡洋舰被击沉,成为这场战争中最著名的海上战斗之一。
▲ 西班牙第二共和国总统曼努埃尔·阿萨尼亚徽章(Insignia de Manuel Azaña, presidente de la
Segunda República Española)
1931年4月12日的市政选举导致国王阿方索十三世(Alfonso XIII)流亡国外,并促成了西班牙第二共和国的成立。
从1931年至1936年,共和国由尼塞托·阿尔卡拉·萨莫拉(Niceto Alcalá Zamora)担任总统,然而在西班牙内战爆发前几周,他被曼努埃尔·阿萨尼亚(Manuel Azaña)取代成为新总统,西班牙内战于1936年7月18日正式爆发。
▲ 加那利号巡洋舰模型(Modelo del crucero "Canarias")1931-1975
加那利号巡洋舰与其姊妹舰巴利阿雷斯号一同在西班牙费罗尔(Ferrol)建造,并于1931年下水。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它隶属于国民军海军,凭借其高速航行和强大火力,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曾在20公里外击沉“费兰迪斯上将”号驱逐舰,此外它还参与了海上封锁行动,截获多艘向共和国运输武器和补给的船只,加那利号巡洋舰最终于1975年退役。
▲ 阿方索十三世号战列舰遭受里夫军炮火命中的装甲板(Plancha de la Cubierta del Acorazado
"Alfonso XIII' con los Efectos de un Impacto de la Artillería Rifeña)1925年
▲ 战后和重建(Posguerra y Reconstrucción)
西班牙内战结束时,海军的战斗力非常有限,3年的战斗使舰艇遭受严重破损,再加上缺乏资金进行现代化改造,导致无法跟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科技的快速发展。
当时建造的舰艇,如奥根多级驱逐舰和奥达兹级护卫舰,其性能远逊色于世界上最先进的海军舰艇,不过它们为西班牙恢复本国的造船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 西班牙海军上将兼海军部长萨尔瓦多·莫雷诺·费尔南德斯(Salvador Moreno Fernández, Almirante de la Armada y Ministro de Marina)
▲ 重返海洋世界(La Vuelta a los Mares del Mundo)
西班牙重返国际舞台,其最重要的标志是加入了北约和欧盟,这使得西班牙海军能够在任何需要捍卫国家利益的地方重新展示出国旗,经过八百年的起伏,海军克服了成功与失败,吸取了历史的教训,凭借西班牙人民的信任,再次航行于世界各大海洋。
(全文完)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西班牙
看到很多海洋相关藏品
好多舰艇模型啊
感受到独特的西班牙
赞👍!!!!
赞赞赞赞赞
赞赞赞赞赞
不错不错不错
哇哇哇哇哇
❤️❤️❤️
赞赞赞 好美啊
不错不错不错
好好好好好
超级棒666
哈哈哈哈哈哈
wow真不错
zzzzzzzzzzzz
值得去看一下
世界博物馆
看起来不错哟
长见识了!
挺有意思,值得去参观。
对博物馆的军事了解。
看着不错哟
好好好好好好好
太美了太美了
不错啊不错啊
66666+
不错不错不错
赞赞赞赞赞赞
66666-
这个博物馆有点特殊符号灵敏度生成器👍👍👍
学习历史的好地方
想去想去想去
美美美美美美
听起来不错呀
看着就不错
有生之年系列
值得期待,写的真好。
还是很有意思的
值得去看看
赞赞赞赞赞
好好好好好
vvvvvvvvvv
😁😁😁
太美太美了
海军历史文化展现
好66666
太美了太美了
赞赞赞赞赞赞赞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