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确是个迷人的城市,美的不单是江南的水乡、江南的韵律,还有江南的烟雨、江南的希望。如果说水乡,我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的太湖,烟波浩渺、水天相接,润泽了整个长三角;说到江南的韵律,那自然免不了其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以及宏大历史叙事背后的各色典故与传说;江南的烟雨,今日包山徒步已然身临仙境;江南的希望,既是挂在梅枝的一滴滴晶莹剔透,也是站在梅梢的一朵朵含苞待放。
苏州的一场天气预报,送我们一行40余人一场圆满之旅。太湖成全了苏州水乡,游侠客的大巴奔驰穿越12米宽、181孔太湖大桥送我们来到洞庭西山,被一望雾际太湖环绕的整个西山便是我们活动的目的地,四面环湖,山上即便冬天依然苍翠如初。
明《姑苏志》载:“洞庭山,在太湖中。一名包山,以四面水包之,故名”。今日包山徒步是6.5公里、爬升近300米的环形路线,从包山禅寺出发,途径毛公坞、西山碧螺春禅院基地、大昆山、笠帽尖,回到包山禅寺。在山脊远眺太湖,虽烟雨朦胧无法分辨,却能看到眼前的千里江山图~山的轮廓由近至远依次变淡。道边的松林高大威武,路旁偶有野花的点缀,为行程增添了些许野趣,从茶园穿越,仿佛能看到茶农采摘碧螺春的身影,直到全员下山大雨而至,岂不快哉。
远在山腰,可望见一院恢宏建筑,那便是位于山脚包山坞的包山禅寺。禅寺原名福愿寺,始建于南朝梁大同二年。唐上元九年,唐高宗李治赐名"显庆",故又名"显庆禅寺"。再后来唐肃宗李亨又赐名包山寺,沿用至今。作为包山第一大寺,后山有镇寺之宝~御赐“敬佛”碑。自唐宋至明清,包山寺代称江南名刹,高僧辈出,目前有亚洲室内最高的一尊金佛、高13米的文财神像范蠡,被称作"天下第一财神",又供奉有东南第一文殊,为整座寺院增添了古朴的韵味和我们还要再来的信念。寺内2025春节开了如意素面馆和如意咖啡馆,味道不错。
西山又被称作林屋山,得名于天下第九洞天的林屋洞,林屋洞同时也是道家"第九洞天",龙洞内广如大厦,立石成林,顶平如屋。洞中路平水静,人行其中,似闲庭信步,抬头仰望,钟乳倒挂,鬼斧神工。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时而狭窄,时而开阔,既幽且深,既曲而折,深幻莫测,扑朔迷离。洞有石室、龙床、银房、石钟、石鼓、金庭、玉柱、白芝、金沙、龙盆、隔凡门、石燕、隐泉、乳泉等石景,出口山上美轮美奂的摩崖石刻,更显其历史人文底蕴。
和林屋洞相连的是太湖林屋梅海景区,集赏梅、探梅、寻梅于一体,现有梅林面积远超千亩,内有绿萼、玉蝶、朱砂红等三十余个品种,尤以白梅最甚。这里植梅始于唐而盛于明清,已有500多年历史,站在驾浮阁顶,放眼望去,山下尽是梅树,空旷一览,加之远处鳞次栉比的房屋,灰瓦白墙,在群山环抱中,自开边窗,审视这周围的一切,也包括行人,听雨远眺,亦是力量。
风有信,花有期,2025年苏州太湖的第一朵白梅近期已悄然开放,作为全国最大的赏梅胜地之一、环绕“天下第九洞天”林屋洞的林屋梅海,点点白梅在树上嫣然一笑,预计本月下旬进入盛花期,想象中的香满枝丫指日可待。
这几千亩梅林,种类繁多,有“驾浮观梅”“林中探梅”“水上赏梅”三大系列景观,走进一探,让人仿佛嗅到了春的气息,各色花蕾,不同品种、各种色彩交织在一起,西门的梅王开得热闹,中间的白梅开得清幽,山腰的辣梅开得孤芳,不经意间的红梅开得浓艳,探梅之行,要数似开未开最有情,含苞待放最是迷人,给人以奋进、希望和期盼,无论是闻香抑或是探梅,一场春天的视觉盛宴正在徐徐展开。
期待向山而行,向美靠拢的伙伴,可以报名前往咯。
离林屋洞景区不远的梅花邬(C空间)风情街,时代气息依然浓厚,不在的是往昔热闹的景象,这条上世纪风格的风情街,今日犹显萧条,也正因为人少,所以可以尽情拍照,且无纷扰。
附伙伴佳作共赏:
沁园春 西山林屋洞赏梅•轻鸿
冻云垂野,素萼摇星,烟水空浮。
见姑射仙人,霓裳漫舞;瑶台玉屑,鹤氅轻收。
雪魄横舟,冰魂浸月,万树珊瑚燃碧流。
疏钟荡,唤冷香成阵,暗度峰头。
谁栽铁骨清幽?任瘴雨蛮风立古丘。
笑桃李争春,终输气韵;竹松抱节,稍逊风流。
笛落江城,妆残汉殿,独抱孤山云外讴。
待来日,借林公鹤羽,同醉沧洲。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