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户外运动和玩胶片这些年里,听到最多的是“明明可以坐车,为什么要花钱走路”,“现在数码这么便宜,快门随便按,为什么要选择按一次快门,既不能预览也要花钱的胶片呢?”,当然我们也有很多理由,例如:秘境只有人难以涉足的地方才能看到,胶片有自己特别的颜色等等。但如果要说他们的同一性的话,那是在追求效率的现代生活下,对于“低效”一种痴迷
这是我带着我改装的双反相机走过的一些地方,这是一部来自1973年的海鸥4B胶片双反相机,我把他改装成了拍立得。他需要结合测光表手动测光,使用手动对焦屏进行对焦,最重要的是在按下快门后,钱包的余额会扣除5元。操作的繁琐,以及再拍摄前,不得不去想这个场景是不是我这次出行最有代表性的场景,或者是我最想拍的内容。相比于数码单反更快的对焦/抓拍/准确曝光,这种“低效”的拍摄方式,反而让我花了更多时间,在思考怎么拍这个事情上。
有时候按下快门这件事,会比思考如何拍,为什么拍这件事更加简单,这种强制“低效”的拍摄方法,也许会有各种各样的缺陷:曝光不准确/冲洗不规范导致划痕/机械故障/手抖等等,但是每次当回看这张胶片的时候,我都会记得,当初我是为何,又如何拍这张照片的。
而对于徒步而言,这种“低效”也体现在各种方面:我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到达某个目标地,为此我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日常锻炼/规划路线/预见和处理风险/测试和评估装备等等。可以说我们更多的时间在准备如何安全的完成徒步,而不是单纯的徒步这件事情上。这也正是我对每一次徒步如此印象深刻的原因,就如同更多思考如何和为什么拍下照片一样,我们从安全/风险/装备/路线等多种因素去规划一次“低效”的徒步。远比最终我们是否走完了那条路线,更加让人印象深刻。
当世界沉迷于倍速播放,我选择按下倒带——用胶片记录过期的瞬间,以罕至的路线拓展空间。我坚信真正的丰盛,永远藏在效率的背面。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