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贵州不过是:
天无三日晴,晚上下雨白天晴。
地无三尺平,满山遍地是金银。
人无三分银,逢年过节遍身银。
来了就坐,随意些做,咱们边吃边聊啊
豆汤火锅,烧烤串串,熏肉辣肠,果子冰粉,洋芋卤豆腐,脑花丝娃娃……
老板,蘸水重辣子
来来来,上菜!
杜鹃花又名映山红、山石榴,为常绿或平常绿灌木。
相传,古有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
古来便有“杜鹃啼血夜黄昏”之说,再看古诗中杜鹃花总被喻为口中鲜血,枝上流火。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一朵又一朵,并开寒食时。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
蚕老麦黄三月天,青山处处有啼鹃。断崖几树深如血,照水晴花暖欲然。
是怎样的艳色当得起如此吟咏?又是什么样的春色映红了百里山崖?
很多人赞誉“黄山归来不看山”
却鲜有人知它的下一句“织金洞外更无洞”
因其瑰丽多姿的喀斯特地貌风光,织金洞被评为“中国最美的旅游胜地——“中国十大奇洞”之首。
在每个溶洞都用五光十色的彩灯打亮的今天,织金洞堪称溶洞界的一股清流。
看过的人都说她好清纯,不做作,和外面那些妖艳溶洞一点都不一样
密集恐惧患者慎入(慈祥微笑脸)
每位游侠心里都有一个去草原撒欢的梦,更何况是在一个高山矮脚杜鹃盛开的季节。
一听到乌蒙这两个字,估计很多人脑子里都开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还是循环式刷屏(摊手)。
没错,他们还真有些关系。
乌蒙大草原属于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的一部分,高原山地地貌,以玄武岩、岩溶地貌为主,是西南地区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草场之一。
乌蒙大草原,在当地人口中又叫坡上草原。是避暑、休闲的最佳去处。因为位于两个彝族乡镇之内,所以这里保留着原始、淳朴的少数民族风情,在每年的彝族火把节(农历6月24),当地的少数民族同胞们都会盛装来到草原上,对唱山歌,跳起彝族的达体舞,来庆祝他们的节日。
去往二十四道拐的路途几经坎坷,昏昏欲睡的午后,几次走过岔口,仿佛不经过24道波折便无缘24道拐的真面目。
二十四道拐是一个地名,也是一段二十四道弯的公路,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城南郊1公里处。它是抗战公路,也是“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标识。这条公路也是抗日战争中国际援华军需物资运输的大通道,为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脚踩二十四道拐,侧耳还能听到当年山间呼啸而过的疾风,满怀豪情却又不胜唏嘘。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最早记录大瀑布,赞叹道:
“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伟;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
而黄果树大瀑布是贵州省旅游的金名片,同时也是亚洲之最。
景区里是一个庞大的瀑布家族,分布着雄、奇、险、秀风格各异的大小18个瀑布。
行程接近尾声,我们来到一支“老汉人”的聚集地—天龙屯堡。
这里的屯堡念做“tun pu”(敲黑板,知识点!)
今天的屯堡人仍旧身穿大明朝的长衣大袖,仍旧跳着大明朝的军傩(地戏),在服饰方面,屯堡妇女保持祖制,依旧是宝蓝色的长衣大袖,精致的花边体现了江南刺绣的神韵;一双尖头的绣花鞋,透着屯堡妇女的才思,典雅而高贵。
喝完屯堡老娘娘的一碗茶,酒饱饭足,残羹已冷。
故事……也该说完啦。
都慢些走,慢些走罢,咱们下回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