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这座欧洲的后花园已是我向往许久的地方。
3月,朝着心驰神往的非洲大陆,我毅然决然地只身踏上18000公里外的花园国度。
大部分人恐怕还不知道摩洛哥这个北非国家,就连银行兑换货币的柜员小姐都说“你是我碰到的第一个要去那里的人”,这话顿时让我心头一紧啊。
我想如果提起美国早期的黑白电影《北非谍影》,你应该就会想起卡萨布兰卡在你心底的印象,那座二战时期的中立国是否给你遗留下片刻的温存和浪漫的影调。Rick’s Coffee咖啡馆在就是在电影之后名声大噪的。
第二个令我执迷不悟又一意孤行的原因,就是这位台湾女作家三毛了。她笔下同荷西一起生活了8年的撒哈拉故事,有经历艰苦拾荒,有与撒哈拉威人的斗智斗勇,有百般尝试的淘气和撒娇,也有沙漠遇险和部落诅咒的险象环生。翻开她的笔谈,纵那一句“每想你一次,天上落下一粒沙,从此成了撒哈拉。”这样自由流浪的质朴爱情故事,让我觉得三毛之后,再没有真正的流浪了。这所知的一切,构成了我不得不去一探究竟的原因。
这趟说走就走的单人北非行可马虎不得:
1.3月的摩洛哥是最佳旅行时间,温度适宜,阳光也刚刚好,没有雨季,没有酷暑,一件外套就足够,轻装出行。
2.因为当地用的是欧标充电器,所以特地网购了万能充电头,以后再跑亚非拉美欧都可以一个搞定。
3.在国内兑换好欧元,再去抵达的摩洛哥机场兑换当地迪拉姆。
4.提前查好中国驻摩洛哥大使馆联系方式,有备无患。
5.到达当地后顺便在火车站购买Moroc Tele的电话卡。
6.随后下载好谷歌地图,在当地找路就完全不愁了。
7.好在摩洛哥是个免签国家,省去不少办证事务。
8.因为本人携带的是胶片相机,所以在过安检时还得时常来一句:Please manual check.
杭州飞摩洛哥中转多哈,一共24小时,那个累可真不是盖的。好在卡塔尔这个土豪航空公司不惜成本的饲料投放,才得以缓过来,这一点确实值得一提,飞机餐还配Manu菜单,很棒的服务,饮料推荐爱尔兰牛奶酒加冰块,一级棒。
抵达穆罕默德机场,坐着铁路直达市区Casa port站,不得不说东方人在这儿绝对是个稀罕的角儿,大家都会向你行注目礼,并且有很大一批摩洛哥人还会尝试性的冲你说“你好”,非洲人给我的第一印象可真是热情的不行!
一出Casa port港口站,赶紧购买开通4G卡,搜到信号的那一刹那感觉一块大石落地,随即下载谷歌导航前往卡萨布兰卡的住处,沿海公路大约走了20分钟,就在尽头出现了一座巨大的清真寺——哈桑二世清真寺。
住在卡萨布兰卡的一家青旅是中国人开的,管理者是一个摩洛哥当地的阿拉伯姑娘,性格很温和,她邀请我去青旅的顶层拍摄沿海的清真寺,还说大部分游客来都会去露台。经过我百般厚脸皮的请求,Shima终于同意给她拍照了,其实穆斯林的教规也在随着科技化的进程发展改变着,如今很多穆斯林的姑娘也希望通过电子产品记录下她们的美,我想这一点全球应该都是统一的... ...回国后,我也完成了我的承诺,把这张胶卷洗出来后发给了她,Shima不懂什么是胶片,但是这个色彩她很喜欢。
清晨,走在卡萨布兰卡的滨海大道上,我偶遇了这位在沉思的老人,思之良久,我决定将这个背影留存,就在我按下快门的后一秒,他变起身离开了,而这幅老人与海的影像和我发散的思绪留在了那里。
从卡萨布兰卡辗转马拉喀什,火车大约开了3个半小时。窗外飞驰的风景和对座的摩洛哥小哥让我觉得旅途并不枯燥和孤单,他看我一个人来,也没带什么吃的,便把他的薯片分享给我,典型的热情非洲人,作为回礼,我把一元硬币送给他作为纪念,沿途的时光过得很快,眨眼就到了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是一个值得慢旅的城市,青旅订在罗达蒙旅社(Rodamon)和Kasbah Red Castel Hostel,这里也超级推荐给大家,两家的host尽职尽责,热情奔放,会给你很好的出行规划,还会教你如何在德吉玛的不眠广场讨价还价,我就是在这里购买了撒哈拉的沙漠瓶,大概30Dhs一个,都是纯手工制品,比较有纪念意义。
当晚就去了不眠广场,热闹非凡的一个夜市,人群扎堆着有美食也有表演,每个店家都热情的不得了,我在转角的这家用了餐,看这小哥浪的一定要给他拍个照,好吧,胶卷机也勉强上夜景了,1.4光圈,1/30s的快门,手持,“咔”!
被Kasbah Red青旅的年轻老板一眼就看出了是个单身,在他的撮合下我约了三个德国的姑娘一同逛了皇城和周边的市场,看了香料和纺织品。德国小姐姐很认真的告诉我,中国的文化课程和政治体制课程在德国的高校非常受欢迎,基本场场都能爆满,这还真是意料之外,所以说发展是硬道理的结论真是在看过世界辽阔之后再能得出的,这个时候的自豪感爆棚。
一大早就兴奋得去街上瞧了瞧马拉喀什的上班族,点了当地最有代表性的橙汁面包,南方人,吃甜食,改不了,加了一个甜点的餐。味道是棒的不得了,尤其是蜂蜜蘸着面包吃,松软的口感还有鲜甜,配上橙汁的酸爽,简直唤醒了一整天!
就在无事闲逛的路上找了一个Mountain Voyage的撒哈拉沙漠团,经典三天两夜路线,升级了撒哈拉沙漠那一夜的住宿到豪华级别,满满的期待!
PS:不眠广场的鲜榨橙汁是一绝,只要4迪拉姆,回国至今都仍在怀念那个鲜美的味道!
三天两夜基本的车程都很长,每天要有6小时左右在车上,不过为了奔赴撒哈拉,这点苦还是值得的。一行的一共13人,有法国姑娘,西班牙夫妇,瑞士美女,韩国姑娘,日本姑娘和意大利帅哥,沿途可谓是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一车乱炖,不过一到大家要沟通的时候,清一色的就开始回归到英语模式,有趣极了!
先抵达了本哈杜村。看到地导和我这个中国小伙那么聊得来,各种热情的欢迎,意大利小伙和韩国姑娘也都自称来自中国,哈哈,这俩可真逗!说起本哈杜村,有权势和名门望族住在前四排的古堡中,普通平民住在古堡的后方,也就是平房里,这也是彰显家族地位的一种方式。本哈杜村和瓦尔扎扎特都是著名的影视基地,也号称非洲的好莱坞,著名电影《权力的游戏》就是在这里取的景。
晚餐时间我们谈天说地,从旅行聊到各自国家,相约下次能去对方国家游玩,互留了Whatsapp,共享旅途美拍。
在第二天的下午我们终于抵达了梅祖卡(撒哈拉沙漠)。一看地图,这里离埃尔及利亚的边境线只有20km了,可谓是异国他乡中的山高皇帝远了。老练的司机停在沙漠入口处,接下来就要靠骆驼带我们进沙漠啦~所以一定要跟骆驼搞好关系0.0往后一个半小时,大腿内侧将受极大的煎熬... ...
不得不提的就是升级版的豪华帐篷,不仅有着比家里还稳定的热水,也有瓜果饮品牛排奶酪做晚餐。第二天的早餐应该说是最奢侈和舒适的,把煎蛋和滚烫的牛奶、面包、果酱、蜂蜜放到沙漠的地毯上,沐浴着初晨的阳光,看着红褐色的沙丘,享用着一天最美好的早餐,无与伦比的体验,这里一定建议大家升级豪华版的帐篷!
马拉喀什手工市场买的沙漠瓶这会儿就用的上了,我在清晨的第一缕日光下灌满了撒哈拉的沙,在行囊中整整驮了摩洛哥一圈,然后带回国。
从梅祖卡到非斯城需要近8小时车程,这8小时那是实实在在的,除了吃饭就是狂奔。
不过沿途的风景可谓是穿越了四季,从沙漠到高山,从树林到雪地,再到牛羊成群的绿洲非斯城,一路风光无限,尽收眼底。
经过美丽富饶的阿特拉斯山,进入非斯城,非斯是摩洛哥北部古城和穆斯林宗教文化中心,是摩洛哥4座古老王国城市中最古老的一个。说起非斯,最为著名的就是古老的皮革染坊和非斯老城。皮革染坊的寻路历程可谓是非常曲折,因为老城小巷众多,寻找起来很困难,所以基本依靠神奇的谷歌地图+问路完成,千万当心问路和带路被要求付款的情况。因为皮革染坊是在人家的楼上,所以参观还付了15迪拉姆。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皮革染坊是二战后重新修建的,也是目前用料最为原始的染坊,白色的染池内添加了生态的发酵素(马尿、鸽子尿、鸽子粪),充分发酵后的皮革再被挪到右边的彩色染池进行不同色彩的漂染,最后到右侧的露台上晾干,整个过程都是使用最原始无害的染料。可是旁边的非斯河啊,就没那么好过咯~
我思考着他在思考什么,他是否和我一样,思考着别人思考的东西。
舍夫沙万这座边陲小城最初只是当地犹太人在自己民居的墙上涂抹上蓝色的Tekhelel这种天然涂料以辟邪,又有传言说是为了祈求和平,更多传说则是这种天然蓝色涂料能驱蚊,于是家家户户纷纷仿效。先只是涂抹自家院墙、窗台,接着是刷到室外天台、阶梯,再接着扩展到公共巷道、广场,久而久之整个小城染变成了如今这样一个蓝色天地。
在寻找住宿的路上,我穿过了整座舍夫沙万小镇,一处一景,似乎整个人都进入了海底王国,畅游在这座湛蓝的小镇。
在摩洛哥入住当地的Riad民宿是一种别具特色的体验,这是我在Dar Besmellah民宿的楼顶拍下的蓝白小镇,这和我印象中的非洲模样截然相反。
小镇的对面是一座高山,我闻着难得的犬吠攀登(非洲都是猫,几乎没怎么看见狗的身影),在高地的灯塔处拍下了舍夫沙万小镇的全貌,阳光下柯达金胶的色彩表现力果然不凡。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午餐,烧烤的肉非常紧致细嫩,孜然味十足,料也很实,这里的柠檬汁属于必点饮品,酸中带甜,堪称上品。总价大约在50迪拉姆左右,价格上也还可以接受。
为了目睹北大西洋的斯帕特尔角,辗转打了3辆的士,最终在一对摩洛哥情侣的帮助下成功抵达,原来从丹吉尔到直布罗陀海峡是点对点发的出租,需要中转才能到,实在不容易。
丹吉尔是摩洛哥最北部的海滨城市,北大西洋和地中海在这里牵手,曾经教科书上的直布罗陀海峡如今就在脚下。
这座灯塔,坐落于直布罗陀海峡的最北端,从北大西洋到地中海的西班牙货船都会从这里经过。
在这里静静地眺望远方,还能若隐若现的看见西班牙。
这对摩洛哥情侣将在今年12月结婚,他们友好的带我逛遍了丹吉尔城,出于对穆斯林的尊重,我给他们的背影合了影,而他们面朝的方向是亲朋好友都移民远去的欧洲大陆。
从丹吉尔到艾西拉的铁路,选择火车慢旅是最享受的一种交通方式,大约2小时。
图上的摩洛哥人极力地避开我的镜头,而我却假装拍着窗外的风景~
艾希拉,这座丹吉尔往南40公里的绚丽小镇,这里的生活节奏很慢,靠海又能吹着海风,晒着太阳,就连这里的猫都显得格外慵懒。
艾希拉,说起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腓尼基人将此地作为贸易基地。大航海时代欧洲人扬帆远航开辟新世界,艾希拉于1471年- 1549年期间为葡萄牙人所占领。1692年穆莱伊斯梅尔夺下艾希拉。在19世纪到20世纪这座小城成为海盗基地,甚至因此遭遇了奥地利的报复性轰炸。在20世纪下半叶开始的重建项目(包括一系列的艺术节)把艾希拉打造成迷人的旅游城市。如今的艾西拉还有着渔船避风停靠的海港,与临近的壁画文化形成了一个新的旅游景点。
到艾西拉的当晚非常荣幸的遇见了海边晚霞,脑海中不禁回想起了海子的一首诗:我目送沿海的日落,怀抱一个醉生梦死的枕头,游不出回忆,也学不会放手,怎么走。此情此景,恐怕不能更贴切了。
抵达摩洛哥首都拉巴特,第一感觉是安全,整洁。
入住的Stay in Peace民宿是刚开的,店主是中国人,紧邻着哈桑塔和穆罕默德五世陵墓,在这里见到了各地驴友,居然还遇到了一位联合国驻摩洛哥的维和部队军官,傍晚时分,他给我们讲述了西属撒哈拉沙漠的争端,源自埃尔及利亚、摩洛哥和撒哈拉威人对于沙漠资源的争夺,至今也没有得到和平的解决,所以他此行还是为了协调各国矛盾,希望渺茫。我们一边吃着久违的中餐,一边听着闻所未闻的故事,实在是一次很棒的体验!
穆罕默德五世为前国王哈桑二世的父亲修建其墓,墓室内两侧分列为哈桑二世及其弟阿卜杜拉亲王墓,并建有陈列馆,藏有阿拉维王朝历代君主画像和五世遗物。墓正面是拉巴特的象征--哈桑塔及哈桑大清真寺遗址。哈桑大清真寺原是北非最大的清真寺,据说毁于1775年一场以里斯本为震中的著名大地震,从仅存的312根大石柱仍可想象其昔日的雄伟。哈桑塔保存较好,四周雕刻图案各异,非常具有摩传统艺术特色。
海鸥常年在滨海成群结队的飞行,伴着摩洛哥渔民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里人与自然的和谐影调让人流连忘返。
拉巴特紧挨着大西洋,有不少海滨浴场,是夏季旅游、冲浪的好地方。
夕阳下涨潮的浪涌被染成了金黄,我一边换算着测光,一边躲避海浪吹起的盐汽,终于,抓到了这个场景。
温馨提醒:北非是一个非常多彩的国度,但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切莫轻易相信他人,摩洛哥会有很多主动给你带路然后索要高额金钱作为回报的成年人和孩子,在夜间也会有明目张胆靠近你索要金钱的人,所以避免夜间外出,不要与当地人产生直接的眼神对视为最安全的出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