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所谓,“烟花三月下扬州”,有多少人是因为李白的这一句诗慕名而来,恐怕已经数不清了。
对扬州的向往,早已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只是一直没能实现。终于,趁着五一假期,赶着农历的三月,去了扬州。
---- 一曲广陵散,绝世不可写。(《贤八咏 · 嵇康抚琴》)
先说说扬州的历史。扬州乃古代九州之一(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主要为江南地区和现华东、东南沿海地区。古扬州又称广陵,扬州因广陵而声名远播,嵇康的“广陵散”贡献不小;又称江都,看过“隋唐演义”相关的应该都知道,隋炀帝杨广对江都的贡献和喜爱;又称维扬,多见于诗词和维扬菜名。
----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姜夔《扬州慢》)
扬州素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美誉,如今已成扬州旅游的宣传标语。描写扬州的美景的诗词,远远不止我们耳熟能详的这三两句。瘦西湖转了一圈,发现这里原来处处皆有诗词。
----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汪沆《瘦西湖》)
这首诗是“瘦西湖”的来源。提到瘦西湖,不免要想到杭州西湖。相比之下,瘦西湖更加精致、更加小家碧玉,可能这就是对于“瘦”的解释吧。
瘦西湖的精致,充分展示了江南的小家碧玉。这是我对扬州、对瘦西湖最深刻的印象。
----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如果说瘦西湖是扬州的名片,那五亭桥就是瘦西湖的名片。五亭桥又名莲花桥,因桥上有五个亭子,形似莲花而得名。它被称为“中国最美的桥”。有诗云“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清 黄惺庵)。
----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瘦西湖边的芍药花,正值春季绽放,而不远处,确是一座石桥。此景,正是应了那句“桥边红药”。
---- 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宋 欧阳修)
琼花,乃扬州最有名的花,有着数不清的故事和传说,如隋炀帝多次下扬州,据说都是为了看琼花。也有很多诗词描写扬州琼花的独一无二、天下无双,如“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宋 韩琦)。
----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二十四桥,一说有桥名作“二十四桥”,一说指扬州城内有名的二十四座桥。而我更喜欢这样的解释,杜牧诗意:明朗的月光之夜,不知老兄(韩绰)在那一座桥上听着美人的萧曲。原二十四桥被毁,图为现今修筑的桥,名“二十四桥”。游客皆闻名“二十四桥”,所以这桥上的人实在是多的站不下脚了。
---- 嫩绿阴阴台榭映,南风初送清微。扬州花市进芳菲。(曹勋《临江仙·嫩绿阴阴台榭映》)
春季里,瘦西湖的一场“扬州万花会”,是不能错过的。这一条长廊,放置了各种叫不上名、却十分好看的花。红、黄、白、蓝、紫等各种颜色,别致的渲染着扬州的春。
----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关于扬州的诗,真是多的数不清。或许就是因为扬州太美、太有文化气韵,所以诗人词人对扬州总有不断向往和牵挂吧。那种情境,恐怕只有在扬州,才能体会到他们的情感吧!
东关街是扬州的一条小吃街,不过确实挺长的,比杭州河坊街长得多。原本以为,只有晚上游客才会很多,没想到白天游客也很多。街上小吃品种很多,价格也还便宜,值得一去。
扬州的全盛时期是运河带动的,隋炀帝倾国力、修运河、下扬州,对扬州的经济、文化影响都很大。
最后,附上一些个人比较喜欢诗词。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 遣怀》)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
但春风春雨,古人愁绝。多少扬州诗兴在,直须清梦翻胡蝶。(韩元吉《满江红·梅欲开时》)
花陌千条,珠帘十里,梦中还是扬州。(李之仪《满庭芳·花陌千条》)
无恙年年汴水流。一声水调短亭秋。旧时明月照扬州。(纳兰容若《浣溪沙 红桥怀古》)
几度珠帘卷上钩。折花走马向扬州。(李新《山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