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芬兰、瑞典、丹麦四个国家,一般被合称为“北欧四国”。 因北部处于北极圈令人神往,因为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深受全世界游客的欢迎。虽然北欧四国在国内还相对小众,但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开始把目光转向这里,踏上了北欧四国旅程。
怀着探索北极圈的好奇和渴望追寻北极光的奇幻,2月17日至28日踏上了北欧四国,走进北极圈。匆匆绕四国一圈,感受浓厚的冰雪北欧风情,观赏奇幻灵动的北极光。
具体行程如下: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Stockholm)----转机---丹麦首都哥本哈根(COPENHAGEN)--邮轮(DFDS)--挪威首都奥斯陆(OSLO) --飞机(FLIGH)--挪威埃沃内斯(EVENES) --斯沃尔韦尔(SVOLVAER)罗弗敦群岛(Lofoten)---斯沃尔韦尔(SVOLVAER) - -纳尔维克(NARVIK) -极地列车(OFOTBANEN)- 瑞典基律纳(KIRUNA)-芬兰罗瓦涅米(ROVANIEMI) -夜火车(NIGHT TRAIN)---芬兰首都赫尔辛基(HELSINKI)--波尔沃(PORVOO)-- -赫尔辛基 (HELSINKI)- -转机--瑞典斯德哥尔摩(Stockholm)
北极圈(Arctic Circle)是指纬度数值为北纬66°34'的一个假想圈,是北半球上发生极昼、极夜现象最南的界线。北极圈以北的区域,阳光斜射,正午太阳高度角很小,并有一段时间是漫长的黑夜(极夜),因而获得太阳热量很少,为北寒带。北极圈是北寒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与黄赤交角(南北回归线所在的纬度数值)互余。北极圈以北的地区被称为“北极圈内”。通常,北极圈内的地区被叫做北极地区,由北冰洋以及周边陆地组成,其陆地部分包括了格陵兰、北欧三国、俄罗斯北部、美国阿拉斯加北部以及加拿大北部。
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文明人类将目光投向北极,最早是从古希腊开始的。 因为,据说北极圈首先是由古希腊人确定出来的。他们发现,天上的星星可以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处在世界的北方,一年到头都能看得见。而另外一组则在天顶附近及偏南的位置,它们只是随着季节周期性地循环出现。这两组星星之间的分界线是由大熊星座所划出来的一个圆,而这个圆正好是北纬66°33'的纬度圈,也就是北极圈。
北极光是大自然赐给北欧最好的珍宝,当有着无尽阳光的夏季退位给冬天,北极光便会奇迹般地出现,将夜空照亮。北极光(Aurora Borealis)被誉为“祥和之光”, 按照萨米人的传说,那是狐狸跑过北极荒原时,尾巴搅动起地上的白雪,激发出了照亮夜空的火花。科学家对这现象的解释是:太阳风向地球发放大量带电的粒子,当粒子撞击地球大气层,便释放出能量,形成彩色幻光。
北极光最常出现在北纬67度附近的环状带区域。这次旅程在北欧三国北极圈内连续入住4晚,其中所到城市参考纬度:斯沃尔维尔-北纬68.14、基律纳-北纬67.51、罗瓦涅米-北纬66.5,
一、 古老与神奇、艺术与现代---丹麦首都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丹麦语:København;英语:Copenhagen),是丹麦王国的首都、最大城市及最大港口,也是北欧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丹麦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
哥本哈根坐落于丹麦西兰岛东部,与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隔厄勒海峡相望。
哥本哈根曾被联合国人居署选为“最适合居住的城市”,并给予“最佳设计城市”的评价。哥本哈根也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城市之一。丹麦全国重要的食品、造船、机械、电子等工业大多集中在这里,世界上许多重要的国际会议都在此召开。
哥本哈根既是传统的贸易和船运中心,又是新兴制造业城市。全国1/3工厂建在大哥本哈根区。
哥本哈根市容美观整洁,市内新兴的大工业企业和中世纪古老的建筑物交相辉映,使它既是现代化的都市,又具有古色古香的特色,是世界上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丹麦标志美人鱼雕像在海边静静沉思,充满童话气质的古堡与皇宫比邻坐落在这个城市中,古老与神奇、艺术与现代。
阿美琳堡 (Amalienborg) 被视作丹麦 Rococco 建筑的伟大杰作之一,修建于 18 世纪。阿美琳堡由四座相同的建筑组成 – 克里斯汀七世宫, 克里斯汀八世宫, 弗雷德里克八世宫, 和克里斯汀九世宫。这些宫殿又分别被称为Moltke 宫,Levetzau 宫, Brockdorff 宫,Schack 宫。这些宫殿分布在八角形的庭院中,是丹麦女王陛下的主要居住地; 如果宫顶升起了丹麦国旗,则表明女王当日住在宫内。
庭院中央矗立着一座弗雷德里克五世国王的骑马雕像,这位雕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出色的骑马雕像之一。弗雷德里克五世于 1766 年逝世,此雕像于 1771 年揭幕,这一年正好是其逝世五周年。
新港是绝佳的旅游胜地,尤其是夏季。在温馨惬意的餐厅享受晚餐,或者像当地居民一样,从附近店铺买些啤酒,在码头周围一边畅饮,一边欣赏这里独特的风景。
新港最初是一个非常繁忙的商业港口,来自世界各地的船只在这里停泊休息。这里有很多酒吧和酒馆,到处可见寻欢作乐的水手和招揽生意的烟花女子。
现在,这些美丽而古老的建筑已焕然一新,许多高档餐厅已占据这座古老的港口。居住在新港运河附近的人们每天欣赏着这条运河、爵士乐和美食,过着悠闲舒适的生活。
安徒生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曾居住过的新港运河 (Nyhavn)新港运河9 号建于 1681 年,是这里最古老的建筑。这座建筑自建成后一直保存至今,没有任何变化。
许多著名的艺术家都曾在新港运河沿岸的彩色小屋里居住。安徒生以前就住在 20 号,他就是在这里写出了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以及《豌豆公主》。他还在 67 号住过长达 20 年的时间,在 18 号也住过两年。
神农喷泉:一个发辫飞扬的女神,左手扶犁,右手挥鞭,赶牛奋力耕作,水从牛鼻和犁铧间喷射而出,气势磅礴,像征神牛的气息和翻飞的泥土,具有力量美。
市政厅和市政厅广场
“小美人鱼”于1913年8月23日,被安置在哥本哈根长堤公园面临波罗的海的岸边。“小美人鱼”凝视着陆地,那冥思苦想、郁郁寡欢的神情,似乎仍在眷恋着心爱的王子。
丹麦联合邮轮公司DFDS 的全称是Det Forenede Dampskibs-Selskab,是北欧最大的航运和物流公司,成立于 1866 年。DFDS 拥有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最豪华的客船,最大客舱甚至可容纳 2100 位乘客,船上提供各种各样精美的餐厅和休闲娱乐活动。
搭乘从哥本哈根行驶至奥斯陆的航线,探索斯堪的那维亚,体验世界一流游轮旅程,将是一段令人难忘的特殊经历,同时也是欣赏北海美丽风光、奥斯陆峡湾和斯堪的纳维亚两大首都的最佳方式。同比夜宿酒店或搭乘昂贵航空,在夜航游轮上住宿无疑是游客的最佳选择。
一晚航行,天亮时,己是冰雪世界。
二、 上帝的山谷--挪威首都奥斯陆
奥斯陆位于挪威东南部,是全欧洲最富有、安全和拥有最高生活水准的城市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城市之一。
奥斯陆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最为古老的都城。它的名字来源于古老的挪威语,一个是“神”一个是“草地”。始建于公元1048年,从1814年起成为挪威首都,昔日曾称为“克里斯蒂安尼亚”,后改为现名。据传说,奥斯陆意为“上帝的山谷”,也有说意为“山麓平原”的。
奥斯陆坐落在奥斯陆峡湾北端的山丘上,面对大海,背靠山峦,城市布局整齐,风格独特,环境幽雅,风景迷人。城市濒临曲折迂回的奥斯陆湾,背倚巍峨耸立的霍尔门科伦山,苍山绿海相辉映,使城市既有海滨都市的旖旎风光,又富于依托高山密林所展示的雄浑气势。
根据考古学研究,奥斯陆于公元1000年前后建城。奥斯陆老城区是北欧除了维斯比以外最大的中世纪城市,而且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由于奥斯陆三面被群山、丛林和原野所环抱,因而既有海滨城市的旖旎风光,又有依托高山密林而具有的雄浑气势。城市街道两旁的建筑大多只有六七层,带有浓厚的中世纪色彩和独具一格的北欧风光。苍山与绿原相辉映,风景十分迷人。
北欧史诗般的年代早已过去,维京人的传奇故事也变得遥远而陌生。那些枭雄或恶魔,与这些美轮美奂的海盗船一样,只能在后人点烟翻阅历史时才会像烟头的亮光一样闪烁分秒。
维京船博物馆(Vikingskipshuset)
古代挪威人被称为维京人。说起维京人,就会联想到凶狠的海盗。对于祖先的历史,挪威人却颇为自豪,认为海盗是勇敢者的化身,是不畏艰险、勇于开拓进取的象征。这种勇于开拓的精神是挪威人不断前行的动力。
要想了解挪威人的历史,不能不去奥斯陆的海盗博物馆。海盗博物馆坐落在奥斯陆的比格德岛上。海盗博物馆拥有的大量海盗时期的出土文物,许多均是海盗时期贵族的陪葬物,其中最能代表挪威海盗历史文化元素的便是馆内存放的当年留存下来的三艘巨大海盗船。
三艘木制海盗船是公元9世纪的原物,其中两艘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船身首尾尖细,优雅轻盈,让人很难将其与汹涌波涛和腥风血雨中的北欧海盗联系在一起。陈列馆里最大的海盗船“科克斯塔德号”,船长达24米,首尾很细,向上翘起,并有精雕细镂的花纹,据说为强有力的海盗头目所拥有。船的两侧共设有64个圆形的盾牌,船头还有可拆卸的兽头,传说只有在出海征战时,圆睁双目、血盆大口的兽头才会被装上,以震慑敌人。浅浅的船身看起来身轻如燕,只能容纳35个人,自然无法与我们想象中的战舰相比,海盗船的特点便是快捷灵巧,所以,也正是这样不起眼的海盗船雄霸大西洋,令当时许多商业船队,甚至国家舰队闻风丧胆。
维格兰雕塑公园(Vigelang Park)
维格兰雕塑公园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的西北角,有一座占地 50 公顷的奇特公园 维格兰雕塑公园。园内繁花绿茵,小溪淙淙,到处都矗立着造型优美、婀娜多姿的雕塑,这就是维格兰雕塑公园。维格兰雕塑公园是以挪威著名雕塑大师古斯塔夫•维格兰的名字命名的,它的另一个名字叫弗罗格纳公园。公园有 192 座雕塑,总计有 650个人物雕像。这些由铜、铁和花岗石制成的雕像,是维格兰 20 多年心血的结晶。
公园内虽然雕像比比皆是,但是多而不乱,错落有致。园里有一条长达850 米的中轴线,正门、石桥、喷泉、圆台阶、生死柱都位于轴线上,主要雕像、浮雕分布其间。石桥两侧各有 29 座彼此对称的铜雕。喷泉四角,各有5 幅树丛雕,四壁为浮雕,中央是托盘群雕。圆台阶周围是匀称的 36 座花岗岩石雕,中央高耸着生死柱。全部雕像,形成几幅美丽的几何图案,匀称和谐,浑然一体。公园里所有雕像的中心思想,集中突出一个主题——人的生与死。如喷泉四壁的浮雕,从婴儿出世开始,经过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直到死亡,反映人生的全过程。人们有的沉迷,有的警醒,有的挣扎,有的绝望,组成了一个陡峭上升的旋律,令人惊叹不止。
奥斯陆市政厅
奥斯陆市政厅:市政厅是这座海洋城市的政治中心,由挪威的艺术家们从1900年至1950年不断的装饰和润色才得以完工。它全面的向人们展示了挪威的历史、文化以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这座砖红色的建筑于1950奥斯陆建城900,布局为凹字形,周围有大量雕塑,表现了挪威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市政厅前有一个很大的喷泉,顺着两边的台阶走向市政大厅,宽阔的大厅可以想象容纳的范围,四面是大型的赋予历史意义的壁画,其中一侧放置了一架钢琴,顺着台阶走上一层,可见几个不同类型的房间,每个房间都有特别的展示,从家具摆设到人物壁画以及可以透过窗户看到的海景,无一不让观光客感受到其历史的氛围,体验其中的过往与变迁。 是诺贝尔奖颁奖地之一,另一个是瑞典斯德哥尔摩市政厅。
诺贝尔和平中心
滨海码头景色
皇宫是挪威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1814年起挪威历史的见证
挪威议会
挪威国家大剧院
奥斯陆大教堂
奥斯陆其他景色
三、美得令人窒息的地方--罗弗敦群岛
挪威罗弗敦群岛(Lofoten)。位于68°20′N ;14°40′E。这个由上古冰川雕琢而成的岛群,被公路和桥梁连接,呈狭长型的半岛从欧洲大陆延伸至北大西洋挪威海,全部岛屿均在北极圈内,极地风光与峡湾地貌在这里完美邂逅,造化出险峻与秀美并存的山海湖胜景,是摄影师向往的天堂,也是无数旅游杂志和明信片的宠儿。
《国家地理旅行者》杂志评选罗弗敦群岛世界最美丽的岛屿之一。《孤独星球》评价罗弗敦群岛: “这个地方美得令人窒息”。
向您推荐罗弗顿群岛的三大理由:
1. 罗弗敦群岛拥有最原始、不加任何雕琢修饰的大自然景观。散落在汹涌湍急的挪威海上的罗弗敦群岛,坐拥崇山峻岭,壮阔峡湾,热闹的海鸟聚集地以及延绵无尽、海浪滔天的海滩。没有比这里更适合体验大自然的探索之旅。
2. 观赏与拍摄极光的最佳地点:
-气温:与同纬度的阿拉斯加、格陵兰相比,罗弗敦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侯更为暖和,九月至四月中旬都是北极光最活跃的季节。
-拍摄:罗弗敦群岛延绵海中,拥有崇山峻岭、传统的渔村木屋、历史悠久的捕鱼与维京文化,当极光如期而至,这一切会给艺术家带来无穷无尽的拍摄灵感。没有比在罗弗敦拍摄的极光更丰富的元素、更有文化内涵的故事。
3. 要真正领略罗弗敦的原生态,就必须入住罗弗敦传统古老的渔村木(Rorbu)。
2月20日下午乘坐从奥斯陆飞往罗弗敦群岛的埃沃内斯(Evenes),航程约1.5小时,然后巴士3.5小时到达住宿地奥斯特沃(Austvgy)岛上的斯沃尔韦尔(Svolvaer),入驻挪威特色渔村木屋酒店Svinøya Rorbuer,
当晚的落脚点斯沃尔韦尔是一个古老的小渔村,位于挪威罗弗敦群岛最大岛--奥斯特沃岛南岸,其背靠巍峨陡峭的岩峰,面向阴郁神秘的挪威海。小村镇不算太大,却拥有岛上最现代化的便利设施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绝美的山海景观和富足的民众生活,就如同一处隐秘的人间天堂。而我们住的木屋酒店是在小镇的外面,过了桥的小岛上,一边是宽广无际的大海,一边是壮阔雄伟的群山。海在门的前面,雪山和小镇在阳台的对面。这家酒店位于大自然中,距离斯沃尔韦尔(Svolvær)镇中心和Svolværgeita山有不到1公里, Svinøya Rorbuer酒店的客房配备了有线平面电视、沏茶/咖啡设施、冰箱和带烤箱的炉灶。还设有阳台和私人桑拿浴室。酒店内的Børsen Spiseri餐厅供应当地鱼类特色菜肴。酒店还设有酒吧和露台,以及Gunnar Berg艺术画廊。
在这里享受传统淳朴的渔村木屋和最现代化的便利设施,享受罗弗敦群岛纯净的夜空,足不出门就可以在温暖的房间享受到日出和极光,享受与家人共同度过的专属时光。
当晚只出现几条弱弱不太强极光,作为预演,没有惊喜。第二天一早天刚亮,在房间就给外面惊艳的景色所惊呆。原来对面红房子的后面是雪山,雪山下的景色美极了。立即冲出门去尽情摄取日出前和日出时的美景。
此外,斯沃尔韦尔还有一处让人可望不可及的险峻陡峭山峰羊角峰(Svolvaergeita),成了不少欧美户外运动爱好者慕名来此的理由,他们都来想来征服这座外形怪异的山峰,但由于山体陡峭,攀爬难度高,需要当地的登山向导和专业登山器材才能登顶。成为最受欢迎的挪威爬尖峰石阵,但寻求刺激的登山运动员不畏死亡的花岗岩角间跳跃。
如下二幅图来自网络
这天准备沿E10 公路到最美渔村之称的雷讷,以及世界上最短名字的村落Å村。途中参观罗弗敦维京博物馆。
这里和维京时代有着深厚的渊源,罗弗敦维京博物馆(Lofotr Viking Museum)真实还原了维京时代的生活风貌。考古学家在Borg发现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维京时代长屋。这栋建筑长83米,已被重建为一座生活博物馆。
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海盗馆,在那里我们了解了维京人的历史,很有趣,身处复建的维京酋长长屋中,会有一种时光倒流置身于维京时代的感觉。心形灯中闪耀的火光,从屋顶挂灯中溢出的丝丝光线,还有鼻腔内浓浓的焦油味。其原型历史可追溯至公元500 年,是目前出土的最大的维京建筑。罗弗敦维京博物馆是维京人文化的映射。这里你能见到各式各样的维京人祖先的生活用品,体验不一样的感受。作为罗弗敦群岛上最重要的博物馆,有时间的话还请不要错过。博物馆还原了当时维京部落的样子,提供英语导览和影片展映,帮助大家对历史有基本了解。游客还可以在此体验到维京特色餐,这个维京盛宴就是,大家围着火炉,用着当时的餐具和器皿,一边吃饭一边享受演员们的娱乐表演,表演虽然没期待的那样精彩。但别有一番滋味。
维基解密介绍: 这个罗弗敦海盗博物馆(lofotr vikingmuseum)是一种基于一个重建考古发掘和历史博物馆海盗土司岛上的村庄vestvåGø雅在罗弗敦群岛 群岛进入诺兰县,挪威。它坐落在小村庄博格,近BøSTAD,在市vestvåGøY。983,考古学家揭开土司家在Borg(På博格PåvestvåGø我罗弗敦群岛),大维京时期建筑被认为已经在公元500年,一个共同的斯堪的纳维亚研究项目建立进行了博格从1986到1989。发掘出的最大的建筑曾经被发现在挪威的北欧海盗时期。在博格土司的房子地基测量83米(272 英尺)长9米(30 英尺)高。在博格座估计在公元950年左右被遗弃开挖结束后,曾经长屋的遗迹仍然可见。长屋重建了稍微的发掘遗址北。1995、本lofotr维京博物馆开幕。博物馆包括83米全重建(272 英尺)长的土司的房子,一个铁匠铺,两艘船(副本的科克斯塔德船,一个全规模的大小)和他们的船,和各种“意在将游客生活在维京人的时间。主要建筑是由挪威建筑师设计的,Gisle Jakhelln。
今天,该地区出土的和新的建筑都是建在工地。这博物馆的部分包括2个永久性的展览厅和电影院。展览厅展示通过视频和独特的文物,并开挖博格发现。相当多的考古文物具有显著的特点。广泛的博物馆的室外区域与砾石步行道绑在一起,邀请游客探索在更大的内容的历史比展厅就看到山顶上重建´土司家,上船海盗船,看到周围的景色和把握景观的价值和它所提供的维京时代--这都增加了经验。
对lofotr海盗博物馆管理位于该教会的前牧师。
lofotr海盗博物馆被提名为2011年度博物馆(挪威)和2013个欧洲博物馆年度奖。
罗弗敦群岛(Lofoten),位于挪威诺尔兰郡,是挪威北部的一个群岛,整个群岛都处在北极圈以内,气候严寒,风景如画,人烟稀少,主要居民是维京人,约有人口24500人。
壮观的罗弗敦群岛是由上古的冰川雕琢而成的。韦斯特峡湾Vestfjorden把它和挪威大陆隔离了开来,把它孤零零留在了辽阔的海上。尽管如此,从远处看上去,群岛仍然像一条似有似无的链子,永远连在一起。因此,当地人又叫它“罗弗敦围墙”。
“罗弗敦”在挪威语中是“山猫脚”的意思,同时也暗指其邻海拔地而起的一列险峻的岛屿——“罗弗敦之墙”。
这堵“罗弗敦之墙”在西部峡湾与北海之间形成了一道长达160公里的屏障。岛峰由花岗岩和火山岸构成,经受了上一次冰河时代冰川的冲刷、削凿,从而形成了现今几乎可与阿尔卑斯山脉相媲美的旷野,以及壮观的地貌。
罗弗敦群岛散落在汹涌湍急的挪威海中,地处北极圈以北。这一片人迹罕至的边境地带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展现得淋漓尽致,坐拥崇山峻岭,深不见底的峡湾,热闹的海鸟聚集地以及延绵无尽、海浪滔天的海滩。
这几年,拍摄雪景和北极光成为一大热门,曾经冬季安静的罗弗敦开始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从斯沃尔韦尔到雷纳(Reine),全程120公里,耗时2.5小时。前往雷纳的途中经过几个风景绝佳的小村庄,壮阔的峡湾海边,鬼斧神工的礁石之上,十几座色彩明艳的小木屋,排列在巍然耸立的群山脚下,水中还停靠着各种游艇,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和高度融合,在北挪威达到了极致。雷纳(Reine)是罗弗敦群岛最尽头的主要村庄,也是群岛最引人入胜的风光集中地。小村被群山包围,风景自是举世无从雷纳驱车10公里,前往罗弗敦群岛最西端的奥镇,在这里遇见了孤独冷艳的海角风光,
罗佛敦群岛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的世界上最美的三个群岛之一,而群岛中莫斯克内斯岛上的雷讷渔村,又名列欧洲和挪威的最美乡村榜。这个美中之美的小村,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它那超世脱俗的优雅和摄人魂魄的超现实感受。走进这个仅有300多人的小镇,仿佛进入一个童话世界,和我们通常想象中的所谓渔村,或冰天雪地的北极圈,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罗弗敦群岛的气候与同处一个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显得更为宜人。五月末至七月初会出现极昼现象,九月至四月中旬可欣赏北极光。无论在哪个时间、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里的美丽都是无与伦比——静谧而高远的山格外肃穆、色彩艳丽的红色渔屋零星散落在山脚平缓的地方,宁静的水面平缓、湛蓝、清澈,人们生活得平静安逸,这里犹如一个秘境遗世的天堂,让人感觉身处不现实的幻境。
在罗佛敦第二天晚上,北极光如约而至,
在罗弗敦群岛第三天早上,离开斯沃尔韦尔前往世界上最北端的不冻港,也是世界上最北的港市--- 纳尔维克。途中美景迷人。
这是罗弗敦群岛与大陆连接的大桥。
四、世界上最北端的不冻港,也是世界上最北的港市--- 纳尔维克 和 铁矿业中心---基律纳
乘坐被誉为世界上拥有最壮观景色的“极地列车”(Ofotbanen),由纳尔维克前往瑞典最北部的城市基律纳(全程约2.5小时)。这段火车在1903年正式通车,最早是用于从瑞典基律纳运送铁矿石到纳尔维克港口,后来同时运送其他货物及乘客,在缺乏大型挖掘机的年代堪称建筑史上的杰作之一,极地列车经过雄山峻岭、峡湾湖泊,它将带你领略北极圈最独一无二的风光体验。抵达瑞典基律纳后入住酒店,静待极光的到来。
纳尔维克港位于挪威海沿岸的乌夫特峡湾〔Ofot fiord〕的东南岸,东距瑞典边境只有三十多公里,是挪威在北极圈内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瑞典、芬兰北部重要的出海口。这个港口城市有一万多人。是一个不冻港,即使在冬季也能通航。 在1940年4月9日~6月8日期间见证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1940年德国为防止英国突袭瑞典耶利瓦勒,断绝德国铁矿石供应于4 月9 日派遣10艘驱逐舰运载2000 人突袭占据纳尔维克盟军方面,以英军为主力,再加上一部分的法/波军队和当地的挪威军队;轴心国是德军。为了争夺这个港口城市,双方军队发生了异常激烈的碰撞。 此战役盟军失败是无可争议的。但是此役从德海军方面,十艘驱逐舰全沉了,除了在家中维修的,德军几乎没有可用的驱逐舰了,海军元气大伤,再也没有翻过身来。
纳尔维克战役中双方有五十五艘/架的水面舰艇、潜艇、飞机在港口周围被击沉/击落。沿着纳尔维克港外的航线,有很多露出海面三英尺高的重金属浮标,标出了那些在战争年代被击沉的船只所在的位置。沉在纳尔维克港外的峡湾中的十艘德国驱逐舰,已经有三艘被打捞起来并移走,还有几艘允许游客潜水参观。“乔治•蒂勒”号——他的舰艏距离海面十五米〔五十英尺〕,现在时刻提醒人们记住残酷的战争。
今天,居民还是一万多人的纳尔维克港每天仍然在繁忙的将来自瑞典的铁矿砂装船运走,有意思的是到现在为止纳尔维克还是只有铁路和瑞典相连,却没有铁路和任何一个挪威主要城市相连。
世界大铁矿中心基律纳
又译“基吕纳”。瑞典北部城市。位于罗萨湖东岸、北极圈以北145公里(90英里)是瑞典的主要旅游城市,也是世界大铁矿中心之一,以产高品位铁矿石(含铁率超过70%)著名。“基律纳”是拉普语,意谓“北极松鸡”。早年这里曾是拉普人放鹿的荒山野岭。19世纪30年代在基律瓦拉山发现蕴量丰富的铁矿,但直到1899年铁路通车、铁矿加以开采,这里才迅速发展起来。
基律纳已成为瑞典主要旅游城市和现代化矿山城市, 每年6月份,基律纳的太阳昼夜长在,游人纷至沓来,竞相看奇妙的“半夜太阳”。人们还可一睹拉普人放鹿、套鹿的情景。冬季白雪皑皑,基律纳一带又成为滑雪爱好者的驰骋佳所。若天公作美,人们还能欣赏到神奇壮观的北极光。
由于在基律纳当晚下雪,极光稍闪一下就消失了。欣赏不到壮观景观。
从基律纳往罗瓦涅米,仍然在北极圈驾行。沿途是冰雪世界。
五、圣诞老人的故乡---罗瓦涅米
罗瓦涅米位于北极圈内,东经25°44‘,北纬66°30’,是拉普兰的首府,有人也称之为芬兰的第二首都。是世界上唯一设在北极圈上的省会进入冬季,纷纷扬扬的漫天雪花悄然飘落下来,大地披挂上洁净的银装。天际边,时常还可以看到神奇壮观,五彩缤纷的北极光。不规则光束变幻莫测,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之久,然后突然间神秘地消逝。绚丽多彩的北极光与皑皑白雪交相辉映,颇为壮观。在这里,您还可选择各种雪地活动,比如狗拉雪橇、驯鹿拉雪橇、雪地摩托。在雪地里搭起帐篷,点起篝火,尽情的享受着纯美宁静的大自然所赋予人们的独特风光。
罗瓦涅米城区景色
罗瓦涅米被称为圣诞老人的故乡,闻名世界的圣诞老人村位于罗瓦涅米以北8公里市郊边缘处的北极圈上,自成一隅。通过高高的牌坊入口,赫然见到一条粗白线横躺地上,写着北纬66度33分。原来这线正是北极圈的分界线,过了这线以北的地方便属于北极范围。不少人在线上跳来跳去。在北极进进出出,到是有趣。圣诞老人村是一组木建筑群,包括有正门的尖顶、餐厅、花圃、圣诞老人办公室、居所、邮局、购物商场、鹿园等。每年源源不断的游客从世界各地涌向这里,以一睹圣诞老人的风采为快。在圣诞老人村的礼品店里。港客可以买到带有芬兰特点。设计精美的礼品,馈赠亲朋好友。还可以得到一张跨越北极圈的证书。
走出圣诞老人屋,便可看到地上那条白色的北极线(北纬66度33分),圣诞老人屋就建在这北极线上。沿着北极线走,线的一头就是北极圈内那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的芬兰圣诞老人村邮局。这是个芬兰最繁忙的邮局,听说每年这里要收到来自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万封信,每封信都会保证有回信,信中除了节日问候外,还有一段关于圣诞节的故事。
邮局角落里放着一张桌子,上面有许多各地小朋友给圣诞老人写的信。听说,如果你没有机会来北极圈拜访圣诞老人,却十分向往这儿的风情,那么你可以给圣诞老人写封信,不管相信与否,你都可以试一试。
哈士奇一般指西伯利亚雪橇犬
西伯利亚雪橇犬(俄语:Сибирский хаски,英语:Siberian husky),常见别名哈士奇,昵称为二哈。西伯利亚雪橇犬体重介于雄犬20-27公斤,雌犬16-23公斤,身高大约雄犬肩高53-58厘米,雌犬51-56厘米,是一种中型犬。
西伯利亚雪橇犬是原始的古老犬种,在西伯利亚东北部、格陵兰南部生活。哈士奇名字的由来,是源自其独特的嘶哑声。哈士奇性格多变,有的极端胆小,也有的极端暴力,进入大陆和家庭的哈士奇,都已经没有了这种极端的性格,比较温顺,是一种流行于全球的宠物犬。与金毛犬、拉布拉多并列为三大无攻击型犬类。被世界各地广泛饲养,并在全球范围内,有大量该犬种的赛事。
西伯利亚雪撬犬是和狼的血统非常近的犬种,所以外形非常的像狼,有着比大多数犬种都要厚的毛发,毛发颜色大致分为黑色、灰色、棕色(浅棕色又被称为梦幻色)、纯白色(极少)四种,当然这些颜色通常都是夹杂着白色毛发同时存在。哈士奇眼睛有纯棕色和纯蓝色,允许有一只眼睛棕色一只眼睛蓝色。哈士奇的头版,俗称脸型,通常有十字脸型、桃脸型、三把火、地中海四种。
值得一提的是“蓝眼,三火”,蓝眼指的就是眼睛是蓝色的;三火指的是额头上的三道白色痕迹,看起来像三把燃烧的火苗。“蓝眼,三火”曾经一度被误认为是哈士奇的标准,其实这并不是判断哈士奇品质标准,反之蓝眼三火更是哈士奇普遍的存在,血统赛级哈士奇就极少有“蓝眼睛,三把火”的存在,多为两只褐眼。因为西伯利亚雪撬犬都有着和狼非常相似的外观,我们所看到电影里的狼大多都是哈士奇扮演,所以哈士奇和狼长得越像越好
驯鹿拉雪橇
入住的是2016年最新落成的北极森林树屋酒店(ARCTIC TREEHOUSE HOTEL),温馨的原木内饰处处体现拉普兰传统文化,全景落地大玻璃让您能轻易获得最别致的树顶景观,享受雪国森林静谧的夜空,在温暖的房间中静待北极光的降临。
当晚北极光如约而至,呈现与罗弗敦群岛不同风格的舞动。
森林树屋酒店早晨,天气比较冷,可以玩玩泼水成冰。
六、 大都会的魅力与北欧式的优雅----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赫尔辛基(Helsinki),芬兰首都及芬兰第一大城市,芬兰第一大港口,是芬兰的经济、政治、文化、旅游、贸易、交通和航运中心,连续多年被评为“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
赫尔辛基毗邻波罗的海,是一座古典美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都市,又是一座都市建筑与自然风光巧妙结合在一起的花园城。市内建筑多用浅色花岗岩建成,有“北方洁白城市”之称
赫尔辛基市中心的南码头广场上有一个圆型喷水池,池中有一尊裸体少女青铜像。她面向大海,左手托腮,静静地凝望着芬兰湾。她端庄秀丽,温柔娴雅,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大海女神-一阿曼达。赫尔辛基大教堂是路德派新教的教堂,也是这座城市最著名的建筑之一。数百级台阶上的白色 教堂大圆顶巍然耸立,气宇非凡。广场前面,那造型精美、栩栩如生的雕像被风沐雪,仿佛向人们展示它当年的风韵。西贝柳斯公园隐没在丛林深处,它是以著名音乐家的名字命名的,公园中央,有石刻的西贝柳斯纪念碑和一具大型音乐铜管。每年6月都有"西贝柳斯节",即以这座公园为中心,举办7-10天的各种音乐会。
赫尔辛基大教堂
赫尔辛基大教堂(Tuomiokirkko)建于1852年,出自德国建筑师恩格尔(CLEngel)之手。大教堂矗立于游客聚集的参议院广场(Senate Square)中心,教堂所在的高地高出海平面80多米。一眼望去,希腊廊柱支撑的乳白色教堂主体和淡绿色青铜圆顶的钟楼十分醒目,宏伟的气势和精美的结构使其成为芬兰建筑史上的经典,也成为赫尔辛基市的地标性建筑。大教堂前是参议院广场,东西两侧分别为内阁大楼和赫尔辛基大学,南面不远处是总统府、最高法院和市政厅所在地。在铺满古老石块的参议院广场中心,竖立着建于1894年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铜像,以纪念他给予芬兰广泛的自治。从参议院广场到赫尔辛基大教堂,只需要百级石阶,却也正是这百级台阶,尽显教堂与俗世的不同,赫尔辛基大教堂的美和神圣深留于游客心中。
赫尔辛基大教堂是一座路德派新教教堂,宏伟的建筑内有很多精美的壁画和雕塑。每当教堂钟声响起,整个广场都一片肃静,众多游人一同静静感受着这种唯有宗教才能带来的让心灵宁静的珍贵一刻。
乌斯别斯基东正教教堂
乌斯别斯基东正教教堂位于赫尔辛基市中心,它的十三个金顶,与古雅红砖外墙,在赫尔辛基城市轮廓间,突显一抹俄罗斯在芬兰宗教上所留下的遗痕。显眼的金圆顶和红砖砌成的教堂显得格外凝重,旁边两棵大树与教堂交相辉映,正好是俄罗斯风情渗入芬兰历史的见证。精雕细琢的拱顶和花岗岩石柱是乌斯本斯基大教堂的两大特色,教堂内部的绘画都是由俄国画家完成的,完全保留了传统东正教堂的艺术风格。乌斯别斯基东正教教堂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最大的希腊东正教教堂,由俄罗斯建筑师 Gornostayev设计,完成于1868年。教堂的红砖尖塔极为醒目,设计巧妙,具有浓郁的莫斯科建筑风格。内有基督像及12门徒的壁画。
西贝流士纪念公园
西贝流士纪念公园及西贝流士纪念碑The Sibelius Monument为了纪念芬兰名作曲家耶安•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1865~1957)而建。西贝流士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是一首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交响诗《芬兰颂》,它是一首享誉国际的名曲,乐曲从开始就导出悲情主题,随后乐曲逐渐高昂,最后在壮丽声中结束,仿佛在诉说芬兰人民的苦难悲惨、热情豪迈及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最后必胜必成的伟大信念。因此《芬兰颂》成为芬兰最重要的国家乐曲之一。这位在芬兰人心目中伟大的爱国音乐家西贝流士,1957年9月中旬在呼吸衰竭中与世长辞,享年91岁,让芬兰人民永远怀念,西贝流士纪念公园就此诞生,成为芬兰热门的观光景点之一
这座纪念碑位于海边西贝柳斯公园青松翠柏环抱之中,由600余根银白色不锈钢管组成,酷似一架巨型管风琴,成为伟大的民族音乐家不朽作品的象征。每当海风吹过,气流穿过钢管发出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的风鸣声,仿佛是大自然在无休止地为纪念这位音乐家而演奏着永恒的乐章。一个巨大的西贝柳斯金属头像嵌在一旁的赤色岩石上,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伟大的作曲家英姿勃勃的形象。他那颦眉凝神,栩栩如生的表情,逼真地反映出音乐家当年进行创作时的神态。这座充满浪漫色彩的纪念碑是芬兰著名女雕塑家希尔图宁花费了6年的心血,于1967年西贝柳斯逝世十周年之际完成的杰作。它的小型复制吕被作为国礼送到联合国大厦永久展出。
岩石教堂
岩石教堂Temppeliaukion Kirkko ,此教堂卓越的设计极为新颖巧妙,完成于1969年,是斯欧马拉聂兄弟的精心杰作。岩石教堂,顾名思义便是利用位于住宅街的岩石高地建造而成,为了不损及自然景观,将岩石部分往下挖掘,而教堂就巧妙地设计在其中,其内部的墙上处处有岩石开凿后的凹凸痕迹,所以当不知情的人从旁边走过,还真猜不出这就是一个教堂呢。
教堂顶部采圆型设计,由100条放射状的3寸红铜梁柱支撑,再镶上透明玻璃,采光极佳。教堂入口走廊为隧道状,入口处则涂以混凝土,整座教堂如同着陆地球的飞碟一般;造型相当独特。位于教堂中央一侧的圣坛,呈现出极为简单而庄重的气氛,其后侧则是圣歌乐台,此教堂不仅作为弥撒之用,同时也是音乐会的演奏场所,而教堂内的管风琴则是北欧最大的一座。
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建在岩石中的教堂。
波尔沃(Porvoo)
波尔沃(Porvoo)是一座历史城市,其位于首都赫尔辛基以东50公里,是一个景色如画的古城,驱车不到1小时便可到达。其悠久的程度居芬兰第二,至今已经有680多岁了。是继图尔库之后芬兰的第二古城。波尔沃市坐落在波尔沃河河口,由于该城始建于十三世纪,所以现在还仍然保持着不少中世纪的小木屋和一些狭窄的街道。早在中世纪,波尔沃就是一个重要的进口贸易中心,坐落在波尔沃河沿岸的一排排红仓房向人们展示了波尔沃的航运史,是旅游者争相留影的著名景点。
波乐沃的老市区是芬兰目前惟一保存下来的中世纪城区建筑,弯曲的街道,狭窄的小巷和低矮的木屋是中世纪城市生活的缩影,被人称为“木制建筑博物馆”。老市区中的尖拱顶式的大教堂建于15世纪初期,是1809年芬兰第一届议会的所有地。波尔沃市郊还有许多保存完好的老庄园可供游人参观。
走在波尔沃的老街区,两边都是瑞典帝国时期修建的房屋,全部问木板结构,涂着漂亮的颜色,如今这些房屋都归私人所有,不少都改成了店铺。但是,根据芬兰的法律规定,这些房屋虽然是私人所有,但是主人只能改变屋里的装潢和结构,外部的东西只能修复而不能改变
回程从赫尔辛基飞往斯德哥尔摩转机回国,由于遇到了英国人称之为“超级怪兽”的暴风雪,令航班延误近三个钟头。坐在斯德哥尔摩回国的航机上,观看着喷射橙色液体去除飞机上的积雪,既觉好奇也觉担心。机上的雪除了,但雪越下越大。机场跑道,由六,七台铲雪车排着队在铲雪。
终于一飞冲天,留下机下一幅水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