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在婺源的最后一天,我坐在从岭脚村开往县城的最后一趟班车上,这段一直被交通支配的旅程,每天早起晚归。
可是我的第一感受居然不是终于可以回家休息了,而是冒出了另一个可怕的念头。
"我还不想离开,我想再多留几天。"
2018年清明假期,我们坐上了武汉—婺源的高铁,去完成去年没有完成的赏花计划,可惜抓不住花季的尾巴,到了婺源后,发现只剩下一大片一大片的菜花籽了。
但是!对于旅行小能手的我来说,这些怎么可能难倒我呢?出行前早已做好备份计划,没有油菜花,咱可以从徽派建筑、古村落玩起呀!
秉着与游侠客相同的旅行理念,这次我们来场不一样的婺源行!
安徽与江西之间,有一条千年古道,沿途三十余里,白墙青瓦,古风古韵,美不胜收。它坐落在婺源北线游中的一段,但真正来到这的人却并不多。
这是婺源线路图,大部分人在婺源的北线行安排无非是:思溪延村——彩虹桥——卧龙谷——理坑——浙源乡。它也在北线区域内,但却不在地图上标示,它起于浙源,终于岭脚。这一带都是古迹遍布的古村落,历史比东线的庆源、北线的思溪延村还久,以明清古建筑为代表,而自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
旅程第三天,早早起床,告别了客栈老板娘,我们从清华镇出发,决定前行探访这条"徽饶古道",计划先到达浙源乡,再沿途经过察关村、虹关村、最后到达岭脚村。
北线交通并不方便,听客栈老板说,来往车次较少,每天只有八点、十一点和下午两点这三趟班次,可以在路边往浙源方向的等待,招手就停。
由于出发较晚,错过了第一班车,正发愁之际,路过了一辆白色面包车,赶忙招手停下。说来也巧,司机师傅恰好也住在岭脚村,我们就这样庆幸地上了车。
车上同坐的村民们很热情,热络地和我们聊起天,他们说这里的几个村子都是不收任何门票的,有很多学生在里面写生,只是交通不便,如果下午要回县城,就要赶在两点之前在路上等候班车了。突然觉得之前的计划欠佳,之前在网上有听说北线交通不便,但也没想到这么不便。
最后结合班车时间,我们选择先随师傅到岭脚村,再沿路往回走。
如果打算在一天时间内逛完所有地方回到县城,最好选择包车或自驾,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私聊我司机师傅的电话。如果不赶,可选择在虹关村歇一宿,那边有几家写生基地可提供食宿。
三十多分钟的车程,远处群山叠翠,相比起东线,这里显得冷清许多,但是沿路的风景,却美得让人永远不会忘记。
到了村口,听师傅说,沿村庄旁边的山路上去,有一个平台,可以拍摄出到好看的岭脚村全景。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法前去。和师傅道了谢,便向村子里走去。
我喜欢岭脚的建筑风貌。
村口刚进去,地势较为平缓,建筑多为新居,与先前在思溪延村看到的差别不大。但向里深入,就开始见到许多造型独特的老宅。
沿路的老屋错落有致、参差不齐,有些建筑的墙面已经完全裸漏,红砖显现,有些已经完全废弃坍塌,上起了门锁。
小道古巷相互交错,没有一点儿规律可找,不一会便和同行小伙伴走散了。
如果说徽派建筑的美在于那些白墙青瓦的典雅,那么这些饱经风霜的斑驳墙面,似乎更能向我们诉说徽州古村落穿越百年的故事。
如果说徽派建筑的美在于那些白墙青瓦的典雅,那么这些饱经风霜的斑驳墙面,似乎更能向我们诉说徽州古村落穿越百年的故事。
我喜欢岭脚的秀美如画。
村落中每一处地方,多的是你没发现的美,镜头随处一摆,只要简单的构图,就能收获到一张像画一样的照片。
这里简直是美术生们的天堂。
也许是更多的层次赋予了画作更多的美感,巷子里每走过一处,不管多深多浅,都能看到画家们在写生。
顺着他们绘画的方向看过去,似乎也发现了先前没有留意的美,赶忙用相机记录下来。
对着眼前的小桥流水和古屋古巷,静心绘画,悠然自在。
我喜欢岭脚的人情味。
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的到来对这座静谧的村庄可能是种打扰,但是大部分的村民还是很热情地欢迎人们的到来。村落任由游客拍照或画作,都不收取门票费用。在这里,随机向村民们问路,都会得到耐心的解答。
这里的民风淳朴,比如刚到村里那会,因为一路拖着行李箱实在不便,刚好碰到一家小店,想着有偿寄存一下。小店的奶奶见我们进去,一路小跑着从外面赶了回来。
说明来意,奶奶淡定且爽快地答应了,而且坚决表示不要收钱,“行李随便放门口都行,这里没有人丢东西的,没有人会去拿别人的东西”。“路不拾遗”,听得人心里感动。
我喜欢岭脚的生活气息。
村中间有一条小河,沿着河畔,建起了村子的主干道,道上偶有石桥相通。
河畔处,常常聚集着些捣衣洗菜的村民,重复着这些简单又琐碎的家务。
不管是光处的鸡或是影中的鸭,都无处不显这闲暇的田园乡村生活。
这座依山傍水的小村落,一如这片山水般宁静悠扬与世无争。
这里没有篁岭大批大批把油菜花田当自拍背景的游客,更没有凤凰的灯红酒绿,有的只是各做自家事儿的村民,以及老屋门前晒着太阳闲聊的老人们。
从岭脚村出来后,搭上了十一点多的那班车,来到了虹关。
虹关被称作徽饶古道第一村,然而去的时候恰逢村子改造,巷道被挖开不便游览,就在那棵遮天蔽日的千年古樟树周围转了转。
这里还是明清时代享誉全国的“徽墨”产地,至今许多著名墨师的宅第保存完好。这里的建筑和岭脚村有些区别,多为南宋期间所建。
虹关村有几处写生基地,可提供食住,店里有很多美术生、画家留下来的画作,可以说非常有氛围了。
从虹关村出发,走一小段路就到察关村了。
察关村,始建于唐,全村“詹”姓,曾被评为"中国景观村落"。可别小看这个村子,《闪闪的红星》曾在此取景,特别是老夫扛牵牛的邮票,吸引着很多人前来。
察关的水口风景秀丽,有古树古村落,很多摄影、写生的人来这里记录那美丽景色。
往河流边走,沿路的墙壁上还能见到雇农民牵牛担架的出演广告,可见摄影影响力度之大呀!
但是我觉得摄影这件事还是随心一些,刻意去安排就不好玩啦,虽然我不是发现这个角度的第一人,但也在离开时偶然间拍下这张属于自己的照片。
由于时间原因,没有在察关村逗留太久,在水口周围转了转,就在路边搭上了下午三点多回县城的最后一班车了。
浙源乡最后也只是经过,没能深入感受,这里的龙天塔算是个吸引大家前来的景点,也是因为摄影作品带火的。塔虽然称不上十分宏伟,也没有华丽的外表,但矗立在静谧的小山村中,一切显得是那样的古朴与真实。有机会前来的小伙伴记得帮我弥补遗憾~
微饶古道的介绍到此结束,如果你喜欢本篇干货和照片,记得帮我点个赞哦~
我是Alva,一个喜欢旅行、美食、摄影、唱歌等等的97年妹子,如果你也是个喜欢穷游,爱好挖掘地方美食,喜欢摄影的人,我们可以互相认识,相互学习的呀!我的公众号:iamAlva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