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各位游侠 新人报道:
ID:金松
产地:北京
品种:汉
喜好:摄影、斗地主
年份:历史悠久
贵州省东南部地区,行政隶属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简称黔东南,约80%的人口为少数民族,包括了苗、侗、水、瑶等3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又以苗族、侗族人口为最多,虽然经济尚属于欠发达地区,但是很多历史悠久的原生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世人瞩目的文化瑰宝。
苗年是苗族人民辞旧迎新的日子,好比汉族的春节,同样是历史悠久的文化传承,正日子在每年农历十月上旬的卯日,当地围绕苗年会举办很多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是苗族传统文化风俗的集中展现,借探访雷山苗年之际,我走入了黔东南这充满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之乡。
姑妈回娘家
姑妈(当地是指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是苗年中的一个重要习俗,为了更好地展现这种传统民俗,当地政府把原来苗年期间分散的个人行为组织起来,安排各个村寨的姑妈们统一时间地点集合,一起回娘家,使得这项活动更显气势,也给了外来者深入了解这种民俗的机会。
集合广场上满是盛装待归的姑妈,不论年龄大小,嫁出去的女儿都是要回娘家的;回娘家当然也不会空手,礼品多多。
姑妈们出发回娘家,队伍浩浩荡荡,鼓乐喧天,大人们兴高采烈,一个小姑娘却已经靠在妈妈的肩头甜甜地睡着了,妈妈永远是女儿最安心的依靠。
寨子里欢迎的人群早早等在门口迎接姑妈姑爹,并且备好了拦门酒,盛情难却,不喝可是进不了门的。
喜庆热闹的场面中,是谁无精打采,垂头丧气?
终于到家了,寨子里准备了长桌宴,欢迎姑妈回娘家。女人们的节日里,男人们要好好表现,向勤劳的女人致敬,这也是传统。
斗牛
苗年的助兴活动少不了斗牛,斗牛是苗族传统的民间体育项目,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凡举办一定规模的民间活动,往往有斗牛助兴。雷山县的“苗岭斗牛”已经成为一个活动品牌,吸引全国各地的斗牛来此参加比赛,活动分为不同组别,斗牛捉对厮杀缠斗,不断淘汰,选出最终获胜者;活动一般持续几天,奖金总额已达百万。
斗牛比赛除去看牛,还有一大亮点是看斗牛场上的人,不论是两牛斗得难解难分,还是有牛落荒而逃,都需要有人出手相助,保护牛的安全,那可是贵重财产,这个时候,往往人牛齐奔,赛场上更显紧张。
参加比赛的牛都是职业选手,精挑细选而来,平日里不干农活,被人精心饲养,接受严格训练,比赛的获胜者不仅能赢得奖金,更为主人和村寨赢得荣誉。这是在银潭下寨中看到的威武牛王,住在宫中,足见人们对它的重视。
侗族大歌
这次来黔东南,正好赶上一年一度的从江县侗族大歌节(每年11月28日),当天我奔赴侗歌之乡-小黄侗寨,一睹盛况,侗族大歌正是从这里走向世界。
据考证,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80年代被一位法国音乐家在小黄侗寨发现,之后被邀请参加1986年的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之后曾参加中央电视台春晚、上海世博会开幕演出,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演出结束之后,我又在寨子里转了一阵,感觉古老的歌声已经改变了这块古老土地上的人,这种改变也必将继续,希望改变的同时,传统文化能一直传递下去。
岜沙苗寨
岜沙苗寨和小黄侗寨一样,都位于从江县,距离县城只有几公里,以最后一个枪手部落闻名,男人们至今延续着佩戴火枪的传统(当然这是经过了公安机关特批),与镰刀剃头及独特的服饰一起,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岜沙男人发型独特,剃掉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仅留下中部盘为发髻,并终生保持。据说这种发型是从蚩尤老祖时代传下来的,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能见到最古老的男性发式。日本武士的发型装束和岜沙人几乎一样,所以有日本学者专门到此考察,认为日本人的祖先可能就是岜沙人。
黔东南地区还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写这篇游记的时候,恰好在新闻中看到:澳门特首率团访问贵州,并把从江县作为对口帮扶对象。记得之前也看过报道,万达集团对口帮扶雷山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块孕育并传承着古老文明的土地,必将带给我们新的惊喜。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