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从东亚横跨亚洲板块,11个小时,9000多公里,飞跃了5个时区,最终降临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土耳其,横跨欧亚大陆,近邻非洲,这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使得多种文明在这里碰撞、交融,生根发芽,遍地开花。这个国家只有博斯普鲁斯海峡以西的伊斯坦布尔部分位于欧洲版图,占全国面积的百分之三,有趣的是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确沿用欧洲体系。
此行,我们顺着土耳其西岸,环绕土耳其西部,穿越数千年,聆听希腊时代古今的对话;感受罗马帝国昔日的辉煌;品位奥斯曼帝国文明的记忆。当然,这个有着厚重历史的地方并不缺少自然风光,友善的当地人守护着这份历史,躺在爱琴海的沙滩上,与希腊隔海相望,梦中的童话世界是那一堆堆纯白色柔软的棉花簇拥的城堡,醒来后是地中海温润的海风与罗马时期线条优美的人体造像。新的一天从一座座蘑菇组成的房子开始,在卡帕多奇亚,在这个喀斯特地貌组成的世界,人们住在由卡斯特地貌构成的洞穴里,然而,这异于地球表面的每一个角落都值得去探寻。
伊兹密尔
因为有了闻名世界的以弗所古城遗址,这座爱琴海畔的海滨城市显的更加的耀眼。早在3000多年前的希腊化时期,包括爱琴海在内的地中海沿岸区域都曾属于古希腊的统治。因此,我们可以在这些地方看到很多希腊时代的影子。一根根粗壮又不失精美的罗马柱零散的倾斜在道路两旁,被岁月洗礼了两千年不免显的有些沧桑。一侧是雕刻有希腊神话造像的喷泉拱门,再往里走,一座两层楼的框架式建筑格外醒目,这是遗址的标志性建筑:图书馆,据说这是当时世上最大的图书馆,围绕在四周的是浴室、酒吧、市场的遗迹。穿过一条笔直的石板路,一座可以容纳两万多人的露天剧场出现在眼前,依山而建的剧场相对保留比较完整,走到环形的看台中心,昔日观众的欢呼声仿佛还在耳边萦绕。这座曾经的亚细亚盛会城市隔着漫长的岁月展示着过往的辉煌。
棉花堡
曾经,牧羊人安迪密恩为了和希腊月神瑟莉妮幽会,竟然忘记了挤羊奶,致使羊奶恣意横流,盖住了整座丘陵,这便是土耳其民间有关棉花堡的美丽来由。日暮时分,柔和的光线让这一座雪白的山丘更加迷人梦幻,橙色温暖的霞光映衬的这一池池清澈、泛蓝的温泉水,把这里装点的更加晶莹剔透,色彩形成了强烈对比。在棉花堡的不远处是希拉波利斯遗址,早在罗马时期,这里发达的温泉资源就吸引了众多的人们来此进行水疗,不同于以弗所遗址,人们仿佛都被棉花堡独特的钙化地貌所吸引,雄伟的剧场看台却少有人驻足,包裹着头巾的穆斯林的女士们不时融入的画面和谐而又有趣,坐在看台上就能在安静中感受历史隔空的对话。走近一座座残垣断壁,一朵朵野花绽放着,伴随着古老,焕发着生机。
安塔利亚
这里是一座舒适的海滨城市,温润的地中海气候即便是到了12月也感受不到严寒。安塔利亚博物馆以丰富而完整的罗马诸神雕塑而闻名,号称“万神庙”,罗马人将智慧和美融汇进了大理石的每一寸,就在那一钉一锤之间。美是相通的,比如摄影和相关的绘画,电影甚至音乐和文学,总有一段让人舒畅的韵律在脑海中萦绕,谈到视觉艺术,这里的雕像每一尊都可谓是惊艳之作,人体的肌肉线条在石质的纹理之中均匀流畅,神话的世界生动而又真实,仿佛触手可及,一尊尊代表着力量、美丽或是权威的希腊神恰到完美的呈现在眼前,一簇簇暖光将这神圣衬托的更加威严。
老城区是建在地中海边的一片奥斯曼帝国时期建筑,白墙红瓦在碧海、蓝天的映衬下充满热情和活力。早上的老城是清新宁静的,一条条石板铺成的道路两旁,是一栋栋整齐的青砖垒砌的房子,屋子里摆着缤纷的手工艺品和香料和等待出售的特产。穿过两条巷子来到了地中海边的港口,五颜六色的游轮让人眼前一亮,每一艘也许都有着一个说不完的故事。清澈见底的海水凝聚了太多的梦想。
孔亚
孔亚是托钵僧旋转舞的故乡,在伊斯兰教的苏菲派,教徒们人文在不停旋转后的缺氧、眩晕的过程中,是最接近真主的时候,伴随着异域民族音乐,头戴高筒茅,衣着宽摆白袍的僧人们在聚光灯下翩翩。梅乌拉那博物馆是由清真寺改成的,这里更是当地人参拜信仰领袖梅乌拉那的圣地,每个穿梭于清真寺的当地人就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我们在这里反而显的更像是突出的外国游客。这里的人不反对镜头,甚至会友好的主动要求一同合照。旁边的巷子是当地人交易日用品、杂货的集市,车水马龙穿行于身边,在长远的清真寺前,我们只能短暂驻足。
卡帕多奇亚
如果有一座座梦境编织的城堡,也许它就在卡帕多奇亚。跟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坐在热气球的篓子里升空,离梦境越来越近。千万年的碳酸作用和风蚀雨淋构成了这里独一无二的喀斯特地貌,每一片土地上都有着特点。一片片巨型的石头蘑菇长在山谷之中,人们和当地地形结合,在石柱中开辟出一片片洞天,我们至今还可以在石壁上看到罗马时期留下的残破的基督教壁画,和地面连城一体的石桌。车行几公里,是一片犹如在峡谷中燃烧的火苗,这里被称作“玫瑰谷”,绚烂的玫瑰花瓣灿若红霞;乌其萨尔城堡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小村庄,一层层的屋子随着地形的坡度错落有致,“山”的本身就像一座城堡,有人曾经就在石壁上开洞生活,山脚下至今还有住在洞里的人们。我们的住所选在格雷梅小镇的一处洞穴改造的酒店里,天然、原始的环境大概是人们意识深处的庇护,连同夜幕的灯火和星辰一同点缀着入眠。
伊斯坦布尔
博斯普鲁斯海峡将这座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布尔一分为二,海峡的西侧是欧洲部分,东侧则是亚洲。这里把东西文化的交融凝结成了一个点。圣索菲亚大教堂就是这座历史背景下的一座建筑,这座建于东罗马帝国时期的基督教堂斑驳的墙壁上,一层层壁画的最底层,至今依稀可见圣母玛利亚于耶稣的影子,奥斯曼帝国时期这里则改成了清真寺,大面积较为崭新的壁画则是伊斯兰文明的印记。气势恢弘的教堂里,巨大的空间被装点的富丽堂皇。
不远处的蓝色清真寺原名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土耳其著名清真寺之一,17世纪初由伊斯兰世界著名古典建筑师锡南的得意门生Mehmet Aga设计建造,因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依兹尼克瓷砖装饰故名,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大院内的广场上,络绎不绝的人们因为信仰而汇聚又分离。
奥斯曼帝国老皇宫与两座建筑在老城区构成了一个品字型。傍晚,游船穿梭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一边是快速发展的欧洲区,一边是凝结了厚重历史和文化的亚洲区。跨海大桥将文化于历史连接。对于这座建于三大洲连接处的伟大文明国度,10天的时间显的太匆忙,不久我还会再回来。
可爱的人们
此贴完毕,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