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南疆是一种病,不去治不好。所以,是时候去一趟了。
温馨提示一句,由于总的行程较长,如果想单看哪个城市的行程。可以直接从目录里选择,比如D4喀什、D6阿克苏。
乌鲁木齐实在太遥远,我们决定去的时候在西安中转,停一停,住一晚。
西安停留的时间短,我们没有去秦陵兵马俑、华清池,就去看了看大明宫遗址公园和大唐芙蓉园。
大明宫始建于唐太宗时期,本来是李世民为其父亲李渊建造的宫殿,但可惜的是,宫殿还未建成,李渊就去世了。后来李治、武则天的时代终于建成并使用,之后就成为了唐朝皇帝朝寝最多的宫殿。
往日的辉煌踪迹难以寻觅,大明宫的遗址上还曾经住了成千上万的居民。2010年以后才开始慢慢迁居安置,因此恢复原貌很难。遗址公园就在其一角做了一个按比例缩小的宫殿模型。
想象当年数万民工建造宫殿的盛景……
主殿模型。
出土的文物。
大明宫遗址更像个博物馆,要看唐朝的风貌我们又来到了大唐芙蓉园。
一进园就遇上了游行的马队。威武的骑士。
大唐芙蓉园是皇家的后花园,与大明宫一南一北,在长安城的两端,但是有专门的皇家通道可以直达,相当于绿色通道,普通百姓是进不了的。
这场景是不是很熟悉?春晚的分会场就在这里。
估计很多电视剧也在这里拍摄。
威严的唐太宗李世民坐看着他的城池。长安城正中间的天街有155米宽,比现在的任何一条街道都宽。外国使臣朝见的时候,一进城门就感受到了天朝的威慑。这个宽度据说还有安保的作用。在冷兵器时代,弓弩的射程是五六十米,即使歹徒在街道两边同时向中间射箭,也伤不到在中间行走的皇帝及其二三十米宽的仪仗队。
长拱桥上的落日余晖。
西门是出口。
晚上吃点儿西安特色的面食:裤带面。
可怜见的是这个吃面的大盆。第一天完结。
第二天一早从西安出发,到了乌鲁木齐已是下午两三点。所幸新疆和北京有两个多小时的时差,所以正好是吃饭的时间。
马上来一盘新疆大盘鸡啊!
从没吃过的烤马肉。
面食也很好吃。
羊肉串
馕
酸奶
烤羊排,口水……
晚上开始,下起了2018年的第一场雪。早上起来,一地都白了。
要知道这才十月啊。我们那边还只穿两件衣服呢。
看来羽绒服没有白带,必须穿上。零下4度了。
车窗上是暖化了的雪水。
出发去石河子的路上一路是雪……
石河子最有名的就是军垦博物馆了。
满满的都是有年代感的东西。
士兵们自制的生产工具。
补满补丁的棉裤。
这件补丁棉袄是镇馆之宝,也是军垦文化的代表。
门前广场的雕塑。
一早赶路,看完博物馆,到午饭点了。
大盘鸡里加进了烤馕,特别好吃。
正宗的孜然牛肉哦。
新疆一大怪,辣椒是盘菜!不过细看还是有肉丝。非常好吃。
就连简简单单的葱油拌面,也很馋人啊!
下午又来到1958军旅小镇。也是展示军垦文化的。
这就是早上在军垦博物馆看到的那件棉袄,不过在这里,是铁岭的农民画家用千万笔铅笔画画成的。
展示的都是当年军垦时的场景。
这士兵的眼神,多么坚毅。
这位医生为了给当地牧民的孩子治病,割了自己腿上大大小小的十几块皮肤。
来自全国各地、各个阶层的兵团士兵。
羊毛细致到是一根一根画出来的。
大巴扎(也就是集市)的热闹场景。
要画出白色的塑料袋及里面的蔬菜,实在不容易。
看完画展,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下午六七点,虽然这里还有太阳,但也是时候坐下来喝一杯下午茶了。
返程,回去吃晚饭。
第一碗先上来一份凉皮,哇塞,真好吃,我觉得我此行就是来吃的……
好棒的羊肉串!感觉这才是正宗的,以前吃过的那些都不算!
本来这就已经够饱了,可是余兴未尽的我们,又跑出去吃夜宵。不过本来以为夜宵的地方很热闹,是想去体验和感受一下,不过因为天气太冷,零度到零下哦,所以我们想象中的热闹夜市并没有出现,据说已经过了旺季。
我们还是象征性地点了一些烧烤。韭菜2元一串,真是十分地接地气了。
说说中间那份烤鱼吧,我们以为烤鱼是先烤,然后有一锅汤和配菜,下面点着炭火一边吃一边继续烤的那种大盆,没想到上来的烤鱼,就真的只是一条烤过的鱼……
出发咯,第二天八点多起来去喀什,在那边就相当于六点钟出发,刚开始天还是黑的……
走着走着,天才亮了起来。不过,你以为我们坐车去喀什吗?那是不可能的,据说火车都要几十个小时,我们这是先坐几个小时的汽车去乌鲁木齐机场,然后坐飞机去。新疆是真大呀,动动就要坐飞机。
这会子我们可到了这儿啦。看见蓝点点的位置没,祖国的最西端!遥想一下自己现在离杭州有多远……
第一个去的地方是盘橐城。这个字好难念吧,如果不是有拼音,我也不会念。这里是西域的古城,里面供奉着汉代的名臣班超,所以又叫班超纪念公园。
公园里面的班超雕像。可爱的新疆讲解员小姐姐说,班超是中国的第一位援疆干部……民族援助和民族融合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
第二站,我们去了香妃墓。香妃墓就在市区,过去很方便。
进门首先是清真寺。新疆的清真寺真是多呀,到处都有。这个香妃墓的景点就有三个。一个在景区门口里面、一个在大门口外面紧挨着的,是两个清真寺,一个冬天用,一个夏天用。这个通透凉快的是夏天用的,冬天用的在半地下,暖和。
清真寺的柱子,每根都不一样,因为由不同的木匠雕刻的,自己想雕刻什么就雕刻什么。所以有几根柱子,就有几种花样。而且,清真寺用几根柱子完全看规模而定,没有规定的定数。
这就是香妃墓了。是一座四百多年历史的老建筑,但就是现在的眼光看来,也是气势恢宏、豪华至极。
柱子和墙面上的这些彩色砖墙,几百年不曾失色,仍然色彩鲜艳、熠熠生辉。然而,由于当年的工艺已经失传,现代人反而制作不出来了。
这色彩依旧的,是当年的原件,而这颜色发黑的,是现代的仿制品。
香妃墓并不是香妃一个人的陵墓,而是一个家族墓。里面合葬着七十二名香妃家族的人员,从她的祖爷爷开始,一直到她的嫂子,男女老少都有。在当地,有名的不是香妃,而是香妃的祖爷爷阿巴克。所以引导牌上写着阿巴克霍加(先生)麻扎(墓)。
到了里面就不允许拍照了,也是为了表示对先人的尊重。高高低低的墓碑显示着墓主人的不同身份,香妃的墓在很边上,因为在祖爷爷和爷爷面前,她只是小辈。但是她的墓碑上盖着黄色的绸布,这显示出了她的皇家身份。当年香妃嫁给乾隆皇帝后一直很想念家乡(现在想想也真是够远的,那时候喀什到北京估计得走上几个月甚至大半年吧),临终前表示想把自己的遗体运回家乡安葬,乾隆皇帝答应了她的要求。墓区内还放着当年送香妃灵柩回来的马车,据说是原物。这得要感谢这边干旱的气候,使木质的马车可以保存得如此完好。
喀什宾馆富丽堂皇而又富有民族特色的大厅。
当夜幕悄悄降临,我们又开始伺机而动。步行来到喀什古城的脚下,不够我们今晚的目的地并不在那里,而是在它的对面。
呐,就是这里了,嘻嘻。
美食广场进门居然要收门票,20元一张,不过进去才知道,收门票是有道理的,人家是有演出的嘛。万一你啥也不吃只是来看演出呢。
不过,看着这样的民族舞蹈,你不吃点民族美食,也说不过去。这时候,你一定会乖乖坐下来,点上一两份烧烤。这个时候,门票还能派上用场,可以抵用现金。嗯嗯,这么说还是不错的了。
大茄子!比鱼还大!
尝一尝当地的乌苏啤酒,味道不错哦。
馕坑肉。馕已经那么好吃了,烤馕的坑里烤出来的肉,那绝对不是一般的香~~~。
各种见过的、没见过的……
这个,烤鹅蛋,没见过吧?烧烤没见过能烤这么厚这么圆的东西,这是怎么做到的!但这还不是最大的,神奇的是还有烤鸵鸟蛋!考虑到肚子的承受力问题,我们没要鸵鸟蛋,可是真的想问它是怎么烤熟的呢?!难怪说新疆的烧烤水平绝对是全国一流的!
来,拿蛋干个杯!再饱,也一定要尝一尝!
大茄子上来了,从怀疑到完全拜服,入口即化,香!好吃!
又吃撑了……我为什么要说又?
晚安睡觉!明天还有一天要逛古城,打足精神!
清晨的阳光如此透亮,在这个年降水量只有70mm的地方,一切都是那么明亮清晰。
艾提尕尔清真寺,不仅是新疆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 在国内外宗教界均具有一定影响,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艾提尕尔广场的另一侧。
清真寺上空的流云排布出吉祥的图案。
广场上空成群飞舞的鸽子,更加衬托出清真寺的庄严肃穆。
清真寺的外围就是改造后的喀什古城。
有好多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
我们走入喀什市老城区保护综合治理纪念馆,看看喀什老城的变迁。
这是老城最初的样子。
这是改造以后的农民家里。
街头巷尾都很热闹。
悠闲的老人。
有民族特色的漂亮墙壁。
商店里,摆着琳琅满目的漂亮铜器。
玉石葡萄,500元一串。
啊,这是童话中的皇宫里,王子或者公主用的酒器吗?
葡萄美酒夜光杯,玉石的杯子果然气质不凡。
铜镜,好漂亮,不过随身带的话有点儿重。
普通居民家的大门。改造后的他们都生活在幸福里。
不怕生的小女孩追着我们的电瓶车,还想抓住栏杆爬上来。
追着我们车子跑的孩子。
哦,被大人叫住了。
随便一停都好美。
这里的旧城改造,都是一户一个方案,由专家来帮忙设计,政府给予补助,充分征求原住户的意见,按照他们对生活习惯、房子功能的需求,反复修改设计图纸,最多的修改了六十多稿才定型。所以改造出来的房子都是修旧如旧,既美观实用,又保留了民族特色。喀什老城的改造得到了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的赞赏。
关上也能进出的门。
这广告语,绝了!
远看的古城。
古城附近的大巴扎。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进去逛,但据说里面有好多好多民族特色的东西卖。
这是吃午饭的路上,远远拍的一张大巴扎门口的照片,整齐划一的电瓶车,可见里面该有多热闹。
可是就这样怎么够呢。这样的边关西陲,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再来,这样异域风情的古城,我们还没有逛够。于是吃完午饭,我们又回到了古城继续逛。
花盆巴扎。巴扎就是集市的意思,古城里有好多集市,有帽子巴扎,铁匠巴扎,啥啥都集中在一块儿卖。
这回我们从正大门口进。
这天、这城墙,这气势。
好多卖石榴的啊,石榴是这里的特产。
不过据说这里的石榴,榨汁更好吃。
看,就是这样简单的装置,原汁原味不兑水不添加,10元一杯,尝一尝。
简易的乒乓球桌,挡不住童年的快乐,旁边的游客兴致勃勃当起了裁判。
一路上看到好多这样的建筑结构,但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有小孩子在里面玩耍。
随意摆放的瓜果。
玩耍的孩子们,和他们的玩具。
老墙新门。
见到最多的就是孩子,常常成群结队的玩耍,却不到大城市里那些紧跟其后的焦虑的爹妈。
扎心了。
改造后的农户,有些可以进去参观。
顺带也卖一些小工艺品。
这样的院子,是小旅馆。比任何刻意装修的民宿都有味道?
大伯悠闲地在院子里弹琴,这是冬不拉吗?
院子的另一角。
真真儿把古城逛了个够!来了喀什,才觉得这一趟值了!
傍晚,我们将乘坐飞机前往阿克苏。下一站,阿克苏见!
要想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还是要先去博物馆。
这些都是古书中的古城、名城的名字啊。每一个城堡,都是一个王国,都有一段尘封的历史……这里是传说中的西域。
古代丝绸之路上东西方的结合点,闪亮的明珠。
看到图中的“精绝”了吗!就是《鬼吹灯》里面的精绝古城呀,还真的有!好激动。
除了文化,还有自然资源。
饿了,又吃饭。为什么我那么喜欢记录此次行程中的每一顿饭,因为真的好吃。到了新疆如果不好好吃一点有特色的东西,那简直就是白来了。
不过,我还是注意略去了重复的菜肴,就上两张前面没出现过的食物图吧。牛羊肉吃得多,这回就看主食。
抓饭。看着一般,实际很好吃,里面居然有各种干果。新疆特色吧?
手撕饼。各种面食都很好吃!
好吧,放过食物。下午咱们去看个有点自然风光的地方,虽然还是以文化为主。
刀郎部落。一直以为刀郎就是那个歌手的名字,却原来刀郎是一个部落,一群人,一种文化。歌手刀郎只是借用了他的名字而已!
这一片灰灰的?对,它们叫灰胡杨。
映衬着这样的天,这样的色调美景让人窒息无语。
南疆名人:倒骑毛驴的阿凡提。原来,阿凡提在维吾尔族语里是智者、有智慧的人的意思。
来到古村落的门口,那里有一群载歌载舞的人们。据说,来的客人必须要跳一支舞,才能进这道门。
木匠现做现卖,枣木的、胡杨木的,平均30元一个
古老职业:弹棉花,哦不对,这是弹羊毛,特色了。
拉磨的牛要蒙上眼罩,否则会分心不肯走或者转运。然而,这头是摆拍用的,所以没蒙……
这就是刚才那头牛假装在干的事情。
哇,这指路牌,怎么让我想到一个词,叫“刀剑林立”。
我们可是坐着马车进去的。
猜猜这些木桩子是什么。
它们都是胡杨。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腐的胡杨。这些就是它们千年不倒阶段的状态。
据说是从沙漠里移过来的。曾经,它们成片成林,生机勃勃。然而,土地沙化了,沙漠扩大了,胡杨林死了。人们把它们的枯木树桩挖过来,放到了这里,给人们参观。让人们永远记住,保护生态、治理沙漠的重要性。
这墙头的一片,才是真正的金胡杨了。
色彩绚丽的一抹。
一定要配上这样的天,这胡杨才金得有味道。
秃鹫,吃腐肉的秃鹫。小说中有秃鹫的画面一般比较凄凉,而现在它就活生生地站在你面前。
能歌善舞的民族,到哪儿都有人载歌载舞。
为他们配乐的小伙子。
这排烤鱼吸引了我的目光,你见过这样烤鱼的吗?
话说站在炭火旁边真是暖和。
看得饿了吧,赶紧回去吃饭。
吃了一星期的新疆菜了,在新疆的最后一晚,最后一顿正餐,咱们吃点湖南菜。因为想不到在阿克苏的市区,居然还有家很地道的湖南菜,叫做湘村发现!
怎么样?又是一地口水……写游记怎么这么折磨人。
不过,饮料还是新疆的特色饮料,在其他地方可没见过,巴旦木汁……味道有点像平时喝的六个核桃。
最后一晚了,夜宵……还是要搞起来!烤羊排是棒棒的,但是鉴于在石河子想吃烤鱼没吃上,所以,最后的机会我们补上了!来一份!
正文到这里就该结束了,可是感觉还没够……
第七天,我们终于踏上了返程。从阿克苏经停乌鲁木齐,直达杭州。时间是早上九点四十起飞,下午十六点四十五到达。好吧,整整七个小时,这一天都在飞机上,要么就在去机场或机场回来的路上。路途是那样遥远,但心里带回的满满的惬意和满足,还有一些些的遗憾。因为,七天(实际只有五天)对新疆来说,实在是太短了!
清早,在天还未大亮的阿克苏机场,好冷。考虑到上飞机时和下飞机后的气温差,我里面穿着初秋的薄衣裳,外面裹着长到脚踝的羽绒服,还是被寒风吹得瑟瑟发抖。在停机坪上奔向飞机的时候,突然看到飞机身后,隐现着连绵的雪山,脚不觉得站住了,掏出手机,拍了两张照片。
朝阳即将升起,雪上的顶上被照得有一点儿发红。今天我回去了,下次我还要来!这次主要是文化主题,下次来就去看自然风光。我要去看新疆的草原、湖泊、沙漠和雪山!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深深吸引着我;这是一片广袤的土地,让人感受到它的博大!新疆,我还会再来!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