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此次游记图片主要来源于小不点爸爸、钻钻和豆豆爸爸
国庆景点排队人比较多
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和耐心等待!
中华上下五千年
以中原的历史最为厚重,人文最为积淀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又是一年国庆
在祖国妈妈的生日之际,20位游侠开启了一路向西、豫见中原之旅
从郑州前往开封,经登封、洛阳,过陕州,最后到达西安
国庆必然人多,但好在天气给力
路上也没怎么堵车
也挺幸运的了
想当初国庆阅兵的时候,飞机不够,周总理说让飞机再飞一遍
现如今国泰民安,生活日渐富庶,如果先辈看到国庆期间人民开始走出去,一定会很安慰的吧
(突然觉得国庆期间的排队、人挤人都预示着祖国的强大和富饶,期间的排队、一切不顺都值了_(:з」∠)_)
豫见中原的第一站便是开封,开封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古都,历史上先后有七个朝代在这里建都。在开封,大宋文化的遗传表现的实足,我们主要游览【清明上河园】和【开封府】
【“开封”名称的由来】
关于“开封”的命名,曾经有人说了两种比喻,说开封这个城市的名字,就像大河解冻一样,说冬天的河水冰冻了,到了春天解冻了叫开封;另一种说法就是说开封这个名字自相矛盾,因为“一开一封”正好是相反的。其实这两个说法都不正确,因为开封的原名并不叫开封,它叫启封,启封城建在2700年前的春秋时期,郑国的郑庄公为了抵御东边的宋国和北方的魏国对他的侵扰,就修建了为了储藏粮食和兵器的一座城市,取得意思就是“启拓封疆”,简称“启封”。到了西汉时,汉文帝名字叫刘启,为了避汉文帝名字的讳,就把“启”改成了“开”,因为启和开是同义词,所以从汉文帝开始,开封这个名字一直延续到今天没有变化。
【城摞城】
开封这个城市是一层摞一层像叠罗汉一样叠加起来的一个城市。我们今天看到的开封是清代的开封,在清代的开封城下大概几米的地方是明代的开封城,再往下面市宋代的开封城,再向下是唐代的开封城,在现在开封城13米深的低处是战国时期的魏国大梁,所以开封城他显示了城与城叠加的一个形式,所以我们把这种形式叫做城摞城。
当然这个城市出现城摞城的主要原因是河水的泛滥,泥沙淹没了旧城,然后再旧城的城址上再建新城,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惨痛的过程。我们今天的考古发掘,不仅发现了开封城摞城的现象,而且他还是城墙摞着城墙,马路摞马路,中轴线摞中轴线,也就是说修建开封城的时候,它的中轴线是没有变化的。
早餐后集合前往今天的第一站--【清明上河园】
路上的时光是我们游侠客的老套路——自我介绍
套路用的久了就要翻新
后面的人在介绍时要把前面的人的名字都复述一遍
不得不说大家的记忆力真的杠杠的
此后再集合的时候
大家看一眼便知道谁还没到了
清明上河园是根据宋代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建造的大型主题公园
使您“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
《清明上河图》集中描绘了宋代京都生活和景色,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比如惊马、望火楼 、船桥险情 、商贾屯粮 、懒卒、重税、酒患 、商铺侵街等细节都暗示了当时社会的问题,有兴趣的游侠可以百度具体了解一下哦。
开封有个包青天
铁面无私辨忠奸
江湖豪杰来相助
王朝和马汉在身边
---《开封有个包青天》
在开封的第二站便是【开封府】
包拯是多少人心中的青天大老爷啊
刚正不阿,为民除害
小时候看电视剧就觉得这个人真厉害
凭着蛛丝马迹便能还人清白
当真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大家还记得开封府题名记吗?
这个题名记是历届在开封担任府尹的最高行政长官的花名册
包拯在59岁时担任过开封府尹,但他的名字现在已经看不见了,只有一个凹陷的槽。
据说是后世的老百姓在参观的时候都用手去摸这个包公的名字,包公的名字就被摸凹陷下去了
豫见中原的第二站便是【登封---少林寺】
少林寺,是一个跨时千年的记忆,也是一个走向时代的标签
在人们的心中,是神话一样的存在
它匡扶正义、保家卫国、救人于水火
还拥有绝世的武功和十足的神秘感
外练筋骨皮
内练一口气
刚柔并济不低头
心中有天地
就是有这一口气,成就了一座令海内外中国人铭记的图腾
中国少林!
下面我们讲一下少林的故事
——从前有座山
约30-35亿年前,差不多是地球成陆的起始时间。
当中国古陆块上的其他山脉都还在海水中酝酿时,这座山便已横空出世。
这是中国境内最早形成的一座山。
当它形成之时,万物混沌、四境无山。
它不算浩渺磅礴,长不过60余千米
也不算高耸入云,最高峰连天峰,海拔1512米
今天的姿态算是老当益壮,这就是【中岳嵩山】
因其古老漫长的年龄,嵩山,被称为:万山之祖
——山上有座庙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杜牧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以长江为界,南方和北方各自混乱,又相互对立的时期。
那段时间年年战乱,民不聊生
老百姓对这个糟糕的世界无限失望,只能摇签拜佛,自求多福
除了百姓信佛,当时的皇帝们也很狂热,因为笃信佛能给予护佑
所以佛教便在南北时期急剧繁荣起来
少林寺,也诞生在这个时期
——庙里有个老和尚
1920年,一个孩子在少林寺出家,年仅六岁,法名行正。
行正十五六岁时,少林寺遭遇土匪袭击,行正双眼被炸,几乎失明
但少林寺的命运,依然和他的一生,紧密相连。
1937年,豫西大旱,少林寺断炊,寺内僧人为了生存,尽多逃荒还俗。
行正大师带领着留守的小和尚们,用木板车赶驴贩煤,换钱换粮,熬过灾荒
文革开始后,有人预意捣毁少林寺
千钧一发间,行正大师挺身而出,数千佛经、文物和古老的塔林,才完整地保留下来
少林寺历代的方丈都是由皇帝亲自册封,自清朝康熙年间停止册封后,少林寺已有320多年没有正式的方丈
1986年12月,72岁的行正大师得到政府批准,成为第二十九代方丈
这是三百余年后、也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位升座的寺院方丈
一年后,1987年,行正圆寂。
【这一段不在故事里面哦】
前往少林寺的时候道路发生了事故
道路堵车严重,10分钟的路程走了半个多小时
话说“祸福相依”,大家因为佛缘遇到了释永信方丈
这很佛教哦~
接着讲故事喽
——还有一群“小和尚”
中国有庙千千万,但唯独少林寺,才有可爱的“小和尚”
从国家法律上讲,中国大多数寺庙里不会接受十八岁以下的孩子出家
但是孩子可到寺庙里剃度,体验寺庙生活,以及学习少林功夫和文化知识
在少林寺,这样一大群看上去如同小和尚的孩子,也是相当的阿弥陀佛萌萌哒。
“小和尚”们要做功课,要老老实实地接受师父的教诲
也要练功
在武侠小说里,少林弟子总是身怀绝技,行走江湖,打抱不平。
在当今社会,这群小和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欢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
他们有着最笔直的脊梁,最坚毅的性格
传承着中国多年来的文化,担着外国人心中神秘的中国功夫
看完少林寺的武术表演
真的很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过去学武功啊
但是很怕他不认我这个妈
阿弥陀佛么么哒
豫见中原的第三站【洛阳】
洛阳,13朝古都,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南岸,伊洛盆地北缘,因居古代城区洛水之阳而得名
由于洛阳长期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所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
大历史学家司马光曾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这也就是说洛阳是中国历史的缩影
——洛阳第一站【白马寺】
提到白马寺,你会想起唐僧取经吗?
其实白马寺要比唐僧取经早很多年
东汉永平七年的一天晚上,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见一个身高丈六,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第二天早上,汉明帝召集大臣,把这个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道:臣听说,西方有神,人们称其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信以为真,于是就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蔡音等人于公元65年,告别帝都,踏上了“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诚恳邀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
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因此取名“白马寺”。
——洛阳第二站【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
北魏佛像
北魏以瘦为美,瘦削的身材很符合今天小姑凉的审美诺~
唐代佛像
唐朝以胖为美,奶奶看到肯定会很喜欢
卢舍那大佛---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一尊佛像
传说,有一天清晨,武则天正在梳妆,唐高宗在一旁夸赞道:“梓童(皇帝对后妃的爱称)相貌端正,雍容华贵,有菩萨之仪态。”
武则天听了这话,心里暗暗高兴。她灵机一动,立刻抹开了眼泪。高宗吃惊地说:“梓童为何如此悲伤?”
武则天抽泣着说:“眼前纵有千般好,百年之后还是一堆枯骨,有谁知道我的模样?”
高宗说:“这有何难?孤命画工为梓童作幅精美的画像。”
武则天撒娇说:“画像虽好,只是薄薄一纸,不能流传千年。”
这下子,高宗可作难了,想了半天想不出门道,只得问武则天:“依卿之见?”
武则天嫣然一笑说:“陛下说妾有菩萨之相,何不在龙门山上开窟造像?”
唐高宗恍然大悟,说:“这有何难!”于是一面命画工为武则天画像,一面命人在龙门西山半崖上开凿九间房大的露天佛龛,取名奉先寺。
国庆期间人比较多,加之景区为了增加收入另设了电瓶车
浪费了很多时间
如果大家对佛学很感兴趣,有机会可以再来一次哦
但是在等待电瓶车等过程中真的感受到了大家的团结
礼佛台的大合照
大家都很美很帅!
很多人知道有个天山村叫郭亮,却不知有个地下村
住在地下,别有洞天
没错我们来到了豫见中原的第四站---【陕州地坑院】
地坑院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具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
冬季窑内温度在摄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摄氏20度左右
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
进入村内,只闻人言笑语,鸡鸣犬吠,却不见村舍房屋,“进村不见人,见树不见村”就是它的真实写照
脸谱坑
整个地坑院给我的感觉像迷宫似得
紫燕在里面真的差点迷路哦
很喜欢地坑院呢,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商业化
但是先民的智慧真的让人折服
还有那迷宫似的入口、道路
精彩的剪纸、脸谱、陶器、石油灯等坑
很震撼
长安月下
一壶清酒 一束桃花
心如烛光
渴望在幻想中点亮
一想起你
我已经开始
开始 疯狂
长相守它是啊
面具下的明媚
明媚后隐蔽的诗啊
无缘感悟
你象迎送花香的风啊
无辜而自由
我像闻到蜜香的蜂啊
爱上你
----大明宫词《长相守》
给大家安利一部电视剧吧《大明宫词》
有冕服华章谓之华,礼仪之大故称夏,此之谓”华夏“
《大明宫词》中有莎士比亚式的台词
高度还原的服饰
优雅端庄的举止
还有曲折的故事
坚持看下去一定会有感动你的地方
正经一点,我们来到了豫见中原的最后一站——【西岳华山】
华山不仅天下险,也是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
网络的力量真的是很庞大
前有稻亚高速堵车几天几夜
后有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国庆来黄山
加之说1-4号华山人也爆满
我真的以为要坑在华山了!
可是没想到啊!没想到
华山是人最少的一天
感觉之前担心华山的行程真的是瞎操心!
不论怎样大家避开人流就好
玩的开心就好
拍的图片美美的就好
看别人排队心里嘚瑟也好
华山也有很多传说
箫史弄玉在华山喜结连理,有了洞房这个词
陈抟老祖和宋太祖下棋赢得“自古华山不纳粮”
还有王柯的“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香劈山救母
这些传说都寄托着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所以最后祝大家
生活愉快
万事胜心
平安喜乐
升官发财
吃好睡好所爱之人一切安好
做的事情都是喜欢的事
遇到的人都是愿意爱的人
豫见中原的行程结束了
我会记住大家的
很开心的一段旅程
再次感谢大家的配合和体谅
紫燕会接受大家的建议
游侠客和大家会一起越变越好的
有缘再见哦~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