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Namaste Nepal! 
两年之内已经第四次踏上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

每次都要在巴德岗杜巴上往返,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等待着陶马迪广场上来来往往的不同的人,等待黎明划过广场上的第一缕阳光,照亮老奶奶孤独又虔诚的脸,照亮襁褓里孩子稚嫩的面孔,照亮学生上学的路。

每次都要在博卡拉Australia camp 海拔1900米的山上爬上,爬下,迎接鱼尾峰和安纳普尔那给予我们的馈赠,看着云开雾散,雪山慢慢露出真容,余晖渐渐把雪山染成红色,世界变得安静了,这足以让经历了许久的阴霾荡然无存,被感动的热泪盈眶。

这座雪山之国并没有让我们失望,每一次都会遇到一些惊喜,让我重新认识这片充满魅力的地方,这些不期而遇足够我们回忆上好一整子。

Australia camp
博卡拉
Australia camp
萨冉科特
班迪布尔
班迪布尔
加德满都
帕斯帕提那寺
加德满都
博卡拉

一路风尘一路歌

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高山之国-尼泊尔,北连中国,南抵印度,当地导游sanjay玩笑的说,就像是一只夹在狮子和老虎中间的小绵羊,面积只有14.7万平公里,不及云南省的一半。

加德满都出发,先到平旷的纳迦阔特,这里是首都附近遥望喜马拉雅山脉理想的地方;再一路向南,沿着蜿蜒的山路行进200公里,到达东方的瑞士博卡拉,这里可以感受到不远的雪山触手可及。每个地方都散发着原始,纯粹的美,但8天的行程对于丰富的宗教人文和原生态的自然风光,显得远远不够。

猴庙——佛和动物们的乐园

尼泊尔,几乎全民信仰宗教,其中八成的人信仰印度教,还有一成的人信仰佛教。
飘扬的经幡,和白塔四周的转经筒以及虔诚祈福的人们,都代表着,斯瓦扬布纳寺就是一座藏传佛教寺庙,因为这里住着数不清的猴子,中国人又把它称之为猴庙。
清晨,天还不亮的时候,当地人纷纷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不一会就把不大的平台挤的水泄不通,形形色色的人都在专心的祈福,丝毫没有注意到我们的存在,有身着绛红色僧袍的僧侣围着白塔行着三拜九叩的大礼,有抱着小孩的妇女,年迈的老朽,还有乞丐...
这里的主人还有自由的鸽子,流浪狗和猴子,这是它们一天之中最为兴奋的时候,享用着人们从山下带来的贡品,作为加都的制高点,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城市,在飘渺的晨雾和神秘的氛围里醒来。

尼泊尔,这个人文拍摄圣地,多民族,多信仰,加上原生态的生活坏境有着拍不尽的拍摄内容。但是应接不暇的人群和不规则的建筑还是有一些拍摄难度的,很考验摄影人对场景的分析和时机的把握,这样的拍摄环境不一定急于拍摄,而是首先对环境的观察和了解,比如光线的方向,场景内容的分布,人群的行为规律,然后再把人、物进行融合。

加德满都
加德满都
加德满都
加德满都
加德满都
加德满都
加德满都
加德满都
加德满都
加德满都
加德满都
加德满都

帕斯帕提纳神庙——灵魂的归宿

帕斯帕提那神庙是一座印度教寺庙,是印度次大陆四大供奉湿婆的寺庙之一,因几乎每天都会在这里举行露天火葬,中国人又会把这里称为“烧尸庙”,他们相信,逝者在神庙里火花,把骨灰撒到河里,随波而去,令灵魂得到解脱。进门,走过一条狭长的过道,巴格马蒂(Bagmati)河映入眼帘,这条发源于喜马拉雅山麓的河最终会汇入恒河,河对岸的几座石台就是供印度教举行葬礼仪式的地方,因出于对逝者的尊重,这部分内容没有拍摄。

身后是一片塔林,和一片围起来的空地,这里还居住着印度教的一批特别的教徒:苦行僧,他们住在石棉瓦搭起来的棚子里,每个人生活的地方就是一床被褥和几件不堪的水桶、家当,不讲究今生物质的追求,认为肉体上的痛苦是通往极乐世界的一种捷径。多年不剪的头发像茅草一般缠在一起,快垂到了地面,头上裹着印着梵文经文的头巾,脸上还画着有宗教象征的图案。

加都杜巴——阳光下鸽子在飞翔

加德满附近都有三座杜巴,帕坦、巴德岗,还有这一座。分别是君主立宪制时期的三座城市,由国王的三个王子建立而成,如今这三个地方已没有了明显的界限,被中间的民房连接在了一起。

提到尼泊尔,也许每个人都有一张红衣女子在一群鸽子中翩翩起舞的照片,拍摄的地方就是在这里。广场上,数不清的鸽子也成为了这里的一道景观,寺庙里、街道上、民居旁,在尼泊尔随处可见放养的鸽子、牛、猴子和流浪狗,因为信仰的缘故,没人去伤害它们,一起和谐的共同在这片人神共居的地方生活着。

加都杜巴是城市中心一条交通动脉,每天无数人都会往来于此。当地人的相貌一眼就会认出来,微圈的头发,黝黑的皮肤,略陷的眼窝,和高挺的鼻梁,身着多是些艳丽的衣服,如织的穿梭在广场中间,把杜巴映成一片彩色的海洋。不难看出,这里和大多南亚国家一样,经济非常落后,但是笑容依然纯净。

巴德岗-接地气的超级社区

巴德岗杜巴是三个杜巴中最生活化,最接地气的一个。
一个杜巴就几乎包含了一座城市,陶马迪广场就是这座城市中心的十字路口,城内的居民进出一大部分都要从这里经过,著名的5层塔是这里的标志性建筑,这片地方游客和当地人的数量差不多,很多当地人都卖些特色商品做些游客的生意。走累了,在这里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路边席地而坐,或者找一个广场边三层楼的咖啡厅,静静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幕。

尼泊尔无论是人文还是风光都值得人们不舍昼夜,这天,依然是起了大早,在天还没亮的时候。
踏着沧桑的青石板路,穿过一排排紧闭木门的商店、小铺,这时巴德岗一天中最安静的时候,寥寥几间早餐铺已亮起微弱昏黄的灯光,滚锅里是一团团呲拉作响的面团,冒着诱人的香气。偶尔一两个祭祀、祈福的人抬着贡品走上街头,放在一个个的神龛前,把蜡烛点亮。今天的目的地是孔雀窗广场,清晨的广场上几乎不会有游客出现,20多分钟以后,走到这里,天刚微微发亮,一个个菜贩聚集在屋子前面蹲成一排。另一边就是供奉毗湿奴的神庙,神庙的附近有一口水井,天再亮一些的时候,身着鲜艳纱丽的妇女们,抱着铁桶来到水井边,把桶挂到钩子上慢慢放到井里,铁桶不时的碰到井边的石头上,碰出清脆的声音,好像回到了中世纪。朝拜的人,喂鸽子的人,买菜的人,上班上学的人,广场上渐渐热闹起来。

返回的路上,一部分铺子已经在支着木门准备做生意,新的一天开始了。

巴德岗
巴德岗
巴德岗
巴德岗
巴德岗
巴德岗
巴德岗
巴德岗
巴德岗
巴德岗
巴德岗
巴德岗
巴德岗
巴德岗
巴德岗
巴德岗
巴德岗
巴德岗
巴德岗
巴德岗
巴德岗
巴德岗
巴德岗
巴德岗
巴德岗
巴德岗
巴德岗
巴德岗
巴德岗
巴德岗
巴德岗

萨冉科特——雪山脚下有村庄

萨冉科特是博卡拉旁边的一个小村子,这是我们第一天近距离和雪山接触。

刚到村子时天还是黑黑的一片,除了山脚下的灯光,什么都看不到。不一会,有些微微发亮了,鱼尾峰和旁边的安纳普尔那逐渐露出轮廓。这个角度的鱼尾峰如同一座金字塔般直刺天际。山脚下的村子慢慢清晰起来,山头被照亮了,好像一点点的从上往下脱掉一件深色外套,明亮的身躯一点点呈现出来。直到阳光洒向村庄、田野,渺小的屋子在雪山前像一群孩子,喜马拉雅山脉显得更加圣洁挺拔。

博卡拉
博卡拉
博卡拉
博卡拉
博卡拉
博卡拉
博卡拉
博卡拉
博卡拉
博卡拉
博卡拉

Australia camp——近在咫尺

从博卡拉城市出发,近两个小时车程到达phedi山脚,一半是崎岖的碎石子路,到了这里车子就开不了了。需要徒步3公里左右的山路,一路向上爬升,快一点的话要走1个半小时。每次来尼泊尔都要走一遍这条路,然后从山背后另一条更远的路下山。

上山的时候,因为雪山在山背后,是看不到雪山的,此时心里还会有些憧憬,这样脚下就会多些力气。到达营地以后,眼前白茫茫的一片,云雾把雪山完全遮了个遍,接下来就是几个小时煎熬而又让人兴奋的等待。鱼尾峰的山尖始终在云雾里若隐若现,挑逗着人的心弦,时间流逝,日落前一刻,云雾有规律的向一侧退去,好像是被拉开的舞台幕布。鱼尾峰和安纳普尔那群峰无比清晰的越来越多的呈现在我们眼前,不敢眨眼,担心错过了这难得的一刻,整个山峰层次越来越分明,渐渐的,开始有一些暖色,橙红的色调越来越浓郁,雪山仿佛被烧着了,烧的通红,这是生命中难得的圣洁和绚烂。云彩不多不少,恰到好处的盘旋在山腰间,如同一条缠绵的丝带衬托着雪山的挺拔。尽管已不是第一次来这里,但这一次却被这空前的景象震撼的不能言语。这足以让经历了许久的阴霾荡然无存,被感动的热泪盈眶。离开的时候,刚落山不久的太阳把月亮映成了红色。

博卡拉——尼国的另一面

离开了加德满都,起初一段路宽阔、平坦,这是中国人为他们修建的。接下来就驶上蜿蜒的山路,车子开不快,顺便欣赏一些沿途风光,并不乏味。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亚热带茂盛的森林中穿行,路的一侧是巴格马蒂(Bagmati)河,不是会经过一些村庄、城镇,房子都不高,被粉刷成鲜艳明快的颜色,还有三两搭在路边的木屋,背后是一片一片的旷野,此时的稻子黄了,地里点缀着花绿服饰的农妇。

不同于加德满都的凌乱和嘈杂,博卡拉是宁静和安详的,如果有一天住在城里,就出去走走吧,转过几栋房子,找个稍微开阔点的地方就可以看到雪山,近的好像就在这一排屋子后面。不远的街心花园,费瓦湖的一角,光滑如镜的湖面将雪山倒影进湖里,运气好还能碰到水面的晨雾,让这美妙更加如梦似幻。如果把加都是一个正在建设的大工厂,博卡拉就像远离工厂的生活区,整个城市都在舒适、安静的进行着,雪山把这美妙烘托到了极致。

博卡拉
博卡拉
博卡拉
博卡拉
博卡拉
博卡拉
博卡拉
博卡拉
博卡拉
博卡拉
博卡拉
博卡拉
博卡拉
博卡拉
博卡拉

班迪布尔——中世纪的山城

很难想象,大山的深处还藏着一座传统的小镇-班迪布尔。蓝天,绿植,石板路,雪山,砖木屋差不多就是生活的全部。

回加都的半路中,车子拐到一条通向山里的岔路,在山路上扭了半个多小时,小镇出现于公路的尽头。走在几个世纪前的青石板路上,两边古旧的砖木结构的屋子整齐的码在道路两边,多是那种过去没有经过反复加工的,最原始的赭红色的砖,中间镶嵌的木柱,门窗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形,厚实的用料透着岁月的印记。

大山隔绝了城市的喧嚣,这里是尼泊尔保存不多的净土,人们休闲的生活在小镇里,走到山后,如果天晴,隔着旷野就能看到远处的雪山。记得当天晚上,我们坐在民俗院子里,头顶着繁星,耳朵里传来蝈蝈的叫声,那是属于童年的回忆。漫步、走路、读书、静坐、发呆、听音乐、画画...再合适不过了,最好能在这里住一段时间。如果你吃厌了打着农药的蔬菜,喂饲料的牲畜,呆够了钢筋混凝土的办公室,吸够了雾霾,受够了堵车,就来班迪布尔吧,这里会还你一个生活原有的清静。

班迪布尔
班迪布尔
班迪布尔
班迪布尔
班迪布尔
班迪布尔
班迪布尔
班迪布尔
班迪布尔
班迪布尔
班迪布尔
班迪布尔
班迪布尔
班迪布尔
班迪布尔
班迪布尔
班迪布尔
班迪布尔
班迪布尔
班迪布尔
班迪布尔
班迪布尔
班迪布尔
班迪布尔

加德满都——一座世界文化遗产组成的首都

从国内出发到尼泊尔,第一站都会到达首都加德满都

昆明出发,飞越缅甸印度,3个小时以后飞机开始下降,城市出现在眼前,一大片彩色组成了低矮的楼房占据了视线,偶尔会有一座佛塔掠过眼前,四面青山环绕,再往远处就是连绵不断的雪山。

出了机场,找到计程车,那是一种印度生产的只有老款奥拓那么小的车子,坐在副驾上驾驶员每次换挡都会被蹭到大腿,不一会,就涌入了这座“拥挤”的城市,来回穿梭的车辆在不宽的马路上开的飞快,毫无预兆的变道、超车,在我们看来完全没有章法,目前看来,肇事率很低也许他们拥有着自己的规则。如同在飞机上看到的,这里的高层建筑并不多,街边两两层的民居挤在一起,密密麻麻。路口的电线也长时间没人梳理,相互缠绕在一起垂在半空中,车子开的稍快一些,后面就会扬起一阵阵尘土,来往的行人并不会去刻意的避让。因为全民信仰宗教,车行几分钟就会有一座世界文化遗产的庙宇,不大的加都平原上加起来竟有两千多间。

谁也不会想到,那么多人会爱上这个“灰头土脸”的地方。像是一瓶陈年的老酒,外表有些朴实无华,甚至是破败不堪,但历久弥香。

行程的最后有了一个傍晚和一个清晨的自由创作时间,以下的照片出自于加都泰米尔区城市街道,及周边菜市场。

同舟共济

此贴结束,谢谢!
再次感谢这一路以来,一同走过的伙伴给予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2018年11月20日
                                                                                                                               于昆明

  • 游侠客公众号

  • APP下单更优惠

关于游侠客 游侠客的故事 游侠客招聘 联系游侠客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交换链接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游侠客用户服务协议》 《游侠客服务隐私政策》

营业执照 旅游度假资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食品经营许可证

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专用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旅游预订电话(免长途费):400-670-6300 投诉及紧急事件联系电话:400-670-6300转5 全国旅游投诉电话:12301

公司总部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98号浙商大创业园D幢3楼

浙ICP备20007990号 公安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105号 © youxiake.com 版权所有法律顾问:北京中伦文德(杭州)律师事务所 傅林放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