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11.29银杏活动
领队:圆滚滚
从大理,一路向西。伴着欢声笑语,伴着灿烂的阳光,这个季节的云南是最好最舒服的,除了早晚温差大,其他时候的阳光都是最舒服的。
我们乘车赴往滇西抗战纪念堂,这段历史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了解,虽然云南地处我国西南,经济并不发达,你可想而知,当年滇西抗战有多少老百姓为此付出过生命。当年云南省省长龙云带领二十多万老百姓修建滇缅公路,全长946.4公里,牺牲老百姓3000余名,相当于1公里牺牲3个老百姓。当时修路专家说,这条路起码需要修两年,但在龙云省长的带领下,这条路花了九个月的时间就修好了,这条路是老百姓们拿着自家的工具,带着自家的粮食,肩挑手提,冒着生命危险才修成的。云南省的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到84%,半山地面积占到94%,不仅仅是山多,还有峡谷,河流,这都大大增加修路的难度。这条路先求通,再求好。滇缅公路是我国的“输血管”,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一些重武器,这些援华物资都要靠着这条公路从外面输送进来。
当时为了保卫我国西南大后方,为了援助盟军英国在缅甸抗日,我国组建了名叫远征军的军队远赴缅甸作战。第一次作战由于英军不积极作战,我方军队进入缅甸已经失去作战先机,所以缅甸无险可守,我国的远征军不得不从野人山退回国内。野人山是原始森林,听说有野人出没,所以起名叫野人山。我们的远征军进入野人山,物资匮乏,粮食不够,医疗物资不够,并且山里多瘴气,有会吸血的食人蚁,马蜂,毒虫。最让人心痛的是,当时1000多名伤员,为了不拖累大部队,向师长请求自焚。那么光是在野人山牺牲的战士就有三四万人,从野人山走出来的战士寥寥无几,只走出来10%的战士。孙立人将军带领的三十八师,没有选择从野人山回国,而是去了印度兰姆伽——英国的老牌殖民地,在这里重新整顿修炼,被称为驻印军。美国人出教官,英国人出场地和物资,中国出人力,这支驻印军开始整训。那么回到国的军队也开始了重新整训。蒋介石曾经发表演讲——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号召广大青年入兵参战。当时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大学生也积极地参与到抗战中来。经过两年左右的整训,我们的远征军开始反攻,尽管困难重重,很多场战役都是以多胜少,最后还是胜利了。我们现在的和平和幸福生活都是这些战士用血水和泪水换来的。
我们参观了纪念堂后,拿着菊花,带着一颗真挚的心,去缅怀这些革命战士。
之后我们前往和顺古镇,由于小河绕村而过,故改名“河顺”,后取 “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今名,现称和顺镇。坐落在民族文化大省云南中的古镇,和顺古镇其封闭、传统、安定的环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明清文化的特色,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虽然和顺古镇都在开客栈搞建设,但是走进和顺古镇的一刹那,还是显得安静祥和,没有喧嚣。这里曾是马帮重镇、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各种外来文化在此交融,但除去这些光环,和顺仍然保持着其古朴的风格不曾改变。
记得第一天介绍的时候,老李说自己负责摄影,夫人是模特,所以走到哪里姐姐负责漂亮就好了,哇,简直是太幸福了。
云南十八怪之一:鸡蛋串着卖。一是因为便于计数,一串常是4个,6个,8个,10个。二是因为云南多山路,当地人回家都是要走许多石头路,上下坡。这样包装,便于当地人携带并且保护鸡蛋不被碰碎。三是,用草编的包装方法,就地取材,环保,便宜,方便。我们带一串鸡蛋,准备到大滚锅边用地热将它们煮熟。
怀胎井的水里面含有许多矿物质,有些微量元素利于女人的内分泌调节,因此出名。怀胎井里的水可以直接饮用,带一点淡淡的鸡蛋香味。
后来我们到了大滚锅,把鸡蛋丢进旁边专门放鸡蛋的蒸汽锅。耐心等待20分钟左右,香气扑鼻的鸡蛋就可捞上来,品尝一番,确实味道很棒。
腾冲是中国三大地热区之一,地热温度之高,蒸气之盛,水热活动之强烈为国内罕见.境内有沸泉,气泉,喷泉,温泉群88处,每一泉群又有若干热水热气出露,其中,位于全县地热区高温中心的热海。其景观,水温,涌出量全县之冠,有“一泓热海”之美誉,为国家级地热火山风景名胜区中最重要的景点之一。热海中最典型的是“大滚锅”。它的直径3米多,水深1.5米,水温达96.6℃,昼夜翻滚沸腾,四季热气蒸腾。在澡塘河,有一个地质断裂带和一条大河交叉形成一个飞泻轰鸣的瀑布,下面有十几处热泉、汽泉昼夜喷薄而出,水汽交融,蒸腾弥漫,如烟如雾。现在热海建有多家疗养院、浴室,并建起了一些娱乐设施,前来旅游、治疗者每日不断
银杏村是云南省腾冲县的一个原始村庄,这里有3000多株银杏点缀在农家小院的内外,已成为腾冲秋末最受欢迎的目的地。每年金秋,就是银杏村最美的时候,古村尽披黄金甲~ 清澈透亮的阳光,穿过层层黄叶,斑驳散在地面上。低落的小院里,放着的桌椅板凳,一杯清茶,一张凳子,一本书,便是偷得浮生半日闲的自在。
如今牵了手的手,来生还要一起走。重要的不是去哪里,而是和谁一起去。身边的人最珍贵,好好珍惜。
滚滚看到了爱情的样子。
带着好心情就出发
来自广东的六位姐妹们,在银杏树下享用晚餐。
村中保留着大量的明、清两朝建筑和著名的玉皇阁道教建筑群,被称为“千年白族村”。“诺邓”在白族语中意为“有老虎的山坡”
这个见诸于史籍,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王朝共1138年的小小村落在古代可是个了不得的地方。唐代《蛮书》中已经对诺邓有明确记载,这里最迟在唐朝就已经凿井制盐,是一个典型的以盐井为生存依 托的村落。 诺邓也称“诺邓井”,“井”就是盐井。根据云南史料记载,云南井矿盐业在秦汉时期就已产生。从有明确记述的唐代开始,诺邓村的演变发展完全依赖于盐业经济的兴衰。因诺邓盐质非比寻常,保山、腾冲一带自古以来就十分喜欢食用“诺盐”。古代诺邓的“茶马古道”,东向大理昆明,南至保山腾冲,西接六库片马,北连兰坪丽江,四方商贾云集,百业昌盛。诺邓村历史上曾一度成为滇西地区的商业中心之一。村中保存较完整的古盐井以及明代五井盐课提举司衙门旧址,是研究云南古代盐业经济文化的宝贵活教材。除了盐,诺邓亦“盛产”进士、秀才。尽 管云龙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但明、清两朝还是文风蔚然、人才辈出。诺邓村中“进士”的,在云龙为最多,举人、贡生和秀才则不胜枚举。清代康乾年间,诺邓村举人黄桂是声噪一时的文化名人,被誉为“滇中儒杰”。
不管是大朋友还是小朋友,我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成为好朋友。
一路上大家相互照顾,相处的很融洽。
老村长家是名居博物馆,一个70岁的老人,把自己的家里打造成一个博物馆,里面放满了从文革时候保留下来的珍贵文物。他真的很乐意和你分享屋子里的每个宝贝,他还会说道这个村子的历史,说道三坊一照壁的建筑风格,每一个细节都不会落下。所以有时间的话,耐心听听关于这个古镇的历史吧。这个保留了一千多年的白族村子,里面的人们淳朴,甚至还保留着用马运输货物的习惯。
诺邓火腿也是出了名的好吃,还上了舌尖上的中国。
太极锁水
沙溪位于中国云南大理剑川东南部,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域东南部,位于大理风景名胜区与丽江古城之间,远近闻名的石宝山就在这里。
沙溪古镇一个真正的古镇,古色古香,今仍然保持着最古老的建筑特色。古寺庙,古戏台,古商铺,马店,古老的红砂石板街道,百年古树、古巷道、古寨门。
沙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上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鳌峰山古墓葬群、沙溪东面华丛山铜矿遗址无声地告诉我们,公元前400多年,沙溪就形成了以黑潓江为中心的青铜冶炼制作基地,沙溪先人在那时就拥有了较高的青铜冶炼技术,成为云南青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唐宋时期,沙溪作为南诏、大理国当时古道上的一个古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众所周知佛教对南诏、大理国影响很深,使南诏、大理国文化带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而沙溪是当时佛教文化传播的见证之一,境内沙登菁、石钟山沿线留下南诏、大理国时期开凿的石窟就是最好的说明。也就是说在唐宋时期,沙溪因其处在南诏、大理国通往沙登菁、石钟山石窟的必经这地,是唐和吐蕃经济、文化交流古道上的一个陆路码头而盛极一时。
因交易的运输过程主要通过马帮,其主要交易对象是茶、马,故世人称为“茶马古道”。沙溪处于大理、丽江之间,是滇藏茶马古道上一个陆路码头,再加上南诏、大一国石窟的开凿,沙溪在茶马古道上成为贸易集散地、南诏大理国佛教文化活动中心,是一个集商贸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古镇,可谓显赫一时。
这几天的时光太快了,各位哥哥姐姐们,各位游侠都觉得没有待够,云南真的值得你们来很多次。滚滚也很感谢能遇见大家,第一次相遇是偶然,希望第二次相遇是必然。
银杏树下 最美的秋色 遇见最好的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