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对于重庆来说无疑是腾跃的一年
嘞里变成了网红城市
十八梯已经全面拆除,下浩街也是拆迁在即,现在我们还能在哪里找到老重庆的影子?
之前一直有传关于这个地方要拆的消息,这次真的要拆了,作为一个重庆人来说,除了惋惜我却不知道还能做什么?
重庆,网红城市,除了网红城市还是陪都,重庆的文化底蕴深厚,可是现在来重庆旅游的人包括一部分重庆人,又有多少人知道重庆除了解放碑,洪崖洞,李子坝这些网红打卡地之外,还有老的山城步道,唐式遵公馆,戴笠公馆,成渝老铁路以及川美涂鸦街.....等等,老的东西越来越少,多少老重庆的记忆随着拆改建,回忆也慢慢消失,虽然重建,但是却少了原有的味道;
我们挥别洋人街
送走了杨家坪地下商城
迎来了841改线
现在,又要送走它了~
在此前,我先来说一下出行线路~👇
如何到达老校区:(出租车自行找 一定打表)
重庆轻轨2号线在杨家坪下车,转223、233、256、277、823 路公交车在黄桷坪站或四川美院站下车,或在杨家坪打的过去,起步价就能到;街边房子满满的涂鸦墙,就知道到了。川美全天开放。
外地来的朋友也不用担心;江北机场→乘坐轨道交通3号线→到牛角沱站下→站内换乘2号线→杨家坪站下→乘坐277,823,223(或直接打车约10元左右)
重庆北站→轨道交通3号线(往鱼洞方向)→牛角沱下站→站内换乘2号线→杨家坪站下→乘坐277,823,223(或直接打车约10元左右)
黄桷坪
一个重庆人小时候的秘密花园,承载着无数人的青春与回忆,这里有世界之最的黄桷坪涂鸦艺术街,是九龙坡区重要的铁路、港口、码头货运集散地,这里有四川美术学院,有唯一保持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风格的茶馆--交通茶馆,犄角旮旯里的苍蝇馆子,弯曲前伸的铁轨,满墙的艺术涂鸦,这个地方有太多美好的印记;
而现在,让我们
“趁它还没被拆迁完,来一场最后的打卡吧”
黄桷坪是最好的重庆江湖,对外界变化置若罔闻。王家卫视界里的“重庆森林”,棒棒军和教授、乞丐和美院学生、垃圾站和书店、路边摊和咖啡馆、涂鸦和画廊,在同一个时空里左右互搏。
这里是重庆最有味道的交通茶馆 在现实与怀旧中成为网红
交通茶馆很不好找,黄桷坪正街(近川美) ,实际上到了也未必能找着。我兜兜转转,茶馆入口极为隐秘,颇有几分大隐隐于市的味道。要穿过狭窄的过道,才能到达大厅。旁边有一道非常不起眼的门,一推开,里面就是茶馆~
长条的独凳、四方桌、传统的青花盖碗茶、两尺多长水嘴的水壶,正在煤气炉上噗噗地冒着泡。
一家被“艺术”保留,8块钱的茶,可以在这里坐一天。这是黄桷坪最早的“桌游吧”,下棋、打牌、聊聊天。几十年的老茶馆,连冒起的青烟,也充满着神秘气息。老重庆的味道,在这里一点点的发现。
闹市中的茶馆穿越30年
每个第一次走进茶馆的年轻人都会“哇”一声,这正是对这保存得如此原滋原味的茶馆最好的回应。坐着老茶客,也坐着川美的学生,是一个文创基地,传统和现代在里面交织出了别样的生命力,连《疯狂的石头》都来这里取景拍镜头。
穿过茶馆的门,就像穿过了时间,穿越到另一个世界。 你可以从这儿的每个人身上,猜测一个故事。
这简直就是重庆市井生活的最佳写照,是我小时候放学跑去茶馆找爷爷拿钱卖零食的场景重现,就像时间被封存了一样,还是90年代的样子
一坐就是一天,生活的家长里短,过往的恩怨情仇,都随着茶水和时光老去
午后的阳光从交通茶馆屋顶的亮瓦射进来,打在茶客的黑白棋子上,喝茶、谈天、画画……希望茶馆可以永久传承下去
501就在川美前门的斜对面,我记得这里以前是一个煤场。
这里是从事艺术创作的艺术家集聚地,被誉为缩小版的北京798。
作为昔日的战备物流仓库,如今已成为重庆的“画家村”。常有艺术家留驻基地开展艺术创作,这里是近艺术史的发源地。2016年后,成为了重庆市创意产业基地。不过感觉没有起来,这几年都“荒”了。
四川美术学院有两个校区,老校区在黄桷坪,我还没出生的时候,这个校区就是存在的。雕塑、绿道...一切事物在这个地方,都能变成最自然的美景。
这里是创作鬼才的出没灵地。
各种有趣的雕塑和特色的建筑,处处充满了艺术气息。只有这样的一种感觉,为什么别人家的大学总是这么美!
校园内非常美丽,绿树成荫,每一处都是一道不同的风景。
置身在校园中,顿时还有种重回学生时代的感觉。
秋天,川美也是别样文艺
川美被誉为最文艺的院校。因为在这里,每一个与你插肩而过的人,都可能是未来艺术家。
在川美,随便一棵树,一栋房子都被添加了艺术的涂鸦,特别又美丽
树枝间投射出来的阳光。我们伸手接住,阳光落在手心,那么的耀眼,这就是我们的青春!
漫步川美老学区,在满园艺术气息的熏陶下感悟人生!
在校园里面,你还会看到很多被涂鸦的墙壁,它们多姿多彩,全是源自川美学生们的奇思幻想。
在川美,除了人之外,还有校园里的艺术品也无时不在提醒着你这里是艺术的领域。在老校区里,虽然很多艺术品已经搬走或者锈蚀,但这些东西传递的意义却是恒久的。
坦克库,名副其实,它的前身是用来停放坦克的,装甲车的仓库,“三线内迁时”,空气压缩机厂迁至到此,后来更名为西南车辆制造厂。这是一个已生产轻型坦克为主的兵工厂。那些在上世纪“冷战”时期从“空压厂”轰隆隆开出的坦克,四川美术学院的“老一辈”学长都见过。最值得骄傲的是,这里研究的战车,曾经驶过黄桷坪那条凹凸不平的街道,参加过建国10,35,50周年的三次天安门阅兵典礼!
这里还有各色涂鸦,也是拍照出片的好地方
爬满墙壁的爬山虎,随着季节慢慢变换,墙上的涂鸦头顶仿佛披着整个山城的季节
这里的门每一个都是不一样的图案,惊喜连连
有点植物大战僵尸的感觉
这里不定期也有各式展览,每一个都独一无二
别样离愁笼小站,
春花不忍飘零,
送君东去我西行,
依依小站频转首,
软语细叮咛。
在靠近黄桷坪的长江边,有一个静谧的小世界——铁路四村。沿着铁路,坐落着一排排的职工楼,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铁路家属区。
都说一个城市不能少了韵味和诗意,即使历史已远,看绿皮火车呼啸而过,旧铁轨,老站台……看一根根曾经锃亮的铁轨经受岁月的侵蚀腐朽枯烂,锈迹斑斑,你依然能够嗅到,弥漫在空气中的人文气息。
川外小铁路
这个曾经承载了川外几代人记忆的地方
一处已经废弃了的货运楼,大门紧闭着。往前一直走,走个大概5分钟,就能见到铁路主干道了。一列列的火车飞驰而过。
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闲暇时若能远离嘈杂的城市,在小铁路旁舒展疲惫的情绪,感受小铁路如水般诗意的柔情,快乐莫过于此了。
沿着铁路,是很多铁路职工的家,从发黑的砖墙和破旧的窗户看得出来,这些房子都有些时日了。
光芒已被岁月吞噬,虽陈旧但却不失人情味,这里的慢生活大概就是我想象的样子。
这里的一切都保留着二三十年前的风格,朴素、原始而充满烟火气。
往北走,铁路的终点延伸至菜园坝重庆站,铁路的另一端,则串联起主城和周边的区县。虽然岁月在这条铁轨上留下了厚重的痕迹,但它依然任劳任怨,把一趟趟列车送往远方。
黄桷坪、黄桷垭……每一个重庆人心中,都有一个叫“黄桷”的地方
黄桷坪有铁路,铁路很长,从站台到回家的路,走着走着一辈子就过去了。
黄桷坪也有江,还是那种没得提坎,没得滨江路,野草疯长比人高,夏天能舀蝌蚪,秋天敢摸螃海,一不小心就踩上淤泥打湿全身的那种。
黄桷坪还是一个老地方,杀着拖鞋从梯坎下的网吧到酒吧,从坦克仓库到防空洞,从三村发廊一条街到电厂的烟囱;从第一次恋爱到第一次失恋,从第一次合租到第一次和黄桷坪说再见,不断有人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就好像从未改变。有趣的是,你交往过的人在变,你住过的房子在变,你熟悉的街道在变,但当从你黄桷坪走出时带走的那一颗少年心,从未曾老去。当你看到熟悉的街景,当你想起过去的往事,会发现黄桷坪和你的灵魂如此相似... ...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