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粤东元宵年俗摄影之旅,光用照片还不能完全体现这条线路的精彩纷呈。尤其连续三个晚上在现场声、光和硝烟味共同刺激下那种血脉贲张的兴奋给大家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
回顾我们的行程——
时间:2019年2月17日广州集合,至2月22日回广州解散。
地点:普宁、丰顺、揭东、潮州、遮浪岛。
队员:14位来自各地的团友。
领队:木马、房祖罗。
另外还有一位编外队员:司机胡师傅,第一次看见司机每天用手机跟拍活动并且发朋友圈的。
“营老爷”(游神)是潮汕地区一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老爷”统指各村供奉的神仙,不同的村信奉的神仙不同。各村的游神有着庄严的仪式感,虽然各村信奉的老爷不同,但是对神明的虔诚信仰成为一种文化纽带,把海内外潮汕人的心凝结在一起。
从大年初一开始,各村便轮番举办游神活动。在各村特定的日子,村里要把庙里供奉的各路神明请出来供村民朝拜。之后还要用神轿抬着老爷在村里各处巡游,以保佑老爷管辖的地方风调雨顺,各方平安。游神的同时还伴有各具特点点年俗活动。
每年农历正月十四、十五两晚,大长陇村都要举办以“贺灯”为主要特色的游神活动。村里有“添丁”的人家都要到祖祠上灯。正月里更要在村里举办“营灯”活动,营灯时把村里供奉的三山国王和三山夫人及各路神祇移驾到老寨东门埕前的神厂里接受村民奉拜。
大长陇村有4.5万人口,如果算上海内外乡亲达到20万之众,被誉为“全国人口第一村”,因此”营灯“的队伍非常庞大。
正月十四上午从广州出发,一路上春雨下个不停。到达普宁后还担心游神会不会取消。等我们抵达大长陇时,已经见小伙们手持着挂上两个灯笼的T字架从村里各处冒雨向东门埕汇集了。
因为整个村子单姓“陈”,灯笼上都写着“陈”、“千子万孙”和“囍”字。
在东门埕临时搭建的神厂前,大家绕过熊熊的火堆有序的进入神厂瞻拜请出的各路神明。
空地上锣鼓喧天,鞭炮轰鸣。
神厂内争相跪拜的村民。
宗祠大门绘着门神。
从村里汇集而来的营灯人流形成了长长的灯龙。
抬轿的汉子们用力摇晃着轿子上的神仙们,督促神仙们发挥神力,庇护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抬轿子的一般是新婚或者刚“添丁”的青年,潮汕人以近距离接触神明为荣光,因此游神这天散布在海内外的乡亲都会尽量回到家乡。
大家吼着“老爷保贺(老爷保佑)”,抬上神明们在诺大的村子里巡游。
丰顺埔寨镇正月十五“烧火龙”已经有300多年历史。它以独特的扎制技艺和燃烧时极高的观赏性赢得了海内外的赞誉,早在2008年就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去埔寨火龙曾经到欧洲和台湾进行过表演,今年埔寨制作了4条火龙,被台湾人买走了两条,元宵当晚4条火龙在台湾与埔寨同步燃烧。
下午到埔寨后,我们先去探访火龙扎制现场。
这时候火龙已经制作完成,火龙身上扎满了烟花,所以扎制场所犹如一个诺大的火药库。
晚上,这一节节的龙身将连成长龙。
还有各种鱼和禽鸟。
烧火龙活动开始,队伍进场后先绕场三周,在一片震耳欲聋鞭炮声中,活动进入高潮。
鞭炮在身前炸开,衣服上顿时感觉一阵噼噼啪啪的敲打。不是早有准备,衣服难免会烫出孔洞。
各种小鱼率先登场。
然后才是主角火龙。
他们以冲入人群,引起骚乱为乐趣。
舞火龙的汉子全都光膀子,当地话中“票”和“泡”同音,因此如果当晚身上烫出的泡越多彩头越好。
火龙点火前,抬火龙的汉子们互相往头上身上浇水。
点火和抬龙头打资格都是竞价而得。
火龙点燃瞬间。
场内观众的情绪被火龙燃烧时的声光刺激得无比亢奋。
火龙在拥挤的人丛中奋力前行。
龙身上的火箭弹呼啸着冲向夜空。
相传远古的时代,东海龙王的21世孙子浊龙被父亲派遣管治当地,但是浊龙上任后却胡作非为,欺压百姓。当地百姓忍无可忍,向老龙王告状。于是老龙王派他的女儿清风带上龙剑赶赴当地。一天,清风趁着浊龙醉酒时把浊龙杀死。并且把浊龙斩成四段,龙头带回向老龙王禀报,龙颈、龙身、龙尾分别留在了附近一带。龙身之处便是如今丰顺埔寨镇的岽龙山。
埔寨人民的祖先在每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烧火龙,庆祝消灭了浊龙,并且祈求风调雨顺,百业兴旺。
制作一条火龙,成本少则十多万,多则二、三十万。
舞火龙在全场狂欢中落下帷幕。
正月十六普宁马栅村游神的特点是村里英歌舞队。
“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宁英歌”是坊间对他们最好的点赞。
英歌舞是一种适合广场表演和行进表演,柔和舞蹈和武术的一种民间表演形式,表现的是梁山泊好汉的故事。
英歌队集体拜祭土地神。
休息当口,队员们赶紧抽口烟解馋。
脸谱几张。
我们的队员。
彩旗队小队员。
各种乐队。
大多是十来岁的小学生。
古老的村巷敞开胸怀迎接村民的祈福。
普宁溪东村“营老爷”则是以“跳火墩”为特点。
正月十五晚和十六的下午,溪东村的游神队伍都要进行“跳火墩”。这是一项男子汉的运动,通过跃过一个个火堆来祛除身上晦气,祈求新的一年好运。同时也是男孩子的成年礼,跳过火堆寓意已经长大成人,能够挑起男子汉的担当。
狭窄的老寨,挤满了看热闹的和拍照的。
一跃而过,带起漫天草灰。
4人抬轿,对大家都协同能力要求很高。
各种姿势。
各种表情。
避凶祛邪。
火海信步。
早在清朝年间,溪口村便有走蔗巷的传统。这里信奉的是妈祖和七仙女,所以溪口的“营老爷”便成为“营夫人”。正月十六晚,村里各家各户用带叶的整根甘蔗挂上灯笼,在各自屋前等候照亮“七夫人”巡游的道路。参加巡游的壮丁们身穿蓝色长衫,头顶金花毡帽,肩搭粉红毛巾,脱鞋走在村道上。
虔诚跪拜。
出巡开始前,各村的锣鼓队在七圣庙前围成四个圈同场斗法。锣鼓声振聋发聩,顿时把人们的情绪煽动起来了。
妈祖和七位仙女端坐轿中准备出游。
照路的气灯。
家里有一个男丁就挂一盏灯。
祈求生活就像甘蔗一样节节高、甜蜜蜜。
清道夫为出游的七夫人开道。
夫人们的神轿穿行在蔗灯组成的巷子里,所以又谓“走蔗巷”
游神要走遍溪口八个村,也许将通宵达旦。
硕联村下辖十个社(自然村),每年的游神和赛大猪由各社轮办。各社由于是十年一届,所以都是不惜重本。
队员汉斯大哥在游神队伍前留影。
硕联村信奉的是赵公明和关公,他们的老爷自然就是两位财神爷。
村小学的仪仗队。
外请的英歌舞。
双龙出海。
潮州大锣鼓。
威风凛凛的醒狮。
又一支英歌舞队。
硕联村每年从正月十五起举办三天的“赛大猪”活动,以庆贺一年五谷丰登,并且祈求来年百业兴旺。同时各家各户把家里的宝贝搬到村里临时搭建的神厂里进行“炫耀”,以求今后的日子财源广进。
按照传统,村里有男子汉成年,就要在这天奉上亲手养大的肥猪。现在这一习俗随着时代变迁已经有所改变,大猪一般都通过养殖户购买。
今年轮值的铺社由于“赛大猪”的场地在村市场中央,场地狭小,加上气温奇高,摆出的猪羊需要围在塑料棚里用空调降温,因此场面大打折扣。
村民家里的名酒和鱼翅等。
民俗活动完成后我们前往遮浪半岛准备拍摄风光,但是由于天气不给力,日落日出都没有。前面几天也因为队伍比较散,一直没有拍到合照,最后在酒店里补拍了一张。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