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说来惭愧,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是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一位叫梁俊的山村支教老师,带着一群山里孩子,将这首诗唱成了歌。
近日,来到皖南,好友带我去了一个叫“南屏”的地方,他说,这里定是你的“地方”。
穿过一片油菜花田,跨过一条小河,过了一座古桥,南屏古村就在眼前。
来时恰逢清晨,炊烟在皖南“粉墙黛瓦马头墙”上袅袅升起,马头墙下,阡陌小巷之上,走过忙碌的原地居人,打水洗菜,晾衣做饭。
我确认,这真的是我的“地方”。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当然,此刻并没有下雨,我也没有遇见一个“撑着油纸伞,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并无“遗憾”,诗中的美好谁都愿意憧憬,但现实之中,丁香姑娘若如路人一般,最终与你擦肩而过时,也不必黯然神伤。
“握不住的沙,不如扬了它,对谁都是一种潇洒。”
“心上有个人,才能活下去,有时留在心上就好。”
小巷走向有些复杂,过了一个转角,你会遇见四个路口,选择去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朋友顺着“大路”而去,指示牌说,前方有一个“大景”。
我转身而去,走进一个阳光晒不到的幽深小巷。让人欢喜的不是湿漉的青石板,也不是刻着岁月的旧窗棂,而是隐匿在墙角,很少有目光所及的“苔”。
默默无闻,暗自“花”开。
再一次,想起那首诗,当短短的20字,在眼前真实的铺开,“花”真的开了。
和朋友走散,微信约定,一个小时后 ,来处见。
他不忘提醒我:顺着“大路”来,看看“大景”,人多,物美。
我莞尔一笑,关掉微信,没有回复,不想打扰他的“美事”,而他也自会明白我的“答案”。
一个人漫无目的,走在小巷之上,根本不知道下一步会遇见什么光景。而这也正是我人生路上,欲寻的,“不期而遇”的欢喜。
突然有一种感悟,人的“前半生”可能就像那条“大路”,需要在尘嚣中,遇见很多人,历过很多事,“前半生的世界”需要“多彩”。
而“后半生”,则只需要一条适合自己的小巷,不是为了躲避尘嚣,而是为了沉淀昔日“多彩的自己”。
在我的认知中,人如草木生灵一般,在各自不同的生命周期中,都需要不停地改变自己。
“每一辈人都有自己应该做的事,知天命,顺天时。”
尘嚣之后,需要一段寂寥。寂寥之中,遇见最真实的自己,以及最好的朋友。
眼前的小巷,空无一人,我们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若此刻,巷尾走进一人,他/她便是我们余生“最好”的朋友。
尘嚣之外,能如我们一样,自愿走进寂寥,已是同路人。
擦肩之时,若能相语,余生定能成为挚友。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有人如花,有人如苔,花开天下,苔自清来,各有所爱,亦样精彩。
作者:
玉玺
忠于理想 尊重现实
WeChat:becky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