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关于旅行,让我们先重温下阿兰.德波顿的那句名言:“旅行的一个危险是,我们还没有积累和具备所需要的接受能力就迫不及待地去观光,而造成时机错误。”

在我提笔写下这篇游记的时候,一篇《去再多国家旅行,也不能让你成为一个有趣的人》的文章正在朋友圈里风传——当“诗与远方”已经泛滥如斯的年代,即使远在地球另一端的旅行也是触手可及,搜索引擎熟知每一处所在的底细,一篇又一篇流水记事而又事无巨细的旅游攻略则让旅行简化为按部就班的景点打卡。门槛越来越低的“旅游达人”在向你鼓吹TA去过每一个的角落都是“必去不可”。对了,你也不再需要因为语言或是腼腆而羞于向当地人问路,在线地图已然足以让你“沉默”地像当地人一样穿梭于大街小巷。

悉尼

凡此种种,让旅行变得乏味不堪,决定你脚步的,无非是口袋中荷包的丰盈程度。

但你应知道,其实还有另一个世道与另一种风情。

墨尔本

那是属于每一座城市的一份独属烟火,百城 百色 ,经年流转,世事变迁也无法褪色。在每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里,那些散落在楼堂馆所里的芸芸众生,形形色色的人们往来穿梭。了解一座城市就如同一场热恋,我们必是想去知道他或她的故事,而那些深藏于互联网之外的鲜活场景与人群表情,非亲历不能触碰和感知;那些关于历史的隐喻以及绵延流传的故事与传说,也依然吸引着我们去探索,去遭遇。

譬如远望澳洲,南半球的另一块大陆,孤悬于世界的中心之外,袋鼠比人类还要多的过度,一个当初由流放的囚犯为主要国民的国家,年轻得似乎文明昨天才发生。和 北京 与 上海 , 伦敦 与 巴黎 , 纽约 与 洛杉矶 一样,同在东南澳的 墨尔本 与 悉尼 也上演着属于自己双城记。

还有手中的简·莫里斯的那本《 悉尼 ,帝国的绚烂余晖》,这位周游了世界的记者,用老帝国些许高傲的笔调,讲述着澳洲的陈年旧事,偶有赞扬之语却也类似客套。

这一切,都让我迫不及待地动身。

悉尼

保罗·鲍尔斯在《遮蔽的天空》一书中,曾对“观光”和“旅行”进行了经典的划分——观光客“毫不质疑地接受他自己的文明”,但旅行者不然,“他会比较自己的文明和其他文明,并排斥那些不对自己胃口的元素。”

是的,去再多国家旅行,也不能让你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但“如果生活的要义在于追求幸福,那么,除却旅行,很少有别的行为能呈现这一追求过程中的热情和矛盾,不论是多少的不明晰,旅行仍能表达出紧张工作和辛苦谋生之外的另一种生活意义。”

悉尼

墨尔本篇

“猫本”,南半球的艳阳下

从 北京 辗转 广州 再到 墨尔本 之时,已是当地的清晨。从机场出来的那一刻,却是感受到了南
半球艳阳的热忱——这个4月的季节,应是澳洲的秋天,阳光却是如此得浓烈。

墨尔本

这便是“猫本”给我的第一印象,却与来之前的“刻板印象”大相径庭。曾经在 墨尔本 留学多年的友人曾再三告诫我猫本的多雨和天气的不可捉摸,让我做足了全套防寒防雨的准备,而实际上,确实明媚得让我似乎提前进入了夏天。

墨尔本
墨尔本

作为 维多利亚州 首府,有着400多万人口的 墨尔本 稳居 澳大利亚 的第二 大城 市,实际上她和 悉尼 瓜分了 澳大利亚 的大部分住民。我们在 墨尔本 定的酒店就在城市中心city唐人街的边上,和 中国 风的标志性牌坊只有百米之遥。

墨尔本

与阳光更为炽烈,气温更为柔顺,海岸也更为完美的 悉尼 相比, 墨尔本 更多的或许是一份老派的从容,以及空气中那隐隐约约的文艺气息——对于这个年轻的国家而言,Collins Street上 维多利亚 时期的老建筑和新时代的高楼大厦并肩而立,这应该是这座多元化的城市最好的象征。

墨尔本
墨尔本

在 墨尔本 并我没有购买当地的交通卡,全程11路外加免费的市区电车——没错,这座城市的核心部分以及城中主要景点都有免费的电车可坐,只要你在站点看到了FREE ZONE的标志,便可毫不迟疑地跳将上去。而复古的35路电车则是免费电车区域里最受欢迎的——要的,就是这份似乎来自 维多利亚 时期的精神气儿。

绿色区域都可以免费乘坐电车。

这张照片让我想起了披头士的经典照片。

复古风格的35路电车车厢。

当然了,如此环保出行的主要原因还是穷,澳洲的物价让人有些难以忍受,路边普通的盒饭也要卖到9澳元……所以后来创下了一天暴走20公里的纪录,雄霸了朋友圈好几天的步数榜首。

从我们住的酒店往北走几分钟,就能看见维州政界大佬们举行会议的国会大厦——听说这里在不开会的时候面向公众免费开放,不过我们去时其正在修缮。黑人小伙儿和他的新娘正在婚纱摄影师的指挥下来回奔跑,连上洋溢的笑容似乎马上就要荡漾开来。

虽然联邦广场对面的 圣保罗 教堂似乎名气更大,但离国会大厦不远的圣帕特里克大教堂才是 墨尔本 乃至南半球最大最高的天主教堂。这座有着3座尖顶的哥特式大教堂用青石建成,1897年就已启用,但标志性的尖塔最终建成确实在1939年,前后超过40年的时间。

看惯了 欧洲 那些有着数百年历史,出自如雷贯耳的名家之手的大教堂,圣帕特里克大教堂就显得有些普通甚至朴实无华了。阳光透过窗棂将彩色的玻璃照得光彩熠熠,整个教堂内部,都氤氲在金黄色的光晕之中,分外安静。

墨尔本 的city老城区其实是由几条横竖交叉的街道组成的长方形的街区,并不需要走动太远,就能到达 墨尔本 市中心的 维多利亚州 立图书馆——我们到时,正赶上巴勒斯坦的支持者与以色列的拥趸在图书馆前的空场大唱对台戏,警察们如临大敌,而 墨尔本人似乎已经对此司空见惯,有着一副巨大的国际象棋的图书馆前坐满了晒太阳的吃瓜群众。

州立图书馆是免费开放的,依我看来,这里似乎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的所在。图书馆最出名的地方就是高耸透亮的恢弘穹顶和底部八角形的格局——长长的木桌配上绿色的复古台灯,还真有些魔法学院阅览室的感觉。

图书馆里的老书展,和给孩子们看的立体图书。

拍照的游客不少,但看书查资料上网的读客们却不为所动,习以为常,其 中亚 裔的面孔很常见——这是我在猫本的错觉,总觉得没有跑到另一个大陆,而是在 香港 或是某个 东南亚 国家,似乎完全不会英语,在这里生活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最能像当地人一样过Local生活的方式,大概莫过于和当地的大爷大妈一样去这里的菜市场逛荡一番了。

据说 维多利亚 女王市场(Queen Victoria Market)从19世纪就开始运营,至今怎么算也有200多年的历史。这个巨大的市场可谓应有尽有,室内的区域有新鲜的肉类、芝士、面包、速食和葡萄酒,为了招徕顾客胖胖的屠夫大叔也是拼了,站在了自家的柜台上使劲儿吆喝。

当然了,最受欢迎的还是海鲜,25澳元1打的生蚝个个都有iPhone6的长度大小,配上柠檬当即可食,不过因为并没有怎么处理,这些生蚝普遍偏咸,需要拿水先冲洗一番。

户外的大棚区域则与国内的露天菜市场并无二致,这里主要出售蔬菜水果还有多肉……食材新鲜丰富,还有1澳元1盒的良心价草莓。

在尤利卡88(Eureka Skydeck 88),我们从黄昏待到了夜晚。

如果说在city里的穿梭,让人见到了老墨尔本的风情,那么在297米高的尤利卡88层观景台你所能看到,就是现代都市的光怪陆离。

经过安检,每秒9米的高速电梯很快就能把游客送到88楼的观景层,这里的面积其实并不是太大,360度方向都是透明玻璃窗,夜景无敌,但反光严重——这一点有些坑爹。解决的办法是进入一个由铁丝网封闭的露天阳台,不过前提是,你要受得住 墨尔本 夜晚狂乱的“妖风”。

俯瞰圣保罗教堂和弗林德斯车站。

墨尔本之夜。

观景层还有并不那么刺激的边缘体验Edge——这是需要单独收费的。体验者穿上鞋套进入一个封闭的透明玻璃屋,然后屋子会慢慢探出大厦,悬挂在近300米的高空。

夜幕四合,越过雅拉河往酒店返程,顺便再拍上几张夜景。最高的建筑就是尤里卡88。

澳洲又被称为“土澳”“澳村”,概因这里地广人稀,人丁不旺,生活方式还保持着复古的模式,而且也显得冷清。不过在雅拉河畔,却丝毫没有这样的感觉。路边的啤酒馆和咖啡屋人声鼎沸,热闹得像刚刚进入高潮的 中国 夜市,

毕竟是澳洲屈指可数的 大城 市啊……

弗林德斯车站前,白天揽活儿的马车已经收班回家,而电车依然川流不息。慢快门下,一条条光带交织在 维多利亚 时期的建筑前,像是这座城市,不愿睡去的灵魂。

电车穿行在弗林德斯车站前。

雅拉河畔的 墨尔本圣保罗大教堂。

大洋路,风与海之歌

如果说来了墨尔本有什么必去(其实我并不是很喜欢这个词)的地方的话,那绝对是 大洋路 这条为纪念一战士兵而修建的沿海公路,串联起了 维多利亚州 蜿蜒曲折的海岸线,花上8个小时,就能从 墨尔本 向西一路狂奔到 阿德莱德 。

偶遇的MG老爷车,驾驶者是一对老夫妻。

我们的座驾飞驰在大洋路上。

当地的朋友早早赶来酒店门口接我们,因为只有一天的时间,所以我们的行程还颇为紧张。一早从 墨尔本 市区出发,12小时狂奔 大洋路 。从花园城市Geelong到Port Campbell,在山顶和一群绵羊一起俯瞰壮阔的Apollo Bay,在狂风呼啸的十二使徒岩被吹乱发型……眼前,是蔚蓝色的海洋;耳畔,是风与海的歌谣。

大洋路 上的 灯塔 。

老爷车在澳洲当地可是有钱人的象征。

大洋路紧邻南太平洋。

我们的午餐安排在 大洋路 中段的小镇阿波罗贝(Apollo Bay),炸鱼、薯条再搭配可乐,澳洲的饮食也秉承了 大英 帝国黑暗料理的风貌,在饮食领域实在有些乏善可陈。海鲜统统都用油炸,其余的也无非是些烤牛肉面包、鸡翅、烤肉卷、 汉堡 等等,不过当地人似乎却吃不腻。

不过,阿波罗贝小镇背后的山坡却让人颇为惊艳,穿越过一条林中小道,豁然开朗,无遮无拦的山坡枕正对着南面浩瀚而碧蓝的大洋。极目远眺, 大洋路 就在山坡下贴着海岸蜿蜒而过,而在你的旁边,就是正优哉游哉吃草的绵羊。

你在这里所看到的瞬间,其实都是绝无仅有的历史。

在墨尔本以西275公里处十二使徒岩已然成为 大洋路 乃至整个 澳大利亚 的地标。我们到时天空低沉,厚厚的云层似乎要接连到地面,这里的“妖风”像是个喜欢搞恶作剧的孩子,我在这里不止一次地看到帽子被吹飞的画面,穿裙子的姑娘们也个个紧扎着下摆预防玛丽莲·梦露式的尴尬。

海浪在风的怂恿下不断地冲击着那些矗立在海中的断壁石灰岩——它们原本有12个之多,但现在显然已经不够数了,有些“使徒”已经在风与海的侵蚀下永远地消失在了海中。

终有一天,这些与 大洋路 刀砍斧劈似的垂直悬崖遥遥相对的壮美岩石,终将全部消失。

洛克 阿德峡谷——这个又叫沉船湾的地方离十二使徒岩不远,出名是因为1878年时有一艘叫“Loch Ard”的 英国 移民船在开往 墨尔本 的途中在这里触礁沉没,船上仅有一男TOM一女EVA幸存,按照爱情故事的桥段,这应该是个劫后余生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但就像JACK和ROSE最终也没能走到一起一样,TOM确实向EVA求了婚,女方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因为她觉得TOM的海员身份工作不稳定不说,危险系数还太高。

看来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爱情敌不过的,还是现实啊……

TOM和EVA的故事。

沿着木梯就能下到沉船湾的海滩,这里的地形像个大漏斗,海水从被侵蚀的开口中涌流而进,而两旁的岩石则像张开双臂拥抱大海一样伸向海洋之中。沙滩背后则有一个石灰岩的山洞,不知道当年TOM和EVA有没有这里避过难。

海滩上的彩虹小屋与冒着蒸汽的小火车

问题1:彩虹小屋到底有多少个?
问题2:彩虹小屋多少钱一平?

在阳光明媚的清晨来到墨尔本的布莱顿 沙滩无疑是一桩美事,清新的风带着稍许的咸味儿从耳畔轻轻拂过,这一片是 墨尔本 的富人区,海边全是一排排的面海小别墅,据说妮可·基德曼在这里也有物业。早起的 墨尔本 人在这里遛狗跑步,还有打着赤膊的肌肉小伙儿在这里练武——嗯,他其实是在练习某种表演的棍法。

诸多攻略都会用“童话”“梦幻”之类的词来形容这一排排五颜六色的彩虹小屋,其实,这是地道财富的象征,在寸土寸金的富人区海滩,有这样的一座木屋就是身份和荣耀的证明——似乎也说得过去,童话里不是王子就是公主,个个都是有钱的主儿。这些用于存放冲浪板、水上用品和更衣的木屋原本都一模一样并无二致,所以常有马大哈走错了房间。为了区分,大家便开始更显神通的色彩涂抹,并标上了门牌号,最终变成了这般的模样。

呃,对了,回到开头的问题——我其实并没有数一共有多少栋木屋,至于价格嘛——据说前几年有座木屋卖出了32万澳元,约合150万人民币,平均下来,一平米的小木屋价值5万澳元左右。

作为“况且党”的拥趸,这趟由白胡子老爷爷们驾驶的同样爷爷级的普芬比利蒸汽小火车(Puffing Bill Railway),我是不愿意错过的。从 墨尔本 市中心乘坐贝尔格雷夫线(Belgrave Line)火车,到达终点站下车再走上一段,就能到达普芬比利蒸汽小火车的站台,实际上,蒸汽小火车站就在一个公园里。

普芬比利蒸汽小火车始建于1900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早年是为了解决偏远地区的交通问题而建,但在40多年前就改为了观光游览路线。小火车使用的是76cm宽的窄轨铁路,火车机车也是那种原始粗糙的模样,蒸汽朋克的风格。列车员和火车司机都是有着漂亮的白胡子的老爷爷,他们都是当地的志愿者。

不过你从攻略上看到的乘客们坐在车厢栏杆上,将脚伸出窗外,飞驰掠过木质的栈桥和森林的画面已经看不到了。听说是前一阵有游客出了事故,现在小火车的运营方已经不允许这么做了。不过跟着摇摇晃晃冒着白烟的蒸汽小火车穿梭在 墨尔本 郊区的丛林与山坡上的旅途依然是愉快的,阳光从树叶的间隙洒下,风景在车窗外变换。路过村庄与小镇,路人和乘客们都会挥手致意,一切简单而美好。

从贝尔格雷夫(Belgrave)到湖边车站(Lakeside)的往返票,成人的价格是51.5澳元;4-16岁26.5澳元;4岁以下不占用座位免费。小火车时刻表请见下图。

墨尔本的丹德农国家公园是当地人周末常来的后花园,而格兰野餐园地则是大家歇脚休息的地方。这里只有这一家餐厅兼纪念品店Grants。做的就是游客生意,连中文菜单都有。 汉堡 、炸鱼薯条之类的菜品还算齐全,但价格相对比较高昂。

好玩儿的地方是这里有个鹦鹉投喂区,不过园中似乎只有一种白色的风头鹦鹉,据说是因为这种鹦鹉是鹦鹉界的“胖虎”,个大脾气暴,把其他鹦鹉都打跑了,自己独霸好奇游客们的投喂。它的口味还挺刁,游客们在服务中心领到的干果盘,这个家伙只挑里面的瓜子吃。

威廉基特保护区(William Rickets Sanctuary)在丹德农山Dandenong里,林木苍翠,虽然离墨尔本市区并不太远,却还保持着 澳大利亚 这片大陆的原始风貌。这里最有名的是艺术家师William Ricketts的雕塑作品,均是澳洲土著文化的题材,与丛林里的树木、藤蔓、岩石融为一体,一共有92个。据说设计师的理念是“我们都是自然之子,地球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个整体”。

保护区是免费参观的,里面还有几个小房子展览有澳洲当地的土著文化和一些特色风格的小礼品,而所得的款项也将用于当地土著文化的保护。

黄昏时分,我们终于到达了丹德农山最高点的Skyhigh,本抱着俯瞰遥望 墨尔本 全貌的想法,却有些大失所望——西下的太阳正好晃眼,而这里距离市区也过于遥远,即使用长焦拍摄,也拍不出什么能用的照片。

不过山顶花园却是一个惬意的地方,一处小小的“梦幻乐园”孩子们在魔术师扮相的大叔带领下玩得正high,许愿树下是排队合影的情侣,虽已是秋天,但花圃里依然花团锦簇。

漫行墨尔本

在墨尔本待了3天,我们终于遇上了传说中猫本阴晴不定的天气——去库克船长小屋的路上,阴沉的天空下起雨来,漫步在墨尔本市中心的菲茨若伊公园里,古树参天,大道蜿蜒,游人寥寥,空气湿润,确实难得的清静。

库克船长之于澳洲的意义就如同 哥伦布 之于美洲,这个家伙堪称纵横太平洋的狂人,他是澳洲大陆的发现者并且将其归属于 大英 帝国,南太平洋那一系列如星星点灯的岛国多多少少也和这位船长有或多或少的关系,而库克最后,也是在 夏威夷 与岛民械斗时挂掉的。

菲茨若伊公园里的库克船长小屋看起来平淡无奇,两层小楼,石墙斜瓦——这并非是库克船长在澳洲的故居,而是库克船长父母在 英国 的住所,有历史学家认为,库克船长应该没有在这座小屋里居住,不过他应该在探望父母时到过这里(好吧,似乎应该叫“库克船长的爸爸和妈妈的小屋”)。

船长父母家的屋子从英国千里迢迢搬迁到猫本是在1934年, 墨尔本 建市100周年之时,当时的澳洲土豪 拉塞尔 爵士出资800英镑,将这座小屋买下,并拆卸和移筑到澳洲 墨尔本 作永久保留,算是整体搬迁。进入到小屋内部需要花费6澳元的门票,在澳洲,这算是不多的需要门票才能参观的地方。小屋的内部其实挺逼仄的,看来18世纪 英国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一般啊。

在有着波浪一样蜷曲屋顶的南十字星车站,我在玻璃门外一只海鸥虎视眈眈的注视下吃完了一整盒寿司。

墨尔本火车总站南十字星车站(Southern Cross Station)的名声应该都来自于它是第一个获得莱伯金建筑奖的 澳大利亚 建筑。 英国 皇家建筑学会曾不吝赞许地称南十字星车站“完美地交融统一了新与旧、人与车、建筑与光线之间的关系”。

这个由金属骨架撑起的巨大建筑充满着现代派的气息,甚至还有几分科幻感。澳洲并不充裕的人流量让这座火车站看起来空空荡荡,卫生状况其实颇为糟糕,但这似乎是世界所有交通枢纽的通病。随意丢弃在餐桌上的总会吸引那些蠢蠢欲动的麻雀和海鸥。而波浪一样的屋檐下,还有捧着纸杯的流浪者,不知在望向远方的何处。

广场舞这种东西,并不是 中国 大妈的专享,在 墨尔本 最大的公众广场联邦广场Federation Square
上,欢快的音乐下,白人、黑人、亚裔、 印度 裔都跳得不亦乐乎,姑娘们大多白裙白衫,而男人们则是五花八门,如此混搭之下,却也舞得乐在其中。

好了好了,我知道你想问什么, 中国的纱巾大妈们确实也占领过联邦广场在《小苹果》和凤凰传奇穿透力极强的乐声中翩翩起舞,谁也不能阻止中国的大妈们……

联邦广场这里算是墨尔本CBD的中心地带了吧!除了似乎永远有活动之外,这里的艺术馆、餐厅和咖啡馆也非常众多,逛吃逛吃,足以打发掉一个下午的时间。

墨尔本圣保罗大教堂斜对面就是弗林德斯车站Flinders Street Station——在猫本的建城史上,这座有个青铜圆顶的 维多利亚 时期风格的建筑,是澳洲最早的火车站,时至今日,也是 墨尔本 城市中心的枢纽之一。

在古老的车站下,电车、汽车、火车还有马车——没错,高头大马拉着的环游马车在这里时常都能见到。数百年的时光,仿佛都在这里杂糅在了一起。

弗林德斯街火车站(Flinders St Station),联邦广场还有圣保罗大教堂基本构成了一个三角形。这座在 墨尔本 城市中心的教堂可谓猫本最为有名的建筑之一,标志性的彩色玻璃和纯木色的内饰,让这座建筑显得庄严肃穆却又带有暖意。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拍照是需要收费的,5澳元/人,工作人员会将一个印有相机图案的贴纸给到你,贴在身上就可以自由拍摄了。

对于猫本这样艺术气息十足,文艺范儿秒杀悉尼的城市,怎么会没有象征不羁精神的涂鸦街Hoiser Lane呢?

相比于国内重庆川美外面那条似乎统一规划过的涂鸦街。 圣保罗 大教堂隔壁的这条五颜六色花里胡哨的巷子似乎更为散漫,巷子其实颇为脏乱,墙上的涂鸦也无人管理,随时可以抹去重画。不过这里显然名声在外,来这里打卡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没错,这处现在是HM店的地方最早真的是 墨尔本 的老邮局,但在一场大火之后,这里再无复邮政通信的功能,而成为了猫本市区最热闹的商场。

建筑的外观依然保持着18、19世纪时期的风格,而内里的装修则是堂皇而现代的。HM几乎占据了整个大楼,旁边有几家餐厅和咖啡馆。

老邮政总局前是墨尔本最核心的CBD街区。

街头乐队的帅哥。

就在老邮政局斜对面,就是墨尔本最早的拱廊皇家拱廊,这里同时也是澳大利亚历史最为悠久(其实也没多久)的拱廊—— 墨尔本皇家拱廊。这座 维多利亚 时期的建筑面积并不太大,位处猫本city城中心最繁华热闹之处,内部的装饰,则依然还是维多利亚时期华丽丽的风格。

值得说道下的是入口处上面大时钟两侧这这两个人物,是神话里的Gog和Magog,不过看起来形象给塑造得还挺Q。皇家拱廊的文艺范儿也挺足的,主要是一些珠宝、工艺品之类的文创类商品,咖啡厅甜品店也是少不了的。

悉尼篇

日落悉尼湾,不是首都的首都

“如果世人想到澳大利亚,那么通常就会想到悉尼。它的港口非常受人欢迎,其诱人景色与 旧金山 、 里约热内卢 、 香港 、 那不勒斯 、 温哥华 和 伊斯坦布尔 的港口不相上下。它的港口大桥自1932年起便成为世界上最知名的建筑,而自1966年起,它的歌剧院也变为最为人熟知的建筑形象之一。”

——简·莫里斯《 悉尼 ,帝国的灿烂余晖》

从飞机航拍 悉尼 的海岸。

海港大桥与悉尼歌剧院。

那些名声显赫的城市总有着让人艳羡的闪光点,譬如 纽约 曼哈顿 的林立高楼与纸醉金迷, 旧金山 壮美的 金门 大桥与都市传说, 北京 紫禁城的红墙黄瓦闪烁着古老文明的光辉,而 巴黎 的圣母院凯旋门乃至蒙马特高地,流淌着的都是艺术和建筑的气息。

而至于澳洲的悉尼,倒是没有这些,这里所拥有的是碧蓝的海岸与浓浓的绿意。天空蓝得让人要流出眼泪,空气从来都没有PM2.5的困扰,外形科幻的 悉尼 歌剧院是这里的象征,其实她已经是建成超过40年的“老建筑”。

黄昏里的悉尼歌剧院与海港大桥。

“ 悉尼人花了整整两个世纪的不懈追求才让悉尼加入大都市之列”,曾经在《 泰晤士 报》、《卫报》做过记者的旅行作家简莫里斯用她冷静、深思甚至揶揄的笔调这样写道。 悉尼自有其传奇的身世,纵横太平洋的猛人库克船长于此登陆,而后这里成为赌徒、娼妓、流放犯的归宿地,而今却成为傲立于南半球的桃花源,避世的天堂。

悉尼圣玛丽大教堂,是这个国家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悉尼 CBD的车水马龙。

是的,有多少人曾认为 澳大利亚 的首都是 悉尼 ,而却忘记了其真正的所在 堪培拉 。 悉尼 ,不是首都的首都,虽然与 墨尔本 的爱恨情仇三天三夜也写不完,但那个一小时飞行距离外的西边邻居猫本,也只能用羡慕的眼光去打量这座已经成为澳洲代名词的城市。

从曼利海滩返回环形码头,遥遥可见悉尼城市的天际线。

悉尼港上的水上TAXI。

悉尼歌剧院前留影的情侣。

悉尼曼利海滩上戏水的孩子。

悉尼的海德公园是我的第一站,这处位于悉尼市中心的有着大片草坪和百年古树的公园,已有超过200年历史。

海德公园前的大炮。

安静的海德公园。

澳新军团的纪念堂也在这里,公园的门口矗立的大炮和巨大的炮弹雕塑依然提醒着人们这片远悬于南半球的地区为英联邦付出的努力和牺牲——虽然他们战绩其实并不怎么样。

从海德公园出发,坐上几站地铁,就能到达悉尼的交通枢纽环形码头。去往对岸的塔龙加动物园乃至更远的屈臣氏湾或是曼利海滩,都在这里坐船。码头周围的小吃店很多,不过你得担心那些无处不在闻香而动虎视眈眈的海鸥们,它们随时伺机而动从你的手里抢走炸鱼、 汉堡 和薯条,这些飞贼们的口味可是很杂的。

环形码头位于海港大桥和悉尼歌剧院中间,是悉尼的水陆交通枢纽。

这里的渡轮与游船可达悉尼的各个角落。

码头小吃店以油炸食品为主。炸鱼与薯条,澳洲人的口味和他们的英国亲戚很相似。

这些四处溜达的海鸥一直觊觎着你手中的食物。

码头上卖艺的土著人。

是像帆船、贝壳还是花瓣,或是剥开的桔子?从1959开始建造,历经了14年波折,预算超支,最后就连最开始的设计师Jorn Utzon也都离开团队……但这一切,都不妨碍 悉尼 歌剧院成为一座伟大的建筑。从1973年建成之始,这里就成为 悉尼 ,乃至整个 澳大利亚 的象征。

从环形码头走到歌剧院,会穿过防波堤上的甬道, 悉尼人就这么慵懒地坐在这里晒着太阳,喝着啤酒和咖啡,百无聊赖地打发着时间。

即使不买演出的门票,歌剧院也是可以进去参观的,而且有30分钟和1小时的中文导览团。歌剧院的内部其实颇为朴实无华,灰色的混凝土构件与木质装饰便是主要的组成。

歌剧院内部的配色颇为朴实。

歌剧院内部的餐厅。

无敌海景。

最为恢弘的自然是大剧院音乐厅,这里足足可以容纳2600多名观众,是 悉尼 歌剧院最大的厅堂。整个音乐厅都是木色的暖色调,正对着观众席的由 澳大利亚 艺术家Ronald Sharp所设计建造的大管风琴有10500个风管,有3层楼高,是世界上最大的机械木连杆风琴,只看着规模就能想象出其演奏起来的给人的震撼之感。

除开歌剧院内部会上演剧目之外,还有户外演出的 悉尼 海港歌剧。我们去时正值意大利歌剧大师普契尼的经典之作《波希米亚人La Boheme》在这里热映,海报打得铺天盖地,剧目上演的地方就是和歌剧院遥遥相对的麦考利夫人椅子附近。据说夜晚上映的演出还有盛大的烟花环节。

《波希米亚人 La Boheme》剧目的宣传海报。

从悉尼歌剧院沿着海岸一直向东前行,就能来到拍摄 悉尼 歌剧院和海港大桥日落的最佳位置——麦考利夫人椅子。

在海边拍照的情侣。

悉尼湾的黄昏是迷人的,夕阳把她所抚慰的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柔和的 金边 。太阳渐渐落在了歌剧院的后面,我在这里一直待到了夜幕四合,一位当地的澳洲大叔也在我的旁边支着脚架等待日落前的night time,我们聊上了几句,风光狗的辛苦只有同类懂。

夜幕下的海港大桥与歌剧院。

对了,不要忘记了我们的麦考利夫人,这个以她名字命名的石椅就是 悉尼 的望夫石。她是几个世纪前的总督夫人,当她的丈夫拉克伦 ·麦考利——当时的澳洲总督回 英国 述职时,她就在这个位置遥望,那时交通不便,总督大人的往返的旅程往往需要几个月。

袋鼠与考拉,塔龙加动物园

和传闻中多雨而湿润,以天气的喜怒无常而著称的猫本相比, 悉尼 的秋天就可谓是秋高气爽,天天艳 阳高 照了,温度在23~28摄氏度之间徘徊,非常舒爽。

海港大桥。

另一个角度的悉尼歌剧院。

今天,我们决定去红透了整个悉尼的塔龙加动物园逛一逛,想来 悉尼 人还真是热爱自然,在 悉尼 歌剧院的对岸,坐拥无敌悉尼湾海景想来应该是寸土寸金的风水宝地,居然建设的是一座动物园——Taronga Zoo。

动物园的门票其实价格不低,成人票46澳元,儿童票(4-15岁)也要26澳元,4岁以下的小朋友免费。我们是在环形码头的6号栈桥买的Manlyfastferry Ecohopper的套票,含动物园门票、Sky Safari缆车以及24小时随上随下观光游船,价格是59澳元。

环形码头Manly Fast Ferry Ecohopper购票点。

这里有必要说下这个观光游船的路线,24小时游船票是可以购票之时起的一天内无限次乘坐Manlyfastferry Ecohopper的游船的。在 悉尼 湾东西两侧,有一连串风光秀丽的小岛或者海滩,贴一张时刻表出来,Manlyfastferry Ecohopper的游船将这些港湾串连在了一起,这里列举值得去的几个地方——

情人港(Darling Harbour):又叫达令港,在 悉尼 歌剧院的的西面,这里属于 悉尼 的繁华CBD港湾去,帆船众多,还有海事博物馆,以及一系列的餐厅、咖啡馆和购物中心。
环形码头(Circular Quay):紧靠 悉尼 歌剧院和海港大桥,是 悉尼 的水陆交通枢纽。
塔龙加动物园(Taronga Zoo):号称是南半球最大的动物园,考拉、袋鼠这样的澳洲本土国宝自然是园中特色,长颈鹿遥望歌剧院也是塔龙加的标志性景色。
屈臣氏湾(Watsons Bay):名气很大的一处以雄浑的海边悬崖和海景豪宅著称的港湾。
曼利海滩(Manly Beach): 悉尼 人的后花园,从码头穿越一条步行街就能到达长达2.5公里的无敌海滩,冲浪、 日光 浴和漫步的人非常之多。

轮渡时刻表

船游悉尼湾,背景就是悉尼的城市天际线。

开着游艇出来海钓游泳的悉尼人,生活很惬意。

从环形码头出发,游船越过悉尼歌剧院前的海湾,到达东北方的斜对岸就是这座据说南半球最大动物园的所在。这座动物园的位置可谓绝佳,就在悉尼港北岸半岛的小丘陵上,可谓遥望 悉尼 港的好去处——歌剧院、海港大桥、 悉尼 塔,还有 悉尼 CBD摩天大楼组成的城市天际线都尽收眼底。

塔龙加动物园是南半球最大的动物园。

遥望悉尼湾的绝佳位置。

乘坐动物园的SKY SAFARI缆车可以从码头直达动物园。

悉尼湾的北侧是当地的富人区。

作为动物园来说,与世界上那些蜚声海外的同类相比,塔龙加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澳洲的国宝考拉和袋鼠就是这里的明星宝宝。

东南亚风格的大象园区。

塔龙加动物园很适合亲子游。

考拉又叫树袋熊,这种胖胖而又呆萌的家伙其实和熊没什么关系,而是属于有袋类。其考拉Koala的名字来自于澳洲当地的土著语,意思是“no drink”,“不喝水”——没错,这就是传说中不喝水成天都在睡觉的树袋熊,因为考拉主食桉树叶,它们所需要的水分几乎都从桉树叶中获取,所以人们也就不怎么能看到这个家伙喝水了。

塔龙加动物园里可以和考拉挨得很近合影——不过这需要另外付费,而且,是不可以和考拉抱抱的……在澳洲,似乎只有 阿德莱德 的动物园能和这个澳洲国宝亲密接触。考拉们通常待在树上发呆或者犹自酣睡,行动迟缓懒散,和《疯狂动物城》里一举成名的树懒“闪电”有得一拼。其实这并不能全怪考拉,据说因为它们所食用的桉树叶有某种毒素,考拉虽然不惧怕这种毒素,但这也影响了它们的行动敏捷性。而且它们是夜行动物,白天基本都是用来补觉的。

动物园的另一个明星自然就是被视为澳洲代表的袋鼠了……不过“珍稀”和袋鼠是绝对挂不上钩的,这种体型庞大力量无穷还能打拳击的家伙在澳洲的数量据说是人类的两倍……在吃过袋鼠肉后再来动物园看袋鼠总觉得有点奇怪的感觉。动物园里的这些袋鼠,都是一副懒散的模样,就在自己的园区里眯着眼睛晒太阳,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模样。

袋鼠在澳大利亚的数量据说比人还多……

塔龙加还有一个网红场景是遥望歌剧院的长颈鹿——长颈鹿一家就住在离动物园大门不远的小坡下,斜对着的就是 悉尼 歌剧院。在这里的围观吃瓜群众非常多,不过长颈鹿们想来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围观,这是淡定地走来走去。

长颈鹿与悉尼歌剧院同框。

嗯嗯,这座动物园可能是紫陌见过的亲子和户外特色做得最为鲜明的动物园之一了,开辟有专门的儿童园区,有童话般的农庄,草泥马、小羊和小猪也是这座农庄的成员。

动物园里的草泥马都是有自己名号的……

狐獴,看着很Q,其实是眼镜蛇的克星。

发型奇特的鸡。

来动物园参观的小学生很多。

曼利海滩,浮生半日

从塔龙加动物园上船,经玫瑰湾、屈臣氏湾、隔离岛,便能到达 悉尼 人的后花园曼利海滩——实际上,这条每站均停靠的慢线沿途所经,已经够诱人了。

虽然是靠近悉尼城市的近海,但海水依然湛蓝无比,也没有那种受污染后的气息。地广人稀的澳洲,生活压力并不是太大,相对于东亚文化圈的整天忙碌,人人都着眼于赚钱,澳洲人似乎更想得开,愿意花上大把的时间去享受生活,就在这片近岸的海域,帆船、游艇来来往往,颇为热闹。

曼利海滩码头。

到达曼利海滩所在的码头,再穿过一条满街都是比基尼的秀色可餐的步行街,眼前豁然开朗,2.5公里长的曼利海滩就在眼前展开,海滩呈U形,南太平洋的海浪一波一波地涌来——这是 新南威尔士 州最为著名的冲浪圣地之一。

去往曼利海滩需要穿过一条步行街。

海滩上满是日光浴的悉尼人。

曼利海滩是新州最出名的冲浪圣地之一。

不是节假日亦不是周末,曼利海滩上未曾上演数万人同晒日光浴的壮观场景,海风颇大,卷起细细的黄沙宛如一场微型的龙卷风。 悉尼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就在海滩上悠闲地打发着时间。

从悉尼大学到QVB,并不缺乏历史感的悉尼

“ 悉尼人总说他们的城市缺乏历史感,就此我不敢苟同。我发现 悉尼 的‘过去’比其它大多数城市都更易追溯,我们对这片新大陆的开拓者如此熟悉——或知道他们的名字,又或对他们仅有泛泛的印象,我们对早期一幕幕场景的想象何其容易。如今许多 维多利亚 时代的纪念碑依然伫立,象征着 维多利亚 式的辉煌。”
————简·莫里斯《 悉尼,帝国的灿烂余晖》

在悉尼大学那和《哈利波特》霍格沃茨魔法学院几乎如出一辙的主教学楼前,你会觉得简·莫里斯的这段论述正确无比。这个并无悠久历史的国度,对那些“有历史感”的建筑留存保护得是如此用心,建于1850年,已有近200年历史的 悉尼 大学,自然是其中的重点保护对象。

那座和“霍格沃茨魔法学院”如出一辙的主教学楼。

据说新闻聚合网站Buzzfeed盘点了16所世界上最像霍格沃茨学院大学, 悉尼大学排名第二。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很多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作为澳洲最著名的高校,这里集中了很大一部分的留澳学生。

悉尼大学是开放式的校园,来来往往的旅游团也是络绎不绝。走在主教学楼城堡式院子的回廊里,年轻的大学生们正在排演一个庆典演出的上节目。而就在他们旁边,则是学校里一个小小的藏品驳杂的博物馆,有来自亚欧非的雕塑与壁画,甚至还有一个古罗马题材的乐高模型。

学校里的一个小博物馆。

这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学校,据说悉尼大学的校训是“Though the stars may change, the mind remains the same”——“繁星纵变,智慧永恒”。没错,很有诗意的样子。

现代化建筑在 悉尼 大学里也不少见。

在悉尼最繁华的 乔治 大街上的QVB—— 维多利亚女王大厦,你更是能体会到 悉尼 的历史感。这座有着圆顶的 罗马 风格的建筑,建成于1898年,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时至今日,整修多次,却依然保持着地道的 维多利亚 风格,步入其中,你会为那些繁复而华丽的窗户、雕刻,优雅的旋转楼梯,以及富丽堂皇的穹顶所惊叹。这里上下4层,遍布的是奢侈品店、咖啡馆、餐厅和特色的文艺小店——我在这里发现了一家不错的模型店,只是店主的要价着实不便宜……

维多利亚女王大厦。

QVB大厦最为出名的地方,是两个据说由专为英国皇室设计钟表的顶级工匠打造的超级大钟。据说大钟造型的灵感来源是 维多利亚 女王最喜欢的度假地 苏格兰 的贝尔莫勒城堡,这可是南半球最大的吊钟,报时之时,整个QVB都回荡着悠扬的钟声。

在QVB里随便找了家餐厅吃甜品,喝咖啡。

QVB里一家不错的模型店,制作的一战时澳新军团作战以及二战和古罗马时期的战斗场景。

书香时光,新州图书馆、美术馆

虽然及不上墨尔本维多利亚州 立图书馆的那个巨大穹顶的大气磅礴,但是悉尼的新南威尔士 州图书馆依然让我心生向往。这个和新州美术馆的门庭很是相似的图书馆就在皇家植物园的边上,和环形码头以及悉尼歌剧院都相距不远。

新南威尔士州图书馆

图书馆外的一隅矗立着传奇船长弗林德斯的雕像,而就在雕像旁的 大树 下,长椅上正睡着无家可归的流浪者,阳光打在他身上的报纸上,他略微地动了下,似乎很享受这秋日清晨和煦的光芒。

图书馆外弗林德斯船长的雕像。

澳洲的图书馆的一大好处在于免费开放,无论是原住民、旅游者还是学生,都大可以自由进入。书架环绕在宽大的阅览室的四周,围成了书墙的形式,而穿过这个大厅,还有放着清一色苹果电脑的电子阅览区和有绘本及画笔的儿童专区,图书馆里人不少,而每个人 都安 安静静,享受着这清静的阅读时光。

电子阅览室和光线充足的图书馆。

要说到艺术作品上的比拼,和欧美的那些亲戚相比,澳洲也是囊中羞涩,更不要说老牌的大英帝国相抗衡了。不过 新南威尔士 州美术馆还是值得一来的,毕竟这里也是有梵高、莫奈、鲁本斯和毕加索的真迹的,而且和那些人满为患的大牌博物馆相比,这里简直有被包场的错觉。

夜色里的新州美术馆。

新南威尔士美术馆紧挨着皇家植物园,这里陈设的主要是19、20世纪澳洲本土艺术的作品——说实在的,这些作品的水准并不算太高。镇馆之宝就是放在入口附近的毕加索和莫奈、梵高这几位大师的作品。对了,这里还有 中国 瓷器馆,主要收藏一些宋金和明清时期的瓷器。

毕加索作品。

新南威尔士美术馆的雕塑作品。

情人港,老男孩们的乐园

这么说吧,情人港(Darling Harbour)就是 悉尼的丽江 ,每年有至少130万外国游客来这里找乐子,在这个据说搭讪率全澳洲最高的地方,单身出行的女生在这里不被搭讪的几率几乎为零……

情人港(Darling Harbour)就是悉尼的 丽江 。

毫无疑问,在霓虹灯影的夜色下的神秘性感才是这个有无数的餐厅、酒吧,连名字也是如此暧昧的情人港的真正底色。而在白天,这里则是老男孩们的乐园——一群平均年龄在50以上的大叔在舞台上唱着乡村音乐,尽管观者寥寥他们却依然乐在其中,完全不受干扰。港湾里停满了帆船,在一片帆影中,你还能看见一艘老式的驱逐舰和一艘满身黑色的潜艇——这里也是 悉尼 海事博物馆的所在。

大叔们在舞台上唱着乡村音乐。

港口灯塔

摩天轮下的大帆船正在靠岸补给水和食品,这个独自占据了一整块大陆的国家,毕竟还是航海起家。就这么坐在海湾边的木阶上,吹着那轻轻的柔情蜜意的海风,似乎觉得这“情人港”的名字,原本可能也并没有那么多的暧昧,那所寄托的,只是海员与他们的爱人们的情愫罢了。

即将远航的大帆船。

情人港标志性的摩天轮。

悉尼塔上,俯瞰全城

在墨尔本登过了尤里 卡88,再来登上304.8米的悉尼塔,澳洲最大的两个城市的全貌,便也就尽收眼底了。

304.8米的 悉尼塔是 悉尼 的地标。

悉尼塔和 悉尼歌剧院、 悉尼 海港大桥并称为 悉尼 三大地标性建筑。似乎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这个高高的像个避雷针似的建筑。因为提前花每人300大洋订了顶层旋转餐厅自助午餐的位置,所以对 悉尼 的俯瞰根本不用自己再转来转去——餐厅旋转一圈大概105分钟,一顿午餐的时间刚好合适。

远处就是屈臣氏湾和曼利海滩的方向。

俯瞰情人港,能看到情人港海事博物馆的军舰。

俯瞰悉尼。

悉尼铁塔始建于1968年,到1981年才全部完工,它的下半段是在 悉尼 市中心的Westfield Centre里,到达这个购物中心的4楼,再乘高速电梯到达观光的上层。我们去时天气很好,空气通透,似乎能远望到塔龙加动物园甚至更远的屈臣氏湾……只是遗憾海边的歌剧院被大楼所遮蔽,只能隐隐地看到一个角。

黄昏的余晖,海港大桥

只有步入到海港大桥的桥面上,你才能体会到这座曾号称世界第一单孔拱桥的钢铁建筑的宏伟——海港大桥又叫 悉尼 大桥,全场1149米,连接着 悉尼 的北岸和南岸,大桥中央高于海平面134米,这足足有40多层高度。

气势磅礴的海港大桥。

海港大桥的历史据说可以追溯到1857年,从设计到最终竣工,接近100年才完成。如今的海港大桥,如长虹跨波,气势磅礴。

打量这座大桥的最佳方式,莫过于步行穿过。只有身在桥上,透过钢铁的栅栏俯瞰远处的悉尼湾和歌剧院,你才能体会到这座大桥的雄浑所在。桥上的风力很大,不息的车流从主干道上掠过,感觉桥面还有些微微的震颤。时值黄昏,温暖的余晖洒在钢铁的桥上,仿若镀上了一层金,爱运动的 悉尼 人,就这么一身运动装束,从我身边跑过,直到大桥的另一边。

黄昏里的海港大桥。

桥头的瞭望塔。

桥上有为勇敢者而设的登桥项目,体验者们可以从桥头的瞭望塔坐电梯到塔顶,然后在教练的带领下步行越过大桥的圆拱,大风劲刮之下,想来该是十分刺激的游戏吧。

从海港大桥上遥望歌剧院。

NEW TOWN,南洋文艺风

据说你要问一个年轻的悉尼人,他最愿意生活在这里的哪个街区的话,得到的回答多半是NEW TOWN新镇。

新镇没有高楼大厦,沿街都是这种小楼。

从环形码头出发,辗转数站,夜幕刚刚四合之时,我们到达了 悉尼 这个最受年轻人喜欢的街区。Newtown位于 悉尼 西区,并无CBD的高楼大厦,取而代之的是一连串两三层的小楼,鳞次栉比地排在国王街的两侧。墙壁上画满了各色涂鸦,餐厅、咖啡馆、特色的文艺小店是这里的主流, 东南亚 菜似乎是Newtown的特色,店内和店外的屋檐下都聚满了年轻人,一杯啤酒就能坐上半天的 悉尼 人在这里用筷子或者刀叉挑着米粉,拌着咖喱,似乎也毫无违和感。

墙面上都是随心所欲的涂鸦。

在圣玛丽大教堂遇见一场场的婚礼

在悉尼的最后一站,我们放在了圣玛丽大教堂(St Mary's Cathedral)。

其实悉尼的打卡景点颇为集中——基本都在海德公园、皇家植物园、歌剧院、环形码头这一带。被称为 澳大利亚 天主教堂之母圣玛丽大教堂的圣玛丽大教堂就在海德公园的旁边,这座哥特式风格大教堂在澳洲绝对是文物级的存在——始建于1821年,后毁于大火,又于1865年重建,直到60多年后的1928年才完工。

圣玛丽大教堂自然是恢弘和壮丽的,不过和 欧洲 那些远自文艺复兴时期的大教堂相比,澳洲的教堂似乎总是要逊色几分。教堂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无名烈士纪念碑——那是一位一战时澳新军团的阵亡战士雕塑,底座上刻着这样一句话:“致在战争中牺牲的 澳大利亚 人,他们的名字永垂不朽。”

——在蛮荒大陆立国的澳洲人,尽管看起来有些散漫不羁,骨子里却依然是一个崇尚英雄的国度。

“致在战争中牺牲的 澳大利亚 人,他们的名字永垂不朽。”

或许这个晴朗的好天是个良辰吉日,在大教堂外的广场上,我们目睹了一对对的新人接连出入教堂依次举办婚礼。澳洲人的结婚仪式比国人要简单不少,新人步入教堂在神父面前念下誓词,接受众位亲朋的祝福,便告结束,倒是紧凑而方便。在教堂对面的海德公园里,还有不少拍婚纱照和婚礼照的新人——有白人、黑人、 印度 裔还有华裔, 澳大利亚 这个移民国家的多元化,在这里尽显无遗。

值得说道下的是教堂对过的亚奇伯德喷泉,这可是被称为“ 澳大利亚 最漂亮的公共喷泉”的所在,也是 悉尼 的街头艺人表演的集散地。

喷泉旁的肚皮舞娘。

这个喷泉颇有些古 希腊 风格,中心是太阳神阿波罗,周围则是一些神秘的人物和各色动物。喷泉的设计师是 法国 人Francois Sicard,而喷泉的名字则是取自赞助人J.F. Archibald。这是为了纪念一战时澳新军团对 法国 的支持而建造。

关于旅行的各种杂七杂八

大交通
这次澳洲之行,我们是乘坐南航的飞机,从北京出发,经停广州然后到达的 墨尔本 。回程则是从悉尼经停广州再回帝都,全程大概12个小时左右,基本准点到达。去往澳洲的机票现在不算贵了,单程差不多2000到3000。

需要注意的是 墨尔本 有2个机场,一个是离市区比较近的 图拉 曼里机场(Tullamarine Airport),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墨尔本 国际机场,一般远途的国际航班都在这里。另一个则是距市区有1个小时,在西边 大洋路 上的阿瓦隆机场(Avalon Airport)。澳洲国内的航班在市区机场和阿瓦隆机场都有,订票时一定要看清楚。

考虑到出行方便,我们从 墨尔本 前往 悉尼 的航班定在了市区机场,维珍澳洲公司,400多人民币一人,飞行1个多小时。

签证
澳洲的签证其实门槛并不高,和 申根 签或者是难度更高的美签相比,算是很容易申请的了。甚至护照原本都不需要出现,只需要复印件(彩色)。其他如在职证明、加盖公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资产证明等都是常规选项。而且 澳大利亚 给的签证期限很 大方 ,一年多次甚至三年多次都不难。

澳签可以自行网上申请办理,不过说实在的,要填的东西还是挺多过程也满繁琐的……找个旅行社代办最简单,价格也贵不了多少。

需要注意的是,澳签现在给的都是电子签,护照上没有贴纸(办理时也没收你护照啊),直接发送到当初申请的电子邮箱,若你看到“VISA GRANT NOTICE”的字样,那恭喜你,你已经 成功 获签了。接下来就是核对名字、护照号码以及签证的有效期。到时打印出来随身带着就行了。

现在持新版的 中国 护照在澳洲出入境都可以自助通关,直接刷护照再通过人脸检测就能出入境。但紫陌手上的还是2009年的老版护照,只能走人工 通道 ,不过现在走人工 通道 的旅客少了,倒是也排不了多久的队。

兑换&汇率
澳元和人民币的汇率基本在1:4.78左右。

住宿
墨尔本 克 罗斯 利酒店(The Crossley Hotel) 650人民币/晚
地址:51 Little Bourke Street, 3000 墨尔本 

这家酒店就在 墨尔本 唐人街边上,与唐人街的牌坊距离只有百米之遥,离市中心也不远,吃饭购物都很方便,走路10分钟不到就有一家超大的coles超市。

酒店的前台很小,但是房间面积还不错,房间里还配了微波炉和餐具,非常方便。哦,对了,要是酒店的电梯不会在停下来后会突然再哆嗦一下就更完美了……

悉尼剑桥酒店 Cambridge Hotel Sydney
地址:212 Riley Street, 2010 悉尼 400~700人民币/晚

这家酒店在一座小山坡上,离海德公园非常近,坐地铁也比较方便,但紧邻的街区都是居民区,颇有些闹中取静的感觉。房间面积不小,高层的视野也非常开阔,我们住的房间还带个小阳台,在上面晒晒太阳看看书吹吹风感觉很好。酒店的员工也非常热情,有求必应,临走时还会送一块包装印有住客姓名的巧克力,服务真的是非常nice。

酒店房间有个小阳台,晒太阳吹小风不错。

美食
墨尔本 
The Meat & Wine Co
这家店在雅拉河的南岸,虽说没有订位,但晚上6点左右过来,服务员也直接给领到了座位上,只是告知希望在7点半前用完餐。

看店名就知道是家“吃肉”的店,点了牛排、炸鱿鱼还有袋鼠肉。牛排的感觉中规中矩,炸鱿鱼却颇为惊艳,火候恰到好处,配上餐厅自制的蒜泥蛋黄酱,可谓一绝。嗯嗯,这个签子上的就是袋鼠肉了,在 澳大利亚 ,袋鼠比人还多……为了不让其泛滥成灾,当地也会有计划地“处理”一些袋鼠。其实袋鼠肉并不是太好吃,太柴,比较费牙。

悉尼 
悉尼鱼市场
有无数的旅游攻略在大声称赞悉尼鱼市场,说这个1945年就已存在的海鲜市场是南半球最大的同类鱼市场,每天有100种海鲜上市,且在市场里立可加工,是旅游者的必来之地。

有无数的旅游攻略在大声诟病悉尼鱼市场,说这个毗邻水泥厂的地方风光和环境都不属上乘,市场里奸商遍地,物次价高,旅游团众多,人满为患……

在一个小港湾里的悉尼鱼市场。

好吧,其实这个名声在外(无论是好名还是恶名)的鱼市场,买和卖的的,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华人……旅游团一个接着一个,而海鲜的性价比确实不算高,甚至还稍有些昂贵。不过若是只是为打卡或者尝个新鲜,倒也没有传说中那么恶名昭著——至少在这里,你的交流不会有任何困难。

当地交通
悉尼 当地的公共交通都要用到澳宝卡opal,到达悉尼机场后沿着去地铁的指示标下楼,在地铁的进站口就有售卖点。澳宝卡不用押金,充多少是多少,可以乘坐 悉尼 的地铁、公交、轻轨、渡轮,非常方便。

购物
墨尔本 奥特莱斯工厂店DFO(Direct Factory Outlets)
到DFO可以先到 墨尔本 会展中心,然后沿着雅拉河边的木栈道一直走就能到达,其实就是一座巨大的奥 特拉 斯,运动品牌居多,时尚品牌、家居用品也都齐全,有时折扣力度较大。

装备
相机装备
这次轻装出行,带的是索尼的A7R2+16-35+70-200,总体比我之前的D4+大三元的配置轻了不止一个量级……

转换插头, 澳大利亚 的三插插座形式与中国标准类似,但是两插不一样, 中国的两插是平行的,澳洲的两插是就是三插的下半部分。

便携WiFi,不想带的话,用国内运营商的国外流量套餐也可以,一天几十块钱封顶。

  • 游侠客公众号

  • APP下单更优惠

关于游侠客 游侠客的故事 游侠客招聘 联系游侠客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交换链接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游侠客用户服务协议》 《游侠客服务隐私政策》

营业执照 旅游度假资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食品经营许可证

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专用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旅游预订电话(免长途费):400-670-6300 投诉及紧急事件联系电话:400-670-6300转5 全国旅游投诉电话:12301

公司总部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98号浙商大创业园D幢3楼

浙ICP备20007990号 公安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105号 © youxiake.com 版权所有法律顾问:北京中伦文德(杭州)律师事务所 傅林放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