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将眼泪流在了这里,却让它更加晶莹和柔情,就好像一个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

说起意大利,你可以想到很多形容词,文艺、时尚、浪漫、古老。它是《罗马假日》里奥黛丽•赫本的微微一笑,也是但丁《神曲》中流露出的人文主义的曙光,还是贾科莫·普契尼《图兰朵》中的爱情传奇。
 
春天的意大利,别有一番风味,路旁的鲜花已经盛开,在迎接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作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在很长时间内都是西方文明的中心,意大利共拥有54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是全球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所以,强烈建议你在去意大利之前,了解一下文艺复兴和西方历史,这样才能对街头比比皆是的雕塑、历史遗迹和博物馆有所感觉。

 
翻出几年前旅行的照片,许多细节虽已淡忘,但是空气中阳光的味道,仿佛再一次扑面而来。
 
让我们先暂且掠过罗马,说一说水城威尼斯。

水上都市

威尼斯(Venice)是意大利东北部著名的旅游与工业城市,也是威尼托地区的首府。威尼斯是文艺复兴的精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上帝将眼泪流在了这里,却让它更加晶莹和柔情,就好像一个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

威尼斯的历史相传开始于公元453年,当时威尼斯地方的农民和渔民为逃避游牧民族,转而避往亚德里亚海中的这个小岛。威尼斯外形像海豚。城市面积不到7.8平方公里,却由118个小岛组成,177条运河像蛛网一样密布其间。
 
威尼斯的建筑、绘画、雕塑、歌剧等在世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城内古迹众多,有各式教堂、钟楼、男女修道院和宫殿百余座。大水道是贯通威尼斯全城的最长的街道,它将城市分割成两部分,两岸有许多著名的建筑,到处是作家、画家、音乐家留下的足迹。

两位绅士

1987年,威尼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威尼斯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整座城市都建在水中,水道即为大街小巷,船是威尼斯唯一的交通工具,当地的小船贡多拉独具特色。

▲威尼斯建筑的方法,先将木柱插入威尼斯下的泥土之中,然后再铺上一层又大又厚的伊斯特拉石。然后在伊斯特拉石上砌上砖,建成一座座建筑。由于砖比伊斯特拉石轻的很多,所以不会出现房子严重下沉的问题。

贡多拉:要价100欧一个人,看能力还价。

大运河

威尼斯大运河(Canale Grande)是城市主要水道,沿天然水道自圣马可教堂(San Marco Basilica)至圣基亚拉教堂(Santa Chiara Church)呈反S型,把该市分为两部分。大运河呈倒S型,沿岸两旁100多座古老建筑都是12到18世纪威尼斯贵族和富商的府邸,乘坐游船或者水上巴士可以游览大运河以及两岸的建筑。

圣马可广场

圣马可广场(Piazza San Marco) ,又称威尼斯中心广场,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圣马可广场是由公爵府、圣马可大教堂、圣马可钟楼、新、旧行政官邸大楼组成。自从19世纪以来是大主教的驻地,它同时也是许多威尼斯节庆活动的举办地。

圣马可大教堂
圣马可钟楼

圣马可广场初建于9世纪,当时只是圣马可大教堂前的一座小广场。马可是圣经中《马可福音》的作者,威尼斯人将他奉为守护神。相传828年两个威尼斯商人从埃及亚历山大将耶稣圣徒马可的遗骨偷运到威尼斯,并在同一年为圣马可兴建教堂,教堂内有圣马可的陵墓,大教堂以圣马可的名字命名,大教堂前的广场也因此得名“圣马可广场”。
 
圣马可广场还是威尼斯嘉年华的主要举办场所,这里有各式各样的精品店,橱窗设计都是一流,颇具高深视觉享受,还有许多风格优雅的咖啡厅、酒吧和餐馆,是威尼斯最佳徒步游览区。

安康圣母教堂

安康圣母教堂(Chiesa di Santa Maria della Salute)是威尼斯巴洛克建筑的杰作,也是威尼斯地标式建筑。站在学院桥上就可以看到它。在1630年黑死病肆虐之际,共和国政府决定兴建此教堂献给圣母玛利亚,由著名设计师巴尔达萨雷·隆格纳设计,正式落成于1687年。

学院桥

学院桥 (Ponte dell´Accademia)建于1932年,是威尼斯大运河上继里亚托桥后的第二座桥梁,位于大运河最南边,得名于它西北方向的学院美术馆。这是一座木制单拱桥,两端分别是圣维达尔地场和慈爱地场。慈爱地场过去曾经有一所“慈爱圣玛利亚大学校”,现在是学院美术博物馆的所在地。站在学院桥上能眺望到美丽的安康圣母教堂。

里亚托桥

里亚托桥(Rialto)是威尼斯最著名的桥,用白色大理石在1592年建成,里亚托桥是架设在大运河中央的桥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在当时是大运河上唯一的一座桥梁,而且是木制的掀起式桥,在一次庆典中不堪重负,大桥折断,之后改建成了现在的石桥。里亚托桥附近是交易盛行之地,各类小铺、摊贩云集,桥上有许多出售纪念品的小店,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就是以这些商店为背景完成的。

宪法桥

宪法桥(costituzione)是威尼斯大运河上的四座名桥中最新的一座,也是全城唯一一座现代风格的桥梁。宪法桥桥身为拱形,整座桥梁使用钢筋与玻璃结合建成。宪法桥由西班牙设计师卡拉特拉瓦设计,2008年9月11日建设完工,将大运河北岸的火车站和南岸的罗马广场连接在一起。

赤足桥

赤足桥(Scalzi Bridge)是威尼斯跨越大运河的四座桥梁之一,名字源于桥北侧有赤足教堂。桥北侧还连接威尼斯主要火车站之一的圣塔露西亚车站,桥南侧则是罗马广场公共汽车站。赤足桥由欧亨尼奥·苗齐设计,取代之前的奥地利铁桥,完成于1934年,通体为灰白色。

百年历史的威尼斯面具

在威尼斯街头可以看到许多卖面具的小摊,有的可以照相,有的则不被允许。所以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威尼斯的面具文化。

威尼斯的面具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欧洲文明中独具一格,是极少数面具溶入日常生活的城市。18世纪以前,法律允许威尼斯人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戴着面具去工作和生活。人们外出,不论男女,都要戴上面具,披上斗篷。
 
威尼斯人为什么喜欢戴面具呢?因为面具可以掩饰自己的身份。在面具后面,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等差异被消除,富人和穷人可以通过面具暂时融合在一起。当时的威尼斯,阶级地位差异明显,社会利益结构坚固,几乎没有社会流动。威尼斯百姓遇到贵族需行礼,要点头哈腰。但戴上面具可以暂时抛开繁缛的礼节,帮助人们暂时忘记悬殊的社会地位。面具可以被看做威尼斯人回应严酷阶级制度的物化体现。
 
然而面具并没有削减社会差异,反而进一步固化了等级区别,它只是让大众在僵固不化的等级制度下尚存一丝跨越等级交流和沟通的空间。因此,面具的产生顺应了威尼斯严酷的阶级制度,同时也是威尼斯人自愿选择的结果。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意大利歌剧中人们大多都戴着面具。
 
后来拿破仑挥兵南下,征服了威尼斯,也瓦解了存留多世纪的面具文化,从此面具销声匿迹,直到西元1979年的现代嘉年华才再度复活。
 
所以,面具如今成了威尼斯狂欢节的象征,时间是从四旬斋到来的前一天开始,大概在2月初到3月初之间,延续大约两周时间。在嘉年华的最后一天,威尼斯政府在大运河的出海口释放烟火,众人共同迎接四旬斋的到来。

图片来自网络

夜幕下的的威尼斯没有了白天的燥热,夹杂着的水气的晚风开始变得清凉起来,大运河上璀璨的灯光照耀着这座饱经历史风霜的水上之城。

帐篷酒店

参考资料:
守正创新: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人民网
意大利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意大利共和国大使馆
郑俐. 神秘的威尼斯面具

欢迎关注

  • 游侠客公众号

  • APP下单更优惠

关于游侠客 游侠客的故事 游侠客招聘 联系游侠客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交换链接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游侠客用户服务协议》 《游侠客服务隐私政策》

营业执照 旅游度假资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食品经营许可证

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专用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旅游预订电话(免长途费):400-670-6300 投诉及紧急事件联系电话:400-670-6300转5 全国旅游投诉电话:12301

公司总部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98号浙商大创业园D幢3楼

浙ICP备20007990号 公安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105号 © youxiake.com 版权所有法律顾问:北京中伦文德(杭州)律师事务所 傅林放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