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帮可爱的队员,于是又有了一次愉快的带团经历。
这是一个豪华配置团——9位团友和3位领队导游:
摄影领队:木马;
地接导游及副领队:小熊/小陆;
团友:来自天南海北的9位游侠。
在毕节,有一片延绵百里的天然杜鹃花带——黔西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
非节假日,这里都已经人流如鲫。
贵州有100多个杜鹃花品种,光是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就有40多种。
游侠们一到景区,便立即汇入了这片花的海洋。
晚上,还为游侠叶潇做了个临时生日会。希望叶潇今后每年都记得曾经同行的游侠们。
起源于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的南北两条河流在东风湖汇集后成为乌江,她在这深深的峡谷中流淌,到达重庆后又汇入长江。
这段俊俏的河岸犹如一幅幅雄伟的岩壁画。
乘船穿行在江面上,看两岸飘渺的云雾,一幅幅山水画卷第次映入眼帘。
鸭池河大桥此刻掩映在雾中。
当年毛泽东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诗句来描写红军长征途中视崇山峻岭为等闲的英雄气慨。今天我们也要把红军将士曾经戏玩的泥丸踩于脚下。
进入乌蒙山区,又是漫天浓雾。车辆绕行在上山的路上,几米开外便难以辨认。
安顿好住宿,踏着浓雾出发。
上山不久,雾罩被掀开了。
雾里看花,也雾里看牛。
开放在夹缝中的高山矮杜鹃。
笼罩在厚厚的云雾中,眼前的一切更显神秘。
神秘的天池掀开了面纱的一角。
晚上的篝火晚会。
半夜又重新起雾,早晨的日出成了泡影。住处周边随便溜达。
当我们启程离开时,久违的太阳露脸了。
饱含露珠的杜鹃,在阳光下更显娇嫩欲滴。
虽然太阳恩赐的时间有点短,但是大家也非常满足了。
从乌蒙大草原下来,途中眺望了著名的抗战公路——史迪威公路中最为艰险的一段:24道拐。
明代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迁徙,造就了一个奇迹,也保留了一段别样风情。
在“小孃孃”的带领下,游侠们深入领略天龙屯堡古镇风情。
天龙屯堡就像是一块明朝文化的活化石。尤其是妇女们,大多还保留着明朝流传下来的凤阳汉服。“小孃孃”腰上的丝头腰带上垂着88根长长的丝绦,据说是当年朱元璋的夫人马皇后所赐。对于这条腰带有一个禁忌:异姓男性一旦触摸,会被视为对其主人的侮辱,将会被罚做苦役。
古堡妇女都是佩戴银器首饰,600年来打造银器的手艺在这个古镇代代相传。
古堡妇女头上的白色头罩在古代是表示他们在为打仗的丈夫守活寡,黑色头罩表明她们的婆婆已经去世。
这里的妇女们都善于绣花,翘翘鞋也是古堡妇女特有的一种穿着传统。
从明代流传下来的驿茶,古代是为了给征战的将士夏天祛暑,冬天祛寒。其配方保密,现在由婆媳俩每天在此免费为过路客人提供。
小朋友帮助家人摆卖当地的豆糕,开档前小朋友在认真的摞着豆糕。
古时候的房子全是用石头片和木材建造。
最古老的洗衣机。
演武堂每天上演着被称为戏曲活化石的地戏。
今天演的是“三英战吕布”:刘、关、张三兄弟围着吕布厮杀,打得难解难分。
信佛信道信儒即信善,思名思利思德不思邪。
建于明代的三教寺。
古柏和古井。
古代的古堡人民就非常重视教育,兴建了天龙学堂。
传统手工艺——蜡染。
在这个小摊找到了儿时的记忆。
中国人对于财神爷总是顶礼膜拜。
寻花之旅在古堡外地一片樱花园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