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便正式的生活在了厦门,来此之前脑海里对于厦门的印象只有阳光,大海,和长裙。慢慢的发现这个城市真的很小,小到每一个细节你都不会错过。骑楼下摆着四方桌悠闲泡茶的阿公,小巷里骑着老式单车穿过的行人,老城区街道上方横七竖八密密麻麻的电线杆,老厦门的味道其实就渗透在日常的每一个角落。慵懒又精致,你一定也会爱上这样的它。
八市便是老厦门的典型代表,如果是没有来过厦门的朋友听到八市这个名字一定会觉得很困惑,哈哈,其实就是第八市场的意思。因为旁边就是海边靠近第一码头,每天清晨和黄昏时分都有大量被新鲜捕捞上岸的海鲜运往这里,所以这里也成了整个厦门海鲜品种最丰富的的市场。
喜欢热闹的那就一定要赶上早市和夜市,早上的时候主街的骑楼下都是挑着担子卖海鲜的小商贩,夜晚时分就更热闹了,深夜海鲜大排挡开始营业,可以在这里买了海鲜现场加工。
菜市场其实就是一面城市的镜子,透露着这座城市老百姓生活的真实状态。在厦门,八市就是这儿的人情与美食聚集地,容纳了这座城市的风味与口胃。巷弄两边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各式海鲜,老阿嬷在家门口支起了油锅,不用吆喝,熟客已然排起了长队等候,摊主们抽着烟喝着茶一边做生意一边用闽南话“拉呱”。
厦门以数字命名的市场总共有九个,都是在民国时期建成的。它们分布在厦门的老市区80年后的今天,九大市场此消彼长。三市、五市、九市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一市、六市仅存建筑,四市仅剩路名,二市在原地改建为美仁宫市场。八市的范围反而扩大了很多。
不注意看的话一定会错过这里,走进开禾路口大牌坊,在道路的右侧抬头看。开在菜市场里的基督教堂确确实实是第一次见的,而且要是赶上了礼拜日,还能进去参观感受一下。
因为很好奇所以查了一下资料,原来从明朝末年开始,便有传教士前来厦门传教。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厦门开埠,成为五口通商口岸,西方传教士被允许自由出入中国境内,在此政策下,西方各教派教师纷纷涌入中国,厦门成为了他们的首站,也是当时中国教会的大区。
传教士以厦门为核心,向福建周边辐射。而这座竹树脚礼拜堂为希腊式建筑,也是系中国最古老的教堂之一,有“中华第一圣堂”之称。下图是有一次周日碰上做礼拜,小坐感受了一会拍下来的场景,原来这里的信徒唱圣歌也是用的闽南语。
这家老书店外表看起来也是丝毫不起眼的,旁边就是八市有名的明月虾面。看起来小小的店面却有很多明星造访,其中陈升就曾在这儿拍过画报。整个店面不足五十平却容纳了近10万余藏书,如果运气够好,还能在这里淘到一些已经绝版的稀世好书。
旧书店老主人是一位约80岁的阿嬷我们都叫她陶妈妈,一般都坐在门口的书架下带着眼镜看书。现在这家书店由他的儿子陶先生和媳妇一手打理。上万本书毫无逻辑的密密麻麻垒起来,书架比人都还要高上个一米,但是你要是有心在这里淘书,主要报上书名,主人就会从书堆里找出你想要类型的书本。
吉治百货也算是八市的一个地标了,如果来八市,一定要走进来看一看,满目的老花砖和老砖桌,各种复古老物件、黑胶唱边、童年时家里的同款电视机。要知道厦门是沿海城市,当年的开放融合在许多物件上都留下了岁月的印痕。花砖就是其中之一。从五楼的天台上往下看,又是另外一种景象。最顶楼是有着绝佳视角的天台,俯瞰第八市场商贩推着小车来来往往,浓浓的厦门式情调,市井风味,好像时间倒回了几十年前。如果你也有复古情怀,那么你一定会爱上这儿。
在吉治百货门前的斑马线上,随随便便都能拍出复古的大片赶jio。
像老洋房里真正古老的好的花砖里面都会加入铁、鋅、铬等元素,被氧化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颜色会变得愈发鲜艳,价值会越高。
一共有五层楼,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主题和惊喜。
天台上的小躺椅,有时候在八市走累了可以上来休息一会。
厦门茶桌仔是厦门过去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茶肆,如今已不多见。在大同路上的这处茶肆隐藏的也算是非常深了,怕是很多厦门本地人也不一定找到过这。这家秘密老茶室没有招牌,也不摆茶叶罐子,甚至连地图导航都找寻不到这里,但这里确确实实是厦门遗留下来的唯一一处“茶桌仔”场所,仍然以最淳朴泡茶方式服务着老厦门人。
因为经常来这儿,我也算是这里的常客了,混在在一群操着闽南话的本地阿伯里面实在是有点另类。像这类迷恋茶饮而入道的人,在厦门被称为“茶仙”。也算是厦门市井生活的最典型代表了。
茶馆就藏在宽度不足3米小巷中,空间实在有限,小小的四方桌紧紧地靠着两边墙壁摆着,三两个人围坐在茶桌仔旁,中间还要留出一条供巷内居民通行的小道。有时候有人推着小货车,自行车进出的时候喝茶的人还得起身挪凳。作为见惯了聚众晒太阳喝坝坝茶的本四川人,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也还是是很觉得很有趣的。
和别的地方人喝茶不同的是,闽南人喝茶是一定要配上点心的,在这里大家平常最爱喝的也就是铁观音,小小的茶壶塞满了茶叶,往茶壶里倒了热水以后就要立马往茶杯里倒,而且一定要乘热喝,否则茶汤会又苦又涩。在这里喝茶可不是干喝,通常要配点花生糕,碎口酥和各式贡点才算地道。怕也是因为这里的老人极爱喝浓茶,所以一定要配着糕点来解苦。
平时我最爱的就是喝茶配着雪片糕,看着样子和小时候吃的桃片相似,但是口感却是完全不同。吃一口雪花酥再喝一口差,糕点就会立马在口中化开。
一张桌子边最多只容纳的下五个人。
这个老剧场文化公园也算得上是老厦门的光影一个微缩地,就在八市里面,导航老剧场文化公园应该就能找到。这里也是本地人吃饱喝足午饭后会来晒晒太阳聊天散步的一个地方。每到下午两点左右的时候,社区人员就会搬出公用的竹藤桌椅还有茶具,供大家免费喝茶休息。想要来这里喝茶的人只需要自带茶叶和点心就可以啦,不过天气好的时候要提早来占坐哦,因为桌子数量有限。
还见过有人来遛兔子的,超级萌的一只小兔子就四肢张开软绵绵瘫在石桌上晒太阳,超级可爱哈哈。
每个周末下午的时候,当地社区都会组织曲艺表演,每一次的表演都不相同。有一次遇上一群老人们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有人吹萨克斯有人拉二胡表演闽南曲艺,真是很奇妙的一次体验。
公园的一角,还留有一栋小洋房,在这里也能拍出小清新的照片。
“中山路附近的思明电影院,有一个厅只放恐怖电影。只有内行人知道几点开始,从哪儿进场,又该从哪儿离开。”我,应该就是那个内行人了,哈哈。
这家电影院看外形就知道一点也不普通,建于1929年,将近一百年,这栋骑楼不仅风貌不变,用途也和当年一样,直到现在也还有不少厦门人会去这里看电影。
更神秘的在这里——看这个你或许会以为这是一张假的电影票?
嘻嘻,它确确实实是一张可以用来看场电影的影券。这个电影票必须要用现金现场购买,观影也是需要在固定的一间厅,而且电影的类型也是固定的,只看鬼片!整个厅里的座位都是双人沙发,连沙发的颜色都是透着一种股神秘诡异的味道。
对于骑楼的喜爱,是从一场大雨开始的。有一次在八市觅食吃到一半忽然就下起了大雨,身上还没有带雨伞,就从骑楼下穿过,一直到坐上公交车回到家,身上都没有一点雨迹,真是爱了。像厦门老市区的这类沿街建筑,通常称为“骑楼”。骑楼的特点是上楼下廊。上面是住家,下面是店铺。走在骑楼下,既遮阳又防雨。但是“骑楼”实际上是广东人的叫法,在厦门最正港的说法叫做“五脚记”。
这个十字路口是1930年代厦门城市发展的缩影,光看路口四角宏伟却不失精致的建筑就可以想象之前的辉煌。大同路68号,如今的鼓浪屿馅饼,曾是著名的瑞芳参茸行。
这个视角是从吉治百货的天台上拍下去的,这条马路就是厦门的第一条马路——开元路。
大同路骑楼墙壁上都镌刻着精美的窗饰雕刻,这在厦门也是不多见的场画面了。现在厦门市区为了城市规划将骑楼齐刷刷的设计成一个样式,从店铺招牌到墙面颜色。要是想看最原始的骑楼建筑,还是要来大同路。这里也是在厦门我最爱的一条马路,在这里拍照什么的都超有感觉。
大同路是继开元路后第二条建成的商业街,比中山路还要早。大同路位于另外两条主干道开元路、中山路之间,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大同路成为当时厦门最时尚、物质最丰富、最聚人气的地方。而今天这条有着80多年历史的老街,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及人文基础,是厦门本土文化的缩影。
下午时分,夕阳洒在墙面上会觉得很温暖,有时候恍惚会有时空穿梭的感觉。
这个拐角经常在电影里出现,就隐藏在八市的小巷子里面,如果没有做过攻略也是也很难发现这里。而且一定要走到这个视角回头看,才会发现这栋建筑的独特。带着广角相机才能完整的拍出这个场景。
在厦门,大街小巷店面上都能找到“古早味”这三个字,这是闽南及台湾地区的人用来描述一切怀旧的滋味,曾经的闽南人有的下南洋,去了印尼,马来。有的迁徙到台湾,这种饮食的口味也就流传开了。
吉治百货和阿吉仔其实是一家,只是前者卖的不仅仅是糕饼,也是一种情怀,当然,情怀嘛也是要有附加值的。吉治百货的糕饼味道其实跟阿吉仔一样,但包装更加精致价格也要稍微昂贵一点。这家阿吉仔的老店铺离着吉治百货大约200米的距离,但是因为藏在小巷子里面,所以也是需要特别去寻找一下的。他们家刚出炉的马蹄酥8元一袋,大约10个左右的样子,简直好吃到舔手指,买来配茶喝也是一绝。
暂时找不到图片啦,不过他们家味道真是是一绝,便宜好料又大碗,真可谓是“一如虾门深似海,从此虾汤是真爱”。明月虾面的老板叫胡子,现在算是是八市有名的网红了。因为带着金项链金戒指,穿着略带浮夸的衣服,鬓角微卷,性格豪爽,操着一口浓厚的闽南腔。所以最近几年厦门的年轻人给他取了一个新名字:“猫王”。要相信,猫王做的虾面味道一定也不错。
闽南五香卷也许是闽南逢年过节最常见但是外地人都叫不出名字的一道菜,过年、祭祖、节假日家里都会买上几条。而这家五香卷在厦门也是无人不知的,谢霆锋和潘玮柏拍《锋味》的时候,就是去的他们家,现在阿杰五香的墙壁上还挂了当时的现场照片。他们家可以堂食哦,要是不赶时间的小伙伴可以在他们家坐下来,趁热吃,配上一点店里甜辣酱,美味指数还会再升级。
用一种专门的豆皮,裹上剁碎的精肉、荸荠、洋葱等,包成如春卷状,再放下油锅炸成焦黄,外酥里香。吃到嘴里绝对是你想象不到的味道,三块钱一条非常实在。而且他们家的五香都是现场制做,可以看到炸锅里的油很干净,因此炸出来的五香也特别脆,咬一口就能看到肉汁流出来,非常满足。
以沙茶酱为主的沙茶面是来厦门一定要吃的,第一次吃可能都不太习惯这种口感。但是越吃几次就会越上瘾。而且主要是要找对店。这家沙茶面个人觉得是八市最有代表性的一家沙茶面了。曾经被本地人安利去吴再添(现名佳味再添),但是个人觉得不是特别对我的口味,不过的确性价比很高。如果刚好来八市又想去吃沙茶面的小伙伴,这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据说近代时期,大批的闽南人到东南亚谋生也带来了那边的饮食习惯,像沙茶酱,甜辣酱都逐渐的融入到厦门人的生活中,变成了厦门的传统味道。到了文革后的1978年,才出现卖沙茶面的摊贩,后面才有专门做沙茶面的店铺。不同于其他闽南小吃,当时,仅在厦门市区能吃得到沙茶面,岛内郊区、岛外、漳州、泉州等地都极为罕见,所以沙茶面也成为了厦门小吃的代表。如果你在厦门看到哪家卖沙茶面的店说自己是百年老字号,那一定是瞎扯的了。
一碗沙茶面最好料的其实就是沙茶汤啊。
代代相传的厝边古早味,也是和沙茶面一样,算得上厦门人的每日必修了,喜甜的小伙伴一定要尝一尝。
一说到海蛎煎就会想到小时候看过的偶像剧《转角遇到爱》。正宗的海蛎煎做法是将青葱爆出香味,加入拌了番薯粉和水的海蛎,再加入打散的蛋液,等到鸡蛋两面金黄时,就可以出锅了。而且一定要蘸着厦门甜辣酱吃。莲欢海蛎煎是售且仅售海蛎煎的一家小店。它躲在中山路局口横巷里。局口街也是一条很有味道的小巷子,据说以前因为有很多的衣服店开在这里,厦门的女孩子们都喜欢来着里,所以当地人也叫这里为女人街。横七竖八的小巷子,最窄的只能容一个人通行,却藏着超级多的美味,其中莲欢海蛎煎就是代表。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首最近很爱的闽南语歌曲:
人生海海 甘需要拢了解
有时仔清醒 有时青菜
有人讲好 一定有人讲歹
若唛想吓多 咱生活卡自在
归工嫌车无够叭 嫌厝无够大
嫌菜煮了无好吃 嫌某伤歹看
驶著好车惊人偷 大厝歹拚扫
食甲伤好惊血压高 媠某会缀人走
人生短短 好亲像咧七逃
有时候烦恼 有时轻可
问我到底 腹内有啥法宝
其实无撇步,欢喜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