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跨过口岸或是飞过雪山,
到达这个喜马拉雅山脉之下的国家。
请带上你所有的好奇心,
去探寻这个国度的一切。
去杜巴广场看一眼现存的古遗迹,
去 博卡拉 远眺鱼尾峰的金顶。
去感受当地人的幸福,
去聆听博达哈的诵经声,
去体会这个国度的热情。
这里有尼泊尔人热情的拥抱,
也有他们最虔诚的信仰。
尼泊尔 ,一个神秘、美丽而又贫穷的地方,一个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有着“雪山王国”的美誉。因为它神比人多,庙比屋多,可谓“三步一小庙,五步一大庙”,浓郁的宗教色彩让人心生敬畏;因为这里有一类人——苦行僧,每人除了一个碗以外几乎一无所有,一生只洗两次澡。
尼泊尔 拥有一个美丽的名字“never ending peace and love”,而这个众神的国度风景和人文与这美丽的名字相呼应。信仰是生活的一部分,在这里,留下的不止是途中的吉光片羽,异乡的晨昏薄瞑,而是人生旅途中一段精彩而又真切的光阴呀。
day1/ 加德满都大集合
day2/ 加德满都—纳加阔特喜马拉雅山观景台
day3/ 纳加阔特—博卡拉
day4/ Australian camp徒步
day5/ Australian camp徒步phedi—博卡拉
day6/ 博卡拉—加德满都
day7/ 加德满都
day8/ 加德满都洒红节狂欢
day9/ 加德满都—返回温馨的家
天南海北15人相聚加德满都,这个满是信仰的国度,我想多少都会有些感触吧~
广场上的苦行僧,那些徒步走过的路,巍巍喜马拉雅山脉
尘埃和信仰的尼国
我记得那个给人满满幸福感的微笑
尼泊尔 是一个拥有虔诚信仰的国家,这里神比人多,寺庙比民舍多。
每座庙宇都连接着一个古老的传说,歌颂着所敬拜的神灵之力。
这里的人们,生活在世人瞩目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中。
他们以古老的庙宇为背景,在宫殿前卖着自家的出产,在神庙边聊天、休憩、发呆,在众神的护佑下,以最惬意的方式度过平静而美好的一天。
纳加阔特 它曾是 尼泊尔 统治者的隐居地,但在70年代开始转变为最受欢迎的观赏日出及日落的景点。这里正对着喜玛拉雅山脉的二十多座6000米以上、包括珠 珠穆朗玛峰 、 雅安 纳普尔纳山峰、冈底斯圣山等世界著名雪峰的连 绵山 丘。(在此可以看到十座世界最高山峰中的五座。)
在这里观赏喜玛拉雅雪山全景,喜马拉雅雪山就像一条玉带横挂在空中。如果能见度高,还能从最西边的道拉吉里峰(Dhaulagiri),到 珠穆朗玛峰 ,再到东边的干城章嘉峰(Kanchenjunga),中间还有Ganesh Himal (海拔7406米)、Langtang Lirung (海拔7246米),希夏邦马峰(Shisha Pangma, 海拔8012米)、Dorje Lakpa (海拔6975米) 和格莉山卡(Gauri Shankar, 海拔7146米)等山峰。
“风在耳边呼啸,此刻的我在空中张开双臂,老鹰从身边滑翔而过,所有的美景都尽收眼底,接着满世界开始旋转,山与湖、蓝与绿混合扩散蔓延!”
如果说 加德满都 是神秘感,那么 博卡拉 就是小清新,这个被称为“东方小 瑞士 ”之称,位于 尼泊尔 中部,在安纳普尔纳群山之下,这里是徒步爱好者的中转站,也是休闲游客的度假天堂。
晴朗的日子,划艘小船好惬意
这里是许多外国人都喜欢来的度假小镇,低廉的物价,悠闲的生活,每天醒来都是美好的一天。
博卡拉 有一个“东方小 瑞士 ”的称号,在我看来它实至名归。我觉得 博卡拉 是 尼泊尔 几个城市里,让人觉得最舒服的城市,依山傍水,环抱静谧深蓝的费瓦湖。
在每天清晨醒来的时候,捧着一杯咖啡,透过窗户看着眼前的鱼尾峰,总觉得来日仍可期,生活还有许多不一样的可能。
我对加都的印象,脱口而出的肯定是喧嚣的街道,还有随处可见的佛像。有点像二三十年前的 中国 ,小摊在街上摆摊,有衣服饰品,也有当地小吃。
在嘈杂的街道小巷中、在密布的寺庙间、在穿着民族服装的妇女旁,在拥挤的小巴上,你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 尼泊尔 气息。
尼泊尔 的地貌特征非常丰富,从海拔几十米的森林到八千多米的雪山,相距不过一百公里。
这样的地势地貌不仅造就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也孕育了各种民族的文化生活。
据统计, 尼泊尔 民族一共有一百多个,比 中国 还要多。
而我们只能简单分辨三种肤色和长相区别:一种是来自北方的 西藏 夏尔巴血统,类似我们藏族人的长相;另一种是来自南方的 印度 血统,肤色会很黑;还有就是本地的原住民,棕色皮肤。
杜巴广场是尼语旧皇宫的意思,在加都分别有三座杜巴: 加德满都 杜巴、 帕坦 和 巴德岗 杜巴。
其中 加德满都 的杜巴广场是 尼泊尔 旅游最核心的地区,这里乃囊括了 尼泊尔 16世纪至19世纪之间的古典建筑,拥有50余座寺庙和宫殿,从中古世纪以来就维持原有的建筑形式与风采。
这里是 尼泊尔 的中心,也是 尼泊尔 文化的根基;其实杜巴广场在 尼泊尔 的地位犹如 北京 天安门广场,规模虽然不大,但是精美的木雕,建筑,以及皇宫的细节设计,足以让你叹为观止。
来杜巴一定要早起,因为清晨的杜巴是属于当地人的。生活在一个“神比人多、庙比人多”的国家, 加德满都 的居民们每天除了吃喝拉撒睡之外,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去街头巷尾大大小小的寺庙里进行朝拜。
阳光刚升起,信徒们就自发前往这里此祈祷,用酥油点燃灯火,向巨型石像黑 贝拉 伯(破坏神)祷告,并用红色或黄色的颜料涂抹在神像的手臂上献上鲜花和祭品,最后轻触铃铛,一气呵成。
导游姐姐告诉我,他们每天所祈祷的,无非就是一些工作上的小事或学习上的小困难,告知神再自行努力,也算是有一个交代和期盼。
杜巴广场的鸽子,绝对能称得上是一道奇景,奇妙的是鸽子也是 尼泊尔 人民的神,换做 广州 人,可能早就进了厨房;而 尼泊尔 人早起可以自己不吃饭,但绝不会饿到鸽子。
当成千上万只鸽子聚集在广场,当它们一起飞舞的时,那一刻是最美的瞬间,仿佛与神共舞一般,唯美又梦幻。
孩子们在广场上追逐着鸽群,年轻人坐在台阶上聊天、画画,缓缓路过的老人会在不经意间出现最佳的位置上。
看似混乱不堪,每个人在自己的频道中与外界和谐共处。
15年 尼泊尔 不幸发生了8.1级地震,加都的杜巴广场受损最严重,大部分建筑坍塌,其中独木庙、玛珠庙完全坍塌,老皇宫部分坍塌,成为危险建筑 。
目前皇宫的修缮工作邀请了 中国 浙江 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的专业团队,在建特里布文博物馆。希望再过几年,能够再现她的辉煌
“就算全世界都消失了, 巴德岗 也值得你飞跃半个地球去见它。” 地震之后重返 巴德岗 ,在清晨的阳光中登上尼亚塔波拉神庙,在喧闹中沉淀下来,听着耳边的钟声,忘却繁忙的生活,创伤远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巴德岗 也叫巴克塔普尔,是 加德满都 三大古都之一,也是 尼泊尔 中世纪建筑与艺术的发源地, 巴德岗 不仅完整保存了中世纪的建筑,还将 尼泊尔 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延续至今,是最适合了解 尼泊尔 风土人情的地方。
除了景点, 巴德岗 在我心中,是一个正真意义上“活着的古城” ,十多万居民与历史融为一体;如果你用心观察,每一个转角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洒红节的来历】
“洒红节”又叫“霍利节”(音译),起源于印度,也是印度历的新年。在这一天,人们为了表示祝福,会互相往对方身上泼洒红粉、投掷水球,迎接春天的到来。
关于洒红节来源的版本较多,最广为接受的是印度的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
传说从前有一位国王暴虐无道,连天神也不放在眼里。一天,暴君对国民宣布不准任何人再提起天神的名字,只能崇拜他一个人,否则就严加惩处。
王子是天神的忠实信徒。他公开反对父亲,对天神虔诚如初。于是暴君对王子怀恨在心,千方百计想要陷害他。他命人把王子推下万丈悬崖,但王子没有摔死;又叫大象踩死王子,也没有得逞。
暴君有一个妹妹名叫霍利,曾得到神灵的保佑不怕火烧。暴君就让霍利抱住王子跳进熊熊大火,企图烧死王子。谁知王子毫发未损,霍利却葬身火海。
当王子走出火堆时,人们向王子泼洒七色彩粉,表达对善良的赞颂和对邪恶的憎恨。
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是,印度人把春天当作爱欲之神的伴侣。所以每到春季,爱神降临,人们外出踏青、情愫萌发,便以这种开玩笑的方式互相接近。
它是印度北部最为疯狂的节日,也是尼泊尔欢庆的重要盛典。
洒红节也是印历及尼泊尔历的新年,在节日前一天,点燃大型篝火有助于燃烧邪恶的灵魂,整个过程被称为Holika Dahan。这是一个带来快乐和幸福的颜色节日,节日当天上至皇室贵族,达官显贵,下至寻常百姓,各国游客。载歌载舞,尽情地用五颜六色装扮自己,迎接春天的到来。
在节日期间,人们互相抛洒用花朵制成的红粉,投掷水球,迎接春天的到来。洒红节象征着冬天结束,万物复苏的春天已经到来,代表着春分和谷物的丰收。同时也象征着正义对邪恶的胜利。参加庆典活动的人们追逐打闹,开玩笑的向彼此身上泼洒五颜六色的颜料和粉末。这是一个尽情狂欢的节日,如果你不介意弄湿和肮脏,那就尽情撒欢吧。
苦行僧在尼泊尔被认为是出生后便被命运抛弃的人,只有通过给神灵做仆人的“苦行”方式、忍受常人认为痛苦的事,来希冀来生的幸福。
他们身着鲜亮黄色僧袍,脸上涂着彩色颜料,手中握着的是象征湿婆神的三叉杖;
每个苦行僧的装扮都源自印度教中庙宇的神灵。
如果你想住高档的酒店,享用精致的餐食,如果你对环境卫生状况要求高,如果你经受不了破旧公路的颠簸,尘土飞杨的城市,那么 尼泊尔 不适合你。
但如果你对雪山有热情,对宗教有自己的见解,对十七世纪的建筑感兴趣,对人文抱有极大的热情,不惧尘土飞扬车轮滚滚,不怕艰难险阻,敢于勇敢的放飞自我,有如此自信的你,欢迎来 尼泊尔 感受人生的另外一种可能性。
江湖路远,江湖再见!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