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雾锁轻舟,烟柳织成愁,细雨微风凭栏处,望穿几春秋?”
短短三天的端午郴州之行,在烟雨小东江的美景中完美落幕。
感谢我们这个友爱的小团体,他们是:老茂、小张、我恨月亮、依然和白萍烟尽。
这三天我就是他们的摄影和生活领队。
端午节首日,我们的小队伍在郴州西站集结完毕,便开往板梁古村。板梁村始建于宋朝,鼎盛于明清,距今600多年。村里男性全部姓刘,据说是汉武帝刘氏后裔。
关于板梁村的来历,有一个美丽而离奇的传说。据传,明朝永乐年间,承事郎刘润公返乡建古厅,当厅堂建筑即将完工张灯结彩准备上梁时,竟然不见了横梁!正忙乱之际,村民发现村前河溪漂来一块木板,工匠捞来一量,尺寸正好与屋梁相合。良辰吉时已到,工匠即以此板代梁,后人就把村子改叫板梁村了,村前的小溪也叫板溪。
板梁村依山而建。至今保留有300多座青砖黑瓦的古民居。登高而望,高高低低的马头墙错落有致。
在这个每天必雨的季节,走在石板铺就的巷道,会感觉特别的潮湿闷热。
这位少妇跟我们说,她是带着孩子回来寻找她外婆的老屋的。不过随着年轻人的逐渐外出,老屋已是大门深锁,我们未能进入一探究竟。
老屋的门窗上画有许多精美的绘画。
大户人家的内部装饰也非常讲究。
刘绍苏是板梁古村走出去的级别最高的大官,清朝期间他官至三品。所以他家的房子也是最气派的。
除了大官,板梁村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中也出现过22位革命烈士。
透过破败荒废了的房子,我们也可管窥曾经的大屋结构。
板梁村有多口甜水古井,泉水四季喷涌。这些古井都是做成三级方池。上游第一级是饮用水,第二级用于洗涤食物,第三级池子旁建有洗衣台,可以用于洗衣服。古井的下游通向村外的板溪。
古井旁也是村民们聚集的休憩场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传说当年给杨贵妃飞马送荔枝就是走的板梁村古驿道。
再上高椅岭,已经变得有点不认识路了。由于正在进行整治,山脊上开辟了人工道路,面目变得很不自然。
早上5点到达山门处,大铁门被挂上了一把大锁。我们只能翻门而入。
天上云层很厚,日出看来没有希望了。
远处飘着轻雾,让这个潮湿的早晨平添一缕凉气。
一场骤雨即将袭来。
正在修筑的景观道路,路好走了,却把自然属性破坏了。
深不可测的崖壁。
爱自拍的靓姐。
手机咔嚓。
团队全家福。
行程最后,也是重头戏当然是小东江。资兴小东江常年水温较低,每当夏季江水与空气形成较大温差,在早晚极易形成江雾。我们第一次在傍晚进入小东江时,已见江面上轻雾缭绕。
第二天清晨我们起床时,天上飘着小雨。当汽车进入小东江畔,更见大雾弥漫至路面。下到江边,只见江雾时浓时淡,一会遮天蔽日,一会又轻雾飘渺。借用大诗人苏东坡的“山色空蒙雨亦奇”来形容眼前所见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舟如竹叶信浮沉。
手机也拍得欢。
伴着江雾练开了。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