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柴旦一路向西,穿越无人区,一路从铺满芨芨草和骆驼刺的绿戈壁,到寸草不生的黄戈壁,不知过了多久,茫茫戈壁陡然变成大漠黄沙,我知道,敦煌就在面前了。

进入敦煌市区,沿途可见飞天造型的街灯,煞是好看,还有反弹琵琶的雕塑,都是敦煌市的标志。

“敦,大也;煌,盛也。”古人以盛大辉煌来形容古代敦煌的繁荣昌盛。
著名学者季羡林老先生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给我五分钟,还你一千年” 《又见敦煌》

敦煌,这座古老的城市,随手捧起一把沙,就是一段历史;随手翻开一卷书,就是一个故事。
说到敦煌,就不得不提起下边两个敦煌故事里的人物。

(一)敦煌故事之张骞凿空西域
“请问此地是敦煌吗?这里是敦煌吗?这里是敦煌吗!”手持杖节,身着汉服的张骞大声连问。
  “13年了,我终于回到大汉的土地上了。”
   张骞,对,就是那个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的张骞。
  公元前139年,张骞受汉武帝之命,带着一百多人,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是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不料途中被匈奴俘虏,被困十余年。一日,趁匈奴放松看管之机,张骞趁机逃跑,几番辗转,最终抵达大月氏。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趁匈奴内乱,逃回长安,历时十三年。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但对于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张骞都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汉武帝对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非常满意,特封张骞为太中大夫。
公元前119年,张骞带领随从三百人,牛羊万头,金帛货物价值“数千巨万”,前往乌孙,再次出使西域。这次的目的是说服乌孙国返回河西走廊的敦煌一带,与汉朝一起抗击匈奴。但目的没达到,乌孙国不愿东归。他又分遣副使持节到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虽然此次出使没有达到军事目的,但是,张骞使汉朝同西域各国都建立起友好的邦交,成功的开辟了一条同西域各国文化经济交流的道路,也就是丝绸之路。
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评价张骞出使西域:凿空之举。何为“凿空”?“凿,开;空,通也。骞开通西域道”。

(二)敦煌故事之张议潮河西东归
敦煌壁画中定格了一幅这样的画卷:在高约108厘米,长达855厘米的画面上,绘制人物百余,其中部核心位置则突出表现了节度使之“旌节”,而有一人为白马红袍,置于桥上。他就是“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一个被历史黄沙淹没,鲜为人知,却熠熠生辉的人物!
安史之乱后,玄宗仓皇出逃,吐蕃乘乱攻占河西、陇右。张议潮自幼对吐蕃的残暴统治耳濡目染,对大唐故国心驰神往,立志要驱逐侵略者,回归祖国。为实现志向,他自幼就刻苦学习兵法和武艺。以自己的家产为军资,秘密招募、训练义军,同时不断收纳反抗吐蕃起义被镇压后的流亡者。蓄积力量,伺机而动。
公元848年,张议潮在没有中央政府军队支援下,率领归义军起义,先后收复敦煌和河西地区,使敦煌脱离了吐蕃长达百年的统治,重新回归唐王朝。随后,张议潮派了十队信史分别前往长安送信。这是一次九死一生的悲壮出使,信史们穿越巴丹吉林大沙漠、腾格里大沙漠、库布齐大沙漠,有的死在沙漠里,有的死在吐蕃刀下,只有悟真来到了长安。
这一路耗费两年时间,历尽千辛万苦,悟真将这个让整个大唐震动的消息带到了长安。
悟真:“丝路通了!”
唐宣宗:“不,你带来的,不是一个口信,而是为大唐带来了一条大路,一条西通罗马,东连长安的大路;一条福泽天下,负责子孙的大路!”
沙洲收复,从此河西走廊又畅通无阻。河西人民热忱赞颂张议潮的英雄业绩称:“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归路,一震雄名天下知。”
张议潮,终于实现了他那“驱逐胡虏,河西归于中华”的毕生理想。

莫高窟,中华民族文化之殇

“我是曹议金将军的女儿,圣天夫人。莫高窟100窟北壁下方,有我的画像。”
“你们,是壁画上的人物?”
“别人都会老去,我们不会。因为我们的容颜,已被画在这壁画之上。我用凤仙花红,涂了我的脚,看,我这芊芊手足,顾影生怜,我,美吗?“
”我,看不清您。“
”看不清?为什么?”
“我看不清您,因为,您变黑了,我看不清。”
“我的脸黑了?求求你救救我,恢复我的容貌吧。”
“好吧,我尽力。”

“如果,在您对莫高窟没有充分了解之前, 请您先不要去莫高窟! 因为您的体温和每一次呼吸,都是对壁画的伤害, 拜托了,诸位!”
这是大型实景演出剧《又见敦煌》里的一段台词。
和以往的表演不一样,《又见敦煌》没有固定的观众席,观众是讲解员的引领之下,拨开黄沙,穿越千年,与莫高窟壁画上的人物对话,一步步走近千年之前的敦煌人物:张骞、张议潮、王圆箓、悟真、解忧公主、米薇、索靖。。。。。的故事,在行走中观看了整台演出。
如果,你想了解敦煌,想了解莫高窟,《又见敦煌》不会让你失望。

《又见敦煌》一滴水剧场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公元366年,一个云游四海,叫乐樽的和尚,来到敦煌三危山峰头,看到远处天边金光闪烁,佛祖显灵,隐隐约约似有声声梵乐传来,乐樽和尚认为这是佛祖旨意,于是在在三危山的悬崖上开了第一个石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随后的千年里,上自王公,下至百姓,都纷纷在三危山崖壁上凿洞,莫高窟的石窟族群日渐壮大。在唐代时期达到巅峰,形成了“千窟争荣”的繁荣之势。
莫高窟尽管开凿石窟主要是出于宗教原因,目的是用来礼佛。不过莫高窟所蕴涵的元素远远超出了宗教本身,而是集建筑、雕刻、彩塑、绘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群。

虽然提前一个月预定到了莫高窟A类参观票,可以观看2场数字电影和8个石窟,却因降雨天气,莫高窟临时关闭,只能调整行程,启用应急预案定了B类参观票,参观4个洞窟。
参观后的感受就四个字“不可思议”,这惊叹来自于对古人智慧的佩服和赞叹。
窟内的壁画很多已经斑驳脱落,看不清了,但是,我们会永远记得,有这么一群人,在默默守护莫高窟,守护着这伟大的人类文化遗产。
也许有一天,莫高窟会消失,但敦煌精神不会,正如《又见敦煌》总导演王潮歌说:“如果让我界定丝绸之路的表达,我想说是精神之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每个人都可能是一朵浪花而已,从丝路开创至今,有太多人从这里走过,他们很多人没有留下名字,就已经被历史的黄沙淹没。但是,一代代人的努力从未停止,绵延的文明如长河一般从未干涸。这就是丝路,一条人类精神的大路,我们每个人都将从这里走过,生生不息传递文明密码。”

为保护文物,莫高窟内不允许拍照。以下图片均拍摄于敦煌博物馆。

这尊雕像被称为东方的蒙娜丽莎,北魏作品。

王圆箓:“我就是在那里,发现了藏经洞。”(《又见敦煌》剧照)

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箓在清理被流沙掩埋的洞窟时,突然发现:“沙出壁裂一孔,仿佛有光,破壁,则有小洞豁然开朗,内藏唐经万卷,古物多名。”(王道士墓志)。
就在这个小密室里藏有公元四世纪至十一世纪,历时七个世纪(上讫晋代,下至宋初,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七百年间连联相续)的古代各类文献资料及文物艺术品约五万余件。出土文献内容丰富,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典当买卖契约,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史地、医药、民族、宗教、艺术和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而且还有古汉书、龟兹文、梵文、突厥文、契丹字、女真字等中亚和少数民族文字,学术价值极高。
然而由于晚清当局腐败,消息已出,掠者纷至。英法美日俄等国探险者斯坦因、伯希和、华尔纳、橘瑞超、奥登堡先后相继到敦煌寻宝,他们用低廉的价格从王道士手中骗购古文献资料近四万件,从此,敦煌文物流散世界各地。

捧着史书的敦煌研究员问:“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王圆箓王道士至始至终佝偻着身体,仿佛刚从耻辱柱上走下来的,还被沉沉压着。“别问了,别问了。我哪里知道会这样啊,我也是迫不得已啊。我需要钱,他们说会保护好的呀。”
余秋雨的《道士塔》里写道:“历史已有记载,他是莫高窟的罪人。”
历史真是这样吗?
王道士走进莫高窟的时间大约在1892年左右。当时他已近不惑之年,看到神圣宝窟无人管护,一片残破,受到严重的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使他自觉自愿担当起了“守护神”的重任。他四处奔波,苦口劝募,省吃俭用,集攒钱财,用于清理洞窟中的积沙,仅第16窟淤沙的清理就花费了近两年的时间。
发现藏经洞后,王道士尽了最大的努力,做了他该做的一切。首先,徒步行走50公里,赶到县城找敦煌县令严泽,并奉送了两卷藏经洞的经文,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县令的重视。哪想这位官老爷不学无术,把这两卷经书视为废纸。1902年,敦煌又来了一位新知县汪宗翰。汪知县是位进士,对金石学也很有研究。王道士向汪知县报告了藏经洞的情况。汪知县当即带了一批人马,亲去莫高窟察看,并顺手拣得几卷经文带走。留下一句话,让王道士就地保存,看好藏经洞。两次找知县没有结果,王圆箓仍不甘心。于是,他又从藏经洞中挑拣了两箱经卷,赶着毛驴奔赴肃州(酒泉)。他风餐露宿,单枪匹马,冒着狼吃匪抢的危险,行程800多里,才到达目的地,找到了时任安肃兵备道的道台廷栋。这位廷栋大人浏览了一番,最后得出结论:经卷上的字不如他的书法好,就此了事。此间,王圆箓甚至冒死给老佛爷慈禧写信:“吾同工人用锄挖之,欣然闪出佛洞壹所,内藏古经万卷。”然而刚刚经历了八国联军庚子之乱的京城一片狼藉,无暇理会小人物的上书。
1907年,斯坦因到来,他通过宗教精神的交流将王道士俘虏了。当斯坦因把敦煌文物宣传于全世界之时,当朝命官这才懂得了其重要价值,但他们不是考虑如何地保护它,而是千万百计窃为己有。因此,一时间偷窃成风,敦煌卷子流失严重,这是敦煌卷子自发现以后最大的劫难。
当我们剑指王圆箓送走经文,成为莫高窟的罪人时,不该忘记在发现藏经洞到斯坦因到来这七年间,他为莫高窟所做的努力。他是报了官的,报官无果,他需要钱,作为莫高窟掌门人他有责任养活一寺僧众,有义务修缮殿堂,佛像,而且,他也是这么做的。他也有远大的理想,他要修三重楼,要重建大殿,一干就是40年,直到终老。
斯坦因《西域考古图记》中写道:“他将全部的心智都投入到这已经倾颓的庙宇的修复工程中,力图使它恢复他心目中这个大殿的辉煌。。。。。他将全部募捐所得全部用在了修缮庙宇之上,个人从未花费过这里面的一分一银。”
史学大师陈寅恪曾说过: “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值得欣慰的是,当年斯坦因们从王道士手上骗走的文物,至今仍完好无损地保存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流失的文物没有真正的毁灭,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

斯坦因搬走文物当晚,莫高窟内的飞天在哭泣。(《又见敦煌》剧照)

鸣沙山月牙泉,听贾平凹讲三毛的故事

这里,有三毛的故事。
贾平凹在《佛事》中写道:“鸣沙山,三毛真会为她选地方。那里我是去过的,多么神奇的山,全然净沙堆成,千人万人旅游登临,白天里山是矮小了。夜里四面的风又将山吹高吹大,那沙的流动呈一层薄雾,美丽如佛的灵光,且五音齐鸣,仙乐动听。更是那山的脚下,有清澄幽静月牙湖,没源头,也没水口,千万年来日不能晒干,风也吹不走,相传在那里出过天马。鸣沙山,月牙湖,连同莫高窟构成了艺术最奇艳的风光。三毛要把自己的一半永远安住在那里,她懂得美的,她懂得佛。
 一生跑遍了世界,最后觉得最依恋的还是祖国的西北鸣沙山可以重温到撒哈拉的故事,月牙湖可以浸润温柔的夜,喜欢音乐和绘画正好宜于在莫高窟。谁的一生活得如此美丽,死后又能选中这般地方浪漫?她是中国的作家,她的作品激动过海峡两岸无数的读者,她终于将自己的魂灵一半留在有日月潭的台北,一半遗给有月牙湖的西北。月亮从东到西,从西到东,清纯之光照着一个美丽的灵魂。美丽的灵魂使从东到西从西到东的读者永远记着了一个叫三毛的作家。
。。。。。。
我询问陈先生去敦煌以后怎样活动。陈先生说原准备到了鸣沙山,就在三毛选中的方位处修个衣冠冢,树一块碑子,但后来又想,立碑子太惊动地方,势必以后又会成为个旅游点,这不符合三毛的性格。她是真情诚实的人,不喜欢一切的虚张,所以就想在那里焚化遗物,这样更能安妥她的灵魂的。
这想法是对的,三毛还需要一块什么碑子吗?月牙湖的月亮就是她的碑子。鸣沙山就是她的碑子。她来来往往永驻于读者的心里,长留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人世间有如此的大美,这就够了。”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地处敦煌城南五公里处,千百年来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也是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

旅者们都称在鸣沙山月牙泉骑骆驼是性价比最高的项目。
旺季的游客很多,骆驼们大多是把游客们放下就又跟着主人拉生意去了,基本上是没有得到片刻的休息。到达终点站月牙泉,我注意到骆驼把游客放下来的姿势是前腿先跪下,然后是后腿,最后整个身体跪在沙地上。我不知道骆驼训练了多久才能做到训练有素,这期间,肯定少不了主人的鞭打。

如果没有这木梯,我想无论如何,我是无法登顶的。
在沙丘里行走是非常费力的,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真的,走过一次就知道了。

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 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
宋元以前,此地有关无城。明太祖朱元璋派征虏大将军冯胜率兵西进追歼元朝残余,通晓兵法的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
嘉峪关,一方面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关隘,一方面又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嘉峪关之于丝绸之路,如同一首诗的惊叹号,这里有将士征战的豪情,有出关游子怅然回望,有商贾们滚滚财源,更有东西文化的交融碰撞。

冯胜将军画像

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嘉峪关初建时,是一座6米高的土城,占地2500平方米。现存的关城总面积33500余平方米,由外城、内城和瓮城组合而成。

登上高墙,远眺城墙外的绿洲,目光所及处,泪眼婆娑。这高大的城墙背后,是昔日鸣金击鼓的战场,是繁华过、落寞过、生过、死过、英雄纵酒过、美人垂泪过的所在,而今,留下来的,是数不尽的远古先人留下的足迹,还有那波澜壮阔 的诗篇。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林则徐

张掖七彩丹霞

张掖丹霞地貌群,俗称“张掖丹霞”,由“七彩丹霞”和“冰沟丹霞”组成。如用文字来表达,仅有两个字震撼。其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观、造型之奇特、色彩之斑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她不仅具有一般丹霞的奇、险,而且更美的在于色。在方圆1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随处可见有红、黄、橙、绿、白、青灰、灰黑、灰白等多种鲜艳的色彩,把无数沟 、山丘装点得绚丽多姿。张掖丹霞地貌以她那层理交错的线条、色彩斑斓的色调、灿烂夺目的壮美画图,形一个彩色童话世界。
虽然已经见识到新疆五彩城的美,但还是被张掖七彩丹霞给深深折服了。因为,后者更壮观,色彩更丰富。
到达张掖的时候,正巧遇到雨天。丹霞地貌群在雨水的滋养下色彩饱和度更加凸显、更加醉人,倘若运气能够再好一些,再有落日余晖洒落,那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呵呵,人还是不能太贪心了。
我们选择的是北门进北门出的路线,参观顺序依次为2、1、5、4观景台,其中最为漂亮最为壮观的是1和4号,5号因当日下雨,观景台临时关闭。但是坐着景区观光车穿梭其间,也能真切感受到它的美。

花海门源

油菜花并不稀奇,随处可见,可是,来到门源,我还是要说:“这是我见过的,最美最壮观的油菜花。”
在北方,提起油菜花,稍有点儿旅游经验的人都会想起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这里是北方小油菜生产基地,经过近年持续不断的努力,过去以种植油菜而大幅提高了农民收入的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如今又把一片片油菜花变成了一旅游名牌,成为青海旅游的一大亮点。从每年的七月初开始,这里就进入了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开花时间是7月5日至25日,最佳花期是7月10日至20日。
我们没有选择在收费的观景台停留,而是把车开到盘山公路之巅,从高处远眺这一人间美景。

蓝天白云下,远处是终年不化的祁连雪山,近处一半花海、一半青稞,黄绿相间点缀其间,仿若走入了陶渊明的桃花源,心神往之。

山顶上卖花环的小男孩。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五彩经幡,又叫风马旗,在藏区随处可见。悬挂经幡是千百年来流传于藏民族地区的一种宗教习俗,有着自身修行、利益众生的功德。信徒们将佛经印在幡上,风每吹动一次经幡,就如同将上面的经文诵读了一遍。上苍诸佛保护一切制造和悬挂经幡的人们,哪里有经幡,哪里就有善良吉祥。
五色经幡有白、红、黄、绿、蓝五种颜色。其中白色代表纯洁,红色代表热情,黄色代表大地,绿色代表草原,蓝色代表天空。

翡翠湖是大柴旦一个弃用的工业盐场,又名大柴旦湖,盐类沉积和盐湖卤水并存的盐湖,矿产资源丰富。由于所含矿物质浓度不同,湖水呈现出深绿、墨绿、翠绿……宛若镶嵌在大地上的一块块翡翠,因此有了“翡翠湖”的美称。有别于茶卡盐湖的“天空之境”,个人更喜欢这里。

青海的藏民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哪里的水草肥美,他们就会把牛羊赶到那里安家。牛羊的多少就是鉴别臧家贫富的标准,但是就是牛羊最多的藏民家庭也不会太富裕,因为他们只会留下少量钱财维持日常生活所需,剩下的全部都会拿去捐给寺庙。
对此,我一直很不解。
导游张张解释说,藏族人全民信教,信仰佛教。佛教里要求敬仰三宝,用最好的东西供奉,所以他们心甘情愿的献上。藏区的寺院 和汉地不一样,是有其背景的,历史上寺庙除了是藏区百姓精神信仰所在地,还有学校、养老院、孤儿院、医院、慈善机构等多种功能。所以对藏民来说,把钱捐献给寺庙,其实也是做善事,积善缘,也是一种最尊贵的布施。
我忽然想,如果,每个领导干部都能像他们一样,有自己的信仰,都能把大爱装在心里,那么,这世界会不会变得更好一些?想得远了。

甘肃风能资源丰富,总储量为2.37亿千瓦,风力资源居中国第5位。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酒泉市是中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之 一,境内的瓜州县被称为“世界风库”,玉门市被称为“风口”。

扁都口。
当年,西汉王朝为解除匈奴的威胁,打通西域通道,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张骞从这里进入河西走廊,在焉支山下被匈奴俘获。
当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奉命率万骑从这里穿过,进入河西走廊,与匈奴激战于焉支山下,直捣单于王城,大获全胜。匈奴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当年,在这条古道上,曾走过戍边将士、商贾驼队、使节高僧,也走过李白、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等文人墨客。
这里,是227国道,是可以媲美318国道,通往天边的最美公路。

我从没这么认真地对待过一次旅行,也从没像这么认真地写游记。这次不同,我是在历史回望和文化积淀的碰撞中,将高山、草原、湖泊、戈壁、沙漠、冰川、丹霞、石窟、花海等等等都能收入囊中,这注定便是传奇,我自己的传奇。也许对于别人来说这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于我来说,即便是多年以后想起来,我依然会记得这次旅程,依然响彻心扉、荡气回肠。

末了,感谢游侠,此次行程安排得非常好,可以让人慢慢体会其间,还要感谢游侠导游张张一路的讲解。

  • 游侠客公众号

  • APP下单更优惠

关于游侠客 游侠客的故事 游侠客招聘 联系游侠客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交换链接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游侠客用户服务协议》 《游侠客服务隐私政策》

营业执照 旅游度假资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食品经营许可证

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专用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旅游预订电话(免长途费):400-670-6300 投诉及紧急事件联系电话:400-670-6300转5 全国旅游投诉电话:12301

公司总部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98号浙商大创业园D幢3楼

浙ICP备20007990号 公安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105号 © youxiake.com 版权所有法律顾问:北京中伦文德(杭州)律师事务所 傅林放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