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游非洲40天,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纳米比亚。
这一段边露营边游猎,又跳伞又逐海豹的日子,注定要成为我人生故事中浓墨重彩的一篇。
查了相当多的攻略,最终选择了跟纳米比亚的当地团露营卡车游。因为:
1.非洲的路况很差,极其颠簸,租车自驾感觉非常危险,毕竟卡车都颠到飞起了!
2.单枪匹马地自由行会比较危险,跟着当地靠谱向导,安全系数倍增!他们会熟悉哪里安全、哪里的水不可以饮用之类的,帮你避开很多坑,十分专业。
3.露营会便!宜!很!多!其实去非洲旅游一点儿都不便宜,真正便宜的local宾馆我们也不敢住哇~露营会在专门的露营地,有向导有巡逻,有配套生活设施,安全又新鲜!
4.去游猎看动物,还是需要专门的safari车,能过坎儿又够高,把顶棚打开视野无敌。所以Anyway直接坐卡车又自带全套露营装备、又能safari, 真的很方便!
5.直接邮件联系当地团,能在那里与世界各地的驴友们汇合,这样的交流真的是求之不得!我们参加的是Wild Dog,老牌旅游公司,十二人卡车团,专业向导➕厨师。详情可以在露营的内容中详细了解~
【1】保护区(reserve)不是动物园(zoo)
第一天,我们安营扎寨后,就迫不及待地上了safari敞篷车。
safari,原是狩猎远征的意思。而如今在非洲,追寻野生动物的旅行项目都被称之为safari。
上了敞篷车,好像真的是要去游猎一般,好不兴奋!
拿到地图,才知道我们的营地就在Okonjima自然保护区里面。原来,人类就是在一片大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里为自己开辟出了一片小小的住所而已~
敞篷车把我们带到了一间office,向导为我们仔细讲解了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还参观了保护区内能够见到的物种标本。
很久以前,勤劳勇敢的非洲黑叔叔们一看到想吃牛啊羊啊的猛兽,就举起枪“砰砰”打死,以至于食物链顶端的野生居然变得越来越珍稀。
如今,保护区的动物专家们会首先在豹子、狮子等猛兽出没过的地方设置“陷阱”,当它们再次路过同样的地方,会被短暂地困住。然后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会为它们打上麻醉,戴上追踪器,如果发现有受伤还会提供医疗救护。最后根据追踪器所显示的位置,保护区会提前通知当地牧民提前把牛啊羊啊的赶进棚,也不要伤害狮子等野生动物。
为了追踪野生动物,人类也是操碎了心。追踪器一代又一代地更新:电池续航能力要强、不能伤害动物、控制重量不要给动物太多负担等等……
向导甚至为我们展示了小狮子胚胎的标本。当牧民们打死了一只饥饿的怀孕母狮子之后,小狮子也就没法儿幸存了。
【2】花豹(leopard)不是猎豹(cheetah)
离开office,敞篷车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大铁门前。铁门看上去一层套一层,戒备森严。
向导下车说:我进去看一看里面安不安全,如果五分钟后我还没出来的话……恐怕凶多吉少!我们贴心地表示:没事没事,你不出来,我们就派下一个人进去看看安不安全~
不一会儿,另一辆车也到了。他们的向导也说:I will go and check, and I will be back. 这时也不知是谁补了一句:or not… 全车爆笑!他一定也是醉了,一脸吃惊又无奈,只能含着泪回应:thank you!
走进这个神秘的领地,我们就再也笑不出来了。当眼前的小窗户打开的那一刻,所有人都目不转睛——
一只Leopard!这是花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金钱豹。
它在树干上上窜下跳,直到被投喂了一大块肉,才趴在树上用心享用。
整个观众席安安静静,只能听见相机的咔咔声,和时不时的惊叹声“哇哦”…
leopard的眼睛能摄人心魂,让人觉得很难与它对视,传说中的用眼神杀死你。360度无死角地一副霸道总裁气质。
等霸道总裁吃完饭,还有身材娇小的秘书来清理餐桌呢~
再次回到保护区的草原,我们见到了Cheetah,猎豹。
来纳米比亚之前,我在网上见到了别人与豹子悠闲散步的合影,于是心心念念地想遛豹子。来了纳米比亚,才搞清楚那些能遛能撸的,都是猎豹。
与花豹不同,猎豹从不上树,喜欢草丛。身上不是金钱斑纹,而是黑色斑点,长着一副小哭脸,脸颊上有两条黑色的泪痕似的图案。
猎豹其实很温顺,这也就是为什么去看花豹还要确认再三,而看猎豹只要乘着敞篷车随便开就好了。
我们听到了猎豹呼唤同伴的叫声。它就蹲在那里,“吱吱吱”地叫,简直就是一只大猫咪!感觉这个看起来威风凛凛的物种,一张嘴就破功哇。其中一只贴着我们的敞篷车走过,嗓子里还发出了猫咪被撸到舒服时候的“呼噜呼噜”声!真是让人不撸都难!
很多人都期待着来非洲遛猎豹、撸猎豹。但是在纳米比亚,只有哈纳斯保育区才有cheetah walk的项目,需要邮件提前预约才行。
在纳米比亚小小的遗憾是,我们做出了很多努力,最终也没赶得及去哈纳斯撸猎豹。再来非洲,我要去撸猎豹呀!
万物皆有灵,
静念自生长。
纳米比亚的埃托沙国家公园(Etosha National Park),是一片巨大的盐沼地。
在当地语里,Etosha是“白色干水之地”的意思。由于大多数地方都十分干涸,因此动物常常聚集在水塘周围饮水,是游猎“捕捉”动物的好去处!
我们的safari卡车就一个一个水塘地追寻动物着的踪迹。
我一路捧着望远镜爱不释手。望远镜里的动物实在太清晰又鲜活!透过放大镜,我便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些非洲神奇的生灵!
我从未觉得自己的英语词汇量是那么贫乏。界门纲目科属种,原来我的动物词汇最多只到了“科”,比如antelope再往下就完全不知道了。
好在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捧着图册,游猎了一整天,竟把遇见过的动物名称都记住了!
跳羚 Springbok
感觉这是非洲最常见的羚羊了,常常成群出现,长得清秀又可爱。
它们看着胆小,却总不知道避开车辆。时长就站在那里呆呆地看着车子开过身边,假如突然受了惊,就立马飞奔起来,奔跑的时候一蹦一跳的,所以才叫跳羚。
一不小心看到了羊群中两只跳羚在打架,赶紧抓拍了一张羚羊对峙图——
大羚羊 Oryx
第一次见到在这个单词,是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的一家餐厅的菜单上。当时我们问了服务员一个问题:这菜单上的大羚羊和斑马,哪个更好吃呀?她表示大羚羊is much better! Emmm……所以在看到它之前,我已经尝过它的滋味了~
大羚羊长着一张憨厚脸,头上的角又长又直,有时候真不明白它要顶着这么长的角干嘛,多沉!
转角牛羚 Topi
角马 Wildebeest
这个英文名听上去是不是非常霸气!角马在非洲也是常见得很,一群一群地出没。
见得最多的是角马和斑马厮混在一起,不过在埃托沙,我抓到了它们和跳羚擦肩而过的瞬间。
疣猪 warthog
这便是在绘本上经常见到,但第一次见真身的疣猪兄弟了。一拱一拱地进食,吃饱了就睡,傻得可爱~
豺 Jackal
一开始,大家喊得是fox。向导屡次纠正,才慢慢知道这是jackal。它也是草原上常见的动物,身材娇小又灵活~
狮子 Lion
在埃托沙,是我们第一次亲眼见到野生狮子。
我们到的时候,狮子夫妇刚饱餐一顿,准备洗洗睡了,一脸困倦。
有狮子的地方,往往被一群safari卡车包围着。但狮子王是十分淡定的:“这都是些什么鬼?待我找个大树荫歇着去。”
长颈鹿 Giraffe
其实长颈鹿根据身上的不同斑纹,也分为不同种类。
野生长颈鹿,看着也是不紧不慢的脾气。有好吃的就吃几口,有好看的就大家一起呆着看看,吃饱了就闲逛几步,反正公园辣么大~
“来呀,快来看长颈鹿喝水呀!”
鸵鸟 Ostrich
迈着高贵中掩藏不住骚气的步伐:“看森么看,没见过美女哇?”
秃鹫 Vulture
有腐食的地方,一定就有秃鹫。有秃鹫却不见腐食的地方,说明有动物快不行了……
我们看到一众秃鹫里,其实有两种。灰白脸的是白背秃鹫(white-backed vulture),红脸的是卷脸秃鹫(lappet face vulture)。红脸的特!别!凶!
灰蕉鹃 Go Away Bird
头上一戳白毛。据说叫声听上去像“go away”,因此得名。那么问题来了,中文名怎么不是“滚蛋鸟”呢?
珍珠鸡 Helmeted guineafowl
向导说,珍珠鸡有时候也被叫做“政府的鸡”,因为没有人家养它们,它们就属于政府。
长尾椋鸟 Long-tailed starling
椋鸟在纳米比亚非常常见,路边随处都是。在中国从没见过这种羽毛闪闪发光的小鸟,所以当椋鸟来蹭我盘子里的饭的时候,我饶有兴致地研究了它半天,最后在向导的动物指南上找到了它~ 左边那只就是啦——
地松鼠 Ground Squirrel
在午餐前抓到了这只小东西。查了图册才知道,非洲有两种松鼠,一种在树上爬,一种在地上走。
犀牛 Rhinoceros
犀牛很害羞,时常躲着不肯露面。一开始,我们在远远的树丛里发现了犀牛母子,小犀牛呆呆萌萌的。
犀牛分为黑犀牛和白犀牛两种,它们的差别并不在于颜色,而是主要在于嘴巴。白犀牛的嘴呈方形,比较宽大;黑犀牛的嘴唇尖尖的。我们所见到的都是黑犀牛,白犀牛已经十分十分罕见了。
后来我们见到了一头黑犀牛,很明显地被割去了一块牛角。我义愤填膺地问:“谁那么坏把它的角切了?!”向导说,是管理员切的。因为偷猎者往往为了偷牛角而猎杀犀牛,所以管理员才提前切去了它的角,虽然没有了角,但至少不会丢了小命。
斑马 Zebra
尽管在书和电视里见过了无数次,但第一次见到斑马的时候,还是冒出了“世界上怎么会有这种斑纹的物种”这样的疑问。造物主的创造力呵!
在非洲带了几天之后,发现斑马真的遍地都是!斑马的翘臀可谓吸引眼球,走起路来丰满又韵味十足~假如有同伴惹它生气,它就跑上前几步,抬起屁股,用后腿猛踢对方!
斑马还很喜欢在沙子里打滚,跟驴打滚差不多。
看到斑马之前,我就冒出了“骑斑马”这样的想法。我知道斑马尚未被驯化,但总觉得人类应该为驯化斑马做一些尝试。然而每当我问黑叔叔们“有人尝试骑斑马吗?”他们就会做出一副黑人问号脸的表情,表示“what?!我们想都没想过!”
最后,在一个水塘边,一大群动物就那样和谐地聚集在一起喝水散步。有人说:哇塞,这简直就是一套动物全家桶啊!
屁股上写着“川”字的那些羚羊,是黑斑羚 Impala, 也有人叫它们快餐,因为屁股的斑纹就像一个麦当劳的logo
在埃托沙国家公园的见闻可以说是十分精彩了!好多动物都是生平第一次见到,还学了一大堆英语词汇~
去探访部落之前,我在微信群里看到有人说,这个部落的女人都不穿上衣,游客们都不好意思拍照,拍了也不好意思发出来给大家看。
我想当然地赞同。却没有想到,当我真正走进红泥族村落的时候,竟觉得她们是如此美丽。
【1】红泥族的女人们
纳米比亚的辛巴族,也被称为红泥族,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族群。红泥族一夫多妻,因此部落里的女人们特别多。
初进村落的时候,我们看到村口的房子边,围着几个女人正在吃午饭。她们吃的是糊糊状的食物,放在一个大锅里大家一块儿吃。
我走过去问她们吃的是什么,她们不懂英语,只是抬起头对我笑笑,拿起锅给我看。
我很奇怪面对赤裸上半身的她们,自己竟然没有一丝尴尬和不适,反倒觉得在这个生活气息浓郁的地方,她们显得平静如水,好像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纷纷扰扰,她们都会在这片泥土地里按时吃饭、好好睡觉。
在不远处,又一个年轻的女人正在给自己的孩子喂奶。阳光洒在这对母子的身上,美得好似一幅画。
红泥族终身不洗澡。为了防晒和防蚊,她们把红色的泥巴抹遍全身,也用羊尾巴绑住头发,再用泥巴糊住。所以发梢那一大截儿,是羊尾巴毛。
红泥族的女人们酷爱斗舞。起初,她们是为了向我们展示部落舞蹈:一排女人们拍着巴掌哼着歌,其中的一个或两个人会跳出队列,一边转着圈儿、一边把红泥头发甩得老高,脚下砰砰砰地踩得尘土飞扬。一旦比出了个胜负,其他唱歌的女人们就会大笑不已。
舞蹈持续了很久。期间,她们取过一个空篮子放在地上,如果有游客愿意打赏,就放在篮子里。但是放下篮子的她们并不介意有没有人打赏,直到我们都渐渐离去,还听见背后的村落里依旧歌声高亢、笑声不断——她们是真爱跳舞呢!
在别的女人跳舞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位独自在一边编东西的女人。
她的手法很熟练,手在编、耳朵在听。听见跳舞的女人们大笑的声音,她也微微抬眼笑。
我知道她在编东西卖给游客。
男人们负责放羊、女人们负责带娃。卖点手工编织的小手串可能是她们唯一的经济来源吧。
时机一到,全村的女人们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嗖”地摆好自家的地摊,等待买家。
她们的东西要价不菲,不过可以还价。
【2】红泥族的孩子们
来部落之前,向导告诉我们:为了保护部落的文明,与红泥族合影不必给钱。门票钱会以团队的形式给到村长,全村共享。游客拍一张给给一次钱,会“杀死”这个文明的。
不过他非常建议我们在超市买一些东西送给他们:比如水果,还有孩子们玩的足球等等。但是不要带糖果,因为红泥族不刷牙,糖果容易蛀牙。
我们在玩具区转悠。当我在货架上看了吹泡泡水的时候,幼教的直觉告诉我:这个孩子们肯定喜欢!
果不其然,没见过吹泡泡的红泥族孩子们一开始还一脸懵逼。一旦我示范了第一次后,他们就又跳又叫地去追泡泡,好不兴奋!
可惜我们只带了三瓶吹泡泡水。也许是因为物资过于匮乏,孩子们并没有分享的意识。我把玩具给了哪个孩子,他要么就自己玩儿,要么就索性拿回家藏好了!其中一个孩子特别特别希望能得到一个,结果嚎啕大哭,我对他“sorry”不止三千遍他都没有停止哭泣……
红泥族的人们也爱拍照,每当我们拍了他们,总会被要求把相机拿来看看,拍的好不好?有其他同行的游客干脆送了他们立可拍相片,Steven就拼命帮他们甩相片,好让图像显示出来(其实不用甩也会显示出来的吧~)
红泥族的孩子们其实就和普通孩子一样,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要。但让我没想到的是,他们居然问我们要水喝。我的天,他们都没有水喝的吗?!放眼望去,确实也没有取水的地方,可能要走很远取水,就算取到了,也远远比不上我们背包侧边放着的瓶装纯净水呀。
看着他们眼巴巴的小眼神儿,Steven送出了自己的纯净水。孩子们就那样分着喝。
也有女人问我要过orange,或许对于红泥族而言,最想要的还是吃食。我注意到有的孩子因为缺乏营养,小肚子鼓鼓的。
确实,首先要活着,然后才是生活。
【3】红泥族的生活
那天,村子里只有一个男人,打扮得好像个酋长,就连拍照造型都很官方呢~
其他的男人们,都放羊去了。
那一小个一小个泥巴糊的小房子,就是他们的家了。
征询一个女人的同意后,我有幸走进去参观了一下。
小屋的面积,大概就跟我们中国吃饭的大包厢里的圆桌那么大吧。被褥和生活用品都整齐地挂着,晚上睡觉的时候才拿下来铺在地上。这样一个小屋子,晚上有六七个人一起睡在地上。
其实之后我还去了非洲别的国家,有的生活条件甚至比红泥族还不如。
但红泥族人在我心中留了一抹深刻的印记,是那种对生活的淡然和笃定。
我他们的眼中看到过快乐、礼貌、好奇、从容,却从未见过一丝飘忽不定。
既平易近人又不食人间烟火,这就是纳米比亚的海
在纳米比亚出海的那一天,晴空万里。
我便是在那儿亲眼见到了火烈鸟。。见到它们的第一眼,便明白了flamingo的步伐有多么优雅。
细长的腿和脖子,在水中的姿态宛如一位举止永远恰到好处的小姐。
一旦有人快速走进,它们便趋向远处,很容易受惊的样子。
我很好奇,火烈鸟怎么会披上一层粉红色的羽毛。假若真的只是为了好看,那么也只有它们才能配得上了。
刚上船,发动机还没响起来,一直海豹便“呼啦”一声带着水花跳上了船。
原来,这儿的几只海豹早就摸清了游船的套路,跟船员小哥哥也很熟。有游船意味着有鱼吃哇,赶紧跳上去瞅瞅!
然而船员小哥哥无奈地摇头:我这儿还没开船呢,还轮不到你来表演呢,咋就上来了?抄起拖把想赶它,却怎么都赶不走。机灵的海豹一溜烟儿地跑去甲板上,见身后的拖把追了过来,才溜进海里。可是不一会儿,又熟门熟路地从船头蹦上来了~
我问船员小哥哥,为啥不给它们吃鱼呢?他还是无奈地直摇头:它们特别调皮,每天都吃太多了!眼神却充满宠溺,拿起空鱼箱子给还在追逐游船的海豹看:没了!没鱼了!
在我聊天之际,突然飞来一只大鹈鹕!它抬头挺胸地落在船尾,摆着pose让游客们拍照,一脸淡定,一副“我就是靠拍照养活自己”的模样。
果然,船员小哥哥拿着鱼块来投喂了。鹈鹕也不客气,“嗖”地落到甲板上叼鱼吃。吃完了也不急着走,左顾右盼。
我就在这时候凑上去跟它套近乎,一边逗它一边有点害怕被啄一口。好在鹈鹕十分平易近人,好脾气地被我拍了又拍,最终才飞去别的游船继续薅别家的羊毛。
船员小哥哥很厉害,他总能知道海洋动物在哪里。“那边有海豚哦!”果然就有海豚跃出水面,还是成双成对的!
船上的午餐品种很多,各种糕饼沙拉和香槟。然而最吸引我的还是生蚝——新鲜打开的生蚝。
早在船员小哥哥还在一只只拿刀撬开生蚝的时候,我就在一边垂涎三尺地看着了。终于到了能动口的时候了,加点柠檬汁,加点辣椒汁,吮入嘴里爽滑鲜嫩,还带着明显的海水咸鲜,是大海的味道。
回程的路上,一只海鸟“不知羞耻”地一路搭乘顺风船,纳米比亚的人与动物是那么地和谐。
游船停靠过一个满是海豹嬉戏的地方。看着这些活蹦乱跳的海豹们,觉得纳米比亚的海,真是个充满快乐和活力的地方!
游船回来,每每想起纳米比亚的海,总会忆起那只与我亲密接触过的鹈鹕,和那群只可远观的火烈鸟。
在那沙漠与海的边缘。乘坐四驱车驰骋沙丘,最期待的便是失去心跳地往下冲。是过山车的感觉!
四驱车一直开,开到一边是沙漠、一边是海水的地方。海浪哗啦啦地打上来,打湿了车轮。
冲上沙丘俯瞰,才真切地感受到,这是这个多么特别的地方啊!一半是沙漠,一半是大海。
我就坐在沙丘上,欣赏它们在阳光下的纹理。风很大,分不清是来自沙漠的风,还是海洋的风。
我们在一片小小的绿洲边小憩,喝咖啡、尝甜品。绿色的沙漠植物之下,是数不清的沙漠小老鼠。
在这个特别的地方,人生第一次跳伞、第一次摸海豹、第一次冲沙、第一次看火烈鸟。
我说,纳米比亚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成就疯狂的地方。疯狂到一半是梦想,一半是想也不想地去实现它。
【1】在那红色沙丘之上
去45号沙丘的那一天,寒冷无比。
我们在日出之前爬上去,一个接一个地排着队。太阳还未出现,风却呼呼地吹。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耳朵被风吹到生疼是什么样的感觉。
爬沙丘不像爬山,爬一步滑半步,最好的办法是踩着前人的脚印上去。脚印上的沙都被踩实,不会滑下去那么多。
45号沙丘很高,但没有睡醒也没有吃饭的我们,咬咬牙也能爬得上去。
我穿着一身红裙,原本打算把这袭红裙映着沙漠拍照,但是温度很低风很大,冷到令人发指,根本就脱不下裹在外头的冲锋衣,咬牙切齿也下不了这个决心,只好作罢。
可能这辈子都没多少机会在沙丘之上看日出吧,景色美得不像话。阳光美、沙丘美、人更美。
突然瞥见同行的美国人跑下了沙丘,看的心惊,又觉得心痒痒。最终还是鼓起勇气试着从陡峭的沙丘跑下去。
最开始,我怕到站不起来:太陡峭了吧!坐着往下滑,只见流沙在我脚下直往下滑。Steven来拉我,鼓励我站起来,我却两腿发软。
好不容易站起来往下走,才发现看似有生命危险的沙丘,其实很容易下。沙子会自动流到脚的周围,感觉就像脚下会凭空生出台阶一样!
原来一切你所想象的困难,勇敢去做都没有那么难。
【2】在那没有生命的死亡谷
翻过沙丘,就是著名的死亡谷。
由于气候变化,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900到1000年前,这里遭遇严重旱灾。沙丘移向这片沙岩,阻断了河流流入死亡谷的必经之路。地下水被消耗一空,树根失去了维系生命的条件,这里的常见的降雨也不复存在。树木慢慢死去,变干,毒辣的阳光将其烤焦,使它们的外表变黑。
这里,没有生命。
死亡谷里的Dead tree异常美丽。看似相似,却各有各的姿态。
看着那些死去的树,会有一种感觉:它们其实永远活着。
我会永远记得,在沙丘之上,我们捧起的那一把沙。
【1】露宿
我们学的第一项技能,就是搭帐篷。
以前我们经常去周围的水库边露营,对搭帐篷并不陌生。但是纳米比亚的帐篷,还是自有它的技巧。
帐篷很厚实,绝对需要两个人配合完成。对于女孩子来说,光是把帐篷从车上扛下来都费劲儿。
首先要铺开帐篷,调整好门的朝向。然后两个人配合搭好钢架,先打开门踩进帐篷内侧,挂上帐篷顶,再慢慢地支起整个帐篷。
收帐篷也有特定的步骤:先收钢架,再拉住帐篷顶部往四个边的方向各拉一次,帐篷才能叠得平整。然后再对折两次,卷起来就好。
每天太阳落山前,我们都要先搭好当晚的庇护所。我和Steven特别注重帐篷内部的软装:铺上床垫、一层垫被、两个充气枕头、两个睡袋——非常舒适了!是温馨卧室的感觉!
帐篷很大,睡三个人也不嫌挤。向导还提供每人一个软软的床垫和一只很厚实的睡袋。帐篷和睡袋都有编号,大家就认着自己的用。
住的地方,都是特定的露营地,但是风景各异。有沙地、有石头、有草地。这种家就在大自然里的感觉,让人舒畅无比!
露营地里有公用的卫生间、淋浴间、盥洗室,有没有热水,甚至有没有水,还得看运气。
我最爱的是第一天的露营地:大沙地,中间能篝火。卫生间和淋浴间都是露天的,用一圈大自然的树枝遮挡。通往它们的路口有一根绳,你进去了就把绳子栏上,就是里面有人的意思。
也住过别的露营地,卫生间没有门。惯常的做法就是在空厕所的门口放一卷卫生纸,有人进去的时候,因为需要用厕纸,就自然会拿进去,出来了重新放回门口留给下一个人。这些厕所一般都是男女通用,所以一定要看清楚,有厕纸在门口的才能进去哦!
有的淋浴室,也是用绳子拦住,围墙特别低,都能看到边上人的头顶。总之露营在外,不用太过拘谨,反正人跟人都长的差不多。
我在旅行中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洗衣服。于是在露营地,每天我都把洗完的衣服用折叠衣架挂在树枝上,总有那么一棵树,被我装扮得跟圣诞树一样。
充电,太重要了。尤其是露营的时候,晚上如果没有头灯,跟瞎子没有区别。露营地的充电,是这个样子的。
每当电充满的时候,大家的心情大概就跟农民丰收一样吧!
【2】风餐
风餐,其实也是丰餐。随行的工作人员,除了向导Gorge,还有厨师Polly。Polly做得一手好菜,尤其是羊肉,吃得我们泪流满面!
同行的一位美国人是素食主义者,每一餐都有专门的素食准备给她。还有一位同行的德国孕妇,正在早孕期口味最挑剔的时候,每次跟Polly说非常想吃的食物,他总会尽力满足,实在是贴心!
safari或者是需要赶路的时候,午餐就没那么丰盛了。有时候需要在早餐后自制三明治当午餐,我总是贪心地把肉啊蔬菜啊塞到合不上。
也有的时候直接在路边停下,找了棵树就在底下做起饭来了。这一餐,算是冷食。风大天冷,整餐饭全靠那几片生洋葱过下去。
不过在海边的那两天,我们可是下了馆子的:野生动物吃和遍,生蚝十只十只点!
隔两三天,总会路过一次超市,给大家采购水和零食。一开始我们担心餐食不好,买了辣酱和罐头,结果风餐酱料丰富,罐头根本想不到去吃。细心的Polly早就摸透了我们的口味,对Gorge说:那些中国人很喜欢吃辣啊!
【3】衣裳
来非洲之前,我带了好几件短袖、热裤和裙子。然而在纳米比亚的早晨和晚上,我的穿着是这样的:一套很厚的保暖内衣、一件薄羽绒、一件三合一冲锋外套。
如果问我非洲的冬天需要带什么衣服,我会回答:带一年四季的衣服。
沙漠的早晨和夜晚冻得吓人,基本都在5度以下;中午又热到爆炸,40度以上。
在沙漠露营的某个夜晚,天气预报显示当晚零下四度。那一晚,我和Steven盖了三条睡袋,打通了最底下的睡袋相互取暖。我穿着厚保暖内衣和袜子,把头和口鼻都用头巾裹起来,外加冲了个小热水袋。
来非洲前,有朋友开玩笑说要送我暖宝宝带去,当下真心想念那几片暖宝宝啊!零下四度,我们就那样无比伟大地睡了一晚,半夜醒来,感觉鼻尖冰凉…
如果多年后问我有什么人生中难忘的经历,那么在纳米比亚零下四度的露营肯定是其中一条。
【4】卡车
这一遭露营游,其实也是卡车游。十几个人一辆卡车,行李食物装备全在车上。
卡车的构造很精妙,一些横横竖竖的格子,专为露营装备设计。卡车里有个箱子专门放大家买的饮料、啤酒,放进冰袋,那些就是最可口的饮品了!
卡车也是safari车,打开窗户和车顶,就能游猎野生动物啦!
然而非洲的路况极差,卡车也往往颠簸到不行。有好几次,颠得我浑身皮痒痒,Gorge说这就是纳米比亚免费马杀鸡呀!
可别小看马杀鸡的厉害,好几桶放在车上的纯净水瓶子,都直接被震破了。最后一天回程的路上,车胎也被震破了,我很庆幸自己没有散架。
【5】景色
对露营的深爱,可能就是缘起于生活在大自然中的陶醉。
有时早起走几步去爬个石头,就能赏到日出。
半路停下,就是个风景名胜。
清晨被鸟叫醒,夜晚听风声入睡。
兴之所至,就去看看小鸟,做做瑜伽。
这一段在纳米比亚露营的经历,注定成为我的财富。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个小小的家、一个靠谱的领路人、一群可以依靠的朋友。
纳米比亚,成就了我的疯狂与梦想。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近距离接触野生动物
这样的旅行需要多少钱,有很好的路线行程吗,那边的天气会咋样
引用 元旦8发表于 2019-08-24 08:22:12 的回复
这样的旅行需要多少钱,有很好的路线行程吗,那边的天气会咋样
我们直接联系当地团,团费大约每人10000人民币。线路体验都不错,不过这个季节天气冷,具体可以看游记中露营的部分
引用 元旦8发表于 2019-08-24 08:22:12 的回复
这样的旅行需要多少钱,有很好的路线行程吗,那边的天气会咋样
我们直接联系当地团,团费大约每人10000人民币。线路体验都不错,不过这个季节天气冷,具体可以看游记中露营的部分
这样的旅行才是一次美好的体验和感受,有什么优惠活动吗
引用 张力视觉发表于 2019-08-24 09:05:12 的回复
这样的旅行才是一次美好的体验和感受,有什么优惠活动吗
木有耶,不过直接邮件联系当地旅社会比较便宜~
引用 张力视觉发表于 2019-08-24 09:05:12 的回复
这样的旅行才是一次美好的体验和感受,有什么优惠活动吗
木有耶,不过直接邮件联系当地旅社会比较便宜~
热情的沙漠
不知道那边的气候啥样?可以带孩子去吗
引用 哑谜yami发表于 2019-08-24 09:46:52 的回复
不知道那边的气候啥样?可以带孩子去吗
目前是冬天,挺冷的。具体看露营那一章节。露营的话就看孩子能不能适应啦,平时我身边挺多小孩子露营的,在非洲没有遇到
大海啊,请把我也带走,不要了,这孤冷的世界😁
这样的旅行才有感觉,有情趣呀
这样的旅行才有感觉,有情趣呀
风餐露宿美好的体验哦
真是我向往的地方呀
别有一番感受呀
感受不一样的世界,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呀
一次美好的旅途
纳米比亚拍动物的好地方
非常野性的风光
狂野的纳米比亚
纳米比亚给我一种热情的感觉,想去和动物近距离接触一下
纳米比亚太酷了
准备什么时候回来?
引用 A1发表于 2019-08-26 09:00:31 的回复
准备什么时候回来?
还早呢😁
引用 A1发表于 2019-08-26 09:00:31 的回复
准备什么时候回来?
还早呢😁
啊! 疯狂种草 好喜欢纳米比亚啊啊啊
领略不一样的异域风情
只能说看完好羡慕呀😍
大草原的狂野
被种草了
很不错的体验啊
这个纳米比亚游记太完美了
感觉就像一次冒险
非洲豹(花豹)敢和非洲狮PK 猎豹碰到狮子抢食只能跑开 因此脸上有泪痕
攻略很全,收藏了
猎豹的表情看着有一丝委屈
头图帅呆了
现实版的动物世界!!!
去年和这里错过了。今年还是要错过了
开阔的山景,视野,生态的活力都很吸引的
一个原始的动物世界
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这样亲临小动物一定很好玩
非洲的动物与自然。
狂放的非洲风情
竟然还能撸豹子
沙漠狂想曲
人生一大理想 去撸豹子
有时间的话好想去一趟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