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悄悄的来临,又要悄悄的溜走。
踩着七月份的尾巴,敲响八月份的前奏。
在这里,我们迎着朝阳,参加科举,坐小火车,浑水摸鱼,远眺梯田。
在这里,我们吃长街宴,换上军装,泡温泉,打水仗,看荷花。
在这里,我们大手拉小手,悄悄的拉住了夏天。
2019年7月29日,天气稍微有点阴沉,但抵挡不住我和车上9位客人们热血澎湃的心情
—今天,我们终于踏上了为期7天的旅程。
早上集合,简单的熟悉之后,我们便来到了旅程的第一站—云南铁路博物馆。
云南铁路博物馆位于昆明市北京路913号,利用昆明火车北站的候车室建立而成,2004年开馆,主要展示昆明铁路发展历史,特别是米轨铁路文物。
博物馆建筑面积7963平方米,布展面积5155平方米,收藏或展示文物、文献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8件、二级文物10件、三级文物123件。浓缩了云南铁路百年风雨历程。因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铁路和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
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
参观完铁路博物馆,简单休息之后,我们便开始赶往今天的重要目的地—建水科举学政考棚。
学政考棚位于云南省建水县城临安路中段。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代,继之于唐、宋、元各朝,兴盛于明、清,废止于清末,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它是我国历史上考试选拨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现存于建水(明清时期为临安府所在地)城内的云南提督学政考棚,为明清时期云南省最高教育行政长官,即云南提督学政定期到此,集中滇南片区的临安、元江、开化(今文山)、普洱(今思茅地区)四府学子举行院试的场所。
考棚坐北朝南,面宽40余米,纵深150米,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100平方米。房舍整齐对称,共百余间。整个建筑以甬道为中轴线,形成六进院落。一进院为鼓厅、号门,二进院为龙门,三进院设有东西文场,四进院为校士馆,五进院为戒慎堂,六进院为学政公署。现存建筑保留完好,是研究中国西南古代科举制度的绝好实物遗存,199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南提督学政考棚的院试,为科举前的预备考试。凡被院试录取者,便可获得优厚待遇,从此步入国家科举选士的途程。此后再经乡试考中举人,经会试、殿试高中进士,就可被委派为官员,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不少滇南学子就从这里走出深山,走向全省、全国,成为地方有名之士,成为名儒、名臣,青史留芳,名垂千古。
为云南提督学政定期至此举行院试的考场。考生来自临安、元江、开化(今文山州)、普洱(今思茅市四府,合格者才能到省城参加乡试。考棚纵深150平方米,面宽40余米,占地6000余平方米,房舍栉比,以甬道为中轴线严格对称,成四进院布置,庄严肃穆,给人以层层奋进之感。最后一院为学政署。1993年列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这里,大宝贝小宝贝们在一起,模拟了当年考生参加科举的场景。
模拟考试共分为两场,文试和武试,大家纷纷换上服装,参与近考试。
考试虽为模拟,但初心却依然赤诚。
科举考试完,探寻大坂井、观看豆腐坊。
之后大家便自由在古城之中觅食。
汽锅鸡、烧豆腐、木瓜水、凉米线......建水的美食多的让人目不暇接。
第二天,我们出发去乘坐了著名的建水小米贵火车。
首先候车室还原了旧时光,还是穿越历史的装扮,有种穿越的感觉,更多的是看到这种环境,会让你莫名地感觉一种从容悠静,似乎可以让你瞬间静下心来。
还有这里布置会让这个移动互联分享时代,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在这里摆个造型拍张照片,秀在自己的各种平台上,这种喜欢是由内而外,这种炫耀是令人羡慕的。
黄色车厢上的站牌写着临安—团山段,看到路轨不由让人想起小火车的历史故事,这段铁路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也经历了由寸轨向米轨的转换,其间的很多原因都是对历史的见证。当初因为财力工程难度还有防止外来侵入者运输的顾忌采用了寸轨,但好在铺路留有余地是按照米轨建设,也为后来留下了卓有远见的基础。
小火车整个以黄色色调为主,即区别于即将离开我们视线的绿皮火车,也不同于高速发展的白色或橙色的高铁动车,但这种颜色给人的感觉却非常舒服,也能迅速将人的情绪代入其中。车厢里的降温还是采用车厢顶的风扇,都是怀旧的气息。
离开建水后,历经4个小时车程的跋山涉水,我们终于到达了元阳景区,开始为期两天的元阳大冒险。
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元阳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
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
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南部,遍布于红河州元阳、红河、金平、绿春四县,总面积约100万亩,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7万亩梯田。元阳梯田是哈尼族人1300多年来生生不息地“雕刻”的山水田园风光画。
2013年(癸巳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红河哈尼梯田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5处世界遗产,使中国超越西班牙成第二大世界遗产国,仅次于意大利。
在这里,我们在还没有被完全商业化的阿者科村与当地小朋友嬉戏玩闹,我们看梯田、品红米、我们浑水摸鱼、吃长街宴。
虽然辛苦,但是也发自内心的快乐。
编稻草人、做线织、编草。
小朋友们亲自动手,体验哈尼族文化,与大自然紧密接触。
长街宴作为哈尼十月年中的一个习俗,是一个祈福的宴席。因此,不同肤色、不同国度的人,都带着一种美好的愿望,像朝圣一般来参加一年一度的长街古宴盛会,品宴席上福寿安康的“祝福”美食。人们从咪谷的“神位”席那里,请求喝一口阿倮欧滨的圣水,手里夹着一双筷子,从“龙头”席沿街吃到“龙尾”,互相祝福事事顺心,家兴业旺,平安幸福。
离开元阳后,我们来到了前往了弥勒东风韵小镇和碧色寨。
还有砖结构的建筑。还用去欧洲吗? 东方韵庄园满山成片的鲜花。在绿波花海中,除了几个欧式风车以外,还矗立着一座座红砖砌成的酒瓶形状的城堡建筑,造型非常奇妙。
这是一座座砖结构的城堡,没有一根钢筋水泥和木料,通过几何结构原理,一块块砖交错搭建而成。真的有种小时候看万花筒的感觉
碧色寨站原名壁虱寨站。站址在云南省蒙自县碧色寨,邮政编码661100。建于1909年。离昆明北站291公里,离河口站177公里,隶属昆明铁路局管辖。现为四等站。
碧色寨火车站位于蒙自县城北面10公里的草坝镇碧色寨村山梁上,居犁耙山东麓。宣统元年(1909年)4月13日滇越铁路铺轨至碧色寨,建碧色寨车站。宣统二年(1910年)滇越铁路全线通车,逐渐繁荣起来,原为滇越铁路滇段一大站。民国10年(1921年)个碧铁路通车,碧色寨成为换装站,滇南进出口货物都由碧色寨中转[1] ,后成为个碧石铁路的终端站,滇越铁路与个碧石铁路的换装站;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及我国人民与侵略者抗争而修筑的最早、曾经"繁荣"一时的一个火车站。今为昆河线上一小站,1987年12月21日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比邻火车站有个小村庄,它先于火车站存在,原名叫“坡心”,却因一个法国驻蒙自的官员发现这里依山面海的美景,取名“碧色寨”,小村庄便因火车站而得名,并与之同名。滇越铁路的开通,使最初只有十几户人家的碧色寨,成为铁路线上的一个特等站,迅速成为一个异常繁忙的中转站及贸易集市,成为云南进出口贸易的重要集散地。从1910起的30多年时间,碧色寨一直扮演滇越铁路沿线第一大站的角色。等待运输出国的大锡、皮毛和大米装满了仓库,火车的汽笛声,搬运工的号子声昼夜不停,法、英、美、德、日本和希腊人接踵而至,纷纷在这里开设洋行、酒楼、百货公司、邮政局。每天有四十余对列车在此经停,拉人装货,洗车加水,热闹非凡;美女富商,洋酒咖啡,错落杂陈。其开放和繁华程度,在滇南一带无首屈一指,昆明人、越南人艳羡地将其称作“小巴黎”。
打卡地的一天结束后,第二天,我们前往了本次旅行的压轴项目-普者黑
文山州丘北普者黑景区,壮文名称为 Oengz Liuhdoz Lueg Canghngw,音译为"泸尚阁"。其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境内,距县城13公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总面积388平方公里,核心景区165平方公里,属于滇东南岩溶区,是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以“水上田园、湖泊峰林、彝家水乡、岩溶湿地、荷花世界、候鸟天堂”六大景观而著称。
人在画中游。
普者黑虽然在壮族自治州,但这是汉、彝两个民族共同居住的村子,景区内孤峰屹立,湖面清澈,溶洞千姿百态,万亩荷花清香四溢,民风民俗原汁原味
在这里,我们打水仗、跳篝火、喂天鹅。
荷花鱼、荷花宴、炒螺丝、莲藕汤。
美食、美景、好友,
快活又惬意
在这里,我们即将要分别,我们吃了两顿散伙饭,说不完的依依不舍。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离别虽然不舍,但也是为了下次相会。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