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是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为野牦牛、野驴、藏羚羊、黑颈鹤等大批珍惜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三江源地区有高耸入云的冰峰雪山、大河、盆地、荒漠、冰川、湖泊、沼泽等奇异复杂的地域类型,美丽如画的辽阔草原,奔腾不息的江河源流,熠熠发光的大小湖泊,神出鬼没的野生动物、茂密的原始森林与藏族人民用勤劳双手创造的光辉灿烂的高原文化、历史遗迹、宗教寺庙、民族风情、乡土习俗,构成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综合体。
2019年8月2日,我有幸与共计18位游侠一起从兰州出发,展开了一段清凉神秘的甘南+三江源之旅
第一站: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1982年拉卜楞寺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县城西郊。凤岭山脚下。夏河拉卜楞寺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自1709年创建至今,在中国政府的全力支持、经历了历代寺主嘉木样活佛和广大僧俗教民的不懈努力,已经成为包括显、密二宗的闻思、续部下、续部上、医学、时论及喜金刚6大学院,108属寺和八大教区的综合性大型寺院,在起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包括建筑、学院、法会、佛教艺术、藏经等。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最高佛学学府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1980年对外开放旅游。
第二站:郎木寺;郎木寺具体是一个地域名称,它包括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下辖的郎木寺镇和四川省若尔盖县红星乡下辖的郎木寺村。郎木寺同时也是四川格鲁派寺庙达仓郎木格尔底寺的简称。在郎木寺沟里有两个隔河相望的寺庙:一座是四川的达仓郎木格尔底寺,另一座是甘肃的赛赤寺。郎木寺的发源地是四川境内的郎木寺大峡谷,在峡谷内有郎木洞、虎穴、和白龙江源头。
如今郎木寺所处的四川、甘肃交界,自古就是川、甘、青各族民众朝拜黑虎女神的圣地。
藏传佛教兴起后,在那里建寺已历千年,但仍被命名为“虎穴仙女寺”——郎木寺。
而且,在四川达仓郎木寺内,最受民众尊崇的是传说中的老祖母郎木,其原来居住的洞穴,那是圣地中的圣地。洞外地下涌出的泉水,就是嘉陵江主源之一的白龙江的源头。郎木寺分为两部分,一个为四川达仓郎木寺寺院,也叫做格尔底寺,虎穴、仙女洞、郎木寺大峡谷以及肉身佛舍利都位于四川郎木寺这边。
另一个是甘肃寺院,也叫赛赤寺,通往天葬台的方向,两个寺院隔着小溪相互守望。
尽管郎木寺的名气与日俱增,不过它目前仍然是一个安静而风格独特的小镇
第三站:扎尕那;甘肃省迭部县益哇乡“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扎尕那山位于迭部县西北34公里处的益哇乡境内,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俗有“阎王殿”之称。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正北是巍峨恢弘、雄伟壮观、璀璨生辉的光盖山石峰,古称“石镜山”因灰白色岩石易反光而有其名;东边耸峙壁立的俊俏岩壁,凌空入云,云雾缭绕;南边两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并立成石门;再南至东哇、纳加一带,峭壁矗立,清流跌宕,水磨飞轮,流转不息。山势奇峻、景色优美,犹如一座规模宏大的石头宫殿,这片世外桃源虽然早在近百年前就被洛克誉为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但至今仍是一块处女地。扎尕那山势奇峻、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藏寨内游牧、农耕、狩猎和樵采等多种生产活动合理搭配和互补融合,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典范。
第四站:花湖;花湖位于四川若尔盖和甘肃郎木寺之间的213国道旁,是热尔大坝草原上的一个天然海子。热尔大坝是我国仅次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第二大草原,海拔3468米。花湖经典的时间是在五六月份,湖畔五彩缤纷,好像云霞委地,而湖中则开满了水妖一样的绚丽花朵,这种植物看起来平淡无奇,在雨水充沛的八月把纯蓝的湖水染成淡淡的藕色,时深时浅,像少女思春时低头的一抹酡红。
第五站:唐克黄河九曲第一湾;九曲黄河第一湾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唐克镇,此处是四川、青海、甘肃三省交界处。黄河缓缓流过唐克城区,从若尔盖驱车大约61公里,经过唐克镇,唐克镇以北9公里到黄河九曲第一湾,登上一座小山包,黄河九曲第一湾的美丽景象跃入眼底。黄河九曲第一湾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海拔4500米)之黄河,流经四川省境内,在若尔盖县唐克乡索克藏寺院旁形成的著名景点。黄河在此横切径为300米,白河横切径为400米。黄河于此段流程中,为四川与甘肃之界河,河西为甘肃,河东为四川。黄河自甘肃一侧来,白河自黄河第一湾湾顶汇入,型如“S”型,黄河之水犹如仙女的飘带自天边缓缓飘来,在四川边上轻轻抚了一下又转身飘回青海,故此地称九曲黄河第一湾。
第六站:各莫寺;各莫寺又称慧园寺,为四川省阿坝州藏传佛教三大格鲁派寺院之一,是黄教六大寺之拉卜楞寺的分寺之一。各莫寺以其宏大的寺庙建筑、大佛塔和神秘的藏秘修炼而著称。距县城13公里,占地18000平方米。各莫寺至今200多年的历史,是三大格鲁派寺庙之一,寺庙通过宝塔上、屋檐下的狮像装饰细部呈现着佛教建筑的威严震撼,也叙述着阿坝县政教合一的统治模式。沿着长长的转经廊长廊走过,顺时针转过每一个装有活佛净点过的经书、圣物的转经筒,便可以感受当地信徒虔诚向佛、一心行善、祈祷平安浓郁的宗教氛围。在各莫寺的转经长廊内有36个大经筒,1500多个小经筒,寺院里如果转经筒越多就代表着寺院的规模越大、信徒的生活水平越富裕。
第七站:莲宝叶则;莲宝叶则是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一处风景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是巴颜额拉山南段支脉,位于四川省的阿坝县和青海省久治县、班玛县之间,总面积约800余平方公里,阿坝县的景区面积大约500余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5141米,山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藏区著名的神山,位居藏区十大神山的第八位,安多地区众神山之首。“莲宝叶则”的汉语意思为尊严的玉石之峰,民间通常称为石头城堡或石头山。莲宝叶则是雄伟的奇峰异石的世界和艺术圣殿,这里山势雄奇峻伟,充满阳刚之气;山体规模宏大,绵延不绝;湖泊星罗棋布,银瀑飞悬。
第八站: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是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为野牦牛、野驴、藏羚羊、黑颈鹤等大批珍惜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三江源地区有高耸入云的冰峰雪山、大河、盆地、荒漠、冰川、湖泊、沼泽等奇异复杂的地域类型,美丽如画的辽阔草原,奔腾不息的江河源流,熠熠发光的大小湖泊,神出鬼没的野生动物、茂密的原始森林与藏族人民用勤劳双手创造的光辉灿烂的高原文化、历史遗迹、宗教寺庙、民族风情、乡土习俗,构成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综合体。
第九站,茶卡盐湖,别称茶卡或达布逊淖尔,是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的天然结晶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之一。“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也就是青海的盐;“达布逊淖尔”是蒙古语,也是盐湖之意;被旅行者们称为中国“天空之镜”,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
第十站,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咸水湖。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青海湖的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距今20~200万年前成湖初期,形成初期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至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烈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现了尕海、耳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子湖。青海湖长105公里,宽63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和咸水湖,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西宁市的西北部,位于东经99°36′~100°16′之间,北纬36°32′~37°15′之间。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大通山,东面是日月山,南面是青海南山,西面是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海拔3600~5000米之间。青海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青海湖水平均深约21米多,最大水深为3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离西宁约200公里。湖区有大小河流近30条。湖东岸有两个子湖,一名尕海,面积48平方公里,系咸水;一名耳海,面积8平方公里,为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