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摩洛哥千个城市也有千个色彩,红橙黄绿青蓝紫在北非,这个童话世界里,每天就像活在梦里一样
在 摩洛哥 对 中国 免签之前,这里已经是 欧洲 人度假的后花园,我也同样是被 摩洛哥 异域多彩的照骗种草了这里。
历史上多次受到 欧洲 列强和阿拉伯的统治,七世纪阿拉伯征服 摩洛哥 ,扫清了阻挡他们征服 西欧 的最后一道屏障,以菲斯为中心,扩大宗教影响,经济也一度繁荣。
随着 欧洲 在近代的崛起,列强侵占了 摩洛哥 ,到二十世纪初,大部分土地初沦为 法国 保护国,国家经济依赖 法国 ,法语如今也是 摩洛哥 的第二语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法国 因战争失利,无力继续控制 摩洛哥 , 西班牙 也在内战中举国疲敝,大量驻扎在 摩洛哥 的殖民部队回国,给了 摩洛哥 人争取独立的机会。随后爆发十年的民族独立运动, 西班牙 和 法国 再也掌控不了, 摩洛哥 最终夺回国家主权。
先放一波图片
三毛把撒哈拉的故事带入国人的视野;
贝克汉姆刚在 摩洛哥 过了40岁生日;
伊芙圣罗兰在 马拉喀什 安了家;
“花样姐姐”林志玲也在这片土地走完了旅途......
这不,你关注的旅行博主又po了 摩洛哥 酒店新的美照。
为什么那么多人都爱 摩洛哥 ?
#全世界最值得一睡的国家
# 地中海 混搭阿拉伯风情
#神秘的柏柏尔人
# 欧洲 的嬉皮士
............
各种美誉和标签,以及文化和视觉上的反差,让这个国家一直对 中国 旅行者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但同时,散发着熠熠光辉的流量网红旅行地 摩洛哥 ,也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 比如 无处不在的骗子,钓鱼执法的警察,免签之后蜂拥而至的游客......
摩洛哥 的魅力究竟在哪?
它是不是像很多去过的人所说那样,是个镜头里很美、实物并不精致的照骗国?
带着好奇和执念,我坐上了前往 北非 日落之国的飞机。
1、签证:免签,拿着护照大胆去就行了。
2、语言:阿拉伯语、法语、 西班牙 语、英语,因为 摩洛哥 以前是法属殖民给,所以法语为主,英语真的有点吃力,口音也很重,所以只能慢慢听加肢体语言。
3:货币:欧元、迪拉姆,请在国内换足够多的欧元,摩国很多地方不能刷信用卡,民宿也都不能刷卡,所以钱不够就很麻烦了,我们每人带了1000欧,还再找中餐馆老板用人民币换了迪拉姆才够用。出了机场先换100欧迪拉姆做零用,然后到 卡萨布兰卡 市区找兑换点兑换,汇率最高的是在 马拉喀什 ,我的欧元基本上都在 马拉喀什 换成迪拉姆。
4:电话卡:不要在淘宝买 摩洛哥 电话卡,在 卡萨布兰卡 机场免费领,让工作人员帮你激活,出了机场左右两边都有可以充值的小店,50迪拉姆(不到40人民币)包一个月5G流量12小时通话,摩国的信号只有3G,到了 撒哈拉沙漠 会有一段无信号。
5:机票:上海 - 卡萨布兰卡 ,在 法国巴黎中转, 中转时间只有1个半小时,还是比较赶的。注意:行李是联程的,,要用的东西随身带,不用的东西才托运。
6:摩国交通工具:建议包车, 普拉 多才100欧一天,如果当天只在市区内游玩不到下一个目的地只要50欧,因为开始几天出租车的坑,我们后面果断包车,不建议自驾,道路条件不好,道路窄,停车不方便, 盘山 公路多,而且租车不便宜。
7:吃:请带好榨菜泡面,塔吉锅真心不好吃,特别是内陆地区更难吃,而且摩国早餐都是甜的,吃的没胃口,唯独海边城市的烤鸡炸鱼还可以。建议尽量找 意大利 餐、 西班牙 餐、中餐吃。
8:手机必备APP:订房booking,导航探图离线(提前下载好当地地图),猫途鹰(类似于大众点评)。
去过 摩洛哥 的朋友都极力推荐 索维拉 ,这座大西洋的风城究竟有什么魅力,让去过的人都觉得值得来。之前因为时间太紧凑放弃了 索维拉 ,挺后悔的。第二次来弥补遗憾, 索维拉 也成为 摩洛哥 我最喜欢的地方,不虚此行。
从40度的 马拉喀什 来到26度的 索维拉 ,整个人都清爽,大西洋的海风吹着,消散了暑气,眼前蓝白的房子干干净净,道路也平整多了拖着箱子也不费劲,还没进老城就对 索维拉 印象不错。
据说,眼前这些根本还算不得美景,抓紧赶到酒店入住,收拾一下行李,等待我们的,将是“ 摩洛哥 第一落日”。
入住的第一家酒店,就让人有些吃惊。住惯了 大城 市的五星酒店,这些事着实有些令人想不到。
没有电梯……好在行李有酒店的工作人员帮忙拎上去,一件行李,20Dh的小费。
没有空调……入住的时候是当地时间四点多,屋里被阳光晒得有如一间暖房,感觉背脊已经粘乎乎了,马上要洗个澡,换件衣服。小马哥告诉我们,七点多太阳落下之后,夜里会觉得冷。
寒意是一层一层被吹开的。
从酒店走到老城区,看到那满目的白色和蓝色,半个小时之前的暑意消了。
从广场来到码头,成群的海鸥向你俯冲过来,夏天飞远了。
看太阳从炮台的顶上落下来,似乎已入秋。
听夜风吹动浪在歌唱,是要裹紧外套的萧瑟。
远观整个索维拉
飞了那么久,大家都有些累,车上睡倒一片,迷迷糊糊中听到尤瑟夫自顾自嗨着哼唱阿拉伯情歌,我只能听懂habibi(亲爱的)。醒来的时候,已经在一幅令人惊叹的画卷之中了。
下车休息的地方,能够俯瞰整个 索维拉 的全貌,大西洋的风猎猎吹来,长裙的裙摆和长发的发梢凌乱地飘,仿佛所有的疲累和烦躁都瞬时消散了。时差算什么,旅途跋涉算什么,满眼错落的色彩,和闻上去带着自由气息的空气,就是这座“ 非洲 风城”给我们的第一份礼物。
没有玲琅满目的店铺拖慢我的脚步,清晨一片寂静,从老城走到码头,十来分钟。还未走近岸边,大海的味道便扑面而来,海鸟的叫声打破老城的宁静,天刚蒙蒙亮,路灯还未熄,码头已是一片忙碌,一艘艘蓝色渔船载着收货返港,鱼儿装载在五彩的盒子里,被一箱箱运到码头。
海鸟倒是贼精明,趁着渔民们在忙碌,偷吃刚打捞上的鱼,渔民看到赶忙跑去驱赶这些海鸥,善良的渔民还是会拿几条鱼扔给海鸟。
夕阳下美了剪影
我怕时间太快,不够将你看仔细”
原来从老城区的每一个角落,到碧浪海风的沙滩,再去经历斑驳的炮台,甚至走向烟火气十足的码头,看见的每一处景致,你都觉得应该把脚步放慢三倍,好好地看一看,听一听。
得知下午就要离开 索维拉 出发去 马拉喀什 ,一个不愿晚起的早晨,也变得格外珍贵了。
这一定是会再来一次的城市,一天哪够?我想,大约下一次,会用三五天,住在这幅风起便是秋日,日出遍洒明媚的画中。
索维拉 的海岸在清早很安静
塔台 和美 丽的背影都可以永恒
带着些许遗憾,从 索维拉 往 马拉喀什 而去。
第一站的惊喜,使得我们对接下来的行程都有了更深的期待。与 索维拉 不同之处, 马拉喀什 是游客前往 摩洛哥 必打卡的城市之一,尤其是 欧洲 人,常选择一个周末来住上两三天,因此也被称为“ 欧洲 的后花园”。
果不其然,入住酒店的时候,满眼的白人面孔,看起来 法国 人居多。和他们打招呼的时候用“bonjour”“merci”,通常能得到一个尤为甜美的笑容。
在 马拉喀什 有不少货币的兑换点,汇率比机场优惠。
“初次见你,人群中独自美丽”
这是 摩洛哥 的第三 大城 市,值得玩乐的景点也是不少,鼎鼎 大名 的自然是“不眠广场”。
车是无法直接开到广场前面的,停在 库图 比亚清真寺附近,步行穿过一条马路,看着沿途一架架待客的马车,耳边传来阿拉伯语、英语和中文的各色敛客问候,便来到了杰马• 埃勒 •夫纳广场。
或许是受了“不眠”的暗示,觉得这是需要入夜之后才值得一看的地方,倒是不曾想到,下午五点多的时候,已经颇有了热闹的意味了。烧烤、果汁、阿甘油……小摊贩的同质性强到看不懂,选择哪家店,完全看眼缘——摊贩上的小哥哥嘴甜一些,长得帅一点,便能拉到不少游客。
算算时间,要去逛老城区怕有些来不及,等日落又还要一些时间,闻着烧烤的香味,我们的馋虫和懒虫一并被勾了出来,决定先坐下来小歇一会。小马哥之前便已提醒过,不眠广场对待游客的态度虽友好,收费的方式可并不如他们的笑容那样真诚。若是不被套路一两次,大约算是没有来过广场吧。
看着菜单反复问过价,一份什锦烤肉串大约是60Dh,有5串烤肉1串烤蔬菜,量并不大,和国内的5块钱一串烤羊肉的量也差不多。味道……真是差别很大了。 摩洛哥 的菜系真的是寡淡无味,须得自己加了盐和孜然才能入口。
也算是打卡了 摩洛哥 的烧烤,说实话,肯定还是在国内撸串的感觉更好。一顿烧烤吃了不到一个小时,几乎也没怎么加量,你们懂的。
烧烤小哥强行摆拍他自己和他家的烤肉
落日要七点半左右,时候还早,边逛着就考虑买杯果汁,顺便拍照。整个广场都是统一售价,非橙汁饮品小杯10Dh,大杯20Dh。而橙汁只要4Dh。既然如此,那就来一杯国内25+的牛油果奇异果混合果汁吧,味道的确是挺浓郁的。
然而叫卖得相当热情的小哥在结账的时候套路深得很,给100Dh买3杯大果汁,那40Dh迟迟不找零,盯着问最后居然只给了30Dh!他们居然佯装听不懂英文。后来小马哥出马用一通阿拉伯语才帮我们讨回那10Dh。
所以在景点,能够给零钱,千万不要用大钞让他们找!
抱着果汁慢悠悠地喝,闲逛着,太阳渐渐冷了下去,夜,将要来临了。
此时,回过头去看 库图 比亚清真寺,远远的它在人群中兀自美丽着,你似乎有点懂得,喧嚣中的宁静,有多美好。
超级有趣的吊可乐
库图 比亚清真寺,人群中独自美丽
前一日并没有“不眠”,因为要起个大早,去 马拉喀什 郊外的仙人掌庄园。与“杨树林”(YSL伊夫圣罗兰花园)相比,这算不上是网红景点,好处是几乎没有游客,可以让人拍得自在尽兴。就是离 马拉喀什 市区稍远了些,开车约40分钟。
走进庄园,便叹为观止。原来“仙人掌”不仅仅是种在窗台和书桌上的模样,还有这般缤纷多变的形态,而且——竟如此高大。一时间,我们一行人都显得娇小可人起来,更觉得该摆出各种少女心满满的姿态,拍上一辑不会和游客撞背景的专属大片。
美丽有时的确会惊心动魄。美美地拍照的过程中,有小姐姐的裙子和仙人球不小心难舍难分了一下,拉扯中扎到了手。
看着都觉得好疼。
然而这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大家的心情,即使已到正午,阳光晒得眼睛都睁不开,大家拍摄的热情丝毫不减。顶着大太阳找地方、凹造型,折腾了一个多小时,
从热闹的荒芜中走进精致的宫殿,一刹那的空间流转,有些令人恍惚。
或许,是被那份美丽震撼。
有些游记和攻略里把此处称为“ 巴西 亚皇宫”,是为讹传。 巴西 亚并非王妃,不过是当时一名名叫伊本摩西的大臣的爱妾。1890年,他曾是 摩洛哥 王国的宰相。即便如此,那美轮美奂的廊道和广场,光影流转如梦幻一般的穹顶以及令人暑气顿消的院落,让每个渴望受到疼爱的女子心中都被羡慕和畅想塞得满满的。若一个女子能让心爱之人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一座宫殿,得到的爱重,谁又能说不如一个王妃尊贵呢?
女孩心中的梦幻,落到现实之中,却不免被磨去了滤镜,变得粗糙而真实。
巴西 亚是伊本摩西的第四位妻子,他同时还有二十四名侍女。这似乎和深情为红颜的剧情出入得厉害了些。据说为了表示对其他妻子的公平, 巴西 亚的寝宫大小和装饰与他人并无不同,只是在窗子的纹饰上有些微的差异,并且——对着东方,那是 摩洛哥 人认为尊贵的方向。
或许,伊本摩西对 巴西 亚的喜爱,毕竟是超出了其他的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这大约就是一个男子隐隐地表示爱意最浪漫的方式了吧。
徜徉其中,不禁好奇起来, 巴西 亚该有怎样的美貌,才在这座宫殿的耀眼炫目之中,依然是一颗值得呵护的明珠呢?
同时,也忍不住想,作为一个女子,她真心想要的,究竟是男人独一无二的宠爱,还是并不在乎与其他人分享着的呵护,只求他待她毕竟有一点不同, 比如 在后世之人心中,最终只记得自己是被他爱过的?
“你任何为人称道的美丽,不及他第一次遇见你”
同伴们最期待的伊夫圣罗兰庄园,却并没有激起太多拍照的兴致。它是美,却早已沦为了全球游客打卡的标签,等着拍照的人竟排成了长队,突然间便觉得有些无趣。避开人群闲逛进一家书店,顿时感觉,这才是那个圣罗兰先生的灵感之地呵。
一个浪漫且有才华的 法国 人,在 北非 的这座城市住了许久,究竟是什么吸引他?这个问题直到离开了 马拉喀什 ,才隐隐似乎有了些许答案。只是这个美丽得太扎眼的下午,毕竟太喧嚣了。
最喜欢的可能是圣罗兰设计的展厅,就这么一个空荡荡的厅堂,雪白的墙上挂着每一年设计的图样,你能看到时尚的变化和轮回,觉得美丽原来并不是一味地炫耀着光彩夺目,有些时候,它只要简简单单,不必明艳,不需热烈,也能动人心魄。
下午四点多的时候,游客终于少了些,于是愿意在庄园里闲庭信步徜徉。身边依然有美丽的女子们在漂亮的打卡点摆出各色姿态拍照,而我却站在先生和他的爱人合葬的碑前伫立许久。先生走后,皮耶独自生活的那些年里,他走过他们一起漫步的路,听见一起看过电影的插曲,甚或是吃到某一道彼此都喜欢的菜色……那时忆起故人,是会心一笑,还是遗憾和伤感呢?答案不得而知。我所知晓的,不过是这些流行终有一天会被其他所取代,YSL或许不过是时尚史上留下过的某个名字而已,但是对所爱的人来说,那是一辈子的记忆,虽然这一生,并不长。
何必流芳百年,只要活在你记忆里的那些日子,够了。
马拉喀什 的老城区,像是一个缤纷的迷宫,夜晚是不敢走的,怕迷了路。好在,偷得浮生半日闲,我们还有一个黄昏。
同伴们拍了一天,觉得累,都回到酒店休息了,领队带着我们几个乐此不疲的,踏入那些曲折的小巷,去寻找曾经在网上惊鸿一瞥的一家灯具店。
庆幸的是,我们都不至于为了心中已被神化了的期待而蒙上了发现美的眼睛,梦中的那一幕场景,哪里有眼前的美好重要。大不了,是找不到。
一千零一夜里的神秘世界
“像旷野的玫瑰,用脆弱的花蕊,想抗拒绽放后的枯萎”
从城市去往沙漠的途中,会经过 瓦尔扎扎特 ,阿拉伯语之中,它的意思为“寂静之城”。这是个很美的名字,沿途却是一片褐红色,与之前满眼的缤纷相比,简单了许多,却并不觉得单薄。一路上被这种深厚的苍茫与荒凉所震撼,美也有多种面貌,眼前的壮观,绝非城市之中的华丽可比。
沿途经过了盛产大马士革玫瑰的玫瑰谷。第一次听到大马士革玫瑰这样拗口的名字,是因为叙利亚。这么一个战乱重重的国度,却能开出如此娇艳欲滴的花朵。废墟之中盛放的美好,最是令人惊心动魄。突然间,心便安静了下来。 摩洛哥 作为 北非 还算富饶的国家,前几日的行程的热闹中,几乎令人忘却了,就在不远处,这世界上仍有人在为生存而拼尽全力。
小马哥告诉我们, 摩洛哥 仍保有“新娘市场”,12岁以上的女子便可在这样的市场上将自己作为“货品”交易出去。突然间,车厢里玫瑰纯露的香味便显得过于甜腻了。那原本骄傲地用尖刺来展示自己美得这样桀骜的花朵,最终却仍是要被装进精致的容器中,待价而沽。这一刻,不免有些厌弃了繁华之中的腐朽气息。
好在一回神,眼前是来不及惊叹的壮阔。这是阿依特本哈杜(艾本哈杜)村,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的文化遗产。
我想自己是喜欢阿依特本哈杜(艾本哈杜)的,它用一种特别的气质,把现实而现代的 摩洛哥 ,以及传统而悠远的年代,那样完美地黏连在一起。就连我们住的民宿,都有一种安静的精致感。
“撒哈拉,漫天黄沙,金字塔,谁能解答”
终于要进入沙漠了。
五六个小时颠簸的山路,还要换小车在沙漠中再开上近一小时。女孩子们不禁问到,我们离三毛住过的地方是不是更近了。
真是浪漫而又可爱啊!三毛居住的 西撒哈拉 ,与我们将要入住的酒店,大约还隔着一个 上海 到 乌鲁木齐 的距离吧。
情怀这件事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它不需要真相,只要相信。神秘和未知,是最美。
颇有种电影《后会无期》的苍茫感
不过,当沙漠中的城堡近在眼前时,三毛似乎没那么重要。毕竟,我们都快要成为阿拉伯神话中的主角了。
在撒哈拉的时间并不算充裕,我们只有一个日落和一个日出的时间。只有到了现场才明白,每一分钟,它都有独特的光与影,你就这么呆呆地望着一片远方,也觉得美。
看似近在眼前的沙丘,攀爬的时候,优雅全无。赤着脚几乎是连滚带爬地上了一座矮丘,向下向远处看,脚印犹在,细沙一层层地悄悄爬过去,那个印记便浅了一些。这似动未动的沙漠,真是神奇地令人着迷呵。
若是带着颜色鲜亮的衣服,当风吹起裙摆和衣袂的时候,大约便会懂得,为何这样茫茫一片荒漠,竟能令许多人心驰神往。
面对这样的景致,任谁都想要留下一幅美好的画面。可是没等安静多久,便有一群孩子蜂拥而上,在一旁兜售小物事,甚至直接向游人讨要小费。他们的面庞黝黑灰暗,幸好眼睛还亮着晶莹的光芒。同行的小姐姐耐心地劝说,却反反复复无果,最后不得已只能邀请他们一同合影。她说,我们可以请你们吃巧克力或是其他糖果、肉条,但是孩子们这般骚扰游客,是不对的。那一双双似懂非懂的眼睛里,总还留着一抹纯真。我想,若非是生活所迫,他们也许并不会把自己置于旁人眼里“熊孩子”吧。
那一双双伸出的小手,接过的是甜美的巧克力,而不是皱巴巴的迪拉姆,那画面,该是更美。
是日穿衣指南:在沙漠里,穿着飘逸、鲜艳的色彩,怎么拍都是大片。换上容易脱的鞋子,赤脚爬沙丘吧。
每天唤醒你的,除了闹钟,梦想,还有什么?那也许就是对于一生难得见到一次的美的期待和憧憬吧。
不到六点便起床,黑灯瞎火地包起头巾。开启这一天的行程,便是乘着骆驼去看日出。很多时候,真的说不清,为何为了几分钟,人们会愿意画上数倍的时间跋涉、等待。但是终究会告诉自己,真的值得。
“穿越千年的哀愁,是你在尽头等我,最美丽的感动值得用一生守候”
全程我最喜欢的一张
回到酒店的时候,给了牵骆驼的孩子一些小费,大约是150Dh。他在等待我们拍摄的时候,虽说有些不耐烦,毕竟还是给了我们充足的时间。
吃早餐并不是件值得享受的事,对于连续几天的摩餐,终于审美疲劳了,只简单地喝了杯牛奶,吃了个煮鸡蛋。倒是前几日胃口不佳的同伴发现有好吃的饼,兴奋地形容这是“沙漠里最美味的食物”。
还有就是关于每天要补给的水。在休息站和小店里买好,千万不要进沙漠之后买!大约比在城市里贵50%!
旅程过半,平均每天四五个小时的车程、一成不变的摩餐三道菜(粗粮饼、塔吉锅、餐后水果)和 北非 干燥暴晒的天气,让出行时候美得如大马士革玫瑰般娇嫩的同伴们都有些蔫了。最重要的,是她们带的衣服都穿过一遍,没有新衣服可穿。
而我,却开始有一些懂得这个国家空气里流动的呼吸和灵魂变幻的色彩。都说 摩洛哥 是个色彩缤纷的美丽国度,从白色的 卡萨布兰卡 ,到红色的 马拉喀什 ,黄色的梅祖卡以及即将要去的蓝色 舍夫沙万 ,在那么多的旅游攻略中看到的照片,几乎每一张都能拿来做桌面,因而来到此处的游客一年多过一年。可我看到的是一个开放的穆斯林国家,有悠闲在海边捕鱼的 索维拉 渔民,有在 马拉喀什 的喧闹夜市里耍弄着小聪明的生意人,更多的是不小心进入游客镜头之中,会羞涩、会拒绝、会配合也有会搞怪的当地居民。我们毕竟是搅乱了他们平静的生活,自然也带去了一些旅游业的收入,可他们的神情依然平静恬淡,当你与他们道别的那一瞬,似乎就又回到了自己的生活之中,那个与之讨价还价,塞了小费或是什么都没有买的挎着相机的家伙,仿佛从未出现。这是内心无比平静的人,才能有的境界吧。
去 非斯 的途中停留在伊芙兰小镇。这是个不太 摩洛哥 的地方,颇有些 欧洲 情调。不过,或许这才是真正的“ 摩洛哥 ”。它并不排外,你可以按照在 欧洲 、 亚洲 习惯的方式穿着和行事,并没有什么严格的宗教约束;你会在任何一个街头看见穿着阿拉伯长袍的女人和男人,也能看见一身短打露出长腿的 欧洲 和 非洲 女子;当然,也可能看到吵吵嚷嚷欢脱得很的 中国 大妈们。
乍一看以为在 欧洲
摩洛哥 并不需要一个“ 摩洛哥 应该有”的样子,它就是我们看见的样子。大抵这种自由和包容,却仍在骨血里流淌着对信仰的真诚,才能激发圣罗兰先生创作的灵感吧。艺术不该被严苛地禁锢住思想和行为,同时又是在传统与接纳,贫穷和 富裕 的冲撞交融中迸发灵感的。这些,在 摩洛哥 结合得这样恰到好处。
在路边的咖啡馆喝点东西,我想,写故事的人,也会喜欢这个国家的。
这次我们的大巴车
最帅的司机尤瑟夫
“生命是华丽错觉,时间是贼,偷走一切”
总觉得一样是特别 摩洛哥 的城市, 非斯 比 马拉喀什 有着更深厚的积淀。事实上,果然如此。这曾经是 摩洛哥 最大的城市,然而随着 卡萨布兰卡 、 拉巴特 、 马拉喀什 的发展,经过几个世纪的变迁,如今的 非斯 ,只能算是 摩洛哥 第五 大城 市。一个曾站在巅峰的骄傲的老者,渐渐习惯了后起之秀攀上山巅,默默仰视,他的眼神,定是比那些踌躇满志的人,要深邃多了。
非斯 便是如此。
据说老城区比 马拉喀什 的还要如同迷宫,有9000条巷子,若是没有向导,怕是必定要迷路。于是,小马哥帮我们请了一位当地人,一路领着进入了老城。向导有个非常阿拉伯人的名字,叫默罕默德。
默罕默德大约是不太懂得 中国 游客拍照的热情的,一路在前面走得飞快,我们不得不每到一个转角便叫住他,wait a moment,we want to take photos。转了三个弯之后,他大约是明白了我们的审美,每到一个有趣的地方,会稍稍停留一下,笑着说,photos。
AB团一起唯一的一张合照
非斯 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积累几个世纪,街区里面留有古兰经学院和清真寺。能够开放了让我们尽情拍照的,是阿布伊南神学院,听名字无比高大上,其实并不是宗教高等学府,有些类似 中国 的职业高中。管它呢,漂亮最重要。
这里的猫猫是真的特别多
卡拉 维因大学的门口
神奇的是,原来大学也在这些小巷中藏着。 卡拉 维因大学的门紧闭着,这是一所不对非穆斯林开放的古兰经学院,没想到默罕默德挺有办法,让人开了一道门缝,我们只能在门口窥探一下里面的景象,进去拍照肯定是不可能了。据说这里面能容纳20000人同时祷告,真有些不敢相信。或许,这里头真的别有洞天吧。
到了后来,游客实在太多,只能恋恋不舍地离开。
非斯 的老城巷子极窄,没有想到,居然还经常见到马和驴子和我们“抢道”。第一次给一匹白马让路的时候,同伴忍不住拍了张照,妥妥的“拍马屁”。
巷子过于逼仄,天气又热,加上在古兰经学院那轮番排队拍照着实令人有些心烦,瞬时就觉得有些燥得厉害,心情也低落了下去。远远地跟在队伍后面,此时听到阿拉伯乐曲的悠扬旋律,回头一看,一名老者坐在街边,仿佛我们都不存在,只有他和手机里的音乐。他的神情如此淡漠,眼珠都不曾向行人转一下。那一瞬间,似乎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途中还经过了穆雷伊德里斯陵寝。穆雷伊德里斯在 摩洛哥 建立了第一个阿拉伯王朝,他的儿子伊德里斯二世迁都到此,建立 非斯 城,死后的陵寝就在老城里。后人在陵寝处盖了清真寺,因为他有圣裔的身份,国内外教徒纷纷前来访问并为他祈祷。
果真是好神奇,在 上海 ,怎么也不可能在石库门的某间房子前停下,说这里是某个重要人物的陵寝。大约会圈起好大一块地,远远就能看出葬在其中的是个大人物,绝不会有那种擦肩而过的感觉,却因而愈加觉得神圣起来。
因为这座清真寺身份特殊,出于尊敬,我们便没有拍照。
汤足饭饱,突然有了气力。出发去看最网红的景点——皮革染色作坊。
早就知道皮革染色会有强烈的气味,但是真的没想到,一束薄荷叶挡在鼻尖,仍无法挽救我们的嗅觉。只不过是高高在二层楼远眺,就已经被熏得受不了,看那些身在染缸中的匠人们,不禁想着,究竟是用了多久,他们才能习惯了这样的味道,日复一日,在科学技术早已发达得难以想象的今日,依然坚持用纯手工的方式进行染色。
这些匠人似乎浑然不觉天气炎热、染料刺鼻和周遭看客,有时觉得,岁月在 摩洛哥 的这些城市里,仿佛不曾存在。世界如何变迁,他们依然这样生活着。
或许,就像是这些色泽鲜艳且经年不褪色的皮具。你不会知道,他们究竟经历过什么。
这些全是用刚才看到工艺手法制作的
一家店铺门口的招牌瞬间吸引到了我,看来菲斯就是 中国 游客下一个要攻占的城市
这个老哥拥有两家旺铺
猫猫等着被喂第一视角
黄昏的时候,依然爬到山顶眺望整个 非斯 城。 摩洛哥 人似乎对于陵墓并没有太多的忌讳和仪式感,常常能看到一大片的墓地错落在山中。此时我们所站的地方,背后远一些的区域,竟就是当地人的墓地。这种感觉很微妙,心情就如同眼前的景致,层层叠叠。身后是一片苍茫废墟,以及虽然看不见却毕竟知晓的陵墓,远处是整个 非斯 城。
随着天一点点暗下去,油画一般的 非斯 又出现了别样的光华。
只是远处似乎是因为着火而冉冉升起的黑烟,有些破坏画面。询问小马哥,他很淡定地告诉我们, 非斯 这样的火灾,很常见。
那么,在大火中消亡的,究竟是什么呢?
菲斯全城夜景,城市的夜景,有时那么相似
不得不承认,这是行程之中最漂亮的一个城市。蓝白小镇 舍夫沙万 ,随手一拍,都是清新动人的画面,只要身在其中你会明白,它为何会成为一个网红的景点。
真正的小镇,车是进不去的,须得步行。
顶着下午一点的大太阳,背着包,踩着滑脚的鹅卵石地面,登上坡度超过三十度的斜坡……为了美丽,我们也是很拼。
幸好箱子有小马哥另托人用特别的小车提前运送到酒店了,据说运送一次是100Dh。纵然如此,背个双肩包徒步走了十几分钟来到酒店,已是喘得说不出话。我穿的板鞋更是在卵石地上滑了一下,一屁股坐到地上,左脚脚踝似乎扭到了一下——在酒店距离我不到500米的地方。
回到酒店之后,拿了冰敷在来不及肿的脚踝处,突然愈加没有了换衣服拍照的心情。一直以来,我可能更加喜欢成为美好的旁观者,而不是参与在其中。
所以,没有摆拍的随手一张 舍夫沙万 街角,才是最美的模样。
“蓝色的思念,忽然演变成了阳光的夏天”
不得不承认,这是行程之中最漂亮的一个城市。蓝白小镇 舍夫沙万 ,随手一拍,都是清新动人的画面,只要身在其中你会明白,它为何会成为一个网红的景点。
真正的小镇,车是进不去的,须得步行。
顶着下午一点的大太阳,背着包,踩着滑脚的鹅卵石地面,登上坡度超过三十度的斜坡……为了美丽,我们也是很拼。
幸好箱子有小马哥另托人用特别的小车提前运送到酒店了,据说运送一次是100Dh。纵然如此,背个双肩包徒步走了十几分钟来到酒店,已是喘得说不出话。我穿的板鞋更是在卵石地上滑了一下,一屁股坐到地上,左脚脚踝似乎扭到了一下——在酒店距离我不到500米的地方。
回到酒店之后,拿了冰敷在来不及肿的脚踝处,突然愈加没有了换衣服拍照的心情。一直以来,我可能更加喜欢成为美好的旁观者,而不是参与在其中。
所以,没有摆拍的随手一张 舍夫沙万 街角,才是最美的模样。
“蓝色的思念,忽然演变成了阳光的夏天”
下午的拍摄有些累,而 舍夫沙万 最美的打卡点,还有一些没有排上队呢,于是六点吃过晚饭,大多人想要继续去拍打卡照,只有领队和两个摄影爱好者,愿意爬四十分钟的山路,到山顶拍夜景。
或许谁都没有想到,我是想要上山的那个。她们都说,你又不会摄影,折腾这个干什么。是啊,不会拍,也不会被拍,这一路走来,我是拍照最少的那个,可是谁又懂得,当所有人拿着手机和相机留下一张张美轮美奂的照片时,我用眼睛照进心里的美好,更是属于自己的私藏。每一次旅行,我不是为了拿出照片告诉别人,我去过那么美的地方,拍了那么美的留影,而是略带自私地藏在心里许多感动和感触。
那一刻我有些赌气,当然也是为了去看一眼不一样的景致。
我要上去!这是有些倔强的坚持。
上山的路并不好走,它不是国内景点那种一级级的台阶,几乎只是一条被人踩出来的路而已,好在坡度不是太陡。热爱摄影的都是直男,一路在前面蹭蹭地走,他们是要去等落日的。不好意思让他们等,我几乎是一言不发地紧跟在后面,憋着一口气快步赶路。只是偶尔,唯一的那个女生小米回过头来看看我,坡度稍高一些的地方,拉我一把。倒是没想到,竟然没有落下进度。跟着他们一起准时登上山顶看到那座 西班牙 清真寺的时候,迎着风,突然眼泪奔涌而出。躲到清真寺的另一边,把眼泪擦干,走回来,夕阳的光变得无比温柔。我拍不出那样的美好,但是我和它同在。
不远处架着密密麻麻的三脚架,还有盛装的游人插空拍打卡照。我连手机都懒得拿出来,退了几步坐在清真寺门前的台阶上,就这么看着眼前的蓝色和白色,渐渐被黄昏掩盖,然后有光从昏暗之中亮了起来,摇曳不定。真美。
就这么坐着,时间过了一两个小时也浑然不觉。
一日一夜 犹如格林童话
行程将近尾声,似乎故事也快讲完了。今天的景点依然是打卡照。 斯帕 特尔角, 非洲 大陆最 西北 的角落,又被称为 非洲 之角,以 卡斯 巴 灯塔 为界限,东面是 直布罗陀 海峡、 地中海 ,西面是大西洋。眺望过去,据说能看见 葡萄牙 。
有趣的是前往 灯塔 参观的途中,有个牵着小毛驴的当地人,竟能完整地唱出一首 中国 儿歌,就是那首“我有一头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视频:小毛驴),这个国家的人民,都是语言天才!
非洲 最北端 对面就是 西班牙
丹吉尔 近海,空气和景致都显得悠闲和清新了许多。夜间在海边走一走,一瞬间会让人忘记,自己还在 摩洛哥 。也罢,确实是已经走到了旅程的尾声,要从那段仿若阿拉伯传说的岁月中,一点点走出来了。
土耳其 的首都不是 伊斯坦布尔 , 摩洛哥 的首都也不是 卡萨布兰卡 。
对于游客来说,我们在 拉巴特 ,大多时候真的只是路过。
只是不曾想到,舍拉废墟竟给了我惊喜。
走进 摩洛哥 ,总觉得自己推开的是一扇阿拉伯大门,古 罗马 是存在于另一个世界里的名次。在这里却能看到古 罗马 遗址和阿拉伯风格并存,那种奇妙的感觉,让人觉得一直流转时空仿佛在此处歇了一歇,然后迎头撞上了平行世界里的某一个场景。
“我给你的爱就在西元前”
这里曾经是古 罗马 的一个城市,一直是 北非 最重要的港口,遗憾的是随着西 罗马 帝国的灭亡而荒芜至斯。十四世纪 马林 王朝的统治者阿布·哈桑迁都 拉巴特 ,使这座荒废了近千年的古城再次得到启用。原本古 罗马 风格的大门改建成了阿拉伯风格。不过这不是一次重建城池,而是在古 罗马 时期的住宅和公共浴室遗址旁建起 马林 王朝陵园。作为皇家陵园,清真寺和宣礼塔也在古城随之建立。
可惜,1775年的 葡萄牙 大地震,将荒芜的古 罗马 舍拉古城和 马林 王朝的陵园几乎夷为平地,只有眼前这一片废墟,还能依稀找到历史的印记。
离开舍拉废墟,告别 拉巴特 ,终于,来到了行程的最后一站,也是这次行走的开始—— 卡萨布兰卡 。
突然间,对于原本心心念念的Rick’s café,竟一点兴致也没有了。躺在酒店里翻看快塞满手机的照片,终于明白,对于 摩洛哥 来说,真的不只是 卡萨布兰卡 ,那不过是一座此地最大的城市,而已。全世界的城市,论及繁华美丽,又怎么会来 摩洛哥 寻找?
唯一想要去看一眼的,只剩下哈桑二世清真寺了。
海边清真寺,碧蓝的海水映着清真寺亮眼的白色,在夕阳下被染上一层昏黄,散发出来的光芒,那一刻你只能想到“神圣”二字。(视频:夕阳下的清真寺)
海边的清真寺,美如幻境
在清真寺边上踢球的孩子, 摩洛哥 不愧是 非洲 冠军,足球文化非常浓重
清真寺是白色的,此时却染上了金光
海浪声和宣礼声交相呼应
暮色渐沉,原本打算往回走,却在转身的一刹那听到天籁。那是阿訇在塔顶召拜的吟唱,悠扬的声音随着海风飘散,把我们整个围绕其中。你不需要听懂那歌声,也不会去评判旋律是否优美,只是那其中虔诚的力量,便能令人热泪盈眶。
清真寺的召拜声,每天五次。
第一次叫晨礼,是早晨的祷告,从黎明初现到日出结束这段时间内,大约在凌晨4:30~5:00之间开始。
第二次叫晌礼,是下午开始时的祷告,从太阳从最高点开始下降到一个物体的影子等于这个物体的大小时,大概在中午12:30左右开始。
第三次叫脯礼,是下午结束前的祷告,从一个物体的影子等于这个物体的大小时到太阳落山之前,大约是在下午4:00前后开始。
第四次叫昏礼,是太阳落山后的祷告,从刚刚日落到刚好天黑,大约在下午6:30开始。
第五次叫宵礼,是晚上的祷告,从天黑到午夜前,大概在晚上8:00开始。
我们遇上的,是昏礼。原本只想看一下夕阳下的清真寺,不意竟收到这样珍贵的礼物。
感谢真主安拉。
夜风渐冷,人已逐渐散去
哈桑二世清真寺带来的震撼,仅仅只是在外面徘徊欣赏,满足不了我们对它的神往。临走之前,必须留出半天时间,进入清真寺里面一探究竟。票价从前几年的120Dh涨到了今天的130Dh,算是很良心的定价。
与传言不同,进入清真寺的女子并没有被要求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只要穿着不过于暴露,别露出肩膀和大腿就可以。我们一行人,短袖的、长裙的,都顺利地进入其中。为了确保清真寺的安静和整洁,所有人需要把鞋子脱下,放在发给大家的袋子中拎着走。
“你主宰,我崇拜,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爱你,you’re my super star”
当双脚踩下去感触到冰凉的 大理 石,却几乎没有脚步声的那一瞬,人会不由自主地安静下来,与同伴说话的声音,也渐渐成了耳语。这一切真的太过震撼,我突然想起有人形容美丽会令人窒息,大抵,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些。
它不是那种让你拼命想用相机去记录的美丽,那个时刻,你更愿意就这么静静地走着,在某一处停下来,看得更清楚一些,再清楚一些。根本就不舍得,让自己的眼睛与它之间,隔着一道屏障,一个镜头。
就连最懂得也最喜欢用镜头捕捉美好的哈苏,竟也沉浸于其中,一路只是安静地走着,不曾举起相机。
这种震撼持续了有近半个小时,我们才稍稍缓过神来。此时游客已经少了,整个清真寺显得愈加空旷。或许,还是该留下些什么。
相机和手机,终于被举了起来。
精致的穹顶和灯饰
曲终人散,他仍在角落
再次来到这里,回头望一眼在阳光下如此耀眼的清真寺,我觉得,或许此时说再见,没有遗憾了。
巴黎——上海 17小时
要回家了。在机场候机的时候,心里的感觉很复杂。既没有那种“终于能回去”,恨不得快点告别异国的激动,也没有太多还嫌不够的流连不舍。我知道,仅仅十多天的时间,这个国家我还没看够。就像你初初遇见一个美丽的女子,和她在一起的所有时光,回想起来都是喜悦。而当你知道,这次道别之后,总有机会再见,那么挥手转身的一瞬间,心里盈满的,应该是期待,而不舍得放进任何其他令人难过的情绪吧。
再见了,彩色的 摩洛哥 。
再见了,心中白得如此圣洁的清真寺。
再见了,梦里蓝得这样轻盈的 索维拉 。
再见了,岁月的红沉淀得有如传说的阿依特本哈杜(艾本哈杜)。
再见了,每颗少女心都会爱的蓝白色的 舍夫沙万 。
再见了,拥有黄得像绸缎的撒哈拉的梅祖卡。
会再见的,想要行走的心,终于会看遍这个世界所有的美。
游记中照片来自发帖人职业摄影师(哈苏) http://hasumax.zcool.com.cn/
文字编辑来自职业作家:忻忻
( https://read.qidian.com/chapter/xsil3vYKGpcJiWg6PYdjVg2/B70j9EqFRfzM5j8_3RRvhw2 )
这次镇楼的照片会有点多哦,摩洛哥实在是太适合拍人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