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

    四姑娘山风景区是由海子沟、长坪沟、双桥沟、四姑娘山“三沟一山”组成,海子沟,海子沟----全长19.2千米,面积126.48平方千米,锅庄坪开始到海子沟尾地势如一条巨龙,故当地人又称为“龙抬头”。海子沟是四姑娘山核心景区,深受徒步登山爱好者的喜爱,其中四姑娘山大峰攀登、二峰攀登均会经过海子沟,所以海子沟也被户外人评为全户外线,每年沟内都会举行盛大的朝山会,以祈风调雨顺。沟内有花海子、浮海、蓝海等十多个高山湖泊,湖水清澈见底。

    双桥沟
       这里是我们此次行程的目的地之一,双桥沟是四姑娘山景区里的三条风景线之一,其余分别是长坪沟、海子沟。双桥沟全长34公里,需坐景区内的公交前往沟内,途中多出景点隆珠措、布达拉峰、红杉林等。沟里下午三点过后温差较为明显,建议带上保暖厚衣物。

    过珍珠滩往前,转几个山坳,地势突然开朗,这儿有水草坝、撵鱼坝两个百亩大的草甸递次向沟内延伸。你在这还会惊奇地发现,在这花的湖滩里,花儿居然形成一条一条的花带,横卧在草甸和山坡。在这儿,有令人惊叹的秋色,中外来宾称这儿是阿尔卑斯风光。峨眉金顶似的佛光常会出现在树林、山岩,当地人称:神奇的光环。神奇的景观和优美的传说,构成了神话般世界双桥沟的奇特境观。

    还有各种奇特景观,猎人峰,日月宝潭,圣母峰,冰川,奇特的山峰加上特有的天气变幻,让山峰时时变换,每时每刻都有不同的美景出现在人们面前,如中国水墨画,让无数游客如痴如醉。

    独特藏家农家乐,让游客切身感受到藏族乡村的气息,体验藏族风情。

    大约下午四点左右我们到达了佛学院,色达五明佛学院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在重重的群山环绕之中,沟里的僧舍,以佛学院的大经堂为中心,密密麻麻搭满了四面的山坡,不计其数的绛红色小木屋,延绵无数,一眼望不到头。

      佛学院分长期和短期进修两种,长期学制为6年,学员通过各学科考试,学院可以授予大法师(堪布)的学位。佛学院有不少汉地学生,设为汉经院,由大法师用汉语讲经。僧人虽来自不同地域,却都平和相处。
      身披桨红色僧袍的喇嘛和觉姆来来往往,空气中充满生机和祥和气氛

    在佛学院最高的山峰上,有一个金碧辉煌的建筑,叫做“坛城”,是人们转经的场所。据说如果你有什么疾病,在这里转上几圈就能够病好。

    这些红色小木屋,是一万多名僧侣的住所。里根在这里负责建筑和施工,同时学习佛法。他在大学的建筑专业在这里得到了施展。一路上里根一直在给我们介绍这里的情况。据说最多的时候,这里曾有近三万僧侣修行和居住。佛学院戒律十分严格,男众女众的僧舍泾渭分明。出家男子称喇嘛,出家女子称觉姆,在这里僧众有七成都是觉姆。

    藏地的天葬仪式,一种传统丧葬方式,人死后把尸体拿到指定的地点让秃鹫(或者其他的鸟类、兽类等)吞食,天葬核心是灵魂不灭和轮回往复,死亡只是不灭的灵魂与陈旧的躯体的分离,是异次空间的不同转化,西藏人推崇天葬,是认为拿“皮囊”来喂食胡兀鹫,是最尊贵的布施,体现了大乘佛教波罗蜜的最高境界—舍身布施。而非网络旅游指南中说的“天葬可以让灵魂上天堂”之类的谬传,藏传佛教里没有“人死了可以上天堂”的说法。跟土葬,水葬,火葬一样,是一种信仰,一种表达对死者的哀悼的一种方式,其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其起源、形式、内容以及仪式的实施,都要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业方式以及外来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民族乃至不同的社会阶层都会形成不同的天葬仪式。那么,是不是多有人都适合天葬呢?首先逝者生前是虔诚的信徒,第二条件逝者必须是自然死亡,无传染疾病。

    在藏地文化里,秃鹫被誉为神鸟,在藏传佛教的历史资料记载秃鹫又称之为“空行母”意为在空中行走之人。空行母是一种女性神祇,她有大力,可于空中飞行,故名。在藏传佛教的密宗中,空行母是代表智慧与慈悲的女神。天葬仪式中,秃鹫食人尸肉,为其超度。同时佛国与行者之间的联系,就是由空行母完成的。“空行母是女性菩萨,常常担任凡夫和佛菩萨之间的信差。”(《了义炬》) 据说,每月的农历二十五日,二十四个空行圣地的空行母们都要聚在一处,举行会供。
    -----------------------------------------------------前方高能,吃饭误看------------------------------------------------
           天葬的实行与藏传佛教的兴起及印度文化的输入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学者根据汉文史籍《大唐西域记》中关于天竺(古印度) 有“送终殡葬,其仪有三,三日野葬,弃林饮兽”风俗的记载,认为西藏所行之天葬风俗源于印度古代的“林葬”、“野葬”。而不是藏民族祖宗传承的本土仪式。在藏文史籍中也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并明确地说天葬之俗是在11世纪末12世纪初,由在藏区创立希解和觉宇两教派的著名印度僧人唐巴桑杰带来的。据说他在西藏传法时,大力提倡这种葬俗,并亲自到天葬台为死者超度。由于佛教徒们认为把遗体献给鹰,这是一种功德,能赎回生前罪孽,且利于灵魂转世,因而认同了这一葬法,逐渐在藏区流行成为一种风俗。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西藏一年内大部分时间为冻土层,坚硬难掘且又因树木稀少难以棺葬,便因地制宜地采用了天葬形式。另一种更为可信的说法是天葬与佛教教义相吻合。在佛教中,“布施”是信徒的标志之一,布施中的最高境界就是舍身,佛经中就有“舍身饲虎”的动人故事,况且,按照佛教教义,人死之后,灵魂离开肉体进入新的轮回,尸体就成了无用的皮囊,死后将尸体喂鹰,也算是人生的最后一次善行。 
    天葬台呈长方形,东西朝向,由一块块厚实的长条形方正花岗石毛坯垒成,西侧有一根碗口粗的石柱,石柱上系着一条哈达,大概是固定死者头颅之用。东侧并列着两块高出天葬台基座约50厘米的大石头,其中一块石头上还置有一把斧子,西侧山坡上散放着尖刀、利刃之类,是天葬师行天葬时用的工具,天葬台上血迹斑斑,透着几分阴森。 [3] 
    到了天葬台,见天葬师首先用随身携带的牛粪生火,火燃着后敷上糌粑,青烟袅袅,直上云天。之后,天葬师盘腿而坐,诵念超度经文,手摇卜朗鼓,吹起人骨做的号子,伏于周围群山之中的鹰鹫得到鼓号声,便纷纷腾空,盘旋于天葬台的上空,陆续降落在天葬师周围,围成一个圆圈,静静地注视天葬师的一举一动。
    天葬开始后,天葬师打开裹尸包,将尸体脸朝下置于天葬台上,头部用哈达固定在石柱上。第一刀落在背上,先竖三刀,后横三刀,意思是:“安息吧”接着肢解四肢,割成小块,取出内脏,待这些处理停当,天葬师就向周围的鹰示意。得到天葬师的招呼,鹰鹫纷纷上前,不多时,所有的肌肉和内脏都被吃得干干净净。天葬师再把余下的骨头砸碎后,拌以糌粑,捍成团团,再把地上的血水粘干,然后扔给鹰鹫,直到没有一点遗漏。做完这一切,天葬师就到山下去洗手和刀具,整个天葬过程宣告结束。

    有人说,人生,就是从生到死的过程。有人说,人的一生终究摆脱不了生老病死。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用理性的推理详细的讨论了死的概念,并最终对人如何面对无法避免的死亡给出了一个终极答案: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在凡尘俗世中向死而生的外壳里包裹着千种百态的灵魂,生与死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引用臧克家的《有的人》中的一段话“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每个人死去后,留下的不止一具冰冷的尸体,还有留给世人的精神财富,或者可以理解成是灵魂价值。在印度教、佛教、婆罗门教、道教中认为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是有生死轮回的,如不寻求“解脱”,即永远在“六道” (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 中生死相续,循环往复。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每个名族、宗教的文化就如溪水变成河流,再汇聚一起编织起人类文明的长河。

    天葬仪式结束后,我们边向观音桥镇出发。

    举报

    本篇游记共含0个文字,0张图片。帮助了0名游客

    游记目录

    • 01 / 默认目录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微信扫描二维码👆
    • 游侠客公众号

    • APP下单更优惠

    关于游侠客 游侠客的故事 游侠客招聘 联系游侠客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交换链接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游侠客用户服务协议》 《游侠客服务隐私政策》

    营业执照 旅游度假资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食品经营许可证

    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专用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旅游预订电话(免长途费):400-670-6300 投诉及紧急事件联系电话:400-670-6300转5 全国旅游投诉电话:12301

    公司总部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98号浙商大创业园D幢3楼

    浙ICP备20007990号 公安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105号 © 2025 youxiake.com 版权所有法律顾问:北京中伦文德(杭州)律师事务所 傅林放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