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北京的记忆,源于十七年前乘坐的那列绿皮火车。那时还处于懵懂未知的幼年自己,跟随家人坐着漫长的绿皮车,长途跋涉来到首都。虽然年代久远,但北京却在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天安门、故宫,王府井……首都的气派历历在目。一直想找个机会再去一遍。
终于,十七年后,正逢祖国七十年国庆。顶着人满为患的压力,又一次踏上了京城之旅。
用时:6天5晚
花费:4000人民币
十一期间,恭王府是不在线下卖票的。唯一的途径就是线上购买。恭王府门口有很多安保服务人员,举着带二维码的牌子,方便游客扫码买票。这一点非常人性化。不过没多久,安保人员的牌子就换成了“今日票已卖光”。
恭王府,原本是和珅的家。得益于王刚老师的精彩演技,让和珅这一人物变得家喻户晓。之所以叫恭王府,是因为后来这座宅子成了恭亲王的府邸。
恭王府从选址到建筑都极为讲究,古代比较流行风水学,传言有两条龙脉。一条就是故宫的土龙龙脉,还一条就是后海一带的水龙龙脉。而恭王府恰好在龙脉之上。
除此之外,恭王府的建筑规模之大,建筑水准之高。恐怕只有故宫能和其相媲美。而且它见证了清朝从鼎盛到衰落的过程。所以有人说,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恭王府,那么就是:福。
福文化,贯穿在整个恭王府中。走在恭王府里,随处可见写着福字的灯笼挂在屋宇下。鲜红的福牌和红丝带在风中荡漾。就连府内的水池,也和福相关。从高空俯瞰,水池是蝙蝠的造型。蝙蝠又和福同音,寓意着福气。
最为瞩目的,当属秘云洞里的福字碑。它号称天下第一福。据说摸一下就会沾上福气。在这十一期间,想进洞摸一下它,是需要排队半小时的。
在恭王府,除了感受福文化,还能感受到它悠然豁达的一面。水池中的湖心亭,宛若西湖的湖心亭,周围荷花密布,坐在其中无比惬意。
在蓺蔬圃,你还能看到田地里种植的各种蔬菜,显得非常接地气。这是清朝皇家园林一个常用的造景手法。目的就是为了感受一下农民的农耕生活,表达对农耕文明的重视。可以说,皇室为体验民生,真是煞费苦心。
不过,这也让王府不那么冰冷和高高在上。它更像一个市井人民的休闲场所,亲切而安详。
当年这座王府所发生的风风雨雨,已经成为过去式。留下的,是充满历史感的宝贵财富,让我们这群后人欣赏和追忆。
Tip:
门票:40元
交通:地铁“什刹海”站
第一次了解颐和园,还是从小学的课本上。那时候经常把颐和园和圆明园搞混,只记得课本上的图片,记得图中的颐和园有着一座很长的桥。
颐和园在北京的西郊,附近毗邻圆明园、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可以说地理位置极为优越。
地铁坐到北宫门,就能到颐和园的北门。走进北门,便是万寿山。山不高,只有50余米。爬到山顶, 北京西郊的景色一览无余。
万寿山上建筑很多,尤其以西藏佛教建筑为主,充满了浓浓的宗教感。这些建筑完美诠释了北京的经典色调:红墙和橙瓦。
从万寿山下去,就到了长廊。这是我见过的最长的长廊,也是吉尼斯认证的世界最长的长廊。长廊的每一根枋梁都喷有彩绘,每个彩绘的内容又各不相同,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让人感慨设计者的天才。十一期间,刚好这里成了游客歇脚的地方。700多米的长廊,全部坐满了游客。
长廊的对面就是昆明湖。也许在杭州待久了,总会忍不住联想到西湖。
相对于西湖的婉约,这里更多了一丝高贵。毕竟,颐和园是皇家园林,从布局结构到山水建筑,都显得精致考究。
如今的昆明湖,已经成了游船的好地方。夕阳西下的时候,湖水染上金光,荡漾在湖中,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
昆明湖中还有一个著名的地方,就是十七孔桥。在摄影界广为流传的“金光穿洞”景观就是这里。不过据说只有冬至前后才能出现。不过夕阳时分的十七孔桥,又有一种别样的美丽。
整个颐和园面积很大,并且历史人文景点众多。如果慢慢游览,是可以耗上一天时间的。颐和园刚好也适合慢慢游览。在这里放慢脚步,感受皇家园林的魅力,让心灵放松。
Tip:
门票:40元
交通:地铁“北行宫”站
什么是北京味道?有人说是红墙黄瓦,有人说是炸酱面、糖葫芦。无论怎么说,有一样总是绕不开,那就是北京的胡同。
胡同,其实也就是巷道。在北京,分布着上千条胡同。这些胡同大多历史悠久,充满了生活气息。
比如在恭王府附近,大金丝胡同、南官房胡同等等星罗棋布,让这一带充满了怀旧气息。午后的阳光洒下,空气显得十分慵懒。来这里的游客,都自觉地放慢了脚步。
而在虎坊桥附近的八大胡同,曾经是烟花巷陌之地。如今已经见不到当年的感觉,剩下的只有关在笼子里的鸟传来的鸣叫声,和三轮车呼啸而过的铃铛声。这些声音提醒着游客,北京是现代的,也是古老的。
Tip:
门票:无
交通:八大胡同:地铁“虎坊桥”站
几乎每个有历史积淀的城市,都有钟楼和鼓楼。比如西安、杭州、宁波。作为文化之都,北京的钟鼓楼,已然成了一座地标。
沿着中轴线一路往北,远远便能望见红色的鼓楼。鼓楼位于三岔路口的交汇地带,高耸的建筑,在周围一众瓦房中尤为醒目。
距离鼓楼百米之外,便是钟楼。两座楼之间是开阔的广场。前段时间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国》中,葛优开场和儿子的那段戏就是在这里取景的。
对于老北京人来说,晨钟暮鼓是不可磨灭的记忆。虽然钟鼓楼早已失去了报时功能,但是作为一个历史地标,它依旧散发着魅力。
Tip:
门票:联票30元。
交通:地铁“什刹海”站
在紫禁城的东西南北,分布着5座坛庙。分别是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和先农坛。
名气最大的,要数天坛。
从永乐十八年到现在,天坛已经走过了600年悠悠岁月。作为明清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它承载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如今的天坛,准确的说是天坛公园。如今主要分为内坛和外坛。而在内坛里,又有南北两坛。
南边是圜丘坛,这是皇帝祭天的地方。三层的圆坛,造型精美。汉白玉的栏柱和艾叶青石台面,一起组成了这座神圣的祭坛。
节假日期间,登上圜丘坛甚至需要排队,每个人都排队在圆坛中央的石板上踩上一脚,沾染福气。
沿着圜丘坛一直往北,是著名的回音壁,也就是皇穹宇的围墙。据说,一个人对着墙壁轻声说话,相隔1百多米外的另一个人在墙壁都可以听的一清二楚。在物理中,这是声音的折射现象。
只可惜,目前回音壁已经被护栏所围,只能在外面通过想象来感受回音壁的奇观。至于为何会围起来,从墙上各种到此一游刻字,就能得到答案。
继续朝北,就来到了天坛标志性建筑:祈年殿。
祈年殿这座建筑,不仅仅是天坛的标志,也是北京的标志。气势巍峨的祈年殿,坐落在祈谷坛之上,是皇帝祈谷的场所。
鎏金宝顶,蓝瓦红柱、金碧辉煌。从下方仰视祈年殿,威严庄重的气息扑面而来。
和天坛相比,地坛无疑低调了很多。天坛祭天,地坛则是祭地。但是地坛对于北京人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休闲的绝佳之处。
最早了解到地坛,是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文。里面的那句“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都没忘,但有些事只适合收藏”至今记忆犹新。
地坛的门票非常亲民,只要2块钱。可能因为没有太多打卡点,地坛公园主要是附近的居民在这里休闲散步。走在公园里,随处可见坐着轮椅的老人相互交流,在树下畅聊。年轻的人们则在银杏大道中穿行。而我脑海总能浮现坐着轮椅的史铁生,看着地坛公园来来往往的人思考的场景。
没有天坛那般热闹和庄重。地坛多了一份祥和的生活气息。而这正是北京所令人沉醉的地方。
Tip:
门票:天坛30元,地坛2元。
交通:天坛:地铁“天坛东门”站。地坛:地坛“ 和平里西街”站。
从哪里能够鸟瞰壮观的故宫全景呢?答案是景山公园。景山公园正对着紫禁城,山虽然不高,但是足以眺望皇城。而且门票和地坛一样,都是2元的亲民价格。
走进景山公园,如果想直接鸟瞰故宫,需要往上爬到万春亭。在万春亭上,往南可以直接看到故宫全景。蓝天之下,金瓦红墙的故宫肃穆壮观,屋檐宫殿层层叠叠,尽显皇城气派。
而往北眺望,则能看到地安门和钟鼓楼等历史建筑,城市的中轴线一览无余。古建筑和现代建筑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北京这组魅力万分的城市。
除了万春亭之外,山脚下的歪脖子树,是另外一处著名的景点。这里,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的自缢之处。375年前的那个夜晚,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和太监王承恩逃到景山,那时候景山还叫煤山。最终,崇祯自缢于一颗歪脖子树上。
如今那棵歪脖子树已经不复存在,现在的树是另外种植的。但是树下那块碑上刻的“明思宗殉国处”,依然让人能感受到君王死社稷的悲凉。
Tip:
门票:2元。
交通:地铁“南锣鼓巷”站。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已经流传了很久。长城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来到北京,是一定要去长城看一看的。
北京的长城有数十个,名气最大的要数八达岭。但也正因为八达岭太过知名,每年节假日,八达岭长城人满为患,让人崩溃。
因此,这次我没有选择八达岭,而是选了另外一处相对人少的慕田峪长城。
往慕田峪长城的交通不是很方便,不过可以坐慕巴士直达,当然价格也是挺贵的。
慕田峪长城在国外的知名度非常高,所以当你到达慕田峪长城的时候,你会发现外国游客居多。
去长城上有两种方式,要么徒步上山,要么坐索道上去。鉴于体力有限,所以我选择了从索道直达。
站在长城上,你一定会理解为何人们对长城如此热衷。远远望去,群山起伏,层峦叠嶂。长城像一条巨龙蜿蜒在群山中。山川之间郁郁葱葱的树木,茂密而萧索。乌云密布之下,老鹰在长城上空盘旋。上下五千年的沧桑感扑面而来。
在慕田峪长城上,甚至可以远望北京城。不过,基本上只能看到最高的中国尊大厦。
由于保护因素,慕田峪长城目前开放的区域不算很大,但也足够浏览了。并且长城较为陡峭,有些坡度之大,甚至要手脚并用。
长城不会说话,但长城又自带历史感。一墙一砖,都让人们追忆古今,遐想无限。
Tip:
门票:45元。
交通:乘坐旅游专线车直达。
北京是古老的,也是现代的。它有着黑瓦屋檐的四合院,也有冲破云霄的摩天大楼。来到北京,它的现代也是需要感受一下的。
央视大楼。很久之前就被网友戏称之为“大裤衩”。但除去这个绰号,央视大楼确实非常壮观。它位于CBD的核心,和旁边的中国尊等摩天大楼交相辉映,成为北京的一个新地标。
而作为北京最高楼,中国尊不仅是北京的象征,也是中国的象征。九五之尊的设计,完美灌输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理念。在北京市区的任何一个地方,基本上都能看到这座岿巍的大楼。
夜色降临时,CBD开启了霓虹模式。 北京 的现代化质感顿时凸显出来。
Tip:
门票:无。
交通:地铁“国贸”站。
中国的建筑象征是哪个?在大多数人心中,长城是其一,另一个就是故宫。
故宫,作为明清两朝的皇室宫殿,是中华文明的集大成者。它的地理位置也是独一无二的。北京是中国的中心,而故宫是北京的中心。
六百多年前,朱棣开始建设规划北京城,故宫也是在这个时候建造而成。此后数百年,故宫见证了无数历史风云。无论是历史地位还是建筑规模,只能用独一无二来形容。
随着旅游业的发达,这里也成了全国最热门的景点之一,甚至可以说没有之一。
故宫的门票只要60元。和全国动辄上百的景区相比,显得极为良心。节假日有时候会采用网络售票,只需要刷身份证即可进入。
进入故宫的入口很多,除了天安门之外,也可以从太庙的侧门进入,这样可以避开更多的游客。
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古时候所谓“午门处斩”、“午门听旨”,就是指的这里。朱红色的城楼下,一座大门和两座侧门对称分布。正门平时是只有皇帝才能进的,而东侧门是文武大臣出入,西侧门是皇室宗亲出入。封建阶级的思想,在建筑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跨过了午门,就来到了故宫最开阔的前朝地带。前朝区域内的宫殿宏伟、庄重。沿着午门的中轴线,一路走过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皇室建筑带来的威严气势随处可见。
前朝区域,主要是皇帝举行重大礼仪以及群臣朝见天子的场合。可以想象,几百年来。这里有过多少次上朝,有过多少次历史重大事件的见证。
后寝区域,则是故宫皇室的生活区域。既然是生活区域,自然而然你可以脑补很多明清宫斗戏。《还珠格格》、《甄嬛传》、《延禧攻略》等等,在后寝区域都能找到影子。
后勤区域的宫殿,除了皇帝居住的乾清宫和皇后居住的坤宁宫之外,分为东六宫和西六宫。这些宫殿目前主要作为特色展览用。比如青花瓷、青铜器展等等。
在东六宫,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延禧宫。这倒不是因为《延禧攻略》的影响,而是因为它是一座独特的西式建筑,也被称为水晶殿。
延禧宫是命运多舛的。最早,它并不是这副模样。而是在道光二十五年,一把大火烧毁了延禧宫。后来,瑾妃主张在遗址上修建了这座西洋风格的宫殿,但还没等到修完,就因为国库空虚,成为烂尾楼了。
更不幸的是,张勋复辟的时候,这里遭到飞机轰炸,炸毁了一部分。后来,故宫博物院开始对其进行修复,目前能看到的实际上只是一个建筑框架。
故宫的四个边缘地带,分布着四座角楼。其中,西北角的角楼,已经成为摄影的打卡机位。每天都有很多摄影师守在这里,等待着角楼亮灯。
目前整个故宫已经开放了大部分区域,诸如皇子生活区、皇妃养老区等区域,还养在深闺人未识。期待有一天能够揭开神秘面纱。
Tip:
门票:无。
交通:地铁“天安门东”或“天安门西”站。
北京,是一个充满包容的城市。
它包容了高高在上的皇室贵族和朴实无华的市井百姓。它包容了琢刻百年的传统建筑和时尚新潮的现代大厦。它包容了本土的特色小吃和来自五湖四海的不同味道。它包容了旅行者的喜悦和北漂者的泪水。
不管时间空间如何瞬息万变,北京还是北京,是那座每个人都能寄托一份情感的城市。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触摸历史与现代
北京市一座历史与现代融合得很棒的城市
👍👍
好想亲自去看一看
古都北京文化底蕴深厚
好想去北京好好逛一逛
北京,是中国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一个历史悠久城市,它凝聚着中华古代文明的精华,有着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古迹,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文化现象绚丽多彩,犹如一座丰富的宝藏,无穷无尽。
作者很喜欢借景的手法拍建筑啊,哈哈,刻到此一游的,我到现在实在是无法理解😂
北京的胡同很有味道
秋风老师去北京玩了呀
迷人的北京
北京的游客是真的多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古老而美丽的城市
冬天来北京是不错的选择
探索皇室与市井
你去的这些都是北京的经典景点,必须去体验一下!
有机会想去恭王府看一下
写的真棒啊!
市井的美好
北京有北京的味道。
最近北京下雪了呢
问问关注作者啊?
怎么关注啊
相当初用双脚丈量颐和园
古老而美丽的城市
我太爱北京胡同了!
下个月就要去了,参考下
北京真的是一个很包容很丰富的城市 不管历史人文还是美食购物,都值得一去再去
古都北京,神圣庄严之地
我爱北京天安门
千年古都老北京
很有感觉,时间沉淀的味道
哈哈,鸟笼子最能代表北京了
精彩
北京,必须要去一次的
北京,北平的味道
想带爸妈走走北京
喜欢北京的厚重和大气
北京必须要去一次
去过北京两次,都没去故宫😂有机会要专门去补卡一次故宫
到处充满着历史的痕迹。
京城就是一个看不尽、说不完的地方
上下五干年,纵横八万里。
去过,没有您的照片好看😁
很有历史意义的地方
作者独到的见解和朴实真挚的文字,让我对北京产生了巨大的欲望,超级想去看看刻画并承载了厚重历史的老北京模样,2020可以实现吗?加油💪
2020,我一定会再回北京看看
一部厚重的历史画卷
上次去北京没有好好逛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