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

从 京都 回来不过一两日,生怕落了一丝感触,速提笔记下来:

京都 啊,
怕是再没有哪座城市像你一样,拥有如此多幽静的古刹与神社。
仔细算算,这趟共是去了14处地方,无一例外的竟都是古建,
这惊人的密度,让我们摸到了你作为“千年古都”的脉搏,
大到历史文化,小到形制风格、庭院景致甚至门券情结。

京都 啊,
全靠你三面环山和无数的大川小河滋润了植被,妆点了美。
仔细想想,因14处古建均建于山间,我们竟是将东、西、北三面的山踏了个遍,
丰厚的植被保拥水土,气场甚佳,
所见即如舒国治所述“无处不青翠,无翠不光亮”,
所感也如先生说的“在 京都 总感口鼻舒畅,是带氧度极高的城市”。

季节轮转,转眼入深秋,
山野里的枝桠间,寺院内的庭台、檐角上,
自成一色也好,人工造影也罢,
都会由斑斓色彩过度,而后陷入绯色秘境,
让你比平日多出一份美丽与婀娜。
属于你的秋啊,带着温暖,不带萧瑟,
于是,我们不禁默契感叹:“你还是秋天最美了!”

复古之美,胜在泛着青灰色的红与绿

静谧之美,胜在禅意

拥簇之美,胜在数量

倒影之美,胜在构图

自然之美,胜在保拥水土

野趣之美,胜在有光

庭院之美,胜在造影艺术

燃烧之美,胜在枫况又有夕阳加持

规律之美,胜在蜿蜒纵深

夜枫之美,胜在点灯

夜色之美,胜在古意

Chapter 1 诗情画意

这一场只有四天的旅程,我们一早就想好要都留给 京都 ,不为其他,只为逛寺院赏枫。

在寺院里赏枫,除了看叶片的斑斓交错,还看它与寺院配合出的唐诗景意。正如舒国治先生所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今日,唯 京都 可以写照。

京都 的古建多仿自我国唐朝时期,但因为这个民族纤细、敏感与一生追求美的特性,古建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它融入情感,带着温度,还禅意十足。即使不是晴天,青灰色调下的朦朦胧胧,庭院里的物景交融,足以让我们完成与古人、与历史文化的对话。

这座城市随处可见的古建,它们的存在,让一切有关徜徉的历史有迹可循,而这,也同样关乎着 京都 人对美的追求。 京都 的美,不仅是历史沉淀的美,更是诗情画意的美。

琉璃光院,流动的盛宴

日本 人常常自诩:上帝创造了自然的美, 日本 人却创造了庭院的美。 京都 红叶之最美就在于,人们把红叶当成是艺术品在塑造,创造出天人合一的融合美。先人种树时在寺院中的布局选择,就已经体现出审美、情趣的和谐统一。

坐落于比叡山下,颇有隐世之意味的琉璃光院,就是这种日式庭院之美的上乘之作。

琉璃光院的原址是 京都 望族及政治人物 田中 源太郎所兴建的别墅,后由大臣三条实美改为茶庵,并取名为“喜鹤亭”。到了 日本 大正至昭和初期,别墅进行了大整修,并委请 日本 知名建筑师中村外二与造园师佐野藤右卫门主理,至2005年正式转为寺院,命名为“无量寿山光明寺琉璃光院”。每到 春日 ,因为琉璃庭的青苔覆盖,配以院内满目的新绿,得名为“琉璃光院”。

为了保护作为文化财产的琉璃光院,一年两次的新绿与枫红季的限定开放,让四方游人慕名而来,也就出现了需要排队取时间票的盛况。我们搭乘叡山电铁在八濑比叡山口站下车,沿着高野川的河水,穿过铁锁桥,顺着人流拿到了9:30的入场票(原来在枫叶季人多的时候这里会提前至9:00开门),井然有序地等待放行。

一路上坡,不一会儿,古朴清冽的山门就会出现在你眼前,说到山门,因常与古寺搭配,在 京都 出现的频率自然极高,由于其散列地点缀于楼宇间的特色,让路过的人随意转头,就能沐浴在古代情分里,久而久之就成为了 京都 风景最大的资产。

琉璃光院的山门相较于大部分著名寺院前显眼的鸟居或门槛,只以木制墙,并配上小牌匾,上书“琉璃光院”而已,颇有梦回唐朝深山人家的感觉。在这里,也需要排上一小会的队,也许是为了控制寺院内的人流,工作人员都会一一为进入山门的游人合影留念。

拾级而上的参道两侧, 长满有百种以上的红叶树木。因为今年红叶比以往来得晚一些,叶片尚未全红,绯红、鹅黄、墨绿、翠绿色的枝叶在秋风吹拂下轻轻舞动,美得让人心颤,抬头仰望,便见琉璃庭书院藏于其中。大部分的人都会在此停留片刻,欣赏高潮来临前的悠扬前奏。

跨过石桥,看过游弋的鲤鱼,就可于玄关处脱掉鞋子入内。

沿着楼梯径直来到书院二层,这里就是将瑠璃之庭景色倒映在书桌上,从而产生出无限延伸之美画面的地方。此时,内厅四周的樟子窗全都敞开着,只为让窗外渐变的枫叶纯粹地呈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一窗一景的画面倒映在锃亮的黑漆木地板上,一时间光影缤纷,无法辨明虚实,颇具禅意,这也一定程度地分散了聚集在矮桌边的人流。随着日子一天天流转,窗外之景随之变化,玄妙地等待着季节交替。

虽然参观者络绎不绝,但大家都自觉地安静,屏气凝神。准备从二层下来的时候,你会发现转角处简单却巧妙地设置着抄经处,参观者大可花些时间在此抄写经文,尽享宁静。

转至书院一层敞开的屋廊,齐平的景致由地面延展至琉璃庭。这时候,有人索性靠内侧择一蒲垫,面向铺满青苔的庭院坐下来,看着渐变的枫叶层层叠叠,相映成趣,享受着门框之中的优雅;也有闭眼冥想的人们。与西方用奢靡的建筑装饰去渲染教堂不同,本堂内只是安放着一尊阿弥陀佛立像,尽显东方的静谧与雅致,这种化繁为简的方式应该算得上是最为高等的气氛渲染功力了吧。

穿过一面敞开的长廊,便可来到与三条实美公有着深厚渊源的茶庵——喜鹊亭。屋外,是以水的流动以及庭石组合来表现飞龙在天意境的池泉庭院——卧龙庭,据说伫立于此,能为人们解开心结,带来升运。这种颇为独到的日式风格,其实传承于我国唐朝时期的经典,让初来此地、沿途风尘满身的人们可以洗去些许浮华气息。

顺着游览路线方向,回到玄关处,这场移步换景,井然有序的流动盛宴,享受完毕。我想,琉璃光院的优秀,除了在于自然的气氛,更重要的是人工定位时的真实,没有硬性的隔断,没有刻意的回避,而是依托景致而建,又仿佛刻意与景致保持微妙的距离,门框如同薄纱,若近若离的质感恰到好处,我们不必担心涉足过深,又能尽情感受。

走出琉璃光院,原路出山门,沿着高野河往前走,伫立铁索桥上,可以远眺比叡山 ,层林尽染的景象倒映在河道里,说是一幅浓郁的油画也不为过。

有人说, 京都 琉璃光院,并非美到窒息,但她的美却流进了人们的内心深处。确实如此,我们内心的钟被敲响,并且回响不止。

三千院,大原山中的羁绊

都知道世间的名胜和短暂的时节美景相遇时,会引客无数,而在游人们潮水般的摩肩擦踵之间,美景虽仍是美景,但文人墨客们昔日能够在美景下生出的感怀,大概也便消于无形。于你而言,大原三千院这样不被世俗惊扰之地,也许更能触动情感,感受与自然最亲密的羁绊。

这大原山中的三千院是佛教门派之一 天台 宗的寺院,创建于公元1118年。据传最初由 日本 名僧最澄大师所建,西元860年受命于清和天皇迁往滋贺,应仁之乱后迁至现地。寺院内古树参天,青苔遍地,溪水潺潺,金森宗和设计的两座池泉式庭园——“聚碧园”和“有清园”是观赏三千院四季风景的最佳场所,4月的樱花、5月的杜鹃、7月的 紫阳 花、11月的红叶,一年四季自然景致令人赏心悦目。

自大原车站一路走来,枫红绿杉蔽日,有山涧泉水潺潺而下,转角进入三千院门迹,亦是红叶遮蔽。

从正门御殿门脱鞋进入,顺着指引牌沿路观看,第一个到达的便是池泉观赏式庭院——聚碧园。这是由江户时代的茶人打造的庭园,与有清园一同被作家井上靖赞赏为“东洋的宝石箱”。宸殿尽头处铺有红毯的榻榻米,提供茶点,可供游人拍照、休憩。我们于是决定放慢脚步,选择了正对庭院的位置坐下,用竹签撇一小块红豆糕放入口中,再抿一小口抹茶佐之。

跟着指引牌继续观赏,便会来到通往有清园的千株红叶小路,这里是三千院内红叶最美的地方,那张在车站、车厢、门票、宣传册上都会见到的照片,就出自于此。

穿过红叶隧道,抵达的布满厚厚青苔的隐秘绿地有清园,得名于魏晋诗人左思的“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园内林立的杉树、茂盛的绿苔和红叶共同构筑静谧空间。

绿影扶疏间,偶见小地藏点缀其间,憨态各异的姿态,十分可爱。 日本 寺院的趣味,往往都藏在这样的小细节里,若你看到,会心一笑,仿佛知晓了设计者的心事。这些穿越时空的设计,带着千百年的文人气息,在这层林尽染的秋日,与你共赏芳华。

寺内还有木造阿弥陀如来像和两侧侍像,均为国家级重要文化财产,参观者若愿意,都可在此抄写经文。

出了三千院,如果你不赶时间,还可以去附近的宝泉院观赏,或是索性游山玩水。因大原这一带曾有多位文人志士、得道僧侣隐居,赋予了其神秘气息。厌弃了城市喧嚣的你,大可以来此与天地拥抱交流,享受身心的小憩。

毘沙门堂,一点新,一点旧

原本以为,在春天的时候才会迎来“最好时光”的毘沙门堂,却在这个如火如荼的秋日,释放了她最美的瞬间,吸引着当地人的同时,更让像我们这样的游人,原意不远千里来相会。

这座建在山间的寺院,与著名的三千院,青莲院,曼殊院,妙法院并称“ 天台 宗五个室门迹”。所谓“门迹”一词,在日语中指皇家贵族成员出家后所住的寺庙,因为与皇室关系颇深,门迹也因此拥有很高的地位,寺院内不但藏有一些国宝级宝物,庭园设计也相当考究。

都说观红叶,一看色彩斑斓,二看层林尽染,三看万叶飘丹。那么,因为喜爱摄影来到毘沙门堂的人,大多是冲着万叶飘丹而来的吧。这条最出名的红叶坂道,除了中间的阶梯供拾级而上,两侧平坂道用竹条加以分割,并在地面挂出禁止通行的提示牌,好在红叶飘落的时候,积蓄出新的美。

关于物哀美学的典例,樱吹雪是一种,万叶飘丹也是一种。对于这样的无常,有人遥首以盼下一次的绽放,然而 日本 人却爱上了花叶盛极必衰的样子,美丽地绽放,再灿烂地死去,从衰败中更能忆起它们响彻大地的曾经。

登上石阶,来到寺院范围,这时候给我们视觉冲击最大的,是寺院外凋零却干净利落的枝垂樱与寺院内隐约可见的盛放的红叶形成的对比。有人说绽放和凋零有着相仿的姿态,都有一种空空的寂寥,一个在寂寥中等候,一个在寂寥中回首。能觉察到这种寂寥的,是因为我们还不完整,心灵尚未被补全,所以同样尚未完整的外物才会让我们得到充盈感,这也是我们和自然最亲密的羁绊。

为什么前面说到红叶隐约可见?因为毘沙门堂最美的部分除了门口的红叶坂道,最美的那几棵都藏在需要付费的寺院内。如舒国治所说,门券之设,隐隐有教人专注此一场所之细审慢详的意思,倘要匆忙求个概况,不如不进。这一次我们并没有选择入内,只是在外围观望一圈。一定不是最好的角度,却也大致可以望见红叶披挂下的“ 高台 弁财天”,因为建筑本身的朱红色,和红叶衬托起来,更显优雅别致。

后来看过官网宣传照,得知红叶连绵的另一端,是寺内著名的回游式庭院“晚翠园”,石桥穿过的水面构成一个“心”字。与 京都 郊区自然生长的红叶全然不同,庭院内的颗颗红叶互为借景,相映成趣,处处透着匠心的造景艺术。

(图片来自官网)

这座被红叶染尽的皇室寺院,未能睹其全貌,现在想来略显遗憾。

醍醐寺,宝中寻枫

坐落于 京都 郊外东南隅的醍醐寺,以其丰富的藏品 和美 景闻名于世,该寺于1994年作为“古都 京都 的文物”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寺中的 金堂 、五重塔等许多建筑物也被指定为 日本 的“国宝”。寺内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上醍醐、下醍醐和三宝院,购买的门票只包含下醍醐和三宝院部分,有时间去上醍醐的需要另外买票。

都知道醍醐寺因丰臣秀吉在此举办过盛大的“醍醐赏花会”而声名鹊起,也因此常年排在 京都 赏樱名胜前列。然而在层林尽染的深秋时节,醍醐寺内也藏着几处让人印象深刻的赏枫地。

特别史迹“三宝院”

现场领取的宣传折页上写道,三宝院是醍醐寺第14代住持,胜觉僧正于1115年创建的。后来作为醍醐寺的本坊,历代主持在此居住,处于醍醐寺的核心地位。

现在的三宝院是以丰臣秀吉在1598年举办的“醍醐寺花会”为契机进行整建的,其庭院基础为秀吉亲自设计,至今保留着桃山时代的华丽气氛,被列为国家特别史迹以及特别名胜。其中,庭院景观一览无遗的表书院,是采用了寝殿的建筑样式的代表桃山时代的建筑物,被指定为国宝。庭院内的景致由静谧的枯山水庭院作为前景,错落有致的池泉式庭院环绕作为后景。

重点文物“仁王门”

穿过樱马场后的仁王门,是丰臣秀赖再建 金堂 后于1605年重新修建的。在这里供奉的仁王像本来是供奉在南大门的尊像,是1134年由佛匠势增和仁增建造的,现在列为重点保护文物。像内的墨书与帖子上面记载着尊像从南大门转移至此的经过。

此时,仁王门前只留下树干的成排樱花树与门后色彩交错的红叶形成鲜明对比,穿过仁王门,就能看到广阔的下伽蓝,这里有众多国宝级的殿堂和文物。

国宝“五重塔”

五重塔高约38米,塔顶上的相轮约13米,相轮占塔的三分之一,给人一种安定感。为醍醐天皇敬祈冥福,由第一皇子朱雀天皇于936年动工建造,并于951年竣工。其第一层内部的壁画描绘的是两界曼陀罗及真言八祖,被认为是 日本 密教绘画的始祖。

为什么特意指出这座建筑?因为五重塔左后方的那棵红枫身姿挺拔,身形饱满匀称,通体幽红色,与塔型及塔身颜色莫名相配。

最红亦是“弁天堂”

一座火红色的小巧建筑倒映在水面,与红叶交相辉映,这就是弁天堂,与弁天池的搭配更是庭院小景的巅峰之作。连日赏枫而来,第一次看到了架起三脚架,抬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团。然而想要拍出最惊艳的照片,晴天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小风也才有利于弁天堂倒影的拍摄。

Chapter 2 阳光灿烂的日子

这时候的 京都 ,秋高气爽,正是孕育“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醉人景色的好时节。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叶片正变着色。研究表明,植物叶片中有一种叫花青素的特殊色素,在秋天光合作用不稳定、叶片无法吸收营养的情况下,叶表附近会制造大量的花青素,以保护叶片日益降低的养分制造能力。所以,当白天阳光越是充足、夜间温度越发低的时候,花青素分泌量越大,从而显现血红或是金黄的叶态。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叶片正在闪闪发光。自然光这种能使物体的颜色、形貌、氛围发生瞬间转变,从而呈现出四维美感的事物,从古至今,从科学家到艺术家,均为之痴迷,好像生命与美永远离不开光。莫奈热衷于描绘同一场景不同光线下的色彩变化,安藤忠雄则在他的建筑中将光运用到极致,比起这些主观行为, 京都 的枫叶似乎只需要安静地暴露于阳光下,就能妆点整座城市。

东福寺,一座选择了秋天的古寺

日本 历史上曾大量砍伐森林,后又重新种植,生态恢复得很好,但在恢复的时候,有了许多人为的因素,根据审美和利用对植物进行了选择。从前看 日本 画家东山魁夷的画,感觉 日本 的风景很整齐,也许就是自然被人为地设计过的原因吧。

而在六百年前,有这样一座寺庙,它就是毫不犹豫地砍掉了所有的樱花树,在春与秋之间选择了秋天,如今,这座寺庙成为了 京都 最负盛名的赏枫名所。

东福寺,于 1236 年由 镰仓 时代伟大的政治家九条道家下令兴建,其当时有意在 京都 建造类似 奈良 寺庙的大迦蓝。东福寺的名称,正是从 奈良 的两座寺庙名称中各取一字而得名。15 世纪,继东福寺的原始建筑被烧毁后,人们根据原来的设计图重建寺庙。这一时期前后,东福寺香火旺盛,成为 京都 五大寺院之一。寺庙内的许多别院和庙宇并没有被连年战争和相继发生的火灾所摧毁,直至明治末期,佛殿付之一炬。尽管如此,该寺目前仍保留着中世纪禅宗寺庙建筑的宏伟规模。

出了东福寺站,顺着人群流动的方向走,一路上的枫树同样没有输了阵势,迎着阳光,在墙头舒展着身姿;看枫红的同时,我们也连带看了舒国治口中绝了的墙,将一条原本无奇的路塑成了古意盎然的幽径,确有自己走来愉悦,观看其他路人沿墙经过而莫名兴奋之感。

从北门进入,首先是门口的木桥,可以在桥上眺望远处“真正”的通天桥,为什么强调真正?看过网络图片的我们,在同样被红叶包围的视角下,以为我们现在所处的就是通天桥,其实是卧云桥。然而,仔细观察会发现,对面通天桥上的人流更密集,顺着水渠向上看的视觉效果,有一种红叶染红半边天的既视感。顺着路拐过日下门,你会发现东福寺其实是一个巨大的禅宗建筑群,有很大的山门,很大的寺庙,以及方丈庭院。

买票进入通天桥区域后,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环形公园,地势最低,此时我们与满园的枫树处在同一地平线上。因为枝繁叶茂,阳光散射到枫叶上后,又从缝隙间洒落在布满青苔的地上。这时候,作为观赏者的我们,用仰视的姿态去将她们收入眼中再适合不过了。

想要抵达通天桥,还必须跟着游览指示走上一段。经过横跨洗玉涧的小桥时,你会发现此时小流水堤坝两边依旧是青苔覆盖,如果恰逢赏枫末期来此游玩,必定能见到红叶铺满整个水渠的惊艳画面。

随着地势上升,在通往通天桥前,会经过一个开阔的小公园,仿佛是为了观赏层次需要,这里并没有种植过于高大的树木。因为互不遮蔽又光照充足,叶片几乎全红了,此时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娇艳欲滴。

比起涌入殿内赞赏所供佛像之华丽,我们更喜欢捕捉光影流转下的寺院小景之美,如木窗子之格子线条参杂枝叶倒影的灵气儿、如檐角之高耸带来的崇仰意趣、如殿门之远收于枝叶中的景深比例、更有树之弯曲对比 方正 建筑下的不规则......这样,既满足了我们享受美的心思,又避开了层层人群,悠哉。

通天桥的一面通往地势更高的开山堂,另一面则是跨越一整片红色海洋返回本堂的长长木桥,此时,你才会发现刚才站在卧云桥上望见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大部分的人都是聚集于此,面向卧云桥那一面俯视,寸步难移,在这里赏枫,你只需要屏气凝神,因为目之所及,皆是枫叶,就算秋风拂过,也不见波澜。50%红色,30%橙黄,20%墨绿的景象,已经让我们很是满足,想象一下再过几天,80%鲜红的鼎盛美景该是一场怎样华美的盛宴啊。

这座原本只是用来通向开山堂的桥,后来被绘在了雪舟和尚的东福寺图上,成为京洛名景。当年欢喜地走在通天桥上吟作汉诗的禅僧,大约不曾预料到将来这里会成为 京都 最著名的红叶名所吧。

虽然通天桥是枫叶季东福寺的精髓所在,但作为 京都 最大的寺庙,远远不止有这么一座桥而有名而已。 回到通天桥的出口附近,放下国宝级的 三门 不说,这里还有东南 西北 四个庭院,各种枯山水尽在其中,禅意十足,如果不是像我们这样只冲着红叶前来游览的,也可以买票进入一睹芳容。

在 三门 前稍作停留,看过夕阳斜射下的成排小鸟居,便从中门直接出了东福寺。此时,寺院外墙边的红叶已被灯光打亮,观夜枫的人潮即将袭来。作为此次红叶狩的第一场,给我们的初印象是人多却有序,浩大且层次分明,幸运的是有阳光带我们进入赏枫状态。

常寂光寺,伏在山坡上的美人

去 京都 观红叶,你一定听过“ 京都 红叶,以 岚山 为第一; 岚山 红叶,以常寂光寺仁王门为第一。”这个平时并不是名气最大的寺院,到了秋日,却能迅速窜身为首屈一指的赏枫名所,深得游人喜爱。因为常寂光寺坐落于小 仓山 山腰,寺院没有墙壁,只有植物环绕四周,还有着“伏在山坡上的美人”的美誉。

关于常寂光寺,曾有一个传说,12世纪时,一位平氏女儿嫁入皇家,贵为高仓天皇的皇后,但在文治元年的平源两氏战争中,平氏全族被灭,她带同2岁的儿子安德天皇跳海,儿子死了,她却获救,后来削发为尼,最后在常寂光寺隐居,故而常寂光寺作为一座尼姑庵出名,也名寂光院。

这一日,阳光盛好,又值周末,明知游人众多,却也是一定要去光影斑驳的常寂光寺看一看的。到达 岚山 的时候,嵯峨野小火车站已排起长队,好在我们的目标不在于此。想躲避一些人潮,就先去了附近的其他寺院转转,待到午后酒足饭饱,来慢慢欣赏。

可能是我们太小觑本国人的热情,午后的常寂光寺依旧人头攒动。

进入山门购票后,一众人就被参道两侧的金黄、橘、红的枫叶迷住了,纷纷停步按下快门。往前移动几步,便会看到 大名 鼎鼎的仁王门,作为常寂光寺里最古老的建筑,是于14世纪建造的,铺盖茅草的屋顶在附近的枫叶交错下显得相当特别。

穿过仁王门,可以选择在山坡一角坐下,环顾四周满目青绿的苔藓,突然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也可迎着周围挺拔高耸的枫树,一路拾级而上,低头所见的满坡青苔与抬头望见的各色枫叶,配上此时洒落林间的阳光,让院内瞬间变为打翻的调色盘,不同层次的色彩在你眼前流淌、汇合,美得让人恍惚。

盘旋至观景台一侧,还可以远眺 京都 ,红黄相间的天然画框正勾勒出城市风骨。再往上走,便是本堂和多宝塔一带,传统日式庭院的氛围,让这里突显沉静之美。因为已经无光,我们索性绕回到刚刚最灿烂的位置。

不像琉璃光院的移步换景,常寂光寺的园林充满了野趣。往前一步,发现红枫透着金黄。后退一步,发现枝丫上还有被鸟吃了一半的果子。转身回看,仁王门外层次分明的红正与屋檐上的苔绿悄然交缠。

当年开山僧人也许是看上了这里的幽僻,才在此修建适于隐居修行的寺院。那么对于游人而言,前来常寂光寺的最佳时节当属秋天,瑟瑟秋风中,各色红叶如彩霞般排山倒海而来,整座山似乎都摇晃起来了,期间又有松柏、阳光点缀其中,这个原本朴素的寺院被装扮得炫目缤纷。

厌离庵,不愿离去

秋日,好像除了游客,全 日本 的人都纷纷涌入 京都 。 京都 之秋叶,如同 东京 之春樱,都存着他们亘古未变的向往,这是一年中和自然最美的两次相逢。这时候的赏枫地,没有绝对的名所或是小众一说,一个特别的感受是,我们是跟着人来的。作为常年排名第一的 岚山 地区,想要在其中挑选到一处相对安静的地儿,那就得碰碰运气了。

这座离常寂光寺不远的寺院,是藤原定家在编选《小仓百人一首》时居住过的山庄,曾一度荒废,后由冷泉家修复,并获灵元法皇赐名厌离庵。通往寺院入口的小径较为隐蔽,一不留神就会错过。

来到殿宇的左侧,这时候刚好有光打落至没有阻隔的屋宇内,不用像在其他寺院内那样争相逐位,这里的缘廊或是榻榻米位置可以任由挑选,坐下来发发呆是我们此刻最想做的事。因为暖季,原本应该红了的枫叶,依旧以绿色居多,但不像 春日 花见时必要的满开状态,这样未见顷的叶态反而更显清幽之势。

得知厌离庵的“厌离”跟字面相反,解作「飽きることが無い」,有“百看不厌,不愿离去”的深层意义,这倒是符合我们当下的心境。

寺院内未欣赏到的红叶景象,后来在寺院外,与被阳光宠爱的玩耍场一起捕获。

宝筐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回游庭园,白砂青苔,有多风树木华,晚秋全庭红,
有室町将军足利义诠,南朝武将楠木正行,是两人墓,
生相仇敌,死邻坟墓。”
这是宝筐院宣传折页上的一段话,简洁明了地说清楚了里面的故事与景色。

这座由白河天皇创建,最终以足利义诠的院号定名的寺院,到了这个季节,照样人头攒动起来。回游走过,你会发现小小的庭院,有大大的美,抬头是红、橙、黄、绿色彩场的互动表演,低头是苔藓与落叶的盛宴。

要说人群最聚集的,还是这个不大的本堂。本堂内位于西面和南面的四扇门框,形成一个直角,让你无论处于殿内的哪个位置都可以同时看到两个方向的庭园景色,也有索性坐下来,冲破门框的限制,直视满庭色变枫树的。这时候,他们坐在门廊上看风景,看风景的我们在殿内看他们,颇有“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之意境。

我想 日本 庭园之美,除了错落有致的池泉式庭园,以及抽象深邃的枯山水庭园,这种使庭院美景镶嵌在门框里的额缘庭园,更充满想象空间,宛如一幅优美的画作。前两者都是庭园的一种建构,它们的区别简单来说就是有水或无水;而后者则是一种观赏方式,人坐在殿阁中央观赏庭园,视野会受到日式屋檐门框的限制,随着观赏者位置、角度以及光线的变化,景色也会随之变化,庭园中草木的生长和枯荣,晴天或是雨天,将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四季颜色。

窗格外面的世界再大,我却更愿意从这小小的空间里凝望。

千本鸟居,轮回

那时候的小千代,
随着镜头缓缓摇动,欢快地跑过阳光穿透下的千本鸟居,
这组让她从一个对生活绝望的无知少女向艺妓转变的长镜头,
在光影流转间,带她穿过结界,找到了自己的神,
从此命运相连。

这个曾经出现在《艺伎回忆录》里的画面,一直留存在我的脑海里,不曾忘记。
如今,能如愿拜访此地,不为祈福许愿,单纯因为她的美。

在 日本 ,鸟居作为神社的附属建筑,大部分都是单个存在的。然而,由于伏见稻荷 大社 里的稻荷大神主掌生意兴衰,每年都会有许多工商团体来此祈求保祐,回去后可能赚了大钱,后作为还愿,纷纷来此建起各自的鸟居,久而久之,这里的鸟居就越来越多,甚至绵延好几公里直至稻荷山顶。其中,最唯美也是最漂亮的一段,就属神社主殿后两排紧挨在一起的鸟居,以右进左出的方式排列着。

走进千本鸟居,老朽褪色的暗红色和光鲜亮丽的朱红色密集地交织在一起,视觉上首先非常震撼迷离。随后走过出来方向的成排鸟居时,你会发现每座鸟居上都记载了设立日期,并非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而是当一座鸟居朽败后留出空位,由新的鸟居替换,正如同人的生死更替与轮回。

太阳照射进来,鸟居会显得格外通透,斑驳的树影打在鸟居上,就好像阳光在鸟居的缝隙间穿行一般。加上山林里不时传来的鸟叫声,会让你感觉到仿佛漫步在时光隧道里。

如隧道一般的鸟居之下,似乎永远都是游人如织。想拍一张无人的照片,需要极大的耐心,或是跟着几个互不相识,不同国籍的摄影师集体侯位,让经过的游人愿意自觉地留出空间。如果你会在 京都 呆上超过一天的时间,那么强烈建议一早前往,或是太阳下山后再来。

Chapter 3 不舍的夜

快冬至了,白昼变得越来越短,这时候的 京都 城,不到五点就会被夜色笼罩。

深秋无尽的夜晚,虽不像夏日那般,多有买了啤酒坐定于鸭川边的大学生,或是散步于 岚山 嵯峨野的游人;但在枫叶季会推出夜间特别参拜的各大寺院,却是一反常态,热闹无比。这时候,灯光掩映下的古建与红叶,仿佛带你回到平安京,亭台楼阁,池水潺潺间,似乎又有梦中长安城的风韵。

不去赏夜枫的人们,多是躲进先斗町的各式茶屋、居酒屋买醉去了。酒酣后,去祗园白川或是花见小路一带散步一番,有情志的也可像舒国治先生那样,选一个十五的夜晚,自月光下感受 日本 古装片的情味。

总之 京都 的夜啊,常叫人不舍。

贵船神社,不止有点灯

贵船神社是位于鞍 马山 西麓的古老神社,近年来凭借着一张灯笼石阶道的照片,成为新晋网红。春夏的绿、秋日的红、冬季的白似乎真的与点灯后的参道万分相配。一时间游人纷至沓来,又在拍下那张自我满足的美照后匆匆离去。熟不知,除了献灯参道,这一带的神秘传说与神奇体验也是值得探访一番的。

要知道,鞍 马山 被称为神秘之地,茂密的老杉林中藏匿着无数的传说, 比如 天狗。同时,这里也是 京都 的水源地,贵船神社供奉的正是水雨之神,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比起 京都 ,这里的历史更悠久。

沿河边一路上坡,路边是一排排古朴的餐馆。若是夏天,家家会在河边搭起竹床,解暑纳凉的同时,品味传统的日式料理,这便是有名的“川床料理”了。而作为同样是在河面上享用的食物,“流水素面”则显得更亲民,爽口的面条一团团地从对半劈开的长长竹筒一端顺水飘到食客面前,从水中捞起素面蘸着店家特调的汁,相当有趣。

行至献灯参道前,虽未亮灯,密集的人流仍是延伸至神社顶端。比起审美疲劳,摩肩接踵的人潮更让我们焦虑。放弃名场景的拍摄,直奔水占卜实属明智之举。

这里的抽签不同于其他寺社卷起的薄纸,而是用厚厚的空白无字签纸代替。想要看到签文,你必须将签纸放入神社内的水池中,慢慢的,签文就会浮现,颇具趣味,心中感叹不愧是供奉水神的神社。随后,你可以通过扫码将签文翻译成中文,如果签文不如意,可以系到水池边的竹架子上以求化解。

如果是一对恋人来到此地,还可以购买神社内最有名的结缘御守,因为这里也是人气很高的结缘神社,很多当地人来此求缘、举行婚礼。

此时,天色慢慢暗下来,山里的气温也愈发的低了,神社人员在入口处点起火盆,参道上的灯也同时被点亮。看着主参道上持续不降的人气,我们只好在后边的迷你参道上造作起来。直到我们决定离开,那张心心念念的照片还是未能拍成,于是安慰自己也许有遗憾才有下一次的到访。

返回小巴站途中,溪流里飘着的盏盏河灯已经亮起来,透过闪烁的灯光仿佛能够一窥平安时代的景象。这时候,有更多的游人往神社方向走;小巴站内,整车的游人也在一批接着一批赶来,也许这就是“贵船点灯”的魅力所致吧。

要说贵船一带最酷炫的赏枫方式,我想非搭乘叡山电铁莫属了。这条起点在出町柳,沿途可去往比叡山、大原、贵船、鞍马的私营铁路,在秋日将会迎来它的乘坐高峰。根据网上的红叶情报,11月下旬的贵船附近红叶可观赏指数为六颗星,色泽之好甚至赛过 岚山 ,说的“附近”大概就是指市原至二之濑一段吧。

等车的时候,站台对面被灯光打亮的枫红已奏响前奏,直到电车驶入枫林,车内照明关闭,两旁拥簇的红叶在灯光的照射下,演奏出高潮,正如我们所见,染成了让所有游人趋之若鹜的红叶隧道,渐变的红叶漫天浸染,让人一眼见过便无法忘怀。1分多钟的时间里,电车还会刻意放慢行驶速度,供车厢内的游人细细观赏。

我们游贵船,心情终于在最后时刻得到平复。

永观堂,仪式感般赏夜枫

如同有着 春日 赏夜樱的习惯,秋日赏枫,除了看她自然光下的美,夜晚灯光掩映下的红叶,自是不能错过的。在 京都 ,如果只选择一个地方赏夜枫,那么一定是永观堂吧。

永观堂乃 日本 净土宗西山禅林寺派的总本山。平安时代初期,弘法大师弟子真绍僧都创建禅林寺,为文人藤原关雄的别墅。后因永观律师入主该寺,改称永观堂。宽阔的院内,围绕着释迦堂、开山堂、御影堂种植着3000棵枫树,每年11月中旬,满山红叶与红叶掩映下的殿堂、寺塔以及倒映在池水中的红叶倒影相映成趣,给人一种难以描述的东方寺院美;到了晚上,灯光的加持,使得现场如梦似幻。她还有着“红叶永观堂”的别称。

秋天的天色黑的很早,所以五点三十就正式开始叶枫场了。原本的停车场变成了现在排队进场的区域,我们到的时候已经乌压压地排起了长队,但此时,大半个广场依旧是空荡荡的,随着天色完全暗下来,整个场地都被人群充斥满,亲眼目睹队伍排起来的全过程,我们确信这比 大城 市高峰时候的地铁站震撼多了。学着 日本 人如此有仪式感地去观赏红叶,是第一次。

队伍开始移动起来,在我们终于进入到前一个排队方阵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前面还有一个。这种螺旋式的流动,本该让我们产生怠倦感,但是看着周围淡定的本地人,再看看谈笑风生的其他游人,以及队伍旁早已跳出墙头摆弄风姿的红叶,心理竟升期待感。

我心中的永观堂名场景top1,应该就是眼前这个被几棵大枫树围绕着的木门了。木制大门虽古朴,因为布艺门帘的装饰,显得禅意十足;加之木门另一侧透出的层层叠叠、若隐若现的枫叶,让所有经过它的人无不驻足停留。

永观堂其实很大,因为夜晚多处庙宇不开放,加之前赴后继的人流,我们顺着指引牌基本就是游览前半部分的庭院。从被众人围堵可以拍摄到整个放生池的梦庵往下走,可来到放生池边,观赏弁天社、极乐桥与远处的多宝塔倒影在池内的画面,这也是来此赏夜枫的精华段。然而人确实太多,以至于一不小心会被挤进池子中。

觉得太拥挤的人,大可以在旁边的茶舍选一个位置坐下来,悠闲地在红伞下边品茶点,边观赏。也可以继续往后走一走,各种小景致的枫树错落呈现,在灯光的加持下更显流光溢彩,惹得游人纷纷驻足拍照。细看枫叶透过光的样子,犹如点点红叶星辰,染红整个以回廊连接诸堂的庭园。

连日来赏了这么多场枫,发现夜枫的优势在于,枫况能在亮灯后扬长避短。关于红叶自带金色的荧光滤镜一说,也在亮灯后被激发到极致,亲眼看过才觉这绝不是夸大的说法。

听说许多人年年都会来这里赏夜枫,而对于我们,也许夜枫是永观堂最美,可在这样的人潮拥挤下,确实不能静心观赏。出门后,发现赶来赏夜枫的人群已蔓延至道路旁的寺院围墙一周。

青莲院,繁星点点

这次 京都 赏枫之旅意外造访了非热门赏夜枫景点——青莲院门迹,这个有别于其他夜间参拜的设置,始于青莲院门迹的本尊是炽盛光如来,其为光的本身,化身为青不动明王亦背着炎之光,因此点灯意在以光照亮黑夜。若是连日赏枫让你感到审美疲乏,不妨来青莲院门迹感受下光的力量。

从祗园一带走来,不过一公里的距离。还未入内,门口的大 樟树 配以入口墙上的幽蓝色水墨光影已十分吸引眼球,据说这棵 樟树 为亲鸾圣人亲手种下,树龄高达800年,是 京都 市的天然纪念物。

买票、脱鞋好像已经成为参拜寺院的惯性动作,我们直接来到宸殿,这是青莲院最大的建筑,沿着走廊往里走,那幅透着幽幽蓝光的名场景就会出现在你眼前。庭院内布满呼吸灯,并以一种缓慢的节奏交替闪烁,变换色彩,此时氛围神秘的四周只留下树木剪影。尤以整面草坪上的青蓝色闪烁最为迷幻,像暗夜里游荡的萤火虫,也像掉落地上的星星忽明忽灭,坐在走廊边静静欣赏有着治愈人心的效果。

离开宸殿后沿着指引牌走到龙心池附近,会发现青莲院有名的两座庭院,以杜鹃花闻名的“雾岛之庭”和池泉回游式庭园“相阿弥之庭”,虽灯光幽暗,依旧能看出园林布景的讲究,一树、一草、一石、一沙,每样物件都合理又错落地排列搭配着,十分有意境。

继续往上走会出现一片竹林,从稍高处可俯瞰来时的建筑。最后会绕回到起初所见的点灯处,在庭院步道可看见入母屋造式建筑的宸殿全貌,这时候,灯光与寺舍一同入镜又是不同的感受。此时,我们还惊喜地发现寺院宣传海报上的视角,一束蓝色灯光直射天空与地面闪烁之幽光遥相呼应,光柱,萤火,竹林,池泉,皇室,寺院,在这里变成了一个触手可及的梦。要是带着三脚架,该有多好。

川端康成在《古都》一书中提到的关于青莲院的静,我们深有感触,因为这里少了些人头攒动,多了些大隐隐于市的感觉。起先觉得800日元门票太坑,后来却是看得入神。

八坂塔,夜色中的古代境况

舒国治在 《门外汉的 京都 》一书上写道:“事实上, 京都 根本便是一座电影的大场景,它一直扮演着“古代”这部电影,这部纪录片。”说到 京都 的古朴氛围,应该离不开那些传统建筑,而 日本 传统建筑,几乎都要从五重塔谈起, 日本 的文艺作品曾用“飞檐伴月、勾栏夕日”去吟咏它。

五重塔之于传统城市,就如摩天大楼之于现代城市, 富士山 前的忠灵塔, 奈良 法隆寺里的五重塔......就常常被张贴做为城市的象征,这种源于宗教的祭祀建筑,既是构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又散发着令人心生崇敬之感。

清水寺外遍布的各种坡道,高低错落,蜿蜒曲折,有三年坂、二年坂依次铺陈,有宁宁之道、花见小路纵横交错。滚滚人流自祗园而来,不紧不慢地观摩两旁古老町屋,或是沿着这些青石坂道,直接向音羽山下的清水寺而去。俯视这一切的,正是法观寺八坂塔。

这座重建于公元1440年室町时代的五重塔,虽在寺宇众多的 京都 并不起眼,但与沿街的传统日式店铺并立,又在一片低矮的木屋中凸显,成为了东山最醒目的地标。这种街市、町屋与古塔的完美映衬,在 京都 仅此一处,这也是摄影师的取景框总青睐于它的原因。

白日的这一带,永远是寸步难行的状态;但当夜幕降临,两旁栉比鳞次的店铺陆续打烊,人气会稍褪去些。夜越来越深了,历久弥新的青石坂道在灯光下泛起油光,町屋与八坂塔则只现出轮廓,场景里剩下的是黝黑与昏黄二色,就如舒国治所描述的”一入夜,大伙把灯光打了起来,故意打得很昏黄“,这时候你可以穿着和服,打着折伞出场, 配合这自古以来的画面。

Chapter 4 期待再次相逢

总去 日本 旅行的人,多少知道那里有种“名所踏遍”的旅行方式:很多历史悠久的景点名所,早已在地图上被连成线,成了人们想在旅行中一举行遍、征服的行旅线路。

对于行程紧张的人来说,这种旅行方式绝对是弊大于利。
就如我们,想在琉璃光院及附近的比叡山一带感受得久一些,却不得不因为要赶去三千院而离开;拜访完三千院,又不得不因为已经安排的贵船神社而放弃仅10分钟之遥的宝泉院......要去的名所太多,又不想错过一处,这样的循环,无法细审慢详不说,反倒会生出一分不满。而唯一令人满足的,确是旅程结束的时候,做到了名所踏遍。

这种为崇尚的目标全心攻克,最终得到自我实现的追求方式,似乎与路途本身就是旅行的全部意义相悖。与其敬畏结局,不如敬畏路程,这种想要细细品味美的念想成了再次相逢的契机。

清水寺,燃烧

作为 京都 17处世界文化遗产中,最接地气,也最有人气的古寺,本该一早就提上行程,可因为拥有“火烧清水舞台”这绝境一幕的清水舞台正在维修,又不喜欢冲着人多的地方去,清水寺起初并未在我们的行程规划中。直到醍醐寺的观赏来到最后时刻,血色般的染红一幕并未得见,于是就想去枫况尚好的清水寺碰碰运气。

拥挤的巴士,高峰期时才会碰上的交通拥堵,永远摩肩接踵的八坂通至三年坂一带,我们仿佛是被人流一路推至清水寺前,起初只见高耸的三重塔和钟楼,还未见红叶踪影。

买票随队伍脱鞋进入本堂,连着的就是被脚手架围绕的清水舞台,一整片黑压压的人群聚集于舞台上,我们边暗自担心着它的承受力,边稍向外移动着。因看过柯南的《红色修学旅行》,大致知道是能与东福寺通天桥上的景致相媲美、而视野更宽广的景象。赶时间的缘故,我们并未在此多逗留,而是直接沿栈道走上音羽山,去寻找可以俯瞰 京都 市景、清水寺建筑与红叶唯舞画面的位置。

远望这座由十几米高的榉木支撑建在悬崖上的清水舞台,正被绿树红枫交错簇拥着,说是 日本 国宝级文物,此刻是无法好好辨识的。因为这个舞台,每年的这个时候,清水寺都会推出夜间特别拜观活动,供游人观赏夜枫。要想清楚目睹这高光时刻,你得登上奥之院回望,浮翠流丹间,尽显华美壮丽之势。

顺着坡道往下走,会绕至枫林间,这里的枫叶啊,大约是跟着寺中僧侣听过禅、悟过道的,它美得浓烈却不张扬,安静地绽放于此。沿路还隔段设置着休憩铺子供品茶赏枫,期间多是身穿传统和服的妹子信步于枫红下,于嬉笑打闹间留下合影。

此时,抬头是同样色彩明艳的三重塔,突如其来的夕阳,染得叶片鲜红如血,连带映红了三重塔。本该离开的游人纷纷停下脚步,一起燃动这惊喜时刻。

清水寺对于 京都 来说,是那种无论去过多少次,都可以重复前往的地方;而对于我们来说,去的匆匆又留有回响的,自然是期待能再次相逢。

你:“我打算11月去趟 京都 。”
我:“这么突然,看红叶吗?”
你:“对啊,太美了。”
我:“我也超级想看,真的决定去吗?决定哪周了吗?可以先买机票......”
你:“等我排班出来,大致是中下旬的样子吧。”
当初的一拍即合,促成了这趟说走就走的秋日美学探寻之旅。

有时候,表达和倾诉过多,就很难有时间去感受,
而 京都 ,就是这样一个让人不需要思考、回归本真、依靠直觉去感受的城市,
就如 京都 秋日的美,只要一首纯音乐,就能向你娓娓道来。

2019年的旅程,
从一场明媚清丽的春日花见开启,在这场温暖浓烈的红叶狩中落下帷幕;
这种喜欢跟随时令变化来观赏景色,顺带了解城市风貌的习惯,
似乎提前向2020年预约了夏与冬。


摄影:喵三岁

  • 游侠客公众号

  • APP下单更优惠

关于游侠客 游侠客的故事 游侠客招聘 联系游侠客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交换链接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游侠客用户服务协议》 《游侠客服务隐私政策》

营业执照 旅游度假资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食品经营许可证

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专用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旅游预订电话(免长途费):400-670-6300 投诉及紧急事件联系电话:400-670-6300转5 全国旅游投诉电话:12301

公司总部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98号浙商大创业园D幢3楼

浙ICP备20007990号 公安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105号 © youxiake.com 版权所有法律顾问:北京中伦文德(杭州)律师事务所 傅林放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