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去过巴西,我才明白人们为什么说「上帝用六天时间创造了世界,而把他的第七天献给了里约」;
才发现「原来纸醉金迷的欲望都市,与人间地狱的最大贫民窟,只相隔了一个天主像的距离」;
才真正体验了一把巴西人的生活。
🕐本次行程在8月,南半球的冬天。巴西的冬季总体来说温度不低,根据不同城市有所不同,比如里约一年四季都像夏天,圣保罗就是15-25摄氏度左右。
🚙行程概览:
D1:抵达里约热内卢
D2:里约热内卢基督山、糖面包山
D3:里约热内卢Favela贫民窟
D4:里约热内卢海滩冲浪
D5:圣保罗中转
D6:抵达阿雷格里港
D7:阿雷格里港市内科技馆、教堂
D8-9:阿雷格里港周边小农场
D10:前往环游世界下一站
💰大致花费(2人):
合计26405元。其中签证费3200(当时还未免签);机票1600;景点及旅行团费1370;住宿1850;餐饮2380;交通1815;手机卡90。具体明细如下:
需要说明的几点:
1.现在巴西已经对中国免签啦,能省下一大笔钱!
2.最后我们从里约飞到了厄瓜多尔首都基多,机票价格2000/人,没有算在以上账单中。
3.阿雷格里港并不是巴西的常规旅游城市,在那里我们蹭吃蹭住在当地朋友家,因此省了一笔生活费~
🔖关于语言
巴西以葡萄牙语为主,英语普及率很!低!要遇到一个会说英语的人非常困难。为了自由行环游南美,我特地提前两年学习了西班牙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很接近,一般巴西人能听得我的西班牙语,但是我听不懂他们的葡萄牙语。很多时候用肢体语言笔画笔画也就过来了。
在这里推荐大家使用google translator,提前下载好离线数据包,需要交流的时候可以打字进去,也可以直接对着app说中文,大多数日常用语都能准确地翻译成你需要的外语。
✊关于货币
巴西的通用货币叫做雷亚尔,跟人民币的兑换比率大约是1雷亚尔=1.9人民币,可以在当地ATM机换取。
特别注意的是!!!在巴西一定不要使用磁条信用卡!在巴西我们的所有磁条信用都被盗刷,无一幸免!建议去ATM取现,或使用芯片信用卡。
❗️关于安全
我们在巴西没有遇到什么危险的事情,但是在路上你会感到明显的不安全感。尤其是里约,会时常见到警车呼啸而过,里面的警察都是全副武装穿着盔甲举着枪。
去贫民窟一定!一定!要跟着旅行团开设的项目走,独自进入是非常非常危险的!专门的旅行团会请贫民窟的当地居民作为向导,已经成为一个常规旅行项目,能够确保游客安全。
📷拍摄装备
由于环游世界旅程较长,综合考虑装备便携性和拍摄效果,我们携带了:
1.华为P30pro。对,就是一只手机,大多数的照片和所有视频都是由手机拍摄的。
2.大疆OSMO Mobile手机云台,拍摄视频稳稳哒!
以上装备请根据自身情况参考,拍摄效果见正文吧~
「上帝用六天时间创造了世界,而把他的第七天献给了里约」
飞往巴西的时候,我带着这样几个印象中的标签登上前往里约热内卢的航班:海滩、足球、毒品、烤肉。这些东西,后来我多多少少都体会到了,但里约热内卢作为这个国家的开场,依然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
Rio de Janeiro,即里约热内卢,葡萄牙语的意思是“一月的河”,因葡萄牙人1505年1月远航到此而得名。
我抵达的季节,却是8月南半球的冬天。即便是冬天,我们也穿着短袖。阳光明媚得睁不开眼。
这是一个「旅游胜地」!沿途所见,是沙滩、游客、餐厅、商店——似乎没有我刻板印象中的那些危险与神秘。
抵达基督山的时候,游人并不多。搭乘着小火车一路往上,铁轨边就是一户户的住家。
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里约热内卢基督像”,是里约乃至整个巴西的象征。它重达1200吨,世界上最有名的巨型雕塑珍品之一。
它双手平举、低头俯视,是真正来自上帝视角的俯瞰。
「遵行上帝的律法,就是与上帝同行,也必得蒙上帝的祝福。」
当你站在这座拥抱所有的基督像之下,感受与这座上帝之城同在,那是一种上帝无处不在的圣神。
基督之下,是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有举着手机自拍的、有摆各种造型互拍的、也有网络红人对着镜头跳舞直播的。
据说,基督像太高,每年会遭遇雷劈3-5次,手指也能看出明显的修补痕迹。但无论如何人来人往,它始终伫立在那里,拥抱着整个里约热内卢,包容着所有贫穷与富足。远观是圣神、近看是震撼。
最吸引我的,是基督山下整个城市的风景。不,那不是风景,那是一副巨大的风景画。
海是城市的延伸,山是海面的点缀;近处是油画、远处是水墨。
这不像是真实的风景,因为它美得过于朦胧。
「糖面包山」,是个有趣的名字。由于山的外形使葡萄牙人想起老家一种把糖制成圆锥形方糖的模具,所以因此而得名。
站在缆车厢里,任由缆车牵引向上,四面八方都是景。
山上游人很多,猴子也很多。蜂猴并不怕人,悠然自得地蹲在护栏上,或休息或吃食或打量着人类。
一向对小动物毫无抵抗力,逗逗耍耍,不知不觉天色黯淡起来。抬眼一看——
「糖面包山的日落,一定是我见过最美最美的日落!」
我很难把眼前的景色与我所了解到的巴西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沉浸在画中的感觉,何来人间烟火?何来丑陋疾苦?
我们想去感受里约的海滩,于是选择了冲浪。
在这个人人说葡萄牙语的地方,英语很失灵、西班牙语也不好用。我用蹩脚的西班牙语电话预约了一位冲浪教练,他听得懂我,我听不懂他。
里约的海滩很热闹,游泳的、冲浪的、日光浴的、沙滩排球的……一路上遇到好几个冲浪教练在招揽生意。
听说这里的沙滩很容易遇到偷人钱财的小偷,所以我们只带了比学费多一点儿的现金,下水前就提前付了钱,免得上岸发现钱全丢了。
教练很卖力,一个人教我们俩。推板、喊口令、纠正动作、拉板……不知道为什么,我不像第一次在龙目岛学冲浪时那么没心没肺地兴奋,我好像感受到了这个城市一些别的东西。
后来,我才慢慢了解到那是什么。
在这个关于信仰、努力和美好的地方,我怀疑过世界的真实,也渐渐窥探了世界的现实。
Favela,葡萄牙语直译指的是灌木的意思,但巴西当地人用来比喻贫民窟。
还记得上一篇中那双手平举、拥抱一切的“里约热内卢基督像”吗?其实他没有拥抱到一切,他遗忘了他的身后,Favela正在他顾及不到的背后野蛮生长。
「里约纸醉金迷的欲望都市,
与人间地狱的最大贫民窟,
只相隔了一个天主像的距离。」
带领我们走进Favela的,是从小在那里生活的居民。看上去约40出头的大哥,中等身材、戴着眼镜儿,说起话来很少带着笑容,让我觉得心里有些紧张。他的工作,便是Favela的向导——只有对Favela无比熟悉的人,才能带领国外游客去认识那一片法外之地。
小巴在Favela的主干道上停下,我们下了车,大家围成了一个圈聆听注意事项:游览过程中排成一队,不可掉队;把包背在胸前,不要拿出贵重物品;只有在向导说允许拍照的地方才可以拍照。
向导显得认真严肃,让我觉得更加紧张。
当真正走进贫民窟狭窄的街道中,我们看到了头顶密集而又凌乱的电线,到处都是。电线上总是挂着一两双鞋子,用鞋带相连,随风飘荡——那是黑帮标注势力范围的物件。
墙上一些看似随性的涂鸦字母,其实也是管辖这片区域的黑帮名字。
我们在一片空地前停下,队伍的最后,有人拿出了相机。“我说过这里不可以拍照,这不是开玩笑!”向导突然变得无比严肃:“有一次,也有游客在这里拍照,我没有注意。‘hey!’我听见有人在背后叫了我一声,一回头,一把枪正对着我们。黑帮的伙计说,这儿不能拍照,你怎么不跟他们说明白呢?!”
“我们在这里的一举一动,他们都知道。哪一天、来了几个游客、走过哪些街道,他们都一清二楚。千万千万不要在这里拍照了!”
我们一行大约10人,鸦雀无声。没有人敢说话,也没有人敢再拍照了。一只居民家的鸡突然飞起,扑腾的声音都把我们吓了一大跳,当时的我们觉得自己身在明处,可怕的黑暗势力潜伏在暗处且无所不在,简直就是贫民窟里的一群惊弓之鸟。
在一面满是弹孔的墙壁前,向导讲述了几年前警方与黑帮之间的火拼。原来黑帮不只是电影里的凶神恶煞,他们有的时候就像是居委会大妈,夫妻吵架要协调、停水停电要维修、基础设施要建设……他们从居民中发展马仔,也要维护好居民的生活。这里是一个小生态,他们就是这个小社会的政府。
这里跟迷宫一样曲折又层层叠叠的小径,让警察迷惑,甚至连住在里面的居民都难免迷路。多么危险的美丽!走过一条条羊肠小道,我看到有一些大约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手持对讲机,一见到我们便警觉起身,拿起对讲机不断说些什么。我们也惊恐地瞥见满是纹身的男人在震耳欲聋的音乐声中擦拭着一把步枪。
然而一个个与我们擦肩而过的居民们,却显得对一切都习以为常。他们通常都面带放松的笑容,见到我们便微笑问好,好像我们来的就是普普通通的旅游区一样。
向导见到提着水的老人,便上去帮忙;见到满眼好奇的孩子,便鼓励他们尝试跟我们英语。他们的生活,平静友好地让人觉得与众不同,反倒是我们紧张地不知所措,就连打招呼都显得很生硬。
中途我们在居民家开的甜品店休息。货架上的商品种类不多但摆放整齐,蛋糕和布丁出奇地好吃!5元雷亚尔,就能吃到一小块巧克力蛋糕。
我还记得店主阿姨的笑容温暖又热情。尽管地方拥挤得我们几乎不能坐下,但当她淳朴麻利地把甜品摆上桌的时候,大家明显都渐渐放松了下来。
拿着甜品走出来,向导便让我们靠墙站成一排。只见两个小伙儿拿着铁皮箱和塑料桶在我们对面坐下,二话不说开始了他们的乐队表演。
那一瞬间,我觉得迷幻。在最危险的里约贫民窟里,我在聆听铁皮和塑料敲打出来的音乐,而且身体不由自主地随它舞动。原来,这里除了贫穷,还有创作。
Favela里有一所学校,什么年龄段的孩子都有。走上一条又高又窄的楼梯,算是学校的第一层,这里是含着奶嘴还在地上爬的小宝宝;第二层是幼儿的教室,他们画画、看书、打积木;再上一层,便是顶楼天台,有个孩子们抢着玩儿的小滑梯。
我总是很喜欢幼儿园这样的环境,即便外面的世界有多纷扰,里面依旧五彩斑斓。但是,孩子们总会长大。他们以后也会是马仔吗?他们能离开贫民窟的生活吗?他们是否也有自己的小小梦想却无法实现呢?面对中国的孩子,我从来没有过这些忧虑。
贫民窟的房子都是居民自己搭的,一幢靠着一幢。如果有其中一幢倒了,那么整个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掉,幼儿园也不例外。看着阳光下玩耍嬉笑的巴西孩子,我真的不敢想象这种可怕的场景。这里的母亲牵着孩子的手来学校,是和全世界母亲一样的温情,但你永远也不知道它会在哪一秒就和泡泡一样突然破掉。
Favela里还有一位画家,通往他画室的楼梯窄小得让人站立不稳。整个画室只有一张小桌子,和一块木板搭的小画板。
他以Favela为创作背景,涂抹着那些密密麻麻的红砖房子、电线穿梭。
我们在画室的楼顶,俯瞰了整个贫民窟:屋顶上是居民们用来接雨水的装置,也有他们搜集来的大袋易拉罐。
在这个基督拥抱不到的地方,是一直往山顶蔓延的小房屋,一个挨着一个。人们在这里作画,也在这里舞蹈。那些小巷子中无处不在的涂鸦画也在不住地告诉我们,这里不只有枪战、贩毒、强暴、抢劫,还有艺术、理想、温暖、阳光。
终于走出Favela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只在贫民窟周围停靠的警车——警察们从不进去,边上是一个小小的足球场,一些青少年男孩正光着脚踢球。
后来我在一本书上读到,对于很多贫民窟的孩子来说,足球就是他们无比坚定的梦想,他们坚信那只破到棉絮都要飞出来的足球会带他们去到想去的地方。但事实上呢?这已经再也不是一个贫民窟孩子凭借勤奋就能成为职业球员的时代,他们大概永远也付不起去打俱乐部参加选拔的车费,永远也参加不上专业训练课程,永远也实现不了心中理想。
我曾写道:在这个关于信仰、努力和美好的地方,我怀疑过世界的真实,也渐渐窥探了世界的现实。
阳光、海滩都是理想,贫民窟才是现实。
这不是我们第一次蹭住在歪果仁家里了。
八年前,Steven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实习项目,地点在俄罗斯,作为一名中国人,他的岗位居然是“英语外教”。记得当年才刚有微信,他传来一张有个老外在厨房切菜的照片说:“我的室友是个巴西人,1米9的大个子,切胡萝卜那叫一个一丝不苟!”
没想到八年后,我俩拖着两只大行李箱,从中国千里迢迢地飞去他的城市,只为见一见这位老朋友、过一过巴西土著人的生活。
他的名字叫Jairo,他的城市叫“阿雷格里港”,是巴西南部最大的城市和重要港口。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在机场出口处,他穿着藏青色的大衣迎接我们,给了我们各一个拥抱:“欢迎欢迎!我刚从上班的地方开车过来,穿得比较职业哈!”他真的个子很高,以至于进驾驶室都像是钻进的,开车的时候头发几乎都碰到了车顶。尽管如此,这个大个子却让我觉得有一点“萌萌哒”。
他的公寓在一个安静又干净的小区里。这里是他结婚后和妻子Rosana租的公寓,房东是他父母的朋友,所以房租比较便宜。和中国的许多年轻小夫妻一样,他们在结婚前张罗着租个自己的小房子,慢慢地攒钱买辆小车,努力工作,用攒下的小积蓄出去旅行。
走进他们三室一厅的公寓,明亮又整洁。女孩子总是擅长发现家中的美好事物,我一眼就被玄关处的相片和小物件儿吸引了。“这些都是Rosana布置的,她学建筑,以前做过室内设计师。”家中这些有品位的摆设,让我瞬间对尚未谋面的女主人好奇起来。
家里开放式的厨房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一见到它,我便嚷嚷着说要在家自己做饭吃。宽敞的客厅连着餐厅,阳台上摆着可爱的小植物们。
我们客随主便,在书房安了家。书房不大,拉开沙发床,再加上两只大行李箱,整个房间被挤得满满当当。但毕竟是白吃白住,最求之不得的是:能够抱紧大腿体验地道的当地生活,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
“今天在家做晚饭,我们一起去买食材吧!”
Jairo一召唤,我们便屁颠儿屁颠儿地跟他出了门。那天正好是周末,小区对面的公园里有个有机菜市场,每逢周末才开张。
市场不大,我们却逛了很久——里面的东西让我们新奇不已!
我从没见过比我的手掌还大出一圈儿的土豆:
而一筐石头一样的不明物体,居然也是土豆!
垃圾被细致地分成了5类:金属、玻璃、塑料、有机、纸张。
我们品尝了当地甜品“乳酪包”,买了米、胡萝卜、黑豆、蔬菜,和几块长得跟石头一样的土豆。
终于逛到市场的最末端,遇到了一个卖饮料的老爷爷。我们有心尝一尝,却语言不通,只好叫来Jairo做翻译:“你问问这是什么饮料,都是些什么口味?”
Jairo和老大爷叽里咕噜一阵之后,给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回答:“他说这是中国功夫茶。你们看,这里写着Komfucha,就是功夫茶的意思。”
What?!Are you kidding me?!
Jairo继续绞尽脑汁地用英语翻译道:“这个功夫茶对身体非常好,因为里面含有一种菌,对身体很好的那种菌,它们是活的,就在这些茶里面,你们懂我意思吗?”然后补充道:“他这么说的,我也没喝过。”作为中国人,我们也没喝过。
抵不过好奇心,我们品尝了两瓶来自巴西菜场里柠檬味、仙人掌味、有活性益生菌的“中国功夫茶”。那是粘稠的口感,带有植物汁液的口味,不算太坏,但也谈不上多美味。比起正宗的中国功夫茶呢?它俩还真没法儿比,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嘛!
采购完回到家,时间已经不早了。巴西人的晚餐通常在晚上8点左右,比较简单。而午餐要从中午12点管到晚上8点,所以会丰盛很多。
那天晚上,Rosana要在大学兼职上课,半夜才能到家。大厨不在,我们就作Jairo的助手,一起做餐巴西食物Risotto。当他说出这个词儿的时候,我们完全没有概念是什么。看到他切了写奶酪和火腿,想当然地觉得这些都是Risotto的一部分,结果Jairo一片一片地往自己嘴里塞:“来呀,先吃点呀,吃饱了才有力气做饭!”
直到慢悠悠地吃完了菜板上的小零食,我们才开工做菜。
巴西的蔬菜一律水煮,对我这个以“厨娘”自称的中国妇女少女来说,简直太容易了。那么主食Risotto的做法呢?
只见Jairo在锅里倒了些油,把切块的洋葱放进去炒香,加了些冰箱里准备好的鸡肉丝儿,然后熟练地拆开刚在市场里买来的一袋真空包装大米,直接“哗”地倒进了锅里。
“NO!!!”这一幕猝不及防地激发了我内心深处烹饪观尽毁的呼喊:“怎么能够水都没有就把米倒进去了?米也没洗一洗啊!”
Steven却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还哈哈直笑:“我在俄罗斯第一次见到也是这反应,别大惊小怪,这就是巴西烹饪法。”
加了沸水之后,我们轮流搅拌着这满满一锅米。对于这锅米最后能不能变成能吃的食物,我抱着深深的怀疑。大概半小时之后,米饭渐渐有了中国大米饭的模样,水分逐渐被吸收,整锅米粘稠起来,再放上一层芝士,就是传说中的Risotto。
Risotto就着蔬菜和土豆,就是我们在阿雷格里港吃的第一顿巴西家常饭。那长得跟石头一样的土豆,口感味道出奇地香软,我们YY它可能是番薯和土豆的杂交,小土豆也不可貌相呢。
第二天一早,房子的主人们都去上班了,餐桌上已经为我们放好了早餐:面包、水果、蜂蜜、茶。食物虽简单,却藏不住主人的心意:明亮的餐盘摆在鲜艳的餐垫上,映着早晨的阳光,让人觉得又是美好的一天。
晚上,我们一起用在家做了一顿正宗的巴西烤肉。巴西最好吃的烤肉,是牛屁股肉。
没有想到这间公寓小小的阳台上,居然还在墙壁里藏着一个专门烤肉的地方!我们取出专业的烤肉工具,我们自己串肉、自己腌制、自己烧烤。
我从不知道巴西的烤肉,只要撒上一层盐烤一烤,就能那么好吃!既厚实又多汁,说它是我长这么大以来吃过最好吃的烤肉,一点儿都不夸张。
Rosana调制了百香果柚子水果茶,煮了巴西特有的花茶。我们开了红酒,吃着烤肉,聊着天。
夜色降临,Jairo和Rosana兴之所至地为我们跳了一段曾在婚礼上表演过的舞。
我相信八年前,俄罗斯的夜色也和今天一样妙不可言。那个在俄罗斯切胡萝卜一丝不苟的巴西室友,八年后举着红酒杯在自家客厅与他的中国朋友聊着生活跳着舞。原来,结下一段缘分是如此不露痕迹,只有再次相逢才知当年的珍贵。
我们在巴西土著朋友Jairo和Rosana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阿雷格里港城市周边自驾游。
出发前,Rosana准备了各种小零食,还有当地人手一杯的马黛茶。我从未见到过比中国人还爱热茶的外国人。
我们习惯在办公室或是家里,泡上一杯热茶,好像它是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伴侣;在冬天,很多人会带上泡着茶水的保温杯,在路途中随时随地喝上一口。但我们永远也不会出现像在巴西那样的奇景:在公园或是广场上,几乎每一个人、至少是每一个家庭,都捧着一只泡着马黛茶的杯子,一手还拎着一个大大的热水瓶!大家都有专门用来盛放马黛茶具和热水瓶的牛皮背包,款式各异。
中国人爱茶,也不至于爱到背着茶壶和大热水瓶出门儿,但巴西人会。当他们出门儿旅游,只要条件允许,都会带着马黛茶,还有专门泡制马黛茶的茶杯和工具。就像我们这一次的周末自驾游一样。
马黛茶不像中国的茶叶,它是粉状的。茶粉占据了杯子的一大半,一直满到杯口,热水从另一半空着的空间倒进去,放入一个带过滤功能的铁质吸管,就能开喝了。一般来说,一个家庭或是一个小团体喝同一杯茶:第一开你喝、第二开我喝、第三开他喝……以此类推,大家轮着喝。
于是,我们一车四人,边聊天说笑边和本地人一样轮流喝着一杯马黛茶,不知不觉地就开到了巴西的乡下。
我们在一家自助餐厅吃了午餐,浓浓的南美乡村风,阳光洒得刚刚好。温暖舒适的格调,根本不会让让人察觉到这是一个胖死人不偿命的地方!
这里的自助餐,也和中国的不同。除了甜品一样样儿摆上餐台自取以外,其他的都在waiter手里。他们会来回穿梭在餐桌之间,时不时地问你要不要吃这道菜。你以为这样就不会吃撑了?错!因为你会对每一种食物都很好奇,摆上桌的食物一盘儿接着一盘儿,而且下一份总是莫名地更好吃。waiter也十分热情,只要他们关注到某一种你特别爱吃的东西,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再拿一份新的给你。我们餐桌上的炸奶酪,就是这样一盘接着一盘上的。
午后,我们扶墙而出继续赶路。
车子在一扇铁栏杆门前停下,我们按响了门铃。主人开门迎接了我们,原来这里便是我们即将度过这个周末的民宿。不大不小的院子里有两幢房子,其中一幢是用石头搭建的,两层楼,配有木头门窗,一条弯弯的小石板路通向它的门口。我心想:要是我们住的房间是这个石头房里的某一间就好了!
这时,房东阿姨打开了石头房子的大门:“这两天这幢房子就归你们啦!”什么?!整个房子?所有房间?!
我欣喜若狂地冲进门去,里面的布置让我更加难以平静:这简直就是我梦中的屋子嘛!石头地板和墙面,一楼是起居室和厨房餐厅,有烧柴火的灶台和舒适的沙发,整个儿原始乡村的调调,就连中间支撑的柱子都是一棵曾经活着的大树!虽然风格淳朴,但冰箱餐具柴米油盐一应俱全,小篮筐上插着花、小窗台上摆着酒,一处处细节都透露着这儿的主人有多懂得生活。
二楼是卧室,有好多间,房间不大却整洁温馨。推开木窗,就能看到外头的风景——外头居然还有一个小农场!
我又头也不回地蹦跶到小农场里,去认识那些在闲逛的小羊、在啄米的小鸡、在打盹儿的小狗、在摇摆的小鸭。
“那边还有两匹马哦!”房东阿姨试着用葡萄牙语跟我说,我听不懂,她便索性让我跟着她走,这时候大家也都跟着过来:“你看,这匹是妈妈、这匹是儿子,他还是个青少年嘞!”
在这个小农场里,我仿佛像是掉进了天堂!“他们好漂亮!好漂亮用葡萄牙语怎么说?”
“Muito bonito.”
于是我牵着小马,开心地搂着他说了好几声“Muito bonito!”让Steven给我们合影。
拍完照我跑到了一边,轮到Steven去过把瘾,他也摸了摸小马肚子说了声“Muito bonito.”随后的一秒钟,大家根本还来不及反应,“嘭嘭!”,Steven被这匹脾气暴躁的青少年马仔子连踢两蹄子!一脚在大腿上、一脚在屁股上。“嗷嗷嗷!”等大家回过神来的时候,Steven已经疼的蹲在了地上,捂着大腿。
然后整个农场突然忙碌了起来,房东阿姨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忙关了小农场的栏栅,取来了一大桶冰敷冰块。Rosana帮着房东阿姨一起找药膏,我和Jairo扶着Steven从农场艰难地挪回房子里。
当晚,我和Rosana一起用柴火做了一顿丰盛的巴西晚餐。我第一次发现原来用松果点火那么助燃!熊熊焰火不仅能烹饪食物,还把整个屋子都烤得暖暖的。我们就这样映着火光一起晚餐。
期间房东阿姨又赶来两次,为她的小马踢伤了尊贵的中国客人而道歉,还送来了满满一篮子早餐作为补偿。Jairo和Rosana哈哈笑着,不停地模仿Steven那句“Muito bonito.”和被“嘭嘭!”两蹄子的画面,说这下你们再也忘不掉在巴西的特别经历了!那一刻,我觉得我们是那么亲密,无关不同国籍、也无关天差地别的语言,而是只有真正的好朋友,才会在你受到无关大碍的伤痛时哈哈大笑,那是一种亲密之下才敢有的“不留情面”。
那一瞬间,我有一种梦想成真的感动。当你朝夕相处的爱人与远方素未谋面的朋友,走心地为你寻找一处你梦寐以求的地方,哪怕只在那里一起呆上一晚上,你都会觉得它永恒得就像一辈子。
阿雷格里港,不是一个常规的旅游城市。这里很干净,不像里约那样人口稠密,给人平静宜居的感觉。
我们参观了城市教堂,漫步在城市公园里,街上的那些建筑、雕塑,看起来仿佛像一座欧洲小城。
路过城市公园的时候,我们偶遇了一场街头艺术表演。各式各样的装扮和道具,在街头烘托出了一场活生生的话剧。演员既能踩着独轮车灵活自如地游走,又能爬上移动的大铁架子载歌载舞,他们的敬业与投入一点儿都不亚于剧场里的演出。
演出吸引了不少路人围观。我看见一位坐轮椅的年轻人,停下轮椅饶有兴致地观看表演;也看见一位遛狗的大叔路过这儿,便席地而坐,狗也蹲在身边一起沉浸其中。在阿雷格里港生活的人们,好像从不着急追赶着什么,他们总有这份闲心,停下来欣赏一场演出、沐浴一会儿阳光。
艺术馆里是一些我们看不懂的雕塑,开开心心地打卡拍照后,就在艺术馆内的咖啡厅消磨时光。咖啡厅由两位漂亮的女孩儿经营,她们把整个空间布置得文艺又有格调。
我们品尝了一杯带火焰的咖啡,和另一杯加酒的咖啡,才发觉原来美酒加咖啡的滋味又冲又苦。
科技馆是一个互动性非常强的地方,可以带上头环体验用意念移动小钢珠,直观地感受什么是随机分布,开动脑筋用积木解决数学问题。
老师们带着孩子在科技馆中做实验,逐一记录下每个孩子的实验情况。大家的积极性很高,兴奋地争先恐后。
日落时分,市民们捧着马黛茶,聚集在湖畔的广场上,听乐队唱歌、与朋友聊天,一边赏着日落的美景,一边成为了美景的一部分。
我为我们在阿雷格里港的日子做了一个vlog,来围观呀~
在巴西,一定一定不要错过巴西烤肉!只要尝上一口,就会明白为什么世上烤肉那么多,偏偏巴西烤肉闻名遐迩。在里约和圣保罗,烤肉店遍地都是,你能亲眼看着厨师厚厚地切下一大块牛肉,放上烤架滋滋作响。巴西的牛肉真的是天生丽质,只需要抹点儿盐,烤一烤,就外焦里嫩、味香四溢。
我们曾在阿雷格里港一所大学的食堂,吃了一顿自助餐。那家餐厅大到仿佛掉进了食物的天堂!一所大学的食堂,居然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日本寿司、美国汉堡、巴西烤肉、意大利面。兜一圈儿就要花上至少十分钟,而满眼的食物是兜上好几圈都拿不完的。
我们也曾在巴西土著的带领下,吃路边流动小车卖的薄饼当晚餐。薄饼裹着肉、蔬菜、和芝士,我们在寒风中裹着格子毛毯,听着驻唱吉他手的歌声。
我也曾尝试用西班牙语打电话订了一家日料自助,牛头不对马嘴地说了半天,也不知道订成了没。到了餐厅,却意外地发现所有工作人员都知道今晚将有外国食客捧场,为我们预留了最好的位置。
用booking和Airbnb就能在巴西订到性价比比较高的住宿。我们在里约住的小房间是这样的:
之后在圣保罗中转,找到了一个超有特色民宿。公共休息区让人舒服得不想离开,还有两只好奇的猫咪跟着你让你撸。
在巴西,一间干净不算奢华的大床房价格大约300-400人民币左右。民宿的房东通常都热情好客,会说一些英语。卖东西的店主虽然都说葡萄牙语,但都很擅长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跟外国人交流。
此行在巴西朋友家home-stay的经历,让我们小小的友谊又升华了一大步。因为这段经历,我们真正体验了巴西人的生活,也深入了解了他们的文化。
旅行,不只是欣赏沿途的风景,那些特别的经历和路上遇到的人们,才让我们终身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