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降落 暹粒 机场时正是日落时分。
太阳斜斜的挂在天边散发着余温,整个天空都被染作橙色。
我一瞬间有种说不 清道 不明的感动,只觉心上分外雀跃,当下便道:我爱上这里了。
也许因为正好的天气与正好的时机,也许不单单源于这些。
那感觉,是一种磁场的共鸣,是我与某地当下即产生的缘分,所以它让我觉得:此刻很好,以后也会很好。
我知道这样讲,难免显得疯癫,但那确实是当下我的真实感受。
而事实证明,我们在 吴哥窟 的一切确确实实都很好。每一日如洗过般透蓝的天空,不大燥热的温度,所经之处相遇的友好笑容,不经意间发现的完美光影。
这一切,给了我们极好的旅行体验,即便现在回想起来,也要感叹:真好啊。
终于来到念想许久的 吴哥窟 ,我也开始相信,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黄昏方去,黎明始来。
晨起是料想中的好天气,出门时包车师傅已经等在门口,他是位中文颇好、友好而健谈的 柬埔寨 大哥,我们预定的是三天的行程,第一站前往购票处买门票。
吴哥窟 的门票分一日票、三日票和七日票,我们选择的是大家最常选的三日票。购买门票时需要现场拍照,照片会印在门票上,进入每一个景点时都会检票,所以门票是一定要保管好的。
在巴戎寺一层的回廊里兜兜转转,经过一处缝隙时有光洒下,随意的抬头一撇便看到了“高棉的微笑”。
他高高在上,带着神秘的笑容,我们在阴影里抬头仰望沐浴在阳光中的他,那样猝不及防,又似是注定,我们相遇了。
相遇有千百种方式,而私以为这样的方式再好不过。
巴戎寺位于吴哥通王城的中心点,其重要程度与代表性都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将这里作为游览 吴哥窟 的第一站是极好的。
一来,这里极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与造型为我们心中的 吴哥窟 刻画出了一个实际的形象,二来,这里精美的浮雕,百转千回的石廊,神秘而慈祥的四面佛都分外令人震撼,从而建立起对后面行程的期待。
巴戎寺,正是“高棉的微笑”:四面佛所处的位置,这里由苏利耶跋摩一世始建,苏利耶跋摩七世重建。巴戎寺共三层,一层和二层是回廊,三层为林立的佛塔。整个寺庙皆由沙岩盖成,墙壁上雕刻着精美而复杂的浮雕。
来到巴戎寺,一看浮雕,二看四面佛,对于浮雕,我们并未太过深入了解,所以在一层匆匆看过后便来到上层看四面佛。
林立的佛塔,数不清的面庞,虽然人潮拥挤,这里却是 吴哥窟 里我最爱的一处。
三毛是这样形容罗浮宫内的蒙娜丽莎的:“那个女人,神秘的女人,被放在一面玻璃的后面,前面隔了一段红绳子的距离——不给人走过那个界限。如临大敌一般地被保护着。而她,无视于一双双来往的眼睛,只是永恒地微笑着一个内心的秘密。”
而他,无视于一双双来往的眼睛,只是永恒地微笑着一个内心的秘密。此时这句话正贴切的表达了我内心的感受,千百年的沉寂与热闹,他只是永恒地微笑着,让人去猜,他不言不语。
这大概正是他的魅力所在。
这里真是构图的天堂,我上蹿下跳地按着快门,怎么拍都有新的角度,哪个角度都有极棒的构图。如果时间充足,用上大半天的时间在这里细品都是值得的。
来来往往的人很多,空气中大概也是嘈杂的,我却总能很容易的将外界抛却脑后,只一心放在相机取景器里的世界,所以同处当下相同环境中的人眼中的世界是一样的吗,很明显是不一样的。
莫教乱花迷人眼,旅行这回事也常常是需要抓住重点的。
在“精心”这一点上,诸多古代文明都是相同的,我所谓的“精心”正体现在无数壁画、浮雕、建筑上,墙壁不单是墙壁,佛塔不单是佛塔,屋顶也不单是屋顶,在功用性之外它们都拥有着极致的美感。
我想,对于美的追求也应证了这一王国的强大,遮雨避风之外有追求美的余力,这是强大者才得以做成之事。
有人说,四面佛代表的正是世间 万象 :慈、悲、喜、舍。
慈指深心愿给予众生幸福、快乐。
悲指可以感同身受的体察他人之痛楚,愿为其拔除痛苦。
喜即“随喜”指对众生所在善事随喜功德以促成。
舍指自舍己乐施与他人。
正为此般,所以为佛。
有人说,巴戎寺的四面佛或许是 菩萨 ,或许正是苏利耶跋摩七世本人。
说四面佛是苏利耶跋摩七世本人的观点很有深意,佛渡众人,而人学佛法成为人们心中之佛,继而普渡众人,倒也很有意思。
这一次特意穿了汉服来 吴哥窟 拍照,红黄配色的汉服竟意外的契合吴哥之景。在这里,果然还是明亮的颜色更加出彩。
穿着汉服出门总会被外国人误认作“韩服、和服”,而在 吴哥窟 偶遇的一名工作人员竟用很流利的中文说:她穿的是汉服,我在惊叹之余也深深感受到 柬埔寨 人民对 中国 的友好及了解程度。
且不论真心与否,这里的一切都是友好的,不得不承认,面对笑脸与面对冷漠的神情的感受确实是不同的啊。
参观完二层、三层以后回到一层,这时候一层竟很空旷,抓紧时机拍下两张照片。
此时目之所及之处的黑砖皆是破败,这里不知经历了多少次的倒塌与重修,经典依然是经典,它永远的受人朝拜。只是这曾经的“世界之中心”,如今不过是旅行者口中“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了。
世事轮回,是否都是如此呢。
从巴戎寺出来以后走几步就可到达附近的巴方寺。
去往巴方寺,必先经过一段石路,石路两旁是蓄着水的莲花池,这池水便是曾经的护城河。身型小巧的紫色、粉色莲花在水中盛绽,莲叶铺满水面,太阳光照过去竟闪亮亮的,这样的画面让人想到了莫奈笔下的睡莲。
我在想,这样的路之所以让人喜欢,大概是其充满了仪式感,似乎走过去将要到达一个不得了的地方一样,心中充满着期待。
巴方寺是一座五层的金字塔形建筑,它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立体建筑。这座寺庙共高五层,其中一、三、五层各是封闭式回廊,而位于五层的台基上有一座石塔,这座石塔是当时最高的建筑之一。
进入寺庙上层需要走陡峭的楼梯,时值正午,我们略有些累没有爬楼梯去上次参观,只在一层转了一圈,现在回想起来又很懊悔,当时应该去看看的呀。
果然在路上,只有尽全力才不至于后悔啊。
与巴戎寺相比,巴方寺有许多呈白色的石头,整座建筑的基石黑白相间,查询了巴方寺的相关资料后才知,白色的地方石块皆为后人新修。
1960年 法国 专家帮助修复巴方寺时,曾将坍塌的旧石块编上号罗列于空地上,想要一点点将它们拼凑上去,但当红色高棉政权上台以后赶走了曾经帮助修复的 法国 专家,销毁了所有档案。
而当后来想要继续修复时因为缺少资料,这些石块已回不到原来的地方,所以所有的修复工作都是用了新的石块,如今看来这些还泛白的石块都是后来新添的了。
在 吴哥窟 ,接连不断的回廊是再常见不过的,这些门框一个接着一个呈现出一种透视的美感,迈着步子穿过这些门廊重新看到外面的风景时总也会有种恍然的感觉。
如果没有透彻的了解这些建筑,总是很容易迷失在这些颇为相似的走道中,兜兜转转或是回到原点,或是来到一方新天地,都是属于这里的乐趣。
这些回廊也是拍照的极好位置,拍出来的相片会显得“很吴哥”。
在很多攻略里,提起塔布隆寺定离不开《古墓丽影》,我还没看过《古墓丽影》所以也无从讲述电影里的画面,于是只说一说我所见到的塔布隆寺。
塔布隆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的光与影以及寺与树,我们抵达这里时正值午后两点多,正是光照相当充足的时段,太阳透过密密的树枝缝隙洒下光芒,寺庙上、废墟上、地上皆是一片影影绰绰,这本该有几丝诡异气息的废弃寺庙在这样的光影下倒显得温柔而有趣了起来。
塔布隆寺是 吴哥窟 建筑群中最大的建筑之一,它始建于12-13世纪。塔布隆寺的建筑风格与巴戎寺非常像,不同的是这里比其它寺庙多出了神秘的生机,这生机便是生长于建筑之间粗壮而遮天蔽日的 大树 ,建筑与树成为了塔布隆寺的鲜明标签。
当吴哥王国灭亡之后,塔布隆寺在19世纪才被发现,被发现时这里已被繁茂的 大树 覆盖缠绕,这样的奇观也被保留至今。
当下明明暗暗的光影实在令人着迷,虽是废墟,在光影之中却也有着别样的美感。
和巴戎寺一样,塔布隆寺的石壁上也有着诸多精美的浮雕,虽然这个王朝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他们曾生活过的痕迹却还长久的存留于世,这便是文化的实体。
绕着塔布隆寺的外侧参观时便会与那些随意生长的树干邂逅,它们冲破石壁,交错缠绕在这被遗落的寺庙之上,那是怎样的生命力,又是怎样的漫长的时间,树之灵与寺庙交融,它赋予了它新的生命。
每每看到生命力顽强的植物都是好一番感叹,不知是谁播下的种子,它就那样生长起来了,从起初的并不怎么引人注意,到历经千百年风雨,它狠狠扎根于地下,又拼了命的够着天空,才是如今这番模样。
自然万物最简单的现象中又蕴含着极深刻的道理,大概任何国家、任何生命的生存都是如此,一边扎稳根基,一边奋力向上。
寺庙后方有一处被修复的较为完整,游人可以入内参观,已经泛黑泛绿的墙壁上还可以看到浅浅的浮雕,这些雕刻中所记录的是曾经王国兴盛时的模样,另一侧是一排排 石柱 ,这样的 石柱 在 吴哥窟 的大型寺庙中也是常见的。
还未和我恋爱之前琦琦曾经来过这里,我当时见他在这里拍的照片还笑他穿的衣服,没想到几年之后他又陪我来到了相同的地方,在相同的位置给我拍下照片,不知道他是不是有几丝恍惚哈哈哈~
还记得,太阳一点一点的西斜,我们坐在吴哥寺门口的石栏上,看橙色的光芒洒在佛塔上,天空远处是在暮色中起舞的鸟儿。
还记得,天未亮时便蹲在吴哥寺前的池塘边,等待着霞光一点点出现于天际线,而后染亮整个世界。
除了早与晚,日间穿行于吴哥寺大大小小的回廊间,也总会邂逅几丝美妙的光影。
这儿,是小吴哥,是 吴哥窟 最美的光影天堂。
吴哥寺内交错的五座塔,是 吴哥窟 最有辨识度的一张名片。而这里也是游览 吴哥窟 必要到的一处,我们总共来了两次,一次在这里度过了日落日分,一次来看日出。
吴哥寺便是小吴哥,这里是由苏利耶跋摩二世所建,建成共花费了89年!这是一座无比宏伟的建筑,其中错综复杂,上上下下,值得去细细探索。
吴哥寺内的回廊是我在别人的照片里看过多次的,虽是第一次到访却也觉得分外熟悉,一到这里便自然而然的像老朋友一样坐在了回廊边晒着太阳。
这里的氛围是宁静祥和的,现在坐在家里仍然能想起那时的感受,那是一个独属于吴哥的下午,时间不紧不慢的流逝,我们流连于这迷宫般的宫殿内,像每一个普通的游客那样,不紧不慢,充满好奇。
对于吴哥寺的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怎么转都有路的内部结构,向前,向左,向右,无论朝哪个方向看都有值得一赏的景致或光影,行走其中的时候总会觉得自己是不是错过了些什么,所以乐趣就是,无论怎么走都会有惊喜出现。
我最喜欢的,是这里的窗户,每一处的窗户都有着极精致的石栏,当光透过石栏的缝隙洒下时也是好看的。
千百年前,并未有如今这般机械与科技,我实在无法想象人工如何将本毫无形状的石块雕刻成一模一样的形状,而又是何等的巧思,设计出了如此之建筑。
寺庙后方有可以登上吴哥寺的梯子,梯子很陡,大家都上下的很慢,在傍晚时分这里还会排起长队,索性我们到的较早,没有排队就直接登上来了。
吴哥寺的二层,正是最接近那五座佛塔的地方,一路前行那本来远远看到的佛塔便近在眼前了。
正值四五点,太阳一点点西斜,他温暖的光辉斜斜地洒在这永恒的佛塔上,明亮而神圣。我们如此接近它,近的可以看到它身上的浮雕与花纹,但我们依旧仰望它,如同仰望万千的先贤圣祖。
我还蛮喜欢吴哥寺二层的氛围,虽然游客往来却不怎么嘈杂,一些人拍着照,一些坐在石阶上休息。
阳光已很温和,温度也是正好,此时心中充满了赏尽美景后的充实之感,我和琦琦也坐下来喝水休息,不再急着赶路。
每个地方给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吴哥寺给我的感觉是缓慢而安静的,一如此时温柔的夕阳,不刺眼却又拥有光芒。
我们从二层下来时,楼梯上行处已排满了长队,我们窃喜地逃离人群,来到了一处无人的空地,空地前有一座无人的宫殿。
那时的感受真的是极好的,空气静的干净,眼前之景又是分外开阔,我们两就像是探秘一般走近这宫殿。我想这时才是遗址真正该给人的心情:惊喜而又畏惧,因为空旷无人而产生的敬畏之心在人群密集之处是永远感受不到的。
无人之景,便是拍大场景的最好时机,看到照片总能想到当时拍照的情景,我和琦琦离得老远,他像指挥交通一般指挥我前后左右,一起出去的多了便也有了默契,离得很远时不用大喊大叫也能明了对方的意图。
从吴哥寺出来时游客即将散尽,残阳中的吴哥寺更加寂静。
五座佛塔被斜阳染作橙色,漂亮极了。我们坐在大门前的石栏上静看夕阳。
很多游人会前往巴肯山看日落,我看过图片并未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索性也就不去凑那热闹,只在吴哥寺前静静度过这段时光。
吴哥寺前的小池塘是拍五座佛塔的经典机位,我正好在这里拍下了日落与日出。
日落时这里很冷清,我们踱着步子随意的拍着照片。
而日出的情景就大不相同了。
4点多起床准备,5点准时出发,在黑暗中小跑着来到池塘边时这里已聚集了很多人了,找到空位后便是漫长的等待。
所有人拿着相机、手机眼睛都看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只待那个最完美的时刻按下快门。
我们看日出的这日天气并不算太好,天边只有浅浅的一层橙红,直到太阳升起来也没有太过华丽的晕染。但看日出这件事,一向对我是不大友好的,之前看日出不是下雨就是大雾,要么就是毫无日出,而今次的日出对我而言已经是相当给面子了哈哈哈哈(卑微.jpg)
如同看吴哥寺的日出这回事一样,我们做很多事情其实已经超越了这件事本身的意义,那是一种“但求不留遗憾”的心情。
但行路,莫问前程。
看完日出后,回酒店吃早餐、梳洗打扮。
出门拍汉服这件事确实是磨练人的,虽然起的很早回去以后还是不能补觉,要继续抓紧时间化妆、做发型、换衣服,折腾一次就是两个小时。
但是也唯有这些热爱着的事情能让人抵抗睡意、拖延、犯懒。
一切准备好以后前往女王宫。
这儿是不同的。
在清一色灰黑的吴哥建筑群中,有一座赤色的建筑,便是女王宫。
女王宫以小巧玲珑、富丽堂皇而闻名于世,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班蒂斯蕾”,这里是来 吴哥窟 游玩外圈中必打卡的一处。
女王宫距离吴哥城约25公里,从吴哥城出发车程一个小时左右。这里是 柬埔寨 三大圣庙之一,与 吴哥窟 大多数寺庙风格不同,女王宫用红色砂岩修建而成,这里有许多精致的浮雕,而因为这些精美的浮雕建筑,女王宫也称为了 吴哥窟 最精致的建筑之一。
在查询资料中了解到女王宫是 吴哥窟 建筑群中第一个采用“原物归位”的修复方法修复 成功 的建筑,所以这里我们能看到的遗迹基本都是真迹,这确实是相当难得的。
在这里曾遇到过一位外国老奶奶,她特意走到我的面前对我说:你太美了,你的衣服、伞、头发都好漂亮,然后询问是否能和我拍张照片,我能感受到那是发自内心的赞美。
穿着汉服出去旅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世界其实是非常包容的,我所遇到的大多数人都会投来赞许的眼光,甚至在旅途中还因为穿着汉服认识了一些可能本不会互相搭话的人。
我可以感受到来自世界的善意,当然,也会有不友好的声音,他们会说“你的衣服和景色不搭呀。”对于这些人我的态度就是:抱歉你不是我请来的评论员,who care you ~
女王宫的主建筑都被圈着,游客只能参观而无法靠近,这座寺庙不像之前所去之处的宏伟与高大,它是小巧而精美的。
远远看去,赤色的建筑上雕刻着精细的花纹,这里的每一块石砖都是一件艺术品,而佛塔错错落落的层次也很好看。
只是这里面积较小,游客多的情况下还是会觉得有些杂乱,所以这里还是来早一些比较好。
离开女王宫,继续前往崩密列,从女王宫到崩密列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我们去的时候崩密列还需要单独收取5美元的门票,最近有看到从2020年1月1日起如果持有有效期内的 吴哥窟 套票则无需另买门票。
在崩密列,所有“壮观、豪迈、高大”的词语都并不适用,但它仍然是震撼的,那是历史泯灭于尘埃中、但自然万物仍在此保留着旺盛生命力的震撼。
这里也是一声叹息,是曾经的繁荣都随时间消失殆尽的痕迹。
从大门口前往遗址区要经过一段小树林,正是下午两点多的时光,阳光透过树林打下斑斑驳驳的影子很是好看,走在其中人也被赋予了几丝诗意,拿长焦拍了张人像,我实在是喜欢焦外的光斑,那炫目的美好。
崩密列曾经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据说这里毁坏以后便深掩于土地之下沉睡了许多年,而在被遗忘的年月中一棵棵植物在建筑间拔地而起,它们粗壮而茂密,甚至穿破了石壁。
所以当这片遗迹被人发现之时,这里已是一片密林了,而因为千百个树枝的缠绕,修复工作也很难开展了。这遗迹与植物的交融,却也称为了一道奇观。
这里冷清的很,行走其中,只会遇到少量的三三两两的游客,大多数时间里几乎遇不到人。
我们慢慢走着看着,看那些留存下来的散落满地的石块,它们是怎样的被人运输至此,又怎样的被堆砌成一座座庙宇,它们又完成了怎样的使命,最后又是怎么在风中倒塌、散落。
它们的未来又是怎样,我们无从知晓。
那就是这样的一个午后,我们漫游在荒芜的遗迹中,遥想着一块石头的命运。
如果细细观察,崩密列建筑群的石壁上的浮雕也是相当用心与精美的,不难想象,这里的建筑在完好时应该也是相当庞大而美轮美奂的。
来到崩密列,不得不感叹的是植物的生命力,除了拔地而起的高 大树 木以外,还有在石缝中长出来的小型植物,它们看着脆弱却又无处不在,小小的身躯却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说来也很奇怪,再荒凉破败的地方,有了绿色的植物便又有了新的生机,这大概就是植物无言的灵力吧。
崩密列值不值得来是存有争议的,有人认为无趣,有人爱极。
正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旅行地给予不同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史学家看其史,美学家赏其美,建筑家研究其构造,而如我们一般的游客也不过是略懂一二的走马观花罢了。
行走其中,有一些遐想,有一些感受,便是足够。
从崩密列回城时会路过巴孔寺,巴孔寺是众多寺庙中教小众的一个,这里的游人也不会特别多,精致而小巧的寺庙在蓝天的印衬下极美。
这里曾经已被毁坏为一片废墟,由 法国 的专家经过七年时间修复至我们今日所看到的模样,巴孔寺算是 吴哥窟 中修复较为完好的寺庙之一。
巴孔寺是一座五层的金字坛形寺庙,但比起其他寺庙这里要小很多,整体建筑一目了然。
这里虽小,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巴孔寺是由苏利耶跋摩一世所创建的国寺,是吴哥遗迹中第一座多层式的神殿山。
这里曾经是当时的城市中心,是信徒心中的“ 须弥山 ”,但随着后来都城的迁移,这里的地位逐渐变得不再那么重要,所以我称其为“失落的 须弥山 ”。
随着寺庙内的台阶一路向上,来到位于顶端的佛塔旁,这里的高度已高于周围的绿植,若是仰拍,那画面像极了天空之城。
此时吹过一阵风,裙摆在风中飞舞,天空透蓝,我实在喜欢这样的氛围。
狂热的蓝天喜爱者,这两天真的是相当满足~
游览 吴哥窟 ,除了大热的吴哥寺、巴戎寺必去以外,选择几处小众的寺庙也是极好的。
这些游客稀少的寺庙又会给人不用的感受,那种遗迹的空旷、寂静的感觉也是相当值得体验一番的。正如 北京 天坛的热闹与地坛的冷清,他们都是 北京 重要的历史,却给人丰富的游览体验。
我喜欢着人人朝拜的震撼景点,也爱着也许没有那么宏伟却可以让我自由穿行其中的小众景点,这些都是丰富的旅行体验~
大吴哥城的南门是每个人去 吴哥窟 的人都要看一眼、拍张照的地方,这个地方排列着的珍贵的佛头也是 吴哥窟 重要的遗产之一。而在另一个地方,有一处与此处非常相像的地方,这儿便是圣剑寺,圣剑寺也有着相同的城门步道,只是被毁坏的更加严重。
相传圣剑寺是苏利耶跋摩七世为纪念他父亲而修建的,而这座寺庙的地位在 吴哥窟 的所有建筑中是不容小觑的,这里曾经是王室的住所,据说当大吴哥城还在修建时,圣剑寺便是国王的临时住所,这里也正是国王举行朝拜和读书的地方。
与大吴哥相比,圣剑寺给人的感觉是精致的,精致的回廊走道,精致的浮雕、门窗,与大吴哥的恢宏不同,这里又是另一种感觉。
虽说精致,但这里的结构依然是复杂的,百转千回的路线,怎么走都会出现新的景致。
圣剑寺的修复不算特别完整,这里到处散落着灰黑色的石块,断壁残垣之间杂草丛生。
这里曾是国王生活过的地方,也许千百年前这里是充满烟火气的,有着朗朗书声,有着炊烟袅袅,有着慈父与孝子,有着修身与治国之道。
如此想来,属于一个人的历史实在太短了,其苦心经营一生的东西终不过一片废墟。
想着想着,竟也是十分唏嘘。
虽说是破败的历史,此时眼前在太阳下闪闪发光的植物却是格外让人喜欢的,不变的永远是这些静止的,不断重生的小植物。
圣剑寺与巴戎寺的一些方面非常像, 比如 说层层的 石门 、石墙上精美的浮雕,以及透过房顶洒下的圣光。
吴哥窟 的各个寺庙之间都有着许多相同之处,我起初怕这些地方无法分辨,但若是每一处处细细游览过,心中的记忆仍不会混乱。
大概不仅仅源于建筑的相异,我们行走其间所相遇的不同难忘的时刻都是不同的。
如果说留有什么遗憾的话,我在圣剑寺是有遗憾的。
因为这一天时间较紧,我们并没有完整的探索完圣剑寺,所以当我回来看到别人圣剑寺的攻略时,发现自己竟然没有看到非常重要的藏经阁。
但是彼时我已经坐在家里,距离 吴哥窟 相当远了。
这大概也是给我的教训,在当下时,做事一定要再用心再用力一些,这样才不致后来恍然的悔恨啊~
决定来塔逊寺是源于在网上看到的一张照片。
原本高大的寺庙 石门 被错综复杂的树根包裹,而这树在如此的生长之下还依旧繁盛茂密,欣欣向荣。
塔逊寺在众多寺庙中也算是小众的一个,这里的游客稀稀疏疏,阳光正好的上午来到这里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塔逊寺的建筑与巴戎寺是极像的,所以不再赘述。
这里是极小的,从头到尾走完整个建筑只需要不到十分钟,这一次比起在寺庙内穿梭,我更喜欢在寺庙外流连。
坐在寺庙外的石阶上,太阳一会被云遮住,一会突破云层散出光芒,我们等待着那个阳光洒下的时机,然后按下快门。
值得一提的,若没有仔细寻找是看不到树包住寺门的画面的,那个景观位于寺庙的最尾端,从 石门 出去后回头便可看到。
我如果不是一心寻找,差点就被琦琦忽悠走了。
穿过那道有着小型四面佛的 石门 ,终于看到我寻找的那幅画面。
这儿是生命交汇的地方,这被百年前早已逝去的生命铸就的建筑如今与另一种顽强的生命交融,他们静静伫立在时光的长河中,诉说着历史。
那交错缠绕的树根,是怎样的生命力啊。千百的树根爬上寺庙的 石门 ,而后汇聚成为一棵参天 大树 ,它茂密、苍翠、欣欣向荣,洒下阴凉。
这样的奇景,大概只有在这里才得一见吧。
塔逊寺实在是值得一来,不是因为这里的建筑如何出彩或恢宏,而是源于这里静谧的氛围。
这样的小众的寺庙总是让人喜欢的,它的规模不会很大,行走其中不会迷失,也有可圈可点的景致。这里的游客也不会太多,你大可放慢脚步漫步其中,也不担心会阻碍了谁的道路。
大概是季节正好的原因,我们在吴哥的日子虽艳 阳高 照,却不至于大汗淋漓,这刚刚好的天气给了我安然的心态漫步于古迹之中细细浏览,不急不躁,静静感知当下的一切。
豆蔻寺是我们吴哥之行的最后一个点。
抵达豆蔻寺时正是午后,红色砖瓦的寺庙在蓝天下颜色艳丽让人欢喜。当下并无他人,我们绕着豆蔻寺漫步,感叹着它极具艺术性的建筑造型。
来到豆蔻寺的原因,是在网上看到了它的相片,它的样貌在 吴哥窟 中是独特的,当时间推移,网络上的照片真实出现在眼前,砖红色的寺庙与蓝天、白云、 大树 相衬,一切都美好的不真实。
这里与别处不同,它小巧而简单,一目了然。可以看出主庙的背后曾经大概也是有其它建筑的,只是此时只剩一片石基。
再往远处是茂林修竹,看不到尽头与其它建筑,头顶上是繁茂的 大树 ,待在这里只觉心旷神怡。
我和琦琦坐在树荫里,享受着这份独属于我们的安宁时光,也享受着这属于 吴哥窟 正好的一切。
此时心中亦是满足的,虽未看尽吴哥之景,却也已经得到了太多。
依依作别豆蔻寺,便也作别 吴哥窟 。
包车师傅依旧贴心,他拿了行李车把我们的行李摆放整齐,然后用他一贯友善的微笑对我们说再见,目送我们走进机场。
他是聪明、好学而友好的 柬埔寨 人,这里有很多像他一样的人,他们可以流利的讲各国语言,他们一日又一日地奔波于 吴哥窟 各个景点之间。
吴哥窟 是属于他们的宝藏,也是他们的衣食父母,想来也不禁感叹,那千百年前的宝藏至今还养育着一方 柬埔寨 人,这是怎样的恩泽啊。
万物皆有灵,希望这里一直一切都好呀。
行程安排及门票攻略
一、行程安排
D1 接机-柬式火锅
D2 巴戎寺-巴方寺-塔布隆寺-吴哥寺
D3 吴哥寺日出-女王宫-崩密列-巴孔寺
D4 圣剑寺-塔逊寺-豆蔻寺-送机
我们的行程安排的比较松一些,三天时间总共去了10个寺庙,平均一天3-4个,每个都有1-2个小时参观游玩。
吴哥窟 的寺庙实在太多,不可能每个都去到,去之前可以在网上多看看攻略,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几个寺庙和自己最感兴趣的择优游览。
二、门票攻略
吴哥窟 门票分别有一日票:37美元,一日内有效
三日票:62美元,有效期10天,指10天内的任意3天可前去参观
七日票:72美元,有效期一个月,指一个月内的任意7天可前去参观
买了通票以后,每个景点不限进出次数。
购买门票时需要拍照,照片会打印在门票上,所以一定要将门票保管好,每个景点进入前都要看门票。
食物
在 柬埔寨 ,我们几乎顿顿都吃的中餐,唯一一顿比较有当地特色的就是柬式火锅了。
🔸柬式火锅不同于我们国内常吃的 四川 火锅、铜火锅,而是和泰式火锅较像,中间是凸起的烧烤部分烤肉,周围一圈倒水煮菜,这和我们国内常吃的“水煎肉”比较像。
当地人将这种火锅叫做:“牛上山”火锅,还蛮贴切的~
🔸比较惊奇的是 暹粒 的菜品品种还是蛮齐全的,各类青菜俱全,还有金针菇、杏鲍菇、青椒、红薯等等,要知道想在国外吃丰富的蔬菜还是蛮不容易的。
超级推荐牛肉!牛肉上裹上一层鸡蛋,在烤盘上烤过以后真的很鲜美,除了牛肉以外,五花肉等等也都很赞。
🔸重点要说的是他们家的蘸料,味道不诡异,而且意外的复合 中国 人的口味,酸酸辣辣很喜欢。
和老板聊天中得知他家的蘸料是他妈妈调制的,应该算是他们家的“秘方”~
🔸店铺名字:TASTE OF KHMER SOUP&BBQ,直接在谷歌地图里搜索即可。
酒店
我出门旅行住酒店是属于能不挪窝就不挪窝的类型,所以在 柬埔寨 三晚都住在同一家酒店。
纠结了很久选择了一家装修很有 柬埔寨 风格的酒店,叫做 暹粒 西姆酒店。
🔸位置:西姆酒店距离吴哥城大概车程十几分钟左右,还是相对比较方便的。这里距离机场也非常近,车程20分钟左右。
🔸服务:一进门就感受到接待小姐姐的热情,擦手毛巾、特色接待饮品也及时奉上。
无需自己去前台办理,坐在等候区接待人员会帮忙办理好,然后一路介绍酒店直至客房。
🔸环境:酒店是独特的当地特色建筑,整体以木色为主。酒店内的酒吧、泳池、餐厅、spa等一应俱全,供客人休闲放松。
🔸房间:客房设置中规中矩,该有的都有,房间的空间也足够两个人办公、活动等。
🔸早餐:最要好评的是酒店的早餐,种类丰富且做的好吃,在 东南亚 酒店的早餐里算出彩的了。
🔸人均消费:我们住的房型含税不到500元,人均200多元。
交通、签证
一、大交通
从 西安 到 暹粒 ,没有直达航班,需要国内或者国际转机,我们选择的是亚航,在 泰国 转机,转机时间1个多小时,无须太漫长的等待,重点是便宜~如果提前买的话人均1500左右就可以搞定。
二、小交通
在 吴哥窟 游玩包车是必须的,包车有两种车可选,一种是tutu车,一种是汽车。
1.tutu车:tutu车的优点是便宜,玩小圈、中圈问题不大,但是跑远路就有点费劲了。缺点是当天气不好时坐在tutu车上会很难受。(如暴晒、下雨、尘土多)
tutu车小圈的价格一天在100出头,如果包含日出会稍微贵一些,如果去女王宫等稍远的地方价格在170左右。
2.汽车包车:汽车包车的话会舒服很多,无论跑小圈、大圈都没有任何问题,但相对价格也会高一些,但2-4人分摊下来也是很划算的了。
汽车包车的价格三天车型不同价格在850-1300之间,平均一天在280-430之间。
3.汽车拼车:汽车除了包车之外还有拼车的选项,适合一个人出行选择。
拼车三天500左右一个人,小圈150左右一个人。
4.tutu车两天+汽车一天:乘tutu车玩大圈和小圈,乘汽车玩大圈。
tutu车+汽车的三天行程在700元左右。
三、签证
柬埔寨 分电子签和落地签。
比较推荐提前办理电子签,电子签直接在网上申请,无须寄护照,2-3天就可以出签,很方便,价格30美元。可以自己直接在网上申请也可以找代理商代办。
入境卡上都有中文,填写非常方便,入境时工作人员会将你填写的一份入境卡订在护照上,出境的时候好会收回,记得要保存好。
我们入境的时候没有遇到索要小费的,如果遇到了也一定要严辞拒绝。
货币、汇率、时差
一、货币
在 柬埔寨 主要流通的货币是 柬埔寨 瑞尔 和美 元,来之前直接换好美元就可以,这里吃饭、买东西标价基本都是按美元标的。
二、汇率
人民币和 柬埔寨 瑞尔的汇率目前差不多是1:580,即1人民币换580左右的 柬埔寨 瑞尔。
我基本上就是拿 柬埔寨 币的数额除以600就是差不多等额的人民币,即3000瑞尔=5人民币左右
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目前差不多是1:7,即1美元等于7人民币。
三、时差
柬埔寨 比 中国 慢一个小时,即 中国 9点的时候, 柬埔寨 才8点。
通讯及语言
一、电话卡
推荐直接在网上买好电话卡,我们在网上买的是Smart的卡,5天200G含通话,一张30元左右。
在当地使用信号不错,电话也可以打通。
二、语言
柬埔寨 使用 柬埔寨 语,因为这里旅游十分发达,所以英语沟通无障碍,除了英语以外,这里还有很多精通中文、韩语、日语的司机和向导。
当然如果请中文司机或向导价格也会更贵一些。
气候及穿衣
一、气候
柬埔寨 是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雨季为5-10月,旱季为11-4月,比较推荐旱季出行。
我们12月初去的,气温最高不超过30度,不会感觉太过于燥热,早晚很凉快,如果去看日出的话还需要穿件外套前往。
暹粒 不同于热带海岛的湿润,这里还是比较干燥的,而且 吴哥窟 很多景点都还是沙土地,非常干燥的时候空气中会有尘土,所以乘坐tutu车出行有时会因为沙土而非常难受。
二、穿衣
普通夏装,再带件外套即可。
吴哥窟 拍照推荐穿色彩明亮的衣服,如红色、黄色、粉色等,穿深色衣服在这里拍照会融入到背景中,不会特别出彩。
其他攻略信息
1.小费: 柬埔寨 是小费国家,每天可以给包车师傅、酒店服务人员适当小费。大概给包车师傅每天5美元的小费,酒店服务人员一次1美元左右即可。
2.消费: 暹粒 的消费还是蛮高的,吃饭一个普通炒菜7-8美元左右,没有下6美元的。超市的泡面啊零食之类的都要比国内贵不少。
3.插头: 柬埔寨 的插头类型比较多,所以建议携带万国转换插头以备不时之需。
——
神秘微笑的四面佛、影影绰绰的光影、与寺庙交错缠绕的古树、每一个染红天的黎明与黄昏、每一块在历史中坚守的旧石板,造就了此时 吴哥窟 的每一个日和夜。
我们流连探索,深陷其中。
时光在在我们的脚下、指尖、眼眸中溜走,一如这里曾逝去的所有光阴。
万千游客的到来与离去,于吴哥来说不过是历史中的一撇,它的过去与未来我们并不知晓。
我们是匆匆而过的游客,而它,不知还会在那里伫立多少个风雨四季呢。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