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整个环游世界的旅程中,印度绝对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站。《窥视印度》的作者妹尾河童曾说,去过印度的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绝对不会再去;一种是想再去一次——不,想多去几次。我说,那是一个当时来不及反应,回头细品却回味无穷的地方。

我们曾拜倒在印度人清奇的脑回路里,也感动在他们炽热的善心里;我们曾惊呆在污迹斑斑的大马路上,也沉醉在巧夺天工的宫殿古堡里。

一切未知,才最迷人。Incredible India,你一定要亲自去体验一回。

干货在前

🕐本次行程在11月底至12月初,冬季的印度温度适宜,适合旅行。具体可见“衣食住行那些事儿”那部分的详细描述。每一个景点的攻略信息也穿插在游记内容中。

🚙行程概览:
D1:抵达加尔各答
D2-4:瓦拉纳西恒河、鹿野苑、赏夜祭
D5-6:克久拉霍寺庙群
D7-8:阿格拉泰姬陵、阿格拉堡
D9-11:斋普尔琥珀堡、杰伊加尔古堡、城市宫殿、阶梯水井、猴庙、风之宫殿、简塔慢塔天文台、水上宫殿
D12:阿杰梅尔清真寺
D13-14:焦特普尔印度民俗游、梅兰加尔古堡、阶梯水井
D15-16:杰伊瑟尔梅尔城堡
D17-18:新德里红堡、锡克教谒师所、阿克萨达姆神庙、莲花寺、国家博物馆、胡马雍陵
D19:前往环游世界下一站

💰大致花费(2人):
合计17942元。其中签证费710(当时还未免签);机票5140;景点及旅行团费2145;住宿4120;餐饮2800;交通2777;手机卡220。人均每日花销450元左右。
具体明细如下:

🔖关于语言
虽然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但到那里才发现英语普及率其实并不高。一般能说英语的通常是较高种姓的印度人,我是旅游业从业人士,在路上遇到的突突车司机交流是比较困难的。建议大家行前做好攻略,必要时用手机中的谷歌地图和计算器辅助交流,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关于货币
印度卢比跟人民币的兑换比率大约是1人民币=10卢比,可以在当地ATM机换取。
记得一定要准备一些零钱,因为出租车司机或是小商小贩大概率都会说没有找零,也不知道是真的没有还是想把零头给吞了。

❗️关于安全
我们在印度没有遇到什么危险的事情,但是在路上会有明显的不安全感,尤其是置身于拥挤的马路上,走路都不知该如何下脚的时候。
不建议女生单独前往,虽然我是和老公一块出行的,但络绎不绝来搭讪的印度人、时不时骗钱的小把戏,让我觉得独自一人在印度大概会不敢出门(本来胆子也不大)……具体可以参考“我们在阿三的套路里走了多久”那部分的经历。

📷拍摄装备
由于环游世界旅程较长,综合考虑装备便携性和拍摄效果,我们携带了:
1.华为P30pro。对,就是一只手机,大多数的照片和所有视频都是由手机拍摄的。
2.大疆OSMO Mobile手机云台,拍摄视频稳稳哒!
以上装备请根据自身情况参考,拍摄效果见正文吧~

瓦拉纳西丨永远都不要去想象恒河

永远都不要去想象恒河,因为它永远超越你的想象。

瓦拉纳西,是印度的圣城。所有印度人都渴望去到瓦拉纳西,去那里的恒河畔沐浴,洗去灵魂的污浊。

记得出发前,我们在加尔各答的商场里认识了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当得知我们即将动身去瓦拉纳西的时候,她的眼里闪着光:“啊,瓦拉纳西!那是个很神圣的地方,那里真的很好!”

瓦拉纳西

然而它离我想象中的“圣城”相去甚远。双脚踏出车门的那一刻,我闻到的是污浊的空气,街上是你拥我挤的车和人,嘈杂、喧闹……路过的人一见到我们下了车,便三步两步一下拥到面前,二话不说地把行李从后备箱提出来,用浓浓咖喱味儿的英语问我:“去哪里呀?”一套动作熟练得让人反应不过来。

我没想到在这个被称为圣城的地方,一踏出车门便猝不及防地陷入了一种强烈不安全感,好像满大街与你擦肩而过的印度人,其实都默默注视着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把你包围,你只能束手无策。好在旅店派来的小哥及时解救了我们,他驱赶开周围那些不相干的人:“走开走开!”转而对我们说:“我是旅店派来接你们的,跟我来吧!”

尽管我们不用拖着自己的大箱子,但在人群不断扑面而来、突突车永远按着喇叭、神牛总是挡住去路的街上,我感到连走路都不知往哪里下脚,我好像永远淹没在人群和车流的混乱里,大约200米的路仿佛永远都走不到尽头。等好不容易走到居民区的时候,累得感觉就像被扒了层皮。

居民的小径异常狭窄,宽度只能容纳两个人,但印度开挂的摩托车在这七弯八扭的小道上依然能开得飞快!我们还是没法儿放下一直悬着的心,忐忐忑忑地终于走到旅店门口。

瓦拉纳西

当晚,我坐在餐厅往下俯瞰了那条“走过就感觉像扒了层皮”的街道,原来是那么混乱不堪:突突车、摩托车、行人、神牛,全都混在一起。但我还是觉得兴奋与期待,因为这里是我心心念念的国度,因为这里是圣城,是泰戈尔诗中的地方呀。

瓦拉纳西

“恒河畔边,一缕金色的光芒从河面上跃起洒下一小片昏黄,带着檀香和印度特有的鲜艳的神秘气息,玄色长袍的人在这迷乱的气氛中吐出一段独具音韵的孟加拉语,好听的尾音如莺鸟婉转,敲打广阔的河面荡起点点涟漪,一株莲,迎光怒放。”

这是泰戈尔笔下的恒河,它让我怀着满心期待,起床迎接这个初见恒河的早晨。

沿着河畔一路行走,见到最多的便是祷告的人们,有的在庙里,有的在河里。他们在河水里擦洗着自己的身体,也在河水里清洗身上的衣服。

瓦拉纳西
瓦拉纳西
瓦拉纳西

我们甚至见到了纪录片中的场景:有人咕噜一声潜下河去,再次露出水面的时候手里捧着一捧泥,和着河水在淘金。

瓦拉纳西

以小费谋生的印度教徒招呼着在我们的眉心点上一点红,我们才知道原来印度人额头这一点红是这么浓稠,风干之后便结成块儿,一点点地脱落下来。

瓦拉纳西
瓦拉纳西

我漫步恒河畔,边走边拍照,直到被一位又瘦又黑的印度人拦下——“前面是河边祭坛,你不能再拍照了。”我向前方望去,那一刻我才知道,原来所谓的河边祭坛,就是焚尸场!

那个所谓“志愿者”的印度男子说,如果想要深入了解印度文化,你们可以花钱为穷人捐一些焚烧用的木材,我就可以带你们进去参观,为你们仔细讲解。我们查过很详细的攻略,知道这是骗人的伎俩,其实只要死者家属同意,河边祭坛可以拍照,参观无需门票,也更没有花钱捐木材之说,这些都是他们为了赚钱而编的故事。

但是,在这个被“骗子们”统治的河边祭坛,这些生意人都盯着外国人看。一旦发现你拿出手机拍照,就会招惹上数不尽的麻烦。所以我们象征性地捐了些木材,跟着“志愿者”上了祭坛。那便是我的三观逐渐脱离大脑的开始。

瓦拉纳西

在河边祭坛,大家最先看到的就是暴露在河畔户外的一堆堆木材。每一堆中间,都放着一个死人。在这个位置焚烧的,是印度种姓等级最低的人。那么高种姓的呢?

向导带着我们穿过那一堆堆木材,焚烧的热气扑得人透不过气来,我不知道那些神牛是怎么忍受得了如此烤人的热气,居然能贴着火堆津津有味地嚼着从尸体上掉下来的祭祀鲜花。

瓦拉纳西

木柴堆的后面,有一幢开放式的楼房,共三层,四面都没有窗。每一层都摆放着一个个铁制焚烧架(当你有生之年从未见过一样东西的时候,真的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来描述它),像一个个镂空不带盖子的棺材。我们就在一边,看着他们放上稻草和木头,放上白布包裹的尸体、再放上一层木材,当火点燃的时候,家属们会撒上一层层助燃的粉末。

种姓越高的人,焚烧的位置也越高。与户外焚烧的低种姓人相比,他们烧的更快、更透彻(这样的描述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瓦拉纳西
瓦拉纳西

后来,我们就坐在河畔肮脏又狭窄的台阶上,默默地注视着这个焚尸场,看了好久好久。死者总是先盖着颜色鲜艳的布料,身上覆盖着鲜花,由家属们抬着在恒河水里浸一浸,洗去一身的污浊。再揭去所有的色彩,只剩白布包裹着进入火堆。

户外焚烧的木柴堆总是覆盖不到整个尸体,所以每一堆都能看到露在火堆外的双腿。当时不时有肢体掉出火堆外的时候,便会有负责焚烧的工作人员拿着两跟劈下的竹片,把它们夹回火里,或者用力捅一捅,确保它们燃烧殆尽。

火堆的周围,尽是神牛。它们或者嚼着祭祀的鲜花大块硕朵,或者已经填饱了肚子安然入梦。在人类的生命在燃烧消失的同时,野狗们就在同样的地方、同一个时刻,在众目睽睽之下,交配,、创造新生。那一刻,我的意识开始缥缈,我不确定这还是不是我心心念念想来看一看的那个国度。三个小时的时间,一具尸体在眼前皮开肉绽地化出脂肪,再烤成人干,最后变成焦骨,我深深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

但,这里就是每一个印度人都渴望自己死后到达的归宿。哪怕死者依旧种姓隔离,哪怕来生依旧苦难无望。

瓦拉纳西
瓦拉纳西

第二日清晨,当我坐上恒河的摇橹船,我见到的已经是不一样的恒河。不是它变了,而是我变了。

当我再次看见河畔刷牙洗澡的人们,看见玄色长袍的苦行僧,看见船桨边泛起的焦尸块,我忽然明白,这条河承载着印度人一生的生老病死。

我眼望着朝霞下聚集在船头的鸟儿,望着船上叫着笑着喂鸟的人们,我忽然明白,这条河承载的不仅是他们的一生,更是他们对生活的希冀。

瓦拉纳西
瓦拉纳西
瓦拉纳西

那天晚上,我们混入人潮,观赏了一场恒河夜祭。被精挑细选出来的婆罗门年轻男祭司,身穿华服、浓眉大眼,点燃梵香、手持法器,悠扬的颂歌从扩音器中传出,神坛上方的铜铃被虔诚的信徒拉在手中,发出清脆的声响。

千年恒河,日出日落。
圣乐吟诵,青烟袅袅。
生命如斯,传唱轮回。
河畔子民,生生不息。

瓦拉纳西
瓦拉纳西

我仿佛听见了泰戈尔在《河边台阶的诉说》:“如果把发生的事情都印在石头上,那么,你就可以在我的每一个台阶上读到许多昔日的故事。你如果想听过去的故事,那就请你坐到我的台阶上来;只要你侧耳细听这潺潺的流水,你就可以听到过去无数动人的故事。”

瓦拉纳西

永远都不要去想象恒河,因为它永远超越你的想象。

超越你想象的污浊不堪,也超越你想象的神圣包容,更超越你想象的一眼万年,仿似在几千年的时空里穿越一般。一瞬间的凝望,仿似亲见生命从诞生到死亡。

瓦拉纳西

【瓦拉纳西游玩攻略】

😈游玩项目
1️⃣恒河夜祭。大约每天傍晚6点开始的夜祭仪式是印度独有的。由7位婆罗门男性完成,场面极其浩大!费用:免费
2️⃣河边祭坛。所有的印度教徒死后都会来这里完成一生最高的愿望,长眠恒河。你能在这里参观到不同等级的火葬地和印度祭祀礼仪。费用:如果有向导带入参观,会被要求捐赠一定的木头,我们最终捐赠700卢比,供参考。
3️⃣恒河游船。恒河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游船,可以从不同视角看恒河生活。手摇船比摩托船贵,我们两人包船1小时1000卢比,供参考。
4️⃣庙宇。周边的庙宇也是独具特色,其中猴庙里有许多猴子出没。庙宇只需包一辆突突车即可,500卢比,供参考。

📷实用拍照Tips
恒河边的景色与夜祭仪式,都非常适合长焦镜头拍摄!捕捉小场景的特写,会避免大场景的杂乱。记得仔细注意恒河边的印度生活哦!

❗️注意事项
印度是一个小商小贩漫天要价的地方,自由行请一定做好攻略!很多时候往叫价的1/10砍都不过分。

泰姬陵&阿格拉堡丨永恒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

永恒的爱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那一天,为了它,我平生第一次穿上沙丽。

尽管我已经见过了关于它的无数张照片,自以为已经很熟悉它的容颜,但亲眼所见之时,我的眼里就流淌出了绵绵的柔情。

那天,我写下了这条朋友圈:见过再多的照片,也抵不上在它面前的一眼万年——泰姬陵。

今天,当我再次回味起自己穿着沙丽,在泰姬陵前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凝望,当时的我究竟在凝望什么?

阿格拉

01 懂得

如果你在网上搜索“泰姬陵”,你会得到一个莫卧儿国王沙贾汗和他的爱妻阿姬曼·芭奴的凄美爱情故事,还有对泰姬陵穆斯林建筑艺术价值的超高美誉。可当我见到泰姬陵的那一刻,我看见的不是建筑,那是个灵动活现的人啊!

我看见她清透的肌肤,轻盈的身姿,灵动又不失尊贵的气质。不是所有镂空装饰的建筑都能有飘然欲动的感觉,好像等到风来便会随风而去,但是泰姬陵有;不是所有精心雕琢的建筑都能有空灵欲仙的灵魂,仿佛披着纱裙欲舞还休,但是泰姬陵有。

她让人自然而然、甚至不经察觉地想起一位香消玉殒的绝代佳人,想象她的优雅身姿、一颦一笑。因为沙贾汗是把她刻画得如此生动细致,不仅是外表,还有灵魂。

泰姬陵

你可曾想过,如果要用一座建筑来描绘你的爱人,你会用什么样的色彩?怎样的线条?体现哪一种独特的气质?最重要的是,你可曾好好地凝望过对方。

阿格拉

02 纯粹

走出校园之后,我便很少见到爱情。

我们时常听说身边的谁又去相亲,对方是什么学历、什么工作、有没有房、有没有车,我们也试图评价对方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但我们唯独不谈的,就是双方有没有感情。走出校园之后,我几乎再也没有听到有人双眼闪烁着光芒说:“我交男朋友了!我好爱他!”

小时候爸爸妈妈常说,他们相爱了,然后就结婚了。等长大之后,当我们面对婚姻的时候,却独独忘记了婚姻的初衷:爱情。

泰姬陵

如果非要给爱情一种颜色,那就是婚纱白。泰姬陵就是这种颜色。

当我凝望着它的时候,我才想来我们好像早已忘记了爱情原本的样子:洁白无瑕、纯粹单纯。没有杂质和杂念的,才是爱情。

泰姬陵

我一直惊叹于印度的城市那么脏,却独独出了泰姬陵这样出淤泥而不染的世界奇迹;我也惊叹于在印度这个混乱不堪、人人都急于谋生的地方,却独独出了泰姬陵这样需要日久天长精心雕琢的完美艺术。

沙贾汗的作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纯粹。历时22年,他一心一意地去诠释他的爱情,一笔一画地去刻画爱人的遗芳。

03 陪伴

沙·贾汗国王本原计划在河对面再为自己造一个一模一样的黑色陵墓,中间用半边白色、半边黑色的大理石桥连接,与泰姬陵相对而眠。可惜事与愿违,在泰姬陵完工不久后,其子奥朗则布弑兄杀弟篡位成功,把沙贾汗囚禁在阿格拉堡的八角宫内。

我也到访了囚禁他的八角宫,通过小窗,能够远远遥望远处的泰姬陵。整整八年,他就一直凄然遥望着,后来视力恶化,便借着一颗宝石的折射看着泰姬陵,直至忧郁而死。

阿格拉堡

有太多的爱侣,看似在一起,却早就分开了;也有不少爱侣,不得已分居两地,心却一直在一起。

有人说,所幸沙·贾汗死后如愿以偿与爱妃合葬在泰姬陵。但其实,他们从未分离。

阿格拉堡

04 珍宝

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艺术最完美的瑰宝,是世界遗产中的经典杰作之一,被誉为“完美建筑”,又有“印度明珠”的美誉。它由纯白色大理石铸成,用玻璃、玛瑙、宝石镶嵌。

在沙贾汗和阿姬曼·芭奴的墓葬四周,围着一圈屏风一般的大理石围栏。工作人员用手电的灯光照射在镶嵌的宝石上,或晶莹剔透,或迎光闪耀。这都是特意为她所做的装饰,首饰、珠宝,永远都不缺喜爱它们的姑娘们。

泰姬陵那些价值连城的宝石,也许都是沙贾汗国王一颗颗珍视的泪水。

阿格拉堡
泰姬陵

泰戈尔曾说,泰姬陵是“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

我却以为永恒的爱情,并非尽是凄美。它之所以永恒,是因为它凝结了懂得与珍惜、纯粹与无暇、陪伴与长情、呵护与欣赏。

当我再次回味起自己穿着沙丽,在泰姬陵前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凝望,当时的我在凝望爱情。

什么是爱情?它有声音,是天气凉了提醒加衣服的一声呵护;它有气味,是厨房里飘散过来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香;它有温度,是透过树叶缝隙打在公园长椅上依偎坐着的两个人身上的一缕阳光的温暖;它还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比如,彼此搀扶着缓缓走向落日的蹒跚背影。

泰姬陵

【阿格拉游玩攻略】

💰门票
泰姬陵:外国人1100卢比/人(不进陵内)或1300卢比/人(进陵),进去能够见到沙贾汗极其妃子的陵墓。本地人仅需200-250卢比/人。
阿格拉堡:外国人650卢比/人。注意❗️如果去过泰姬陵,一定记得出示泰姬陵门票,能免税少付50卢比。

🚙交通
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是突突车,通常在200-400卢比,从泰姬陵出发去阿格拉堡约60-80卢比。也可以用uber或ola软件打车,价格大约是突突车的两倍不到。

📷拍照攻略
泰姬陵游客非常多!如果想拍摄没有人的大片,请在6:30一开门就入园。在人多的时段,建议远焦镜头很实用。
阿格拉堡的游客不亚于泰姬陵,阳光最好的时段在傍晚夕阳西下的时候,建议用远焦镜头拍人像,避开都是人的背景。雄伟的城堡建筑适合广角和仰拍。
如果想买沙丽,可以还价。我的沙丽加衬裙共850卢比,供参考。店家会教授沙丽的穿法,也可以求助当地妇女哦!

❗️实用tips
1️⃣景区兜售生意的小贩非常多!注意财物安全,也当心被杀猪。
2️⃣门票记得保留,去其他景点出示后能够免税哦!
2️⃣进门时男女分开过安检,需要开包检查。避免带利器和食物进入景区。

印度古堡,一点都不输周杰伦的威廉古堡

藤蔓植物
爬满了伯爵的坟墓
古堡里一片荒芜
长满杂草的泥土

琥珀堡

一直很喜欢周杰伦的歌《威廉古堡》,也一直以为古堡是英国的特产。大概每个女孩都有一个古堡梦,却没想到我的古堡梦竟然实现在了印度。从琥珀堡到梅兰加尔古堡,从粉色的城到蓝色的城,才发现原来古堡里并不是一片荒芜,有的甚至还生机勃勃。

【古堡两兄弟】

琥珀堡,位于斋浦尔城郊一座叫做琥珀的小山上,是印度古代藩王的都城, 建于1592年。城堡依山而建,层层叠叠。

跨过古堡下方长长的护城河,走进蜿蜒的高墙,攀上城堡中的宫殿,居高临下俯瞰着斋普尔城——在这个曾经作为印度首都长达6个世纪之久的地方。

琥珀堡

宫殿的拱形屋顶、几何图形的细格子窗棂、大理石廊柱和花朵植物雕刻,受到莫卧儿建筑风格影响。其中有一座设计独特的镜宫,曾是土王的寝宫。它以玻璃嵌壁,阳光的反射照得整个宫殿流光溢彩、熠熠生辉。

琥珀堡

宫殿的内部四通八达,甚至就像迷宫似的需要弯着腰穿行其中,一不留神便会迷了路。

琥珀堡

如果说琥珀堡是一位不善言辞的老大哥,那么他身后的杰伊加尔古堡便是一位生气勃勃的小弟。

杰伊加尔古堡,拱卫着他的老大哥琥珀堡,地势更高更险峻,有更坚固的军事防御设施。他曾抵御了一次又一次外来入侵者的进攻,从来没有被攻占过,才赋予了斋普尔的“不可战胜”之名——杰伊加尔在当地语里本就是“胜利之城”的意思。

这里有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大炮,也传说这里封存着战乱时代印度所有的财富珠宝。我们没有见到什么金银财宝,却见到了无数只生活在那儿的猴子。日落之时,便和猴子、鸽子们一起沐浴太阳的余晖。

走到古堡的最里处,竟传来阵阵喧闹。从城墙高处往下看,草坪之上摆满了宴会桌椅、自助餐台,还有用来打造灯光效果的脚手架。话筒里不时传出试音的响声,筹备的人们忙里忙外,脚步紧张却不慌乱。在草坪的一边,厨师们正聚在一批煤气罐旁相互插科打诨,城墙边的地上蜿蜒着一捆捆用来打亮灯光的电线。

我们不禁感叹,在印度一场富人的宴会,竟能奢侈地在古堡的最深处包下一块与世隔绝的场地,雇佣几十号人在现场忙里忙外,甚至把电都接进了古老的城堡之中。宴会的布置丝毫不亚于我们在中国见到的户外婚宴,我好奇参加的宾客是怎样的高贵,我们也无法想象这样一场宴席要砸下多少重金,但印度的贫富差距之大可见一斑。

【梅兰加尔古堡】

去梅兰加尔古堡的那一天,我们被突突车司机坑了一笔。上车前还了还价,司机一口答应,却最终把我们放在了古堡的后门口,还得步行爬上好长一段路。Steven气呼呼地边走边埋怨,但我却走在前头兴致勃勃——这个红黄透白的做旧配色,太遂我心!

梅兰加尔古堡

梅兰加尔古堡位于焦特普尔城,是1459年久德哈王公建造的,屹立于大约125米高的巨崖之上。这座傲然屹立于“蓝色之城”山上的古堡,气质高贵而优雅。

进入城门是一个急急的转角,刚硬地形成一个直角,整个门面布满了锥形的尖刺。据说在敌人骑着大象攻入城堡的时候,这个直角就能够有效地骤减大象的速度,加上尖利的锥刺阻挡了对方的进攻,对城堡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梅兰加尔古堡

我喜欢古堡的配色,也喜欢它有许多扇拱形门窗组成的风格,密密地排在一起,但却立体又有层次,给人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

梅兰加尔古堡
梅兰加尔古堡

但我更喜欢远远地望着它,望着天空中的鸟儿不断对它诉说,它却只是静静聆听。它所经历过的那些沧海桑田,能源源不断地容纳游人的目光、变迁的故事,和那些不知所起的向往。

梅兰加尔古堡

我们在它对面的山上徒步,行走在旷野之间,感受着它在远处的陪伴。远处蓝色的小城,仿佛依偎在它的怀抱里,在无数个日日夜夜与它相拥而眠。

梅兰加尔古堡

我穿着裙子,站在城墙之巅望着我心仪的古堡,任由裙摆随风飞舞,想好好地做一场古堡公主的美梦。却没想到城墙之外便是沙丁鱼罐头似的居民区,当地晾衣晒被子的主妇就站在自家的的院子里唤我们下去做客。我回头看了看巍峨的古堡和它四周辽阔的土地,又看了看密密麻麻排列的仅有一墙之隔的居民区,唉,这终究是一场梦啊!

梅兰加尔古堡

可是不知你发现没有,每当太阳落山之后,那些在白日里早已破灭的美梦又会悄然爬上心头。当面前的古堡华灯初上,它便又是美梦一场。

梅兰加尔古堡

【梅兰加尔古堡游玩攻略】

💰门票
600卢比/人,含中文语音解说仪。
🎧语音解说仪非常好用,输入对应数字就有相应中文解说。领取时需留下一本护照,在33号解说地归还后取回护照。

🚙交通
最常用且方便的交通工具是突突车,根据路程远近约30-60卢比,供参考。也可以用uber或ola软件打车,比较安全舒适但不保证每次都能叫到车。
❗️防坑指南:我们还价后突突车司机把我们放在了古堡的后门。后门需要爬山一段路,且要绕路购票很不方便,确保司机送到正门口!

📷拍照攻略
城堡的风格很适合旅拍,建议长裙上身。除了在古堡内部,一出绝!佳!小!众!的拍摄地就在它附近500米左右的徒步线。门票100卢比/人,能够俯瞰城堡全貌及蓝城,出大片🤩

🎆古堡夜景
焦特布尔有许多屋顶餐厅,去那里吃饭赏夜景再适合不过了!开灯时间约晚上7:00-10:00,早点搜搜tripadvisor占位置吧🤗


【杰伊瑟尔梅尔城堡】

杰伊瑟尔梅尔位于印度边境,是古印度通往国外的贸易地,位于荒凉的沙漠地带。但城市中大部分建筑采用金黄色的岩石雕刻而成,每到日落十分,在夕阳的照耀下便呈现一整片金黄,因而也被称为"黄金城市"。

富裕的商人们为了保护财富,在城中修建了许多无比华丽的官邸和宫殿,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杰伊瑟尔梅尔城堡。有趣的是,这是印度唯一一座活着的城堡,至今还生机勃勃地生活着许多人,70%以上的居民都是婆罗门,从事旅游产业。

杰伊瑟尔梅尔

也正是在这座城堡的门口,我见到了许多汽车,俨然成了一个停车场。城堡里面呢,更像是一条条热闹非凡、独具特色的步行街,当地的服装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外币兑换、酒店住宿也很有市场,总之与旅游相关的东西你都能找到。

杰伊瑟尔梅尔

人丁兴旺的地方自然也少不了宗教的庙宇,每一座庙的门口都聚集着一堆正在脱鞋的人,大家鱼贯而入进去祷告。印度几乎所有的宗教场所都需要脱鞋——以示对神的尊重。杰伊瑟尔梅尔城堡中有至少七所庙,我穿着洞洞鞋倒是穿脱自如,但穿着一双高帮沙漠靴的Steven可忙坏了,每参观一所庙都得大动干戈地拆一次鞋带脱出来,再艰难地把脚套进去、系上鞋带,没个坐的地方,只能以金鸡独立的姿势完成全套动作。可再看看周围的西方游客呢,干脆就直接赤脚走路了。

杰伊瑟尔梅尔

我们特地在日落前又来了一次城堡,觅到一家坐落于城堡之巅的餐厅,一边抿着玛莎拉茶,一边任由自己沉溺在金色的城堡里。我大概会记住这个场景很久很久,不知道是因为难得的景色,还是因为终于在这个边疆之城寻到了一丝清静,每当我想要静下心来找寻属于自己的一片自留地的时候,便会想起它。

杰伊瑟尔梅尔

【杰伊瑟尔梅尔城堡游玩攻略】

💰门票
进城堡免费,参观宫殿500卢比/人,参观神庙200卢比/人。

🚙交通
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是突突车,根据距离远近讲价。杰瑟伊尔梅尔没有uber或ola软件打车,因此突突车价格较高,大约30-100卢比不等,供参考。

🗣️景点导览
参观宫殿包含语音导览,不过没有中文。
城堡内也有做向导的居民,详细讲解神庙和民俗文化,1小时100卢比,供参考。

📷夕阳与夜景
城堡内有许多屋顶餐厅,是赏夕阳和夜景的好去处!建议在下午四五点进去城堡逛一圈儿之后,在TripAdvisor上找一家自己中意的餐厅休憩用餐赏风景~


【德里红堡】

见到红堡的第一眼,我的思绪便又飞回了泰姬陵。它与阿格拉堡如出一辙,我便自然地想起沙贾汗痴情依旧的晚年,那些被囚禁在阿格拉堡与泰姬陵遥遥相望的岁月。

德里红堡

自沙贾汗皇帝时代开始,莫卧儿首都自阿格拉迁址于此,但城堡还是同样的配方:红褐色的沙石。红砂岩的温暖色调和悠久的历史,配合着硕大而又整洁的后花园,有时让我觉得他像是一座大学。

德里红堡

在红堡,我们遇见了一位来自克什米尔的20岁印度小哥哥,牵着一位来自中国广州的大姐姐。异乡见同胞,总是格外亲切,停在红堡的小路边就聊了起来。我们讲中文,印度小哥哥听不懂,却也一直面带笑容,一旦觅到机会轮到他讲话,他便幸福洋溢的指着身边的姑娘说:她现在就像是我的家人一样!

德里红堡

走过那么多古堡,经历那么些故事,他们有的静谧,有的朝气,却没有一个像《威廉古堡》里唱的那样寂寞。我把自己的公主梦留在了梅兰加尔古堡,也在杰伊瑟尔梅尔城堡之巅寻到了一席自留地,于是,那个关于威廉古堡的执念,便也消失不见了。

【德里红堡游玩攻略】

💰门票
600卢比/人。售票处距离景区入口来回能走2公里以上,也是醉了~所以到达景点后先去Gate 2买票哦!

🚙交通
新德里的地铁非常方便,购买一张recharge card之后就能充值使用了,根据路程远近一般路费在20-40卢比之间。
打车推荐uber或ola软件打车,避免被宰!Ola软件也可以叫突突车,价格透明,大约30-100卢比不等,供参考。

❗️实用tips
1️⃣红堡的调调也非常适合穿沙丽旅拍,有兴趣的美眉们可以做好准备哦。
2️⃣进门时男女分开过安检,避免带利器和食物进入景区。

几座宫殿、一口水井

【斋普尔城市宫殿】

去斋普尔城市宫殿的那一天,我还没有从急性肠胃炎中缓过劲儿来。宫殿广场的一角有一家小餐厅,足足24小时颗粒未进的肚子说它只想喝一杯热牛奶。我在菜单上找到了一样叫做butter milk的东西,点了一杯,居然是冰冰咸咸的。

感觉就快要歇菜的我,在进入宫殿的那一刻活了过来,说不清是因为那伊斯兰风格的拱门,还是因为天花板上的水晶吊灯——对了!是因为这印度英国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

这里曾经是一个市政厅,如今是个博物馆。这座规模宏大以粉红色为主色调的建筑群,是目前印度保留最完好的王宫之一,据说现在的斋普尔王公还居住在这里。迎宾宫殿里展示着王公服饰,富丽堂皇;私人大厅里对称摆放着的两个巨大的银壶,是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世界最大银壶。我纳闷儿:装饰品需要做那么大吗?答案却让人不可思议,他们是用来在王公出行的时候装恒河水供他洗澡的!

侧边一个叫做“爱之庭”的院落是王公举办舞会的地方,院落中有四个不同色彩和画面的墙门,分别代表不同的季节和节气,其中一个雕刻着数只孔雀,因而被称为“孔雀门”。

印度的宫殿雕刻是登峰造极的水准。我又不禁想起泰姬陵空灵欲仙的灵魂,仿佛披着纱裙欲舞还休——印度工匠是注入了全身的细密心思在手中的刻刀上吧!

在孔雀门院落的一角,我被几位印度姑娘叫住一块儿合影。最后姗姗来迟的那一个,从头到脚裹着穆斯林黑色长袍,外人所能见到的只有一双明澈如水的眼睛。伙伴们嬉笑着招呼她一起入镜,她才迟迟疑疑地走过来。当快门按下的那一刻,我的思绪已经飘到了闻名遐迩的“风之宫”——那座专为宫中女人而建的宫殿。藏身于斯的女人们,也有如此明净的双眸吗?

【风之宫殿】

辗转来到市中心,不用留心观察,就能看见那座如墙一般的“风之宫殿”,一见难忘。

墙上密密麻麻布满9 53扇窗,宛如蜂巢,却是用红砂石镂空而成,呈半个八角形。无数个镂空的窗户让凉风轻轻透进来,便是“风之宫殿”这个名字的来历。

风之宫殿
风之宫殿

据说镶嵌着色彩斑斓玻璃的窗户在阳光的照射下,镂空图案变得越发明艳动人。每当浩月当空,玻璃窗便闪闪发亮尤如繁星万点,故而又被称为“月宫”。

风之宫殿
风之宫殿

跑进墙的另一面,我才完完整整地明白了“风之宫殿”为宫中女人而存在的意义。那些细细密密的小窗,正好方便她们观看窗外的花花世界,却阻止了外面的人窥见自己的面容——就像在孔雀门遇到的穆斯林姑娘身上的罩袍一样。

女人总是不能抛头露面的,皇帝的女人更甚。宫中有严格的禁足规定,禁止任何宫内女人走出皇宫,于是一入侯门深似海,所有的世界便寄托在了这些小小窗户里。

风之宫殿
风之宫殿

我也透过小窗俯瞰街景,想到曾经的自己也仿佛入了一座大大的宫殿,却不知不觉地变成了一只井底之蛙。好在禁足不深,容我以一个小小的身躯走在这个大大的世界里,心胸和眼界反倒开阔起来。抛去了生活中那些细碎与鸡毛蒜皮,我开始往前看,开始往上看,开始思考起人生和宇宙来。

【风之宫殿游玩攻略】

💰门票
200卢比/人。但推荐买斋普尔景区大联票,1700卢比包含13个景点,可在城市宫殿购买。

🚙交通
最常用且方便的交通工具是突突车,可与司机商量包车一天1000卢比,供参考。也可以用uber或ola软件打车,比较安全舒适但不保证每次都能叫到车。

📷拍照攻略
风之宫殿的对面有许多可以上楼拍照的地方,是很好的拍摄角度。虽然免费,但当地小商小贩会孜孜不倦地推荐你买纪念品,或在楼上的cafe消费。注意留心就行啦!


【简塔曼塔古天文台】

旧时皇宫中丰衣足食的男人们与我一样,但他们不只是看看而已,他们造出了一个简塔曼塔古天文台,1738年的王公杰作。

那就是一个摆放着各种天文观测仪器的大公园,有测量天体位置的星盘,也有世界上最大的石制日晷。日晷有一个成27度角、27米高的晷针,而这个数字正是斋普尔的纬度,它投下的阴影每个小时会移高4米,可以协助计算当地时间和子午线时间,以及测量天体的某些数字。

公园的中间摆放着一个大碗状的仪器,吊在中间的金属环代表太阳,测量结果靠它在大理石板上投下的阴影计算出来。

我对这些古时仪器的准确性有所怀疑,但那又怎样呢?当人类开始仰望星空,那么距离他们揭开宇宙的终极奥秘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阶梯水井】

来到印度之前,我从来没见过这种阶梯水井。水井,在我的概念里就是圆圆的一个孔,而阶梯水井却是个大大的方形,可以容纳好多人坐在它里头打水、闲聊、看风景。

阶梯水井

后来我才知道,阶梯井是古代印度文明的一个标志性建筑,能够蓄水,也能纳凉。阶梯井在印度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尤其在印度干旱地区,绝大多数降水都集中在三个月里,其余的9个月少有雨水,为了解决民众的喝水问题,大家就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发明了这种井来蓄水。

四周的阶梯是一样的颜色,一样的形状,看起来就像被复制粘贴了似的,阶梯能让民众更容易接近水源。

阶梯水井

我们在阶梯水井边小坐,四周是三三两两闲聊小聚的年轻人们。如今的阶梯水井更像是一个乘凉纳荫的地方,人们或许早已不依靠水井来生活,但这里却有他们数千年带不走的文明。

阶梯水井

【水上宫殿】

坐落于水中央,是辛格王夏天的避暑行宫,只能远观。据悉,水之宫殿总共有六层,如今只有两层浮在水面之上,另外四层藏在水下。

我们到的时候已是夜色降临时分,倒影映衬,别样宁静。

【斋普尔景点大盘点🏘️
斋普尔是印度有名的粉红之城,1700卢比的大联票包括了城内的13个景点。在斋普尔不停歇地转了两三天,整理了几个最推荐最有名的~

😈最推荐景点
1️⃣风之宫殿。整个建筑呈镂空状,特别通风凉爽!建筑的色彩和线条感迷人至极!强烈推荐去马路对面的楼顶拍摄全景。推荐指数:⭐️⭐️⭐️⭐️⭐️
2️⃣琥珀堡。整个城堡壮观美丽,在险要的地势上呈现出了皇家的气派华丽及很强的防御功能。推荐指数:⭐️⭐️⭐️⭐️⭐️
3️⃣杰伊加尔城堡。拱卫琥珀堡的城堡,更适合登高望远。城堡中有许多猴子生活在那里,是一个看落日的好去处!推荐指数:⭐️⭐️⭐️⭐️⭐️
4️⃣Arbert宫殿。曾经是个市政厅,如今是个博物馆。建筑是英国印度风格的完美结合,十分精致,内部陈列的展品也十分有特色。推荐指数:⭐️⭐️⭐️⭐️
5️⃣水上宫殿。顾名思义建立在水中央,结合水中的倒影能够拍出非常美丽的照片,夜景更是光辉动人!推荐指数:⭐️⭐️⭐️
6️⃣简塔慢塔天文台。是古代各种天文观测仪的集合,你会惊叹于它们的准确和庞大。推荐指数:⭐️⭐️⭐️
7️⃣猴庙。有许多猴子出没,喜欢和猴子互动的话不要错过哦!猴庙有卖猴子的食物,可还价。推荐指数:⭐️⭐️⭐️

每一种宗教,都给过我一段奇遇

以前,我以为宗教无非是耳熟能详的那么几种,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直到去了印度,听到那些稀奇古怪的宗教名,以为是自己英语听力不好,结果发现是文化水平不够。

在路上、在火车上,每回与印度人唠嗑,见面寒暄永远也逃不过这三个问题:你的名字?你的国家?你的宗教?都说印度就像一个宗教博物馆,我也是在这个博物馆里平生第一次对宗教有那么深刻的认识。原来宗教与人的生活融合得那么紧密,原来那些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离我们也并不遥远。现在回想起来,原来每一种宗教,都曾在印度给过我一段故事。

克久拉霍

印度教:把千万种性爱姿势刻成庙】

在我近200条旅行笔记里,浏览次数最高的是印度性爱圣庙,看看你们脑子里都在想些什么呢。不过世界人民都一样,印度克久拉霍的爱经圣庙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了。

克久拉霍

克久拉霍不大,却集中了大批性爱主题的建筑和雕刻,被誉为一部“石头中的爱经”。你以为是当今印度阿三奇葩脑回路的创作吗?不,那是公元10-11世纪印度雕刻艺术的杰作,其精华之所在的西庙群于1986年被定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传说中,克久拉霍有个叫拿勒斯的祭司,生了个容貌姣好的女儿,惊动了月神。月神放弃神仙的身份来人间与姑娘相爱,告诉姑娘她将生一个勇敢英武的儿子,并繁衍成一个伟大的民族。这段跨界爱情成就了今日的克久拉霍,当地居民都称自己为月神的后代。

在那个被称为"月亮王朝"的昌德拉王朝时期,密教神秘主义的宇宙论认为,男女两性的交媾就隐喻着宇宙两极的合一。通过想象的或真实的男女两性的交媾,就可以亲身体验与神合一、与宇宙精神同一的极乐,这种性仪式或性瑜伽被看作灵魂解脱的捷径。

万万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印度教!

克久拉霍

因此在印度,爱是一种哲学,印度人把它叫做“爱经(Kamasutra)” 。如果说爱是天性,那么爱的姿态、爱的技巧、爱的和谐是需要后天学习的。于是,克久拉霍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印度新婚夫妇的蜜月旅行圣地——在爱经圣庙拍摄婚纱照的印度小夫妻真的不少。

有人挤眉弄眼地问:“这么说,你涨了不少姿势见识?”没图没真相,而真相就是:真的很磨炼想象力。

克久拉霍
克久拉霍

我们遇到过一些西方游客,一路举起着相机“咔咔咔”猛拍,拍着拍着就“嘿嘿嘿”笑起来,然后一脸坏笑地打开手机拍照发给别人。然而面对这些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雕刻,我们居然觉得很难发现什么,看人家笑,咱也不敢问……直到瞥见几个瑜伽功底超强,或者模特数量超多的造型,才意识到知识就在眼前,缺的是自己的想象力。

【耆那教:圣人约我去喝茶】

克久拉霍除了爱经圣庙,还有许多耆那教的庙。印度有0.4%的居民信奉耆那教,它宣传种姓平等,主张五戒、灵魂解脱。耆那教认为,只有严格实行戒律、经过苦修,才能消除旧业的束缚,达到寂静、获得解脱。

克久拉霍

耆那教其实被分为两派:天衣派和白衣派。天衣派较为保守,注重苦行,也禁止妇女进入寺庙,但是!他们要求僧侣基本上裸体,最伟大的圣人可以全!裸!白衣派主张男女一样能获得拯救,各种姓一律平等,没必要裸体,主张僧侣穿白袍,也允许结婚生育。

在耆那教庙宇的门口,有一幅天衣派圣人的巨幅裸体照(关键部位被巧妙地遮挡了),庙里供奉的祖像(耆那教不讲究信神,但崇拜24祖)也是全裸的模样。我头发长见识短,看得啧啧称奇。

白衣派的庙宇色调是纯洁的乳白色,祖像前的供奉品不是水果点心,也没有什么功德箱,只有一个简单的铁盒子,里面撒了些米粒——这是唯一的供奉品。

克久拉霍

我赤脚穿过长廊,无意中被一位穿着沙丽、慈眉善目的印度女人叫住。她不会说英语,但十分热情地用手势邀请我走进一个小房间。我这才发现,这一溜的长廊,容纳着好几个这样的小房间。走进去,我见到4位穿着印度日常服装的人,其中一位大叔用英语向我们介绍:其余两位穿着白袍的女人,便是耆那教的圣人。

白衣圣人的面前,各自摆放着一本厚厚的经书。我们在闲聊的时候,圣人微微笑着,却不怎么说话。她们一边读着经书,一边还在本子上手写着笔记。闲谈中我得知,这4位教徒是特意来跟着圣人修行的,他们有时呆上几天,有时住上几周,修行的日子让他们觉得内心宁静又祥和。

克久拉霍

圣人总是腼腆地面对镜头,她们不愿意直视镜头微笑,也不会下意识地摆出pose,好像这些世俗的活动与她们的修行格格不入。

邀请我进来的印度女人,又怂恿我向圣人学习。圣人的表情十分温和,却不知何故让我觉得难以接近,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说什么好。反倒是圣人问了我一句:“你吃鱼吗?”我回答:“吃。”于是,圣人把眉头皱成一团,但依旧微笑着对我说:“吃鱼不好。”我很庆幸自己还没有说出口的后半句话:“我最喜欢吃鱼了。”

克久拉霍

与圣人的一场约谈,让我第一次感受到神圣的气息,会让眼前的一个人看上去那么缥缈。她们好像自带一种摸不透的光环,走到哪儿都会被包裹着,或许,这就是修行的力量。

【佛教:柬埔寨和尚对我动了凡心】

公元前531年,释迦牟尼在菩提伽耶觉悟成佛后,来到鹿野苑;2500年后,我追寻泰戈尔的“生如夏花之绚烂”,也来到鹿野苑。

野鹿苑不仅有菩提树,还有来自世界各国的佛寺。日本的和清秀丽,是小庭小院的风格;

泰国的开门见山,是佛塔镇地的造型;

中国的最为亲切,光是门口“中华佛寺”那四字书法,就足以让浪荡世界的游子心花怒放。

野鹿苑很大,但几乎所有建筑被土耳其人破坏殆尽,只有答枚克佛塔在废墟中保存了下来。第一次路过佛塔的时候,几位僧人背对着我们,在佛塔下诵经。画面就是那样自然而然地引人注意。阳光之下,面朝佛塔,心无旁骛,念诵轮回。

第二次路过佛塔的时候,塔下聚集了川流不息的朝圣者,他们跟随着手持黄丝布的僧侣,嘴里念念有词。佛塔之下,尽是双手合十的善男信女。

鹿野苑足够有名,也因此有源源不断的“佛学旅行团”络绎不绝。在几乎被摧毁的废墟之中,我们遇到了一行看上去像从东南亚来的朝圣者,无比虔诚地时而凝望着废墟、时而郑重地拍照。有一位穿着僧袍的和尚,走走停停地一直徘徊在我们周围,直到我停下脚步与身后的佛塔合影,他居然一步步走上前来,把手机交给Steven说:“帮我跟她拍个照吧。”

一个和尚,把他的手机交给了我的老公,要求他帮我们拍个照。嗯?总觉得哪里有点别扭?

Steven倒是大大方方地拍了照片,问:“你是哪儿来的?越南吗?”他回答:“柬埔寨。”从此,我们的生活中就多了一个Steven常说的梗:你看看那个柬埔寨和尚,是不是对你动了凡心!

【伊斯兰教:同一种宗教,同一家人

印度前,我与伊斯兰教仅有的交集,可能就是兰州拉面。我好像从未踏进过清真寺,但不用去我就知道清真寺里大约是个什么样子,不过就是古兰经、穆斯林、咿咿呀呀的祷告。

拉贾斯坦邦的阿杰梅尔,是印度伊斯兰教的圣地。抱着到此一游去打卡的心态,我们咬牙走过狭窄又堆满垃圾的小巷,在人流和摩托车流中忐忑穿行,只为睹一眼圣殿清真寺。

阿杰梅尔这个圣城,依旧是超越底线的脏乱。好不容易挪到清真寺门口,在地面发黑的入口处被要求脱鞋、存包,熙熙攘攘的人容不得你犹豫,只得皱着眉头光脚踩地,感受着袜子三步两步就会变成乌黑。

令人震惊的是,清真寺里居然也是熙熙攘攘。一进门见到的不是神龛里放着古兰经,而是排排列列的店铺,每一家都卖各式各样的供奉品和生活用品,甚至食物。人来人往的穆斯林们就像逛市场一样,走走停停、挑挑拣拣。

进门的左右两边,各摆着两口大缸,能围上好几十个人在周围,大家往里头丢放供奉品:钱,或是米。有的人把米拆开哗啦啦地倒进去,也有人把整包米丢进去,缸里便是纸钞、米粒和米袋子掺杂在一起。据说,清真寺每天都会为贫穷的穆斯林兄弟免费提供饭食,我们一路猜测该不会用的就是这些米吧?

祷告是清真寺里必有的景象,却也声势浩大地与想象的不同。有人排着队进主殿参拜,更多的人就在殿外的空地上席地而坐,到了特定的时刻,大家甚至围聚在一起唱歌。一个人弹奏着乐器,一个人领唱,在大家的歌声中能听出他们拥有同一种信仰。

从新闻里,我们总是得知穆斯林有多么可怕,好像动不动就打圣战,仿佛是无法控制愤怒的一个群体。我也抱着保留的态度走入这清真寺,却没想到有源源不断的穆斯林男女腼腆又友好地上前询问,是否可以合影。我裹着一块纱巾,质地特别丝滑,怎么都不能牢固地像穆斯林女人那样包裹在头发上,于是一位笑容可掬的穆斯林阿姨满脸慈爱地为我把纱巾裹了又裹,她一生裹头巾的娴熟,竟真的也把我裹成了一个像样的穆斯林。

在之后的旅途中,我们遇到了更多穆斯林朋友,他们和这位笑容可掬的穆斯林阿姨一块儿被我美好的回忆所收藏。你看,简单的一次举手相助,就轻易地解除了心中的设防。

【锡克教:大胡子老头儿也疯狂】

我印象中的印度人,总是裹着高高的头巾,留着两撇胡子,好像这才是印度人的经典形象。来到印度才知道,这种装扮是锡克教徒特有的。

“锡克”一词,来源于梵文,意思是“学生、弟子、信徒”,长发、梳子、钢箍、匕首、短裤是锡克教徒的五大信仰标识。奉行祖师崇拜制,视祖师为神的使者,首领和上师被尊称为“古鲁”。因此在锡克教的庙里,看不到任何佛像,他们供奉的是一本叫做《阿底格兰特》的经典。

锡克教是比较新兴的宗教,提倡平等、友爱,强调实干,既反对印度教森严的种姓制度,也不赞成伊斯兰教排斥异教的种种做法,也反对其他宗教的偶像崇拜和歧视妇女。

我一直对大胡子心存戒备,总觉得那是一种极其守旧的形象。去新德里的锡克教庙的时候,我仔细地裹了裹头巾。

在主殿,我们好奇地看着教徒们捧着个小铁盘,进进出出做着他们特有的仪式。面对这个一无所知的宗教,我们总想着多了解一些,于是伸着脖子,观望了很久。或许是两个东方面孔过于引人注目,地毯上坐着修行的一位大胡子老头笑着招呼我们过去。

遇到一位能讲英文的锡克教徒,我们喜出望外,干脆也一屁股坐下问了一连串问题。
“你们可以结婚吗?”“当然啦!”
“你们随时都要带刀?那坐飞机怎么办?”“那只能托运了。”
“听说穷人可以免费在这里住宿吃饭?”“来来来,我带你们吃饭去!”

于是,我们被热情地引进了后院,昏暗的院子里有一些锡克教徒正坐着聊天休息,一见到我们便露出欢迎的笑脸。在最邻近的一个房间,我们用象征性的一卢比(这钱还是大胡子老头给的)换到了一袋白糖、无限量提供的玛莎拉茶和烤面包。面包和茶的味道异常美味!我们厚着脸皮饱吃了一顿点心,锡克教圣人也一直慷慨地不停给我们续餐。

吃完点心,天色已晚。大胡子老头兴奋不减地又把我们引进了后厨。他教了我们一句非常神奇的咒语“Satsriakal Jee”,只要对锡克教徒一念这一句咒语,对方必然眉开眼笑什么条件都能答应你。我们就是凭这句咒语混入了后厨,看到了锡克教是如何为穷人制作饭食的:在堪比巨型澡盆的铁锅里,厨师们用铁锹翻铲着糊状的食物。妇女们流水线一般地揉面、整型,烘烤出一筐筐大饼。

这里真的每天给穷人们提供免费的晚餐!大家就坐在门外等候,等大食堂开门的时候,便分批进去排排席地而坐,志愿者们会依次分发餐盘餐具、各类主食,还有甜品。万万没料到的是,我们居然也在大胡子老头的万般怂恿下,蹭了一顿印度社会主义大食堂。我们和流浪汉们同坐在一个屋檐下,吃着同样的饭食,味道居然还不差。

大胡子老头是一位牧师,负责在他的锡克教庙里唱圣歌、弹圣曲。他兴致勃勃地把我们拉到外面的长廊坐下,面对着一池圣水,接通了一个美国老太太的视频电话。“你们跟她聊聊啊!我天天都和她视频,她是我的好朋友,她过几个月要来住我家呢!”老太太人在美国,我以为她是大胡子老头的学徒,便问:“你也信仰锡克教吗?”对方却回答:“我信仰基督教。但他很善良,你们多跟他学习哦!”

等尬聊到最后大胡子老头与她告别的时候,居然给了她一个大大的飞吻!还说“Love you so much”!哈?原来这是一场印度锡克教与美国基督教的跨国黄昏恋!

然而刚挂了视频的老头儿,居然打开了一个唱歌软件,在前奏的音乐声中不停告诉我们:“你们等着啊,一会儿就要出来一个女人,很多女人都跟我一起唱过歌!”等主旋律响起的时候,我们懂了,不就是软件自带的合唱功能嘛,明明是他找好多女人一起唱歌才对啊!

手机K歌的活动一直持续到无家可归的锡克教徒们在周围打起了地铺,我们最终还是拗不过大胡子老头热情地把我们塞上他的摩托车后座。于是在去地铁站的路上,无数印度人围观着一个大胡子锡克教老头载着俩东方人,三个人把一辆小摩托挤得满满当当。

这段经历虽然滑稽,但让我第一次如此深入地结识了这个宗教,让我从此见到路上的大胡子就心生好感,满怀期待地说出那句咒语“Satsriakal Jee”。

【巴哈伊教:在嘻哈版圣歌中祷告】

印度莲花寺的那天,是呆在印度的最后一天了。途中我问这又是哪个宗教的寺庙呢?Steven说:“巴哈伊教。”啥?

巴哈伊教,创立于十九世纪中叶的伊朗,可以说是非常新兴的宗教了。莲花寺,由三层白色大理石包裹,圣洁又不失庄重。

参观前,解说的志愿者用一口流利的英语讲述了莲花寺的历史,和入内参观的注意事项。当我们依次进入这朵巨大莲花的时候,惊奇地发现里面空无一柱,也没有任何崇拜物,只有一个小讲台,和光滑地板上的一排排白色大石长椅。人们就坐在长椅上,静静地观察这周围,然后又静静地离开。

莲花寺空无得让人不知所措。整个大厅安安静静地没有一点儿声响,我不知道巴哈伊教信仰的是什么,我也见不到任何想对我们宣扬教义的迹象。于是在出口处,我们抓住了一位愿意向我们解说的志愿者。

“我们相信所有的宗教都是同源的,无论是基督还是佛陀,他们最终都归结为一个神,但我们不知道它具体的形象。”

“我们不用非要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祷告,只要心中有神,随时随地你都能祷告。”

“人类本是一家,即使我们的文化十分多样,但人类团结是世界宗教和政治的最重要问题。”

听罢,我们又返回了莲花寺,返回了那个空无一物的大厅,听了一场长达15分钟的祷告。

不同的人穿着随意,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一首赞歌或赞词。其中那首英文版圣歌最为特别,唱歌者穿着一身休闲运动服,用略带嘻哈的流行语调唱出了一首英文赞歌。

印度教、耆那教、佛教、伊斯兰教、锡克教、巴哈伊教,每一种宗教在印度都曾给过我一段奇遇。它们都带着各自的时代烙印,源于生活,也通过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展现在我的面前。那与我喝茶聊天的耆那教圣人、为我包裹头巾的穆斯林、与我分享生活的锡克教徒,他们每一个都成了我心中对应宗教的化身。

为了找寻永恒的幸福与内心的平静,人们孜孜不倦地寻求真理。在印度这个宗教博物馆里,有的展品宣扬着唯一,有的展品朝圣着经典,有的展品古老又充满禁忌,有的展品年轻又自由洒脱。而在我看来,世界上永恒的东西又有多少?没有永恒的爱情,没有永恒的宗教,没有永恒的宇宙,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克久拉霍游玩攻略】
克久拉霍是一个因寺庙而存在的小镇。这里遗留下许多孔雀王朝的寺庙群,每天在阳光下静静伫立,显得神圣而静谧。西庙群由众多庙宇御组成,其中就有世界闻名的爱经圣庙,是印度新婚夫妇的蜜月旅行地。

💰门票:东庙群免费;西庙群外国人600卢比/人,本地人50卢比/人;向导共1600卢比可最多带4人

🚙交通
寺庙离小镇中心不远,步行前往约20-30分钟。可以在民宿租自行车🚲300卢比/人,租电动车500卢比最多坐2人。也可包突突车,玩转整个西庙群370卢比,供参考。

📷拍照攻略
最适合在日出和夕阳侧光的环境下拍出大片,东庙群适合夕阳、西庙群适合日出。如果拍庙宇上的细节图案,建议远焦镜头。

一些有趣小景点

印度民俗游】

在焦特普尔的住处,订到了一场印度民俗tour。跟着一辆退役的军用吉普车进了印度的小乡村。在一户农家,当地人展示了他们如何生活,如何包头巾,如何把鸦片做成补品喝。

印度手工织布、手工印染,也是展示项目的一部分。虽然带有一些购物的性质,但你可以只给一点小费,就当参观了。看一看当地的手工作坊也是很有意思~

【胡马雍陵】

胡马雍陵是莫卧儿王朝第二代皇帝胡马雍的陵墓,也是伊斯兰教与印度教建筑风格的典型结合,位于新德里。这组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完整。但乍一看这好像就是泰姬陵和阿格拉堡的结合。

走进大门便是一个巨大的水池,倒映着整个建筑,那是一个拍照的好取景地。

那些生如夏花之绚烂的印度人

01

那天在瓦拉纳西,我们刚乘上一辆突突车,便紧接着上来了好几位拼车搭档。大家在狭小又漏风的“车厢”里,膝盖碰着膝盖,大眼瞪着小眼。世界各地地走,我们总喜欢逮着机会和当地人套近乎,可是在印度碰到坑蒙拐骗的事儿太多,这一回,我们只是尴尬又不失礼貌地微笑。

其中有一个穆斯林小伙子,戴着特有的穆斯林帽子,膝头放着一大个包裹,腼腆地回应了我们的微笑。大概觉得面对外国人不寒暄几句不礼貌,便用自己半生不熟的一点点英语问我们是不是住在这一带。于是乎,我们与当地人交流的本能又被激发了,一连串的问他要去哪里?去做什么?他家住在哪?

对话内容有些超出了他的英语水平,但他显然放开了很多,打开膝头的包裹给我们看:“我们家是做沙丽的,看,这些都是我们家做的沙丽!”“我是去送货的,隔两三天便会来送货,这条街有四家店都是我的伙合作伙伴!”“下一次,欢迎来我家玩呀!”他下车的地方离我们的住处不远,我们便一起下了车,和他一起去送了货。就在路上短短寒暄了10分钟,他便热情地对沙丽店的老板说:“这两位是我的中国朋友!”

我们相互留下的联系方式,得知他的名字叫Karim,他在我们的谷歌地图上标记了自己的住处。

Karim或许只是出于礼貌,才邀请我们去他家玩,但我们是不会放过这个去印度穆斯林家参观的机会的,两天后便顺着谷歌地图的标记,到了他家村门口。

一进村子,大家就“呼啦”一下围了上来!我们这才意识到,这儿已经不是瓦拉纳西的旅游区了,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印度居民区,他们一点儿都不会说英语,他们也可能这辈子都没见过外国人。该死的是,村里的路七拐八拐就和迷宫一样,Karim又偏偏在这个时候不接电话,我们用英语问:“我们找Karim,有谁认识Karim家吗?”几十个印度人看看我们,又看看我们手机上Karim的名字,一边摇摇头,一边还是固执地用好奇的眼神死盯着我们。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围了过来,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来看西洋景,却没人能帮得了我们……我们只好一遍一遍地拨着Karim的电话。后来不知从哪儿冒出俩小伙子,自告奋勇地带着我们走了长长的一段路,感觉都走到了邻村,终于在村口见到了向我们挥着手的Karim!

Karim的家有整整一幢房子,三层楼,全家十几口人都住在里头。一楼是生产沙丽的车间,摆满了正在工作的机器,他的爸爸和几个儿子们天天都忙着生产沙丽。二楼开始便是大家一起生活的地方了,除了起居室以外,每一个小家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卧室——Karim一家三口住一间,他的大哥、二哥一家也分别住一间,家里那些二十几岁准备成家的男孩,会另辟一间给他。房间都不大,房子也只是用最简单的水泥糊起来的,一大家子人住在里头其实非常拥挤。

家里的男人们请我们在客厅席地而坐,给我们展示他们家的沙丽,也手舞足蹈地与我们交流——原来Karim已经是他们家英语最好的那一个了。但穆斯林家的女人们却十分腼腆,要么送上点心和茶,转头就走,要么就躲在门缝边偷偷地看。我极想招呼她们一块儿坐下,但他们进了屋子也只是站在一边。

这是一个穆斯林聚集区,人口很多,Karim家楼下的空地上堆满了垃圾。基础设施也并不太好,每天总会停电那么一两次,大家也都习惯了。我们见到墙上挂着一张麦加圣城的照片,便问:“你们很想去麦加吧?”Karim说:”那是当然,但钱是个大问题,或许有一天等我有钱了,就能带上全家人一起去了。“

临走的时候,我送了些不值得一提的小玩意儿,全家人都开心得不得了,硬是把一条沙丽围巾挂在了我的脖子上。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Karim都热衷于给我们打视频电话,让我们看看他5岁的儿子,或者秀一下他所在的地方。这是我第一次离一个穆斯林家庭这么近,虽然信仰千差万别,虽然交流也并不通畅,但总有一种相似的东西流淌在我们之间,可能这就是所谓的”世间人情“吧。

02

在瓦拉纳西觅到了一家屋顶餐厅,攀爬着翠绿的植物,也晒着花花绿绿的被褥,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等待午餐的时候,餐厅创始人跑上楼来向我们介绍了一番他的故事。

原来这儿不仅能吃饭,还能学瑜伽,好多西方游客都是专程来找他学瑜伽的,如果感兴趣的话,他们还可以留下来教教孩子,做一回志愿者老师。听到有孩子在这儿,我一下就来了兴趣:”他们免费在这学习吗?“”是呀,有些穷人家的孩子读不起书,就把他们放在了我这儿。“

于是吃完饭,我便迫不及待地下楼去看正在学习的孩子们。说是在上课,其实也就是一位当地老师照管着他们,孩子们的年龄差距很大,最大的12岁,最小的才3岁。大家就坐在褪了色的绿色桌椅上,每个人面前都有一本作业本,上面是老师专门为他们出的题,有数学也有英语。

孩子们都很热情,招呼我坐到她们中间,最小的那一只更是激动地爬来爬去,哪里还坐得下来。孩子们也很积极,都争先恐后的拿来作业本,让我们给出题,一旦答对了,一定要你用红笔在上面打个勾,写一个”好“字。我也出了难题去考她们,发现她们的英语也就是死记硬背地记住了26个字母,根本谈不上什么拼读;乘除法算术题也是连蒙带猜,更不用说什么99乘法表了——比大部分的中国同龄孩子差远了。

这个小楼的创始人丝毫不怀疑教育的力量,和我一样;他希望自己能够力所能及地提供给孩子和家庭一些帮助,和我一样;他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来到他的瑜伽工作室,也想让孩子们看到这个世界之大,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也和我一样。我跋山涉水,在非洲乌干达,在南美秘鲁,在亚洲印度,都曾遇到过和我一样的人,这也是为什么哪怕我身处远方,也并不觉得孤单。

03

印度有一种非常有名的“人体艺术”,叫做汉娜手绘。他们用一种特定的植物磨成颜料,由手绘师像画画一般地描绘在你的手上、胳膊上,等上两三个小时,颜色便渗进了皮肤,颜料会一块块地慢慢脱落,身上就留下了如纹身一般的图案。

印度旅行的一路上,我都想尝试汉娜手绘,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在克久拉霍的一家民宿住下的时候,替我们搬运行李的印度小哥哥问道:“夫人,您想要汉娜手绘吗?我可以把手绘师叫到房间里来帮您画。“我担心如此尊贵的服务要价不菲,而且又急着去逛古庙,就随意答了一句:”等我们回来的时候再说吧。“

等回到房间,得知手绘师已经联系好了,马上就到。等手绘师,站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惊讶地张大了嘴——她还是个孩子啊!那印度小哥忙解释:”夫人,这是我的侄女儿,她很有天赋的!“我问小姑娘:”你几岁啦?“她用标准的英文回答我:”11岁。“

手绘前,steven反复问了我好几遍:“你确定要让她给你画?你不怕你的手被画成一张儿童画吗?”我看着站在我面前这位腼腆的小姑娘,伶俐中略带一丝胆怯,心想着:把我的手画坏了事儿小,打击了小姑娘的自信心就不好了。便用手机搜了一张并不太复杂的图案,让她照着画。

颜料在她的手指尖挤得有些歪歪扭扭的,图案也并没有画得很对称,但已经高于了我的预期,况且这样多线条的图案,只要不是错的太夸张,意思差不多就行了。我告诉她说,我很喜欢!却引来他的叔叔坚持要她给Steven也画上一个,结果画在Steven手背上的那颗大太阳,真的很像一张儿童画。

这家民宿是两个法国女人开的,边上有一家民宿自带的餐厅。每天早餐的时候,都能看见一位很有味道的中年法国女人,哼着音响里放的法国小曲儿,一边布置着她的餐厅。她说,她和朋友几年前来克久拉霍旅行,一下子就爱上了这里,便决定在这儿经营一家像样的民宿——这个小城没有音乐,人不可以没有音乐,所以她要在她的民宿放起歌来。

但她不知道的是,每当她不在餐厅的时候,音响里的歌便不再是法国的情调,而是浓浓的印度咖喱味儿!

04

克久拉霍这个小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只是那些爱经神庙,还有每天走过路过的那些小商小贩们——他们实在是太过于热情了!

只要我们路过,便会大声招呼:“进来看看啊,只要一分钟!不买没关系,只要一分钟!”假如我们谢绝,他们便说:“那就下次吧,但你要保证哦,下次路过你一定要进来哦,你一定要记住你的承诺哦!”可我根本就没有承诺什么呀!

有一回拗不过,为了证明自己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便走了进去。那是一家饰品店,但所有的东西看上去就像是好几年没有人来光顾了,灰尘积的都见不到原本的颜色。店主推销了半天,却一点儿都没见到想买的东西,但一分钟之后他真的会放你走吗?太天真了!

无奈之下,我拿起了一根脚链。这下他可来了精神,居然把这根脚链放在一只电子小秤上,说:“哎呀,你眼光可真好,这可是银质的,按克算钱。”我一听这话,起身就要走,他忙拦下我,又说:“不贵不贵!”最后还是一番讨价还价,用20块人民币的价钱买下了这根银质脚链。

但走出店门之后,别的小商小贩会放过你吗?太天真了!他们会团团围住质问你:“我家也有啊!为什么你买别人家不买我家呢?你是不是不喜欢我?”那一刻,我秒懂了男人被老婆质问“你为什么给别人的朋友圈点赞不给我点赞?你是不是不爱我了?”的无奈。


我在印度的火车站遇到过一位抱着孙子的大爷,完全不能交流,却就是那样喜笑颜开地看着我们,让我用手机为他们拍一张照。

我在印度的火车上遇到过一位用脏兮兮的双手削着苹果的大娘,热情的说要分给我们吃一块儿,我经不住好意,却在第二天就犯了急性肠胃炎,也不知是不是那块苹果惹的祸。

我在印度博物馆地免费寄存柜那儿见过一位流浪汉,自己的所有家当都存在了一个小柜子里。

我还见过一位小店主,因为神牛偷吃了他卖的薯片,就拿扫把追着打。我说,不是不能打神牛的吗?他自有一套解释:当神牛犯错在先的时候,轻轻的打是可以的。

我的文字很苍白,留不住生命里出现的那些五光十色的鲜活的人们。是他们丰富了我的生命旅程,也是他们把我的回忆串成了会动的剧照。我问自己,为什么印度诗人泰戈尔写出了“生如夏花之绚烂”这样的诗句呢?再去翻开《飞鸟集》,他用另一句诗回答了我:

快乐很简单,但要做到简单却很难。

到了印度,才知道有一种感觉叫做原地毁三观

对于印度的向往,是从大学期间读到的那一本《窥视印度》开始的。书的作者妹尾河童曾说,去过印度的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绝对不会再去;一种是想再去一次——不,想多去几次。

不得不承认,去印度之前我没有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我完全没有想到,那里是我活了30年都不曾见过的肮脏与污浊,还有在我大脑里都不曾存在过的景象——信息量太大了!直到这几天,我把经历整理成文字,才渐渐发现印度是一个当时来不及反应,回头细品却回味无穷的地方。

我想整理出一篇印度奇葩二三事,但一不留神儿就回忆起了二三十件事。

(前方高能预警!)

【吃饭吗?脚臭味的那种】

去当地餐厅品尝那些从未在中国食谱中出现过的食物,是旅行不可或缺的体验。虽然对印度的卫生状况有所戒备,但又觉得不去本地餐厅搓一顿,未免会落下终身的遗憾。

到达瓦拉纳西的第一天晚上,我们便用手机上的“猫途鹰”搜索附近的餐厅——那些评分高、评价好的餐厅,我们总归是能够接受的吧?

排名第一的餐厅就在附近,从图片上看,不大不小的店面,环境也并非那么杂乱无章,我们便步行而去。走到门口,我正想进去,却一把被Steven拉住了:“天哪,这样的菜能吃吗?”。我定睛一看才发现,在这个没有门的店面门口,所有的菜品都一盘一盘的摆在地上,餐厅的服务员就坐在一张椅子上——椅子在一盘盘菜的中间,他那两只布满灰尘的、灰黑色的脚,就在盘子和盘子之间踩来踩去,一边为已经买单的客人盛上一勺勺糊状的食物,一边向街上来往的人们吆喝“进来吃饭啊!”。我们转头离去。

后来,我们在攻略上读到有人在印度的小摊买东西吃,摊主节俭又热情地把手上沾到的酱刮下来,放进他们的碗里。我们也亲眼目睹了火车站前的炒面摊小哥,抓抓抹布又抓抓面,生意异常火爆。印度人的不讲究,从恒河一边焚尸一边刷牙的景色里就可见一斑,而我们俩号称百毒不侵的中国人,即便在印度吃的再小心,还是没逃过一场急性肠胃炎。

【住宿吗?check-in一小时的那种】

印度的第一晚,住在加尔各答。凌晨一两点,任由出租车飞驰在拥挤不堪的居民区里,沿着一条满是垃圾的河,最终在一个极小的店面前停下。店门紧闭,我们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把店员叫醒。

入住需要填表,在大大的本子上详细地列了好多需要填写的信息。填完了表需要拍照,他们随手拿起电脑边的摄像头,斜着镜头为我们拍了一张合影,怎么看都不像是用来登记入住的那种照片。

两位小哥哥在电脑前捯饬了很久很久,我们便打量起四周的环境来——这和网上的照片也差距太大了!但是你品,你细品,这还真是同一个地方!

等终于到了房间的时候,都快凌晨3点了。想要冲个凉解解乏,房间的花洒却没有水,洗手间的地上留着一个颜色不太纯净的空桶,我们也不敢用它来洗澡,Steven便只好蹲在只到腰间高度的水龙头下冲一冲算数。床单上有许多肉眼可见的污渍,我很庆幸自己带了隔脏睡袋。天花板上的灯是奇异的紫色,衬托着一把吊扇呼啦呼啦地旋转,有一种歌舞厅的氛围。然而实在太困了,我还是倒头就睡。

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清早,电话响了,前台的小哥哥用听不大懂的英语问我们早餐想吃什么。可我们只想睡觉,便应付说我们晚一点再下楼吃。结果回笼觉还没开始,房门又响了,前台的小哥哥直接把早餐端了进来,用行动告诉我们:别睡了,必须起床吃早餐!

当我们再回头看网上的评价时,发现大家的内心都是抓狂的。

【撒尿吗?被人排队围观的那种】

每当我在拥挤不堪的路上,被车、牛、猴子、人挤得心烦意乱,连走路都不知道该往哪儿下脚的时候,都特别佩服印度人的淡定。他们能在闹哄哄的街头,静静地用脚趾头作为固定器,用线编织饰品。

他们能拿着剪刀在街边一坐,一个人便是一家理发店。

在瓦拉纳西,我第一次见到印度男人登峰造极的心理素质。在人挤人的街头,我路过几个排着队的男人,打头的那一个面对着墙、低着头。我不明就里地伸着脖子看,也没看明白大家在干什么,然后又一把被Steven拉住了:“别看了,人家排队上厕所呢。“

什么?!街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人们几乎就是贴着他们走过去,他们排的队伍也是一个贴着一个。而所谓的厕所,其实就是一个特别简易的小房子,有的甚至只有左右两块木板遮挡而已!但街上的男男女女们都习以为常,男人走着走着就突然在街边停下方便,女人们贴着路过也并不觉得不好意思。

我怂恿Steven也去体验一下印度式厕所,他拼命摇头:我尿不出来。

后来在伊朗遇到一对同样去过印度杭州小夫妻,同是去过印度的人,见了面总能会心一笑。那位男生说,他还真体验了一下印度式厕所,你猜怎么着?撒出来的尿会全部回到你的鞋上——那个小便池的下水管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坐火车吗?需要自己跳下去的那种】

印度坐了很多次火车,但我无论如何也搞不明白自己应该去哪个站台,应该上哪一辆火车,应该去哪一节车厢。火车总是晚点,站台也经常更换,甚至有时候广播里通知的和屏幕上看到的不是同一个站台,即便你找到了正确的站台和正确的列车,也很把自己手中的车票车票和五花八门的车厢对应起来,你也完全看不到一个工作人员的影子。

那天,我们要去杰伊瑟尔梅尔,在经历了把大包小包搬上搬下换站台,望眼欲穿地等来了晚点列车之后,终于在车厢安顿下来,却发现其中一个铺位已经被人占了。我们都拿出车票一对:同样的车号、同样的车厢,同样的铺位。就在大家都觉得纳闷,想等列车员来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车次号差了一个数字。

对方说:”你们是要去杰伊瑟尔梅尔吧?这趟车是正好相反的方向,从杰伊瑟尔梅尔开往德里。“
我们惊呼:”什么?!“,但这个时候火车已经徐徐开动了。
还没来得及多想,整个车厢的印度人都对着我们大喊:“快跳下去!快跳下去!”

我只好手忙脚乱地拖着大行李箱挪到门边——印度的火车是从来不关门的。看着站台越来越远,地面的移动速度越来越快,我犹豫地又转回了头。

“快跳啊!快!”那一刻,我想起电影里跳火车的场景,心想着跳下去之后是不是应该顺势滚两圈?心想着跳下去一定会受伤吧?但转瞬之间我已经落在了站台上,没有打滚,也没有受伤,还一把接住了从火车上丢下来的大箱子!

原来,起始点相同、方向相反的两辆列车,列车号是完全一样的,偏偏就在差不多的时间点停靠了相同的站台,大家根本无法区分。于是就在我们跳下火车后不久,火车吱嘎一声停了下来——无数的印度人都发现自己上错了车,他们把火车叫停了,却不知道两个可怜的中国人就在刚刚被逼的做了一件突破自我的事:跳火车。

其实印度火车站让我最终身难忘的,还是火车站的厕所。那是一个二等座的候车室,有厕所上意味着这个候车室里的人有一个高级的身份,但奇怪的是,厕所只有一个门。我问看门小哥,女生也能去里面上厕所吗?他说那当然,十卢比一次。我便没有多想走了进去,进门后也只有一条路,我路过第一个隔间,往里头一探——是一间淋浴房;路过第2个隔间,往里头一探——又是一间淋浴房;正想往不远处的厕所隔间走去的时候,忽然瞥见有一个人——一个男人,正背对着我上厕所!

回想起当时的自己,就跟电视剧里的小女生一样花容失色,瞬间闭起眼睛叫出了声,三步并作两步地跑进隔间,锁上了门心还怦怦地跳个不停: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刚才经历了什么?

我再没有轻易在火车站上厕所了,天知道里面是不是男女共用的。

印度的火车很快,从杭州上海的距离,大概只需要摇摇晃晃8个小时。我承认我怂了,曾经在非洲睡过露天的女汉子,到了印度觉得不当个婆罗门还真活不下去了——我们几乎坐的都是头等座。

头等座的一大好处在于同车厢的乘客阶层都比较高,多少都会讲一些英语,我们便在闲聊中了解他们的生活、宗教和文化。当得知我们正在环游世界,他们问:印度是你们去过最好的国家吗?我们想了想,以中国人特有的委婉回答道:“Not the best,but the most special”。他们对望一眼点点头,说:“那基本就是世界best的意思了!”这份自信,也是爱了。

【上突突车吗?追尾追成碰碰车的那种】

印度的交通乱成一锅粥,粥里不仅有汽车突突车摩托车自行车,还有牛羊驴猪猴子。在印度,最便捷实惠的交通工具,非突突车莫属。突突车能在汽车堵的纹丝不动的地方自由穿行,车身虽小,却能挤上比汽车更多的人。

但无论是打出租还是坐突突车,追尾磕碰是十分平常的,频繁到十多分钟的路程能磕上三次,就好像是素质拓展中“穿越火线”那个项目,想要不碰到身边的线安然无恙地穿过去,真的很难。但突突车司机的开车技术是过硬的,总能在危急的时刻化险为夷,让人有一种坐在过山车上的错觉。

印度式追尾,大家的心态都是十分平和的。我们曾坐在一辆出租车里被追尾,司机回过头看了一眼,然后继续开车;我们曾坐在一辆突突车里,不断地被追尾也追尾别人,大家就好像玩碰碰车似的习以为常;我们乘坐的突突车也曾撞到过行人,那位正在喝茶的老头,低头看了看自己被撞的胳膊,什么也没说。有时候你不得不佩服印度人的生活哲学,路上已经那么堵了,何必再去添堵呢?

在堵到突突车都走不动的时候,突突车司机们便会走下车来聊天。也就是在那样一个时刻,我看见边上的突突车小哥娴熟地拔下车钥匙,悠闲的走到我们的司机面前,一边聊着天,一边用车钥匙剃着牙。当时我的眼珠子就掉出来了,可能我用尽一生的想象力,也想不到车钥匙还能当牙签使。

【合影吗?像印度明星的那种】

印度人疯狂地痴迷于和外国人合影。他们的合影套路往往是这样的:先派出一位英语比较好的代表跑来问“可以一起合张影吗?”,这时候环顾四周,一般都看不到其他人。但是,一旦当你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之后,三秒之内必有一大群人从四面八方跑来把你团团围住,所有人一起拍、轮流单个和你拍、分小组与你自拍、再轮流单个与你自拍……15分钟后,当你终于拍完了合影,发现更多想与你合影的人已经排成了长队……

印度很多家庭都是一大家子一起出行,绝大多数都不会英语,偶尔有一两个能用英语交流的,大家便眼神发光、满脸崇拜地看着他与我们对话。也有正巧碰到学校组织学生出游的,那一天我们和整个年级合了影,与我们对话的是英语老师,一边与我们讲着最基本的寒暄用语,一边得意地看着自己的学生,满脸写着:看吧,老师厉害吧!你们是不是该好好学英语?

印度人觉得中国人的样貌特别好看,尤其是皮肤,光滑白皙,却不像西方人那样白的过分。但印度式的称赞是会吓死人的,有一次我正在神庙中专心致志地拍照,突然感觉一只手摸上了我的脸颊,我还没来得及惊叫,那只手边转过了我的脸,我便与一位印度大娘鼻尖对着鼻尖,任由她捧着我的脸说:“Oh!you are tooooo beautiful!”

印度人是十分渴望与人交流的,哪怕不会英文,他们也会带着印度式的自信问:“你们会说印度语吗?”我们回答:不会,请说英语。对方便露出一副“居然只会说英语”的嫌弃表情。

回国之后很多人都问过我:印度,你还会再去吗?

我回想起当时自己是多么一脸无知地兴奋地踏上飞机,却在飞机落地之后的二十多天,感受到了一个与想象中相去甚远的国家,然后任由自己在浮着礁石块的恒河水上目瞪口呆,在污浊的空气中眉头紧锁。这本就是我错了,错在当时我是那么地向往它,却没有去好好的认识它。

回国后我搜寻了很多关于印度的宗教、历史与小说故事。假如有朝一日我用心好好地认识了它,那我一定会再去,因为,这才是旅行的意义。

印度旅行丨衣食住行那些事儿

有人问,去印度旅行到底吃的惯住的好吗?

【衣】

11月底是印度的冬天,也是最适合去印度旅行的时候——夏天可能会热到昏厥。即便是冬天,衣服也无须裹得里三层外三层,白日里薄薄的一件长袖单衣足够,冷了就把开衫套在外头。有时候执着地想穿美美的长裙去拍照,就悄悄地把牛仔裤也套在里头。只有偶尔一两个晚上寒风袭袭,如果正巧在屋顶餐厅用餐,那得裹上店家提供的毛毯。

印度,一定要买一身沙丽,街边小店就有。我记得曾在哪本书上看到过一句话:在印度买东西千万别想得便宜,不被人宰就很不错了。我是鼓足了勇气走进这家沙丽店的。每位顾客都有专门的导购,告诉他想要的颜色,他们便手脚麻利地抖开好几种花色地布匹让你选——其实印度沙丽就是一块长长的布匹,用不同的方式缠绕,便会在身上出现不一样的效果。

我不会裹沙丽,便央求导购教我。我这才知道,穿沙丽前在腰间先绑上水桶似的宽松衬裙,缠绕布匹的边缘塞入衬裙和腰的中间固定,走路的时候我永远会担心扎在腰间的布匹下一秒就掉下去。但幸运的是,这竟然是一家明码标价的沙丽店,竟然避免了一场厮杀,就轻易以80元人民币的价格买下了我喜欢的款式,于是有了泰姬陵前身穿沙丽的那一场凝望。

【食】

印度的街边小摊,我们唯一敢买的是新鲜椰子。现开现喝,喝完了还能帮你把椰肉剐出来。

在路边摊总能见到花花绿绿的瓶子,被摇晃混合着调出各种不同的饮料,大家就站在路边一口喝完,空杯子立刻物归原主。

通常,我们都在卫生状况良好的餐厅或连锁店吃饭。餐厅的店员们戴着手套和头罩,是我们决定走进去的重要指标。假如看见餐厅里已经落座着不少西方游客,那就大可以放心地走进去。

印度餐是十分合我胃口的,玛沙拉和咖喱是主旋律,有时搭配一份烤肉也是不错的。

第一次看见MoMo的时候是在综合体里的一家小店,外形像是小笼包,但馅儿却是巧克力。点了一份,惊人的好吃!想象满嘴的小笼包鲜汤,换成香甜丝滑的浓香巧克力,一口下去都顾不得去擦那一圈粘稠的胡子。

后来我们还遇上了素食MoMo,薄薄的皮儿裹着满满一肚子蔬菜馅儿,也成了我的最爱。

《摔跤吧,爸爸》里的炸小球,我们在路边摊看到好几回都没敢品尝,最后终于在一家小吃连锁店找着了。上了桌,却不会吃,只好找服务员小哥哥来教学。原来要把空心小球敲出个洞,把馅儿和红色绿色的汁儿都舀进去,一口闷。

超大的卷饼也是一大特色,比脸大的根本不算什么,这饼大起来能让一家人围着它一块儿吃。

印度我爱上了玛莎拉茶,并且把它的配方带回了中国:牛奶里头放上玛莎拉茶叶、红糖、八角、肉桂、丁香、豆蔻、生姜一块儿煮,熬的浓郁香甜。但是印度无论在哪儿,玛莎拉茶总是一小杯一小杯的上,喝上三口就喝到了杯底儿,怎么都喝不过瘾,所以回到中国用大锅煮,一次喝上两大杯!

一套完整的印度餐有他自己的特色,餐前沙拉永远是全生的蔬菜,生番茄,生洋葱,生黄瓜——不加任何酱料。假如你点了一碗番茄汤,真的就是一碗生番茄榨汁出来的汤。餐后总有一盘小茴香解口气,我从来没有这样的脑洞,能想到把小茴香当口香糖吃,效果还真的差不多。

印度也有好些精致、干净、有情调的小店,通常都在小楼的楼上或屋顶。在瓦拉纳西的这一家就很合我意,透过窗户就能看见恒河,但点单需要自己亲手写。

记得在城堡对面的一家屋顶餐厅,我在菜单上见到了一份中国配方。有趣的灵魂走到哪儿都闲不下来,连吃饭都忍不住亲自下厨,还要留一份菜单给身后的同胞们。

我觉得首都新德里才是电视剧上那些印度阔太太们居住的地方,餐厅也精致到极点,当然价钱也一飞冲天。在其他城市折合人民币三四十元的一餐饭,跑到新德里的综合体里点上两份日料就超过人民币200元,而且还没填饱肚子。都说印度贫富差距大,首都富人们的一顿饭能抵上穷人们好几个月的餐食。

【住】

印度之前我曾读过一篇游记,推荐大家去体验一下睡在露天屋顶的感觉,但我始终没敢这么做。

第1天抵达加尔格达的那晚,入住经历就已经让人很无奈了,但有趣的是,房间门的背面贴着一张医生的电话表,桌上还放着一张十分详细的入住注意事项,不,确切的说是警告事项——不准让访客进屋,不准偷拿房间的东西,离开房间必须关灯,在床上吃东西一定要垫着以防食物弄脏床单——可床单本来就脏得非用隔脏睡袋不可。

在瓦拉纳西的房间里,一进门便看到了Apple公司设计的镜子,让整个房间都充满了未来科技感:

而在克久拉霍更是见识到了一种既能蹲又能坐的马桶,不上图你能想象吗?

住的多了,我发现无论在哪,旅店浴室的地上一定会放一个桶,桶上挂着一个配套的小舀子。有一天我终于抓住机会问服务生,这个桶是干什么用的?“洗澡用的。”“不是有花洒吗?”“是的,但没有花洒之前,印度人一直是用桶来洗澡的,印度人用不惯花洒。”我想起在恒河边,人们确实一人拎着一只桶,舀起河水往身上倒,圣水是不可以从花洒里出来的。

即便是精挑细选,在印度也会偶尔碰上一两家不太干净的民宿,但更多的民宿是十分有特色的。记得在阿格拉住的那一晚,天台的霓虹灯把整个房子照的像个精致小别墅,我们就住在带阁楼的那个房间,楼下便是个明净的公共休息室,青旅的味道。透过休息室的玻璃窗能看到猴子们在天台的栏杆上走来走去,吃掉了种植的花草,人们也并不介意。但令我惊讶的是,做清洁的工人们竟然是跪在地上,用双手抓布抹地板的,让人看得不自在。

在焦特普尔入住的这家民宿,算得上是整个印度行程中最有特色的一家了。整个调调就好像是一个小古堡,装饰物也是印度特有的乐器和照片。

我们特地挑选了一间屋顶特别高的房间,走进去就像是置身于印度的街景之中,高处甚至有一圈小走廊,能走上去俯瞰大床。

【Shahi Guest House网红民宿攻略🤔

🛌特色房间
民宿的三楼有一间屋顶特别高的房间,也就是我们入住的屋子。强❗️❗️❗️❗️整个房间的布置非常特别,除了彩色玫瑰花窗、床头的玫瑰花瓣,整个房间看上去就像置身于印度的街景之中,甚至有一个小走廊能走上去俯瞰大床,也是非常神奇,绝对值得体验一把😝

👳环境服务
房间干净整洁、十分宽敞!入住的有很多西方游客。
民宿的顶楼有餐厅,用餐方便实惠,而且顶楼餐厅能够直接看到梅兰加尔古堡,风景无限好🤩餐食也可以叫到房间,口味很不错,推荐炒面。
民宿能够方便地订到当地各种tour,也有在房间做马杀鸡的服务~

📍位置及价格
Shahi Guest House位于印度焦特普尔城,详细地址:City Police Gandhi Street, Opp. Narsingh Temple, 342001,可在booking预订。
💰房间价格2500卢比/天,算是性价比很不错的民宿了!

🚙交通情况
印度交通一向是非常拥堵的,民宿所在的街道也非常狭窄。汽车是无法开到民宿门口的,强烈推荐突突车前往❗️从火车站打突突车约150-200卢比,供参考。

民宿的顶楼有一家餐厅,不仅炒面好吃,还能直接看到梅兰加尔古堡,好风光也是尽收眼底。

在杰瑟伊尔梅尔入住的民宿,可能是我在印度住过最宽敞的房间了,大大的飘窗深得我心,忍不住在那拍了一组写真照。整个民宿布置得也很可心,服务一流,临走的时候前台还赠送了两件小礼物,在那个人人都只想方设法骗钱的地方,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首都新德里的民宿就比较像公寓了,土豪小老板把自家的一整栋楼都装修成了统一风格的公寓房,有长租也有短租,那也是我第一次在印度的旅舍里见到了微波炉、咖啡机,比起别的地方现代了不止一点点。

这样的住宿条件,平均花销大致折合人民币200出头一晚。

【行】

印度出行,最让我感到不适应的就是男女分开安检。无论是在机场还是景区,凡是需要安检的地方都有女性专门通道,女性安检需要通过专门的用布遮挡的小隔间。而我从来都记不住要到女性专用的那一边去排队,总是混在男人队伍里还浑然不觉。

印度的路大多数都是坑坑洼洼的,在加尔各答,我们正巧走过了一段正在修的小路,男人们造路,女人们便帮忙搬运石头——她们把石头放在篮筐里,把筐顶在头上。

而在印度坐火车,我从来都没有搞清楚状况,被逼得跳火车的经历大家也都知道了。【】印度的火车站总是人很多,尤其当深夜到达的时候,发现火车站的地上睡满了人。印度人从不会等车完全停下才上下火车,印度火车从来不关门,一旦进站,便有人矫健地跳上火车,而我们却还在研究到底应该上哪一节车厢才对。

印度,我承认我怂了,我们乘坐的基本都是一等或二等舱。一等舱卧铺长什么样?其实真的还不错,4人一个包间,铺位是一张可以折叠的沙发床,有专人为你换被单,也能为你买饭上车,但餐食真的味同嚼蜡。

一等座的车厢看着也不错,但细看座位还是污迹斑斑的。

二等卧铺是6人一间,卫生状况就没一等卧铺那么好了,负责换被单的小哥也不怎么出现了,长一段时间只能忍受与发黄发黑或是夹杂着垃圾的被单毛巾坐在一起。但印度人从不在意这些,火车上提供的那块早已失去了本色的白毛巾,他们真的毫不犹豫地拿来擦脸。

火车都是带厕所的,厕所也还算干净,至少在一等二等车厢是这样。

印度出行最便利的是突突车。突突车虽小,但能塞的人和东西可不少。在到达斋普尔那一天,一辆小出租车装下了三个人加两个大箱子。

Incredible India会从很多小细节展现出它的神奇之处,比如我们想找ATM机取钱的时候,最终找到了这样一个地方——

又比如路上遇见结婚的新郎官,整张脸被花遮得严严实实,活像是个新娘子。

印度,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故事,而我的文字实在过于苍白,永远也封存不了印度的丰富与奇幻。

走过那么多地方,印度是最光怪陆离的那一个,它有太多超越我想象的东西,但或许这才是魅力所在吧。

毕竟,一切未知,才最迷人。

  • 游侠客公众号

  • APP下单更优惠

关于游侠客 游侠客的故事 游侠客招聘 联系游侠客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交换链接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游侠客用户服务协议》 《游侠客服务隐私政策》

营业执照 旅游度假资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食品经营许可证

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专用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旅游预订电话(免长途费):400-670-6300 投诉及紧急事件联系电话:400-670-6300转5 全国旅游投诉电话:12301

公司总部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98号浙商大创业园D幢3楼

浙ICP备20007990号 公安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105号 © youxiake.com 版权所有法律顾问:北京中伦文德(杭州)律师事务所 傅林放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