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年轻的城市。缘矿兴企、因企设市。建立于1981年的金昌市,因盛产镍被誉为“中国镍都”。30余年后,镍都已经华丽转身,化为花城。
这是一个古老的地方。河西走廊重镇、丝绸之路名城。三角城遗址的断垣残壁,可以触摸到先秦时代。蜿蜒曲折的御山峡,藏着丝路名刹,留着历史遗迹;横贯于永昌县境内的汉、明长城,沧桑了时光;屹立不倒的钟楼,见证着永昌的历史变迁。
金昌六日,用脚步丈量,走过雪山与草原,走过戈壁与沙漠,走过田野与城市,慢慢的,丝绸之路上遗留的文明。
食在金昌
在金昌,每天唤醒你的不是梦想,而是美食。烤羊排、炕锅子、鸡肉垫卷子、羊肉垫卷子……那些叫得上名字叫不上名字的美食,每天都吸引着我们,用舌尖,了解金昌。
烤羊排,金昌的羊肉,是出了名的好吃,在金昌有羊肉一条街,本地人外地人都会来这里吃。羊肉有很多种做法,清水羊排、黄焖羊排……我最爱的还是炕锅羊排、烤羊排,外焦里嫩,毫无膻味,在金昌八日,每天不停,也没吃腻。
土豆甜丸子,这是羊肉之外,最停不下来的小吃,把土豆弄成土豆泥状,加上糖揉成丸子,下锅炸好以后再淋上糖水,甜腻软糯,有的还会在丸子里面包上馅料,带有玫瑰的花香。从前永昌人逢年过节才会吃的美食,如今,轻易的便能品尝到。
麻腐饺子,很神奇的饺子,用洋芋、麻腐和精选羊肉为主料,皮薄馅多,香味淳厚。
金昌的羊肉一条街,鸡肉一条街,里面有许多特色饭馆,虽然价格不比大城市便宜,但是味道足以留住人心。强烈安利永昌县的永昌老馆子,是当地向导强烈推荐,也是此行二刷过的饭店,对于当地人来说,吃的是记忆,对于我们,是了解永昌特色美食最便捷的窗口。
宿在金昌
金昌虽不是传统旅游目的地,但是无论是金川区还是永昌县,酒店的可选择性都比较大,可以满足不同层级的住宿需求。
此次,在金川入住的是金昌饭店,位于市区中心新华东路,交通便捷,有客房300余间,酒店开业时间较长,为三星级,是金昌标志性酒店。酒店简洁大气,房间宽敞明亮,干净整洁。
行在金昌
金昌甘肃省河西走廊东段,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是古丝绸之路重镇。金昌交通虽然没有西北的大都市便捷,但是基本可以满足出行需求。金昌机场执行北京南苑、上海浦东、成都、西安的往返航线,其他城市可先飞至兰州,再从兰州中转至金昌。金昌的高铁在规划建设中,建成后,将更加便捷。
金昌地大物博,落地金昌后,建议自驾或租车,可以走走停停,捕捉一路风景。
行程详情
D1
金川公园
金昌国家矿山公园
金川科技馆
三角城遗址
D2
永昌钟楼
保卫战纪念馆
御山圣荣寺
汉明长城
D3
东寨藜麦
云庄寺
D4
西大河风景区
D5
皇城水库
D6
丹巴吉林沙漠
三角城遗址,河西地区最早的、唯一的先秦时代城址,庄稼地环绕的遗址,用一抹黄土、一块陶片,诉说着2000余年前的记忆。站在断垣残壁前,触摸着厚厚的黄土,吹着西北的风,回望遥远的先秦时代。
三角城遗址位于金川区双湾镇三角城村。遗址是于1924年被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发现的,建国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多次进行考古发掘,包括4个墓群、城址,以及房址、窖穴、祭祀坑等,占地面积达430万平方米,先后出土石器、陶器、青铜器、金器、铁器、骨角器、毛麻织品、贝币等文物3000余件。
三角城遗址是甘肃河西地区同类遗址中唯一经正式发掘的遗址,出土器物精美独特,文化堆积层深厚,延续时间较长,属于青铜时代沙井文化遗存,是西周至战国时期月氏(或乌孙)民族修筑的大型聚落遗址,是了解先秦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历史内涵的一座宝库。
三角城遗址没有特别的防护,经历了数千年的日晒风吹雨淋,尘封在田野之间,伫立在这片土地上,古朴、原始,散发着古老的味道。
镍都金昌,金川镍矿老一辈矿业开拓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采,创下了我国矿业开发史的宝贵财富。在金川科技馆,走进镍都金昌的辉煌。金川科技馆坐落于金川科技广场,从元素周期表、矿石雕塑到完整的工艺流程,“点石成金”的神奇在这里展示得淋漓尽致,在这里,探寻现代有色金属工业的神奇魅力。
镍都金昌留下了众多矿业遗迹,也遗留了尖锐的环境问题,恢复矿山生态环境迫在眉睫。金川国家矿山公园,当露天矿老坑和废渣山涅槃重生,便成了一个有着大西北戈壁工业新城特色的山体式矿山公园。
金川国家矿山公园位于甘肃省金昌市区西南部龙首山脉北坡,始建于2009年,以围绕治理龙首山露天开采废弃物而建设。采矿展示区内有露天矿老坑、露天采矿设备展示,山下蒸汽机车、自卸卡车、潜孔钻机、挖掘机等机械设备遥相呼应,展示着金川采矿的历史变迁。山体绿化修复区面积达100万平方米,起着治理废弃物、修复生态环境的作用。
曾经的隔壁废墟,穿上了绿色的衣裳,与城市达成和解,镍都金昌,也悄悄的换了自己的名片。昔日镍都,变成今日花城,盛开着紫色的梦想。紫金花城,位于金昌市区内,东至金川区双湾镇龙口山,西至龙首山,南至宁远堡镇九墩湾,北至巴丹吉林沙漠,紫金花城大景区包括紫金广场、金川国家矿山公园、金川公园、三角城考古遗址公园等11个景点,是金昌市发展生态旅游的核心景区。
自金川国家矿山公园出来,来到紫金花园。园区是一个公共的、开放的空间,以薰衣草、马鞭草等紫金香草类植物为培育主体。繁花盛开,这在中国的许多城市,是最常见的景象,可在西北的戈壁中,盛开一座紫色的花城,却是难得的梦境。
紫金花园是绚烂的,金川公园,却是金昌人最平凡的生活。清晨,去往永昌之前,特意来到金川公园,在绿色的空间里,走进金昌人的生活。广场舞、舞剑、太极、健身,新的一天,老人们悠闲的开启。时光在此停留,而我们,步履匆匆。
永昌地处河西走廊东部,是汉、唐中外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来到永昌,钟鼓楼是怎么也绕不过的地标建筑。永昌钟鼓楼又名声教楼,位于永昌县城中四街交汇之处,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距今近400年,整个建筑结构严谨,雄伟壮观,是河西走廊重要的古建筑之一,见证着永昌数千年的历史变迁。
永昌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永昌钟鼓楼具有蒙、汉、党项等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建筑风格。从艺术造型上看,形体是由屋顶,木构架,台基三大要素所构成,沿袭了汉朝的做法;从平面布局看,钟鼓楼设在全城正中,掌管全城作息和夜禁时刻,是元朝的制度,也是蒙古族建筑的布局手法;从建筑形式上看,盝顶式屋顶是元代常见的造型之一,明初,元朝宫殿多被拆除,唯独永昌钟鼓楼上有蒙古族风格的宝顶,这在国内的古建筑中尚无先例。
晨钟暮鼓,声闻四达,如今的钟鼓楼,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巨变,没有了当年的作用,却早已印刻在永昌人的血液中,成为永昌不可磨灭的印记,成为永昌人文历史的象征。
地理学将祁连山和龙首山之间一道狭长的地带叫做“河西走廊”,这条走廊是丝绸之路的文化交融地带,是重要的文化聚集地。汉唐丝绸之路的北路咽喉,龙首山崇山峻岭的御山峡谷,蜿蜒10余公里,慢慢走进,却可以翻开尘封的岁月,拾遗丝路的文明。
▼丝路藏名刹
御山峡谷最窄处,藏着一座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古寺院遗址,御山峡圣荣寺。敦煌莫高窟壁画洞窟中,有大量早期壁画素材来源于御山圣荣寺及相关内容,有史学家称,先有圣荣寺,后有莫高窟。
御山在莫高窟十余个洞窟的壁画提榜和落款中又称御容山、御谷山。北魏太延元年,高僧刘萨诃西去佛国途中,遥望御山,预言御谷他日山开,必有佛陀宝像显现,世乱像必缺首,世平则身首合一。此说在莫高窟231窟存有两幅壁画,一幅为出世佛陀圣荣瑞像,一幅为圣者刘萨诃和尚。
北魏正光三年(公元522年),猛雷炸响,山崩地裂,御山谷开,果显佛陀宝像,无首。北周元年(公元557年),像首在凉州城东的七里涧被发现,当地僧俗将佛首肩舆移请御山,佛首“相去数尺,飞而暗合,无复差殊”。北周保定元年(公元561年),周武帝宇文邕敕令在御山筑寺,派钦差大臣宇文俭督役“凉、甘、肃三州力役三千人造寺。至三年,功毕。” 在千年的历史风雨中,圣容寺逐渐成为名噪一时的河西名寺。
圣荣寺最初名为瑞像寺,后来,武帝灭佛,全国佛寺,道院被毁,瑞像寺亦遭焚烧。隋初,文帝好佛,瑞像寺得以修葺一新。隋炀帝西巡焉支山下,驾临此寺,御笔改名感通寺,并令天下僧侣摹写瑞像,传布天下。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唐玄奘取经回归途中在该寺坐禅诵经,香火鼎盛时,住僧数千之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凉州陷落,感通寺改名圣荣寺。元代,藏传佛教传入圣荣寺,并在此后明清两朝兴盛不衰。1953年,圣荣寺拆毁,佛首湮没。
河西第一名寺,距今已有 1440多年历史的圣容寺几经兴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登上寺前山峰,俯瞰圣荣寺,眼前的这座寺院,历10年重修完成,虽然建筑规模和僧侣数量早已不能和当年相提并论,但传承了圣容寺千年历史、沉淀着圣荣寺千年文化的它,注定是厚重的,磅礴的。
▼峡谷留遗迹
这条狭长的山谷,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了许多古代遗迹,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马家湾子遗址、古陶窑遗址、北魏圣荣寺遗址、西夏六体文石刻、西夏千佛阁、圣荣寺塔(大小二塔)、元代花大门石刻、元亦都护高昌王墓、东西横穿永昌的汉明长城及沿线城障烽燧、明威将军墓、四台子庙址等古迹依旧尘封在时光中。
峡谷留遗迹,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国家重点文物圣荣寺大小二塔,塔为圣荣寺附属建筑因寺而名,建于唐代,是河西现存的最早的古塔建筑。大小二塔分别伫立在寺前和寺后的山顶上,隔御山峡遥遥相峙。大塔高16.2米,为七级方形,空心砖结构,内有壁画及文字题记,小塔为方形七级砖塔,高4.9米,外形与大塔相似。玄奘取经归来路过圣容寺,讲经一月,回唐后,仿圣荣塔建西安小雁塔。圣荣寺早已不再是当年模样,大小二塔,却从唐时,屹立至今。
圣荣寺前山崖的石壁上,至今保存着佛教的“唵嘛呢叭咪哞”的“六字箴言”石刻。石刻为“六体文字”,从上到下第一行为八思巴文,第二行或为蒙文,或为回鹘文,第三行为西夏文,第四行为汉文。右边一方共两行,上行为梵文,下行为藏文,初步鉴定为西夏时期刻制。峡谷石壁上,石刻显得很小巧,若不是特意寻觅,很容易就错过。
自圣荣寺返程,沿着御山峡前行,站在汉、明长城边,遥望花大门石刻塔遗址。花大门石刻位于花大门山体上,是一处西夏、元、明时期的藏传佛教摩崖石刻塔群遗址,山体形似一尊睡佛,悬崖上凿刻有塔形佛龛50座,为圣荣寺僧侣藏瘗骨灰之所。一道沟渠,阻隔着我们前行,只能遥望花大门,感知西夏石刻艺术、佛教文化。
自御山峡穿越的汉、明长城,曾经是丝路的引路者,如今,也早已化为断壁残垣,成为丝路途中的文明遗迹。永昌是拥有长城较多的县份之一,横贯于永昌县境内的长城,汉代始建,明代补修,东与民勤县大口子以南长城相接,西与山丹县交界的绣花庙长城相连,全长约120公里。没有刻意的沿着长城走遍永昌,只是在御山峡中,触摸着夯土城墙,回望兵戈铁马的曾经。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样壮阔的藜麦田,也是第一次知道,河西走廊的金昌,在戈壁的荒芜与苍凉之外,还有藜麦的浪漫与希望。甘肃省永昌县东寨镇,丝绸之路上正在兴起的“藜麦之乡”,当秋风掠过,涌动着火红的麦浪,空气中都带着收获的味道。
远方是连绵的祁连山,近处,是望不到尽头的藜麦地。惊艳过后,便开始在藜麦地里撒欢,风吹麦浪,藜麦拂面而来,闻着一阵麦香,虽是新鲜的味道,却有着最初的感动。
▼祁连山下的收获
藜麦原产于南美大陆安第斯山区,是印加土著居民的主要传统食物,有5000-7000多年的食用和种植历史,被古代印加人称之为“粮食之母”。相对于日常食用的谷物粮食,藜麦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物种,当走在藜麦田里,听着东寨人侃侃而谈时,才知道,我们曾经忽视的,是被国际营养学家们盖章的“超级谷物”、“未来食品”。
藜麦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及人体必需的9钟氨基酸,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耐盐碱等特性,被称为“黄金谷物”。上世纪80年代,美国宇航局(NASA)在探索合适的太空食品时,发现了藜麦的全营养价值;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藜麦是唯一一种单体植物,即可基本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求的食物,正式推荐藜麦为最适宜人类的完美的全营养食品。
永昌东寨地势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利于藜麦蛋白质累积,是优质藜麦的适宜种植区。藜麦自2016年落户东寨后,迅速成为当地特色作物,最盛时种植面积达1万亩,为东寨带来了火红的收获。来到东寨时,正值秋季,祁连山下,火红一片,是最绚烂的风景,最肆意的收获。
没能伴随藜麦经过冬眠之后的破土而出,一点点长大,结出一串串谷穗,却能够感受到东寨人在藜麦地时的激动。那是他们用双手养育出的藜麦地,如今,正涌动着火红的麦浪,等待着收割。
连绵的祁连山下,藜麦地同样连绵,那么多那么多,开着车,也没有走到尽头。行车许久之后,干脆改道,去藜麦地边上的养生三宝公司,探访国内一流的藜麦烘干、脱皮、精选、分级包装加工生产线。新一年的丰收还没开始,生产线并没有运转,只是通过理论,感受现代农业的便捷;只是在成品仓库里,捧着去年丰收的藜麦,感受粮食的温度。
在“藜麦之乡”,第一次品尝藜麦,一碗藜麦南瓜粥,口感独特,有着淡淡的坚果清香,足以让舌尖铭记。然而,它的珍贵,更在其超过多数谷物的营养。
▼藜麦地里的诗意
秋天的藜麦地,是收获的希望,也是诗歌的浪漫。原本,藜麦与东寨的相遇,便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爱恋,一场亘古的相随。当藜麦从数千年前的南美大陆,来到河西走廊的东寨,融入了祁连山下的这片土地,雪山、阳光,也便成了点缀,刻骨铭心的,只有这一片火红。
因为这一片火红的绚烂,近年,一批又一批的游人、摄影师、画家、诗人,涌入秋天的东寨,或是融入这份特别的秋景,或是记录这般绚烂的色彩,或是写下一首首诗篇。我一直以为,诗歌是忧伤的,却不知,明艳的火红,也可以是诗歌的颜色。
站在藜麦地前,感受到了这份诗意,便止不住的想,麦地诗人海子,如果见到这样一片藜麦地,会写出怎样的诗篇。每一片藜麦地,都是一首诗,一定不同于海子诗中那一片片质朴沧桑的麦地,它没有麦地的苦难和伤痛,有的只是明亮和绚烂,浪漫和梦想。
和许多物种一样,藜麦也有着自己的起源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藜麦是神的粮食,一天太阳神Inti Raymi(古印加人崇拜太阳神)的三太子在安第斯山上围猎驼羊,在追逐的过程中掉下了山崖,当地的一位老农不顾生命安危,把他救了上来,三太子回到太阳宫后,给父亲讲述了自己受难被救的事,为了报答救子之恩,太阳神派一只叫Kullku的神鸟把藜麦种子送到了这位老农家,从此以后藜麦成了安第斯山人最重要的粮食。
当承载着印加民族文化传说的藜麦,遍布在中国西部荒凉的戈壁上时,眼前所见的,早已不单单是油画的绚烂、诗歌的浪漫、土地的希望,而是更深层次的碰撞,这份碰撞,关于民族的文化、关于人类的未来。
沿着山路攀爬,抵达云庄寺。祁连山中,魏晋时代的石窟,依山而建的寺庙,山间修行的居士,还有那未能一见的石佛崖。云庄寺初建至今,曾几度兴衰,几度重建或修葺。寺庙所有的建筑都在1927年的地震中被毁,石窟造像、壁画等大量文物也已湮没在文革时期,如今的寺庙,是近几年由三位僧人在原址处修建而成,陪伴着空空如也的石窟。
云庄寺位于永昌县南坝乡约10公里处的祁连山中,是东晋高僧刘萨诃挂锡禅修的地方。经专家学者研究论证,建寺年代为晋初,先凿石窟后建寺院,明朝正统六年重建,是永昌历史上有名的佛教圣地。
参与建设了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准确预言了圣容瑞像寺的东晋高僧刘萨诃,在这里开凿了神奇的云庄石窟,营建了著名的云庄禅寺。云庄石窟,今存大小洞窟21个,分布在云庄山主峰之下一个长约180米,高约60米的整体石壁的阳面。云庄石窟东南2.5公里的石佛崖上,现存大小石窟9处。
自金昌市区驱车抵达祁连山主峰冷龙岭北坡的西大河风景区,漫长的车程耗尽了来时的精神,却在下车的瞬间,满血复活。远方是连绵的祁连山,眼前是雪山脚下的鸾鸟湖,湖畔是汉代鸾鸟故城遗址,湖水流经的,是高山峡谷窟窿峡,峡谷中,是原始森林。再往前一点,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山丹军马场。
雪山湖泊、高山峡谷、汉代遗址、高原牧场,不需要太多的形容,便足以证明,西大河风景区,比它的名字更美。
西大河原名大河口,是金昌市境内三大河流之一,发源于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现代冰川,终年积雪,融化后的雪水,经源头主要支流大小乌龙沟、鸾鸟沟、平羌沟,脑儿墩沟、古松林沟,从南向北在大河坝汇流后,称之为西大河,最后注入西大河水库。
西大河水库建成于1974年,水库的东北边缘,有一个天然峡口,叫两个半峡,峡口处筑起水库大坝,拦截着咆哮的河水,在这里形成了一个绿色的高原湖泊。不仔细看,很容易就将其当成天然的海子。
水库其实有一个更文雅的名字,鸾鸟湖,只是当地人很少这么称呼。鸾鸟凤凰,日以远兮。鸾鸟湖,却守在雪山下,伴着故城,伴着群马,只是来时,恰逢大风刮过,湖面荡漾,不得安宁。
在鸾鸟湖畔久久停留,感受雪山湖泊的静谧,然后,走进幽深曲折的窟窿峡。几十公里的峡谷,森林密布、河水流淌、山石高耸,千千万万“窟窿”连缀,成为一幅绝美的画。因为时间原因,没有全线穿越,只是在窟窿峡的边缘,感受峡谷风貌。
窟窿峡的名字,并不是随意叫的,而是跟峡谷奇特的地貌有关。据当地向导说,在峡谷的草地间,每隔几步就有一个陷阱般的“窟窿”,不知道窟窿形成的原因,却能隐约听见窟窿里传来的流水声。
▼鸾鸟故城,夕阳西下的怀古
鸾鸟湖畔,断壁残垣,看似平凡,却是经文物考古部门考证认定的西汉建于永昌古县地的鸾鸟故城遗址。夕阳西下,登上故城,触摸着千年前的尘土,遥望着祁连山,很自然的,便想要回望千年。
相传汉武帝时,骠骑将军霍去病把匈奴逐出河西,汉王朝在河西边陲设置郡县,封在祁连山下汉阳大草原(今山丹军马场)的郡王选址筑城时,看中窟窿峡谷口有一山貌似鸾鸟展翼,有跃跃欲飞之势,认为这里是鸾鸟栖息之地,乃为吉祥之象征,于是将此山取名为鸾鸟山,在山下筑起了一座鸾鸟城。
“鸾鸟凤凰,日以远兮”,鸾鸟故城,却依旧伫立在时光中,从未远去。如今的鸾鸟故城,没有刻意的防护,只是以最原始的模样,守望着祁连山,守望着鸾鸟湖,也守望着逝去的曾经。
▼高原牧场,踏着尘土的军马
祁连山下,鸾鸟湖畔,山丹军马场,群马踏着尘土,自草原深处奔腾而来。只是在草原上遥望奔腾的群马,便已热血澎湃。占地2192.5平方公里的山丹大马营草原,这里不是普通的马场,是爱马之人的朝圣之地。
山丹军马场历史悠久,自古就是皇家养马之地,经久不衰。秦时此处为月氏游牧地,后被匈奴王浑邪王所占。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膘骑将军霍去病大败匈奴,即在此筑城、屯兵、养马,以当地马种为基础,引进各种西域良马,杂交培育出的山丹马驰名天下。而后,自魏晋至隋唐,一直是各朝皇家马场。史称,唐代鼎盛时期养马多达10万匹以上。后因王朝更迭,战事频繁,马场日渐衰微,晚清时仅有马匹数百。
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了山丹军马场,历经沧桑的军马场从此重新走向了辉煌。沧海桑田,世事变迁,随着军队现代化时代的到来,骑兵、军马不可避免地淡出战争舞台,山丹军马场,却在历史的巨变中,岿然不动。近几十年来,几代军马人将山丹军马场建成了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著名养马基地。
山丹军马场所处的大马营草原是是祁连山草原的代表,地势平坦,水草丰茂。此时的军马场,不是最美的季节,却依旧,深入人心。然而,站在草原,早已忘记周边的一切,只是望着前行的群马,想要在悠然的步调中,遥望千年前的战马奔腾。
山丹马是以当地蒙古马和古西域良马杂交培养出来的优良品种。山丹马体态匀称,粗壮结实,雄健剿悍,个头虽不大,但乘、驮、挽性能俱佳,尤其是其优异的持久力和适应性更是出类拔萃,非常适合长途跋涉使用。如今的山丹马,早已不需要在战场上嘶鸣,却依旧不减昨日风姿。
在皇城,遇见雪山与湖泊,草原与故址。皇城草原又名“夏日塔拉”草原,“夏日塔拉”在裕固族语中的意思是“金色草原”,位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镇,这里水草丰盛,宜畜宜牧,曾是匈奴王、回鹘人、元代蒙古王阔端汗的牧地。
据蒙古史料记载,13世纪时蒙古王阔端(后裔被封为永昌王)在这里建立了一座城都,蒙古语名称叫“夏日斡尔朵”,即“黄宫”、“黄城”之意,后来逐渐讹写为“皇城”。祁连山下,皇城故址依旧屹立,从空中俯瞰,方方的城墙清晰可见。并没有人特意来探寻故址,长久陪伴它的,只有远方的祁连山和近处的羊群。
为了保护祁连山,皇城草原现今已经不对外开放。无法深入腹地,慢慢走进它的美,只好在皇城水库附近徘徊,遥望草原,聊以慰藉。皇城水库位于肃南县东端,皇城草原皇城滩盆地,距离永昌县城48公里,为永昌县修建并管理。虽是水库,却有着高原平湖的壮阔,倒映着连绵的祁连山,别有一番韵味。
自皇城草原返回永昌,在途中,走走停停,收获一路秋色。林间飞舞的落叶,山野中埋头吃草的羊群;田地间麦客般迁徙,收获土豆的农民。这是金昌最美的季节,也是我们最美的遇见。
自金昌拐道内蒙,在丹巴吉林沙漠仰望星空,守一场日出与日落。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阿拉善右旗境内,总面积4.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三大沙漠,其西北部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域至今尚无人类的足迹。
巴丹吉林沙漠景区虽属于内蒙,多数人却选择从金昌抵达。金昌市区距沙漠约120公里,交通便利,是进入丹巴吉林沙漠的最佳通道。预计2018年底高速全线贯通,届时距离缩短为90公里,更加便捷。
丹巴吉林沙漠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我国最美丽的沙漠,奇峰、鸣沙、湖泊、神泉、寺庙,一同谱写着丹巴吉林沙漠别样的美。此行,没有深入腹地,没能登上有“沙漠珠穆朗玛峰”之称的必鲁图沙山,没能一睹庙海子和丹巴吉林庙的风采,只是在诺尔图,便已经感受到这片沙漠的与众不同。
沙漠本是极其缺水的地方,丹巴吉林沙漠深处却分布着100多个湖泊,多处泉水。层层叠叠的沙丘之间,湖泊、泉眼星罗棋布,成为沙漠中最美的风景。诺尔图是丹巴吉林沙漠中最大、最深的湖泊,湖泊芦苇丛生,水鸟嘻戏,很容易就让人忘记,这是在沙漠深处。
晚上,在沙漠中仰望星空。沙漠的夜晚又凉又软,璀璨的银河挂在头顶,似乎一不小心就会被风吹下来。星空下,是一群人的狂欢,也是一个人的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