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

    “20年的 中国 看 深圳 ,100年的 中国 看 上海 ,500年的 中国 看 北京 ,5000年的 中国 只有看 山西 。”看 山西 就看 山西 的古,看 山西 的朴,看 山西 的拙,看 山西 的淳。。。说到底,看 山西 的那个中华民族的魂! 京都 的灿烂中有一半是 山西 点燃的。   
    我的父亲是职业军人,所以我们家的孩子一直跟着部队辗转,生长都在外地,但是我们的父母都是 山西 人,我们的根,在 山西 。这次我们用了12天时间,在故乡 自驾 游,第一次游览了有着5000年历史文化底蕴的 山西 文物景观,第一次目睹了有着绚丽山河庙宇楼阁的 山西 自然景观,深有感叹,亦非常自豪 ,因为我们是 山西 人。。。。从武圣的关帝庙到 洪洞 的寻根大槐树;从 绵山 风景区和世界文化遗产 平遥 古城;从 大名 鼎鼎的皇城相府到华夏第一民居王家大院;。。。。 山西 省境内大运高速公路,贯穿南北,把 山西 许多著名旅游景点串连一线,名山、名城、名院一游皆得啦。

    预告片

    北岳恒山

    悬空寺

    云冈石窟

    雁门关

    华严寺

    悬空村

    万年冰洞

    恒山悬空 北岳昂首

    恒山 ( 山西 省 大同 市)
    北岳 恒山 与东岳 泰山 、西岳 华山 、南岳 衡山 、中岳 嵩山 并称为五岳,为 中国 地理标志,又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 山西 的 恒山 风景以地险、山雄、寺奇、泉绝称著。 恒山 的美景,被明代徐霞客录入《徐霞客游记》中。
    恒山 ,亦名“太 恒山 ”,古称玄 武山 、崞山,高是山。其中,倒 马关 、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 宁武 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1米。哈哈,看看恒山的停车场多壮观!

    传说四千年前,舜帝巡狩四方,来到 恒山 ,看到这里山势险峻,遂封 恒山 为北岳。秦始皇时封天下十二名山, 恒山 被推崇为天下第二山。而金龙峡为 恒山 要道,也是古往今来的绝塞天险、交通要冲。
    历史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曾到 恒山 巡视、祭奠。以后的历代帝王,也差不多都差使臣到 恒山 朝圣。历代名人、学士,诸如李白、贾岛、元好问、徐霞客等人也都游览过 恒山 胜地,并留下吟咏 恒山 的诗章。 恒山 的自然风光较一般,参观时主要以寺庙区为核心,北魏时 恒山 上已有寺庙修建,经过唐、金、元代重修的古建筑,明、清时 恒山 的寺庙群规模已经很大。

    我们开始上山啦,首先是一段背光面的长长阶梯了。身边不时有很多年轻人都在大口喘气流汗。平时多锻炼,还是很有作用的,在爬山过程就能体现。

    远处山体上有“恒宗”两个大字,这个是明成化三十年 大同 知府张升手笔,每个字高13米,宽6米,面积达30平方米。大“恒宗”左侧还有题缩小的“恒宗”二字,看不清落款。上方还有小篆“大明”二字, 恒山 的摩崖石刻很多,字周围经常要写一些小字的内容,也算一大特色。

    路上石头上有一些类似于驴子走过的脚印,这个就是“ 恒山 十八景”之“果老仙迹”。据说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张果老归隐 恒山 ,经常倒骑毛驴往返于步云路的崎岖小道间,一个雨天,大仙云游归来,行至此处仙驴蹄陷泥窝,情急果老欲坠忙以手托起,这便留下了颗颗蹄印和人掌印, 曰“果老仙迹”,此岭也因此得名“果老岭”。 有意思吧!

    再行,虎风口后面,就是 “ 恒山 十八景”之一的“虎口悬松”。相传是张果老 恒山 修道的时候,经常把驴绑在这个树上休息。突然有一天,狂风大作,一直白额猛虎怒吼而出,白驴与其斗法,将古树主根拔起,悬与地面。所以有了前面写的“虎风口”名字,还有这个“虎口悬松”典故。

    海拔提高,远处的特有地貌原来越清晰了。 台阶都是沿着山修建的,没有树木的遮挡,感觉比较险峻。发现北岳 恒山 的道观非常多,并不像《笑傲江湖》中所描述的“尼姑派”那样还是信奉佛教, 恒山 实际上是道教名山。我们一路边走边摄啦。

    爬山过程中,遇到很多游客,其中不乏一些孩童与老者,都在努力上行。原本不大的石板路面,也开始变得有点拥挤。

    这里可以远远看到峭壁上有一座建筑物。 山川美景尽收眼底。我们在半山腰停下休息,同时俯瞰大好河山啦。

    沿着崇云宫左边的阶梯继续往上爬。一路上可以遮挡的树木已经少了,都是光秃秃的峭壁。 布满裂缝的墙体,感觉会随时崩塌。

    来到马神殿前面的“人天北柱”牌坊。 恒山 号称"人天北柱","绝塞名山"。这牌坊上面的字是道光皇帝亲笔题写。古时讲,进入此门,才算真正开始登临 恒山 。

    走完马神殿后,就是白虚观了。据说里面供奉的地藏王 菩萨 ,十殿阎王和黑白无常、牛头马面。所以也叫做“十王殿”。外面的墙壁上写着“佛”“道”两个大字,似乎也是佛教和道教共存的地方。

    恒宗殿是北岳 恒山 的主庙,又叫贞元殿、元灵宫,又称朝殿,建于明代弘治年间(公元1501-1502年),是 恒山 庙中最为宏伟的一座。它位于 恒山 主峰大峰岭南面的石壁之下,走进去,门前有40多度的103级石阶,大家气喘吁吁且蜂拥而上,真陡啊!。爬上台阶,才能到达 恒山 主庙。北岳庙门有“贞元殿”三个大字在前。

    恒山的“文昌殿”,“纯阳宫”,“真武庙”都各具特色,气派辉煌……

    悬空寺( 山西 省 大同 市)
    悬空寺紧邻 恒山 ,在 大同 市 浑源 县 恒山 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建成于1500年前北魏后期,是 中国 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不知古人为何要选址于此,在当时如何建成?,简直鬼斧神工!   
    悬空寺原来叫“玄空阁”,“玄”取自于 中国 传统宗教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来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之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曾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十大不稳定建筑。

    悬空寺历经1500多年的风雨、地震等各种灾害侵袭,而依然巍峨不倒,诗仙李白观后醉书“壮观”,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赞为“天下巨观”!
    整座寺院面对 恒山 ,上载危崖,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奇。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有殿琮楼阁40 间,其实悬空寺不大,最值得惊叹的是它利用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迂回,虚实相生。支撑悬空寺的木柱都经过桐油浸泡,防蛀防腐。寺内共有铜、铁、石、泥佛像八十余尊,其中多为艺术珍品。

    悬空寺庙内供奉着“佛”“道”“儒”三派的佛祖,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三教合一”的寺庙。 图片下面的石碑上,是李白当年游览此处后,所提的“壮观”二字,由于李白觉得这个比壮观还壮观,所以“壮”字旁边还多了这意味深远的一点。其实,悬空寺以前距离地面更高,这里由于修建了水库,现有地面比古时候的地面还高了不少。可想而知古人的智慧,是多么的巧夺天工。

    悬空寺是 恒山 十八景中“第一胜景”,是古代建筑的奇迹!  利用力学原理就让整座寺庙“悬”在山崖上。虽然现在寺庙底部有根根柱子撑住,但其实这些柱子根本就不吃力的,只是为了让游人有个心理安慰而已。乍一看,以为所有的建筑,是靠这一根根木头柱子支撑在岩面上,其实真正起作用的是走道下面一根根插入岩石的横梁,也就是力学上讲的悬臂梁。 悬空寺的玩法,就是应该上去走走,才能更加切身体会它的神奇。可惜我们去时已经下班啦,只好远观没能上去,算是一个遗憾吧。

    云冈石窟 凿山成就

    大同 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明清重镇,境内古迹众多。既有神秘而佛道儒交融的悬空寺,仙气缭绕的道教名山 恒山 ,辽金时期的华严寺,更有北魏时期气势恢宏的云冈石窟。。。。它与 敦煌 莫高窟、 洛阳 龙门石窟 并称为 中国 三大石窟,亦与 印度 阿旃陀石窟、 阿富汗 巴米扬石窟并称为世界三大石雕艺术宝库。它是东方石雕艺术的精魂,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典范,亦代表着公元5-6世纪佛教艺术成就,在 中国 乃至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武周 山南 麓,云冈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最早的有北魏高僧昙曜开凿的五个窟,现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高的有17米,小的仅有2厘米石雕造像51000余尊,为 中国 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2001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被 中国 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点。
    一进景区就是昙曜广场。

    云冈石窟实际雕凿于15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动用数万人历时50年才完成。
    民间另有一个“石窟来历的传说” : 很久以前,黄土高原北部有个大沙丘,常从下面传来迷人的音乐。怎么回事? 有个名叫武周的小羊倌,每天趁羊吃草时,不停地挖呀挖。他挖累了,就吹笛子,竟听见沙坑深处有音乐声在应和。于是他不停地挖,不停地吹。一天,有个声音说:“我们要出去了,你快躲一躲。” 接着“轰隆”一声,沙坑填平了,平地上出现了一座壮丽宏伟的庙宇。庙里庙外有云雾缭绕,飞天起舞,乐手演奏,鼓乐琴瑟声、歌唱声连成一片。武周看得入迷,不由得向前靠近。一瞬间,音乐戛然而止。歌舞者,观赏者和羊倌周武都变成了石人,个个保留着刚才的姿态,庙宇变成了石窟。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叫那座山为武周山。
    这是佛光大道。所谓“恩 泽普 武周,慈航通法岸”。

    沿佛光大道向西走去,十三对“骑象四棱神柱”依次列于佛光大道两侧。巨型神柱系黄沙岩雕刻,为现代雕塑精品。神柱的造型为塔状四棱形,其设想题材来源于云冈第9、10窟的“大象驮塔”雕刻。
    柱体的四个立面分为12层,上部的10层为佛龛状,每个佛龛内都有雕刻精美的佛像,佛像神态各异,整根神柱重量为51.6吨,在两侧浓密的松林掩映下,矗立的神柱气势雄伟、蔚为壮观。

    这组正面相对的礼佛浮雕墙,总体呈圆弧状,长约20米、高约4米,画面构图完美,雕刻细致,以浮雕的形式生动表现了北魏皇家盛大的帝后礼佛图。车辚辚、马萧萧的现场气氛,充分再现了北魏当时皇帝、皇后前往礼佛的庄严肃穆的宏大场面,这种场面使人不由联想到1500多年前云冈石窟作为皇家寺院曾经的辉煌,让人举目流连。

    天阴下雨,我们去往山堂水殿的灵岩寺。一路景色也不错。

    灵岩寺,坐落于云冈石窟大景区,占地16000余平米的湖心岛中央,总建筑面积6815.8平方米。走过昙曜广场和佛光大道,再穿越古朴典雅的七孔桥,高大的寺院山门就出现在面前。整个寺院为三进院落,除了山门以外,还有作为中殿的“千佛殿”和作为后殿的“大雄宝殿”。里面的飞天壁画等,值得欣赏。

    灵岩寺石雕方形造像塔。塔高达5层,每层有主佛像四面12尊。连同塔柱、佛龛周围的精致小佛像,数以百计,堪称同类石雕塔中的极品。

    灵岩寺内的千佛殿与大雄宝殿,以及快乐的小和尚们。

    穿过灵岩寺,往石窟群进发。从这里进去就到了核心景区云冈石窟群。

    现存云冈第16窟至20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昙曜法师,北魏僧人。昙曜一生处于风云变幻的时代,然而他以大无畏的气度,展开一连串复兴佛教的工作,无论在政治、经济、教化、艺术或译经,都将佛教带向复兴、繁荣的景象,可谓为北魏复佛的一代法将,他是云冈石窟创始人。在 中国 建筑艺术史和佛教艺术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 太和 十八年孝文帝迁都 洛阳 之前。从石窟所保存的纪年铭刻和艺术风格上看,这处宏伟的艺术工程基本上都是北魏的遗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大部分石窟是可以拍照的,有几个主要的石窟内是不容许拍照的,不管是否允许,我们都要尽量以保护遗址为主,对于有颜色的壁画、雕塑,千万不要用闪光灯。
    第五窟外面的建筑是清代顺治年间造。为了保护日渐风化的石佛造像,一些石窟的外面都用房子罩了起来。

    走进此窟时,情不自禁地拿起手机拍下了这几张,我们的念想就是要把这令人震憾的大佛永远留在记忆里。第十窟为云冈石窟的鎏金彩塑佛像。

    昙曜法师知道,威严的气势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远远比那英俊的面容更加重要,于是昙曜和工匠们依旧沿用了 印度 佛像的形态,而在表情和比例上面,做了微妙的改动,然而正是这眉眼间的开扩和嘴角的微翘使 印度 佛展现出了 中国 式的帝王气派。它巧妙的迎合 中国 人含蓄而追求神似的审美取向,使佛教造像在生活化世俗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也成为了以后 中国 石窟造像的标尺。

    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洞窟,窟内北壁雕阿弥陀佛、观世音和大势至 菩萨 三尊像,即“西方三圣”。主尊阿弥陀佛高10米,倚坐,面部圆润丰满。后室南面西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的三尊造像,本尊坐佛高约10米,两 菩萨 立像各高6.2米。从这三像的风格和雕刻手法看,可能是初唐(公元七世纪)时雕刻的。

    第十六窟主像为释迦立佛,高13. 5米,波纹状发髻,清秀俊逸。佛像身穿褒衣博带式袈裟,胸前结带下垂,属北魏 太和 年间推行汉化时的服制。一般以为雕刻是北魏的第四位皇帝── 文成 帝拓跋浚。 文成 帝在位期间不但恢复了佛教的地位,且云冈石窟也是由他开始开凿,对宏扬佛法有很大的贡献。

    第十七窟主像是交脚坐于须弥座上的加宝冠佛像,为云冈石窟最大的交脚佛像高15.6米。头戴宝冠,胸佩蛇饰,臂著珠钏,斜披络腋,束腰收腹。腿作箕踞,左手屈胸。造像魁梧伟岸,唯我独尊。下穿羊肠长裙, 狮子 座。具有浓郁的异域情调。这尊交脚 弥勒 佛大约是 文成 帝的父亲。

    云冈石窟和莫高窟一样,每次都只开放一部分石窟,轮流面向游客,也是为了能让这些文化瑰宝更好的保存和流传。我们看见现场就有许多脚手架在修理维护佛像。
    第18窟为三世佛立像,高15.5米,面颊丰圆,鼻梁高挺,浑厚质朴。身披千佛袈裟,安详沉静地站立在二佛之中。释迦立像暗示了曾经灭过佛的太武帝拓跋焘,从面部表情露出一种忏悔的神态。在石窟艺术方面,主像身着轻薄贴体衣纹紧密的服装,反映了 印度 恒河 流域一带造像的某些特征。

    第二十窟,云冈石窟最著名的露天大佛,也是云冈石窟的名片。窟前岩顶大约在辽代以前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立像是三大佛,正中主像是释迦坐像,高13.7米,胸部以上石质坚硬,保存完好,两肩宽厚,面形丰圆,薄唇高鼻,神情肃穆,造型雄伟,气魄浑厚。背光的火焰纹和坐佛、飞 天等 浮雕十分华美,把主佛衬托得雄浑大气,是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品。云冈晚期石窟的造像已采用了当时流行的"秀骨清像"式的中原风格,佛、 菩萨 的表情神态,比以前更生动活泼,富有人间生活气息,飞天的形象更加潇洒飘逸,这一切正是佛教艺术 中国 化、世俗化的结果。

    这里保存着一个民族的悠远记忆,一个王朝的显赫背影,虽然时光抹去了工匠们的名字,但创作者的智慧和艺术早已成为了永恒。许多小鸽子来往于佛龛之中,像一只只小精灵陪伴着上千年的佛像呢。

    一千五百年来,云冈石窟由于受到风化、水蚀和地震的影响,毁损较为严重,解放前也遭到人为破坏,据不完全统计,被盗往海外的佛头、佛像竟达一千四百多个,斧凿遗痕,至今犹在。
    建国以来,在党 和政 府的关怀下对云冈石窟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维修工程,使古老的艺术宝库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游览完石窟还有一个博物馆可以逛逛。从石窟出来往西南方向有一座下沉式建筑,即是云冈博物馆。

    雁门关典 举世闻名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做为一个 山西 人,对于雁门关( 山西 省 忻州 市)的认识,还是杨家将,杨家的满门忠烈,佘太君率领杨门女将驰骋沙场的历史传说。另外还有一种传说,雁门 关东 西陡峭,且高耸入云,就连大雁也只能从这陕隘的关隘通过,所以取名雁门关。雁门关,位于 中国 山西 省 忻州 市 代县 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
    杨家三代,生前都是镇守边关的将领。之所以为人怀念,是因为在那些战事不断的动荡岁月里,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带给百姓难得的平静与祥和。为此,无论他们生前遭遇到多少不公与坎坷,在那些平凡的心灵里,却为他们树立起不朽的丰碑。这样用民心树立的丰碑,从来都不会被岁月风化。

    在古代,雁门关一直处于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发生冲突甚至战争的最前线。千百年来,关于雁门关的故事不仅存在于史书和文人墨客的诗词中,如今在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中,甚至不少电影、电视剧中都能看到雁门关的身影。两千多年来,雁门关到底发生了哪些历史故事? 拍了张雁门关全景图。

    大家都会猜到这是谁了,没错,这就是杨家女将的首领佘老太君,穆桂英等,杨家满门忠烈在此镇守雁门关,杨家将的故事已经是流芳百世,家喻户晓了……

    如今,站在这雁门关下,明月楼前,抚摸着墙上的一砖一瓦,脚踩着这样的青石,我们仿佛感觉到万千铁骑从此处经过时,呐喊声,铁蹄声,似乎全身的血液也开始沸腾……

    当年,有个雁门关驿站,是山腰一排窑洞,说是昔日行旅之人歇脚处, 有帝王洞、将军洞、公主洞等。据说汉武帝、隋炀帝、唐太宗等20多个帝王,卫青、李靖、徐达等20多员大将以及王昭君等多名公主曾在此歇息。 现在这里的雁门关小山村里有许多许多的驿站啦。

    雁门关自古以来就是连通中原与草原的必经之地和重要节点。没有战事的时候,无尽的商旅南来北往,辛劳翻越。为了赶在春天时到达漠北, 他们常选择在冬天经过雁门关, “雁门高处,积雪封城,冻云迷路。” 不知是什么样的希望火光, 点亮着那些行人的孤苦旅程。现在这里重建,再现了边贸街的景象。

    过了明月楼是雁门关村, 村民说村子有几百年历史,祖上是靠护关谋生。古道艰险,护关是护送过关,工具是磨棒(约一米五长、十公分粗的木棒), 扛着磨棒到山顶, 等车来了用磨棒横绑在车轱辘上,下山时增加摩擦减速, 沿路扶持,既要力气,也要技术,还得靠运气。这是近百年前的事了,当时路是石道,大车轱辘是铁皮。

    雁门关位于 山西 代县 ,因“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蜚雁出入其间”而得名, 关上有联语云:“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 恒山 山脉东接 太行山 ,西连 吕梁 山,山岭高峻,只有雁门关附近可以通行,因此这里设关,自然是把控南北。 战国时赵国在此修建长城, 秦、汉、唐、宋直至明代, 这里烽烟不断,发生战事数以千计。即使到了抗战时期, 日本 鬼子也是由 大同 经雁门关入侵 太原 的,结果就有了雁门关伏击战:八路军120师716团挺进雁门关 大同 公路附近,在此伏击了日军汽车运输队,一举摧毁敌人汽车四百余辆,赢得了震惊中外的雁门关大捷。

    杨家将的传说非常悲情, 但是杨家将忠心报国、英勇杀敌的史实足以让人钦敬。这正是杨家将故事能一再演绎的基础。 不过雁门关下,确有杨家将后人聚族而居,繁衍至今。在 代县 鹿蹄涧村,现今近千名村民多是杨家将后裔。村中杨家忠武祠建于元代, 为杨家后人修建,殿内塑像22尊, 有杨业、佘太君、杨延昭、穆桂英、杨宗保等。祠堂内存有北宋皇帝关于杨家的诰敕10篇,以及历代颂扬杨家将的题词、碑刻、匾额等。镇祠之宝是《杨氏宗卷》,为南宋遗物。

    “月昏黄,返照雁门关上。塞外风霜,悠悠马蹄忙。镇日思想,长夜思量,魂梦忆君王……凝眸望野草,闲花驿路长,问天涯茫茫。平沙雁落,大道霜寒, 胡地风光。剩水残山,残山剩水,无心赏。” 昭君出塞那个塞就是雁门关(古称勾注塞), 音乐家黎锦晖这首《昭君怨》书写了王昭君出塞心情。

    在雁门关的战事中,有几位战狼式人物,用勇毅和智慧保卫了百姓耕织的平静安好。可他们不仅要直面沙场的惨烈,还要经历朝堂的凶险。常常能杀出尸横遍野的战场,却走不过冠冕堂皇的官场。
      比如 :战国后期李牧镇守雁门,曾一战歼灭匈奴十万骑,使之十多年不敢来侵扰。后秦国施反间计,贿赂赵王宠臣郭开,诬告李牧谋反,李牧被逼自裁; 秦初蒙恬率军30万出雁门关,北逐匈奴,开疆拓土,修建长城。秦始皇去世后,因与权臣赵高不睦,赵高撺掇秦二世迫蒙恬自尽; 西汉名将李广曾任雁门太守。即是“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飞将军,纵然战功赫赫,但至死也没有封候,后因迷路误了会师约期被追究, 李广愤愧自戕。。。镇边祠里,几位威震雁门的名将,都选择了自杀, 卫国功勋换不来生存机会, 这古老的要塞几多悲壮几多凄凉啊  !

    这是个勇敢顽强的小男子汉,甩开父母,一个劲往上爬……

    雁门关古称勾注塞,称天下九塞之首。从战国到明代,都是主要边防要塞和交通咽喉。重关鸟道,维系天下安危,牵扯黎民生计。千百年来,多少出彩的、普通的生命在这里来来去去;多少真实的、衍生的故事在这里生生灭灭。我们努力攀登,雄关踏访, 追寻那些梦想与陨落, 旌旗猎猎的过往。。

    下面是俩个老兵在爬长城,一点也不怵呀! 我是甘拜下风啦。

    还有“ 旺星人”也不辞劳苦的上长城来啦!

    俯观这漫漫雁门关长城路,仿佛像九曲十八弯啊 ?

    看见有学校的孩子们爬这雁门关的长城,意义更深远啦……

    华严寺珍 悬空村奇

    华严寺( 山西 省 大同 市) 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命名。兼具辽国皇室宗庙性质,地位显赫。后毁于战争,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
    华严寺占地面积达6.6万平方米,是 中国 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辽代, 大同 作为陪都,契丹人按照“拜日为神”的习俗,将寺院建成坐西朝东的样式,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
    走入山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壮丽,气势宏伟的殿宇,海蓝色金字匾额上书有四个金字——普光明殿,两边配有海蓝色金字楹联,“世事熙熙重来富贵无了局到此说了就了,人生攘攘自古名利难放下如斯当放便放”。

    华严寺分上下两院,一般称为上华严和下华严,两院同在一寺之中,有月门相通。上华严寺最值得看的是大雄宝殿,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宝殿,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古代遗存,未经修缮,从斑驳而破旧的宝殿大门和殿内色迹深沉的壁画就能看出。下华严寺内的薄伽教藏殿的天宫楼阁等木雕建筑,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海内孤品”。殿内艺术精品就是保存完整的31尊辽代塑像,以合掌露齿 菩萨 塑像的艺术价值最高,被称为“东方维娜斯”,是辽代雕塑的代表作品之一。

    近处的钟楼,鼓楼飞檐翘角,瓦面像抹了一层咖啡粉,厚重的深褐色有些疏离,八个檐角都挂了铁质的铃铛,风一吹,叮铃——叮铃——,一声一声传得很远。

    在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是非常重要的一处建筑。这是华严寺藏经的地方。藏经阁内,共藏经一千七百多函,一万八千余册。其中明代经书一千七百多册,还有清代一套“龙藏”。如此多的藏经,需要经历多少年的累积,又需要多少出家人付出毕生的努力?

    华严宝塔,是继 应县 木塔之后全国第二大纯木榫卯结构的方形木塔,通高43米,上景金盘,下承莲池,特别是 塔下 近500平方米的千佛地宫,采用100吨纯铜打造而成,内供高僧舍利及千尊佛像,金碧辉煌,全国唯一,是传统与现实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粉色的丁香花开满院,香气袭人啊

    华严寺前广场。华严寺前的广场有足球场大,四周仿古的建筑,木质的斗拱庄严大气,空旷的广场上有两排侍女撑灯的路灯塑像,从侧面一直延伸到尽头的正殿前。现在也是市民休闲活动的广场。

    继续前行,我们来到芦芽山风景区。它包含很多景点,有万年冰洞、 石门 悬棺、悬崖栈道、芦芽山、马伦草原、天池湖群和 汾河 源头等景点。芦芽山的这些景点足够玩个两天,而我们只选择我们感兴趣的。

    悬空村
    整个村建在海拔2000多米的悬崖上,面向峡谷,前半部分多以木柱支撑,悬空而建,从谷底仰望,好像空中楼阁。因为旅游的人多了,村里也建了停车场,停车场几级台阶上是一个广场。有一条蜿蜒的小路通向村里,要爬好多级台阶呦!

    悬空村是我们自己选择旅游地,门票是村民收的,能给于悬空村的村民有一点帮助。以前在朋友微信上看过这个村子,说是“碰到连阴天的时候,房子就像在云间,若隐若现。”我们去的时候是晴天,没有看到那样的壮观景观。

    村里唯一的主干道是在悬崖边上用木桩横竖搭起来的不足一千米的走廊,村里除了几家小饭店,好多房屋都已经破败,只看见几个老年人,几只无聊的狗在打滚。老年人跟我们说 ,景点是政府帮着修的,但是这里的年轻人都出去了,想象下等这一茬老人都不在了,悬空村会消失吗?

    悬崖峭壁上的村子呀,老人们也说不清,也难以想象起始的先民是怎样开凿出这样奇妙的悬空村啊?

    幽静山谷中的“悬空村”,犹如南方的吊脚楼群,构成一幅别致的山野幽居图。如每逢雨雪后,“悬空村”更是万里云雾、银海茫茫,蔚为壮观。在村子栈道上,木围前木屋下的暖阳中,聚集了三三两两的村民或游客身影。在这宁静自然中,形成了“悬空村”特有的一种温馨。

    再开车向前,进入山谷,四周被山环绕,树木茂密,应该是一块风水宝地。我们来到 石门 悬棺之地。这里的悬葬始于何时?死者是什么人?北方黄土高原上的先人并无悬葬习俗,为什么临崖立起一具具悬棺呢?谜团多多,令人惊讶。。。。
    石门 悬棺属于崖葬,悬葬方式有几种形式,可分为洞穴式、悬吊式、悬桩式和栈道式。

    洞穴式是在悬崖天然石洞里放置棺材; 悬吊式是用铁链将棺材吊挂在悬崖上;悬桩式是在悬崖上凿洞平插木桩,将棺材搁置到木桩上; 栈道式是在绝壁中凿孔插桩,铺成一个微型栈道,再将棺材搁在栈道上。这里是长江以北唯一的崖葬群,有单个的,有双棺并列的。

    此外,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是怎样把棺材吊到绝壁上的?即使是在科学发达的今天,靠人工吊上去,也是件颇费难的事。

    过了 石门 悬棺就是悬崖栈道景区,修建在翔 凤山 悬崖绝壁上,修建年代可上溯到唐朝,据说为连接多座山峰上的寺庙而建。我们沿着山谷中的一条小路进山,看见绝壁上有许多栈道、悬索桥啊!

    山上还有悬空寺,寺庙也有香火,据说几年前的火灾烧掉了寺庙重建过,而且栈道比较危险,尤其是悬索桥,所以现在已经封闭,再不让游客上了。

    万年冰洞 奇异缤纷

    山西 芦芽山发现了巨型万年冰洞( 山西 忻州 市 宁武 县) ,这冰洞是 中国 发现的冰洞中,最大最令人震撼的,给人一种梦幻般的童话世界,很多的游客都慕名前去, 山西 万年冰洞真是美的不可思议! 像溶洞之类的洞窟,我们去过很多,里面多是些钟乳石之类的,而进冰洞罕见。进洞前,我们租了棉大衣穿上啦,然后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

    万年冰洞在 山西 忻州 市 宁武 县城西50公里处的春景畦乡境内,海拔2300米。经中科院地质研究所洞穴专家现场考察认定:此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约三百万年,故名万年冰洞。
    2005年, 宁武 万年冰洞被评审为国家地质公园。2011年3月,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专家发现,洞是一个正口袋形,洞口的形成让冬天的冷风进入洞穴,但是夏天的热风却进不去,所以成为一天然冰库。甚至形成冬暖夏凉的神奇洞穴了。我们穿上棉大衣进洞啦!

    宁武 县,千百年来流传着一个传说:在当地一座深山中,有一个挂满冰锥的冰洞。让人费解的是:在四季分明的 山西 省 宁武 县,怎么会有这么一个千万年不化的冰洞?    闫鹏,毕业后就来到 宁武 县旅游局工作,从小喜欢探险的他决定趁工作之余,寻找这个传说中的神奇洞穴。闫鹏爬遍了附近的许多山头,终于发现在山的阴面有一个凉飕飕洞口,崖壁边竟挂满了冰花,后来他和小伙伴拿着火把顺着洞口下去,向四周一看,都惊呆了,他们仿佛置身于一座晶莹的宫殿,四处都是美妙的冰世界:冰柱、冰锥、冰瀑、冰笋、冰花。。。。

    我们去时是春天,洞外都是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而洞内却是冰天雪地,坚冰不化,洞内洞外紧隔一步之遥,真正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啊! 据说冬天,洞外边冷到零下30多度,洞内仍然零下四度,暖和许多,有一种冬暖夏凉的感觉。 进到洞里,大家都惊叹,然后咔嚓咔嚓赶快拍了起来……

    洞内已开发部分分三层,有冰帘、冰钟、冰花、冰人、冰 菩萨 等,不一而足。洞内壁上皆冰,堪称一个冰的世界。在五彩灯光的照射下,晶莹的冰柱,如梦似幻,我们仿佛进入幻境。太漂亮啦!!

    洞内晶莹剔透,天然形成的冰柱,冰笋,冰葡萄,映入眼帘,美不胜收。然而真正其形成原因至今仍是个谜。

    啊哈!  这些冰锥要是掉下来,那就是万箭穿心啊!如此冰库,大概是小龙女的居住地吧!

    这是中央最大的冰柱,从上至下,直垂洞底!令人震撼!

    山西 ,让我们不虚此行的一个个灿烂景点,不仅有着宏伟的建筑,还有着精妙的人文环境。它让我们的思绪仿佛穿越时空,展现出一副副浩瀚的历史画卷。我们驱车近3千公里,纵贯 山西 ,触摸数千年,邂逅华夏古风中,我们更加了解 山西 ,热爱 山西 。 山西 ,我们的故乡,我们的根!!   



    朋友们可以看其他两篇: 寻根家乡 壮观 山西 (一)----关帝庙普济寺鹳雀楼 皇城相府 壶口瀑布 锦绣 绵山 洪洞 祭祖
    https://bbs.youxiake.com/y/1019291.html
    寻根家乡 壮观 山西 (二)------王家大院 晋祠 平遥 古城 应县 木塔 九龙 壁 五台山 https://bbs.youxiake.com/y/1019741.html

    举报

    本篇游记共含0个文字,0张图片。帮助了0名游客

    游记目录

    • 01 / 预告片
    • 02 / 恒山悬空 北岳昂首
    • 03 / 云冈石窟 凿山成就
    • 04 / 雁门关典 举世闻名
    • 05 / 华严寺珍 悬空村奇
    • 06 / 万年冰洞 奇异缤纷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微信扫描二维码👆
    • 游侠客公众号

    • APP下单更优惠

    关于游侠客 游侠客的故事 游侠客招聘 联系游侠客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交换链接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游侠客用户服务协议》 《游侠客服务隐私政策》

    营业执照 旅游度假资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食品经营许可证

    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专用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旅游预订电话(免长途费):400-670-6300 投诉及紧急事件联系电话:400-670-6300转5 全国旅游投诉电话:12301

    公司总部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98号浙商大创业园D幢3楼

    浙ICP备20007990号 公安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105号 © 2025 youxiake.com 版权所有法律顾问:北京中伦文德(杭州)律师事务所 傅林放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