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开始玩户外,登山、瀑降、攀冰、攀岩等等户外相关的活动都尝试了一下,其中不乏有些悲惨经历,比如2014年中秋的鳌太穿越,走了六天下了五天雨,还差点滑下山崖。走的路线越多,玩的时间越久,胆子反而越小,对大山的敬畏也越来越厚重。深刻的感受到人类的渺小,在自然的面前如同蜉蝣,千万别说去征服大山、征服自然,不过是大山包容了你而已。
第一次听人说登雪山还是2013年去太白大北南穿越的时候,资深老驴胡子哥跟我们说他登雪山的情形,听上去既令人向往又感到遥不可及。那会儿的我还是个户外小白,对于雪山攀登简直不敢想象会是个什么样子的体验过程?
今年端午节一激动也去体验了一下梦寐以求的雪山攀登,脑海里又想起了谷岳的那句话:有些事现在不做,可能一辈子都不回去做了。谁又能想到登哈巴那天的天气情况如同2014年鳌太的一样糟糕?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返回大本营后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好多人都反映他们的向导说身上冷要求赶紧下山,因为向导是按照往常的天气来穿的衣服,没料到竟然这般的狂风暴雨,把身上全部打湿。我的向导也是一样,还把他的手套拧了一下滴下一滩水,表示浑身湿透,我又何尝不是呢?从头到脚没有一块干的,连内裤都被浸湿了,惨的哟......在登山途中还有位向导说这么大的风雨十年难遇一次,我怎么这么幸运呢?不过还是一路坚持着走向了山顶。
具体行程:
D1:西安—丽江集合,夜宿丽江。
D2:丽江出发途经虎跳峡,达到哈巴村。
D3:哈巴村(海拔2700米)到达哈巴大本营(海拔4100米)。
D4:哈巴大本营(海拔4100米)—海拔4900米雪线—哈巴顶(海拔5396米)—哈巴大本营(海拔4100米)—哈巴村(2700米)
D5:哈巴村返回丽江,丽江返回西安。
装备清单:
排汗速干衣裤一套、抓绒裤一条、冲锋裤一条、冲锋衣一件、羽绒服一件(充绒量200G)、P棉棉衣一件、高帮登山鞋一双、速干袜2双、羊绒袜2双、抓绒手套一双、防风手套一双、防水保暖手套一双、雪镜一副、头巾三条、保温杯750ml一个,登山杖一对、雪套一对、头灯及备用电池、抓绒帽一顶、户外雨衣一件。
以上装备是必须携带的,少一件就多一份危险,这次明智的选择带上P棉棉衣而不是抓绒衣,在全身湿透的情况下P棉棉衣依旧发挥了保暖作用,为安全上下山做了很好的保障,大大降低了失温概率。包括我的防水保暖手套,也是P棉材质,在被雨水打湿后仍旧具有保暖作用,真的是很神奇的,保护我没有被冻僵而造成失温。
从丽江到哈巴村有两天时间来适应海拔,丽江海拔为2400米,哈巴村2700米,对于没有高海拔经验的人有一个比较好的适应时间。从哈巴村到大本营从海拔2700米上升至海拔4100米,拔高高度1400米,不过此时可以选择骑马上山或者徒步上山。为了保存体力,我选择骑马去大本营,徒步下山。去哈巴之前为了提升下体力还专门去跑了好几天的步,疫情期间就吃吃喝喝了,体能下降的厉害,生怕我登不上去。
早上7点钟吃过早饭,就跟随向导阿雄徒步到马场,通过扑克牌抽签来选马,公平公正的方式。一路走走停停,骡子也是辛苦,行走中时不时的在喘着粗气。我的那匹骡子还是很有性格的,只选干净的路走,泥多的石头多的统统绕过去。一般来说骡子都是由人牵着走,我的这匹的主人就跟着我屁股后面走,时不时通过口哨和语言来引导它,还真是一匹聪明的骡子。不过快到大本营的那段路异常的泥泞,我的这匹骡子还失足滑了一跤,差点把我甩飞出去,幸好一路抓着鞍子不至于掉下去。
为了方便,后面还是把骡子叫马吧。骑马途中会多次休息,让马休息也让骑马的人休息,一直拔高的路不管是人还是动物走起来都是不容易的。
下午1点30分就到达了今天的终点,哈巴大本营。在大本营里修整、整理明天要穿戴的装备和路餐。没想到还偶遇五一一起走太白山的朋友,他报了另外一个队伍来哈巴,接待的都是云南顶峰户外。
有位向导告诉大家大本营上建的房子7月份后逐步拆除,以后来只能住帐篷了,没想到还赶上了“豪华”营地的最后体验。在海拔4100米能盖出来这么好的营地那要费多大的人力物力才能完成?等我们收拾的差不多了,向导阿雄来叫我们——泡脚!什么?你没有听错,就是泡脚。还是他们调配的中药来给大家做个脚部放松。
泡脚的同时,向导阿雄拿出了明天要用的技术装备,为大家讲解如何使用冰镐和冰爪。还有明天登山时的穿衣标准和需要携带的物资。
讲解过后,有其他向导来帮我们调整冰爪的长度,调整好后就方便明天登顶时穿戴。冰爪冰镐是在海拔4900米开始使用,那是雪线的开始。而海拔4900米之前是需要用到登山杖的。
泡完脚,技术装备及穿衣指南还有出发、关门时间都已经讲解完毕,把冰爪和冰镐拿回去,开始打包明天要用的东西,等待晚饭。
“哈巴”为纳西语,意寓为金子之花朵。位于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境内,雄踞虎跳峡西岸,主峰海拔5396米。哈巴雪山海拔4700米以上终年积雪,山顶上保存着发育完好的现代冰川。雪山上气候变幻莫测,时而云蒸霞蔚,气势磅礴,时而风清丽日,银妆素裹;山势如柱如锥,如莲花似楼台,风情万端。
以上来自百度哈巴雪山的介绍,雪山上气候变换莫测,的确的确。马上我就要感受到这变幻莫测的天气。继续昨天的话,到了晚上吃饭的环节,也是给了大大的惊喜。
大本营营地中间有顶黄色的帐篷,就是用餐的地方。酒店自助餐专用设备里装满了各种菜肴,种类之丰富超乎我的想象。在来哈巴村之前,顶峰户外接待我们吃腊排骨火锅(这是我第二顿腊排骨火锅,第一顿刚到丽江就吃了一锅。)接待的王同学说:多吃点多吃点,这应该是你们去哈巴村之后吃的最好的一顿饭了。对于经常户外的我来说,对登山吃的食物不会有过多的要求,只要能吃口热饭就很满足了,吃饱都不需要(高海拔吃饱也容易高反)。
然鹅,当我走进帐篷看到这么丰富的菜,还是忍不住夸赞。菜品没拍全我来口述吧:清炖豆腐、清炒白菜、清炒扁豆、炒花菜、牦牛干巴、红烧鸡块、红烧鱼块、狼牙土豆、清炖南瓜还有米饭。
在海拔4100米的地方准备这么丰富的菜肴是相当不容易的,即便有马匹驮运物资,做菜也是相当不易的。这点我可是深有体会---五一走太白山也在做饭,全部收拾完整个人都已经累瘫掉。
吃完晚饭大约7点左右的样子,又整理了一下装备。
包里需要背的物资:冰爪、雨衣、冰镐(外挂)、雪镜、路餐、保温杯、防风保暖手套。
上身需要穿的衣服:排干速干内衣、P棉棉衣、羽绒服(200G)、冲锋衣。
下身需要穿的衣服:排汗速干裤、抓绒裤、软壳加绒冲锋裤、防水袜、羊毛袜、高帮登山鞋、雪套。
另外需要携带登山杖、抓绒帽、头灯、手套。
我把抓绒手套外面套上一层单层防风手套,不至于一下就被风吹透。然后就拿出睡袋,钻进去跟人聊天,向导特别交代一定要把帽子带着睡觉,不然被风吹到头可能会高反。这点倒是真的,受凉会引起头疼,头疼进而引发高反,所以就带着帽子钻进睡袋尝试睡觉。可是这刚吃饱了怎么睡的着呢?就跟同屋的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
向导阿雄讲解出发时间是说道:凌晨2点钟起床,2点半吃饭,3点钟出发,11点为关门时间,11点之后不能再去登顶,必须下撤回大本营。因为雪山上11点之后气候会变的异常不稳定,为了安全必须下撤。安全!安全!安全!户外第一原则就是安全!
攀登大致的行进时间和路线为:
3:00大本营出发(海拔4100米)
3:40大石板(海拔4200米)
5:40碎石坡(海拔4700米)
7:00大石头雪线(海拔4900米)
8:30绝望坡重点(海拔5200米)
9:30月亮湾终点(海拔5320米)
10:00登顶(海拔5396米)
凌晨2点钟起床去爬山我还是头一次,平时睡觉都在12点左右的我此时此刻怎么也睡不着,干脆拿出耳机来听听梁文道的音频来帮助催眠。大约9点钟,迷迷糊糊的睡着了。11点40左右,不知道什么动静把我吵醒了,又听了会儿歌,时睡时醒迷迷糊糊的,突然,就有人来拍门叫你起床了。
从床上坐起来,感觉就像没有睡觉,头疼的要炸开了!难道我高反了?不对,去年在西藏海拔4300米睡觉也没这样,应该是没有睡够的缘故。拖着要爆炸的头去帐篷里吃早饭,我感觉还是叫夜宵比较合适吧。因为头疼的原因,也吃不下去东西,勉强喝了一晚粥就回房间了。到了房间把抓绒帽拿下来,戴着帽子一直出汗闷的太不舒服。没曾想,不戴抓绒帽5分钟之后我就像换了个人一样,头也不疼了哪哪都顺畅了,估计是戴着太热了,透不过气来。
给去保温杯灌上热水,一切准备就绪,向导阿雄来叫我们集合和分配向导。凌晨3点钟,浩浩荡荡的登顶大队出发了。看!一群披星戴月顶风冒雪的人们,戴着头灯、拿着双杖,好像要去挖矿。
以下好天气的照片均来自第二天攀登哈巴雪山的向导和队员!
为了避免低温引起电量骤减,我把手机放在羽绒服里保暖。本想在路拍上几张照片也回头也臭显摆一下,结果就这么一路装在衣服里拿不出来了。出发了,刚开始走的时候一直刮着风,在这么高的海拔刮风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走着走着就感到这风不正常了。
约4点30分,到达海拔4600米,风就变的异常大,把我旁边行走的姑娘差点吹倒,幸好她的向导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她。我的向导呢?要么在我前方要么在我后方,极少情况在我左右侧。大风把他吹的也够呛,找了块大石头靠着等风吹过,我也走到大石头前面等待向导给出发的指示。这风吹的越来越邪乎,不光吹风还夹杂雨雪,冲锋衣已然糊上了一层水,我问向导要不要穿雨衣,他示意不用,就顶着风继续前行。
此时的我不仅受风的阻力缓慢前行,没有睡够的困劲也跟上来,好像坐下睡上一会儿,哪怕是只有10分钟也好。但是理智告诉我,不行。如果睡着,此刻的风雨雪很有可能就会把我送进天堂去了,只能用意志来抵抗身体的疲惫,告诉自己可以困但是不能睡!
一路的狂风加雨,使我的手感到寒冷僵硬。我跟向导说我要换手套,让他等我。找到块大石头靠着,把防风保暖手套拿出来。刚摘下薄手套的手瞬间就感到了狂风和低温的恶意,分分钟手已经冻僵掉,换手套在平时最多1分钟就完成的事,我竟然用了10分钟的样子!手怎么都套不上去,最后不得不用牙咬来帮忙,向导在旁边催促说不能停留太久时间,这也是为什么一路都没有拍照的原因。
就这样,一路上风雪交加,冲锋衣干了湿湿了又被风吹干。还有个滑稽场面:鼻子露在外面呼吸,因为寒冷总会流鼻涕,风又很大,鼻涕就跟着风吹的方向左右乱飞......
7点30分到了4900米雪线,我的羽绒服也已经湿了,P棉棉衣也湿了,速干衣自然就不用说了。眼镜上一直保持水雾状态,裤子感觉也湿的差不多了。整个人仿佛回到了2014年走鳌太的样子,全身湿透。在向4900米雪线攀登的途中有位向导说,这风十年才刮一次就被你们遇见了。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大风大雨降低了能见度的同时增大了攀登的难度和强度。
疯狂的风还在疯狂的刮,崩溃的人还在崩溃的走。在4900米休息了5分钟,吃点几块饼干,喝了点水。对了,在4300米左右的时候还吃了两小块切糕。从凌晨2点到登顶吃的食物:一碗粥、两小块切糕(20G)、3块饼干(10G)、半瓶热水(300ml)。这么多食物支撑着我迎着大风雪从4100米的大本营爬上了5396米的顶峰。
吃了点东西,换上冰爪,拿着冰镐、带上雪镜。我的眼镜上一层水雾,怎么都擦不掉,硬着头皮把雪镜套上,路还有些看不清楚。不管那么多了,把不用的装备和背包就放在这里,开始了冲顶之路。
轻装上阵还是舒服一些,但是拔高实在厉害一路都是上图的这种坡度。尤其是雪有些松软的地方,冰镐可能一下子就插到了雪里还要拔出来(冰镐长65厘米,可想而知雪的厚度)。冰爪踩上去一步又滑下去半步,为本就吃力的攀爬又增加了难度。向导走在我前面还在不断催促,我的心跳从130直接跳到180,手表在震动报警,警告我不能再让心跳加速了,会爆炸的!
走在路上,我看到向导穿的也够单薄:上身穿着速干、羽绒服和冲锋衣,下身只穿牛仔裤和冲锋裤,带着双厚手套,没有雪套穿着冰爪。向导跟我说,赶紧走,他很冷。说着还把自己的手套拧了一下,挤出了好多水。又说道,他浑身都湿透了。我又何尝不是呢?感觉内裤都被水浸透了!鳌太好歹还留了条干内裤啊...
就这么一路迎着风、踩着雪、湿着身、喘着粗气向上攀爬,妖风阵阵几次都把我吹歪了。在攀爬途中还遇见了同行的大哥,他已经登顶下撤了,我问他还有多久才到,他说大概半个小时。听他的语气有点安慰我的意思,实际时间应该比半个小时要久,但我只是想知道在关门时间到达前能我能不能到顶。
向导看到我在向人问时间,就跟我说快到了,赶紧走。我也不管那么多了,只是闷着头往上走,到了月亮湾有个明显的横切路,这路没有太多拔高,走的极为舒服。可惜好景不长,转眼到了最后一段拔高,向导说还有60米就到顶了,加油。我仰起头好像也看到了只在照片里见过的“哈巴雪山5396米”的木牌,深深吸了口气开始向上攀爬。最后这段路冲的太快,手表又一次震动报警,我也差点窒息过去。到顶后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赶紧掏出手机让向导帮忙拍照。
拍了照片后马上下撤,我的向导更为凶猛,一溜烟就下去了几十米。我冲顶的时候看到好多冲顶下撤的队员都是被向导搀扶着下山,可能是怕他们下山翻滚吧,我的向导可真的是看的起我啊,就这么放手去飞了,下撤至大本营基本就这么一路在追向导。
从凌晨3点登山到9点30分登顶用时6个半小时,而下撤至大本营从9点30分到11点50分用时2小时20分钟。这还不是今天的终点,在大本营休息到3点40左右,开始徒步下撤至哈巴村,6点钟到达哈巴村。今天先从海拔4100米拔升至5396米,再从5396米价降至2700米,结结实实的走了一天。
下撤至哈巴村的路上拍摄,你能想象这是雪山脚下吗?
回到大本营后,赶紧把湿的衣服脱掉(几乎脱掉了所有衣服),换上备用的干衣服。手套、袜子全都拧出了一摊水,更别说羽绒服了(感觉已经从200G变成了2000G),把衣服裤子挂起来赶紧用被子裹着回暖。幸好这次带了P棉棉衣和P棉手套,没有因为湿身而失温,这是不幸中的万幸。虽然大风大雨能见度不足10米,什么景色都没看到,但是安全归来即是圆满。还有机会去欣赏别的美景,不是吗?
不管遇见什么样的天气,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心理防线一旦崩溃整个人都会随之崩溃。登山也是修心的一种方式,鳌太回来的时候李哥曾说过:见天、见地、见自己。这话也同样适用于这次的哈巴之行。
无论怎么走走到哪里,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感到体力不足以支撑你登顶或者走完全程一定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强求,强求的后果可能会很严重。
哈巴雪山,我来过了。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惊心动魄的雪山攀爬
好大的一包行李啊
背包客去旅行挺好的
也想去爬雪山
彩云之南的空灵盛景哈巴雪山
装备很齐全嘛
设备齐全哈
这个泡脚的仪式挺有趣的
泡泡脚缓解一下疲惫
好佩服你们的勇气
去这里玩是不是很累
太厉害了 雪山攀登一定要注意安全
征服大自然
安全永远是第一位
雪山对身体素质要求还挺高的
千万别说去征服大山
,玩的时间越
不过是大山包容了你而已。
千万别说去征服大山、征服自然
,千万别说去征服大山、征服自然,不
攀岩等等户外相关的活动都尝试了一下
对于雪山攀登简直不敢想象会是个什么样子的体验过程
真的是佩服
想去拥抱这大好河山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