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

    2019年3月,我们夫妇和我的婆婆,姐姐一起来到 贵州 自驾游,为期16天。 贵州 不仅有非常壮丽的自然景观,还有神秘的少数民族风光,随着我们的亲身经历,深度游玩 贵州 ,体会 贵州 的自然的魅力。地处 中国 西南的 贵州 ,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地,目前居住在 贵州 的有51个民族,几乎囊括了我国的全部民族,而世居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满族、 蒙古 族、仫佬族、羌族等18个民族。千百年来,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 贵州 文化。 
    本篇纪录此次我们自驾行走的 西江 千户苗寨,梦柳布依族,懂蒙瑶寨, 肇兴 侗寨,芭莎枪手苗寨。

    预告片

    西江 千户苗寨

    小七孔景区

    肇兴 侗寨

    懂蒙瑶寨

    芭莎枪手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

    前往世界第一大“苗都”-----【 西江 千户苗寨】
    西江 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 中国 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它是领略和认识 中国 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之地。 西江 每年的苗年节、吃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均名扬四海, 西江 千户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我们到达 西江 千户苗寨,已是黄昏傍晚时分。华灯初上,倒是先欣赏 西江 千户苗寨的夜景啦!
    我们穿行于千户苗寨的大门口,感觉灯火中的苗寨特色的亭台楼阁真是太漂亮啦!

    西江 千户苗寨,距今1700多年 中国 历史上苗族五次迁徙的居住地。 西江 千户苗寨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有上千户苗族家庭,接近6000苗寨人生活在这里。故称 西江 千户苗寨。这是目前 中国 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这大门竟设计成苗族姑娘的头饰啦,精美又别致!

    夜幕降临,品尝点苗家美食、美酒,我们沿着千户苗寨里面的街巷小路转悠,清风拂面,灯火通明,心情很爽啊!

    曾经的 西江 千户苗寨地处雷公山深处,人多地少、生产生活资源匮乏、交通不便,村民吃饭靠种地、挣钱靠外出打工, 孩子们沦为留守儿童……这样一个偏远而贫穷的苗寨,虽然坐拥丰富的苗族文化遗产,但“富饶的贫困”是其典型特征。
    自2008年第三届 贵州 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以后, 西江 千户苗寨逐渐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民族文化旅游胜地。历经十多年,千户苗寨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从2008年的78万人次和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606万人次和49.91亿元,分别增长了7倍和49倍。千户苗寨旅游 富民 ,化茧成蝶啦!

    清晨,我们进入千户苗寨之中;看吊脚楼群, 依山而建;再看寨中小巷 ,曲径通幽……,如此一个依山傍水,气候宜人,自然风光旖旎,民族风情浓郁的苗族聚居村寨,真令我们目不暇接啊!

    西江 苗寨的小吃街非常好看,虽然只是沿街一排木屋,大多是各类餐饮店,当地苗人的土特产, 比如 蒸糯米饭、炒糯米饭、腊肠、腊肉、炒粉和打糕,另外是银银饰,刺绣,木雕等手工艺品店,一条街的商户都是 西江 苗寨的村民经营啦。

    西江 千户苗寨依 白水 河而建,依山傍水属于风水宝地,因为有了 白水 河, 西江 苗寨才能发展到千户的规模。仰望建在山之上一家连着一家的木屋,一层一层地叠建,在当年苗寨建房没有规划,才形成了 西江 千户苗寨错落有致的风光。

    苗寨的房屋建筑很有味道,苗寨的女性打扮很有特色。苗族农耕日,银饰,饮食,歌舞及其遗风古俗在这里世代相传,被中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者誉为保存”原始生态”文化最完整的地方。有人说 西江 苗寨之于 贵州 ,就像 丽江 之于 云南 。我想这是对 西江 千户苗寨最形象的评价。

    风雨桥: 西江 以前有风雨木桥,以挡风遮雨之用。几经修复又被洪水冲毁。2008年后 西江 修建的风雨桥有五座,以前的风雨桥的建造属全木式结构,容易被大水冲垮,现所修建的风雨桥全采用苗族风格且水泥和木材混合结构,使得风雨桥的既坚实性又美观。

    千户苗寨之行给我很大的感受不仅是苗族人非常热情好客,她们穿的少数民族特色的服饰也非常漂亮。特别是苗族姑娘们,特别好看!依河而建的木屋,河上的风雨楼,桥上有亭,河边有柳,涓涓流水,颇有几分 江南 的风情。河边有身穿艳丽苗服的年青人在拍摄,水中的倒影都清晰可见。

    漫步走到千户苗寨的中心广场,一转圈有许多卖苗族服饰和头饰的小店呢。

    吊脚楼: 西江 千户苗寨的建筑多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刺绣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 西江 苗族吊脚楼与周围的青山绿水 和田 园风光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是中华上古居民建筑的活化石。

    我们路过且参观了2008年建立的 西江 苗族博物馆,而后还有20多户家庭博物馆挂牌。村寨连续打造出了“古歌堂”、“鼓藏堂”、“刺绣坊”、“银饰坊”、“米酒坊”等20多个苗族文化点;在2017年“吃新节”的“千人齐唱苗族古歌”中,再次掀起了对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高潮。
    西江 苗族博物馆介绍,作为 中国 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它完整保存了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是领略和认识 中国 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之地。 西江 每年有自己的苗年节、吃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短短10余年时间,“天下 西江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西江 苗寨不断的精彩蝶变着……

    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展示了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的现代魅力。
    难怪作家余秋雨如此评价 西江 千户苗寨:用美丽回答一切……

    如今, 西江 以旅游为载体,通过申遗来加强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为旅游发展提供了永续的发展动力。 西江 的芦笙舞、 铜鼓 舞、苗族织锦技艺、苗年、吊脚楼营造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和苗族鼓藏节等都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此同时,千户苗寨组建了 西江 文工团, 西江 迎宾队伍和游方队伍等,每天举办苗族农耕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节日文化、歌舞文化和婚俗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更让 西江 旅游成为有水之源,焕发出勃 勃生 机啦。

    苗族女人爱打扮,梳着发髻戴着苗族银饰,苗服外套多有刺绣,身前也挂着银饰。这个长廊中我们看见几位苗族老大妈围坐着圈,认真地做着绣花等针线活,我们都上前去欣赏啦。

    《美丽 西江 》的演出很好看,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场由当地苗族同胞表演的民族歌舞节目,为了更好拍照,我们选择了最好的机位。苗寨歌舞节目有当地的色彩,华丽的服饰、欢快的歌舞 和美 丽的爱情故事能使我们更加了解苗族的人文风情。

    身穿五彩缤纷的苗服的女孩在跳舞,手持排箫等苗家乐器的小伙子在吹奏,配上闪亮的银饰,身后还有烟雾缭绕的山色布景,整个舞台展现着一种脱俗的美,美得让人陶醉,喜欢。

    有个新奇节目叫《高山流水》。“高山流水”酒是苗寨热情的一种待客礼仪,就是一边喝一边倒,看到十四个苗族女孩手捧牛角杯,里面盛着米酒,邀请两个男游客登上   舞台,一个个美丽的苗家女孩端着牛角杯,互相连接着,传递着将米酒倒给客人喝,哈! 这就像高山流水啊!现场看着两位客人喝得真过瘾!

    后面节目是苗族古歌演唱,演唱者全是寨中的老人,用苗族古语演唱其史诗般宏大的古歌(苗族古歌有四部分:苗族的万物起源、天地洪荒及辛酸迁徙史等)能就此传承下去,也是一大功德。

    在苗族创世说中,蝴蝶由枫树而生,与水泡恋爱生了12个蛋,请脊宇鸟来帮助孵化,便有了世间万物,有了人类姜央,蝴蝶成为苗族的始祖……这个东方的古老传说,在苗族聚居区已流传了数千年。
    万物同出一源-----是蝴蝶妈妈创造了人类。是蝴蝶妈妈飞舞于天地,创造万物,庇佑子孙,既是苗族宗教文化和图腾崇拜的视觉化的呈现,也向世界阐释了苗族人关于世界起源的创世神话和传说。欣赏这些美丽神秘的传说,表现苗族独一无二,质朴自由的风格,充分体现了 中国 文化中道法自然的思想……

    一路走着,酒店饭庄,都是别具一格,挺有味道的。

    进入一家银饰店,服务员姑娘们身着苗寨服饰,漂亮的引人注目,我们都上去合影留念。

    话说凤凰古城, 芙蓉镇 , 西塘 , 周庄 , 南浔 , 乌镇 ,这些祖国的四方古镇,我们都寻访和游历过。
    但是 西江 千户苗寨给我们的惊叹远高于这些耳熟能详的古镇。青山环抱里苗寨,原始古朴,非常经典。
    千户苗寨四面环山,吊脚楼或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 白水 河穿寨而过。形成了最具特色的背靠青山,脚踏玉带,一水环流的美丽景观啊!

    走上苗寨后面的山坡,放眼望去,近千户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地布满对面的山坡,蔚为壮观。

    上千座苗族特色吊脚楼从山上一直蔓延到山脚,铺天盖地,徐徐展开,层次不齐的房屋排布在山林里融为一体。就如同一颗颗彩色的宝石镶嵌于青山绿水之间,山峦拥着藏不住的美。大家都上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我们在这个观景台一直呆到晚上,因为晚上的夜景也是超乎想象,一个个吊脚楼里陆续亮起了灯,星星点点,非常漂亮,有一种诗意般的美妙。整个苗寨呈现金黄色的繁华夜景象。这里这里也是摄影发烧友最喜欢驻足的地方。
    随着天色越来越暗, 西江 千户苗寨变成了灯的海洋。为使游客更好地观赏 西江 千户苗寨夜景,景区在山坡高处的路边修建了观景台,还开通了观光车,让大家上山来观赏这犹如繁星点缀在浩瀚的夜空。

    荔波小七孔景区

    荔波 小七孔是 贵州 无敌美的一个景点,是名不虚传的“地球绿宝石”。之前大热的古装电视剧都能看到小七孔, 比如 《双世宠妃2》第八集的段落,唯美仙气。还有《跟着贝尔去冒险》也有在这里取景,这里不仅有 九寨沟 的水,更有 桂林 的山。 荔波 小七孔有国内小众仙境的称号,是国家级5A级风景名胜区。

    荔波 大小七孔分为小七孔景区和大七孔景区。位于 荔波 县城南部30余公里的群峰之中,景区全长7公里,山水秀美精巧,景致古朴幽静,置身景区之中,游人能够亲身感受到如诗如画的情怀和如梦如歌的韵律。我们进入景区,先乘船去往大七孔景区方向。

    大七孔景区以峡谷为奇。游人们在大七孔桥旁登舟,溯流而上便进入“天神峡谷”。但见两岸峭壁耸立、危崖层叠,绝壁上附着朵朵钟乳、层层翠林,宛若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

    舟行约2公里,有高60米、孔宽20米的天生桥矗立于花草树木丛中,一道奔腾不息的瀑布流出。一番神秘,奇特的景色,使游人惊喜不已。

    大七孔景区以原始森林、峡谷、伏流、地下湖为主体。这座” 天生桥 ”跨江而过,被专家们誉为“东方的凯旋门”,观之令人肃然起敬,我们都为大自然巧夺天工之神力所折服。

    七孔景区定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A级, 中国 最美丽的地方之一,该景区在宽仅1公里、长12公里的狭长幽谷里,集洞、林、湖、瀑、石、水多种景观于一体,玲珑秀丽,具有多处景点可供游人观赏。不愧是世界遗产 中国 喀斯特。其后我们来到小七孔古桥,仿佛有种身处油画之中的感觉。

    小七孔景区以东区内小巧玲珑的七孔古桥而得名。这里各种树木盘根错节,各种飞禽栖息其间,奇花异卉俯拾即是。低头则绚丽多彩的一大片湖面呈现在游人眼前。多彩的湖面上亦有多彩的树木反射形成的倒影美景,瞬息多变,百看不厌。我们也在此百拍不烦啦。

    几位像是瑶族的妇女在景区里做保洁工,看她们也开心的自拍着。先生走过去为她们合拍,她们竟表情严肃起来啦。

    漫步在【 荔波 小七孔】景区,我们沿河漫步,只见满目大小瀑布飞泉,在响水河周围,以瀑布、原始森林和湖泊等自然景观让人心醉神迷,空气清新,琳珑秀丽。不愧被人们称为”小 九寨沟 ”!此时,我们行进在“水上森林”的路上。

    响水河实际上是一条峡谷,两岸险峰对峙,浓荫蔽日。上游水平如镜,清幽宁静;下游则湍流翻卷,急滩相连,奔流咆哮而下。我们则 感受“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的意境。

    这是清朝道 光年间修建的一座七孔古桥,古桥横跨在美丽的响水河上,是古代 黔南 通往 广西 的交通要道。整个小七孔 风景区融山、水、林、洞、湖泊和瀑布为一体,有柔美恬静的涵碧潭、飞流狂泻的拉雅瀑布、潭瀑交错的 六十八级瀑布、盘根错节的龟背山、林溪穿插的水上森林密林镶嵌的鸳鸯湖、悠蓝深邃的卧龙潭,妩媚 而迷人的响水河贯穿了整个风景区,它静如娴花照水,动似蛟龙出海。

    简单中餐后我们再前行,游小七孔景区的68级响水瀑布、水上森林、龟背山、拉雅瀑布、鸳鸯湖,它们一起构成了旖旎的喀斯特风光。人满为患的地方是“拉雅瀑布”啦。

    这里是号称“石上森林”的地方。

    突然看见了一块如此大的标牌,“翠谷瀑布”到啦!原来这里是著名的《跟着贝尔去冒险》的拍摄地

    卧龙河全长3.5公里,可乘橡皮舟顺水缓缓漂游而下,两岸是葱茸秀丽的喀斯特原始植被,幽静的河水中,时而有鱼儿跃起,时而有秀美的岛屿出现,犹如精巧的天然盆景。
    卧龙河的出口处有一景 ”卧龙潭 ”,暗河从崖底涌出,潭面上不见踪影,只有坝上雪崩似的滚水瀑布,潭边怪石奇树林立,古木森森,潭外水声轰鸣,雾雨蒙蒙,四周高山紧锁。

    ”卧龙潭 ”犹如地底深渊,然而潭面也犹如镜子般平静。

    晚上,开车来到 荔波 古镇住下,街市上转了转,有古朴的味道,也有现代建筑的气息……

    布依族小镇 懂蒙瑶寨

    荔波 梦柳布依风情小镇位于瑶山瑶族乡,紧邻大小七孔5A级景区东门,区位优势明显,是 荔波 县提质扩容移民搬迁重点项目,重新规划打造,独具民族特色,目前已初具规模,餐饮住宿等商业陆续进驻开业,迎接八方游客。
    梦柳本属瑶乡,但居住的布依族人较多,建筑按照布依族风格修建。随着小七孔的热度逐年上升,梦柳布依小镇打造为为游客提供给食宿休闲的居所。小镇有客栈、餐馆,小学、休闲广场等。

    小七孔游完我们在梦柳住了一夜。也是值得游玩的点,布依小镇不大,不就餐的话,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逛完。每家客栈都有自己的风格,大多数一楼都会提供较大的公共区域,有简餐等提供,二楼租住。

    如果你是来旅游,根据自身时间在此打尖安排;如果你是去旅行,那就停下脚步,感受一下梦柳布依族吧。

    这是旧时“瑶王府”的遗址。

    告别布依族,来到瑶族的地盘。 白裤瑶是瑶族大家庭中的一个特殊支系,全国总数约有3千多人口。小广场上,有一组白裤瑶汉子的生活雕像。白裤瑶穿的裤子全是白色,裤管只到膝盖,束口处绣几条垂直的红色瑶锦,裤形酷似都市里曾经风行的“马裤”。

    白裤瑶是 荔波 瑶族 ( 荔波 有三支瑶族,另两支为青裤瑶和长衫瑶) 的一个独特支系。在民间,仍然具有强大的行为、道德约束力。这边山旮旯里就有神秘的白裤瑶的 ” 懂蒙瑶寨 ”。
    懂蒙村位于 荔波 县,距离著名的小七孔景区11公里,瑶语中,“懂蒙”就是远古、神秘、美好的意思。
    这里是 荔波 古建筑保存最完好的村寨,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懂蒙有52户,寨子依山建于一个小凹地里,周围全是山峰,封闭而宁静。 这个白裤瑶族寨子,还保持着原始状态,没有开发成景区,很神秘啊

    这里至今仍保留着狩猎的原始生产方式以及民族的服饰、动听的歌谣、粗犷的舞蹈、古老的传说和独特的婚俗。吸引人们探索的是他们的文化,因此这里的白裤瑶也被成为“东方印第安人”。
    整个寨子被一山环抱,仅一个进出口,在几年前还没有公路修通时,很少有人会进出寨子。这里的瑶人自给自足,独居世外。近几年,政府逐渐开发瑶族文化旅游,懂蒙才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线里,但这也没有让它受到尘世喧嚣的侵扰。

    进入懂蒙瑶寨村口,第一眼看见这个“ 铜鼓 ”,据说 铜鼓 是白裤瑶虔诚礼拜的神器,是图腾崇拜和艺术的精华,更是懂蒙族人精神的寄托。击打 铜鼓 ,主要用于丧葬或文娱活动。
    在懂蒙瑶寨深处,藏着很破旧的民宅和老去的瑶族人。

    寨子的中心是个石板铺的小广场。是族人婚丧嫁聚、集会娱乐举行仪式的地方。这里有N栋较新的民宿建筑隐于寨中,来这里的客人可暂时居住在此,短暂的归隐,享受片刻的安宁。

    走进村落,古老而破旧的民宅一座座依山而建,不大的村落,不多的人家,年轻的壮劳力大多已外出务工,留在家中的大多是老人以及照顾孩童的妇女。走过两条小巷,发现每家每户的农家鸡都是完全散养的,狗儿安静的守在门前,偶尔听见圈中似乎有猪的声音,完全是一派自给自足安静祥和的生活氛围。

    看到我们这些突然闯入他们平静生活的外族人,和留守的老人们交谈,他们都挺友好的。但是这里的确很贫困,看看他们家里的摆设就令人叹息----一件电器的东西都没有啊!

    养鸟和打猎是懂蒙瑶寨男子汉的两大爱好!此老人开心地炫耀给我们看,让我们拍下来。

    瑶寨的房屋都是“空中楼阁”,在离地面一人多高的半空搭建,房屋底下便成了小孩子们乘凉玩耍的地方。据介绍,这两年政府在这里修建了希望小学,在村里唯一的一家小卖铺,每逢唯一的电视机打开的时候,小卖铺的门口便会挤满了小孩子。让从城市中来的我们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这座被架空的小房子称之为“禾仓”,是当地居民专门用来存放粮食的场所,具有防火、防潮、防鼠3种功能。很奇特的是并没有楼梯,而是每次取粮都要用梯子才能爬上去。瑶族百年“禾仓”建筑,让人领略到了瑶族人的智慧结晶。

    懂蒙瑶寨,被群山环绕的一座寨子,距今近乎百年历史,这里居住的全是瑶族原住民,当地人天生就是捕猎专家,也擅长捕捉画眉鸟,几乎每户门前都有鸟笼,养有一只或几只画眉鸟,再加上随处可见的家禽,生活气息十分浓郁。这里虽然杂乱并非世外 桃源 ,但却是一个原始纯朴,与世无争的地方。 

    到 贵州 荔波 游玩的大多数人,往往只去观赏 荔波 大小七孔的秀美,会被大自然鬼斧神工所雕琢的茂兰喀斯特森林深深震撼,但会忽略近处----四面青翠,天高云淡,鸡犬相闻,男猎女织的 中国 最古老的村落之一——懂蒙瑶寨。我拍了一组这里的人像。

    瑶族文化在 荔波 是保留得最完整最原始的民族,懂蒙瑶寨和几公里之外的拉片村,便是“白裤瑶”的主要聚集地。再来看看搬迁后的新瑶寨---拉片村吧, 它比古老偏远的懂蒙瑶寨要漂亮和现代多啦。

    很喜欢瑶家的壁画,它反映和描绘着瑶寨的劳作和生活状况,描绘着瑶寨的昨天和今天……

    我们是车开到那里就在那里吃饭,这天我们是在路边这家瑶寨农户家吃了午餐的,旁边是做作业的孩子们。希望它们的明天会更好!

    哈哈,我们的车路过一个娃娃鱼基地。规模挺大,兴致勃勃地进去观赏了一下。好大的娃娃鱼呀!

    肇兴侗寨

    肇兴 侗寨,位于 贵州 省 黔东南 苗族侗族自治州 黎平 县东南部,占地18万平方米,约有居民1100余户,6000多人,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 ”侗乡第一寨 ”之美誉。 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授予的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 亚洲 有两个,除了 黔东南 另一个是 中国 西藏 )。2007年被《时尚旅游》 和美 国《国家地理》共同评选为“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之一。

    肇兴 侗寨位于两山之间,呈船形,海拔410米, 黎平 县以南72公里处,位于群山环抱的山坝之中,我们经历N多隧道,来到历史悠久的 肇兴 侗寨,据民间族谱记载,公元1160年, 肇兴 先民在此建村定居,距今已有840多年的历史。

    肇兴 侗寨,是 中国 侗族的民俗文化中心。 肇兴 河清澈透明,蜿蜒曲折,穿寨而过。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 肇兴 是 黎平 侗乡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享有千家肇洞和侗乡第一寨的美誉。

    来到侗寨大门外,我们居高临下,全景看 肇兴 侗寨实在太漂亮啊!欣赏 肇兴 洞村的自然风光时,又欣赏着他精美独特的建筑,由于侗寨建在峡谷中,由于地势和面积的限制,建筑物更加紧凑,密集,形成了独特的布局结构,真是别有洞天啊!

    走进去是个 肇兴 洞村的花园,我们在里面转悠好一会,一步一景啦!

    侗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湿度适宜,常年居住在此 ,四面山水环抱,寨子建在狭窄的峡谷中,穿过乡村旋流小溪,高低起伏的山区地形,亦临近茂盛的参天 大树 环绕的村庄,再观望四处牌楼的高低错落,如此花园中行走的侗寨男女和游人更使现场风景生动。

    肇兴 侗寨分内姓外姓,对外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即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 其实寨子的占地面积不大,里面主要看点是五座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台。五座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风格各异,蔚为大观。我们一天都在侗寨里悠闲转悠,等到日落时分,不断欣赏着 中国 侗寨农村的风情。

    鼓楼的来源,众说纷纭。民间传说三国时,诸葛亮南征,曾扎营侗乡,为方便指挥,在营寨中修筑高亭,内置 铜鼓 ,以鼓声传令,遂流传成为鼓楼。另一种说法更神奇,传说鼓楼乃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遗迹。古代外星人来过侗乡,曾修建火箭和飞碟发射架。鼓楼外形颇似发射火箭的支架,顶层阁楼的剖面恰如飞碟的造型,是侗族先人按照外星人的建筑模式建造的。在侗族歌师赞颂鼓楼的歌词中有:“ 那天神仙下界送礼钱 ”的句子,耐人寻味。 这是智团鼓楼。

    肇兴 侗寨以鼓楼群最为著名, 肇兴 大寨五个大团都有自己的鼓楼,即“仁、义、礼、智、信”五座鼓楼, 肇兴 的先民在南宋开始就已定居于此,所以鼓楼历史悠久,韵味十足。
    仁团鼓楼:七重檐。攒尖顶,高21.7米,占地面积60平方米。
    义团鼓楼:十一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5.8米,占地面积81.6平方米。
    礼团鼓楼:十三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3.1米,占地面积70.3平方米。
    智团鼓楼:九重檐八角歇山顶,高14.9米,占地面积77.3平方米。
    信团鼓楼:十一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5.9米,占地面积78.3平方米。

    肇兴 洞村鼓楼的建筑之美,它因其独特的功能和外观,已被列入吉 尼斯 世界纪录, 东村 的五座宏伟的鼓楼,成为寨子的象征,鼓楼在侗寨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具有吉祥和繁荣的含义。 肇兴 以鼓楼群最为著名,其鼓楼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誉为鼓楼之乡。这座是仁团鼓楼。

    我们继续在侗寨的大街小巷里观赏,这里最多的是驿站,民宿和各种食府。

    这是街边的义团鼓楼。

    天色渐渐暗下来的时候,寨子里的一些店铺就会点亮自家牌子,街上渐渐热闹起来。吃完晚餐游客们有被房东邀请去参加当地的篝火晚会,吃到了当地的香猪肉,喝到了他们自酿的糯米酒,围成一圈下唱苗家祝歌。我们则四处转悠,看见鼓楼里聚集一些侗寨老人有的在看大电视,有的在聊天,我们老Y也重在参与---与他们聊聊不曾知晓的民俗民风……

    相比于千户苗寨的偏商业气息,更感觉 肇兴 侗寨的原汁原味些,感觉这里被保护得很好,吊脚楼鳞次栉比,禾仓、碾坊、井亭、鱼塘布局合理,鼓楼、花桥、戏台、酒家,榨房,把整个侗寨点缀得古朴宁静。随处可以见到当地人和他们的生活方式,当然也可以享用非常正宗的当地美食。

    寨子虽为一体,但按侗家一个族姓一座鼓楼的规矩, 肇兴 大寨五个大团都有各自的五座鼓楼,被称为“ 肇兴 鼓楼群”。侗寨建鼓楼,是吉祥的象征,兴旺的标志,由全寨人集资修建。鼓楼的作用有:一是侗寨的标志。二是侗族族姓的标志。三是侗族群众休闲的场所。四是年轻人社交的场合。五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六是集会议事的要地。七是传递信息或报警的工具。

    侗寨的灯光夜景来啦!我们边走边拍,夜晚和白天的感觉不同,但都是美不胜收啊!

    肇兴 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每逢节日或宾客临门,侗族群众欢聚于鼓楼、歌坪,举行各种民族文娱活动。歌类尤其出名,有侗族大歌、蝉歌、踩堂歌、拦路歌、琵琶歌、牛腿琴歌、酒歌、情歌、山歌、河歌、叙事歌、童声歌等。侗歌声调婉转悠扬,旋律优美动听。每隔一年于中秋节举行一次的芦笙会,笙歌阵阵,热闹非凡。

    游客到集会场所来体验独特的当地习俗,绝不会感到失望,因为歌舞之乡的 肇兴 洞村,许多侗寨人都很会唱歌跳舞,热情而活泼。我们晚上问了当地人,也兴致勃勃找去看侗歌侗舞及它们的时装表演啦。

    芭莎枪手苗寨

    中国 最后一个枪手部落------芭莎苗寨。它位于 中国 贵州 省 从江 县,距省城 贵阳 480多公里,部落民族文化深厚,并以“最后的枪手部落”入选“地球上最神秘的21个原生态部落”。 它是 贵州 省政府重点保护民族村寨,2003年被 上海 《旅游时报》评为 中国 单身者十大旅游圣地之一,排名在 丽江 、 阳朔 、 大理 之后,名列第四,被誉为苗族文化“活化石”和“博物馆”。
    这是芭莎寨子大门处,木头院墙上标志: 芭莎 中国 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挺酷啊!

    芭莎,是苗语中草木繁多的意思,是一个纯苗族村寨,全村共5个寨子,371户人家住着2061口人,全村至今还保留有浓郁的古代遗风和古老的生产方式。他们以稻作为主,狩猎为伴。也是唯一用镰刀剃头的地方。芭莎苗寨林密道窄,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千百年来外人少入。

    岜沙 苗寨至今保留着佩带火枪( 岜沙 持枪获得公安机关特别批准)、镰刀剃头、祭拜古树等古老的生活习俗。被誉为“阳光下最后一个枪手部落”。走进这个不大的寨子,感觉寨子搭建的很是陈旧落后,有的路段还是泥巴的。听说表演9点半开始,我们匆匆赶到了广场。
    枪手部落的男人们在场边聊天说笑,女孩们穿着自己民族的衣服,那布料很薄,看上去像是油布,问她们说透气性很好。在她们表演节目的间隙,都在忙着做针线活。好像是给染好的布料缝制亮片。

    千百年来,这里的男子保留着长发束辫的习俗,并常年腰挂鸟枪、葫芦、牛角、砍刀,肩扛火药枪;女人则绾偏髻、插木梳,身着苗王方印图形三角裙,形成了一座奇特的“文化孤岛”。村寨木楼古朴、简单;四周则为密林环绕,环境幽雅;村民全系苗族,衣着传统,发势奇特。其装束有秦汉遗风。
    先表演的是他们的声乐和民族婚嫁仪式。

    传说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个儿子, 岜沙 人就是第三个儿子的后裔。当年蚩尤被黄帝打败,率领部落开始了向西南的千年长征。 岜沙 苗族的祖先就是大迁徙的先头部队——九黎部落的一支。他们开山劈路、鏖战熊罴,勇武之至。所以 岜沙 男人代代崇尚武力。

    表演节目理当离不开枪。芭莎苗寨有鸣枪迎宾的习俗。男子平时身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衫铜扣青布衣,直统大筒裤,青布裢,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枪,上山打猎,下河打鱼。爬山上树如履平地,极擅长打猎,衣食住行均取之于山林河谷。他们十分重视自己身体的强壮,狩猎与耕作技术高超,枪支必不可少!

    岜沙 男人非常重视他们的发髻,发髻在 岜沙 苗语中称为:“户棍”,是男性装束中最重要的性别标志——剃掉男性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仅留下中部盘发为鬏髻,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据说,这种装束是从蚩尤老祖时代传下来的,也是迄今为止在 中国 所能见到最古老的男性发式。曾有 日本 民族、民俗学家寻根来到 黔东南 , 岜沙 人还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因为 日本 的武士装束和 岜沙 人的装束几乎没有二样,所以有人认为 日本 人的祖先是 岜沙 人。 据说芭莎男人到了18岁要举行镰刀剃头仪式。

    芭莎男子在头顶挽着发髻,穿着自家纺织的亮布衣,亮布裤。长年身佩腰刀火药枪,仿佛古代武士。芭莎苗寨,民居、头饰与其他村寨迥然不同,独具特色!现在仍然保持着鲜为人知的镰刀剃头、古代发式,简约婚俗,特异葬礼,它能让人穿越时间隧道,看到两千年来的社会发展轨迹,它是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并存,是科考游、体验游、休闲游的理想目的地。

    岜沙 女子着装也极为精美,衣裙上古香古色的刺绣图案,配以银项圈、头饰,手镯,十分耀人眼目。

    最后一个节目,大家一起到广场中间跳舞,婆婆和姐姐都上去啦!   
    然后我们再去欣赏和购买了芭莎苗寨的特色小礼物。

    往回走的路上,我们和芭莎的苗人路遇,且合拍。芭莎的百姓挺和善的。婆婆逮到个芭莎最小的枪手啦!

    再见,奇特的芭莎苗寨!再见,美丽的苗寨山水!

    举报

    本篇游记共含0个文字,0张图片。帮助了0名游客

    周边目的地

    > 周边目的地: 遵义

    游记目录

    • 01 / 预告片
    • 02 / 西江千户苗寨
    • 03 / 荔波小七孔景区
    • 04 / 布依族小镇 懂蒙瑶寨
    • 05 / 肇兴侗寨
    • 06 / 芭莎枪手苗寨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微信扫描二维码👆
    • 游侠客公众号

    • APP下单更优惠

    关于游侠客 游侠客的故事 游侠客招聘 联系游侠客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交换链接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游侠客用户服务协议》 《游侠客服务隐私政策》

    营业执照 旅游度假资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食品经营许可证

    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专用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旅游预订电话(免长途费):400-670-6300 投诉及紧急事件联系电话:400-670-6300转5 全国旅游投诉电话:12301

    公司总部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98号浙商大创业园D幢3楼

    浙ICP备20007990号 公安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105号 © 2025 youxiake.com 版权所有法律顾问:北京中伦文德(杭州)律师事务所 傅林放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