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 :一座美丽的山水之城
铜元局老照片
渝中母城与南岸半岛隔江南北对峙,地形酷似太极八卦图,而解放碑与铜元局正好是太极图上的黑白两点。
魔幻网红铜元局立交
重庆没有任何一个老街像南岸的铜元局
无数次的坐着3号线,从它身也悄悄路过,
铜元局或许只是某个不知名轻轨站…
铜元局,一代子弟的青春岁月
铜元局原名苏家坝,
这里曾经诞生了很多第一:
第一盏电灯在这里亮起,
第一台外国设备在这里转动,
第一家本土企业在这里创办…
八十年代版《重庆市南岸区地名录》中,对“芭蕉塆”来历的说明,当时则以旱“塆”为名。原来在抗战时期,铜元局这里驻有国军20兵工厂,为防空洞掩蔽之需要,时任兵工厂长的陈哲生将军在此遍栽芭蕉树,逢临崖塆,又且故名。
其后《重庆市南岸区》地名录中,又是以独“弯”的注明。芭蕉湾社区目前的新门牌,也是这个“弯”字。
一个小地名,三字始并称,即体现出聚落形态中的环境风貌,也通过字面变化看待人为认同,更寄思于乡愁意识概念。
以前是长江电工厂,
你看到的就是厂工宿舍,
那个时候条件好好哦,
有集镇、医院、学校,
赶场也比你现在看到的还热闹!”
老街上的原住民土著说道
红砖房是那个年代厂矿企业建筑的标配
清朝未年,二十世纪中叶,四川总督锡良仿效李鸿章、张之洞创办江南造船局的故事,在重庆南岸苏家坝建三峡铸币厂,专门铸造铜元。苏家坝也因此更名为“铜元制作局”,简称“铜元局”。
筒子楼:时间 和空间的穿越-----
自此,铜元局应运而生。铜元局这块在重庆史上,自诞生之日起就自带光环轰动一时的土地,为重庆城的崛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何剃头,很土著的理发店
铜🔥火锅
长江中学(铜元局子弟校)
解放后的铜元局兵工厂,则改建为长江电工厂,成为当时重庆屈指可数的工业小区之一。那时的铜元局还是重庆最繁华的地方之一,坐拥自己的学校、医院、电影院、菜市场、家属区,看来“铜元国”这个称号丝毫不为过。在那个年代,多少重庆妹儿的心思,都在这铜元局。
“重庆铜元局的设立,凭借其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和铜元局人的勤劳,创下了无数个“重庆第一”,重庆第一次与外商洽谈贸易、重庆第一盏电灯的亮起、重庆第一台机器的转动、重庆第一批产业工人的组成,都是在铜元局诞生。
创业伊始,铜元局便委托上海怡和洋行洽购德国与英国的机器设备,按德制、英制设备各建厂房对峙。当重庆人还在用桐油灯或菜油灯时,铜元局工人住宅已经率先用起了电灯,一时引得无数重庆人羡慕。
“七七”事变后,为响应抗战铜元局果断转型,铜元局已经易名为军政部兵工署的第二十兵工厂,从制造铜元转为开设兵工厂改为生产枪弹设备。
第二十兵工厂先后并入了内迁来渝的南京金陵兵工厂、陕西兵工厂等数家工厂的枪弹制造的全部员工和设备。英厂生产弹壳,德厂生产弹头,为当时打击日寇立下汗马功劳。
打卡
如今的铜元局已经一分为二,沉淀历史娴静的下半城,与崭新前卫的上半城新旧并存。下半城老城没有了机器轰鸣,早就已经看不见铸币厂,电工厂,曾经的繁荣和热闹,变成了熟悉中的宁静。成了铜元局当地人喝茶、打牌,聊天,回忆过往时光的一片宁静天地。
铜元局长江码头
融侨公园
融侨公园,是融侨城所拥的内湖公园,占地200余亩。融侨城是融侨地产开发的战略性城市运营综合体项目。项目位于重庆市南岸区人文历史名区——铜元局版块,该用地内湖靠近南滨路的人流主入口,建成后将免费向市民开放,成为森林南岸、宜居南岸的一张名片。
融侨公园的设计不仅贴合“生态、文化、休闲、家园”的主题,本着以尊重生活的人文为尺度,以“一湖”——原生湿地为核心,布局以“两廊”——文化休闲走廊、生态休闲走廊构建六大功能分区:运动休闲区、铜元局历史文化区、亲水休闲区、迎宾广场区、生态湿地休闲区。
融侨公园摄影基地
铜元局上半城新城“新铜元局”,也成长为重庆不可小觑的“地盘儿”之一,更是凭借独特的地势与造型,一炮成为网红。融侨公园的绿皮小火车,更是让铜元局成为新晋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