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萨整整停留了4天,参观布达拉宫,大召寺,哲蚌寺,清朝驻藏大臣府,漫步拉萨街头。
没有提前做功课,对布宫历史所知甚少,走过6世达赖仓央加措的行宫,我停下脚步,默念这位年青活佛独特的诗句: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高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一一一一
那一世,
我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一一一一
历史反复证明,一个人权倾天下则天下再无可亲可信之人。雪域最高的王,游走在神权与人性之间,如何能够”不负如来不负卿“?
在西藏,金色是至高无上的神权,暗红色是威严的政权,民众向往的祥和安康是白色,布宫正是三种颜色组成。你可能没有注意到,五世达赖大规模扩建的布达拉宫是以白色为基本色。
大召寺规模不大但其地位崇高,到拉萨朝拜的藏民,最终目的地就是大召寺。
寺内弥漫着浓浓的酥油灯味,挤满手持佛珠默念经文的藏民和对藏传佛教所知有限的游人,几乎每一个佛堂都排队。
参观民族村时一位藏族导游说:那些风里雨里三步一叩的朝拜者,总会有些死在路上,同行亲友会将逝者的一颗牙齿带到大召寺,嵌入特别的柱子,称为“齿柱“。这段话有一种原始的冲击力,让人动容。
略过许多佛堂走完参观通道后,我请教一位喇嘛:齿柱在哪里?
他听完我的叙述后很严肃地告诉我:大召寺没有齿柱。大召寺每一个建筑细节都有历史记录,完全固化。
我有些失望,我愿意相信故事是真的,那些用生命践行信仰的朝拜者,寺庙理应存放他们生命的遗愿。
哲蚌寺是西藏规模最大的寺庙,数座大殿,主供强巴佛,又称未来佛(也就是汉区的弥勒佛)。未来佛将从现世佛释迦牟尼手中接过宏杨佛法护佑苍生的责任,原来超越生死的佛主实行的是任期制。
游客可以在寺庙2楼拍照,一位中年喇嘛正在演示辩经的规范动作。
哲蚌寺大殿有3层,楼梯又窄又陡,一位处着拐杖的藏族老奶奶独自走到楼梯前,立即有几位藏民上前搀扶。只要你站在楼梯口,这样的场景会反复出现。‘当下,“扶不扶”己成了内地的灵魂之问,拉萨从来没有这样的困扰,一双双挂着佛珠的手,带着银饰的手,被高原阳光晒得黝黑的手给出了答案:
“ 扶“、“福”、“佛“
大殿出口,一位身着民族盛装的母亲带着满脸稚气的小姐弟,感觉到我的目光后,小女孩向我挥手,看我不方便自拍,孩子的母亲接过手机留下这张照片。
拉萨没有内地随处可见的培训学校,母亲会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吗?我以为,在藏族母亲心中,离开神的护佑才是输在起跑线。
拉萨容易被忽略的参观点是清朝驻藏大臣府旧址,展馆内资料丰富,对驻藏大臣评价正面,同时展出的还有他们的诗词书法,满满的家国情怀。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驻藏大臣,一群有使命感的国家精英。
满清入关前信奉的是萨满教,他们并没有把这种宗教带到西藏,而是在京城修建喇嘛庙,请西藏活佛入京说法。满清的治藏方略无疑是成功的,即使在辛亥革命十几个省宣告独立的乱局中,西藏处变不惊,和平进入民国时期。
对一个心中有神的民族,尊重他们的神就是对这个民族最大的尊重。
感受拉萨最好是一个人漫步,晨光下的拉萨河宁静安祥,时有觅食的水鸟飞起。
流向市内的支流沿岸建有步行道,如同成都的沙河。清晨建步的拉萨市民手恃拂珠,戴着口罩默念经文,科学与神学融为一体。
大召寺转经道上多是远道而来的藏民,无论是衣着考究的壮年还是满面风霜的老人,目光同样虔诚。望着他们的背影,我只有默默的祝福。
八廓街是拉萨老城的标志,走在小巷如同回到九十年代的成都青年路市场。
拉萨虫草市场店铺林立,店主多为回民。
在藏传佛教的核心区域,耸立着清真寺的圆顶,见证了佛教的包容平和,佛教中本就没有圣战,异教徒这些极端东西。
高德导航有误,几经周折才找到藏措咖啡店,享受拉萨的下午时光。
这是个能看见布达拉宫的屋顶咖啡店,年青人的打卡地,经营者是几位来自内地的阳光少年。
我决定搭公交车回酒店,不是因为今天已经走了25000步,有些累了,公交车最能感受一座城市的温度。车较挤,年轻人都站着,一旦有行动不便者上车,老年人也会起身让座。车行几站后有空位了,一位藏族青年示意我坐下,谢绝了他的好意,我一直站到下车点,这是我乘坐过的最温情的公交。
明天我将离开这座祥和神秘的城市,拉萨,你给我留下了如此美妙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