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说:“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到过巴黎,那么以后不管你到哪里去,它都会跟着你一生一世。”
私以为这句话用来形容北京也完全可以。这个国内最最最最最知名的地方,是中国的首都、是国内的文化中心,无数年轻人来这里追梦、无数之前在书里看到的建筑在这里矗立。
它,真真真真真的值得来好多趟!终于终于终于在今年,跟朋友凑齐了时间,抓着秋色的尾巴来了北京,4天3晚的时间,虽然每日都充实的不行,但仍感觉意犹未尽,这个地方,我还会来无数次。
北京最最著名的建筑就是故宫,或许之前已经在书里或者影视剧里见了它无数次,但真的踏上这方土地,除了“震撼”,没有别的词语可以形容。
最初赶着这个时间来北京,是为了看故宫600年大展“丹宸永固”,它的官方介绍是这样的:“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共分为三大单元,锁定了18个关键年份。在对紫禁城600年历史的回望中,理解贯穿紫禁城“时”“空”的历史文化,感受宫殿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最高境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便于大家更有针对性、更加系统地参观紫禁城。
但实际走下来会发现,故宫本身已经足够精彩了,展览只是锦上添花而已,无论有没有,都不妨碍我对故宫一百遍的赞美!
走过天安门、路过人民大会堂,已经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中的宫墙了,激动!!!
故宫门票是这样的,现在因为疫情,一天只有30000张票,提前1天预约,网上直接预约之后,带着身份证,要先到城楼服务处去激活,也就是进门左手边,可千万别奔着城楼就去了,进不去的!
之前也在网上看了一些攻略,故宫中轴线的人是特别多的,所以进宫之后,先往东西六宫走是比较靠谱的,两边的人相对比较少,然后呢,三四点钟的时候再顺着中轴线往里走,那时候游客大多都在东西六宫了,可以有效避开人流。
我本次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来走的,本来应该是很完美的,一路上的人都不算多,但是没想到,珍宝馆的精彩超乎我想象,在这里逗留了太长时间,加之去的也晚了一点,导致最后的中轴线没有时间走,也是无语......
但是在最后的关门时刻,看到了夕阳映照下的屋脊、空荡荡的广场,有得亦有失,况且呀,留着小遗憾,也就有了下次再来的理由呀!
没走几步,看到了这么一个招牌,害,在故宫里办公,也太爽了吧!
一路走,发现故宫里的植物种类还真多,除了比较知名的银杏和松柏,我还发现了正应季的柿子和山楂,这也让秋色里添了点香甜的滋味。
故宫的脊兽也很有趣,第一个叫仙人骑凤,再往后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狎鱼、狻猊、獬豸 、斗牛、行什,一般来说,古代屋顶上脊兽最高品阶为9只,而太和殿的屋顶则多加了一只行什,共10只,皇家的就是牛!
故宫之牛,不仅在于建筑,还在于里面的藏品,经常走着走着就能遇到一个展览,比如下面这个箭亭武备展,里面有古代皇帝们用过的一些长剑、马鞭、马鞍等等,就算过了几百年,还是会惊叹于这个做工和用料。
想想皇帝的马儿也是不容易,除了得驼一个人,还得额外加上金子做的马鞍,马生艰难!
下面就到了本次故宫之旅里,我最最最最最最惊叹的部分——珍宝馆!真的是哦,看了它,才知道为什么古代人人都想当皇帝,也太享受了吧!!!
看,这不就是皇帝赏赐给嬛嬛的大珊瑚吗!
看这青玉雕的叶子!白玉做的花!
这钟表的配色虽然现在看起来丑了点,但是想想它的制造时间,十八世纪哎!
我真的觉得,已经不用什么文字介绍了,图片说明一切。
这完美无瑕的壶和水杯,看过的人,谁不想拥有啊!
这个的实物比照片还要震撼,亮闪闪的,可比什么口红的满天星要好看多了,当然啦,这么“招摇”的器物,非乾隆莫属。
看起来是平平无奇的玻璃球?不不不,这可是水晶!!!
这应该就是古代小主娘娘们暖手的手炉吧,真是精致又好看。
参观完这里,本人已经惊呆了,坐在院里的椅子上,久久不能平静......狗皇帝,也太会享受了吧!深吸一口气接着往下走,又是一波来自皇权的暴击!
下面这个金如意,一共有60个,据说是乾隆皇帝六十寿辰时王公大臣们的进献之物。各如意头正面分别镶嵌“甲子”、“乙丑”、“癸亥”等干支记年字样,正合六十甲子一周。 这一组摆在一个大型玻璃镜框内,细看的话可以发现每个如意都是用极细的金丝编织而成,这就是著名的累丝技艺。
看看这精致的细节!真不知道没有工业机器帮助的古代工匠
上面应该有部分饰品是属于崇庆皇太后,也就是甄嬛的!这么看下来,有点亲切是怎么肥事!
出了珍宝馆,继续闲逛,故宫真的随手拍都美,干枯的树枝和背后的红墙,像是天然的一幅油画。
光从树枝的缝隙间漏出,正好照在屋脊上的仙人骑凤上,煞是好看。
看这长长的宫墙,多少年前,华妃凉凉、甄嬛、皇后可都在这里走过。
故宫里有很多乌鸦,偶然间正好拍到一只展翅飞过,加上红墙黄瓦,也是很有意境。
走着走着,就到了延禧宫,这个因为《延禧攻略》而火爆的宫殿,历史中,令妃并未在此住过, 而且它是个烂尾楼,现在里面还留着火烧后残破的建筑主体。
现在这个季节大家来这里,都是因为银杏,但我来的时间有点晚了,叶子已经落了一半了,略微有一点萧瑟,但是呢!配着红墙黄瓦的,美感还是在的。
呐,这就是那个被烧了的宫殿,从骨架就能看出,是西洋风格的建筑。
看,又一只立在枝头的乌鸦,我查了查资料,说是因为古建筑有大面积的屋檐、房梁,十分适合鸟类居住,再加上平日里的故宫宁静,没有人类打扰,并且冬季故宫室外的温度较高,乌鸦们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季,而聚集在此地。
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北京的大片森林可能不太多,故宫还算绿化比较好的,也适合鸟类居住。
又一个熟悉的宫殿名字,但是忘了是哪位贵妃娘娘住过。
在一个偏僻的小院里,还看到了已经长出花苞的玉兰,等到花开的时候,一定绝美!啊,好想在春天再来一次。
看!华妃凉凉住过的翊坤宫!
《甄嬛传》里,太后知皇后并非良善,残害皇嗣,为了警示她,就让她在螽斯门罚站。《如懿传》里,因关于子嗣的口角,贵妃让侍女阿箬在螽斯门罚跪;亦或者是妃嫔在螽斯门前求子祝祷。
螽斯是一种虫子,据说一胎可以生八十一子,而且年生两代或三代,所以,人们就常以此来祈求多子。
故宫真的太大了,误打误撞又进入一个展览,只依稀记得是跟佛相关的,午后的阳光通过大门斜照入展厅,正好照在几尊佛的身上,颇有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这个展也忘了叫什么,但这些小人儿着实有趣,捧着的包活像个公文包,看起来也是一个辛苦的打工人。
除了银杏,故宫里还有不少柿子,叶子都被北风吹落了,只剩橙红色的果实挂在枝头,让故宫的秋啊,有点甜滋滋的味道。
下面部分的内容都是在寿康宫,这里有在举办一个“庆隆尊养-崇庆皇太后专题展”,展出的器物都是皇太后用过的。
还在这院里瞧见了一群“在逃娘娘”们。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这个金塔曾经出现在历史书上,是乾隆皇帝为表示对已故母亲的孝敬,下诏制作的专盛皇太后御发的金塔,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划重点:盛头发的·金塔
高147厘米,底座70厘米×70厘米;该塔由下盘、塔斗、塔肚、塔颈、塔伞及日月6部分组成,各层均于适当部位嵌珠宝、绿松石、珊瑚等;塔肚内供佛后置一盛发金匣,金匣正面饰六字真言、匣墙有八吉祥纹饰,下配白檀香木座;塔下承以紫檀木莲花瓣须弥座,塔座前正板上贴有“大清乾隆年敬造”款。
重点来了!整座金塔共用黄金3009两9钱8分,也就是107.5公斤,虽然是六成金,但仍然十分了不得了。
真·金枝玉叶!
在杭州见的菊花多是泡茶喝的那种小小的,已经许多年没见过这种啦,热热闹闹地挤在一起,让秋天除了黄色,多了一种色彩。
下面这片银杏是在故宫的西南角,那儿有一大片银杏林,还是时间原因,我去的时候已经不是特别茂密了,不过这里的银杏有高有矮,比较容易拍出与红墙的合影。
下面这张图就很明显了,很多都“秃头”了。
借用一段官方介绍: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共分为三大单元,锁定了18个关键年份。在对紫禁城600年历史的回望中,理解贯穿紫禁城“时”“空”的历史文化,感受宫殿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最高境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便于大家更有针对性、更加系统地参观紫禁城。
当初就是为了这个展,所以决定在秋末来趟北京,所以东西六宫逛完后,就直接去排队了,因为临近结束时间,所以人流量比预想的要少,排了20分钟左右就进去了。
走上城楼的时候回过头,正好望见柔和的阳光落在金瓦和红墙上,屋檐拉出长长的线条,前面的大殿也空旷了不少,有一种包场的错觉呢!
整个展其实是有些抽象和宏大的,靠我的表述是说不清的,照例摘取一段官方发言:
策展团队成员、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张洁对于这个展览,是这么介绍的:“这次展览有一个主要的历史线路,讲述紫禁城600年的时代线。其实里面还有一条暗线,就是想通过展览当中的这些展品,来向观众朋友们介绍如何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
整个展览因为它时间跨度是600年,然后展厅又分为东、西雁翅楼,还有正楼,我们就将展览内容和展厅相结合,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介绍明代历史的‘工程一体’和清代的‘有容乃大’,还有近100年的‘生生不息’三个主题。
展览名称是‘丹宸永固’,‘丹宸’象征皇帝的宫殿。此次展览其实有两个逻辑线,一个是空间上的逻辑,一个是时间上的逻辑。空间上的逻辑,我们是先从城开始讲,然后到宫,然后再到具体的殿;时间上就是从1406年始建紫禁城,到1420年建成,再到今天2020年,一共600年。”
此次展览使用了午门区域的西雁翅楼、正楼及东雁翅楼三个展厅。其中,午门正楼展厅主题为“有容乃大”,空间色彩采用红色,烘托出清代紫禁城宫殿建筑及内檐装饰的华丽与精美,同时讲述清代各个时期紫禁城建筑格局与风格的变化。
通过“1655年·改建坤宁宫”“1695年·重建太和殿”“1723年·入主养心殿”等8个历史节点,分别讲述了清代的十位皇帝为满足其理政、寝居等功能的需求,在不改变总体布局的基础上进行重修或重建,形成今日紫禁城的基本格局。展出文物体现了中国古代多民族文化融合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这是午门正厅展出的金瓯永固杯,这件文物上次展出是在2018年至2019年紫禁城过大年的展览中。这个华丽的杯子,是乾隆年间制造的,是清廷过年祈福时用的重要礼器之一,用于明窗开笔仪式。
每年除夕子时一到,皇帝在养心殿东暖阁明窗处放金瓯永固杯,倒入屠苏酒饮下。皇帝亲自书写吉语“风调雨顺、永享太平”一类的吉祥话,标志着新的一年已经来临。
从展厅中出来,太阳又更落下了一点,浅浅的晚霞浮在空中,三三两两的游人再往外走,偶尔头顶还有展翅的乌鸦飞过,真是随便按快门都美!
今天在“宫里”见了不少娘娘小主们,终于在临出宫时,瞅见了一位“在逃皇帝”。
是的,该出宫了,很惨,因为进来的时间有点晚,加上看展耽误了时间,以及!想当然地认为故宫6点才关门.....本来计算的美美的,看完展之后再顺着中轴线走到景山公园去,路线完美、游人也少......
结果看完展出来后,已经到了关门的时间,保安大哥说:在这里拍照可以,但是不能往前走了......
害,那就多看几眼夕阳下的故宫,带着些微的遗憾,下次再来吧!
在白天饿着肚子经历2万步的暴走后,晚上这顿饭就显得尤其重要,在这里推荐故宫旁边的四季民福,算是新晋口碑比较好的网红店,可以提前在网上取号,建议大家提前3个小时取,这样你就可以在晚上饭点的时候,穿过乌央乌央等位的人群,进去吃热腾腾的烤鸭啦!
上来先给了一份冰镇的水果,也是蛮讲究的。我们一共点了半只烤鸭、一份炸酱面、一份小吃拼盘、一份爆肚,一个贝勒烤肉,大概花了400出头,人均100,作为故宫旁边的店,这个价格很可以了!
这些菜按照推荐的顺序是:烤鸭、爆肚、小吃拼盘、羊肉、炸酱面。
烤鸭就是在旁边的炉子里现烤的,外脆里嫩又很入味,值得推荐!爆肚的芝麻酱味道很浓,不习惯的人可能不喜欢,小吃拼盘也好,一次可以尝到5种老北京小吃,但就是太实在了,吃2块就饱了,如果大家少于4人,建议就不要点了,炸酱面比较翻车,面煮的过头了,有些软,不够劲道。
来北京最最重要的行程——故宫已经走完了,所以接下来的几天都比较随意,早上睡到自然醒,看着阴沉沉的天气,愉快地决定吃涮羊肉!我们去了老字号北门涮肉,它的店比较多,大家可以在大众点评上搜一下位置,打电话问问看哪个排队比较少。
过后翻照片才发现,这芝麻酱上的蚝油,竟然是个“北”字。而且它门口的招牌也比较有意思“离百年老店只剩82年”,看来是很有信心能把店长久经营下去啊!
这个芝麻酱饼,建议大家少于4人就别点了,一块下去就饱了。
涮羊肉吃完后,就开启快乐的胡同之旅了。我们没有选择热门的南锣鼓巷、烟袋斜街、帽儿胡同、国子监街等,而是去了较为小众的钱粮胡同,一路逛下来,除了我们,并未遇见多少游人,擦肩而过的多是遛狗的大爷、放学的学生,还是比较推荐这里的。
2天的胡同之旅下来,我个人的感觉是这样的:外面看起来,这些建筑好像都差别不大,都是一样的小平房、灰砖墙,第一眼的感觉是——就这?!
但真的走下来,是能发现很多小细节的,比如门上的铜环、门牌上的字、门口开得热烈的花、有年代感的金鱼缸、或者胡同深处隐藏的一抹秋意。
不要把它当做一个景点,指望能看到多么壮观的景色,或者多有特色的人文,它就是老北京人日常生活的地方,逛胡同,一定要慢下来。
门上的“如意”大家看到了吗?回来查过资料后发现,这也是有讲究的。
如意门是是古代汉族建筑的一种屋宇式宅门,属于北京四合院宅门中的一种。等级上低于王府大门、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高于墙垣式门。如意门的基本做法是在前檐柱间砌墙,在墙上居中部位留一个尺寸适中的门洞。门洞内安装门框、门槛、门扇以及抱鼓石等构件。如意门洞的左右上角,有两组挑出的砖制构件,砍磨雕凿称如意形象(一称“象鼻枭”)。门口上面的两个门簪迎面多刻“如意”二字,以求“万事如意”。
以上内容来自度娘,但我只顾着拍“如意”二字了,其他的细节倒是没有注意。
惊!北京不愧是首都啊,路上随意一瞥,都能遇见这样的车子。
除了古色古香的门头,胡同里也有很多精品咖啡馆,但是有名的基本人都很多,也要做好排队的准备,我们去的这家,咖啡好喝、店员帅气!好评。
这款的名字叫做:老北京dirty,跟胡同挺搭的,而且杯子底部是不规则的,并不能很稳稳当当站在桌上,还是挺有意思的。
还在一户人家的门口看到了一排鸟笼子,鸟儿叽叽喳喳的,有点八旗子弟内味儿了。
主胡同的两边,其实还延伸出去蛮多胡同,时间有限,就没有一一探索了。
也不知是无人居住疏于管理,还是这就是正常现象,房顶上居然长了狗尾巴草。
这在古代肯定也是个大户人家,非富即贵,房顶上也有脊兽。
感觉这种胡同里的老店,应该不比连锁店味道差,而且更有人情味吧,可惜肚子饱饱,只能留待下次探索了。
还在街边看到一个露天理发店,也是挺神奇的,北京果真是一个包容的城市。
最后一天的行程是798,北京的银杏真的太多太多太多了,在车上随手按了一下快门,虽然糊,但也挺美的。
798艺术区算是北京一个比较老的文化地标,这里原来是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进驻后,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逐渐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的聚合,形成了具有国际化色彩的“SOHO式艺术聚落” 和“LOFT生活方式”。
一路走下来确实是这样,各种展览和有意思的建筑遍布,涂鸦墙特别多,挺适合拍照的。但今年因为疫情,感觉一半的店铺都关门了,也是有点萧条。
大家看出来了吗,这面墙是由麻将拼起来的。
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招牌,整体的设计跟主营业务很搭!
中途来个午饭,下午接着逛胡同。
最后一下午来的应该是大栅(shi)栏附近,这算是比较成熟的商业街了,它兴起于元代,建立于明朝,那时候就已经是店铺林立的商业街了,1900年,义和团曾一把火将整条街付之一炬,重建后依旧繁华,现在走在这条街上,还能看到一些譬如“瑞蚨祥”等老字号的招牌。
主街上虽然人声鼎沸的,但是往两边的岔路走走,还是能发现不少有意思的小店,比如这个沸腾着的卤煮锅。
这次去北京,因为价格原因,来回都是从大兴机场走,虽然离市区比较远,但交通还是方便的,半小时就能到市区的地铁换乘点,而且机场本身真的很厉害了!登机口旁边就是喜茶,应该是国内独一份了!
而且这里的建筑真的很有艺术感,天花板上的线条绝了!大家有机会一定要来打卡嗷!
开心的北京之旅就要结束了,还没离开就已经在想念,同时再一次坚定:这个地方,我还会来无数次!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