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无需上帝视角,已足够高能的时刻

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

经轮转动,默默吟唱

疯狂,不仁,气势磅礴的地质运动,令人生畏

人的向往,神的归宿

暗的影,正指明光到来的方向

你棱角分明,可望而不可及

为了触及,于是苦中作乐

我们路过最广大的荒凉,不是这里,而是我们自己的生活

天苍苍,野茫茫

此时无声,胜有声

一边陷入深沉,一边渐渐隐没

清晨的阳光每天都不同,今天怀着旧而静的气质

没有永不落幕的王朝,人生也是转瞬即到头

印象派里,玩着光与影的游戏

涌动的心潮,如飞舞的裙角,乱了方向

等候日落的时光,是回归平静的时刻

因为太广大,高崖上的呼唤索性藏在眼里

“异国里”的永恒,见证等待与守候

留在神的怀抱里,哪都不想去

(喇叭)故事有点长,那就开始吧…

“据说大约两亿年以后,大洋洲北移,与亚洲和北美洲合为一体,而南极大陆也早已北上。板块构造力量将所有的大陆合为一体。这意味着这个地球上只有一个大陆,也只有一片海洋。到了那个时候,只要你一直走,就能凭借双腿去往梦想之地,找到那个你要寻找的人......但是板块运动永远不会停止,短暂的平静之后,大陆之间的陆地受到挤压,形成巨大的山脉。新的山脉甚至超越了现在的喜马拉雅山。”读到这里的时候,机上广播,飞机正在下降,请您调直椅背,打开遮光板。

如今,舷窗外是层峦的山峰,有的被白雪覆盖直刺云霄,大部分则呈现褐色的赤裸状态,云层越来越稀薄,只留下深黑色的影子在山体上移动,傍晚6点30分的拉萨,依旧洒满阳光。

山南丨是打开西藏的一扇魂门

山南,乍听名字,会让我马上联想到江南的秀美,也许都是依山川而处的位置,就自然附着着依山傍水的灵动气息。很多人去山南,大多只看一眼羊卓雍措和昌珠寺,很少有继续往南,深入山南之南的。然而只需初见,就会发现这里可不止秀美这么简单,她的丰厚模样,会让你魂牵梦萦,这就是所谓的一眼万年吧。

位于念青唐古拉山以南的山南,北临拉萨,东接林芝,西依日喀则,南临不丹与印度,有着长达600多公里的边境线。这里自然风光神秘绝美,峡谷森林、雪山湖泊在这里各成一派天地,宏大的视野背后是作为吐蕃王朝起家之本的骄傲。吐蕃王朝把它的威严留给了拉萨,却把它的厚重留给了山南。凡是对西藏历史有简单了解的都知道,山南才是藏民族和藏文化的发源地,就像歌谣中唱的“地方莫早于雅砻,农田莫早于泽当,藏王莫早于聂赤赞普,房屋莫早于雍布拉康”。这里没有奇特的建筑,没有都市的繁华,却有西藏历史上第一块农田、第一个村庄、第一位赞普、第一座宫殿…山南几乎囊括了西藏所有的“第一”。

如今的山南,早已没有拉萨、日喀则的显赫地位,越来越多的人去往林芝、阿里观山赏水,释放心灵,山南似乎是在陷入“千年古庙映崇岗,寂寂空庭草树荒”的困局。但对于想要深入了解西藏的人来说,这里是打开西藏的一扇魂门,丰富的自然景观与文化遗址在这里交织,厚重的历史与往日的荣光暗藏玄机,它正以惊天动地的气度带你直抵西藏灵魂深处。

从拉萨一路向南,揭开山南的神秘面纱

桑耶寺——雍布拉康——哲古错——措美

#桑耶寺,初见时的懵懂

拉萨出发,走机场高速,穿过嘎拉山隧道,将近两个小时的车程,就将我们带入山南。作为高海拔第一站的桑耶寺,悠着点总是没错的,所以放弃了原本爬上海不日神山的打算,只在寺内游览。

这座始建于公元8世纪吐蕃王朝时期的寺院,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也是藏传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院,由藏王赤松德赞从印度请来莲花生、寂护等高僧创立。

桑耶寺很大,除了位于寺院正中的乌策殿,周围的四大殿和四色佛塔分别位于不同方位,按照佛经中“大千世界”的结构布局,这样的设计具有特殊意义。桑耶寺建成后,使佛教教义中世界的构想,具体呈放在西藏大地上,从其壁画上,也给信仰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整个世界模型的完整形象,藏传佛教寺庙的建筑也是以修建桑耶寺而始。

这时候的太阳耀眼,却不灼热,没有直接进入中心大殿的我们,选择在寺院内闲逛。深邃的蓝天和金色的阳光下,是厚重的墙体、黑色的窗框、坦平的屋顶、五彩的经幡、流光的宝幢和沁人心脾的格桑花,这些传统藏族寺庙建筑元素与树荫下,猫的惬意,狗的怠惰融合在一起,有淳美人家的样子。

进入主殿后,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走,是成排的转经筒,这里除了我们,就是当地藏民,看着他们虔诚的姿势,我们也将经筒依次推动,虽不懂念六字真言,却也是积了功德,祈了福。走过的回廊一侧均被壁画铺满,精美绝伦又题材广博,不仅绘制了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到圆寂的整个过程,还涉足了当时西藏的众多传统体育活动。

对藏传佛教文化了解不深的我们,想在离开前看一看热火朝天的辩经场面,却遇到了散场,一边是迎面袭来的红衣喇嘛,一边是辩经场里整齐堆放的经书和座塌上依次脱落的红袍,瞬间有种午间下课的既视感,他们打闹,嬉笑着,涌向饭堂。

#雍布拉康,那一座创世纪的宫殿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着一幅名为《家园》的画作,画面中时值清晨,朝霞初升,近山处,山石突兀,如刀劈斧削;远山则笼罩在金色的圣光中,如梦如幻,你会发现有一尊威风凛凛的天神正雄然屹立在山尖,直冲天际,那便是雍布拉康,它的身后正散射出万道金光。而此时,山脚下仍是一片静谧,山民们还在甜甜的睡梦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里便是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

如今站在山脚下虔诚地仰望,依旧能看到阳光从宫殿后面穿透过来,雍布拉康高高在上,传递着祥和与神秘的力量。

身体感觉尚可的我们,更享受边走边看的自由。上山的路,是类似于城墙般的迂回向上,让我想起了那时候去往斋普尔琥玻宫的路,相同的是可以通过马匹或大象代步,不同的是在这里徒步,因为缺氧反应,需要走走停停,这样的好处是会让我们看的真切,并且感同身受。

沿路的围墙上,依次堆放着一座座用石头垒起的玛尼堆,本以为在山间,路口或是湖泊边才能得见的景象,在这里显得有些特别。据了解,在藏传佛教地区,人们把石头视为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随意捡大小不等的石头垒起来,或是在石块上刻上字与图案,以表达信徒们发自内心的祈愿。

走近看,历经了两千多年变迁的雍布拉康,只剩下一座古碉楼,规模上虽与同是山崖式建筑的布达拉宫不可同日而语,但它却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也是西藏山崖式寺庙建筑的雏形。据史书记载,它始建于公元前二世纪,比六世纪才开始建设的布达拉宫早了八百多年。松赞干布时期,这座宫殿被改作寺庙,并逐渐发展成为藏传佛教圣地。

如今,站在这里居高临下,俯视四周,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王权天授之内涵也在这样的地势下体现得淋漓尽致。

顺时针行走似乎已成为一种习惯,主楼围墙外设置着成排的转经筒,经筒上的香布被风拂过,跳跃摆动,与被推动的经筒一起,为这端庄稳固的碉楼增添几分灵气。继续向前,会见到被经幡布满的后山,直至山顶。我们决定爬上山头,让飘动的经幡洗去身上的浮尘。

往返后山的途中,依旧还有更多虔诚的人们前来挂经幡祈福,无法挂至更高处的,索性请藏族大婶帮忙栓挂,那种笃定又平和的神态,是幸福,也是感动。视线延伸至宫殿,再往后是第一块农田,第一个村庄......那时候的政治经济繁荣景象仿佛浮现在眼前。

历经岁月的洗礼和历史的演变,这里不仅代表着起源、发祥与创造,更多的是承载着无数藏民的信仰。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

一路沿哲古草原、哲古措南下措美,塞上江南的的风韵急转为起伏的山势地貌。因为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北麓,干旱的季风气候让这里的群山鲜有植被覆盖。日落中,高耸连绵的深色山体被染成金光,照亮整座县城。

从措美到洛扎,承包沿途惊天动地的美

洛扎大峡谷——卡久寺——处迂村

#洛扎大峡谷,荡气回肠时

时间无法倒转,人生没有回旋。虽然受困于暂时无解的圈内,我们还是要朝着新的轨迹出发。从措美一路向南,进入洛扎境内,不断从眼前划过的是光秃秃的山脊,偶尔有枯黄色或是深紫红的植物覆盖于泥褐色的山体表面,扑面而来的是干燥又灰沉沉的气息。

拐过数不清的弯后,随着地势不断攀升,这时候目之所及的景色开始丰富起来,有稀疏的绿色植被,有镶嵌在半山腰上的村庄梯田,也有临空的处处古碉楼,空气中的湿度似乎升高了一些,大家都觉耳鼻口腔舒适不少。

车子停在一个平缓山坡的至高点,云雾缭绕间,群山背后时而会现出雪山的身影,低头所见就是壮阔的洛扎大峡谷,它巨大高差所带来的震撼,唯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浩瀚山势里的良田美景人家不经让我冒出:“好像来到瑞士格林德瓦。”的感叹,却被队友毫不留情地反驳,“那里怎么会有这里的大气凛然!”。

想来也是,单单地势的险峻已让我们瑟瑟发抖。尤以蒙达拉山谷到拉康镇段为最,这里的山路远远不止“十八弯”,每一弯都挨着悬崖边经过,不仅险到山南境内独一无二,连阿里大北线和通麦天险,对它来说也只是小菜一碟。

再来,就是山高谷深,开天辟地的地貌,都知道洛扎县整体为喜马拉雅褶皱山系东端偏西轴部的主体部分,构造主体为背斜,位于三条断裂带上。在喜马拉雅运动抬升之中,造成境内山势雄伟,同时地表支离破碎,一河四沟的景象,而洛扎大峡谷就是由这条名为洛扎雄曲的河流切开喜马拉雅山脉所造就的。

连气候也来添上神来一笔。作为喜马拉雅山南北麓半湿润森林景观与半干旱高原草甸景观分界线的洛扎大峡谷,开车绕行其中,你会发现这里时而出太阳,但其它地方可能正在下雨;刚才经过成片的青稞地,四周看不到树木,转过山头却是一整片森林;甚至一边山上荒凉贫瘠,另一边山上树木葱郁......这样的极端反差,反而增添了丰富模样。

远望点缀在浩瀚大山中的秀美村庄,仿若人间仙境。就如古时候陶渊明描写的: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翻过一道道山,在高山峡谷间,洛扎先民,将屋舍选在这悠远避世之处,期间良田肥沃,油菜花茁壮生长,溪水潺潺,正是山南的世外桃源。

一路上来,基本没遇到什么车,也很少看见人烟,阴晴不定的天气,静悄悄的旷野,风化严重的峭壁,都给这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山上的风很大,空气很干,风景却美到心坎里。想必自我放逐的人才会来到这里,原来那个所谓的最后秘境,不是荒凉到什么也没有,而是有无尽的内容等你去解读,远离了干扰,你的心才最为澄澈,我们只想多停留一会。

#卡久寺,青山满目中

继续穿行在苍茫连绵、壁立千仞的洛扎山脉群中,看着地图上离拉康小镇越来越近的运行轨迹,再看看四周越来越茂密的植被,我们已成功跨越这条气候分界线,来到了喜马拉雅山南麓,这一面是与刚才截然不同的满目翠绿的一面。

并没有在小镇作停留打算的我们,翻上一座山,直接来到了雄居在山巅之上的卡久寺,这里被群山怀抱,掩映在雪山、森林与云雾中,四周山谷生长着繁茂的原生林,空气宜人极了。在寺院餐厅里享受一顿晚午餐,是极为明智的选择。

卡久寺,一座千年古寺,建于公元1570年,海拔4019米。寺内不大,很快就能看完。称其为隐修圣地,大概与寺外的风景有关。

都说旅行者遵守当地人的风俗习惯很重要,不是因为这些礼仪神圣不可侵犯,而是因为与之相关的一系列举动会揭示人们的内心世界和微妙规则。于是,我们开始走上后山步道转起寺来,期间,会遇到手持转经筒的老人,他们每天的朝圣似乎不分时段,嘴里不停默念六字真言,经过转经筒时必定停下来转上几圈,与我们没有过多交流,却会报以和蔼羞涩的微笑,我们也加入其中,跟着推动转经筒。

一路走在转寺的泥土路上,每走一步都能深深呼吸着来自山间浓密的草木带来的各种味道,奇妙更是奇幻。走至一个凸向群山的玻璃栈道观景台,层峦的浓绿扑面而来,在这里能隐约发现好多个修行洞,据说这是当时莲花生大师在此潜心修行7年7个月7天留下的。望着这透出云雾的苍翠群山,似乎依旧能听到历经千年岁月之后回荡出的悠远梵音。

时间尚早,我们开始第二轮转寺,在另一侧的木质观景台遇到了前来等鸟的三两游人,这种鸟就是你心心念念的不丹国鸟——棕尾红雉,据说雌鸟身披棕色羽毛,而雄鸟则身披色彩艳丽的外衣来吸引雌鸟的注意,多么奇妙的山间精灵。听等鸟的人说,接近夜黑时分,它们才会归来。

如果有时间,我想我会克服高原登山的困难,转一转这仙境般的神山,看一看与神山长久相伴的神崖与圣湖,闻一闻长在山间的草木,让身心在这鸟语花香、山清水秀间彻底释放,然后入住卡久寺,这才是与千年古寺最直接的交流吧。

#处迂村,入住藏民家

盘山而下,依旧是刀劈斧砍的山势。来到谷底,沿着章曲河湍急的水流,一路向白玛林措方向进发。

天色已渐渐暗下来,临近黄昏,因为把住宿点定在临湖不远的处迂村,于是又开了一长段仅可容一车通过的盘山土路,期间竟好运地见到了日落金山时的库拉岗日,终于在天黑前抵达。

我们似乎在这个悬而未决的圈内盘旋得更厉害了。因为处迂村本身是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可供游人吃住的也都是家庭客栈,现因规划需要,拆的寥寥无几。又碰上国庆让这里的徒步线大火,电话预定不作数的情况下,住宿落空了。

无路可退的漆黑夜,幸好还有村民愿意帮助我们入住藏民家。淳朴的藏民,似乎把我们当成了贵宾,斟满杯的酥油茶,炒大碗的土豆牛肉还搭配出三菜一汤。饭后,忙着为我们打点就寝的装备,特意借换来的崭新枕头,翻箱倒柜出来的舒爽被褥,所谓的床虽然只是炕四周的长椅,也一点不比大通铺差。这大概就是别做太多计划,相信命运会给你提供一处栖身之所,信任在旅途中遇到的人,你就会有更多机会体验别样世界那样的旅行守则吧。

听着隔壁房间内嬉笑讲话的声音,我失眠了。这种我们所谓的穷开心,分明是发自他们的内心。或许我们认为的幸福是维持一段关系,是来自华衣锦食,但每个人的人生到最后都是在给自己一个交代,就看我们如何选择。

沿国境南线,从洛扎跨越到亚东

白马林错——普莫雍错——多情错——卓木拉日雪山——亚东

#白玛林措,晨雾下的一道光

想去看一眼神山圣湖的日出,天未亮就沿山谷往上,驱车四五公里到了一个类似停车场的空旷地,200米开外就是休憩在喜马拉雅山脉库拉岗日,卡热疆,过拉卡日雪山脚下的白玛林措。

然而,我们的运气并没有太好,直到天空完全放亮,位于湖正上方的过拉卡日雪山始终躲藏在浓重的云雾中,太阳更是不见身影。阴沉沉的湖边,露营的探险者们似乎刚起身,正不急不慢的收拾行囊。

传说中,白玛林措是宗喀巴大师四大魂湖之一,同时是一个观相湖。当我们靠近圣湖,湖中并没有显现自己的前世今生,机缘这种事啊,本身就需要巧合来促成。

出发前查阅资料,得知白玛林措右边山中有折公措等三湖,翻过白玛林措左边海拔4600米的山梁,还可以看到介久措和近距离观看藏区四大神山之一——海拔7538米的库拉岗日。下到介久措,可到湖边露营,或顺着如今已在探险圈子里慢慢炒出热度的库拉岗日徒步线路上到海拔4800米的一个小水池边,几座七千米级雪山的倒影会给你带来震撼。然而,此行的我们并没有做好准备,初到高原第三天,就算没有高反,体力和耐力也不足以支撑这一整段徒步行程。

斟酌之下,我们选了左边的徒步栈道一路向上,雾气弥漫得越发厉害,此时的白玛林措犹如一位披着面纱的曼妙少女,原始而质朴,神秘且纯洁。

快要接近这一面山坡最顶端的时候,被铁丝网及圈养的耗牛挡住去路,踟蹰不前。果然,想要翻过这个山头近距离看看库拉岗日,并非这样容易,心里的失落感已然重于沉重的呼吸声。转身望向下方的白玛林措,仍是静默美好的模样,神的花园正化为一条碧玉色的绸带,将你引回她的身旁。

依依不舍地离开,也许是为了下一次的重逢。

#普莫雍错,神的归宿

莫非是神山听到了我无声的呼唤,午后去往普莫雍错的途中,库拉岗日的真容显露无遗,连带周围几座七千米级的雪山也一起震撼登场,伴随我们一路。

印象中,普莫雍错的出现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依旧还在洛扎县内,依旧经历翻山越岭,视线所及的色彩始终沉闷单一,车子还在爬着坡,突然一整片蓝到心醉的色块抓住了整车人的眼球,越往她驶进,视线越开阔,巨大的湖面被草场与连绵群山围拢,气势磅礴中透出明眸善睐的少女气。沿湖岸平缓前行,海拔却已来到了5100米的新高度。

车子绕过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村落堆村,没有去往湖边,而是直接来到这个历史悠久,已被村民修复一新的堆寺前。在这里,蓝天白云、雪山湖泊、草甸牦牛、寺庙经幡,一切都显得澄澈恬静,一尘不染,可谓是“西来之异境,世外之灵壤”。原本以为,是人迹罕至和这样的海拔到了人类日常活动的极限,让我的感官系统像被麻醉过似的,感受周围的一切静得几乎停滞下来。然而,是这种自然的美,让人沉醉其中。

堆寺,这座古老的悬崖式寺庙,因临湖而建,建筑整体直插入湖中,漫步在靠湖一面的台阶上,你会恍惚来到了圣托里尼。从这里眺望,整个普莫雍错尽收眼底,每个角度看都带着不一样的情绪,时而神采奕奕,时而璧玉娇羞。她就像是养在深闺里的少女,待身后的库拉岗日来紧紧相拥,这座有点像金字塔又有点形似珠峰的磅礴雪山,与普莫雍错与世无争的静搭配起来,会让人产生怦然心动的感觉,这似乎是其他早已名声在外的神搭配不曾有的。

关于普莫雍错与库拉岗日的情缘,与其他神山圣湖一样,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相传,有一位仙女和曾有恩于她的放牧人情投意合,他们在这里过着恩爱甜蜜的生活。有一天,放牧人上山放牧,突然天降大雪,牧人被冻死在山上,仙女伤心得每天对着牧人的方向长哭,最后她的泪水化成了海子,就是“普莫雍错”,而放牧人则化成了“库拉岗日”,从此过着朝夕相伴的生活。

绕至寺庙背面的至高点,从这里能看清普姆雍措曼妙的湖岸身段,东西走向,绵延数十公里。此时,如影随形的雪山倒影好似嵌入这一池琉璃的纹路,阳光透过云层照下来,湖面闪烁着细碎迷离的银光,蔚蓝剔透。

一直顺着湖岸开,你会发现湖中还有三片大小不一的岛屿,传说他们曾是仙女牧人育有的三个儿子,仙女化为海子后,他们就化作三个小岛,静静守护着母亲。翻云覆雨间,隐藏着许多关于时间的秘密。

这两年,一张蓝冰的照片让普莫雍错不再那么神秘小众,然而我依旧更倾心与之形影不离的库拉岗日一起出现的画面,想在这圣湖边等候如天涯孤军般屹立在藏地南大门的库拉岗日被第一缕曙光照亮的时刻。

#多情错,因卓木拉日而非凡

前往亚东县的路上,车子在山谷中一路盘旋。窗外秋意渐浓,山坡上是发黄的草甸,与山体本身的泥褐色、土红色沙石融为一体。

再往南开一些,多情措就恬静地出现在路旁,亚东欢迎您的指示牌也随之出现。这是一个人烟稀少的高山湖泊,湖面并不十分浩瀚,风却很大;湖畔牧草绵延,泛黄却依旧丰美,这些似乎并不妨碍动物的活动,仔细看还有成群的水鸟在湖边嬉戏,绘成一幅宁静安详的秋日画卷。

多情措如此美妙的名字当然不会如此平常。她的身后簇拥着一长列雪山群,正跃跃欲试,穿过云层,近处是海拔6600多米的康城达雪山,远处就是享誉国内外的喜马拉雅山第七座山峰,有着神女峰之称的卓木拉日雪山,多情措就这样安静地栖息在他脚下。在西藏古老的神话里,卓木拉日和多情错被誉为神山圣湖,当地人经过时,都会献上洁白的哈达和青稞酒,以祈求神灵保佑。波平浪静时,这一系列雪山群还会倒影在湖面中。

继续驱车向南,卓木拉日雪山一路相随,并且越来越近。在即将日落的氛围里,帕里草原被风吹的金黄,牛羊遍野;卓木拉日雪山穿云而出,峰顶突兀,棱角分明。直到我们从他的山脚下穿过,抬头望他,是如此巍峨险峻,难怪至今未被人类征服。

由于卓木拉日附近山脉的横贯,形成了亚东县北高南低的地势,越往南开,森林河流密布,海拔也友好的降到了3000米以下,体感舒适度让小伙伴直呼仿佛来到了林芝

曲登尼玛冰川丨仿佛来到世界镜尽头

丛亚东去往岗巴的一路,可谓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丰草虽已退却嫩绿,但在这高远辽阔的草原间行驶,幸是有成群的牛羊与我们作伴,或近或远。

在岗巴县吃过岗巴羊,朝着定日的方向出发,南国境线上真是一派雪山连绵的景象,这群山之中有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也有并不起眼的曲登尼玛。

虽然我们今天不为雪山而去,却是要去过一把近距离接触冰川的瘾。途中岔道转向,沿直通向曲登尼玛的公路行驶,在它的深处,藏着一座被称为星球美丽泪痕的曲登尼玛冰川,据说这里还是“西藏神水”矿泉水的水源地。

在冰川的东、西、南三个方向上,分别有金、银、铜三个圣湖。金湖又叫东圣湖,称为最美的湖泊;银湖又叫西圣湖,称为湖泊中的最美。东圣湖和西圣湖如之前我们去过的白玛林措,均为观相湖。相传,足够虔诚的信徒能够在湖中看到自己的来世显影,因此这里也是虔诚信徒的必来之地。

本来金、银湖那端的视角会更惊艳与壮观,然而去往金、银湖首先需要徒步,从这两个湖出发去靠近冰川的路又十分难走,甚至有阻断的可能。考虑到5400米的海拔,我们选择了铜湖作为冰川观赏点,这里可以将车直接开到湖边。湖边前有不少大大小小的玛尼堆,所以这里并非人迹罕至,反而有朝圣神山圣湖活动的痕迹。乳蓝色的圣湖并未延伸到冰川尽头,而那道坚不可摧的冰雪长城却是一直绵延至雪山深处。

我们带上巧克力和葡萄糖粉,沿着湖岸线,朝冰川方向走去。一旁是风化了的深褐色岩壁,像神塔一般守护着这一方圣水。绕过圣湖,在露出沙石的浅滩上继续行走,就像突然掉入到异形世界,身后的圣湖,两旁垂直到产生压抑感的山壁,仿佛在无限推进,我们只有向前。

不知走了多久,终于来到匍匐着的冰川面前,高耸在视线最高点的是雪峰山尖,雪线之上是粒雪盆,两侧脊刃之间是冰斗,冰川盘亘其间,虽然体量不大,落差却有几百米。冰舌末梢有着明显的断裂面,还伴随暴露冰川年轮的纹理。一侧是洁白的冰墙,一侧是脏兮兮的冰碛和砾石,可谓是泾渭分明。

阳光终于洒落下来,打在冰川上,耀眼刺目却自带神光,暗自想着这样的时刻是否就像当时阳光刚好打在佛塔上,令人敬畏,也是冥冥注定。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无论看多少次都会觉得无限欢愉却说不上缘由的东西,比如极光、彩虹、流星,以及冰川。相较于前几个转瞬即逝的景象,冰川是可望而可及的。伸手轻轻触碰间,是坚硬无比的力量,有些干涩且不那么冷。看着冰舌末梢化冰成的水,正汇集缓慢流向圣湖,又觉莫名感伤,原来终有一天它也会消失,只留下这孤单湖泊留存下它来过的痕迹。这世上的一切似乎总是在战胜空间,却对时间无能为力。

后来,因为涨潮的缘故,我们必须沿着周围的岩屑坡行走,松软陡峭加上高海拔,花了比去时更多的时间,这时候人的意志和大口呼吸来的同样重要。

保罗索鲁环地中海旅行时,曾这样总结:由于旅行往往是带有受虐性质的苦中作乐,造访偏僻无名、别有一番可怖景象的地方是旅行者的乐趣之一。想来,我们的每趟旅行似乎都带有这种苦中作乐的特质,所以我们应该能算得上是旅行者而非游客吧。

阿里大北线上的精华丨看的浅薄,却忘我

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阿里地区,34.5万平方公里的高原上,只有9万多人口。这个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方,被称为“生命禁区”,却是作为地球第三极的西藏的心脏。在这片广袤又纯净的土地上,藏有太多极致的壮美与秀丽。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在这里巍峨屹立;玛旁雍措、狮泉河、班公湖孕育着阿里,各类自然保护区在此建立,展现着大自然的无限魅力;3000年前的古象雄文明,雄踞700年之久的古格王朝,流传着璀璨而丰富的历史人文;苯教、印度佛教、藏传佛教,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相汇……阿里似乎在宣示着作为世界中心的主权。

这个梦的起源地,对于藏民来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只想一路朝拜,以磕长头的形式转山转湖,以洗净罪孽,净化心灵。而对于像我们这样的游人来说,也许是因为怀揣不到阿里就不算到过西藏的执念,也许是因为对独特风光的神往,对神秘历史的探知欲求……高海拔、无人区这样的隐形屏障,已无法阻挡人们想要去了解它的热枕。再加上柏油公路的贯通,让梦的抵达比以前容易许多。

千人千面说的是西藏,千人一面说的就是阿里。这一次的阿里大北线,不管你走到哪里,看见了什么,在这苍凉的神奇高原上,你只会觉得自身变得越来越渺小,心胸却变得越来越宽广。

诸神之地,一起来看雪山圣湖的神搭配

都说走阿里大北线,前半程看山,后半程看湖。从定结到萨嘎,从萨嘎沿国道219到普兰,这段贴着南边境线一路向西的日子里,我们确目睹了各路神山的威严,而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雪山圣湖的神搭配,和那些关于他们的故事与传说,不管真实还是附会。

#静默如你,希夏邦马峰与佩枯措

西藏旅行,不需要太纠目的地。一路上草场、浅滩、沙丘、湖泊与远处的雪峰相映成趣,
如你所说,再飘上一些云朵,忽明忽暗的,确是会让人迷了眼,乱了心。

经过珠峰国家自然保护区时,各路车队纷纷在此停留,拍照留念。虽然此行没有进入珠峰大本营的计划,却在继续前行的318上,幸运地从云层中识别出珠峰。

进入聂拉木县境内,一大组起伏的山峰闯入我们的视野,因为比白云还白,就算被云雾遮挡,还是能识别它的冷峻模样。希夏邦马峰,与珠穆朗玛峰一样,作为喜马拉雅山脉的一部分,它却是唯一一座完全在中国境内海拔超过8000米的神山。虽然它不像珠穆朗玛峰的声誉在外,也没有冈仁波齐的神圣威严,但它令人惊奇的地方,就是有佩枯措的相伴。

这抹在公路上一眼瞥见的蓝,是纯粹宝石般的蓝,不需要波光的附着,静默是它最锋利的武器,能让我在这样的蓝色里沉沦很久很久。

佩枯措,作为日喀则地区最大的天然湖泊,湖水深不可测,并有咸淡水之分,南端的淡水湖边是各种野生动物出没的天堂。曲折的湖岸线和伸入湖中的半岛是标志性景观。

有人说,去佩枯措最动人的相遇就是看到希夏邦马峰的倒影。当我们驱车靠近湖边,驻足停留,虽然没有这样的好运,却是目睹了希夏邦马峰将她牢牢守护的深情。这一山一水,在来往的游人心中就是一对神仙眷侣,他们永不分离地坚守着彼此的约定,这何尝不是千百年来人类对于爱情最美好的向往呢?

沿着无尽的公路,迎着高原的风,一路驰骋的同时,佩枯措就像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守护者一般,守护着路上所有的人。

#奇幻如你,雅鲁藏布江源头上的雪山湖泊

旅途的心情随风景而变,前一分钟的明快,也许很快被后来的混沌所替代。

从萨嘎出发沿国道219一路向西,天光放亮,晴空万里,蜿蜒的公路几乎一路伴着同样回旋盘绕的河流延伸,查看地图得知这竟是雅鲁藏布江,我们正循着它的源头而去。一路上,地广人稀,河谷宽阔,茫茫湿地和草甸不仅是藏野驴、野牦牛的乐园,也是牧民放牧牛羊的天然牧场。

开阔的视野间,突然有连绵的雪山、丰饶的水草和澄澈的湖泊闯入。阳光照射下,是一派田园牧歌的诗情画意,我们的心被洗净,我们的魂被唤醒。这块夹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冈底斯山脉间的谷地,因为有雅鲁藏布江的流淌,滋润了这片土地上的自然与生灵。

进入仲巴境内不久,草原倒退着消失在道路两旁,取而代之的是大大小小的沙丘,有些甚至开始向公路蔓延。被这种突兀景观吸引的我们,决定下车一探究竟。当你爬上沙丘,会发现绵绵雪山下逶迤起伏着浪涛般的月牙形沙丘,里面还深藏着一颗蓝宝石。这种蓝天白云、江河湖泊、雪山草原、戈壁沙漠同框的景致,在光影变换间,呈现出一种冷暖交织的混沌感。途径这里的人们,纷纷驻足,流连忘返。

这样的魅力背后,原来是用草场持续沙化换来的。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北面的仲巴,因为面对着尼泊尔境内两大8000米级以上雪峰所组成的铜墙铁壁,水分被彻底吸干,只剩干燥猛烈的狂风进入这里,仲巴成为了西藏沙化最严重的县之一。就算有雅鲁藏布江的哺育,依旧无法挣脱异址数次的噩梦,就连临县帕羊也难逃沙化困扰,网络上甚至有人称这一带为新龙门客栈。

#神圣如你,两座神山,两个圣湖

继续沿219前行,就来到了那个神圣的世界中心,这里有两个圣湖,两座神山,他们的关系看似复杂,却有着心照不宣的默契。玛旁雍错波平如镜,拉昂错波诡云谲;冈仁波齐阳刚坚毅,纳木那尼柔美和缓。无论从玛旁雍错看纳木那尼峰,还是从拉昂错看冈仁波齐峰,都有绝佳的景致。

玛旁雍错与她北侧的冈仁波齐,是阿里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神山圣湖。在藏族人心里,冈仁波齐代表着阳刚的太阳,是父神;而玛旁雍错代表着柔美的月亮,是母神,据说,神山的倒影在云开雾散之际,就会出神入化地映入湖中。

在我看来,圣湖之南的纳木那尼似乎与之更形影不离。相传,喜马拉雅山西段的纳木那尼峰被当地藏民称为“神女峰”,主掌智慧和福寿,他们是一对忠贞不渝的恋人,千百万年来相依相守,不离不弃。

这是不是意味着,这座圣湖同享两座神山之爱,难怪得了“圣湖之王”的尊称。传说这里是天神沐浴的地方,圣湖之水能洗去心中的污垢和烦恼,历来的朝圣者都以到过此湖转经洗浴为人生最大幸事。

然而,能将这些胜景一并收入眼底的,是位于玛旁雍错旁陡峭山坡上的极物寺。即使像我们这样将车直接开至半山腰,依旧需要花不少力气才能登寺。据传这里是莲花生大师晚年修行七日的地方,因为曾在寺内的洞穴中打坐修行,岩石上至今还留有大师的一个脚印。因为更乐忠于寺外的风光,我们并没有进入寺内参观,只是习惯性地转起寺来。转至背面的时候,因为至高点毫无遮挡,风大到几乎可以把我们吹落,呼吸瞬间不畅起来。

离开寺庙,走上后山,这里有几座平安塔,让人称奇的不是从这里能远眺神山冈仁波齐,能俯瞰圣湖玛旁雍错,而是眼前这些用羊角堆起的和被飘动的五彩经幡团团围住的大型玛尼堆,神山圣湖在这些元素的加持下,似乎正向我们道来关于藏文化和宗教最本质最纯真的秘密。被垒起的玛尼堆重重叠叠的,一眼望不到边,确信是走到今日见过最壮观、最圣洁的画面,每一块石头都被涂成佛教中的藏黄色或藏红色,能清晰地看到上面刻着的白色六字真言、慧眼、神像等各种吉祥图案,这也是藏族民间艺术家的杰作。

风似乎更大了,我们还是坚持绕着这方福地顺时针转了一圈。观赏的同时,心里默默祈祷刚才的不愉快能烟消云散。

除了两座神山,还有一个湖与之形成“天使与恶魔”的独特关系,那就是距她不到10公里的拉昂错。据考证,拉昂错与之原本同为一湖,后因为冰川运动,湖床抬升,导致地势的变动,将湖一分为二。神奇的是,湖底相通的两湖,从此却有了咸淡水之分,圣湖之水清甜,鬼湖之水人畜不能饮用,恶魔之名随之而来。然而在藏传佛教中,鬼湖也被视为圣湖,传说释迦牟尼普度众生,用大米救济穷苦教徒,现在的湖水是淘米水集聚而成的,因此佛教徒们常到鬼湖膜拜,逐渐成为佛教圣地。

我们赶在日落时分到达湖边,四周是一片灰色荒滩,周围没有植物与动物,死气沉沉。湖水呈灰蓝色,黯淡无光,却波涛汹涌。阳光似乎是被湖顶纳木那尼峰的云雾吸走了,湖面上只留下一层幽暗的气氛,心想鬼湖之名真是得来不虚。

一路上都在远观这座被称为“世界中心”的神山,终于在来到这片土地的第二天,近距离地赏了一波他的日出。说是近,也没有转山来的亲近,却足以满足我们的朝圣心。

撇开那被众人议论的六大秘密,海拔6656米的冈仁波齐,是大雪神山,传说中,它是苯教、佛教、印度教,耆那教共同认定的世界的中心,是印度教主神湿婆的天堂。围绕着冈仁波齐有两百多条冰川,他们的融水最终汇成四条以动物命名的河流,这些河流是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等亚洲几条大河的发源地。冈仁波齐,不仅是雪山之宝,更是无可比拟的众水之源。

想象那些圣徒,一圈一圈地朝拜,跪地,叩首,匍匐,起身,再跪地……六字真言回荡在天地间,他们将这份悲悯献给苍生,只留一颗不争的心,自在地活着,眼神清澈。作为普通人,我们只在这片日月同辉的圣土上做片刻停留,都是神的眷顾。

回头望去,公路另一侧的纳木那尼正在苏醒,野生动物们似乎已开启它们一天的狂欢,生命与自然交融的和谐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挥洒到了极致。

札达,是远古时候的模样

已经记不得,什么时候窗外的风景由一路来的蓝天白云,雪山湖泊变为了满眼的土林。依旧是在国道219上行驶,几乎到了国境南线的最西边,我们仿佛是在闯入另一个世界。

匍匐于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的札达,被象泉河一分为二,而在这个河谷两岸,出现了一大片气势恢宏的土质莽林,这就是著名的札达土林。札达土林属第四纪次生构造地貌,是古大湖湖盆及大河河床经漫长时期流水侵蚀而形成的极为独特的高原地貌,遍布整个札达县内。方圆数百平方公里内,高低错落的“土林”千姿百态,好像天生与人世融为一体。从中穿越,你会发现每一群土山,每一片土林,仿佛都在诉说这片土地上曾发生过的一切,引你思绪万千。

#闯入霞义沟的精美

河谷的北岸,是土林大峡谷最壮观的部分,霞义沟就悄然地深藏其中,待你近距离去感受它的精致。

车子盘山而上,这时候是远距离观赏土林峡谷全貌的好时机。在即将驶入狭隘低洼的沟壑前,当地藏民设置了30元/车的进场费,如此性价比的价格也说明了这里未被开发的原生态。在满目苍凉的黄色之中,一片白色的土林出现了,这就是霞义沟。

霞义沟总长约五公里,驶入其中,你会发现它的壮观景象颇像科罗拉多大峡谷。每条沟壑通向不同的地方,又说不定会在哪个地方汇合,弯弯曲曲地四散而去,如同迷宫。因为做过功课,知道霞义沟的主要观赏点位于左右两边的几条小沟内,你可以任选一条,去探一探每个小沟分布着的不同特色的土林。

本以为过于偏僻,加之交通不便,鲜有人至。然而,先于我们到达的,已有十几辆四驱越野车,不禁感叹起国庆假期真没有哪里是冷门的。

与外围土林的气势磅礴不同,这里的土林形状秀美,有的似蘑菇、长颈鹿,有的似雄鹰、龙头,惟妙惟肖,仿佛人工雕琢。据了解由于土林下部为沙砾及黄土分层,最上层为一层含铁矿层,经过长期的风雨剥蚀,才形成了这样上大中小的特殊结构。光影衬托下,是银、白、褐、红的色彩变换,油画般的色彩糅合令人血脉膨胀,叹为观止。

虽无法乘坐浪漫的热气球俯瞰,你却可以行走于蜿蜒的土林之上,身临其境,想象自己进入了一个荒凉的远古时代,又或是置身于一个未知的魔幻星球。每个凹陷的洞穴,凸起的土堆,仿佛都藏着千年的秘密,风声呜咽,回声浩荡。站在这里,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屏住呼吸,感受地质运动带来的疯狂、不仁与巧妙,然后心怀敬畏就好。

本想再进入其他沟中一探究竟,并未如愿。于是沿山路盘旋而下,开始了震撼的土林大穿越,这里已有贯通的柏油马路,两旁严整的山体有的如擎天巨柱,有的如一字排开的罗汉,有的则似列队的士兵,排山倒海之势迎面扑来。看来,自然风景的美丽壮阔是一方面,人自身的想象力和欣赏美景的眼光更加重要。

穿过河流,来到南岸,是依着托林寺一路向山边发展的札达县城。县城内,民居、学校错落相间,紧紧粘着象泉河边的土林。不知是否有人烟的缘故,这一边的土林自带历史人文气息,托林寺遗址,曾辉煌一时的古格王朝遗址均存在于此。

时间尚早,我们自发去了徒步一公里外的托林寺遗址附近,一路上尘土飞扬。这里并不是个景点,只是因为网络上的一张落入土林间的爱心小湖图而显得神秘特别。因为已无光照,本应爬上托林寺遗址观赏的我们,只是选择从泥泞小路靠近它,依旧可以看出它深可见底的翡翠绿色。据说它是当地人直接饮用的水源,所以只是怀着敬仰之心就好。

#等候古格王朝的日出

都说札达的霞光是最美的,霞光中的土林是最迷人的。本就怀有日出日落情节的我们,在没有看成晚霞中的霞义沟后,不想再错过朝霞,于是决定去古格王朝等候日出。

因为阿里的天亮的晚,不用像以前看日出那样凌晨四五点就出发。驱车前往,到达古格王朝遗址时,8点30分的天空还只是蒙蒙亮的状态,远山上的土林忽明忽暗,幽静深远,眼前古老的王国似乎正在朦胧山影间复活。早有成批的老法师选好各自的位置,架起长枪短炮,静候日出。我们也在凌空的小坡上选好自己的位置,冷风凛冽,握着相机的手几乎失去知觉。

朝霞初起,古堡右侧的峭壁上出现了金光,金光层层推进,很快爬上了遗址的顶部,古格的轮廓渐渐清晰起来。金光就像一双慈爱的大手,温暖地抚过昔日的庞然大国,用世间最美妙的颜色还原古堡诞生时候的华彩夺目和威严雄壮。人群中,兴奋地尖叫声和快门声此起彼伏,这种摄人心魂的美不仅定格在影像里,也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中。

当金光吞噬了整个山头,太阳升起来了,王国似在战火中瞬间灰飞烟灭,苍凉又悲壮。白光下的古格山千疮百孔,据说这些是古格人留下来的生活痕迹。在最上面的是王宫,之下的是大臣和权贵们居住的地方,再下是僧侣们的居所和寺庙所在地,最下层的才是平民们生活的洞窟。王宫则建在高耸的土丘,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相信在那个冷兵器时代,这样选择不仅明智,也充满了智慧。

回头望向连绵起伏的苍茫土林,千沟万壑与残垣断壁浑然一体,晨光穿透其间,是跨越又一个黑夜后的壮阔昂然。象泉河始终在这蛮荒的天地与幽幽的山谷间,静静流淌。

站在这个演绎了七百年灿烂历史的王国面前,也许你会像大多数人一样,仅仅感叹它的一夜消失,如同浮云。然而,它作为象雄王国的遗脉和吐蕃王朝命脉的延续,却是缔造了西藏佛教历史的灿烂文化,创造了阿里地区的辉煌历史。进而让很多学者情不自禁地沿着它的脉络,继续探寻消失的痕迹。

我们没有做过多的打扰,只是在感受过这光影变化带来的震撼后默默离去。

班公湖丨一路向西,是秋日印象派的色调

出了扎达,氛围又渐渐恢复到彩色的状态。对于大部分走阿里线的人来说,扎达已经算是西藏之西了,剩下的日子该是往回走。而我们,将继续沿国道219往西北方向去,直到西国境线上的班公湖。

因为路途遥远,在狮泉河安排妥当住宿,一人嗦一碗面条,才安心出发。一出狮泉河,往日土县的方向开,路边开始有戈壁滩的感觉,乱石嶙峋,荆棘丛生,人烟稀少,空阔无边。偶尔有藏野驴、野马闯入视线,让你确信这还是人间。

越过海拔5191米的拉梅拉达坂后不久,视野开阔起来,路两边的水草开始丰满,小水塘也渐渐多起来,野鸭子、黑顶鹤还有不知名的水鸟悠闲地在水里游动。这时候的山也开始带颜色了,不再那么黝黑。蓝天下,彩山、黄草、碧池、水鸟再加上阳光,构成了一幅幅秋日印象派画作。

直到驶入与班公湖接壤的玛嘎尔草场,这种印象派的色调越发浓烈,草原湿地地貌上,出现了成群的马匹,点缀画面。

为什么秋日的班公湖沿岸会有这样的极美色调,想来与印象派画作的原理相似。当天气晴好,天空蓝的透彻,事物与事物间的阴影在光照下反射出其他颜色,这时候的明暗过度就不那么清晰了,事物间的轮廓也模糊起来,视线范围内的色彩随着光线变化而变化着。

在班公湖码头附近停了车,因为已过观鸟佳季,本想去鸟岛的我们只在湖边沙滩上停留。贴着湖岸看班公湖,虽然岩质群山将湖划出边界,但泛起的波浪,迎面袭来的纯净且深沉的蓝,散发出大海的魅力,眼眶瞬间湿润起来。我仿佛常沉沦于自然界里的各种蓝色氛围,就如蓝天映衬下的湖海,冰川裂缝里的光亮,黎明前落日后的短暂时光…令人平静,引人想念。

因为班公湖湖水十分清澈,能见度通常能到三至五米,加之光照、深浅等因素,湖面会呈现出墨绿、浅蓝、深蓝的不同颜色。

岸边有零星的水鸟偶然会与游人互动,振翅飞翔;大部分时候,它们都是悠闲地浮在水面,享受着被浪推着游的自由自在。

都知道班公湖水域辽阔,因其明媚狭长,被意为“长脖子天鹅”,横跨在中印两国,西边的三分之一在印度,东边的三分之二在中国。同为一湖,却有两种质地,印度境内为咸水区,周围寸草不生,极为荒凉,如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片尾所示。而中国境内为淡水区,周围水草丰美,不仅为鱼类提供良好的栖居之所,还有成千上万的水鸟栖居岛中,蔚为壮观。班公湖似乎比西藏的所有湖泊都要来的热闹。

离开湖岸,我们又在几个视角不错的观景台稍作停留。这时候,湖中星罗棋布的小岛一览无遗,日渐下沉时的柔光照得湖面蓝得发紫,沁人心脾。遥望仅二百公里远的印度,仿佛回到初见,两年前的相遇究竟是对是错,是苦是乐,不经历又怎么会知道呢?我想人生最幸福的事不是找到了可以长相厮守的人与物,而是遇到了无法失去的人与物吧。

赶了700公里路的一天丨将期望交付于未知

从狮泉河出来,沿317一路向东,进革吉县,过盐湖乡,经改则,再折转到达措勤,与几乎所有会在改则下榻,隔天再出发措勤或是经仁多乡到措勤的游客不一样,我们把这一天作为纯赶路的一天。全程700多公里的路程,一度让司机师傅望而却步。索性这一段路几乎都是柏油路,路况非常好。

也是从这一天开始,我们将驶上真正的荒凉、寂寥又神秘的大北线。所谓阿里大北线,是指西藏境内一条最靠北边的,东西向的,从阿里首府狮泉河到那曲安多的一条省级公路,全长约1400公里,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被自驾圈尊称为终极越野线路。

然而从地图上看,这条线路顶多可以算是一条中线,位于西藏中部。被称为北线,大概就是因为地处羌塘无人区的腹地,由于真正的羌塘北部高寒荒凉,人迹罕至,地图上的交通线标稀缺甚至空白,阿里北线已经算是人类在藏区能涉足的最北边了。

行驶一个多小时进入革吉县境内,可能是连续十几日来,对于窗外不曾变化的蓝天白云产生审美疲劳,中途也并无所谓有到此一游的传统景点,车上的其他人几乎都睡过去了。安静的车厢,正留给我独处的机会。

与驶出狮泉河那会有水塘、沼泽的湿地景象不同,沿路越来越广袤与荒凉,土岩沙石质地的山体,灰黄的草坡,组成无穷无尽的荒漠色调。若不是有藏原羚矫健的奔跑,藏野驴上演的驴打滚,成群牧羊的憨萌觅食,我们怕是成了这路上真正的孤单旅行者。

空旷、寂静,似乎颠覆了脑海里以往对空间的所有认知。相比于跻身文明世界繁华都市里市声车流缝隙间心里的那阵空茫,在面对这羌塘茫茫荒原时,心灵却显得无比纯净又充实。

近盐湖乡的时候,会陆续出现大小不一的盐湖,有的通体雪白,有的只附着边缘,似乎是在划清与周围草场的界限。

不做过多停留,直到进入改则境内,错的颜色开始恢复生机,数量也多起来,这里就是北线上一错再错的起点。在不知名的错边停下,不大的湖面被山体围绕,阳光照射下呈现提夫尼蓝,面朝湖边零散分布着几栋屋子,是个有村民居住的小村落。

拐回主路,左右两侧会出现景致不同的错。左边的,草场围绕,有马儿沿湖岸奔跑觅食;右边的,被细长沙坡隔成双色湖,无缘靠近,却已开始想象无人机视角下的美妙湖面。

一路上继续经过大大小小的错,除了米蓝,还有粉红,直到一个灵气十足的错的出现,我们决定放慢脚步,靠近它。这是个被茫茫草原包围的错,有超大群牧羊在湖边觅食,怕是被我们的车惊到了,它们于是集体向远处移动些。这时候,有水鸟在湖中及边缘来回飞游,一派生态优良的景象。远处,还有一路未见的雪山探出身来,增添惊喜之意。

虚无缥缈是一种感受,当看到因为阳光,高原变得不再冷峻;因为人们对天地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动物能和他们和谐相处;遇见骑行者时,坚韧的力量让我们只想为她呐喊加油;土路上追逐藏野驴的举动,是释放也是懂得克制......就会明白这不是一场虚幻的梦,此时相同的情感介质,正把不同底色的你我归为“同类”。

天色暗的很快,在公路一侧折转,去往措勤的路上,遇见了晚霞深处的达瓦错,水天一色在这样的光线下演绎的淋漓尽致,雪山、天空以复刻的形式倒影在湖中,只是匆匆一瞥,也是转瞬即逝。

黑夜山路中的狂奔,只为抵达那个能洗去一天辛劳的舒适时刻。

文布南村丨徜徉在日出日落与星空的时光

从昨天开始,已渐渐进入阿里大北线上的一错再错区域,直到今早从措勤县出发,进入西藏第三大湖——扎日南木措景区,而后经第四大湖——当惹雍错,到达临湖而建的布南村,整一天依旧围绕着错行动。为什么单独以村为主题铺开来记录,是因为这里有让我们慢下来的理由。

关于两大名湖,想一并在一错再错的篇章里描述,这里只重点记录感受。

文布南村被一条沟壑分成南北两部分,如果是从尼玛县驱车而来,会先经过几万年前与当惹雍错连在一起的当穹错,文布北村就坐落于此。而像我们这样走阿里大北线,从措勤县顺时针而行的,则会先经过令人莫名悸动的当惹雍错和临湖而生的文布南村。

原本以为这里与世隔绝,人迹罕至。如今却被纷至沓来的猎奇者们流水般拜访,太阳能和风力发电这些现代科技的产物在村子里也比比皆是,不少村民甚至开起客栈搞起旅游产业。我们入住司机师傅事先联系好的住宿,是村里唯一一家带“独立”厕所的民宿。打上引号是因为对我们而言,这种毫无遮拦与卧室共为一体的厕所并不能算是独立,可对于其他只提供床铺,需要露天共厕的住宿来说,已能算得上是真真正正的独立了。

在村内稍走访了几户人家,都不提供独立餐食,日晒加之高原上的疲乏感,让我们决定用泡面先填饱肚子。

大概6点多的样子,我们开始往湖边走,虽然是一路下坡,可走过一个小坡,还有一个小坡,一直望不到湖边,这一走,有种走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的感觉。心里想着,此时站在面朝当惹雍错而建的屋里的人,只要走出阳台,就可以观赏青稞地、碧蓝圣湖与远处雪山共为一体的好景致,再配上一杯暖茶,真是悠然自得。

到达湖边的时候,离日落仍有一个多小时,阳光洒在湖面、沙石与你我身上,闪闪发光。这边的湖面,与方才从山崖上望见的湖面截然不同,平视带来的辽远开阔,深邃翻滚,有了海的既视感。那种初见时难以理喻的想要跪下来的冲动,因为亲近,平复许多。

贴着湖岸线往前走,时不时回头看看你的镜头;蹲下来,用指尖轻轻抚摸水面,顺带戳进起泡的浪里;或是索性坐下来,做一个玛尼堆祈福,静静地望着她和远处的达果雪山,任时光荏苒。

回头望时,已看不到村里的房屋,留下的是坡上成片已过时节的青稞地,想来文布南村的悠久竟不在于她传承千年的农耕文明,而是作为象雄王国腹地和苯教发源地的史前时光带来的。作为青藏高原最早的文明中心,这里曾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宗教,直到今天,这个圣湖湖畔的小山村,全村村民仍清一色都是苯教信徒。

今天的日落,没有火烧云,没有浓艳的色彩过度,也许你会因为不过瘾而陷入沉默;然而,这样的日落,却给我沉稳、永恒的感觉,不会有此起彼伏的情绪波动,是那种绽放了一天后回归平静的时刻。

暮色如帘幕坠下,湖面瞬间深沉,与周围的山融为一体,只留下远处雪山峰顶上的一点金光,直到湖岸边的人都化为剪影。我们开始摸黑往回走,这是一段比来时更久远的路。

“我们去看星空吧,我们去拍银河吧......”这样的话语来了西藏后念了一路,尤其是进了阿里这个有先天环境优势的地区,只要你准备好三脚架,相机和大光圈镜头,好像就万事俱备了。

在这个偏远的小村落,出门就是神山圣湖,又没有月光打扰,这就是拍摄所需的“东风”吧。套上最厚实的衣服,带上能探路又能当道具的手电,我们选择了一块离湖不远的空地。淡淡的银河肉眼可见,就不再需要借助探星工具,只需架稳脚架,调好参数,一人拿光源前行做焦点,照片就顺利出来了。

凝望着星空,扑闪的光亮如同烟花在高空炸开后化成的碎光,也许没有散落那一瞬引人全力欢呼,却能避开注定离散留下的空洞。像我这样内心不够强大的人,还是适合呆在星空恒久的美里。

日出的观赏,来的有些顺其自然。因为没有提前做计划,只是起床下楼的时间刚刚好,从平台上望过去,第一缕阳光正在爬上山坡,细看还会发现藏民家前的藏野驴正在啃食熟褐色的青稞地,此时的圣湖和村庄似乎依旧在沉睡中,显得静谧又安详。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在4700米的海拔高度,我也能稳稳地睡上一觉。

清晨,随着风儿,屋顶的风轮在转动,五色经幡正轻轻地吟唱着六字真言。

从文布南村往北,环湖绕过大半个当穹错,就会进入湖畔的村子,这里就是文布北村,大家都叫它文布乡。村里的房屋如南村那样,也是统一面朝湖泊而建,房屋与湖泊间的空地也照样种植青稞,不同的是这里更清静,却更识人间烟火。

转身望见的,是寺庙里冒出的袅袅炊烟,沿墙推动转经筒的人和随风飘动的风马旗,低头俯瞰的,是白石垒起的错落民屋,正冒着雾气呈现不同种蓝的当穹错。这里没有南村那样的施工痕迹,也没有尘土飞扬的燥热,道路是被刚清扫润泽过的那种干净,大人正带着自家的孩子上学去,一派岁月静好的模样。

一错再错丨听说“蓝色”有千百种姿态

“错”这个字在接触西藏之前,你一定不会想到它与“湖”有关,然而在藏语里,它就是“湖”的意思。打开西藏地图,并不断放大,你会发现地图上满眼都是“错”,可谓是灿若星辰。

然而在我们走过的阿里大北线上,从日土县到改则县、措勤县再到那曲班戈县那长达1000多公里的路上,除了著名的像色林错、纳木错、扎日南木措这样的大湖,还散布着许许多多小一些的湖。可以说,这一带是中国名副其实的湖泊最密集地带。在这一地带中,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497个,总面积达21000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23%。

这一带位于西藏中部,由于北接羌塘无人区的缘故,这里与其他地区相比,人类的干预最小,人类的足迹最少,在这一带上行驶,你可能几天都看不到一个人影,相遇的车辆也寥寥无几。在研究领域,这可能是西藏最重要的一条自然与人文分界线。然而对于像我们这样的旅人来说,这是一条“一错再错”,错到仙境的路。

因为日土县内的班公错已单独记录,措勤县内的达瓦错也只是匆匆一瞥,这里重点记录措勤县至班戈县沿路遇见的错。

#扎日南木错

海拔4613米的扎日南木措,是西藏第三大湖。
位于阿里措勤县内,湖区是国家级重点湿地保护区。
有了这些头衔,自然是逃不开收费的,只是没想到时120元/人的高收费。
进入湖区土路,会经历一长段小型过山车似的体验,
失重感,让我全身冒汗。

它刚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有些不以为意。
直到登上山头,向前望,
你会发现这是一个东西走向十分宽广的湖,
湖的边界拥有曲折的线条轮廓,粗犷中带着一丝秀美,
湖中央的小岛也呈东西走向,似流星划过般点缀其中。
湖南面则被连绵群山环抱,细看却没有发现雪山的身影,
纳闷,这圣湖所搭配的神山去哪了?

阳光洒在湖的东面,湖面一片惨白,
往西看,才能看清是天蓝中带一点奶绿的色调,
还可以抬头看看天空,看是否有从阿里飞往拉萨的航班从上方掠过。

驱车继续往湖区深处走,
你会发现湖边芳草延绵,时有动物出没,
作为藏北最好的牧场之一,
这些顽强生长的物种,让高原大地充满生命的色彩。

良辰美景,就催生了我们在这里解决午餐的念头,
没有野餐布,没有果篮便当,
也不妨碍就地自嗨,填饱肚子的迫切需求。

往来的车辆,带起一路尘土,奔赴各自的远方。
扎日南木措的浩大,留待这被车辆划出的绸带般蜿蜒的路去印证。

#当惹雍错

从措勤出发进入尼玛县,藏区第四大湖当惹雍错就会出现在你眼前,
本已有些审美疲劳,却在见到她的那一刻被点燃激情。
沿湖公路的高地势,让我们能以更宽阔的视角去欣赏她。

都知道“雍错”在藏语中是指碧玉般的湖,
此时,站在嵯峨峭立的岸礁上看她,湖色蔚蓝黛绿,静谧无声,
想来“雍错”配给她可真是名副其实。
然而,对于老西藏来说,
能冠以“雍错”这样的称号,可不止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作为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她,最为偏远,最为神秘,也最让人悸动,
能与圣湖之王的玛旁雍错齐名,
想必是作为古象雄王国的腹地和苯教发源地的荣光,
让我们初见她时,就带着难以理喻的情怀。

她形如鞋底,突入湖中的岬角勾勒出迷人的湖岸线,
超过200米的湖深,让她散发出一种深邃莫测的感觉,
南面的达果雪山一列七峰,山体黝黑,山顶终年积雪,
形如金字塔般层层守护着她。
关于这对神仙眷侣的传说,并不多,
只知道他们历来受着西藏最古老的雍仲本教徒的崇拜。

都说当惹雍错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从不轻易掀开面纱以真容示人,
所以给许多不远千万里来此朝圣的人们留下千人千面、神秘莫测的印象。
幸运的我们,却在这里看了日出、日落与星空。

当穹错

曾经,与当惹雍错同属于一个湖泊的当穹错,
正从晨曦中醒来。
从文布南村一路向北,
只见她晨雾氤氲,边缘浅滩上附着的冰正在融化。
据说她在一天中能变换出三种蓝色,
可我们却在此时此刻,将灰蓝、深蓝与碧蓝一同收入眼底,幸运又神奇。

她的面积并不大,只有当惹雍错的十分之一不够,
驱车很快就能绕她大半圈,来到文布北村。
她的东岸是连绵不断、屏风般矗立的褚红色山壁,
它们清晰地记录了当惹雍措的湖水一次次下降的历史。
被湖水冲刷而成的阶梯,从湖畔山顶一圈又一圈地一直环绕至湖滨。
湖岸边,是成群的牛羊与飞鸟,点缀在泛黄的青稞地上。

也许是天时地利的关系,她是我此行遇见的全身都冒着仙气的湖。

#达则错

刚入尼玛县不久,公路左侧就会出现一个狭长的湖泊,
看地图才得知是达则错,4461米的海拔,属于咸水湖。
湖的北面是由几座山体并行的木嘎各波雪山,
山体呈彩色沙石质感,山峰均被白雪覆盖。
湖岸边分布着多条明显的同心古岸堤,
显示出达则错在冰河时期,无论面积、水深均远甚当前。
我们始终沿着达则错而行,一边是缓坡,一边是湖滨草原。

从这里开始,你一定要集中注意力,
因为接下去的错都是突然出现,并且密集。

#吴如错、恰规错

一路向东,进入申扎县,道路右侧就会紧接着出现吴如错与恰规错,
他们几乎是相连着的。
据说吴如错形似老鹰,正符合它的藏语意思——老鹰湖。
午后的阳光下,它正在兴风作浪,
浪花卷起沙石枯草,岸边的湖水浑浊微黄,
这种接连不断的拍浪声,让我们以为又回到了“鬼湖”边。

与吴如错仅一条河道相隔的恰规错,湖面则要平静许多,
面积虽然不大,却可以见到它的五颜六色,
阳光下,是粉蓝、浅蓝、紫蓝相间的色彩,
像是被打翻的颜料盘。
经过这里的车辆多会选择停留片刻,很是讨人喜欢。

奇怪的是,同属于色林错水系的两个湖,却都是淡水湖。

色林错

到达色林错前,一路上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小错,
难记的名字,不规则的形状,深浅不一的蓝,
查资料才得知,都是几百年前色林错因湖面退缩分离出来的卫星小湖。

这似乎与他现在的霸气外露十分不符。
如今的他,通过不断吞噬周边湖泊,已超越纳木错,成为西藏第一大湖,
“魔鬼湖”的称号随之而来。

象征性地收了门票,能允许车子直接开上斜坡,
藏北高原已不像以前那样神秘不可到达,
如今的色林错已如纳木错那样,人们纷至沓来。

这种纯野生的观景台,实际是一整面悬崖,
左手边的,会一直接延伸至山顶,
探险者也好,过路人也罢,
都想去征服打卡那个最佳机位。
我们还是老老实实沿着平缓崖壁走,
在这个高度看色林错,浩浩荡荡的海军蓝里,夹杂着牛奶丝般的纹路,
让蔚蓝的天空顿然失色。
前方是连绵的雪山,因为太远太小已显得迷蒙,
悬崖下的湖岸线则是由绵延的草场分割的,能大概看清有黑白相间的圆点在上面移动。

右后方是仅隔了一道土坡的错愕错,
清晰可见的古湖岸线,见证了湖水一次次下降而消缩的生命痕迹,
身旁的经幡与玛尼堆守护着这里,一派威光映复的景象,
“魔鬼”一词确实只是对体积的具象化而已。

后来的我们,来到悬崖下方,靠近湖面,她有着海的蔚蓝和宽广,
阳光笼罩下的草地,虽然青黄却温暖,
湖水不紧不慢地拍向岸边,走一走或是坐下来,慵懒感席卷而来。

错愕错

错愕错,意为“蓝色的湖”,
是色林措分离出来的卫星湖,与之仅一条公路相隔。
如色林错一样,从高处看她,湖面很蓝很蓝,也夹杂着牛奶丝的纹路。

驱车来到湖边,会发现许多面朝湖面坐下来的人,
有游人,也有当地藏民,
看着被阳光赋予的湖面,现出神奇的层次,闪烁星空般的银光,
他们似乎都错愕了。

我们也选一处凸起的位置坐下来,放下相机,只是静静地坐着,
放空的思绪将我带到热带海岛,那里有令人无处藏身的暴晒和咸到苦涩的海,
可我依旧不想逃离,
如同现在湖中的鸟岛,并不能见到从地中海不远千里而来的棕头鸥;
方圆一公里内的湿地上,也不见珍贵的黑颈鹤,
我还是想在这里多呆一会,任由时光流逝。

圣象天门丨见证等待与守候

《与海怪看日出》里有这样一段话,有关异国的梦并不一定总是光怪陆离的,它由那些我们感到匮乏因而极度渴望的东西构成。在充满异国情调的世界,时间静止不动,那个世界天长地久,永远居住着年轻的、不会老的人。于我们而言,藏北高原就是那个异国,而圣象天门就是异国里的永恒。

提到圣象天门,不得不先来说说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圣湖纳木错。不止因为圣象天门站立在纳木错北岸,还因为藏族有“马年转山,羊年转湖”的传统,在2015年藏历羊年时,政府为了方便信徒朝拜圣湖,修通了环湖公路,而让静静矗立千百年之久的圣象天门浮出沉沦,来到世俗面前。

纳木错,这个从班戈县方向进入,还在下坡土路间迂回穿梭时,就能隐约见到她藏在近处丰美芳草与远处露出雄伟身姿的念青唐古拉山间的真容。起先,广阔无垠的草原将她的容颜遮得有些深,使我们的注意力只被这藏北高原人迹罕至的壮阔雄浑所吸引。

直到越过刻有纳木错自然保护区石碑的指示牌,她开始慢慢向我们揭开她的神秘面纱。

听过很多关于纳木措的传说,我还是最倾心这个:有传说,念青唐古拉山和纳木措是天上人间最美满的一对情侣,为了证明自己的爱情,纳木措独自走进魔法森林。女巫告诉她,只要天亮以前她走出森林,就可以永远赢得念青唐古拉的心。但最后,她没能走出森林,而被魔法化身为湖。当悲痛的念青唐古拉赶到时,只见到这一面伤心的湖水,他发誓要永远守在心爱姑娘的身边,于是便化作雄伟连绵的念青唐古拉山脉,环绕在纳木措周围,从此天长地久,永不分离。纳木措也因此被世人称为“地球表面上的一颗眼泪”。

驱车至圣象天门景区入口,这个需要提前三天预约进入时段的设置,并没有削弱游客想要进入的欲望,车辆已排起长队。

从这里进入,首当其冲的是高耸的连绵崖壁和土坡。当你坚持走上这一面的悬崖,就会发现近来走红网络的那个视角,由四个半岛和三个湖湾构成的恰多朗卡岛,它弧线优美,造型奇特,其核心部分就是“圣象天门”。

都说一个地方一旦得了天堂之名,立刻就会变成地狱,这几乎是不证自明的公理。因为红让个高崖变得拥挤不堪,排队打卡的状态大大降低了这里的圣洁。

我们选择往左手边的崖壁走一走,这里依旧可以观赏到这个独特结构。站在高崖之上,你会感觉天地间只有苍鹰在盘桓,耳畔是飘展的风马旗在吟唱,你无需分清面前的水天一色,只任由阳光洒落各方。

不像圣湖纳木错,关于圣象天门的传说,只有那一个。公元八世纪,应藏王赤松德赞迎请入藏弘法的莲花生大师降服了念青唐古拉后,把纳木措许配给了念青唐古拉,在恰多朗卡岛举行隆重的结婚典礼。婚礼前一天晚上,由108个神通用一夜的功夫修建了石门,因石门形似一头圣象从东北走向西南,又成为念青唐古拉神山的过道,故称“圣象天门”。

从远处看它,不大的身姿确展现栩栩如生的大象汲水状。当你来到它的面前,就会发现它是一整块庞大的石头,在悬崖上自然凸起,贴着圣湖而生,人类在它面前瞬间显得渺小。天门四周可及之处挂满洁白的哈达,预示着人类的敬礼与祈愿。从这一侧望出去,隔着圣湖正好能与神山相望,仿佛走过这道门,你就能走向天堂。

穿门而过的一刹那,是那种一辈子也难以忘怀的触动,不仅仅是豁然开朗,而是冥冥中有神明牵引,带你靠近似辽阔大海的圣湖。圣湖被藏北高原高高擎起,像是大地献给苍穹的一块碧玉,离天更近的她,被鼎立于天地间的念青唐古拉拥在怀中,一切都显得超凡脱俗,恍惚间,我们来到了天堂。

圣象天门足够远,足够纯粹,也足够神秘,神得让我想牵过你的手,去看看前世情缘。圣象天门足够美,足够独特,也足够壮观,美得可以让我重新认识神山圣湖。不停回望这本该不属于人间的景致,一座孤单的石象,一个等待与守候的传说,想在日月星辰间与它再相见。

拉萨丨你在这里等我

对于坐飞机旅行的人来说,拉萨西藏的入口。

作为一座千年圣城,她保有古老的一面,也跟上现代的节奏。布达拉宫的金顶始终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迅速隆起的高楼大厦排列于鳞次栉比的街道,这里永远有五体投地朝拜的虔诚信徒,也出现了车水马龙的堵车现场,初来乍到的我开始分不清她的真实面貌。而你,在见过她多次后,依旧会被她千年不变的内在所感动。

于是,等我来的时候,你一个人去了位于拉萨北郊吾多日山坡的帕邦喀寺,因寺院建在两块形似龟状的巨大岩石上,而被藏文意为“巨石宫”。这是一座有着三层殿堂的山崖式建筑,是藏王松赞干布在此修行期间主持修建的一座宫殿,传说它的历史比大小昭寺还要悠久。这里还是藏文字的起源地。

因为偏僻又需徒步,来这里的人并不多。沿途除了有满布的风马旗,还有被涂成白色和画有白色梯子的石头,上方有被哈达围绕的佛塔,这附近应该就是天葬台了。

地理位置的优势,让这里成为远眺拉萨城的好地方。傍晚时分,当夕阳把整座拉萨城点亮,布宫就像一座空中城堡,遗世独立于群山中。这时候,站在寺庙这一端的你坐下来,静静凝望远方。你说你也仰头看向天空,看这掠过的无数架飞机中是否有我的身影。

就像逃离孤独感那样,送走我后,你去了离开拉萨市区更远的甘丹寺。那个位于山坳之中,看上去殿堂林立,十分壮观的寺庙。你似乎只想远观,所以花了许多力气徒步去了后山。

就如神山永远有圣湖与之搭配,每座寺庙的身后也都有一座后山,而后山上一定都飘着成片的风马旗,作为沟通世俗与灵界的通用媒介,它成了高原上一道最独特的风景,如同飘逸成诗句的萨格尔英雄传奇飘展在天上。

后来,你陪我去药王山看了布宫的日出,绕着布宫转寺,又走过布宫广场,穿过八廓街,去南山公园等待日落。这一天,高反没有找上门,还吃了满足的耗牛火锅,旅程的开启似乎一切顺利。

清冷漆黑的夜,温暖零星的光,这时候已经有默诵经文转经道的人,也有喝起甜茶聊天的人,就差来一碗藏面,各自开启一天的劳作。这时候的布宫周围已停着许多旅行大巴,陆续有人开启每日的朝圣之旅,轮番推动外墙成排的转经筒。此时的药王山观景台也早已被人群和三脚架层层围住,原来心怀执念的人,不分白天黑夜。朝霞初期中的布宫,因为未散去的厚厚云团,显得有些暗淡却依然挺拔肃穆。

绕行布宫,你会发现这里依旧还有用身体丈量脚下土地的朝圣者,而布宫广场上,也永远有泼水拍倒影的人群,广场前的北京路如同天安门广场前的长安街那样,整齐开阔,秩序井然。从布宫广场看布宫,虽有一街之隔,但因其庞大高耸的身姿,仍需仰视才能将它看全。从镜头中看,红宫居中,白宫横列东西两翼,殿宇嵯娥,富丽辉煌,磅礴的气势,直冲云霄。

八廓街永远人头攒动,你告诉我原来那个人气最旺的大昭寺广场,如今已不再允许磕等身长头,商业化如洪水猛兽吞噬着这座城市原本的一切。现在,每个角落都有体验藏服写真的小姐姐,迎面而来的是叫唤编脏辫的大妈。但玛吉阿米还是那个玛吉阿米,光明甜茶馆永远座无虚席,那个拥有八百年历史的冲赛康市场仍然充满活力。在八廓街的日子,好像还是会让人迷恋到不忍离去。

“八廓”在藏语中是中间的意思,也就是中间的转经道。最初的八廓街就是围绕着大昭寺转经的地方,渐渐的形成了拉萨最为有名的商业中心。如果说大昭寺拉萨的中心,八廓街就是距离这个中心最近的的环绕。无论是微亮的清晨,还是漆黑的夜晚,每天都能见到摇着转经筒默诵经文的朝圣者,穿梭于这蜘蛛网似的巷子,每一条小巷子朝着大昭寺方向走就一定会回到转经道上。这座城的人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依偎这这座寺,这尊佛,将日子过得实实在在又云淡风轻。

这座地处拉萨河南山之下的公园,虽然是近年来才修建的,却不需要门票。本以为不会有太多人到访,殊不知因为公园内那个恰当好处的水池,能将远处的布宫倒影在水面而吸引来络绎不绝的人。过滤掉杂乱的楼房建筑,配上水池周围的树林和布宫后方的群山,这时候的布宫正在透出阵阵仙气,要是碰上雪后或是日出那样的好时刻,这将宛如一场梦境。

这座小城,并不适合短暂肤浅的停留。但凡你停留久一些,就会喜欢在这里晒太阳,喝甜茶,交朋友,想要和喜欢的人一起长住下来,享受和藏人一起转经的时光。你会慢慢静下来,发现她千年不变的内在。仿佛穿越闹市,与一位沉默的智者相会。

后记

回到城市的那阵子,我经常走神。一直记得结束5100公里狂奔的那天,从羊八井返回拉萨时候的情绪。巧遇国庆高速通车,原本两个多小时的车程缩短了一大半,对于能提早回到拉萨这件事,大家似乎都很开心,可以见等候多时的家人,吃一餐合口味的饭,睡一场舒心的觉......好像只有我闷闷不乐,一进城,看着不间断的红绿灯,听着因加塞而起的鸣笛声,虽行驶在平坦大道上,我竟晕起车来,脑袋嗡嗡作响,眼泪不停打转。这似乎是一种别离的情绪。

保罗索鲁曾说过,旅行经常有疗愈的功效。他去中国和秘鲁一趟,治愈了对那里的向往之情,也同样治愈了对斐济、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巴基斯坦的向往。他旅居英伦多年,治愈了对英国的渴望。但是一年半的环地中海之旅,并未治愈他对那里的渴念,他知道他还会再回去......

于我而言,这趟旅程就是这样,虽然已经结束,可它就像洪水猛兽般吞噬着我,不依不饶。我想和你一起回到某些见过的地方,以及更多错过而没有见到的地方,这样的想法往往很符合故事的结尾,既有天各一方的遗憾,又带有主观意志的期盼。

摄影:喵三岁

关于行程

黑色标线串起山南与阿里:

9.26 傍晚抵达拉萨
9.27 布达拉宫日出—八廓街游走—南山公园日落—晚餐队友相见
9.28 拉萨—桑耶寺—雍布拉康—哲古错—措美 住措美县
9.29 措美—洛扎大峡谷—卡久寺—处迂村 住藏民家
9.30 白玛林措徒步—普莫雍错—多情错—帕里草原—卓木拉日—亚东 住县里酒店
10.1 亚东—岗巴—曲登尼玛冰川徒步(58冰川)—定结 住定结
10.2 定结—定日—希夏邦马峰—佩枯措—萨嘎 住萨嘎
10.3 萨嘎—仲巴(五彩沙漠)—帕羊—公珠错—玛旁雍错—极物寺—拉昂错—巴嘎乡 住巴嘎乡
10.4 冈仁波齐日出—扎达—霞意沟—托林寺遗址  住扎达县城
10.5 古格王朝日出—狮泉河—班公湖—狮泉河 住狮泉河
10.6 狮泉河—革吉—盐湖乡—改则—措勤 住措勤
10.7 措勤—扎日南木措—当惹雍错—文布南村 住文布南村
10.8 文布南村—文布北村—当穹错 —达则错—恰规错—吴如错—色林错—错愕错—班戈 住班戈
10.9 班戈—圣象天门—当雄—拉萨
10.10 八廓街—小昭寺 下午拉萨返回

关于高反

据说高反,是个没去之前疑神疑鬼,去了以后天天胆战心惊,怕行程半途作罢的事儿。
第一次去西藏的博主本人,在这里申明,高反真的因人而异,无关身体强弱,无关行前服药与否。
只要旅途中注意以下几点,你就不会被它牵着鼻子走:

🎈放松心情,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点
想要避免或减轻高反,保持好心态非常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风景中,如有不适,坦然面对,一般药物、吸氧都能缓解症状,没必要时刻提心吊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是关键。

🎈放慢脚步,这是基本动作
一般怕高反的人,会选择火车进藏,逐步适应海拔。像博主这样直接飞机进藏的,建议在拉萨呆一两日,绕绕八廓街,转转布宫外围,晒晒太阳,喝喝甜茶,过过慢生活,去适应海拔。切记因为兴奋乱蹦乱跳,或是急着出发海拔更高区域。进入40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步行、讲话速度都要放缓一些。

🎈注意保暖,补充糖份
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大,容易感冒,一感冒容易肺水肿,那你的行程就真要泡汤了。所以,衣着建议叠穿,厚外套时刻备在车上,应对多变的天气。每天备一壶热水,一包糖粉,保证有用武之处。

🎈备好必备药
应对初感冒,肠胃不适的药物还是要提前备好,如小柴胡颗粒、感冒灵、健胃消食片。因为西藏水果蔬菜稀缺,且价格昂贵,维C和维B也可备一些,远离口腔溃疡。另外,藏北高原山路十八弯,容易晕车的朋友,还可带上驱风油。最后推荐一个必带物,也是多次进藏的小伙伴的必用秘籍,因为藏区天干热燥,每天鼻子会干到冒火甚至出血,滴几滴保湿油非常必要,屡试不爽。

  • 游侠客公众号

  • APP下单更优惠

关于游侠客 游侠客的故事 游侠客招聘 联系游侠客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交换链接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游侠客用户服务协议》 《游侠客服务隐私政策》

营业执照 旅游度假资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食品经营许可证

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专用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旅游预订电话(免长途费):400-670-6300 投诉及紧急事件联系电话:400-670-6300转5 全国旅游投诉电话:12301

公司总部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98号浙商大创业园D幢3楼

浙ICP备20007990号 公安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105号 © youxiake.com 版权所有法律顾问:北京中伦文德(杭州)律师事务所 傅林放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