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风光往往藏于极限之处,需要我们付出超出平日的艰辛。高海拔地区便是其中的典型,而高反则是很多初上高海拔地区的小伙伴最大的担忧。
高反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谁更容易高反?不想高反应该怎么预防?得了高反应该怎么办?高反吃红景天有效吗?刚上高海拔不能洗澡洗头是真的吗......关于高反的十万个为什么,希望你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了解高反前,你需要先了解这些

体内平衡
体内平衡,指外界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有机体保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倾向和机制。体内平衡对有机体的生存具有关键意义,大量基本的生存动机,如饥渴等即以此为基础来调节有机体的状态,以适应环境。人体可以通过自动的生理反应(如汗液分泌等可降低体温)和有意的行为反应(如穿衣或到温暖处可保持或获得热量)调节相应的变量,努力使体内平衡不被打破。跟高海拔适应相关的体内平衡,主要是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和红细胞四个方面。

1、体温—与能量消耗有关
如果以腋窝温度来衡量,人体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超出37.3℃就是发热,37.3~38℃是低烧,38.1~40℃是高烧,40℃ 以上随时有生命危险。体温的维持主要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来完成,而这需要消耗能量,穿脱衣服的作用是加速或阻止人体热量散失来维持人体温度的恒定。高原寒冷,保温就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投保保温。

2、 渗透压—与肺水肿和脑水肿有关
所谓渗透压,简单的说,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当不同浓度的溶液被半透膜分隔时,低浓度侧溶液中的水分子将在两侧渗透压差的驱动下通过半透膜进人高浓度侧的溶液中(渗透现象)
动脉血通过微循环实现与组织的物质交换,变成静脉血,而微循环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血压和血浆渗透压。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维持着动态平衡,是保证血浆与组织液含量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一旦因某种原因使动态平衡失调,将产生组织液减少(脱水)或组织液过多(水肿)的不良后果。
肺水肿和脑水肿,其机制都是因为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所致。

3、酸碱度—与呼吸快慢有关
正常人血液的酸碱度保持相对恒定,变动范围在7.35~7.45之间,呈弱碱性。酸碱度对机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神经肌肉组织兴奋性的影响。在一定pH范围内,碱性增加,兴奋性提高,酸性增加,兴奋性降低。二氧化碳呈酸性,呼吸时换气过度,二氧化碳排出过多,会打破血液酸碱平衡,造成呼吸性碱中毒。

4、红细胞数量—与高海拔适应有关
红细胞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寿命通常是120天,人体每天都有大量的红细胞死亡,也有相当数量的红细胞生成。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能力。正常情况下,人体不需要太多红细胞,当组织缺氧时,就会刺激骨髓制造更多的红细胞。通过这样的机制,来增加携氧量。但是红细胞的生成需要时间,大概在进入高原2-3天才可以达到合适的量级,7-14天达到适应的高峰。
红细胞增加到合适量级使我们适应高海拔的根本原因。

什么是高海拔?

按照国际通行的海拔划分标准:
——1500-3500米为高海拔,在这个高度,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大多数人都可以适应;
——3500-5500米为超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个体的差异决定能否适应;
——5500米以上为极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人体机能会严重下降,有些损害是不可逆的。没有人能在这个高度呆上一年。即使藏民和夏尔巴人,一般也都生活在5500米以下的区域。
从实际情况看,生活在低海拔的人一般在海拔2400米以下感觉基本正常,没有明显反应(天生生理性适应缺陷者除外,此类人群极少);超过2400米,如果有合理的海拔阶梯和足够的时间,还是能够逐步适应;超过5500米后,无论花多少时间都无法完全适应。

高海拔有什么特点?

1. 低压缺氧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组成大气的各种气体的分压,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氧气分压也是如此。高原地区大气压降低,大气中的含氧量和氧分压也随之降低。海平面大气中氧气的比例约为21%,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氧气比例是固定不变的,但单位体积内氧气总量会不断降低,故每次呼吸的氧气分子数量减少。海拔5000米约为海平面的一半,珠峰峰顶只有海平面的30%。

2. 寒冷干燥
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一般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高原大部分地区空气稀薄、干燥少云,白天地面接收大量的太阳辐射能量,近地面层的气温上升迅速,晚上,地面散热极快,地面气温急剧下降。因此,高原一天当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之差很大。
由于高原大气压低,水蒸气压亦低,空气中水份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故海拔愈高气候愈干燥。加上高原风速大,体表散失的水份明显高于平原,尤以劳动或剧烈活动时呼吸加深加快及出汗水份散出更甚。同时由于高原缺氧及寒冷等利尿因素的影响,使机体水份含量减少。为什么一上高原,向导就一个劲儿的让你多喝水?就是这个原因。

3. 日照长、辐射强
直射光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强,每升高100米,光线的强度增加4.5%,紫外线强度增加3~4%,4000米可达海平面的2倍。高原空气稀薄清洁,尘埃和水蒸气含量少,大气透明度比平原地带高,紫外线更强。加上在同一纬度,海拔高先看到日出,后看到日落,白昼时间长,光照时间也更长。太阳镜(雪镜)、防晒霜、防晒唇膏什么的在高海拔很有必要。

4.内部差异
不同的高海拔地区也会受地形影响,气候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川西地区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明显比青藏高原腹地空气更湿润,植被也更茂盛,也相对不容易高反。

什么是高反?

高山病的定义
急性高山病(AMS),是人体急速进入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不适,是高海拔地区独有的常见病,分为急性高山病(也称急性轻型高原病)、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我们通常所说的“高反”(以下统称高山病),属于第一类。高反是人体在高海拔的自然调节机制,是高海拔主客观原因共同构成的。客观原因是高海拔氧气稀薄,气压降低,人体能获得的氧气会随着海拔上升而减少。主观原因是有的人身体耗氧量大,海拔提升过快又消耗太多氧气。

谁更容易高反?

目前医学上对于谁容易得急性高山病没有定论。从登山者观察到的现象来说:
1)当海拔高于2000米的时候,就有可能患上急性高山病。
2)海拔上升速度过快就会导致急性高山病;
3)运动量过大容易导致高山病。
4)女性登山者患病程度会比男性登山者要低一些,这也许是因为女性的登山动作更“柔和”,从而降低了身体的耗氧量而导致的;
5)大块头更容易高反,因为肌肉所消耗的氧气更多。

另外,以下几种特殊情况,建议不要上高海拔:
1.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严重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心肌缺氧、心肌梗塞等病人;
2.脑血管疾病患者,如脑栓塞、脑出血、脑肿瘤等病人;
3.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肺气肿、肺心病等病人;
4.精神疾病患者,如癫痫及各种精神病人;
5.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者;
6.严重贫血病患者,如血红蛋白量水平在 50 克 / 升以下的病人;
7.大中型手术的恢复期病患者;
8.孕妇及行动不便者;
9.临行前身体抱恙者,比如重感冒。

高反的反映机制

刚上高原时,气压降低,氧气减少,呼吸同样一口空气的氧气含量比平原的少,体内感受器立即发现异常,并启动应急机制。通常会采取一下三种反应:
1. 加速加深呼吸,来弥补氧气不足。但呼吸时换气过度,会导致二氧化碳排出过多,二氧化碳呈酸性,破坏酸碱平衡,从而导致呼吸性碱血症或呼吸性碱中毒。其临床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肢体麻木和睡眠不好。
2. 心脏加大收缩,加快血液运输氧气的速度。但这会导致心脏负荷加大,心率加速,血压升高,甚至诱发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心血管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头疼及更为严重的高山病症。
3. 增加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提高血液运输氧气的效率。这种方式是适应高海拔的根本措施。但这会导致血液粘稠,血压升高。其临床表现为头疼及更为严重的高山病症。
两到三天后,随着红细胞增加到合适的量级,呼吸和心率下降到正常水平,各种症状缓解,身体实现了对高海拔的适应。适应高海拔的表现是晨脉降到平原时的水平。(早上起床时的静息心脉)
如果采取不当的活动方式(比如运动量大,快速提升海拔),可能转为更严重的肺水肿(HAPE)或者脑水肿(HACE)。

高反有什么症状?

急性高原病早期的症状主要是倦怠、乏力,早期症状通常都是在抵达高海拔后6至12小时发生,轻微者可在24至48小时内缓解。
进一步症状中,头痛是急性高原病最主要的症状,并有可能伴有以下的症状:
· 恶心(不舒服)
· 呕吐
· 头昏或头重脚轻的感觉
· 疲劳
· 睡眠障碍
最严重的症状则包括意识混淆、出现幻觉,甚至诱发更严重的高原肺水肿(HAPE)或者高原脑水肿(HACE)。

高原肺水肿(HAPE)

高原肺水肿是指由于急性缺氧引起肺内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平衡失调,使大量组织液在很短时间内不能被肺淋巴和肺静脉系统吸收,从肺毛细血管内外渗,积聚在肺泡、肺间质和细小支气管内,从而造成肺通气与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在临床上表现为极度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发绀,大汗淋漓,阵发性咳嗽伴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布满对称性湿啰音。一般患上肺水肿和高海拔剧烈运动有有关。另外,感冒也是诱因之一。

高原脑水肿(HACE)

高原脑水肿是由急性缺氧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严重障碍。其特点为发病急,临床表现以严重头痛,呕吐,共济失调,进行性意识障碍为特征。若不及时纠正脑缺氧状况,就可形成“脑缺氧-脑水肿-颅内压升高-脑循环障碍-血氧扩散困难-脑缺氧”的恶性循环,常危及生命。

高反的预防

高山病是一个复杂的疾病,至今医学仍然无法预测个体对于高海拔的反应。高海拔适应因个体而已,遗传因素大于后天锻炼。但就算是藏族人或夏尔巴,从日常居住海拔快速提高也会出现高反症状,严重时诱发肺水肿和脑水肿。无论高海拔经验如何,如果不注重适应,一样会高反,高海拔面前人人平等。
在登山的时候,大家都是采用减缓海拔上升速度,延长适应时间的方法来应对高反。

1. 上升不要太快,行程不宜太紧迫,保持充足的睡眠。
尽量选择汽车或火车,飞机进入高海拔需要注意
海拔逐步的上升可以给予身体足够的时间来适应氧气浓度的下降。比如,控制自己一天大概只上升600-800米;上升到更高海拔时,先在大本营住1-2天;白天爬升600-1000米,并在晚上回到低海拔的营地睡觉也是一种适应高海拔的很好的办法。保持充足的睡眠,对于高原适应有积极作用。

2. 刚上高海拔,运动量不要太大,注意保暖
刚上高海拔,身体需要调动大部分能量用以应对低压缺氧环境导致的身体应急反应。大运动量会消耗大量氧气,加重身体缺氧状况,从而诱发急性高山病。高海拔的低温环境,会加速身体热量散失,尤其是头部,其热量散失达到身体的30%以上,身体保温尤其是头部保温会有助于高海拔适应。刚上高海拔,不建议洗澡、洗头也是这个原因。
                                                        (初上高原,以下操作,并不可取)

3.及时补充水分
高海拔很难让你感到口渴,因此喝水需要有意识的进行。高海拔空气寒冷干燥,你的呼吸会带走更多的水分。低温环境中,排尿也会增加,带走更多的水分。海拔适应期,每天喝2-3L的水,爬升期提高1L的饮用量。上到高海拔地区多喝水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多喝水能促进新城代谢,进而帮助身体完成适应过程。

4. 初上高原,吃高碳水的流质食物,忌油腻,忌过饱,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在有轻度高反症状时,你的胃口会很差。这时候多吃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流质食物,比如米粥,燕麦粥等。注意适量摄入,如果吃太多也会加剧反应。出现高反现象也要避免大量摄入盐分。
高原特殊的环境会干扰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代谢,登山者同等强度的运动,消耗的热量远高于平原地区,但却没有食欲。因此在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流质食物的同时,也要补充些蛋白质,比如牛肉和鸡肉,以此保证热量供应。

5. 放松心态
有一种说法叫做“心理上的高反”,指的是因为心理的恐惧和紧张而使得高反症状更加严重。出现高反,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比如愉快的和大家聊天;在营地周边散散步,拍下照;或者是整理下自己的装备都是很好的应对方法。出现高反不是说明身体不行了,而是说明身体正在进行正常的适应。良好的心态还应该是:不要把因为高反而下撤看作是耻辱。

高反的判断

如果你进入高海拔环境,同时感到身体有些不舒服,有类似于感冒的症状,就可能已经高反了。高反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有的人可能只有早期症状并很快恢复,但如果症状持续加重,就需要引起警惕。
轻度的高反症状是通过你的头和胃感展现出来。如果你在高原徒步过程中,感到头痛头晕,胃里犯恶心,则属于高反早期症状。如果这种症状在1-2天后消失,则说明你已经克服了高反。
如果早期的头晕头痛迟迟没有消失,高反很可能进一步加重。
重度症状——如果你来到营地过夜,但在睡眠过程中心悸难以入睡,头痛也愈发剧烈,并且还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则说明高反已经加重。此时你要提高警惕,在高反进一步恶化之前作出诊断。

肺水肿是比较好判断的,患者通常会持续咳嗽,咳出的痰是粉色的,呼吸和脉搏都在加快,患者自己也能感觉到呼吸声音的异常。脑水肿,通常患者自己感觉不到。让登山者沿着一条直线走5米,无法完成或者在此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者,就可以判断为高山脑水肿。如果测试时走直线很困难,说明肢体已经出现失调,必须下撤。
口中泔水般恶臭,也可以作为判断脑水肿的办法。严重高反时,身体会启动应急机制,保护核心系统,放弃诸如消化系统等功能系统。胃中的食物得不到及时消化,在厌氧细菌的作用下,会产生类似泔水一样的恶臭。

高反的治疗

高原适应是应对高反的根本方法,当高反严重时,下撤是最有效的治疗办法,吸氧可以快速缓解高山病症状,但是并不能帮助身体进行高原适应。也有一些药物能暂时缓解高山水肿的症状,但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严重高反时,消化系统蠕动缓慢,吃药可能也不会及时起效。

1.乙酰脞胺,英文名Acetazolamide,国内买不到,有醋甲䂳胺作为替代,国内用来治疗青光眼,加速碳酸盐排泄,提高血液酸性,帮助呼吸,是治疗肺水肿的重要途径。
2.氨茶碱,具有疗效确切可靠,使用方便,来源充足等特点。氨茶碱可有效解除支气管痉挛、松弛气管平滑肌、强心利尿,是治疗肺水肿的传统药物。
3.硝苯地平,钙离子阻断剂,缓解肺动脉收缩,缓释为宜,预防和缓解肺水肿,但起效较慢,会导致低血压
4.地塞米松,类固醇药物降低颅内压,能在给药后6小时内起效,缓解脑水肿,赢得下撤时间
5.维生素C和维生素E,缓解急性高山反应症状
关于红景天治疗高反,尚有较大争议,多认为其主要是安慰剂效应,其临床效果并未得到权威机构认可。

图片多来源于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
1.《雪线之上》公众号:高反专题
2.巅峰探游公开课整理:高反
3.高等教育出版社《高山探险》
4.国际野外医学协会(WMAI)野外高级急救课程(WAFA)教材

  • 游侠客公众号

  • APP下单更优惠

关于游侠客 游侠客的故事 游侠客招聘 联系游侠客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交换链接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游侠客用户服务协议》 《游侠客服务隐私政策》

营业执照 旅游度假资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食品经营许可证

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专用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旅游预订电话(免长途费):400-670-6300 投诉及紧急事件联系电话:400-670-6300转5 全国旅游投诉电话:12301

公司总部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98号浙商大创业园D幢3楼

浙ICP备20007990号 公安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105号 © youxiake.com 版权所有法律顾问:北京中伦文德(杭州)律师事务所 傅林放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