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感人的随笔,转自我的老乡:

过年

刘庐孙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一一元日(王安石)

一、乡愁

    从我记事起,我们差不多每年都回老家过年,与公公婆婆(北方人称爷爷奶奶)团聚。最早是父母带着我们回永新,我小学毕业后,几乎每年都是由我带着大弟喆孙回老家过年,直到婆婆去世。

    记得每次出发前,父母会早早地准备好年货和一些日常用品,有糕点糖果,香烟白酒,也有常用药品,衣物日用,甚至连豆豉也会买一大包。我们一家大小坐着汽车风尘扑扑,到茅坪下车。老倌叔早就在那等候,他用箩筐一头挑着年幼的弟妹,一头挑着行李,在前面走。父亲母亲带着我们几个大孩子在后面跟。茅坪到老居有二十来里公路,5里乡间小路。我们走得很勉强。在父亲的鼓励下,我们越过一个又一个里程碑,穿过一个又一个小村庄,终于来到怀忠镇后的一座大山顶上,放眼一看,豁然开朗,田野村庄,小河阡陌,一览无遗,父亲指着远处的一个村子,说那幢最高的房子就是我们家了。年幼的我们顿时来劲了,下山坡,踏田埂,过小桥,一口气来到家中。婆婆早在阳台上望见了我们,打开大门,迎我们进去。乡亲们听说我们回来了,都来看热闹,我们将带来的香烟糖果分送给大家,气氛非常热烈。

    大年二十七、二十八的夜晚,婆婆就要煎玩茶了。玩茶是用糯米粉、粘米粉做的零食。种类很多,有硬米条,薄皮,兰花根,粘饼……有圆形,方形,三角形,长方形,五花八门,玲珑可爱。这些香气扑鼻的玩茶,常常引得我们直想流口水。但当时不能吃,火气太大。而且煎玩茶时不能大声说笑,更不能说油多油少之类的话,所以婆婆总不让我们进厨房,只让七婆一人当助手。有时我们偷偷溜进去,轻手轻脚地拿几块玩茶转身就跑。玩茶煎好凉透后,就放进瓷坛保存。瓷坛一般放在二楼的贮藏室,除了油煎的玩茶,还有一坛坛的酱南瓜,酱茄子,酱萝卜,醬姜。因此二楼贮藏室是我们最向往的地方,常常溜进去,一个坛子一个坛子地翻找自己最喜欢的零食。

    大年前几天,公公就会把他最喜欢的字画挂满厅堂两边。很多老乡会来请公公写春联,他总是乐此不疲。我们在旁边研墨裁纸,墨香、书香、爆竹香弥漫在空中,弥漫在家里,一片浓郁的过年气氛。

    大年三十一大早,婆婆会在祖宗牌位前点灯敬香,供上一大碗斋饭。上午,她将供品(整只鸡、整块肉,整条鱼,通常是半成品)放在托盘里,斟上酒,倒好茶,供上斋饭,插上筷子,端着托盘恭敬地向天,向地,向四方神灵奉献致敬,祈求平安。三十晚的饭一般用甑蒸一大桶,剩到第二年吃,寓年年有余。团圆饭的传统菜有蹄花、蛋饺,鸡汤、粉蒸鱼、酿豆腐……婆婆做的蹄花特别好吃,入口即化,肥而不腻,满齿留香。团圆饭喝的酒一般是自家酿的米酒,用锡壶烫热,一杯下肚,又暖和又香醇。只是在那天,孩子们被允许抿几口。三十晚上守岁很有趣,喝茶,聊天,吃玩茶,说新闻,猜谜语,全家围炉夜话,其乐融融。我们小孩一般十点多钟就睡,大人们会守到十二点以后。

    大年初一早上规定是家中男丁开财门,放爆竹,一般是我爸担负这项工作。初一的早饭婆婆会做四个素菜,比如豆腐、青菜、萝卜,粉丝之类,寓一年清清白白,平平安安之意。吃完早饭,父亲请公公婆婆在厅堂上方坐着,他和母亲就带着我们郑重恭敬地向两位老人拜年。当时的拜年可不像现在说声“爷爷奶奶新年好”那么简单。是父亲在左,母亲在右,我们跟在旁边,认认真真,诚惶诚恐地向公公婆婆行跪拜叩头大礼,父亲会大声说:“给爸爸妈妈拜年!”我们接着说:“给公公婆婆拜年。”老人和蔼地示意大家起来,接着给我们这几个孩子发红包。这严谨的家规家风就是在当时也并不多见,可见父亲是个至孝之人。在家中拜完年,父亲就会领着着我们到五公、七公、八公和莲叔家拜年,吃玩茶。

    从大年初一开始,就有亲戚请我们吃饭,这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情,记得莲叔家的红豆炖火腿最好吃。我们家在村子里很有声望,与乡亲们的关系很好。有的乡亲如果不请吃饭,傍晚就会用食盒送来几碗烫皮,上面卧两个荷包蛋。烫皮是自家用粘米磨浆制成的,清香绵软,滑嫩柔韧,我特别喜欢吃。后来离开永新,再也没吃过这么好吃的小吃了。婆婆为了答谢亲戚乡亲,常常会请每家的女主人来我家喝熟茶。事先将她们的茶碗收集起来,里面放入上好的茶叶,酱姜、酱萝卜,酱豆子。这些酱玩茶,味道浓,要反复浸泡才能出味。客人们一到,一碗浓郁可口的熟茶就端上来了,还会摆上油煎玩茶、花生、瓜子之类。我们家人手不够,就请人帮忙,有人续水,有人煮茶。就这样,一二十个妇女围坐一堂,喝着熟茶,聊着家常,说说笑笑,热热闹闹,一个上午很快就过去了。临走时,客人们碗中的酱玩茶也吃完了,婆婆又将每个碗装满新的酱玩茶,请客人带回去慢慢品尝。

    过完年我们要回吉安了,亲戚朋友会送一包包自家的特产。最常见的是酱萝卜和硬米条,用纸一包,用稻草一扎,上面贴点红纸,就是像模像样的礼物了。

    那些年,虽然交通不便,但没有挡住我们回老家过年的脚步。有一年,我和喆孙大年三十的中午才回到老居,婆婆正考虑是否到七婆家过除夕,一见我们回来了,喜出望外,马上杀鸡做饭。一会儿,七婆来了,请她一起去吃年夜饭,婆婆说 : 哪个哇我家没人哪,庐孙喆孙回来了,我在做饭啦。我们每次回去,都给婆婆带去极大的快乐。自从婆婆去世后,我再也没有回老居过年了。

     若干年后,每次回永新扫墓,踏上阡陌,回到老屋,常涌起物是人非之感。老家过年的风俗传统,年味乡情; 祖辈们对天地,神灵,祖先的感恩敬畏之心; 父辈们过年所表现出的虔诚孝顺,过年的仪式感,烟火气……如今已成为珍稀的奢侈品了,虽然我明白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可依然十分怀念。

我突然明白了父亲执意要魂归老居的意义。这儿是我们的根,我们不能作无根的浮萍。

二、亲情

    文革的开始,打破了我们生活的平静。春节,再也没有过去那浓浓的年味,淡淡的乡愁了。

    1967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家分为四个地方过年。妈妈带着喆孙、若桂、**、小幺回永新过年,爸爸在单位过年,大幺随保姆到她老家过年,我在学工的造纸厂过年。有一天,纸厂的一个工友找到我,他是我父亲的同事刘百川老师的儿子刘恋平。父亲托他带给我一包东西。打开一看,肉松!我十分惊讶。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中,父亲是怎样买到如此珍贵的肉松,又是怎样转辗托人把东西交到我手中啊!这肉松陪伴我过了一个身边没有亲人,心中充满亲情的春节。

 1968年的春节,是我家三代同堂,人数最多,最为热闹的一个春节。婆婆在吉安过年,小姑为了和婆婆团聚,为了和我们一家团聚,带着年幼的小宜,真真从沈阳回吉安,并准备在吉安生孩子。为了避开人流高峰,小姑特意选择三十晚上坐火车,大年初一到新余。父亲派我乘保姆女婿的车去新余接她。到了新余火车站,才发现布告栏上有条父亲托站上工作人员写的留言:吉安的若鸿,你小姑己到吉安,你乘原车返回。其实父亲也考虑到这点,还派了第二批人在吉安汽车站接小姑,不知怎的阴差阳错,仍然没接到。小姑只好挺着大肚子带着两孩子,提着行李徒步去我家,走到中山场,实在走不动了,就把两孩子和行李留在面粉厂门口,嘱咐几句,只身艰难地走到了我家,一进门,见到婆婆,委屈得要哭出来。父亲大惊,问明了情况,要**赶快去找两孩子,只见面粉厂门口围了一群人,上前一看,果然是在围观小宜和真真。若干年后我们提起这段往事,无不感叹当时通讯落后带来的不便,也庆幸当时的治安状况良好,我更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和美好。

  1968年10月,我们家妈妈和三个大孩子都下放农村,从此,一家八口过年团聚的机会更珍贵了。

    记得有一年,我,喆孙,若桂都准备回吉安过年,爸爸很高兴,要家里多准备些食品。当他看到邻居狗俚父母买年货回来时,总是念叨,“看,狗俚家又买了肉了”,“狗俚家又买了一只鸡”。当时爸爸身体不好,赋闲在家,他就一大早端个板凳坐到西门口守老俵上街卖的年货。有一天,居然买到一只狗腿,他高兴极了。其实父亲自己吃不了多少,他喜欢看着我们狼吞虎咽,如果能把碗里的饭菜扫光光他特别开心了。

  1976年春节前腊月二十六那天,我结婚了,第二天回门,接着回家过了大年三十。按照风俗,出嫁的女儿应该是初二回娘家拜年。大年初二,我和植凡兴致勃勃回家,哪知父亲满脸不高兴,一问,才知道他怪我们大年初一没有回家。还说,什么初二才能回娘家,左哇右哇,我们不兴这个。哦,原来父亲心中巴望一家人天天在一起啊!

    每当想起这些点滴往事,我常常热泪盈框,不能自已。可当初,并没这么深刻体会到老人的心情。“子欲孝而亲不待”,1977年12月,父亲没有熬过这个冬天,永远离开了我们。

    1978年,我们第一次过了没有父亲的春节。随后,也许是父亲的庇佑,我们家的路越走越顺利。若桂、**、喆孙,大幺都先后成家。妈妈先是和**住在后河边,后来又随大幺住在药检所。大年三十晚上,我们都奔着母亲去,她在哪我们就在哪儿团圆过年。

   记得那年,我们在药检所过年,小幺也回来了。大幺单位分了一只大兔子,可怎么杀兔子成了件难事。大家七嘴八舌出主意,最后决定往静脉注射空气,这样可能更安全更人道一些。当时是大幺摁住兔子,小幺持针筒。两个书生折腾了好一阵子,才算完成任务。那年三十晚,我们吃到了鲜美的兔子肉。

   还有一年,妈妈在大幺家的阳台上养了十来只鸡,鸡长得很快,隔一个星期她就要称一称重量,很有成就感。那年春节,我们吃了好多只鸡。清蒸鸡、红烧鸡、白切鸡、汽锅鸡,凡是我们知道的做鸡方法,都尝了遍。

    那时,大年初一,弟妹们都会到我家拜年。中午在我这吃点小吃。我一定会做酒糟酿小丸给大家吃,寓团团圆圆,甜甜蜜蜜之意。初二以后,我、若桂、**就会轮流请家人吃饭。轮到谁家请客,都会使出浑身解数,让一家老小吃得开心,好像厨艺大比拼。这几天,不仅尝美食,更是小范围的全家踏春旅游。我家在城南,**家在城北,一家老小,十来个人,骑车走路,说说笑笑,穿过吉安市去做客,满眼红彤彤的春联灯笼,满耳此起彼伏的爆竹声、欢笑声,酒不醉人人自醉啊。每次吃完饭,妈妈常常会作一番点评,哪个菜味道好,哪个菜欠火候,哪个的厨艺有进步。那几年的春节过得真热闹,真开心。

    后来,妈妈在二中集资,买了套房子,住处宽敞多了。她提议,大年三十到初三,都到她家团聚,开支各家平摊,做饭三十晚上一起做,初一至初三一家轮一天,省得各家做饭,也能节约成本。我们一想也好。这样,若桂、**就辛苦些,要买菜,洗菜。我住得比较远,相比之下要轻松些。这几年,孩子们也长大了,一张桌子坐不下,就另外摆个小桌,夹些他们喜欢的菜。这很受孩子们的欢迎,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当时还指定李江当桌长,后来,他们觉得李江不称职,又选了曾嵘。吃完饭,大人在一起聊天,孩子们要到外面打爆竹,放烟花。若桂问·:“买烟花的钱怎么出呢?”李江说:“肯定是我出。”曾嵘说:“各人出各人的。”李娟说:“还要我出钱?”听到三个孩子的不同回答,大家哈哈大笑,都说回答得很妙,合乎各人的身份。

   2002年的春节快到了,若桂提议到饭馆吃年夜饭,省力省事。妈妈不同意,说大年三十吃了这一顿,初一以后还得自己做,不划算。那一年我们还是在二中团聚。吃团圆饭时,妈妈很高兴,说2001年在吉安的几家都有喜事。然后她一一数来:李江在北京找了份好工作,曾嵘大学毕业已:落实到部队工作,李娟如愿以偿专升本到江西师大学习。最后老人家还特意说,连喆孙家的刘强也在省内找到了份技术活。那年春节,是老人最开心的一年,她心心念念的孙子、外孙、外孙女都有进步了。哪知那是她老人家和我们过的最后一个春节。我总觉得是因为老人过去一直为子女孙儿紧绷着一根生命之弦,现在各家都有起色,可以放松一下,她要休息了。

其实那些年,是我人生中最繁忙的时期,学习压力,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育子压力使我疲于奔命。但家中有父母,我们永远有靠山,我只要拼命往前奔就可以了。现在父母全走了,不管我们多大,都成了孤儿。记得母亲去世那年的秋天,我在北京见到叔叔,第一句话就是 : 叔叔,我没有妈妈了! 接着趴在叔叔肩头嚎啕大哭起来。

冰心曾说过: 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

正因为有父母的爱,手足的情,才使我们这些年的春节花香弥漫,温馨快乐。

  • 游侠客公众号

  • APP下单更优惠

关于游侠客 游侠客的故事 游侠客招聘 联系游侠客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交换链接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游侠客用户服务协议》 《游侠客服务隐私政策》

营业执照 旅游度假资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食品经营许可证

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专用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旅游预订电话(免长途费):400-670-6300 投诉及紧急事件联系电话:400-670-6300转5 全国旅游投诉电话:12301

公司总部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98号浙商大创业园D幢3楼

浙ICP备20007990号 公安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105号 © youxiake.com 版权所有法律顾问:北京中伦文德(杭州)律师事务所 傅林放

支付宝